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數位綠能「樂業高雄、幸福融融」聯合徵才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市勞工局結合高雄智慧城市展數位與綠能雙軸轉型的主題,廿二日星期六下午,在高雄展覽館舉辦「樂業高雄、幸福融融」聯合徵才,邀請卅一家企業,提供逾八百個工作機會,在淨零碳排與綠能創新技術趨勢下,協助企業延攬相關人才。 勞工局表示,高雄智慧城市展廿日至廿二日在高雄展覽館展出,「樂業高雄、幸福融融」聯合徵才活動廿二日舉行,邀請市民朋友及有興趣投入相關工作的求職者,到場了解高雄發展人工智慧賦能、數位應用與淨零永續的努力,並共同參與打造高雄蛻變成更便捷、更宜居的永續智慧城市。 現場徵才廠商邀請鴻海精密工業、燁聯鋼鐵、廣運機械工程、新盛力科技、長華科技、易華電子等卅一家知名企業,提供軟、硬體工程師、專案管理師、資訊人員等逾八百個職缺,期望協助產業對接數位與淨零轉型人才,歡迎有志投入相關產業或工作者到場應徵。 其中高雄前鎮科技園區綠能產業,新盛力科技徵求軟、硬體研發工程師及熱流工程師,依學經歷月薪最高可達六萬五千元,而鴻海精密所開出的資訊系統、人工智慧及數位健康工程師與專案管理師等職務,待遇四萬五千元起,其他包括台灣三元能源等事業單位,亦提供軟體、品管、資訊、醫材及材料研發等工程師職類,依學經歷月薪四萬元以上再享公司福利。

Read More

113年多颱侵襲香蕉植株保險皆理賠 114年投保起跑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香蕉貴到引發熱議,主因一一三年受三颱侵襲所致。農金署統計,一一三年度共計五十七件投保,全獲理賠;近日已公告一一四年度富邦產物香蕉植株農作物保險保單,提醒高雄、屏東產區農民投保。 一一三年颱風凱米、山陀兒及康芮接連侵襲,香蕉主要產區受損嚴重,產量大減,蕉價上漲,每台斤九十、一百元以上,在台外籍網紅也拍攝影片關心香蕉為何變得這麼貴。 農業部農業金融署副署長周妙芳指出,香蕉植株保險從一0八年起就已在高雄市、屏東縣開辦,只要風速達八級風,就會啟動無人機拍攝災損情況,損失超過二成,就會啟動理賠。 周妙芳表示,一一三年投保件數五十七件,因為產區受損嚴重,全數獲得理賠,理賠金額最高為每公頃二十八點八萬元,有助於加速農民復耕。 周妙芳並說,香蕉植株保險每年在三、四月間受理投保,農業部已公告一一四年度富邦產物香蕉植株農作物保險保單受理投保,呼籲高雄市、屏東縣農民儘速投保,提高面對天災侵襲時的韌性。

Read More

鑫瑞寶開發建設贈高雄榮總醫療巡迴車 支持社區醫療服務

鑫瑞寶開發建設贈高雄榮總醫療巡迴車。(記者許正雄翻攝) 鑫瑞寶開發建設贈高雄榮總醫療巡迴車。(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鑫瑞寶開發建設公司董事長董瑞仁,以他母親名義發揮大愛,捐贈高雄榮民總醫院一輛醫療巡迴車,傳達愛與關懷,以實際行動支持社區醫療服務。 董瑞仁表示,原要捐贈救護車,但為配合社區老人健檢、校園疫苗注射、學童健檢、癌症篩檢及偏鄉醫療服務,改贈醫療巡迴車,該車配備輪椅上下升降梯,方便行動不便者搭乘。 贈車儀式日前在高雄榮總健檢中心東側門舉辦行,董事長董瑞仁代表其母親親自出席儀式,希望以他母親的名義發揮大愛,傳達愛與關懷,營造有愛社會,以支持社區醫療服務。 高雄榮總積極照顧醫療資源缺乏地區,並提供行動不便病患到宅醫療服務的社會責任,期望民眾均能接受優質可近性的醫療服務,感謝鑫瑞寶開發建設公司董事長董瑞仁及其母親的善舉,這份大愛將使更多人受惠,持續傳遞社會溫暖與正能量。

Read More

消防局鳳林分隊至鳳仁國小附幼辦理防災暨救護宣導

鳳林分隊於前往所轄鳳仁國小附設幼兒園辦理防災暨救護宣導活動,希望透過快樂的宣導氣氛,使師生習得相關防災知識,以提校園安全防災能量及師生緊急應變能力。(花蓮縣消防局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縣消防局二十日表示,鳳林分隊於前往所轄鳳仁國小附設幼兒園辦理防災暨救護宣導活動,宣導對象為幼兒園學童及幼園教師,消防同仁暨宣導義消以簡單的口訣與小朋友互動,並進行有獎徵答以提升學童的興趣,希望透過快樂的宣導氣氛,使師生習得相關防災知識,以提校園安全防災能量及師生緊急應變能力。 消防局表示,此次宣導內容包含三大部份,第一部分解說居家防火觀念,包含住宅火警避難逃生的重點、住警器的功能介紹以及滅火器的基本檢查與操作要領,特別針對面臨火災時的應對,謹記「小火快逃、大火(濃煙)關門待救」,並希望大家可以瞭解住宅用火災警報器的功能,並教導學童滅火器的使用要訣「拉.瞄.壓.掃」。 消防局表示,第二部分向學童們宣導一一九報案技巧及救護車的使用時機,另由消防同仁現場教導學童如何執行傷口清洗及止血包紮技巧,讓小朋友化身小小EMT。 消防局表示,活動的尾聲是小朋友們最期待的救護車展示介紹,讓孩童們近距離觀看車輛內部設備及警示燈閃爍鳴動作動情形,最後全體師生一同於救護車前合影留念,圓滿完成今日學校宣導活動。 花蓮縣消防局表示,校園宣導為本局著重之重點任務,前進校園加強師生防災安全觀念及意識,透過宣導活動將相關防災知識傳遞給學校師生,學生族群也可將所學知識觀念帶回與家人分享。

Read More

探尋安樂死議題 中山大學生劇本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特優

  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學生李卓穎創作劇本《電門梯》,榮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學生組戲劇劇本項」特優,圖為《電門梯》照。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安樂死議題至今爭論不休,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學生李卓穎創作劇本《電門梯》,從電門梯哏圖發想,結合偵探尋找病人想法的真相,希望透過詼諧風趣的故事關心醫療照顧及「病人自主權利法」相關複雜議題;校方說,《電門梯》劇本榮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學生組戲劇劇本項」特優,並由中山劇藝系一一四級畢業製作搬演登台,藉劇場呈現讓觀眾更加容易貼近此類議題。 李卓穎高中時因課程步入音樂劇領域製作,對劇場藝術及故事書寫有極大熱忱,以往創作以小說居多,劇本有別於小說,對畫面感需要更多的描述,他進入中山劇藝系就讀後,對於戲劇的畫面有更多的經驗,此次劇本發想其實來自系上的課堂作業,原本就定下寫出完整劇本目標的李卓穎,剛好藉此催生出《電門梯》,這也是他的第一部劇本作品。 李卓穎說,《電門梯》的初衷想要討論關於醫療照顧、安樂死相關,過去李卓穎曾經關注這類議題;加上在網路上看過關於「電梯裡面是樓梯」的有趣玩笑,有感而發,便將兩者合而為一,讓「電門梯」成為一個漫漫長路的意象。他一直在思考,對於植物人或是長久昏迷的病人,親人們會不會想知道病人內心的想法,如果親人們也撐不下去了,能不能像偵探一樣,進到病人內心找尋到是否活著的真相。此一劇情創作初衷,也是他將偵探及醫療連結的最大原因。 李卓穎說明,故事核心最後一幕,主角因為事故成了植物人,變成只能躺在病床,什麼都做不了的病人,和電門梯一樣,都是表面在運作,但實際上毫無用處的存在,也顯示著治療之路如通天長梯般艱難、漫漫無期。

Read More

4年守護千萬愛心集保結算所攜手門諾基金會 讓長輩好好變老

門諾基金會與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與基富通證券共同推出「好好變老公益計畫」,以「高齡友善、在地安老」為目標。(門諾基金會)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門諾基金會二十日表示,二0二一年,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與基富通證券共同推出「好好變老公益計畫」,以「高齡友善、在地安老」為目標,主要照顧老人服務的社福機構合作,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長者關懷行動,共同營造高齡友善的生活環境,門諾基金會便是其中合作的機構之一。 門諾基金會表示,能夠連續四年獲得此計畫的善款支持,基金會深表感激,並以「良好健康與福祉」和「減少不平等」為計畫核心,將資源聚焦於相對匱乏的偏鄉與經濟弱勢家庭,確保長者能獲得平等的照護與支持。 門諾基金會表示  ,特別在二0二四年花蓮屢遭風災、地震侵襲,交通建設頻受影響之際,集保結算所仍不間斷地投入愛心資源,關懷東部長輩的需求,使基金會能夠提供更即時、更穩定的照護與關懷。 門諾基金會表示,過去四年來,基金會根據服務地區、服務對象與需求的變化,將資源實際投入在「居家型」、「社區型」及「行動式」三大面向的長期照顧服務,包含愛心輔具、行動送餐、復康及長照交通、獨老圍爐、社區照顧、到宅沐浴、志工服務等,累計受惠的失能長輩及弱勢家庭近二十萬人次。除了服務的持續提供,計畫之下我們更加強「民生物資補給與經濟援助」,讓每一筆善款都能發揮最大效益,幫助最需要的人。 門諾基金會表示,相較於都會區,東部地區在交通、專業人力上的挑戰更多,基金會不斷地嘗試結合科技,提升服務的可近性及實效性,往智能長照的路上邁進,希望將服務做得更細緻、扎根在地。更感謝「好好變老公益計畫」持續推動,為偏鄉長輩與弱勢家庭,帶來更多選擇、陪伴還有對生活的希望。我們相信,當愛心匯聚,就能讓這份關懷與照顧,走得更長遠,不僅讓每位長輩真正「好好變老」,也讓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都能「好好生活」。

Read More

彰化縣政府退休主管書畫展 彰化藝術館展出

市公所社會課長吳擇生祝縣府退休主管展出成功,周時邀請大家到館欣賞。(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八位縣府公務員退休人員,廿日起至四月八日在彰化藝術館展出傳統水墨﹑現代墨彩畫﹑傳統中國花鳥畫、書法、木作壓克力畫等八十二幅多樣性作品。縣長王惠美特別到會場祝賀展覽成功。市公所社會課長吳擇生指出,本次展覽以「相聚」為主題,透過書法與繪畫的各種形式來表達其對人生的理解和對美的追求,每一幅作品都承載著這群退休主管的思考與情感,並希望和欣賞者一起分享這段美好的創作旅程。 八位參展人,分別為民國九十年建設局退休的徐英一局長、九十一年兵役局退休的施國華局長、七十一年到七十八年任職彰化縣政府建設局的賴再生局長、一一二年退休的林淑連參議、民政處退休的蔡銘峰副處長、建設處退休的楊麗琴副處長、陳諸勤課長、計畫室的張有泉課長。他們以「相聚」作為展覽的主題富有非常溫暖深意,藉由此次聯展表現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友誼、共同回憶,甚至是跨越時光的情感聯結,將彼此的心靈創作分享給大家。 市公所表示,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退休的楊麗琴副處長統籌策展,並偕同七位曾在彰化縣政府公務崗位上為彰化縣拼搏一輩子的中高階主管在退休後,以藝文點綴生活,紛紛拜師學藝,進而在創作上得到成就與突破。

Read More

出國自駕旅遊 彰監理站提醒別忘了要攜帶國際駕照

彰監理站提醒,日本自駕旅遊,記得到監理站先申辦國際駕照或日文譯本。(記者曾厚銘翻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疫情過後,出國人潮增多,不少國人出國會選擇租車自駕旅遊,不僅行程規劃較具彈性,更可節省時間。彰化監理站表示,若民眾到國外有駕車需求,可先行查閱「主要國家(地區))對我國國際、國內駕駛執照態度一覽表」,以便了解我國駕照在當地使用情形,再就近前往監理單位申辦國際駕照或日文譯本。 彰化監理站指出,辦國際駕照,請備妥國民身分證(居留證)、原領之駕駛執照正本、最近二年內拍攝之二吋光面素色背景脫帽五官清晰正面半身彩色照片二張、護照影本及規費二五○元。到日本駕車並非使用國際駕照,而是我國駕照再搭配駕照日文譯本。要申請日文譯本,須備妥國民身分證(居留證)、原領未逾有效日期之駕駛執照正本及規費一百元。 彰化監理站站長黃建興提醒,若駕駛執照已逾有效日期,建議同時換領新照,每張駕照須準備近二年拍攝之一吋彩色照片一張及規費二百元,避免當地執法單位或租車公司質疑駕照有效性產生爭議,造成不便。 「主要國家(地區)對我國國際、國內駕駛執照態度一覽表」,可上:https://www.thb.gov.tw/News_Download.aspx?n=561&sms=12823網址查詢。

Read More

推廣透明晶質獎 新屋區公所舉辦「廉政法紀」教育訓練宣導廉能理念

  推廣透明晶質獎,宣導廉能理念。(工務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公務員須遵循的法令、規定繁多,稍有不慎即可能因不諳規定誤觸法網而受罰,為維護同仁合法權益並貫徹廉能治理,桃園市新屋區公所於二十日舉辦「廉政法紀」教育訓練,新屋區公所政風室結合市府消防局政風室及航空城工程處政風室辦理教育訓練,分享廉政平台執行經驗、說明透明晶質獎內涵、講授圖利與便民暨廉政倫理規範應注意事項,以強化同仁廉政法規的知識與內涵,培養依法行政、勇於任事的積極態度。 本次講習由航空城工程處政風室江旭航主任向新屋區公所同仁講解有關航空城工程處推動機關採購廉政平台及曾榮獲法務部第一屆「透明晶質獎」特優機關相關歷程,說明目前航空城區段徵收工程推動進度、廉政平台執行情形,以及透明晶質獎由來與評分構成,如何對國家及機關廉政形象有正向幫助。 冀透過標竿學習方式,讓同仁對廉能有不同了解,認識廉能是植基於日常業務,而非高不可及。此外為推廣客語使用及營造客語友善環境,讓預防廉能接地氣,貼近地方生態,本次新屋區公所更別出心裁,請桃園市政府消防局范志成主任以客語講授「廉政倫理規範」及「圖利與便民」常見違失案例,將生硬的規定以幽默詼諧的說故事方式表達,既精彩又實用,大獲同仁好評。 藉由不同機關的跨域合作,讓同仁能交流業務經驗,認識其他機關運營狀況,了解大桃園發展及政策執行情形,也讓機關間有更多形塑正面印象,提升行政公信力機會,增進公務員廉能認知,實現張善政市長一再勉勵大家「透明、公開、效率及清廉」的目標。

Read More

壽豐鄉公所參訪花蓮市 進行公共設施觀摩及交流

壽豐鄉公所參訪團至花蓮市進行建設參訪觀摩,雙方希望藉由此次觀摩交換彼此對於公共建設意見,一同讓壽豐鄉及花蓮市更好。(花蓮市公所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市公所二十日表示,壽豐鄉公所參訪團至花蓮市進行建設參訪觀摩,花蓮市長魏嘉彥偕同建設課長徐國城及工程隊長洪國山,以及縣議員魏嘉賢,於長頸鹿公園歡迎參訪團,並介紹花蓮市多項公共設施。魏市長表示,很歡迎壽豐鄉公所蒞臨,希望藉由此次觀摩交換彼此對於公共建設意見,一同讓壽豐鄉及花蓮市更好。 花蓮市公所表示,壽豐鄉參訪團由鄉長曾淑懿帶隊,率領壽豐鄉公所各課室主管及鄉內各界代表,觀摩長頸鹿公園設施、民國路燈飾裝置、自由街道路標示及中山公園風雨球籃球場等,鄉長曾淑懿表示,謝謝魏市長以及市政團隊介紹,今天看到花蓮市的多項建設,有很多值得鄉公所學習的地方,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與花蓮市進行相關的建設交流。 魏嘉彥表示,花蓮市公所積極規劃及維護公共設施,除了爭取中央經費外,也與當地民眾溝通,希望相關建設能符合民眾的需求,有助於花蓮市的發展規劃。此次觀摩著重於建設交流,公所團隊與壽豐鄉參訪團交換許多意見,期望強化公共工程品質,共同打造花蓮為宜居城市。 魏嘉彥強調,為了更有效的維管公共設施,公所設置線上報馬仔系統,若有民眾發現公共設施損壞,都可以上本所報馬仔系統進行申報,後續就有相關課室著手處理。報馬仔系統是民眾與公所的溝通管道之一,可讓市政團隊更有效率的為民服務,請民眾可以多加利用此系統,讓花蓮市的公共設施能及時得到妥善的維護,守護市民安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