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療法助力脊髓與腦損傷患者 光田綜合醫院展示臨床成功案例

光田綜合醫院26下午於台中沙鹿向上院區舉辦「脊髓損傷細胞治療發表會」,由光田綜合醫總院長院王乃弘、向上院區院長陳子勇、副院長張家築及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公司董事長蘇文龍等人親自出席。(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名34歲的前棒球選手覃頎恩因顱內出血合併脊髓骨折,導致下半身癱瘓、無法翻身與坐起。在進行幹細胞治療後,不僅能自行坐起,復健過程中更逐步恢復腿部感覺與肌力,朝自主行動邁進。另一名12歲男童,因幼年腦部受損影響運動協調,長期走路不穩,步伐搖晃。經治療後,已能在直線上穩定行走,完成平衡動作等測試,認知反應與語言表達也明顯進步。 光田綜合醫院向上院區院長陳子勇發表幹細胞應用於脊髓及腦損傷治療的臨床成果,展現治療對患者感覺、認知及情緒表現的顯著改善。(記者陳金龍攝) 光田綜合醫院26下午於台中沙鹿向上院區舉辦「脊髓損傷細胞治療發表會」,對外發表幹細胞應用於脊髓及腦損傷治療的臨床成果。發表會現場由光田綜合醫總院長院王乃弘、向上院區院長陳子勇、副院長張家築及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公司董事長蘇文龍等人親自出席。 光田綜合醫院向上院區院長陳子勇說明臨床案例中,幹細胞治療幫助一名脊髓損傷患者逐步恢復感覺與肌力,並協助腦損傷患兒穩定行走與改善語言表達。(記者陳金龍攝) 在發表會中,陳子勇展示了幹細胞療法對脊髓損傷患者的顯著改善,包括感覺、肌張力、括約肌控制、自我照顧能力與情緒表現等方面的正向變化。臨床案例中,幹細胞治療幫助一名34歲男子脊髓損傷患者逐步恢復感覺與肌力,並協助腦損傷患兒穩定行走與改善語言表達。另一名12歲男童,因幼年腦部受損影響運動協調,長期走路不穩,步伐搖晃。經治療後,已能在直線上穩定行走,完成平衡動作等測試,認知反應與語言表達也明顯進步。 光田綜合醫院總院長王乃弘表示,醫院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長期投入脊髓與腦損傷領域的臨床創新與研究,透過再生醫療協助患者突破過往治療的限制。本次發表會首次於向上院區舉行,也象徵醫院啟用嶄新醫療基地,未來將持續推動前瞻療法、提供更多元治療選項。 光田綜合醫院向上院區院長陳子勇說明臨床研究顯示,幹細胞治療有效改善脊髓損傷患者及腦傷患者,在各項感覺、認知能力上均有顯著提升,為長期臥床患者帶來復原機會。(記者陳金龍攝) 陳子勇說,針對不同個案,院方採用「原位注射」與「鞘內注射」等方式進行幹細胞輸注,過去一年已觀察到多位病患的神經反應與生活機能獲得提升,特別在腦傷病患身上,更見中樞神經再生帶來的變化。 光田綜合醫院總院長王乃弘表示,醫院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長期投入脊髓與腦損傷領域的臨床創新與研究,透過再生醫療協助患者突破過往治療的限制。(記者陳金龍攝) 尖端醫蘇文龍董事長表示,期盼透過交流與學術研討活動,強化醫界在脊髓損傷細胞治療的重視。(記者陳金龍攝) 累積超過20年的細胞保存經驗,尖端醫不僅擁有專業的實驗室,更能能夠培養出高品質的細胞。(記者陳金龍攝) 此次治療計畫由光田醫療團隊主導,並與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公司(尖端醫)合作。尖端醫提供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及其衍生外泌體的製備,並遵循《特管辦法》進行臨床應用。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表示,透過與光田醫療體系的合作,將持續推動脊髓損傷細胞治療的發展,並為患者帶來更多治療機會。

Read More

凱道反綠共 柯志恩感謝高雄鄉親自費北上戰獨裁

立委柯志恩與國民黨高雄市議員參加在台北凱達格蘭大道「反綠共、戰獨裁」集會。(取自柯志恩臉書)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廿六日在台北凱達格蘭大道「反綠共、戰獨裁」集會演說,痛批民進黨透過各種司法檢調「辦在野不辦綠」的手段,打擊政敵,逐步限縮台灣的民主法治自由,將台灣帶往越來越獨裁的方向前去。 柯志恩率領國民黨籍高雄市議員上台演說,她指出「民進黨嘲笑我們,說因為今天下雨,可能三千人都不到,但現場已經超過十二萬人聚集,現在就讓他們見識到人民的力量!」。 柯志恩提到,高雄的鄉親,週六早上八點,就搭遊覽車北上,而且都不是透過國民黨動員,全都是自動來報名,原本市黨部估計,只有十五台遊覽車北上,但後來數量陸續增加到五十台。 柯志恩說,稍早接受採訪時,聽到記者轉述賴清德總統說法,賴清德說,如果在野黨要反獨裁,應該坐到天安門,面對如此無視民意、傲慢跋扈的總統,柯志恩疾呼,今天如果人民不站出來,我們的國家就會走向獨裁。 柯志恩痛批賴清德,說「我們今天站在凱達格蘭大道,就是要告訴賴清德總統,我們反獨裁,我們今天站在這裡,就是要避免他的錯誤。我們站在這裡揮舞國旗,告訴民進黨政府,人民的聲音最重要,人民才是最偉大的!」 柯志恩也正告賴清德,來自南部、高雄人的聲音就在凱道,眾人對著總統府怒吼,讓執政黨知道,人民才是頭家。 她呼籲人民永遠記住,除非人民大反抗,否則掌權者不會收斂知足,權力會膨脹或節制,從來不是靠政客的良心,而是人民的監督與制衡,壓迫人民的政客必遭殃、背叛人民的政權必倒台。 柯志恩與國民黨高雄市議員們,在結束演說後,也特別向從高雄北上凱道參加集會的群眾一一感謝致意,柯志恩也在臉書PO文再次強調,今天藍白一起站出來,是開始、不是結束。

Read More

人安基金會舉辦「助力夢想—單親媽媽暖心慶生與就業支持活動」

  人安基金會台南平安站廿六日舉辦「助力夢想-單親媽媽暖心慶生與就業支持活動」,陪伴單媽度過特別的一天,並點燃走向職涯與自立的新希望。(人安基金會台南平安站提供)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人安基金會台南平安站為讓單親媽媽在困境中感受到關懷與力量,廿六日與在地公益團體「友愛人生」,舉辦「助力夢想—單親媽媽暖心慶生與就業支持活動」,陪伴單媽度過特別的一天,並點燃走向職涯與自立的新希望。 慶生會活動中,為單親媽媽與清寒學子當月壽星們,獻上生日祝福與貼心禮物,透過溫馨的氛圍與真摯的陪伴,傳遞「妳們的辛苦,我們看得見;妳們的付出,值得被珍惜」的暖心訊息。 除了慶生時光,活動現場也規劃「就業支持課程」,由專業講師帶來實用的謀生技能與職涯規劃分享,並特別邀請人安基會輔導的單親媽媽劉女士,現身說法,如何成為創業榜樣的「烤雞蛋糕媽媽」,以自身奮鬥故事,鼓舞更多女性勇敢追夢。透過人安的輔導及自身的努力,生活再困難也能翻轉;只要願意踏出一步,希望就在前方。 人安基金會表示,活動不僅是一場溫馨的聚會,更是一個重新啟程的契機,期待社會大眾能夠共同關心單親媽媽們的需求,給予她們更多支持與鼓勵。

Read More

市府社會局舉辦「解鎖:女性關鍵 經濟蛻變」巡展

市府社會局邀林役勵博士以「從畫布到新媒體:性學探索的跨域創業」為主題,分享個人對女性創業及經濟自主的獨到見解。(社會局提供)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市府社會局永華婦女中心與國家婦女館,在永華婦女福利服務中心,舉辦「解鎖:女性關鍵 經濟蛻變」巡展,廿六日舉辦講座,邀林役勵博士主講人,以「從畫布到新媒體:性學探索的跨域創業」為主題,分享個人對女性創業及經濟自主的獨到見解,藉此引動婦女討論時代變動下還能掌握經濟脈動,持續成長的關鍵鑰匙。 巡展「解鎖:女性關鍵 經濟蛻變,自廿二日至五月十六日,除周日休館,每天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在南市永華婦女福利服務中心登場。市長黃偉哲表示,女性的經濟影響力,是改變社會的重要引擎。唯有解鎖過去對女性的限制與刻板印象,才能真正釋放潛能。 社會局長郭乃文指出,女性的勞動參與率逐年攀升,但仍面臨照顧責任集中、性別薪資差距等結構性問題。期望透過展覽激發更多市民關注性別議題,並支持打造一個對所有性別都更友善的城市。誠摯邀請民眾透過海報展覽,一同見證台灣女性在經濟發展的重要地位。 「解鎖:女性關鍵 經濟蛻變」巡展規劃「枷鎖」、「解開」與「突破」三大主軸,揭示女性在不同年代所面對的限制與挑戰。帶領民眾穿越時光,回顧台灣女性在經濟發展中的關鍵角色,從農村到工業、從家庭代工到科技創新,每一步都是女性奮鬥與蛻變的見證。 從一九八0年代仍普遍存在的「單身條款」、「禁孕條款」與職場性別歧視,到廿一世紀女性開拓職場的堅毅姿態,透過展覽一窺各行各業的女性以自身行動詮釋「蛻變」的力量。

Read More

中西區營仔腳朝興宮溫陵廟舉辦捐血活動

  中西區營仔腳朝興宮溫陵廟捐血活動,市議長邱莉莉(右四)、網紅郭鬼鬼(右三)等人到場向捐血民眾致意。(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中西區營仔腳朝興宮溫陵廟為慶祝天上聖母聖誕,廿六日在民生路二段媽祖行館前舉辦「天上聖母護佑 捐血救人」捐血活動,鼓勵民眾踴躍捐血。 包括市議長邱莉莉、網紅郭鬼鬼、中西區長蔡佳甫等人到場向捐血民眾致意;邱莉莉表示,雖然近來還未出現血荒,但希望民眾平時能踴躍捐血,尤其是O型血,其適用率較多。 網紅郭鬼鬼指比,本身是在地台南人,希望藉由活動,鼓勵民眾捲起袖子,定期捐血。 營仔腳朝興宮溫陵廟表示,為鼓勵民眾捐血,捐血二百五十cc就送超商禮券二張、西點一份、關廟麵一包、及運動襪一雙,捐血五百cc者,除上述禮品外,再贈禮券二張及運動拉繩一條,前一百名捐血者,更加贈億品鍋海安旗艦店的商品兌換券一張。

Read More

南投家扶親子童玩會 提升網路資安意識避免兒少遭不法侵害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南投家扶中心二十六日在名間鄉豬事文化園區辦理「428兒保宣導~與你同在親子童玩會」,有感於網路犯罪案不斷增加,活動中特別規劃「數位足跡大挑戰」闖關,結合布袋戲、捏麵人等有趣童玩內容,讓參與的親子一起揪出網路陷阱,共同守護兒少。 南投家扶中心表示,據調查,兒少在國小以前即接觸網路者超過兩成,而這情況在國小生比例更超過三成。另據警政署統計,網路犯罪發生數近五年成長百分之三百三十,兒童及少年被害人數也增加,被害案類排除其他,最多為詐欺。兒少接觸網路年紀趨幼、數位侵害風險日增,因此,建立兒少數位足跡概念、不輕易外流個資、勿點不明連結等資安意識的保護與預防刻不容緩。 家扶基金會推動第十三年《428兒保日》,邀全民關注兒少網路安全議題,將於全台串聯超過三十五場活動,南投場於二十六日下午在名間鄉豬事文化園區辦理。 南投家扶中心主任李雅婷表示,數位化浪潮,兒少使用及取得網路也更加容易,然有心人士利用兒少渴望交友、好奇心,易信任降低警覺心與查證力,危險便有機可乘。家長與孩子都要留意,且數位足跡衍生安全疑慮有多種呈現樣貌,如身分遭盜用、敏感資料曝光或被肉搜、聲譽受損或遭目標式廣告轟炸等,這些隱私風險和網路霸凌等事件層出不窮,務必保護好個資。倘若兒少遭網路不法侵害,要勇敢向保護專線求助。

Read More

教育部推課中學習扶助 抽離上課激發學習潛能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中小學的補救教學往往在課後時段,導致落後的學生需要花更多時間和心力。教育部二十六日介紹「課中學習扶助」的學校案例,一一三學年度共計有三十四所國中小學參與,受輔學生人數達一千三百七十八人。 彰化縣大城國中透過分組學習、情境教學等方式,提升學生理解力與學習興趣。教師在規劃課程進度時,也保留一定的彈性,針對學生學習狀況隨時調整。 台北市大理高中國中部的課中學習扶助班,將教材簡化、減量,聚焦學生的核心能力,例如修正學習扶助教材進入段考題及課程的比例,並加強學生英語口說及聽力,提升學習成效。 雲林縣石榴國中參與學習扶助計畫後,學生學力顯著提升,成長測驗進步率達八十三%。教師依測驗數據,選用科技化平台、彈性分組與小老師制度,強化共學能力,即時找出學習盲點。 教育部指出,將持續推動課中學習扶助,期望學校透過增置代理教師,安排適切的學習扶助課程,讓學生從學習中看見自己的進步,不放棄學習,提升學習成就及信心。

Read More

改善水域環境 大智排水水環境改善整體計畫第1期即將動工

台中市政府水利局以「生態復育、社區共創、教育推廣」為三大核心,推動「大智排水水環境改善整體計畫第一期」。(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為改善台中市大智排水的水域環境、提升生態與人文價值,台中市政府水利局以「生態復育、社區共創、教育推廣」為三大核心,推動「大智排水水環境改善整體計畫第一期」,並於日前舉辦開工前地方說明會,邀集中央與地方民意代表、相關機關及在地民眾,共同凝聚水環境保育共識,攜手打造永續共榮的河川願景。 水利局長范世億指出,此計畫除改善大智排水河岸環境外,更與中興大學深化合作,於校內雲平樓設置「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作為該區域水文化推廣與環境教育的長期據點,由中興大學USR團隊負責營運管理,持續推動大智排水、旱溪排水與綠川等流域的教育與交流活動。  此外,計畫亦設定指標物種的復育與棲地營造目標,並與南門社區發展協會、大里區祥興社區發展協會簽訂維護管理意向書,推動後續的認養維護、生態觀察與紀錄工作,為河川生態永續管理奠定基礎。 大智排水水環境改善整體計畫第一期,環境教育的河溪走讀工作坊。(記者陳金龍攝) 水利局說,此工程總經費六千七百九十四萬九元,由中央補助百分之七十八,計五千三百萬元;地方自籌百分之二十二,計一千四百九十四萬九千元,範圍北起喬城路、南至大智路,全長約四百公尺,預計於今年四月二十八日正式開工,工程內容包含新建二百公尺人行道,形成串聯「台中之心」與「城南之心」的重要水岸步道廊帶,完善都市環狀網絡,並融入水文化與環境教育功能。

Read More

嘉基深耕67載舉辦公益路跑 號召全民為愛奔跑

嘉基愛+1八福公益路跑在各界祝福下鳴槍起跑。(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嘉義基督教醫院深耕嘉義六十七年,二十六日六十七週年院慶週首度舉辦「嘉基愛+1八福公益路跑」活動,約一千八百位全台民眾、機關、企業團體及國際級運動員參與,用雙腳傳遞希望與愛,為愛多跑一哩路。 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高堂恩表示,嘉基看見高齡社會帶來的醫療照護挑戰,打造結合醫療、長照與社區服務的全方位照護據點刻不容緩。為提供民雄、新港、溪口地區長者與慢性病患者更便利可近的就醫與照護服務,嘉基於民雄鄉籌建雙福醫院與社福長照設施,期盼打造一個結合醫療、長照與社區服務的溫暖據點,為在地鄉親提供更即時、全面的照顧。 活動規劃半馬組、進階組及體驗組三大組別,滿足不同年齡與體能族群的參與需求;並推出「全國醫護與警消報名五折優惠」,向長年守護社會安全與健康的英雄致敬,吸引高齡八十五歲的民眾參與支持地方公益。活動現場設有超過二十個攤位,包含在地小吃、手作市集、趣味闖關及摸彩活動,大小朋友盡興而歸。  

Read More

台東縣府參訪德國柏林知名BSR廢棄物循環園區有助台東擘劃更完整循環體系

台東縣府參訪團實地參觀柏林知名BSR廢棄物循環園區,有助擘劃台東更完整的循環體系。(記者鄭錦晴翻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台東縣府參訪團實地參觀柏林當地知名BSR廢棄物循環園區,了解回收再利用、廚餘處理及能源轉換等作法,縣長饒慶鈴二十六日指出,園區整體回收率超過百分之七十五,展現「轉廢為能」成果,有助縣府擘劃更完整的循環體系。 縣府表示,BSR(Berliner Stadtreinigung)循環園區是歐洲資源再利用的重要案例,營運模式結合科技導入與社區參與,成功提升分類效率與回收效益。 園區設有高度自動化分選系統,精準辨識與分類各類資源物,設有RE-USE中心及二手商品販售專區,讓家具、家電與建材等物經維修後重新上架,延長壽命。園區有厭氧消化設施,處理廚餘與綠色廢棄物,轉化為沼氣供市區公車及電網使用。 饒慶鈴指出,台東每日約產生一三0至一五0公噸生活垃圾,焚化爐啟用以來,垃圾處理量大幅提升,降低對外縣市委託焚燒的依賴。德國「四色桶」制度,包含紙類、輕型包裝、玻璃、有機廢棄物及一般垃圾等分類方式,制度結合教育宣導、罰則設計及回饋誘因,建立完整社會機制,對政策調整具有參考價值。 參訪團一行也拜會柏林市政府,與參議院交通移動、氣候與環境保護部交流,針對氣候政策、城市資源治理及永續交通等進行座談,汲取德方實務經驗,思索台東的可行路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