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女童乾癬難眠 中醫調理見效

  豐原醫院中醫師蘇紋華表示,乾癬並非傳染病,而是免疫系統失調導致的皮膚疾病。(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別再以為只是皮膚乾燥!中醫揭露「乾癬」真相,這是一種常見且反覆發作的慢性皮膚疾病。根據統計全台約有超過10萬名乾癬患者,其主要症狀為皮膚紅斑、脫屑與搔癢,嚴重影響外觀與生活品質。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指出,一名12歲的小學六年級女童,頭皮、手肘、膝蓋與小腿出現大片紅斑,伴隨銀白色脫屑,奇癢難耐,甚至癢到無法入眠,前往豐原醫院求診,4個月的中醫調理,皮膚逐漸恢復光滑,重拾自信笑容。 豐原醫院中醫師蘇紋華表示,天氣變化大,許多人出現皮膚乾癢、脫屑、紅疹等症狀,常誤以為只是單純乾燥,塗抹乳液即可改善,忽略可能是乾癬,中醫稱之為「白疕」,屬「癬症」的一種,與體質、情緒密切相關,乾癬並非傳染病,而是免疫系統失調導致的皮膚疾病。 當免疫細胞異常活躍,導致皮膚細胞過度增生與代謝異常,在表皮堆積,形成如魚鱗狀的脫屑,俗稱「銀屑」,乾癬常見好發部位為頭皮、肘部、膝蓋、背部等。 蘇紋華說,乾癬的發生與血熱內蘊、風邪外襲,以及情緒鬱結密切相關,許多患者有明顯壓力史或情緒起伏,易於冬季復發。中醫講求「體質辨證」再治,常見體質分為4型,「血熱型」紅斑劇癢、口乾舌紅;「血燥型」皮屑厚多、皮膚乾裂、舌紅少津,屬陰血不足;「血瘀型」疹塊色暗、反覆不癒;「氣血兩虛型」病程長、容易疲倦、病情遷延不癒。對不同體質,治療上採取「內調外治」3大策略,「內服方劑」依個人體質開立清熱涼血、養血潤燥或活血化瘀的中藥;「外用療法」衛教指導使用成分單純的清潔保養品;「日常調養」避免發物、辛辣與海鮮,維持規律作息與穩定情緒。 蘇紋華提醒,乾癬雖為慢性病,只要找出體質根源、配合生活調整,大多可有效控制。「減壓抗焦慮是關鍵,壓力過大容易誘發復發。」飲食應清淡,避免油炸與來路不明的偏方,以免加劇症狀。

Read More

女足抽血案 衛福部檢討人體研究法機制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邱泰源17日指出,台灣師範大學爆出女足教練要求選手配合研究抽血案,對此感到難過與生氣,衛福部檢討人體研究法機制,未來勢必需要強化查核,並在1個月內就社區型、非醫療院所內的人體研究抽血行為提出檢討。 邱泰源於立法院受訪指出,台師大女足抽血案中,學生的受教權與人權絕對不可以被侵犯,衛福部將啟動心理支持,並對受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及家庭提供最妥善的照顧。至於抽血檢體流向哪間醫療機構,目前仍在調查中,這起事件的主管機關是教育部,正緊密調查,衛福部將提供協助,確保事件能夠徹底查明。 邱泰源在答詢時指出,衛福部作為人體研究法等法規主管機關,針對不在醫療機構內進行的人體試驗,尤其社區研究計畫進行人體抽血採樣,確實存在檢討與改進的空間,將儘速重新檢討、亡羊補牢,力求改進。 邱泰源表示,檢討報告預計在1個月內完成,檢討內容一定會涵蓋相關的公文函釋,將主動加強行政指導,所有相關單位都應負起責任,全面改善,避免類似事件重演。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昨天發布聲明,嚴正譴責違反人體研究倫理與非法抽血行為,強調反對非專業人員執行侵入性醫療操作,抽血屬於具侵入性的醫療專業操作,並不因是否涉及疾病診斷而有性質不同,任何藉學術名義對於受試者進行侵害行為者,皆不被允許,且應受到社會與法制的共同制裁,並呼籲主管機關,應建立高風險研究預警與落實實地查核機制。

Read More

三伏貼 氣喘惡化風險降60%

  中醫全聯會表示,易過敏及陰虛體質民眾可到中醫院使用三伏貼,為體內注入更多的能量,以改善體質。(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中醫全聯會指出,7月20日就是三伏天的初伏,提醒體質陰虛及易過敏的民眾,別忘了到中醫療院所貼三伏貼,這是中醫依據「冬病夏治」理念,利用陽氣最旺的夏季,以藥餅協助將能量儲存體內,再於冬季釋放並發揮療效。 恩主公醫院中醫部主任張晉賢指出,研究證實三伏貼透過調節發炎因子改善氣喘患者呼吸功能,平均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上升13%、氣喘惡化風險下降60%,可以有效改善氣喘、鼻過敏、過敏反應、感冒及睡眠狀況。 北市聯醫昆明中醫院副院長邱榮鵬指出,三伏貼主要適用於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及體虛易感冒者,尤其適合兒童、虛寒體質及銀髮族群。將逐痰、溫陽、通絡的中藥材研末後,調製成膏狀敷貼於特定穴位,可調節體內免疫功能,降低嗜酸性白血球數量。 中醫全聯會指出,三伏貼的藥材具有刺激性,應由中醫師問診後為民眾貼於特定穴位。(記者傅希堯攝) 馬偕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張絜閔表示,由於三伏貼藥效具有刺激性,有些人可能會感到輕微的刺痛或發熱,這屬是藥效發揮的正常反應,若感到強烈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孕婦、嬰幼兒、過敏體質者以及皮膚有損傷的人應避免使用,建議仍需中醫師評估。 中醫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指出,臨床上一位80歲的奶奶近10年每年都會到診所貼三伏貼,多年來的易感冒及氣喘的毛病,情況也都有好轉,這位奶奶連看病的次數都減少了,奶奶感覺用了三伏貼後,身體比70歲時還要健康。依健保資料台灣因過敏接受西醫診治人口約占總人口15%,這些民眾都可求診中醫使用三伏貼。

Read More

45歲以上 皮蛇上身 1年內中風風險升131%

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發作痛不欲生,醫師提醒,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罹病風險倍增,且可能陷入慢性病加劇、重複感染的惡性循環,嚴重衝擊日常生活。(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據疾管署統計,台灣民眾一生中罹患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的機率約為32.2%。其中,年過50歲與患有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民眾,罹患皮蛇風險平均高出1.5至2倍。研究指出,45歲以上患者罹患帶狀疱疹後,1年內中風風險提高131%。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李貽恒醫師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為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帶狀疱疹會誘發全身系統性發炎反應,加速動脈粥樣硬化與血栓形成,一旦血栓阻塞冠狀動脈或腦血管,恐引發心肌梗塞、中風。 研究指出,45歲以上患者罹患帶狀疱疹後,1年內中風風險提高131%。即使過了1年,長期追蹤也發現,12年內發生心血管重大事件的風險提高3成。 同時,台灣約有超過250萬人受到慢性腎臟病(CKD)的影響,台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許永和醫師說明,研究指出,腎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風險比無腎病者高出1.4倍,若合併其他共病則風險疊加,而曾經過腎臟移植的患者,感染風險更高達9倍!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歐弘毅醫師指出,台灣糖尿病患者近年有明顯年輕化趨勢,40歲以下盛行率持續上升,這些年輕糖友若血糖控制不佳,伴隨免疫力下降,可能提早面臨帶狀疱疹的威脅。 研究顯示,第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皮蛇的風險為一般人的2倍。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感染帶狀疱疹後,病況往往更複雜,容易因疼痛劇烈、併發症增加或血糖波動大而需住院治療,導致住院率約為非糖尿病者的3倍,平均住院時間也多出約3日,進一步增加醫療負擔。 面對這樣多重風險,「預防」才是最佳防線。 李貽恒建議50歲以上民眾,以及糖尿病、心血管與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應優先考慮接種帶狀疱疹疫苗。研究顯示,配合生活作息調整、壓力管理等綜合防護,施打疫苗可降低超過9成的發病風險,並有效減少疱疹後神經痛。

Read More

熟男複視重影 中醫眼針改善

  醫師徐靖翔運用特製細軟針具,從眼眶周圍的睛明穴、球後穴等穴位直接入針,沿著眼球外肌肉層,藉此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活化神經與肌肉,並提升淚液分泌。(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一名40歲的林姓男子,近日突然出現「複視」症狀,看東西會出現重影,單眼在同一時間看到兩個重疊影像導致他無法專注工作,日常生活更是大受影響;經高醫中醫部診斷,採取眼針治療,經兩個療程後重影現象顯著改善,其他治療案例搭配西醫共同治療達到良好療效,成果也刊登於「中醫藥研究論叢」期刊,為眼疾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契機。 高醫中醫部主任蔡政勳部表示,中醫眼針療法屬於針灸治療的一種,主要針對眼部及全身疾病進行微針刺激。醫師運用特製細軟針具,從眼眶周圍的睛明穴、球後穴等穴位直接入針,沿著眼球外肌肉層,深度可達3-5公分,藉此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活化神經與肌肉,並提升淚液分泌。眼針治療使用的針具經過特殊設計,針體極細且針頭經過鈍化處理,大幅降低對眼部組織的刺激與損傷,提升安全性。 高醫中醫部推動眼針療法新趨勢,以中醫眼針搭配西醫共同治療達到良好療效。 (記者王正平攝) 主治醫師徐靖翔表示,多項研究已指出,眼針對視功能的改善具臨床實證,在系統性回顧與大數據分析研究中,眼針可促進眼底微血管流量與視網膜氧含量,有助於延緩退化與促進視神經再生。像是「乾眼症」可刺激眼周穴位,促進淚腺與瞼板腺功能恢復,改善體質與淚液分泌,有效緩解症狀;「視神經疾病與青光眼」可活化視神經細胞,促進視神經代謝與修復,減緩退化速度,並協助穩定眼壓。「眼底疾病」能促進眼底微循環,增加血液流量,加速病變組織的修復與吸收,並活化視網膜細胞,延緩退化。 徐靖翔也提醒,由於眼針屬深層針刺,針刺部位靠近眼球與重要血管神經結構,需要不斷練習才能掌握精巧熟練的手法,確保進針安全與療效,因此在操作時必須由受過專業訓練的中醫師進行,並配合眼科檢查如OCT、視野測試等作為輔助評估。在治療前,若有懷孕、蟹足腫體質、服用抗凝血藥或凝血疾病者,應主動告知醫師。治療後,建議48小時內先冰敷,48小時後改熱敷,有助於緩解不適與瘀青。 中醫眼針療法不僅能治療眼部疾病,對於乾眼症、青光眼、視神經退化等疾病,眼針療法已成為患者的新選擇,也能調節全身機能,透過調理肝腎、滋養氣血,從根本改善健康。臨床經驗顯示,結合西醫檢查與治療,能更全面地守護眼睛健康,提升治療效果。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一抹春味薺菜香

■趙春燕 每到春天,我喜歡尋找一抹春味,總去挖薺菜。然而總是找不到合適的採挖地點,每每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越是挖不到薺菜,越是惦念它。 這不迎春花剛開,我的心就蠢蠢欲動,總覺滿地薺菜在向我招手。週六匆匆吃過早飯,我就催促愛人啟動車子載我趕往郊外,尋覓薺菜的蹤跡。車子一路疾行,沿途地邊沒見到薺菜,我們一直開到山上一個景區的門口。車停穩,我們從後備箱裡拿出一個大塑膠袋以及兩個小鏟子,準備到附近的空地上大幹一場滿載而歸。 希望有多滿,失望就有多深。周圍長草和不長草的地上,綠色植物很少,而且根本看不見薺菜的蹤影。短暫失望之後,我覺得東方不亮有西方,決定轉戰到別的地方。又換了一個地方,依然是踏破鐵鞋難覓薺菜影。我非常失望,唉,又要空手而歸了。 返途中,車子彷彿知道了我們的心情,速度也慢了很多。後來它索性拋錨在一個岔路口。無奈之下,我和愛人只得下車等待救援。等待的時光總是非常漫長,無聊之下我們沿著河邊的一條小道蹓躂。走著走著,來到了一個舊房基旁。老屋已坍塌,徒留屋基。我素來知道舊基土質的好,就往地上一瞥。殊不知這一瞥,竟給我帶來了驚喜:地上一簇簇的薺菜。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我歡呼著拿出鏟子與袋子,喊愛人一起蹲在地上開挖。 薺菜扎煞著黑褐色齒狀的葉子向我揮手,它們頭頂的白色小花格外招惹人。我彎腰揮鏟,原本以為小小薺菜輕輕鏟一下就可以輕鬆拿捏。實則不然,它們身板雖小,但不易挖取。長在荒郊野外的薺菜缺水少肥的,它們要想生存就要深鑽土裡,根須很深。這樣以來,挖取時就要使點勁了。我挖了一小會就覺得胳膊有點疼,腰也不舒服。看來是久居室內,四體不勤了。好在我們兩個人努力了一番,最終挖取了半袋子薺菜,足夠包一頓餃子了。看著這些我近幾年來挖的最多的薺菜,我的心裡頗有成就感。想想,有時候真是不能著急,只有不急不躁慢下來,才會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驚喜,才能收穫你想要的東西。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職業。作為一名老師,剛入職時總是很急躁,考慮到的東西太多。每次都是催促著學生學習,這樣以來他們的逆反心理就很強,常常收穫不到好的結果。我也因此焦慮了很多年。最近這幾年我的心態變了,突然意識到教育教學是個長期的工程,不能急功近利,要會學放慢腳步,靜待花開。所以我不僅限於課上講解知識,課下也會反思,再把所思所悟所得與學生們交流。我不給自己壓力,也不給學生任務,只單純的把自己想說的說給他們,這樣以來反倒收穫了很好的成效。欲速則不達,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心急挖不到薺菜,心急更不能收穫孩子們的成長。放慢腳步,放平心態,少點功利心。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才能柳成蔭啊。不說了,回家包薺菜餃子去。 等到薺菜經過水浸、淘洗、切碎之後,它與肉沫沫在各種調料的撮合之下緊密融合在一起。手擀麵皮,細心捏製。一個個元寶形的餃子整齊排列在眼前。沸水下鍋,涼水過三遍,兩盤餃子端上餐桌。夾起一個餃子,蘸上辣椒油汁水,薺菜與肉沫在嘴裡爆漿,一股幸福生活的味道瀰漫在春天裡。就要這樣做,慢下腳步去感受生活的點滴快樂。在春天裡,用勤勞的雙手營造詩意的生活。

Read More

〈中華副刊〉春日綺夢——《紅樓夢》中的春光掠影

■梅園後人 春天,是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的季節。在《紅樓夢》裡,曹雪芹以其細膩入微的筆觸,賦予了春天無盡的詩意與哀愁。 春天,是大觀園中最為熱鬧的季節。桃花、杏花、梨花、海棠……競相綻放,將整個園子裝點得如同仙境一般。而在這繁花似錦之中,桃花尤為引人注目。它不僅是大觀園春天的象徵,更是寶黛愛情悲劇的預兆。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寶玉與黛玉初次相遇,便是在這桃花盛開的時節。那日,寶玉因見黛玉「眉尖若蹙」,便送她一個「顰顰」的字型大小,從此,二人的命運便緊緊相連。春日裡,他們一同賞花、吟詩、嬉戲,桃花見證了他們的歡笑與淚水,也預示了他們情感的波折與坎坷。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黛玉的〈葬花吟〉,是對春天易逝的哀悼,更是對自己命運的悲歎。在那桃花紛飛的日子裡,她葬花、吟詩,將自己比作那即將凋零的春花,預示著青春與美麗的短暫與無常。 春天,是大觀園詩人們靈感迸發的季節。寶玉、黛玉、寶釵、探春等人,常聚在一起賞花作詩,享受著春風拂面的愜意與詩意。 「海棠社」的成立,便是春日裡的一次雅集。寶玉提議以海棠為題,眾人各展才情,寫下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佳作。黛玉的〈詠白海棠〉清新脫俗,寶釵的則穩重典雅,展現了她們不同的性格與才情。而寶玉的〈海棠詩〉,雖不及姐妹們工整,卻充滿了真摯的情感與對生活的熱愛。 除了海棠社,大觀園中還常有即興賦詩的場景。春日裡,寶玉與姐妹們一同放風箏,看著風箏在藍天白雲間翱翔,他即興賦詩一首,表達了對自由與美好的嚮往。而黛玉則常常獨自一人在花下吟詩,將內心的情感寄託於文字之中,讓春風將她的思緒吹向遠方。 春天,是大觀園中溫情與哀愁交織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裡,既有寶玉與黛玉之間純真無瑕的愛情,也有賈府上下對春天的熱愛與珍惜。 春日裡,賈母常帶著眾孫女們在園中游玩,賞花、品茶、聽戲,享受著天倫之樂。寶玉與黛玉也常在這樣的日子裡,偷偷溜出房門,到園中的桃花林裡散步,享受著屬於他們的二人世界。那些日子裡,他們的愛情如同春日裡的桃花一般絢爛而短暫,讓人既羡慕又惋惜。 然而,春天的美好總是短暫的。隨著賈府的衰敗,大觀園中的春日景象也逐漸黯淡。寶玉與黛玉的愛情,也如同那即將凋零的春花一般,面臨著無法逃避的悲劇。在那個風雨交加的春日夜晚,黛玉含恨而終,寶玉則心如死灰,整個大觀園彷彿一夜之間失去了生機與活力。 《紅樓夢》中的春天,是一個充滿詩意與哀愁的季節。它不僅是一個季節的象徵,更是一種生命哲學的體現。《紅樓夢》中的春天,見證了寶黛愛情的悲歡離合,也映照出賈府上下的興衰榮辱。在這個季節裡,我們看到了生命的絢爛與短暫,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輝與陰暗。大觀園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這種生命哲學。而那些關於春天的描寫,則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畫卷,將我們帶入了一個既真實又虛幻的世界,讓我們在品味與感悟中,領略到了《紅樓夢》的獨特魅力。 如今,當我們再次翻開這部巨著,那些關於春天的描寫依然鮮活如初。它們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那個時代春天的氣息與韻味,更讓我們在品味與感悟中,領悟到了生命的真諦與價值。

Read More

〈中華副刊〉春柳

■蘇閱涵 記得初讀俞平伯先生的〈春〉,便為那篇章裡描寫的春柳所打動。那般婀娜多姿的柳條,裹挾著春天的氣息,在文字間舒展開來,彷彿能聞到沾著露水的清香。今日漫步河畔,看著迎風輕擺的柳枝,不由得也生出幾分寫意的心緒來。 春柳總是最早醒來的。料峭的春寒裡,當梅花尚未綻放,楊樹的嫩芽還在猶豫,柳樹已經悄然吐出了細細的新綠。起初是一抹淡得幾不可見的黃綠色,像是畫家輕輕涮過的一筆,又像是晨曦中未散盡的霧氣。漸漸地,這抹色彩愈發濃郁起來,柔嫩的枝條舒展開來,在春風中輕輕搖曳,如同少女散開的長髮,又似綠色的瀑布懸垂而下。 樹的姿態總是那樣柔美。它不像松柏般挺拔剛勁,也不似梧桐那般端莊肅穆,而是帶著一份與生俱來的靈動與柔韌。春風拂過,柳枝便輕輕擺動,像是在和風兒共舞。陽光透過枝條灑下來,在地上投下細碎的光影,斑駁流動,宛如一首無聲的詩。每一根柳條都是那樣纖細,卻又韌性十足,任憑春風如何肆意,也不曾折斷一枝。 最令人喜愛的是那一串串柳絮。春深時節,柳絮紛飛,如同雪花般輕盈,又似棉絮般柔軟。它們乘著風兒,在空中輕輕飄蕩,有的落在青草上,有的飄在水面,有的則隨風遠去,不知要去向何方。這飄飄灑灑的柳絮,妝點了整個春天,給春日增添了一份詩意與浪漫。童年時,常常伸手去接飄落的柳絮,那輕盈的觸感,至今仍印在記憶深處。 春柳不僅美在形態,更美在氣韻。它像一位優雅的舞者,以最柔美的姿態詮釋著春天的韻律。清晨,露珠懸在柳條上,晶瑩剔透,隨著晨風輕輕搖晃;午後,陽光穿過柳條,在地上織就一片綠色的光網;傍晚,夕陽的餘暉染紅了柳梢,為這婀娜的身姿又添了一層柔美的色彩。 春雨來時,柳樹更顯嫵媚。細雨打在柳條上,水珠順著枝條滑落,像是翡翠串成的珠簾。雨後的柳樹愈發青翠,在濕潤的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清香。這時候站在柳樹下,能聽到雨滴滑落的聲音,細碎而清脆,彷彿是大自然最動人的樂章。 柳樹的生命力是那樣頑強。寒冬過後,它總是最早甦醒;酷暑來臨,它依然保持著盎然的生機;即便是折斷了枝條,也能很快發出新芽。這種生命的韌性,常常讓我想起那句「柳營斜部伍,抽條幾度青」的詩句。在它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自然的美,更有生命的頑強與希望。 最難得的是春柳的氣質。它不像牡丹那般富貴,不似菊花那般高潔,而是帶著一份平和而溫柔的氣息。它不爭春,卻總是春天最早的使者;它不炫耀,卻用最柔美的姿態裝點著春天的景色。這種氣質,正如俞平伯先生筆下所描繪的那般,既有水鄉的溫婉,又有文人墨客的雅致。 在我看來,春柳就像是大自然的詩人,用最優美的姿態訴說著關於春天的故事。它溫柔卻不軟弱,柔美而不媚俗,以其獨特的方式詮釋著生命的意義。每當春天來臨,看著那一株株抽出新綠的柳樹,我的心中總會湧起一股暖意,彷彿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命的永恆。 如今,站在這春光中看柳,更能體會到前人筆下「楊柳依依」的意境。那輕柔的柳條,不正是春天最好的注腳嗎?它們搖曳生姿,低垂如織,將整個春天裝扮得婀娜多姿。而我,也願做一個安靜的觀察者,細細品味這春天裡最美的風景。

Read More

美籍男捐18萬美元 造福成人聽損者

美籍Ben D. Harvey(左)捐贈18萬美元造福台灣成人聽損者。(國泰醫院提供)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台灣約有13萬人患有聽力障礙,其中重度以上者約5萬人,多數為成年人,由於成人植入人工電子耳,要價不菲是沉重負擔,國泰醫院17日披露,一段良好的醫病關係,促使美籍人士捐贈18萬美元,可望嘉惠10位成人聽損者有機會重新聽見聲音、重拾生活的尊嚴與希望。 國泰醫院表示,據2024年統計,台灣約有13萬人患有聽力障礙,其中重度以上者約5萬人,多數為成年人,由於成人植入人工電子耳,要價不菲,對多數家庭而言是沉重負擔。 國泰醫院副院長王拔群披露,居住台灣的美籍捐贈者Ben D. Harvey先生,為表達他對台灣生活的感激之情,及國泰醫院耳鼻喉科長年來對他本人及社會大眾提供的專業醫療服務,特別捐贈18萬美元,用以支持成人人工電子耳植入計畫,名為樂聆專案,可望嘉惠約10位成人聽損者。 Harvey先生表示,他感念台灣社會的溫暖與關懷,特別是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團隊所展現出的高度專業與醫療服務,希望透過實際行動回饋台灣社會,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國泰醫院簡志誠院長表示,衷心感謝Harvey先生對台灣的深厚情誼,與對國泰醫院耳鼻喉科醫療服務的肯定。

Read More

女性心臟衰竭死亡率 高男性1成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在台灣,平均每23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女性心臟衰竭死亡率更高男性1成,「疲憊、失眠、吃不下」竟可能是警訊。 「只是最近比較累、吃不下、睡不好」,這些可能是心臟在求救。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張藝耀指出,女性心臟衰竭容易以疲憊、失眠、活動力下降、腹脹、腸胃不適等,看似「日常的疲勞感」的症狀出現,而這也使女性患者比男性更難被正確診斷,直到病情惡化時,才驚覺危機已逼近。 對此,亞東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劉芫宏也說明,隨著年齡增長、尤其停經後,女性可能因停經後雌激素減少或妊娠相關疾病,如:產後心肌症、妊娠糖尿病等,增加日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導致其罹病風險大幅上升。 除了診斷與症狀的差異外,女性患者也可能因缺乏體力或因罹患心衰對心理造成的影響,承受更多的身體及社會的限制,導致他們延誤就醫。臨床研究也顯示,心臟衰竭女性患者在確診後的5年內死亡率高於男性達11%,反映出誤診與診斷延遲的嚴重後果。 面對心臟衰竭的威脅,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黃日新提出「黃金3原則」,盼藉此幫助高風險族群對自身狀況有所警覺: 原則1、1年有2次或2次以上因心臟衰竭而住院。 原則2、口服利尿劑6個月內增加一半以上的劑量。 原則3、對藥物的耐受性下降、治療效果不佳,服藥後仍有症狀出現。 若3項條件皆符合,則應該考慮心臟進階治療。 黃日新指出,常見心臟衰竭的治療方式以心臟移植與左心室輔助器為主,雖然臨床中女性心臟移植成功率較高,然而,平均每位患者等待心臟時長約500天,且至今仍有350位患者正在等待心臟移植。 所幸,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心臟衰竭的治療已有不同選擇,新一代的左心室輔助器體積小,更適合女性使用,研究發現,接受左心室輔助器的男性和女性在生存率、心臟移植發生率、功能狀態或患者報告的生活品質方面並沒有比較低。目前統計至2024年,已有71例患者使用左心室輔助器來延續生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