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警告 頸部按摩恐成中風隱形殺手

黃軒醫師指出,頸部按摩動作務必小心,避免成為腦中風的隱形受害者。(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在現代快節奏生活中,許多人最愛的紓壓方式之一,就是「來一場肩頸按摩」。尤其上班族、工程師,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肩頸僵硬得像石頭,按摩師一捏,立刻大喊「好爽」!然而舒暢背後,卻可能潛藏致命風險。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博士在臉書「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提醒,有人因為按摩脖子,竟直接被送進急診室。 醫師黃軒表示,臨床研究與文獻指出,「頸部按摩」與「脊椎推拿手法,特別是頸椎旋轉動作均被視為動脈夾層的潛在危險因子。系統性回顧顯示,頸椎旋轉手法與椎動脈夾層有關,部分患者在治療後短短數小時至數天,即出現缺血性中風。 一項觀察研究更發現,在顱頸動脈夾層患者中,約4成曾有明顯外力誘因,包括按摩、頸部扭動、打噴嚏、咳嗽等,其中頸部按摩最常見。值得警惕的是,動脈夾層是年輕人腦中風主要原因,比例高達8-25%。 黃軒指出,頸部按摩後的腦中風並非當下立即發生,可能延遲數天。動脈內膜一旦撕裂,初期可能只有輕微頸痛或頭痛,之後因血栓生成,短暫神經症狀逐漸出現,最終血管完全阻塞,演變為急性腦中風。研究發現,中風可延遲 24小至5天才發生,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案例,患者按摩當下沒事,隔天突然倒下。 雖然頸部動脈夾層發生率不算高,但後果卻極為嚴重。尤其對年輕族群。黃軒強調:「按摩肩背可以,脖子請高抬貴手!」千萬不要因為短暫放鬆,把腦袋的供血高速公路當成實驗場。

Read More

自閉症治療 黃金介入期0-6歲

  身心科主任王明鈺(右)、心理師陳庭萱(左)、心理師王顗翔(中)指出,自閉症光譜障礙的黃金介入期為0至6歲,其中3歲前更是腦部發展與學習塑形的關鍵時期。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一名1歲7個月大小男孩,父母發現還無法叫爸爸媽媽,就診評估除了語言發展慢,更有眼神接觸不穩定、人際興趣不足等狀況。經過約1年心理師治療及父母引導,加強社交參與、溝通、模仿和遊戲等技能,孩子現在已經可以說「爸爸抱抱」、「媽媽抱抱」,在語言和社交能力上有明顯進步。 中醫大新竹附醫身心科主任王明鈺表示,自閉症有蠻高的遺傳性,但目前還未找到確切的基因,無法透過產前檢測得知。如果說家族裡面有自閉症史,也要等孩子出生之後留意他的發展才能下診斷。 父母親可以在6個月前觀察,如果孩子互動行為比較少:比較少對家人笑、眼神互動,語言發展也較緩慢,建議帶孩子就診評估,再決定後續治療。 王明鈺指出,家長是最好的教練和助教、支持者跟引導者,研究指出,自閉症光譜障礙的黃金介入期為0至6歲,其中3歲前更是腦部發展與學習塑形的關鍵時期。家庭是孩子發展的第一個環境,照顧者的回應方式與互動品質,對孩子的社交、語言與情緒調節能力有直接的影響。 心理師王顗翔說,幼兒早期社會互動發展的4大關鍵領域(社交參與、溝通能力、模仿能力以及遊戲能力),自閉特質的孩子常在這些領域發展較慢,也可能出現較高的固著行為,例如反覆轉車輪、排列玩具、看電風扇等,導致在學習新互動或遊戲方式時需要更多引導。 心理師陳庭萱表示,家長可先評估孩子目前的能力,再設定合理的互動目標。首先,進入孩子的「注意力聚光燈」,例如孩子喜歡來回推車,家長可以模仿他的玩法,與他一起「來回、來回」,建立互動橋梁;之後可進一步創造溝通機會,例如不小心撞到孩子的車子,引起反應後說「哎呀,車子撞倒了!」讓孩子感受到語言與情境的連結。

Read More

董氏:愈早吸菸 愈難擺脫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為響應世衛組織(WHO)推動菸害防制的倡議主題,台北市衛生局24四日與董氏基金會強化校園宣導,盼減少青年吸菸。北市衛生局長黃建華指出,9成吸菸年輕人是從「加味菸」入門,並強調所有菸品都具有高度致癌風險。 台北市衛生局長黃建華表示,國際研究指出,加熱菸使用者有8成是年輕人,且加熱菸使用者約9成會成為加熱菸、紙菸的雙重使用者,總吸菸量不減反增。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黃宇銳指出,「尼古丁等於大腦毒素!」由於青少年大腦仍處於快速發育階段,須到25歲才完全成熟,愈早接觸菸品,就越容易產生依賴、尼古丁成癮。 此外,尼古丁會對大腦前額葉皮層中產生神經毒性作用,干擾青少年的認知發展、執行功能和抑制控制能力,影響注意力、學習、情緒和衝動控制,更永久傷害大腦結構與功能。 董氏基金會主任林清麗說明,為何菸商鎖定25歲以下的年輕人,因為菸草中的尼古丁上癮後很難戒除,開始吸菸後,平均持續上癮30年、甚至一輩子,愈早開始吸菸,愈早成為忠實顧客,菸商自然賺的更多。 林清麗說,新興菸品正透過直性行銷在年輕人間擴散,像是同學提供給。菸防法明文規定電子煙或未經核可加熱菸,不得製造、輸入、販賣、展示、廣告或使用。學生之間透過社群媒體轉傳、販售新興菸品,不只違法,還等同被菸商利用、幫菸商廣告。

Read More

翁跌倒髖部骨折 才知嚴重骨鬆

  醫師蘇斐琳說,預防骨質疏鬆可透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戒菸限酒,並定期檢測骨質。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79歲阿公平時健康良好,有次起床不慎滑倒導致髖部骨折,就醫檢查發現骨質密度嚴重不足,屬於典型的骨質疏鬆。雖然骨折手術順利完成,但術後併發肺炎與復健困難,生活品質明顯下降,需要家人長期協助照顧。 成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醫師蘇斐琳指出,骨質疏鬆被稱為「沉默的疾病」,因為在骨折發生前幾乎沒有症狀,但後果卻十分嚴重。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髖部骨折患者,一年內死亡率可達20%,更可能造成長期臥床、生活無法自理,增加家庭照護和醫療費用負擔。骨質疏鬆的高風險族群包括:停經後女性、65歲以上男性、體重過輕或缺乏運動者、長期抽菸或酗酒者,以及患有糖尿病、甲狀腺疾病,或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的患者。這些族群若未及早檢查,可能因一次小意外導致骨折,進而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她說,診斷骨質疏鬆的黃金標準是「雙能量X光吸收儀骨質密度檢查(DXA)」。此檢查快速、無痛,輻射劑量也低於一次胸部X光,能精確評估骨質密度。目前健保給付主要針對「已經骨折」的病人或嚴重高風險族群,民眾可依個人情況與醫師討論是否安排檢查,有助及早了解自身骨骼狀況,並採取合適的健康管理或介入處置。 蘇斐琳強調,人體骨骼在30歲前達到高峰,後續隨著年齡增加,骨質密度逐年減少。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50歲以上民眾的骨質疏鬆比率為8.1%,其中女性高於男性,平均每10位女性中就有1位患有骨質疏鬆。預防骨質疏鬆造成骨折,可透過均衡飲食(攝取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規律運動(特別是負重與阻力運動)、戒菸限酒、改善居家防跌措施,以及定期骨質檢測,都能大幅降低骨折發生率。預防勝於治療,應由日常生活中開始關心骨骼健康,適時安排骨質密度檢查,提前掌握狀況,守護行動力與生活品質。

Read More

誠徵清潔員

早班08:00-17:00(薪30120) 工作地點:(中山店)百貨公司 ~月休8天~ 享勞健保/三節獎金 意洽0910-743153吳主任

Read More

工地粗工

現領1300起 電0929-071856

Read More

傳統沖床技術員、男女技術員

1.沖床技術員:會架設模具.薪35000 2.男女技術員:薪30000-35000 南市科工區工業七路31號 電0933-666940李先生

Read More

CNC車床、銑床機台操作員

1早班30500起 2中班32500起 無經驗可 仁德仁義六街97-1 電249-1070

Read More

宗興科技徵3.5噸貨車司機

薪32000起 洽南區新仁路5號 電263-0302

Read More

徵施工人員、刨除機司機、工地拍照人員、行政人員

1.施工人員:日1800月領 2.刨除機司機:日2300起 3.工地拍照人員:需駕照,手排優先,無經驗可。 4.行政人員 電06-3033206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