〈中華副刊〉愛的港灣

■付振強 他和她很早就分房睡了,不是他們之間出了什麼問題,相反他們的感情一直都很好。之所以分房睡,主要是因為他的睡眠一直不好,他怕耽誤她休息,她呢,則怕影響他入眠。 最近他的睡眠狀況更糟了,別說入眠,天一落黑他就開始恐懼上床。數羊、默念奇數偶數……所有助眠的土洋招數都試過了,統統沒用。吃片安眠藥試試吧,結果更糟,越想睡,腦瓜子越靜不下來,熬得通紅的兩只眼睛像兩個車燈,明晃晃地在睡眠的圍牆外奔來跑去,就是找不到可以安然入睡的那扇門。一夜翻來倒去,床板都快被他壓塌了,也僅換來幾段淺睡眠。結果,他整日眼圈發黑臉蠟黃,人自然如霜打了一般。 他苦不堪言,想起年輕時也有睡不著覺的時候,那會母親還健在,老人會斜倚在他的床頭,用溫熱的手撫弄他的頭髮。每到這時,他的心馬上就能靜下來,很快就會進入夢鄉。她能想像他說的那種情景,母親就是孩子的依靠,依偎在母親的懷裡,就如同倦鳥歸林,船兒返回了寧靜的港灣。再大的風浪,在母親這裡都會波瀾不驚的。 她決定今晚先暫不回自己的房間,而是倚在他的床頭,準備先給他「哄」著。她把手輕撫在他的頭上,他順從地閉上眼睛,一股和母親手掌一樣的溫熱暫態包圍了他。他彷彿來到了一大片綠意融融的草地,後來又好像開車進入到了一段靜謐而深邃的隧道,兩旁的燈光溫暖而不刺眼,一盞一盞地從自己的兩側無聲地閃過……他打了一個長長的哈欠,很快就睡著了。 在她的幫助下,他的睡眠狀況很快好轉起來,面色慢慢變得紅潤有光澤,人也重新煥發出了精氣神。她心裡欣慰,卻「恥笑」他孫子都快有了,反倒需要人來「哄覺覺」了。 可是給他「哄」完覺後,她的睡眠卻出現了問題。也許是錯過了困勁兒,回到自己床上的她說什麼也睡不著了。他用過的方法她都試過了,卻收效甚微,有一天她甚至「瞪」著眼睛一直到了天亮。 但是他的睡眠品質卻是越來越好了,只要一沾枕頭,不消一會兒便會響起均勻的鼾聲。每到這時她就會把手從他的頭上輕輕挪開,躡手躡腳地溜下床,趁著困勁兒還在趕緊回屋睡覺,不然錯過點兒恐怕又要瞪眼到天明了。 可是有一天她起夜去廁所,無意間發現他的屋裡還亮著燈。「不對呀,我離開時燈明明是關著的呀?」她輕輕推開他的門,想幫他把燈關上,卻看見他正無精打采地蜷縮在床上。「你是醒了還是壓根兒就沒睡?」她不解地問道。 原來,當他知道她給他「哄」完覺自己卻出現了睡眠障礙後,他就假裝自己一挨枕頭就著,目的就是想讓她趕緊回屋去睡覺。卻不想,離開了她的「哄」後,他失眠的老毛病又犯了,又在床上開始了「翻餅」。 「唉呀,怎麼說你好呀?」她一邊心疼地責怪他,一邊服侍他躺好,然後把他的頭攬在自己的臂彎裡。只一會兒,他就響起了輕微的鼾聲,這一次他是真的睡著了。 她也睡著了,她還做了一個夢,夢見兩人去看電影。那是一部愛情老片子,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野上,一對戀人正在林間你追我趕地奔跑。後來那對戀人不知怎麼就換成了他倆,她舉著紗巾在前面跑,他歡笑著在後面追。她故意不讓他追上自己,他也「識趣」地永遠和她保持著一個合適的距離。突然他們的動作也像電影裡那樣變成了慢鏡頭,藍天白雲下,那種騰雲漫步的感覺實在是美極了。 這一晚,他們睡得都很富足。

Read More

境外屈公病+3 累計7例5年最高

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公布,國內新增3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今年累計7例境外移入,為5年同期最高。(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疾管署18日公布,新增3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為20多歲自菲律賓入境20多歲女性,以及印尼入境50多歲男性和30多歲女性。今年累計7例境外移入,為5年同期最高。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18日在例行疫報指出,國內新增3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其中,1名菲律賓境外移入個案為20多歲女性,於入境時發燒經機場檢疫站攔檢及採檢送驗後確診。 另2名印尼境外移入個案,分別為50多歲男性及30多歲女性,入境前即出現關節痛、肌肉痛等症狀,入境後仍有不適症狀至醫院就醫,經醫院通報採檢後確診。李佳琳說,衛生單位已針對前述個案住處完成病媒蚊密度調查、孳生源清除等防治工作。 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17日累計7例屈公病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分別自印尼(6例)及菲律賓(1例)移入,病例數為近5年同期最高。去年累計20例確定病例,亦均為境外移入,多自東南亞國家移入。

Read More

新北聯醫高壓氧治療中心啟用

新北聯醫三重院區高壓氧治療中心啟用,市長侯友宜前往參觀。(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高壓氧治療中心18日啟用,市長侯友宜在揭牌儀式中感謝民間企業名賢金屬董事長方秉仁等人,共捐贈約1900萬元採購高壓氧艙2座、超音波設備等醫療器材及消防搶救器材一批,提升新北醫療照護及救災量能。 侯友宜表示,市府團隊與新北聯醫精進醫療及消防救護技術,致力為民眾提供安心且優質的醫療照護。這次三重醫院獲贈2座高壓氧(市值約1000萬元)、搶救設備,有效照顧市民的生命安全更有保障。 新北聯醫院長項正川指出,病人在進入密閉的高壓氧艙後,利用艙內常壓增加血管含氧量,改善缺氧情況,不僅能讓傷口有效癒合;針對一氧化碳中毒病人,也能透過高壓氧治療排出體內CO等有毒物質,在治療效果上能有效控制並達到顯著性的成效。 項正川表示,新北聯醫高壓氧治療中心在安全維護上,皆由專業團隊執行操作,在安全機制上配備緊急洩壓及不斷電2小時等功能,讓有需要的民眾可遵從醫囑進行療程,獲得安心醫療照護。

Read More

流感腹瀉疫情降 仍創5年新高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增購1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預計20日開打,僅提供65歲以上等11類高風險民眾施打,暫停提供全民接種。(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疾管署18日指出,上週類流感及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分別約14.8萬及28.5萬,較前1週下降,仍皆為5年同期新高。關於增購流感疫苗,20日先供65歲以上等11類人接種,暫停全民接種。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9~15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4萬8000餘人次,較前1週下降,但仍為近5個流感季最高。以近10年來看,僅次於2016年同期。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說,前週健保急門診類流感就診人次達18萬,為本季最高峰;上週則已下降約18%。目前國內流感疫情呈現下降趨勢,但仍在流行期,預期要到3月中旬到下旬才會脫離流行。 針對行政院指示增購1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曾淑慧表示,已配送各縣市,截至18日統計,全國20日起將共有2280家合約院所(含233家醫院、1749家診所、298家衛生所)提供接種服務。 曾淑慧指出,原公費流感疫苗尚餘數千劑,為利於第一線醫療院所人員接種作業,20日起暫停提供擴大全民接種,僅提供65歲以上等11類高風險民眾接種,並持續監測接種狀況。若打氣不如預期,再考慮開放第2階段或全民接種。 另外,國內9~15日腹瀉門急診就診28萬5442人次,較前1週30萬6567人次下降6.9%,仍為近5年同期最高。 李佳琳表示,全國近4週共接獲390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也為近5年同期最高,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214起,以檢出諾羅病毒211件、占98.6%最多。

Read More

流感本季最小死亡 童併腦炎心肌炎病逝

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本季流感死亡年紀最小個案為北部學齡前女童,同時併發腦炎和心肌炎。(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居高不下。疾管署18日指出,11~17日新增122例重症、21例死亡個案。其中,包含本季流感死亡年紀最小個案,為北部學齡前女童,同時併發腦炎和心肌炎,發病5天過世。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指出,11~17日新增122例流感重症病例、21例死亡個案,均以感染A型H1N1為多。根據疾管署統計,本流感季自去年10月1日~今年2月17日累計917例重症病例,其中181例死亡。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說,累計重症及死亡均為近10年同期次高、近5年同期最高。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新增重症以及死亡個案中,各有1例本季年紀最小個案。其中,死亡最小個案為北部學齡前女童,沒有先天病史、也沒接種本季流感疫苗,2月上旬出現咳嗽、流鼻水症狀,隔天高燒到40度,且發生痙攣、意識不清。 林詠青說明,個案緊急送至急診,檢驗發現為感染A型流感,疑似流感併發腦炎,收治加護病房給予抗病毒藥物,但當天就病況變化快速,研判有急性壞死性腦病變,還有猛爆性心肌炎和心因性休克,住院4天仍過世,主要死因研判為流感併發腦炎和腦幹衰竭致死。 重症年紀最小個案部分,為南部6個月以上、未滿1歲女嬰,個案早產、體重過輕,且罹患先天性心臟病,沒有接種本季流感疫苗。 林詠青表示,個案於2月中旬咳嗽,2天後發燒呼吸困難有喘鳴聲,至急診就醫時體溫近40度,呼吸急促且費力,檢驗為感染A型流感,已經有肺炎狀況,診斷為流感合併呼吸衰竭,收治加護病房、給予抗病毒藥物已3天,目前還在加護病房治療中。

Read More

〈中華副刊〉米酒,杯杯苦楚,杯杯辛酸

■鄭清和 讀的不是中文系,為何會半路出家寫起文章來,過了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年的此刻,再回頭去想,應是那個沒有電子媒體的時代使然。課餘,除了運動,就是窩在擠八個人的宿舍,斜躺在床上讀散文、小說。 誰知,讀著讀著竟然手癢,大二下學期開始寫散文,對外投稿台中的地方報。接著又逢黃春明老師的《鑼》、《莎喲娜啦.再見》出版,蘊藏其中的「鄉土味」,瞬間如蜈蜞的吸盤,深深吸引住了我——那不就是我所熟悉的這塊土地的市井小民的聲音嗎?感覺彷彿有股力量在催促我,要我把我生活周遭的故事也寫出來,於是在大三下學期開始了小說創作。 一九七五年三月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竹花〉,一直到一九八二年,我一直斷斷續續寫著,總共發表了近十四萬字,更在一九七七年到一九七八年把〈竹花〉擴寫成十萬餘字的同名長篇小說。之後,忙於教作文、大學進修部兼課,也寫食品專業教科書,已無暇再創作小說,只偶爾寫寫散文及童詩。 二零一八年退休後,遇上疫情,什麼事都不能做,什麼地方都不能去,於是整理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二年所寫的短篇小說。一頁一頁翻著發黃的剪報,剝蝕的報屑一片一片飄落,有些鉛字抵擋不了歲月的蹂躪,已模糊難辨,內心真是百感交集。有白內障的老花眼一篇一篇辛苦讀著,最後依屬性分成三個單元,交由文學街出版社打字準備自費出版,印幾本當人生的跡痕。不經意間,搜尋到臺南市文化局「2024年臺南作家作品集(第十四期)徵選要點」的訊息,雖自忖機會不大,但想到有四篇經當年中央日報副刊主編孫如陵老師轉載至其所主編的《中國文選》月刊,能夠有此殊榮,至少應該還會有那麼一點「臭尿薟味」才是,再加上人老了,臉皮粗厚,於是「厚顏無恥」的報名了。 徵選要點中規定總字數以8萬至10萬字為原則,於是從三個單元中,選取描寫市井小民生活的悲苦與無奈的單元——「雨夜花」,以及描寫女性辛酸,為苦命的女子族群發聲的單元——「星星的眼淚」,共九萬九千餘字參加競逐,至於描寫大學生故事的那個單元只能忍痛割愛了。 接到入選公文的剎那,我不敢相信是事實。雖然曾經有過長篇小說《竹花》,獲得縣市合併前的台南縣立文化中心,列為南瀛作家作品集25,但我知道好手雲集,名額卻僅有5個,僧多粥少,想脫穎而出,除了作品的水準之外,命盤八字要夠重,因為還是要有幾分「狗屎運」。感謝台南市政府文化局給了我這個機會。 書中那篇〈無垠的黑〉是真實故事,主角是我已往生的表哥,文中孩子的名字是我幫忙取的,這回打字在多次校稿中,每重讀一次,就熱淚盈眶一次。記得當年寫就那一刻,我泣不成聲。選擇吳濁流先生創辦的《臺灣文藝》投稿,是覺得這篇小說跟《臺灣文藝》的鄉土味、臺灣味很搭,結果鍛羽而歸,接到退稿才知主編是文壇鼎鼎大名的鍾肇政老師。 水田插秧前的整地工作,是先用牛犁,接著「踏割耙」,再來是「扶(扞) 手耙」,然後是「打(拍) 碌碡」,我「省事事省」,只提踏割耙,卻寫成「握穩割耙」,看稿子的鍾老師真是明察秋毫,在退回的稿件上用他龍飛鳳舞般飄逸的字跡指正了我的疏忽,說割耙是人踩在其上,不是手握,還仔細地畫了三種農具的圖。 高二尚未有升大學的壓力,在圖書館借閱鍾老師主編的《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內心的衝擊很強烈,方知除了教科書的文言文之外,還有這麼扣人心弦,叫我內心澎湃不已的文章,那是我認識鍾老師的開始。我對鍾老師的景仰,跟顏回對孔子一樣,「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以他在文壇與葉石濤齊名被喻為「北鍾南葉」的崇高地位,竟願意將時間留給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兵,指出我的不當之處,除了感動他的用心,往後更讓我知道寫作即使是細節也不能疏忽。很遺憾,當年鍾老師指正的圖跟文字,印象中特別夾在剪貼簿中保留,但此次遍尋不著。 感謝黃瑞田老師賜序,早在一九八二年就讀到他榮膺第五屆時報文學獎小說推薦獎那篇〈爐主〉,主角目花樹仔被多舛命運作弄的種種,即使在四十餘年後的今天,在我的腦際依然鮮明;但真正跟黃老師見面,卻遲至二零二三年第十六屆阿公店溪文學獎我們一起擔任評審委員,會後相談甚歡。 黃老師在文壇頗富盛名,我難望其項背,雖然二零二四年我們又再度擔任同評審工作,但僅兩次見面就要邀請他幫忙寫序,老實說,我是戰戰兢兢忐忑不安的,我怕被拒絕的那份尷尬與難堪,誰知他竟爽朗應允了,讓我喜出望外。當他告訴我,他右眼近乎失明,無法看清書報文字,僅能靠視力0.5的左眼閱讀寫作時,我愣住了,感動更深了,對他拔刀相助的盛情不知如何言謝。 東興甫遊歐歸來,時差尚未調回,仍然應允為本書寫序,叫我感動。東興是記者,有枝快筆,寫新聞;有枝生花妙筆,寫詩、寫散文,更寫小說,是個全能型的作家,在每個領域都有傑出的表現,他一直是我望塵莫及的偶像。東興的思緒敏捷,腦筋靈活,下筆如有神,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已完成十四本文學作品的出版,其中包括《台北最後一支探戈》、《再見‧女孩》這兩本小說。 東興尚未出版的文學作品不可勝數,就我所知,《大學生小傳 》、《一O一夜》、《夜間部五年記》、《尋月啟事》、《文化城的故事》等均是小說,好期望他自記者工作退下後,能騰出時間整理出版,分享給廣大的讀者群。 感激水金願意對我的小說集表示看法,我和他是年輕就認識的文友,記得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說〈宗仔頭的黃昏〉發表於一九七六年七月,文中主角的遭遇讓我同情,隨即寫了讀後感。後來,他將〈宗仔頭的黃昏〉和我那篇讀後感——〈淒慘無言的吶喊〉,收錄在由台南市綜合出版社發行的散文與小說合集——《策馬江湖》中。 水金很能寫,也很會寫,寫散文、寫小說,更寫宗教傳記,可謂著作等身。他因頗具生意頭腦,又有管理長才,所以逐漸淡出寫作,走向印刷廠、出版社之經營。目前已半退休狀態,準備交班給第二代,很期待他利用時間,把年輕時代所寫的分散在各文集的短篇小說集合起來付梓,實現當年他曾說要出版一本名為《長夏的聲音,末了,內子耿卿無怨的當我的後盾,任公職,更承擔了家中大小事,還把一對兒女教育得非常好,我常在夫妻聊天時,感恩的對她說:「我這一生唯一做對的一件事,就是娶了您!」 對願意花時間來讀本書的讀者,我銘感五內。書中端出的一杯又一杯的米酒,如果沒有您來「啉落喉」,市井小民的苦楚有誰會知?弱勢女性族群的辛酸有誰能懂?

Read More

嬤半身無力腦中風 取栓搶命

醫師林子超提醒,出現口嘴歪眼斜、單側肢體無力等症狀,應第一時間就醫。(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70多歲潘姓婦人早上起床時發現左手左腳不會動,左半身無力,說話口齒不清,電腦斷層診斷為急性大腦動脈栓塞(缺血性腦中風)。緊急執行「腦中風動脈取栓術」,度過腦中風急性期,轉院到地區醫院接受「中風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復健治療。 過去強調缺血性中風應把握中風發生後給予血栓溶解劑打通血管,或施行「顱內動脈取栓手術」,2種治療方式皆有時間限制。小港醫院神經科醫師林子超表示,阻塞較嚴重、阻塞在較大血管患者,注射rt-PA幫助較有限,這時應考慮動脈血栓移除術。 顱內動脈取栓手術是逐漸普及的急性腦導管治療,醫師會從病人鼠蹊部的股動脈進行穿刺,藉由不同的導管組合,將抽吸導管或支架從下肢動脈逆行到血栓塞住的顱內血管處,將血栓藉由支架取出或負壓吸出,相較於以往的血栓溶解劑治療及保守藥物治療,大血管梗塞的病患在接受顱內動脈取栓手術後,能獲得更積極的治療效果及更好的預後。 去年11月起,動脈取栓術給付條件也從中風後8小時延長至24小時內,其優點包括在大血管梗塞的中風,提供給病患更積極的治療效果;相較於血栓溶解劑治療,可治療病情更嚴重、送達急診時間更久的中風病患。在執行手術過程中,可直接探查病患血管狀況,並發現其他隱藏的血管性病灶,如血管壁剝離、血管瘤或動靜脈畸形等。 林子超提醒,春季氣溫變化大,氣溫驟降或突然升高,如果出現口嘴歪眼斜、單側肢體無力或四肢無力、意識不清、言語不清溝通困難或無法說話、視覺障礙等症狀,應第一時間就醫。

Read More

〈中華副刊〉簡政珍詩學隨想 寫作的空間

圖/簡世哲 文/簡政珍 詩人必須擁有寫作的空間才能叫作詩人,而寫作的空間是寫出來的。 他不只是生活的詩人,而且是文字的詩人,雖然作為一個生活的詩人可能更重要。不是生活如「詩」,而是內心不願接受現實的規範,總以某種瞬間的狂喜輕輕嘲諷既定的步調。 文字的詩人進一步想把瞬間延展成永恆,以文字的「形」取代言語的「聲」。人生的狂喜或感觸,皆來之於瞬間;但能體會瞬間,也即感受瞬間即將不再。 詩人想把某一瞬間凝結在文字裡。

Read More

化療調配機器手臂 節省人力

奇美醫與群創研發的智能化療調劑機器手臂,已成功調配千筆的化療處方。(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奇美醫院與群創光電合作,開發完成台灣第一台國產「智能化療調配機器手臂」,目前已成功調配千筆、涵蓋院內約70%的化療處方需求,有效提升化療藥品調劑精準度與作業效率。 奇美與群創合作可追溯至2022年,當時雙方攜手開發「智能疫苗劑量分裝機」及「BNT疫苗瓶翻轉機」。2023年起雙方再聯手運用自動化技術能力,成功研發智能化療調劑機器手臂。 奇美院長林宏榮表示,智能化療調劑機器手臂以「精準、安全、智慧」為設計理念,具備安全提升、精準調劑、可追溯管理、效率提升、減少人力負擔、降低藥物浪費及強化感染控制7大特點,除提升臨床作業品質,更著重於保護藥師職業安全及守護病人用藥安全。此外,智能化系統與院內醫囑系統連結,在調配前有效核對藥品與稀釋溶液的正確性,不僅避免微生物汙染,更確保治療品質與安全性。 奇美醫院與群創光電跨界合作,研發首台國產智能化療調劑機器手臂,助力醫療省時又省。 (記者汪惠松攝) 奇美藥劑部長蘇慧真表示,傳統的化療藥品調劑需仰賴專業藥師手動抽取和混合藥物,可能因人為操作產生誤差問題,無形中也面臨潛在職業危害。藉由智能化療機器手臂自動化與高精準度的調劑技術,除可大幅提升藥品調配準確性,更有效降低人工作業可能帶來的汙染與誤差風險,並分擔藥師調劑量能。 群創總經理暨營運長楊柱祥指出,群創光電IAS BU工程團隊負責機器手臂的研發與系統整合,此次與奇美的合作深入了解醫院藥局實際需求,持續優化機器手臂的性能。期望未來將更多高精度自動化解決方案應用於醫療產業,除提升整體醫療品質,也能有效避免藥物浪費,創造經濟及社會共榮雙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