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看護產子 棄嘉縣六腳民宅

嘉義縣六腳鄉民宅邊驚現新生兒屍,警方拉起封鎖線調查。(記者張翔翻攝) 記者張翔/ 嘉義縣報導 嘉義縣警察局朴子分局18 日接獲報案,指稱六腳鄉一處民宅牆腳旁發現一具新生兒屍體,警方獲報後立即派員趕赴現場展開調查。 據報案人稱,其返家探視雙親時,從母親口中得知家中僱用的印尼籍女看護疑似懷孕,報案人在住家圍牆旁發現一個可疑的飼料袋,打開後驚見袋內竟有一具新生兒屍體,隨即報警處理。警消人員到場初步檢視,確認屍體為新生兒,且已明顯死亡,而該印尼籍看護此時已外出失聯。 朴子分局獲報後,立即成立專案小組,並報請檢察官指揮偵辦,警方經擴大追查和訪查相關線索,迅速鎖定該名印尼籍女看護的行蹤,於18 日傍晚將該女看護拘提到案。 印尼籍看護18日傍晚由警方拘提到案,依遺棄致死罪移送嘉義地檢署偵辦。(記者張翔翻攝) 該印尼籍女看護坦承新生兒為其所產,至於詳細的遺棄原因,尚待檢警進一步調查釐清。全案經訊問後,警方依遺棄致死罪將該女看護移送嘉義地檢署偵辦。

Read More

祀典大天后宮秋祭釋奠大典登場 市長黃偉哲擔任正獻官祈福國泰民安

祀典大天后宮十九日舉行乙巳年秋祭釋奠大典。(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祀典大天后宮十九日舉行乙巳年秋祭釋奠大典,由市長黃偉哲擔任正獻官,仿古禮進行,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時無災、八節有慶,場面莊嚴隆重。 祀典大天后宮原本是明寧靖王府,公元一六八三年,施琅率軍渡海來台大敗鄭克塽,為收復民心,鑑於台灣人民對於媽祖的信仰,奏請清廷將寧靖王府改建為天妃宮供奉媽祖,之後改建成「大天妃宮」。媽祖封為天后,改名「大天后宮」,為台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也是唯一列入官方春秋祭典。   市長黃偉哲代為頒發祀典大天后宮「顧問聘書」予首席顧問侯蔡雪吟。(記者陳治交攝) 祀典大天后宮乙巳年秋祭釋奠大典仿古禮進行,擂鼓三通、鳴鐘九響、行迎神禮,市長黃偉哲擔任正獻官,主祭官祀典大天后宮首席顧問侯蔡雪吟、終獻官祀典大天后宮主委張文輝,行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上香、獻帛、獻爵、獻花、獻茶、獻果及跳佾舞,之後恭讀祝文、飲福受胙、望燎恭化財帛。 市長黃偉哲代為頒發祀典大天后宮「顧問聘書」予首席顧問侯蔡雪吟,顧問侯信良、邱素蘭。 祀典大天后宮乙巳年秋祭釋奠大典由市長黃偉哲擔任正獻官。(記者陳治交攝) 祀典大天后宮將於十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起舉辦為期三天的「蟠桃賜福禮斗祈安法會」,禮斗法會俗稱拜斗,是道教界最高法會之一,經文社遵古禮誦經典,替斗主祈求賜福消災、延年益壽,歡迎善男信女踴躍報名。

Read More

後壁蘭花園區廠房火災 燃燒廿五平方公尺無傷亡

台南後壁蘭花生技園區一處廠房十九日凌晨三點多發生火災。(記者翁聖權翻攝) 記者翁聖權/後壁報導 台南後壁蘭花生技園區一處廠房十月十九日凌晨三點多發生火災,現場火光沖天濃煙竄出,觸發保全系統警報,由保全人員報案。消防局出動十五車廿七人迅速於十三分鐘內將火撲滅,燃燒面積約廿五平方公尺無人傷亡,起火原因由鑑識人員調查中。 台南市消防局勤務指揮中心十月十九日凌晨三點廿三分接獲報案,指後壁區福安里烏樹林蘭花生技園區一處廠房起火燃燒,立即調派後壁、白河、鹽水與新營等分隊十五輛消防車與廿七名消防人員前往搶救。 首先抵達現場的後壁消防分隊發現,現場為一樓鋼骨鐵皮建物的蘭花種苗培育廠房,平時作為培育蘭花與種苗包裝作業地點,由於堆積不少雜物,不知何故觸發火苗引起燃燒,火勢相當猛烈,集中於廠房內部雜物區。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10/19123123/6699e433-cc32-44f5-8423-5d1ea48c900e.mp4 後壁車組凌晨三點卅四分到達現場後,立即用強烈水柱灌救,火勢於三點四十七分撲滅,並未波及周邊溫室與其他廠房,前後總共耗費十三分鐘。 消防局指出,現場燃燒面積約廿五平方公尺,燃燒物主要為雜物及部分培育設備,雖無人員受困或傷亡,但仍造成一定財物損失。由於該廠為出口美國市場的蘭花外銷據點,火災消息傳出後,引起業界關注。

Read More

東北季風與颱風共伴效應 新北沿海與山區防大雨與長浪

(新北市消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根據中央氣象署訊息顯示,今(19)日起至下週二受東北季風及風神颱風外圍水氣影響,新北市為陰陣雨天氣,並有豪雨或以上降雨量可能,尤其北海岸、至山區發生風險高。期間沿海風浪大,預測郊區沿海有7-10級陣風、市區5-8級,並有長浪。 新北市消防局指出,今(19)日上午新北市各地出現短暫陣雨,降雨以東側至南側地區較為明顯。其中三重、雙溪、五股及蘆洲地區一度出現10分鐘超過10毫米的強降雨,雨勢集中且短時強度高。截至上午8時20分止,三重區時雨量達46毫米,已開設區級強化三級應變,即時掌握雨勢與可能災情,並加強低窪地區巡查及排水檢視,提醒民眾注意行車安全及避免進入積水區域。 消防局提到,本波降雨預估將持續至上午10時,中央氣象署也陸續針對本市汐止區柯子林、雙溪區清水坑及虎豹潭、坪林區映像虎寮區及逮魚堀溪、平溪區望古瀑布、石碇區蚯蚓坑及淡蘭吊橋發出山區暴雨警示訊息,新北市同步由警察局、消防局、各區公所及當地里長協助勸導遊客遠離河川區域,切勿從事溯溪、釣魚及戲水等活動。 新北市長侯友宜呼籲,市民應注意氣象資訊,外出要特別留意雨勢影響,尤其道路溼滑,一定要特別小心行車安全,沿海地區有7-10級陣風,建議盡量減少外出,若必須外出,請小心駕駛,保持安全距離,劇烈天氣變化下,前往海邊與海域活動請提高警覺;山區道路留意落石、坍方與積水風險。並請民眾隨時注意新北市政府相關社群及災訊E點通相關資訊。

Read More

國北護2025生命關懷講座 最後的愛也可以「從從容容」 

殯葬設施全國聯合會(全聯會)18日在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辦「2025生命關懷講座」。現場貴賓雲集,吸引大批民眾參加。照片提供:國北護生諮系提供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殯葬設施全國聯合會昨(18)日在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辦「2025生命關懷講座」。由於適逢國北護78周年校慶,現場貴賓雲集,吸引大批民眾參加,反映熱烈,講座以「最後的愛」為主題,針對陪伴、關懷與離別三個主題對社會大眾進行分享。 內政部殯葬管理科科長袁亦霆(圖)致詞表示,對於殯葬制度有顯著的良善變革,也希望透過這次講座,能讓大眾更能理解生死的關懷。照片提供:國北護生諮系提供 為了幫助大眾以更有溫度與智慧的方式面對人生終點,舉行「最後的愛─陪伴、關懷與離別的智慧」公益講座。指導單位內政部殯葬管理科科長袁亦霆致詞表示,殯葬文化不只是儀式,更是生命教育的提升,死亡是種人性的關懷,蘊含了生命的智慧。內政部在去年與全聯會協力溝通,通過了殯葬管理條例在殯葬設施管理費修法,對於殯葬制度有顯著的良善變革,也希望透過這次講座,能讓大眾更能理解生死的關懷。 台北市殯葬管理處長張世昌提到,殯葬不只是終程,臨終關懷、喪葬自主與殯葬服務,都是在讓人民生死相安,希望更多產官學能夠加入討論;新北市殯葬管理處長陳健民則指出,新北市殯葬管理處肯定公會與國北護生諮系舉辦生命關懷講座,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議題,但透過講座能讓更多人理解生死關懷,才能使生命關懷往更正向的方向開展。 北護生諮系友會方俊凱醫師說,生死不是斷絕所有關係,生死學習是種智慧包含了醫療、諮商、殯葬的豐富知識,未來生死教育應朝向預立遺囑,預立醫囑,殯葬自主三個面向推動。 北護生諮系李佩怡主任表示,生死正因為是大事,生諮系對於大學教育的主要貢獻在於培養了許多生死諮商及助人事業的人才,歡迎有更多殯葬專業背景的人才能加入生諮系的學習及教育行列中。 殯葬設施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人毓表示,講座獲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新竹縣等地方殯葬設施經營商業同業公會的協力相助,凝聚產官學界力量,成為產業進步動力的來源。臨終關懷不只是專業服務,更是一種深刻的人文實踐,透過今天交流,不僅能提升專業與人性化服務,也能善盡社會責任,並為產業培育新血。 講座開始,首先由北護生諮系鄧文章老師主講〈臨終關懷:愛與陪伴〉,從臨終照護的實務經驗,分享了陪伴對於喪親者的撫慰力量,並由此結合華人文化的喪葬儀式達到生死相安的生命關懷;生諮系退休教授曾煥棠分享〈喪葬自主與生前規劃〉,以個人經驗為出發,善終自主為核心,開展醫療自主、情感自主、殯葬自主與遺物自主,分享生前規劃的重要性。 下午場次,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張映晨偵查員針對〈殯葬服務與塔位銷售陷阱〉進行演講,提醒當下社會的多元詐騙手法,並提醒社會大眾洽詢合法殯葬設施業者購買塔位,留意骨灰塔的銷售契約,避免詐騙,保護財產安全。 生命關懷講座,殯葬設施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人毓(左)致贈感謝狀予北護生諮系李佩怡主任(右)。照片提供:國北護生諮系提供 2025生命關懷講座主辦單位為殯葬設施全國聯合會,指導單位內政部,承辦單位北護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及北護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友會,協辦單位為新北市殯葬設施公會、台中市殯葬設施公會、高雄市殯葬設施公會及新竹縣殯葬設施公會。

Read More

禮儀師陳書玄創立「隱慈善會」每月至少要幫助一個案 

「隱慈善會」理事長陳書玄(左2)捐助幼兒曾祖母3萬元 左1為社會局副局長許秀能 右1、2為板橋第一社福中心督導陳慶家和主責社工姜延蓉 。(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從事生命禮儀工作的陳書玄,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隱慈善會」,甫於今年6月底取得立案證書,即馬不停蹄地從事濟困扶貧工作,不僅資助板橋地區3個弱勢家戶,每案3至4萬元不等,也到宜蘭送營養品給弱勢兒少;花蓮發生馬太鞍溪溢流潰堤淹沒光復鄉災變,「隱慈善會」也遠赴救災並捐贈7萬元物資。理事長陳書玄表示,慈善會雖剛成立,但會員士氣高昂,哪裡有需要,慈善會就會往那裏去幫忙。 社會局副局長許秀能(左2)代表贈送奶粉、尿片給幼兒曾祖母 左1為「隱慈善會」理事長陳書玄 右1、2為板橋第一社福中心督導陳慶家和主責社工姜延蓉 。(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板橋一名年僅1歲2個月的幼兒,生母在生下3個月後,即交由生父撫養而不知去向,生父年僅22歲,又有些身心問題,無力照顧,最後由曾祖父母代為撫養,盡管曾祖父母非常疼愛小孩,但兩人均年歲已大,僅賴曾祖父每月勞保退休金及曾祖母從事資源回收。社會局雖每月給予中低老生活津貼4,146元,並幫忙申請租屋補助每月4,400元,但生活仍相當拮据,因此板橋第一社福中心督導陳慶家媒合「隱慈善會」濟助3萬元。 本身也育有3名小孩的陳書玄(左2)逗弄著小孩 。(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曾祖母於日前用兒童椅推著稚嫩的曾孫到板一社福中心,主責社工姜延蓉立即抱起小孩呵護,小孩並不怕生。姜延蓉表示,已服務該個案快一年,因此小孩喜歡她抱抱。陳書玄當場給予3萬元,社會局副局長許秀能也代表提供實物銀行奶粉、尿片等物資,曾祖母相當感激。 另外,板二社福中心也轉介一位遭逢變故的女看護工,因腦中風復健無力工作;以及一個家庭夫妻年邁多病,女兒又患有癲癇,「隱慈善會」分別濟助3萬5千元和4萬元。陳書玄表示,慈善會目標每個月至少要幫助一個個案,透過社福中心的服務審核提報,慈善會非常的信任和放心。 隱慈善會成員日前也到花蓮光復鄉,捐助物資以及清理泥砂 。(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新北市社會局副局長許秀能表示,陳書玄行善不只一端,他曾任太平獅子會會長,2年前曾以獅子會300A2區第十五分區主席名義,代表捐贈家樂福禮券33萬7,500元,提供給寄養家庭安置兒少採買使用。今年6月間,更個人捐助由社會局從小安置的少年10萬元,希望幫助他完成籃球明星夢。

Read More

「新未來產業職業試探課程」北北基桃國中生體驗AI×永續產業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影像辨識程式設計,激發邏輯思考與團隊協作能力。(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教育局今(19)日宣布,全國首創「新未來產業職業試探課程」正式啟動,以「智慧永續」為核心,整合技術型高中、大專校院與新興產業資源,打造專屬國中生的跨域實作體驗。課程自即日起開放北北基桃國中學生報名,共規劃40場次、1,200個免費名額,內容涵蓋AI應用、半導體實作、綠能設計、智慧製造等四大未來關鍵領域,帶領學生親手操作、實際體驗,提前培養迎向未來的行動力與創造力。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嬰兒照護實作,結合AI行為監測系統,強化安全與專業照護能力。(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十二年國教強調「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因此新北整合工業、商業、農業、家事、海事、醫護及藝術等七大職類課程,導入AI生成、綠能科技、生技醫療、循環經濟等新興議題,讓學生從做中學、從學中思考,培養跨域整合力與職涯意識,落實「適性發展、未來科技、在地連結」三大願景,協助學生找到興趣、看見未來。 學生分組練習六軸機械手臂程式設計,培養程式設計與操作能力。(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瑞芳高工校長郭昱晨指出,學校開設「綠色能源—太陽能電動車實作體驗」,讓學生親手組裝太陽能車,並參訪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機器人博物館,體驗智慧製造技術的應用。樟樹國際實中李同學分享,第一次操作工業手臂雖然緊張,但成功完成任務的成就感讓我更確定想走工程路!家長也回饋,透過課程能看見孩子的專注與自信,對未來升學方向更有明確規劃。 學生專注組裝輪型機器人,培養動手實作與科技創新能力。(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教育局強調,「新未來產業職業試探課程」不僅是體驗活動,更是引導孩子探索自我、連結未來產業的橋梁。學生完成課程可獲頒參加證明,並可列入新北專業群科特色招生加分項目,為未來升學助力。報名名額有限,相關資訊可至佳林國中網站(https://sites.google.com/jljh.ntpc.edu.tw/careertrial/)查詢。

Read More

恭祝接源堂創廟153周年暨新義社110周年 劉和然點燃起馬炮

新北副市長劉和然今(19)日接源堂參拜祈福,並祈願新北市政順利推展、市民安居樂業。(新北市民政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板橋接源堂今(19)日適逢創廟153週年、重建安座35週年暨新義社110週年,接源堂舉辦「新義曲奏佰年,聖慈傳香接源」遶境活動,規劃藝陣表演、車巡及步巡遶境等精彩內容,吸引眾多信眾熱情參與。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一早前往參拜祈福,並親自點燃起馬炮,恭祝創廟153週年圓滿順利,並祈願新北市政順利推展、市民安樂業。 劉和然表示接源堂長年熱心地方公益,新義社致力傳承北管藝陣文化。今日慶典不僅是祝福與感恩的時刻,也象徵文化傳承與社區凝聚的力量。(新北市民政局提供) 劉和然表示,市政推動是一份「義不容辭」的責任,市府團隊將持續全力以赴,也感謝地方議員協助督導、中央立委爭取經費,讓建設能順利推進。他強調,宗教團體不僅是信仰與文化的核心,更是推動公益、凝聚社區的重要力量,是市政推動不可或缺的夥伴。接源堂為地方重要信仰中心,長年熱心地方公益,新義社致力傳承北管藝陣文化,展現宗教與文化融合的多元價值。 新北市民政局指出,接源堂創建於清朝光緒年間(民前39年),主祀觀世音菩薩,香火鼎盛已逾153年。民國79年重建至今,除供奉觀音佛祖外,亦設有天上聖母神位,信仰多元,深受地方信眾景仰。每年農曆6月19日觀音佛祖聖誕,廟方均舉辦誦經、禮斗及平安餐等活動,廣邀信眾祈福,接源堂早已成為板橋地區具代表性的信仰中心。本次活動共有7間寺廟、10個軒社共同參與,遶境全程約11公里,場面盛大。 劉和然親自點燃起馬炮,恭祝創廟153週年圓滿順利。(新北市民政局提供) 民政局提到,接源堂長期配合板橋區公所辦理愛心白米發放活動,關懷在地弱勢族群;新義社則以北管音樂及文武藝陣為特色,並於板橋公館活動中心開設免費北管音樂班,推廣傳統藝術。宗教團體透過實際行動參與社區、傳承文化,不僅凝聚地方情感,更為城市注入溫暖與力量。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玉弽與扳指—一枚器物的千年旅程

劉振漢 作者介紹: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副理事長,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畢業,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從戰場護具到身份佩飾,弽與扳指映照三千年文明流轉 一、引言 上期我們談到商代的「弽」,這種看似小巧的玉器,卻是古人馳騁戰場時的重要護具。它保護拇指免於弓弦割傷,並能積蓄更大的拉力,使箭矢更有勁道。當它隨王后婦好一同出現在墓葬之中時,就不只是軍事工具,而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徵。 然而,弽的故事並沒有止於商代。自三千年前的婦好,到清代皇帝案頭的扳指,這件小小的護具一路變形,從實用品逐漸轉化為佩飾與雅玩,最終在帝王之手化為象徵權威的器物。它的演變,不僅是工藝的故事,更是文化心態與社會意識的縮影。 二、商代的弽:從實用到權力 「弽」字最早見於甲骨文,《說文解字》有註:「韘,射決也」,明確指出其與射箭的關聯。安陽婦好墓出土的玉弽,是現存最早的實物證據。這些弽多呈管狀,一端削斜,便於弓弦貼合;部分還刻有獸面紋與雲雷紋,散發濃厚的商代風格。 弽的軍事用途不言而喻,商代軍隊對弓箭依賴極深。佩弽能提升射擊效率與穩定性,是弓箭手的必備護具。但婦好墓出土的卻多為玉製弽。玉在當時是地位與尊榮的象徵,這意味著這類玉弽並非人人可得,而是屬於將領與貴族。換言之,玉弽既是戰場利器,也是一種身分宣示。 因此,商代的弽是一種「武」與「德」的結合:它既實用,亦彰顯威望。這種雙重屬性,為後世的演變奠定了基調。 筆者自攝,婦好墓出土玉弽。 三、春秋戰國至漢代:功能仍存,卻走向裝飾 進入春秋戰國,弽的形制開始改變。考古中發現的玉弽往往更短小,一端削斜,呈扁片狀,護指功能似乎有所弱化。這讓學者推測,當時的玉弽已不再主要用於戰場,而逐漸走向裝飾與象徵。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弽的護手功能並未消失。實戰中,士兵仍普遍使用骨、角甚至金屬製弽來保護手指。玉弽則更多出現在貴族與王室,帶有身份與審美意義。這正是弽在戰國至漢代的「分化」現象:實用型與佩飾型並行不悖。 戰國早期,玉扳指,曾侯乙墓出土。《中國玉器全集3_春秋·戰國》。 到西漢,「韘式佩」已蔚為風尚。它形制上保留韘的斜口特徵,但早已失去護指作用,轉化為腰間、胸前的佩飾。工匠精雕細琢,以螭龍、雲紋作裝飾,成為彰顯品味的文化符號。自此,弽在貴族生活中徹底完成了「從軍事工具到審美佩飾」的轉身。 西漢早期弽形珮,南越王趙眛墓出土。《中國玉器全集4_秦漢》。 四、宋元明:弽形珮的延續 進入宋元,弽式佩仍廣為流行,只是名稱有所變化。這些玉佩多半保有韘的一端斜口,但比例小巧,佩戴於腰間或襟前,已完全不具護手作用。 文人士大夫尤為喜愛,以此作為「清雅之物」,甚至寫入詩文,賦予其文化象徵。到了明代晚期,仿古風盛行,部分玉工仍依照商周弽的形制復刻,以供收藏或陳設,例如萬通墓出土的一件上刻「戒酒色」。這顯示,雖然弽的實用功能早已淡去,但它的「古器身分」與文化價值仍然受到珍視。 五、清代:扳指的回歸與變奏 滿族入主中原後,騎射文化再度振興,弽的傳統獲得新的轉化。清代的「扳指」,與古代弽有直接淵源,套於拇指,外形更短粗,呈環狀。最初仍為射箭所用,常見鹿角、骨質製品,堅實耐用,確實在戰場上發揮作用。 但與此同時,玉製扳指則走向另一條路線。由於玉的珍貴與象徵意義,這類扳指逐漸從軍事用途轉向裝飾與身份標誌。乾隆皇帝尤為偏愛,不僅日常佩戴,還為玉扳指題詩,並將其納入御用品。市場上更出現專門製作扳指的玉坊與工匠,使其成為貴族與文人間的風尚。 因此,在清代我們再次看到「雙軌並行」的現象:實戰中,鹿角盤的扳指仍有軍事功能;宮廷與收藏領域,玉扳指則成為身份與權力的象徵。這與戰國、漢代的「實用型」與「佩飾型」分化,形成了遙遠卻呼應的對照。 筆者自藏 筆者自藏 六、結語 回顧三千年的歷程,弽與扳指的演變始終在「功能」與「象徵」之間擺盪。從商代婦好的玉弽,既能馳騁沙場、亦能彰顯尊貴;到戰國、漢代的分化,骨角弽留在戰場,玉弽走進宮廷;再到宋元明清,韘式佩化為文化符號;最後到清代,鹿角盤扳指仍在軍中實用,玉扳指則成為帝王與文人的「指上乾坤」。 一枚小小的護具,折射的是三千年來中國社會的演變。它的故事提醒我們:古董不是靜止的物件,而是隨文明心態而流轉的鏡子。當我們凝視這些玉弽與扳指時,不僅是在欣賞工藝與材質,更是在聆聽一段文明的心跳。

Read More

自主加入特搜隊 光田高正國 守護花蓮災民健康

光田總院長王乃弘(右)致贈紅包,肯定急診部醫師高正國自願加入台中特搜隊,深入花蓮災區擔任隨隊醫師。(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潰壩重創光復鄉,光田綜合醫院急診部醫師高正國自願加入台中特搜隊,深入災區擔任隨隊醫師,為救災人員與受困居民提供即時急救與健康照護。院方肯定高正國的行動是「韌性醫療」的最佳實踐。 高正國長年參與消防與緊急救護體系,從平時的演練、流程修訂,到災難現場的實戰支援皆積極投入。在災區的每一天,他與特搜隊並肩作戰,協助處理創傷與突發狀況,惡劣的環境與有限的物資,讓每一次任務都像是在與時間賽跑。 高正國擁有野外救命術(TWLS)證照,能在無設備環境中進行醫療判斷與搬運。他說,TWLS不是一張證照,而是一份承諾─守護生命、守護土地,也守護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這次任務讓他更深刻體會到,救命不只是技術,更是一種責任與態度。 光田綜合醫院表示,高正國的行動正是「韌性醫療」的最佳實踐。醫療不僅止於院內診療,更應在災難來臨時成為社會最堅實的防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