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師陳郁錚說,良好生活習慣可預防中毒事件發生,提高對中毒風險的警覺與應對,能有效降低發生機率。(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生活中潛伏著中毒陷阱與危機…」,一名24歲碩士生因嚴重異位性皮膚炎,因覺得西醫療效欠佳,由其父帶至中醫求診,服用中藥及塗抹中醫師調配的藥膏20天期間不適暈倒,惟聽信中醫師解釋為排毒反應,繼續治療,結果再度暈倒送醫不治,事後檢查出元凶是三氧化二砷(砒霜)中毒,中醫師也被依業務過失致死判刑。
台南新樓醫院急診科醫師陳郁錚指出,案例是發生在2011年台南市的一家大型醫院急診室,當時病患外觀皮膚有大範圍塗抹黃色藥膏,經抽血檢查為代謝性酸中毒及呼吸性鹼中毒,白血球上升及肝腎指數略微上升,血液細菌培養為綠膿桿菌。其後續狀況處置到急診後數小時休克插管送入加護病房半日內急救無效。
事後,病人家屬將中藥膏自費送北榮毒物科檢驗,得到超高砷含量,為中醫師以雄黃製藥膏,而雄黃研磨時未照古法「水飛」溫度過高轉化為三氧化二砷中毒。
陳郁錚說,新聞常見居家中毒事件,包括小孩誤食藥物、食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而清潔劑(如漂白水、鹽酸等)與環境衛生用藥(如殺蟲劑),大多含有強烈化學成分,誤食也可能導致嚴重傷害;若將環境衛生藥物誤噴在臉或身上,第一時間可先以清水沖洗掉,感到身體不適立刻就醫。
另外,還有誤喝松香水、服用班螯(另稱西班牙金蒼蠅或印度神油)壯陽草藥而送急診的中毒例子。
她說,預防中毒事件的發生,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生活習慣,例如妥善存放藥品、清潔劑等化學物質,勿分裝也要避免兒童誤食;注意食品衛生安全、徹底洗淨食材,減少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海鮮、雞蛋等易受汙染的食材。中毒事件發生往往是意外,如何預防是每個人必備的基本常識,唯有提高對中毒風險的警覺與應對,才可有效降低發生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