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空品檢測 鎖定4大類場所

  南市環保局今年特別針對幼兒園等場所,提供室內空氣品質檢測儀器之量測與改善建議。 (環保局提供)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南市環保局為強化老年與幼兒的社會福利,今年針對幼兒園、托嬰中心、社福機構及產後護理之家等場所,提供室內空氣品質檢測儀器之量測與改善建議,共同營造高齡友善與安心托育的健康環境。 南市環保局於一一0年起,開始推動「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標章」,目前已有一六四處場所成功取得標章,其中九十六處為敏弱族群場所。民眾可透過南市環保局「室內空氣品質資訊網」查詢標章地圖。 環保局長許仁澤則表示,透過實地量測與提供改善建議,能有效協助業者提升環境品質,導入環境管理理念,攜手打造更優質的生活環境。歡迎符合申請類別之場所踴躍申請,共同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維護民眾健康。

Read More

嘉縣諸羅樹蛙生態教育館啟用

  嘉義諸羅樹蛙生態教育館製作樹蛙棲地模型。(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為推動保育台灣特有種的二級保育類動物諸羅樹蛙,嘉義縣政府在棲地大林鎮社團國小成立「諸羅樹蛙生態教育館」,十四日由縣長翁章梁、大林鎮長許有疆及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等共同揭牌揭牌啟用,將做為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的學習基地,培訓諸羅樹蛙保育種子教師,持續舉辦生態教育活動,讓孩子從小建立生物保育觀念。 翁章梁說,諸羅樹蛙是嘉義縣珍貴的生態資源,已有許多學術研究,前人累積成果轉換為教育館的學習資源,讓孩子從小就認識樹蛙,理解保育的重要性。 高俊雄表示,南華大學師生參與諸羅樹蛙保育活動,如設計諸羅樹蛙餐桌椅,以資訊科技仿製諸羅樹蛙叫聲,夜間觀察時可播放讓諸羅樹蛙回應,也用文學作品描述諸羅樹蛙,未來將持續進行。 縣府向教育部爭取學習型城市競爭型三年期計畫,建置嘉義夯學網,成立百大夯學點,方便民眾取得學習資源,透過計畫經費一六八萬元,活化社團國小閒置空間,打造夯學點「諸羅樹蛙生態教育館」;諸羅樹蛙以嘉義古地名命名,因棲息場所與人類生活區域重疊,突顯保育的重要性。

Read More

特別路段速度管理 有效降低事故

  善化分局在曾文溪堤岸道路設速度管理。 (記者張淑娟翻攝) 記者張淑娟∕善化報導 善化警分局選定曾文溪南端堤防道安定區海寮至蘇厝間,實施不定時「速度管理」,期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分局表示,相關的數據報告,超速致生死亡事故高於不超速的九點二倍,因此在特別路段做速度管理,確保交通安全。 分局長陳俊凱表示,參照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特召集相關幹部,分析去年至今年交通事故高發熱區,其中曾文溪南端堤防道,安定區海寮經管寮至蘇厝間,車速太快易生事故,因此四月特在該路段實施不定時「速度管理」,並依「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相關規定,在道路中央分隔島頭或明顯地點,放置「警52」測速取締標誌牌,用以警告車輛駕駛人前方路段常有測速取締執法。 陳俊凱也指出,該路段特別在交通尖峰上、下班時段派遣警力適時手勢指揮,再輔助號誌時效運作,經一週後,狀況趨於平穩,並無交通事故發生。分局人員表示,據相關報告顯示超速致生死亡事故高於不超速的九點二倍,因此將持續實施速度管理勤務。

Read More

南應大美術系畢展 視覺與思維藝術饗宴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一一四級畢業小組成果展「瑤‧集」Precious Collection,即日起至二十日在新營文化中心展出。新營文化中心說,本次展出作品共五十二件,涵蓋不同媒材,呈現學生藝術學習過程中的點滴淬鍊成果。 新營文化中心指出,這次展覽由藝術家林鴻文、黃怡雯兩位指導老師,帶領十九位畢業生共同參展,涵蓋平面、雕塑、陶藝等多種媒材,展出作品共五十二件。 參與展出的畢業生,以現代社會議題與個人生命經驗為核心,透過不同媒材探索情感與時代的交錯;作品不僅反映創作者的生命歷程,更邀請觀者進入藝術的敘事脈絡,感受創作者豐沛的創造力與獨特視角。 林裕珺的「遺落的守候」,細膩描繪時光與記憶的流轉;羅婉庭的「孤巢」探討個體與環境的對話;林君瑜的「逃避中、請稍候」呈現當代心理狀態的掙扎與矛盾。 此次展覽以「瑤‧集」為主題,訴求珍貴的累積與匯聚,透過畢業生們多元創作語彙,呈現藝術學習過程中的點滴淬鍊,創作歷程經千錘百鍊,最終綻放光彩,是一場視覺與思維的藝術饗宴。

Read More

校園交安宣導 加強微電車法規

  南警交大宣導團就交通法規進行說明,也提醒電動獨輪車、電動滑板車、電動雙輪車等「個人行動器具」不得行駛於道路。(讀者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為強化青少年安全意識,南市警交大交安宣導團持續深入校園宣導,日前也特至南科國際實驗高中與師生宣導法規知識與交通安全守則,本次宣導也特別聚焦學生族群常接觸的微型電動二輪車(微電車)議題,帶領師生認識相關使用規範,並針對道路潛藏風險進行說明,盼師生養成防禦駕駛觀念、安全通行。 微型電動二輪車相較一般機車更為輕巧,操控更便利且不需要考駕照就能上路,因此也成為許多人的代步工具。警務員柯相宇本次擔任講師,特別針對相關法規進行說明,微電車自一一三年起正式納管,必須掛牌方可上路,駕駛需年滿十四歲以上,騎乘需配戴安全帽,且車輛不能改裝、不能雙載,違規或肇事,同樣需負法律責任。 南市目前仍明確禁止電動獨輪車、電動滑板車、電動雙輪車等「個人行動器具」行駛於道路,也提醒師生留意。警方現場也透過違規影片就違規可能發生的危害進行說明,與師生熱烈交流討論,盼能有效加深學子印象。

Read More

嘉市新都心開發 維持個案變更

  嘉義市長黃敏惠(中)率市府團隊,出席內政部都委會,「嘉義市新都心地區案」成功爭取大會支持,可望加速推進開發。(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嘉義市長黃敏惠十五日率市府團隊,出席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議,力推「變更高速公路嘉義交流道附近特定區計畫(嘉義市新都心地區)案」維持以「個案變更」開發的重要性,成功爭取大會支持,可望加速推進開發。 嘉義市政府以「個案變更」推動開發北港路區兩側土地十多年,去年內政部卻要求與嘉義縣共商以「區域通盤檢討」推行開發,嘉市府錯愕,市議員張秀華在議會質詢,痛批「中央毫不尊重嘉義市,邊緣化嘉義市」。 黃敏惠為加速推動北港路兩側地區開發,親自出席由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主持的都委會,強調市府與市民齊心投入、全力以赴的決心,獲得大會支持,決議此案維持「個案變更」的方式續審,繼續走個案變更的相關程序。 黃敏惠感謝內政部都委會委員專業意見,感謝市府團隊與專業委員努力,更感謝議會支持鼓勵,市府團隊會努力加速推動後續的程序。 市府表示,此案規劃面積約兩百零九公頃,涵蓋產業專用區、商務與經貿會展、社會住宅、生活配套設施,以及完善的水綠廊帶與道路系統,全案導入智慧科技與永續城市理念,致力打造產業與生活共榮、科技與人文融合的新都心。 黃敏惠強調,嘉市是「大南方新矽谷」最佳應援城市,地處交通樞紐,串聯嘉義高鐵特定區、嘉科園區等產業核心,形塑完整產業鏈。這次北港路都市計畫變更案,不僅展現縣市合作、互利共榮的精神,更是嘉市搶得先機的戰略布局。 未來,透過輕軌藍線打造嘉縣市十五分鐘產業生活圈,為大南方新矽谷產業人才提供宜居、宜業的優質環境。市府會積極進行更詳細評估,並與市民積極溝通,讓嘉義市西區的門戶順利推動,實踐「西區大發展」的市政願景。

Read More

老翁找不到機車 暖警助找回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卅二年次的佘姓老翁,十四日中午時,騎機車至台南監理站洽公後,卻忘了機車所在位置,情急之下,向市警一分局東門派出所求助,雖然中午氣溫炎熱,但東門所員警仍在監理站各處逐一搜尋車輛蹤跡,歷經近一小時終於找回機車,佘姓老翁頻向警方表達感謝之意。 東門所十四日中午一時許,接獲一一0通報,稱有一民眾報案說他的機車不見,疑似遺失。經該所警員顏廷恩前往了解,發現報案人佘姓老翁因至監理站洽公,將機車停放於監理站內,結束後卻一時想不起機車停放地點,心急之下才向警方求助。

Read More

包包藏金誤丟 清潔隊助民眾找回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南區一民眾,日前誤將妹妹內有金飾的包包,丟至南市環保局位南區新興路與夏林路口旁的日間輔助清運點垃圾車內,幸及時發現,後來在環保局南區區隊順利找回內約有三錢重金飾包包。 環保局規定垃圾不落地後,並規畫垃圾車載運垃圾路線,讓民眾於固定時間及地點丟垃圾,但因有些民眾無法配合垃圾清運時間,環保局也規畫日間輔助清運點,方便民眾丟垃圾。 環保局表示,日前一名住南區民眾,將其妹妹包包丟至位南區新興路與夏林路口旁的日間輔助清運點垃圾車內。南區區隊接獲電話,表示該包包內有三錢重金飾,一時不察,隨包包一起丟至垃圾車內,希望協助找尋。 環保局人員協助將垃圾車內垃圾倒出,幸運地找到該內有金飾的包包,遺失人也破涕為笑,感謝環保局人員協助。

Read More

南台數位設計學院畢展 秀豐富創造力

南台科大數位學院畢業聯展,校長黃能富(左)操作入圍青春設計節數位多媒體遊戲設計類作品。(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數位設計學院一一四級「設計的0.36秒」畢業展,十五日起校內展出四天,內容集資訊傳播、視覺傳達、創新產品、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及流行音樂產業五個系,藉由各系專屬主題呈現學生們四年來累積實力及豐富創造力。 南台數位設計學院畢業聯展,包括資傳等五個系均以專屬的主題呈現學生們累積的實力與創造力。 (記者汪惠松攝) 此次展覽主題「設計的0.36秒」,象徵觀展的短暫瞬間凝聚設計師們的漫長創作歷程。學生透過多元媒材與創新手法,運用「新醜風」設計概念,誇張且真實地展現設計日常,將混亂轉化為秩序,讓錯誤成為美學的一部分。視傳系以「SPACE 空白鍵」探索設計的無限可能;創產系透過「無界 Boundless」詮釋突破與成長。 還有多樂系《2359》探討Z世代的數位成癮與自我認同;流音系〈晃〉則用音樂演繹青春的流轉與變動;資傳系以《21視際》結合科技與影像展現人機共存時代的敘事語言。數位學院共有卅餘個不同主題分別入圍青春設計、青春有影、新一代金點設計。 其中數位影像設計類金點新秀贊助特別獎,資傳系以卓越寫作與拍攝技巧,入圍二組作品,包括由梁丹青老師指導的《青春留痕》,以「青春只有一次,要不留遺憾地往前衝」為主軸,講述幽默的學生宇晨與身障人士子琳的青春故事,及鄭祿平、洪士傑老師指導《香料之路:貓的尋覓之歌》,都以創新角度拍攝有趣且動人故事呈見。

Read More

環境改造 竹縣2步道奪景觀大獎

「湖口觀星夕照」為新竹縣最受歡迎的自然生態景觀步道。(新竹縣政府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第十二屆台灣景觀大獎」日前頒獎,新竹縣「湖口鄉『觀星夕照,心靈的後花園』環境景觀整備計畫」第二期工程獲「公園綠地、公共開放空間類佳作」、「尖石鄉錦屏村小錦屏溫泉步道環境營造與改善工程」獲「設施環境類佳作」。 縣長楊文科表示,這不僅代表竹縣環境景觀工程品質及專業能力備受肯定,也讓全國旅客發現竹縣之美。為提升縣內觀光旅遊發展,縣府持續向中央部會爭取興建各項觀光旅遊設施,帶動地方經濟繁榮。 尖石小錦屏溫泉步道體驗大自然鬼斧神工及原始野趣。(新竹縣政府提供) 交旅處長陳盈州表示,「湖口鄉『觀星夕照,心靈的後花園』環境景觀整備計畫」第二期工程,透過一期綠帶與二期藍帶計畫整合串聯湖口老街,形成輕旅行路線;藉由步道串聯至後山茶香步道二點三公里及畚箕窩溪濱水步道七百九十五公尺,欣賞後山山景與生態之美,使遊客增加拍照打卡新景點,已成為竹縣最受歡迎的自然生態景觀步道。 「尖石鄉錦屏村小錦屏溫泉步道環境營造與改善工程」以野溪溫泉為景點,透過計畫改善與小錦屏部落耆老共同尋找族人古老獵徑與紀錄。為保留原始生態風貌,避免使用大型機具破壞,採手工人力方式建置低碳步道、全長七百四十八公尺,沿途規劃觀瀑平台及聽瀑區兩處眺景休憩空間,讓遊客近距離欣賞小錦屏瀑布飛流而下,水拍擊石、轟然作響景觀,體驗大自然鬼斧神工及原始野趣,達到「減碳工程,永續觀光」的理念。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