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飲食空汙 自體免疫病攀升

醫師鄭傑夫呼籲,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壓力調適、避免毒物暴露、疫苗接種等,才能有效預防這波自體免疫疾病的「現代流行病」。(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自體免疫疾病在全球的盛行率不斷攀升,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健康議題。台南市立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鄭傑夫研究發現,自體免疫疾病的增加可能與壓力、飲食與空汙等風險相關,透過飲食、壓力管理到疫苗接種等多管齊下,能有助因應「現代流行病」。近日也在「國際風濕病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heumatic Diseases)發表社論。 自體免疫是因免疫系統錯將身體自身組織視為外敵攻擊造成的發炎或器官損傷,鄭傑夫表示,抗核抗體(ANA)陽性是自體免疫失衡的表現之一,但並不代表一定會發病,當免疫反應造成實質傷害,才會被診斷為自體免疫疾病。我國臨床研究發現,有關節痛、皮疹、口乾、眼乾等症狀,且ANA陽性的患者,半年後,僅約4成7確診為自體免疫疾病,不過ANA濃度達到1:640以上,風險相對較高,應定期追蹤健康狀況。 英美ANA陽性率、自體免疫疾病發生率均有增加趨勢,整體約有1成人口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社經地位較低的族群,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較高,可能與飲食、抽菸、肥胖、空氣汙染等因素有關。 除了環境因素之外,西式飲食中的高糖、高油與加工成分會破壞腸道菌相,也影響免疫調節。化學物質如多氯聯苯、丁二烯、苯,也可能增加ANA陽性的機率,懸浮微粒也是風險之一。另心理壓力與睡眠問題亦與自體免疫疾病有關,曾有重大壓力事件者,未來罹病風險高出3成6。 隨著新冠疫情加劇,未接種疫苗者在染疫後,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風險均提升近3倍!鄭傑夫也建議,正視系統性健康挑戰預防因應,可透過地中海型飲食、健康攝取維持免疫平衡,並規律運動、壓力調適、避免毒物暴露等著手並接種疫苗,降低未來可能的健康風險。

Read More

男OHCA倒醫院門口 幸運救回

醫師羅勖中表示,急性心肌梗塞導致的心跳驟停,若無即時處置,死亡率極高。(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一名64歲男子日前在部立嘉義醫院大門口突然倒地昏迷,情況危急。經醫師初步判斷為院外心肺功能停止(OHCA),並出現心室纖維顫動(VF)。經醫院團隊憑藉高度整合的急重症處置能力,成功挽救一條寶貴生命。 部立嘉義醫院急診醫護團隊第一時間施行高品質心肺復甦術(CPR)、電擊除顫及氣管插管等緊急處置,成功讓患者恢復自主心跳,並迅速轉入心導管室,由心臟內科醫師羅勖中緊急接手治療。經心導管檢查發現,患者左前降支(LAD)幾乎完全阻塞,為典型導致猝死的致命型心肌梗塞。羅勖中果斷進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於極短時間內開通阻塞血管並植入支架,有效恢復心肌灌流,爭取到救命的黃金時間。 羅勖中表示,「急性心肌梗塞導致的心跳驟停,若無即時處置,死亡率極高。能夠讓患者在短時間內恢復心跳並保持清醒,仰賴的是整體醫療團隊無縫接力與高度默契。」他強調,從插管、造影到支架植入,每一個步驟都講求時效與精準,團隊緊密合作是成功關鍵。患者術後在加護病房觀察4至5天,順利轉入普通病房,於意識清楚、幾乎無明顯後遺症的情況下康復出院。

Read More

24H滴注抗生素 在宅精準控制感染

奇美醫院率先引進攜帶式輸注器在宅24H滴注抗生素,精準控制感染,突破在宅照護限制。(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一名60歲長期臥床於護理之家男子因發燒送醫急診,醫師診斷為尿路感染。評估符合在宅急症照護轉入在宅治療,醫療團隊以後線廣效型、前線窄譜抗生素控制,並以攜帶式輸注器進行24小時連續滴注式治療,精準控制感染,完成5天療程康復。 奇美醫院長林宏榮指出,過去在宅急症照護受限於輸注設備,醫療團隊大多只能使用每日1次的強效抗生素,不僅缺乏即時調整彈性,還可能因病情好轉而無法即時換藥,導致增加抗藥性風險。如今,奇美醫引進攜帶式輸注器,可進行24小時連續滴注的精準治療,讓醫療團隊可依病人感染狀況,靈活調整抗生素,提升療效與感染控制品質。 醫療無牆、照護到家。現代醫療不該侷限於醫院內,要走入病人的生活場域,奇美醫致力推動「無牆醫院」,率先將創新醫材導入在宅急症照護服務,不僅突破過往醫材設備限制,也讓病人在家即可獲得急症治療,不僅減輕就醫負擔,更大幅降低感染抗藥性風險。上述病人在此創新在宅急症照護治療下免除再次住院,並能在熟悉環境中安心康復。 奇美急診醫學部長許建清指出,過去許多輕、中度感染病人即使病情穩定,也因需持續靜脈施打抗生素而被迫留院,造成急診與病房人力與床位壓力沈重。如今透過在宅急症照護,加上結合輸注器輔助後,讓合適的病人在家就能完成靜脈抗生素治療,避免反覆返院,有效紓解急診與病房壓力,讓急診更能專注在真正急重症的救治上,有效提升整體醫療資源運用效率。

Read More

〈中華副刊〉柳絮紛飛致友人

■劉育成 親愛的吾友: 忍不住要告訴你這個消息:這週──大約每年二月底、三月初──東、北、西、南風亂吹,池上大坡池,我種的三月雪開始紛飛,照這個速度,大概三月中,雪就停了。你可以帶著東晉才女謝道蘊的一懷惆悵,也可以用鄭愁予美麗的錯誤的心情,更希望的是帶著滿心歡喜,來這裡走走。 帶著伴侶,約個朋友,或者就算一個人,靜靜的走一圈也不錯。如果需要導遊,不論是上班或假日,都可以盡力為你安排,我年輕時當過文化導引志工,還能繞口幾句。 怎麼形容柳絮紛飛的景象呢? 二月初,柳樹的花苞慢慢成長,會讓人有點期待。在不經意間,就如初雪降臨,通常是一、兩片雪花似地飄落在頭髮上,或是滑落眼前,才會讓人驚覺,柳花已謝,結為種子,化成柳絮。 接著,會看到原本沾附在樹枝上的柳絮,隨著春天多變的氣候,各種強弱不一、方向不定的風,柳絮或大或小,在空中到處飄盪。 再來,會有一陣子就如暴風雪般的柳絮暴發潮──你曾在美國中西部留學,應該了解暴風雪的情形──這時有過敏體質的人最好帶著口罩,以免呼吸道不適,引起氣喘發炎的反應。 最後,雪越來越小,越來越細,直到不知道什麼時候,不再下了。這一輪柳絮紛飛期結束,彷彿北國一年的雪,在這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都下完了。 有一首歌這麼形容著女人「就算我的命運好像那油麻菜……」,我會說,詩人的命運,就像柳絮,漂浮不定、隨風紛飛……。 如果問我是否喜歡這個景象?我想這麼回答,這是二十年前,我插的「詩」、種的「美」,值得有意的人,用「心」來體會。 祝元宵節平安。 你多年不見的老友敬上             2024.2.24 PS.今天是上元節,上網查查相關的原由及詩、詞就知道,今天才是具有真正歷史意義的七夕情人節,祝你和你的情人(當然是指您的夫人),佳節幸福愉快。

Read More

〈中華副刊〉自強街尋大銃

■許永河 今名自強街的小巷弄,昔稱大銃街,充滿地氣的名字,與府城靜靜蟄伏百餘年的街衢相仿,有著這座古城的老靈魂。經過百年的生活浸潤,慢慢孕育出今日的模樣。如果視野總是充斥著水泥地景,空氣就會令人窒息。那就屏除繁華所帶來的壓迫感,在滿盈緩慢的氛圍裡,發現巷弄的小隱之美、廟寺之幽。 抽出一些歷史線頭,召喚出過往動人的場景,幻化狂想自己在遙遠古拙的街巷彳亍。大銃之名,源於曩昔小北門上所架設的火砲,先民不識此物,誤認為是大型槍枝,乃以臺灣話的「大銃」來稱之,而這條通往小北門的必經之路也就名為大銃街。彼時城外農戶總由此入城買賣五穀雜糧或修理農具,故街道兩側聚集了不少商家及打鐵店鋪。而今自強街僅餘零星幾間販售農具的老舖,遙想過往,鏗鏘叮噹的打鐵聲帶給人溫暖,是這片土地的人努力實踐的生活底蘊。 少了腳不沾地迅速移動的人群,心律找到了舒緩的節奏。透過雙腳來和土地對話,找尋一個可供心神駐落的點。元和宮白龍庵乃開全臺家將團的濫觴,開面將爺步伐踩踏出罡卦陣法來綏靖狩安,絕不造次草率,謹遵著儀式風格。氣勢裡帶有一份亙古的信仰,或許心才是藝術或技能最後的競技之所。離廟不遠廢置無用的烏鬼井,井老青苔生,凝結了諸多歷史往事。得天獨厚的水質,孕育出潔白如玉的豆腐、豆花,即便已成傳說,但味蕾夾雜著生活記憶,難以忘懷。也許現在所擁有的是虛幻,已經消逝的才是真實。 循小巷梭巡,院落淒涼,幾番春暮,或許什麼都不醒目,甚至屢見屋傾牆毀,帶有沉重的遲滯。然過往風華或有殘留,可以是屋前的石椅條凳,也可以是滿布綠苔的斷壁頹垣。幾間精緻小店,收集著貴重與幸福,察覺諸多細膩的巧思與改變,老屋新創,延續老建築的故事。將文藝青春注入過往的人文歷史中,激盪出另一種城市氛圍,懷舊裡夾雜創新。 穿巷訪弄時嘗試摸索出一些心得,消逝的是歲月,剩下的是日子。可能會遇見熟捻生活美好的住民,可能會看見傳承百年時光的店家,也可能撞見連結浩瀚歷史的某一節點,隱伏其中待人挖掘。這世界有許多繁華的遠方,但我不曉得自己到得了哪裡。選擇一條人煙稀少、寂寞最多的蜿蜒小徑,大概可以通往嚮往已久的自由森林吧!

Read More

輕忽腳傷跛行 竟阿基里斯腱斷裂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55歲林小姐住在金門,某日搬運物品時,突然感到腳後跟劇烈疼痛並出現腫脹,自認只是拉傷便未積極就醫。未料,半年後行走時已有明顯的跛行,小腿肌肉嚴重萎縮,整個肌肉群輪廓幾乎消失。返台就醫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阿基里斯腱已完全斷裂,斷裂間隙超過10公分,已錯過修補黃金期。 收治林小姐的台北市萬芳醫院骨科部醫師陳昱斌評估後,為她安排「微創肌腱重建手術」,以兩個2至3公分的小切口,植入自體肌腱以重建斷裂處。術後6個月,林小姐步態明顯改善,不僅能再度登山旅遊,更重新找回生活品質與自信。 陳昱斌表示,阿基里斯腱是人體最粗壯、承受壓力最大的肌腱,位於小腿與腳跟之間,是支撐人體行走、跑步與跳躍的關鍵結構。一旦發生斷裂,將喪失行動能力,復原期常需數月甚至更久,對生活影響深遠。 傳統阿基里斯腱修復手術需切開10至15公分皮膚進行縫合或移植,術後常見感染、疤痕明顯、長期疼痛等問題,對糖尿病、皮膚條件不佳或需洗腎的病人更是高風險族群。 陳昱斌表示,在斷裂1個月內就醫且肌腱尚未變性,可透過微小切口(最大僅1公分)以皮下縫合技術對接肌腱,保留局部血腫促進自體癒合,手術僅需15至20分鐘,且術後併發症風險低,疤痕近乎無痕,復原快速。 但個案肌腱已回縮之慢性斷裂,則以自體肌腱補足缺損,約1小時即可完成手術,顯著降低傳統手術常見的傷口癒合不良與感染。多數病人術後6-12週即可恢復步行與活動能力。 陳昱斌提醒,腳踝劇痛、無法踮腳、步態不穩等症狀莫輕忽,阿基里斯腱一旦斷裂,黃金治療期至關重要,建議盡早就醫,尋求專業診斷與治療,才能更快恢復行走。

Read More

〈中華副刊〉水丰尚書/背包內的違禁品:談唐艷艷的情色詩

文/秀實 畫/李昕 題材與內容兩者不同,一為素材,一為成品。譬如詠物,題材是一枚柿子。相同的題材便出現內容各異的篇章。明末清初李敏敘〈官園十詠‧詠柿〉是七絕:「當暑偏憐沃葉稠。經霜赬卵亦宜秋。能令數屋供揮翰。不羨江南橘素侯。」同時代姜柏年的〈詠柿〉是七律:「金烏餘啄遠來傳。箇箇殷紅隕自天。鯨飲已空千頃海。驪遺誰採九重淵。玉霜經齒清泉潤。秋色盈盤太極圓。白首馬卿消渴久。沈痾從此十分痊。」非但內容各有側重。前者睦鄰,後者寄友。形式亦各有取捨。前者四句28字足矣,後者倍之。 可見愛情詩寫濫了的言論,並不正確,因為素材是客觀的存在,是四季佳果,詩人可任意擷取。說詩人不宜一直寫愛情詩,也是偏見。詩人忠於其所感,年少劉郎(劉禹錫)過玄都觀,晚年重臨玄都觀,各有不同的感懷。生命在歷煉後的內蘊,對事物的感悟自是有異,乃詩人之必然。何樣題材,端視詩人各自的際遇與視界。還有一個更大的偏頗:不必寫傳統舊詩,因為怎樣也超越不了唐人。若此言成立,不寫唐詩的就應該由宋人開始,那把宋、明、清三朝詩家,置於何地!民國的王國維、汪精衛、李叔同、蘇曼殊,郁達夫等人,其舊體至少匹比唐代詩家。誠然,時代與思潮已非舊時,超越唐人自不容易,但這卻非不寫傳統舊詩的理由。當下寫新體的,哪位詩人敢說能超越卡之琳、馮至、何其芳。懷有這種想法的人,乾脆不寫詩好了。 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Pablo Neruda,1904-19)為人熟知的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西班牙語:Veinte poemas de amor y una canción desesperada)出版於1924年,當時詩人年僅十九歲。政治與愛情是這位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詩人的詩歌主題。其授獎辭「以一種偉大的力量賦予一個大陸的命運和夢想以生命」,顯然並非單純針對其愛情詩而來。但他的愛情詩,成就殿堂級數,自是人所公認。百年後的2024年,加華詩人唐艷艷追慕前賢,竟然寫出一本《二十首情詩和一首慾望的歌》來。她越洋把詩稿傳來,擱在我的隨行筆記本裏。行旅倥偬的白天、旅館悠長的夜晚,翻出來偶讀一二,竟也頗興感懷。 詩歌創作並無必然之法。真正的詩人都是背負著沉重的背包篳路襤褸沿時間而來,抵達當下。每個詩人的背包存放的都不盡相同。我沒翻查過艷艷的背包,不知她背包內的秘密。然可以肯定的是,她收藏了不少道德上的「違禁品」(contraband)。一個詩人的背包,攤於陽光底下,若都是日常用品或個人之物而無任何違規違法之窩藏,或政治的、或律法的、或道德的、或人性的、或科學的……只能說他白白走過這一趟旅程。最終不會留下什麼來。把聶魯達書題的「絕望」換成「慾望」,既是神來,也是點睛,更是明確為其詩定下了情色的座標。 「情色詩」既是愛情詩的一種。詩人在書寫愛情時傾仄於「性」(包含「性行為」與「性器官」)的描述而讓作品滲透出情慾的意蘊。然須知道,詩歌並不接受世俗道德的審判,詩的好壞得看語言。道德於詩歌而言,指語言的運用。摯誠與忠實的語言是道德,虛假與偽善的語言乃非道德。墨西哥詩人帕斯(Octavio Paz,1914-1998)形容道德語言是「激情」與「苦行」。另一方面,「情色詩」也可以是一種獨立的品類,詩人借「性」作喻。當中最為人所知的是美國女詩人莎朗﹒歐茲(Sharon Olds, 1942-)的〈教皇的陽具〉(The Pope’s Penis),短短七行裏如此書寫:「掛在袍子深處,一件精巧的∕鐘舌,吊在鐘鈴中央。∕那物隨他走動而動,一條幽靈似的魚∕落在海藻的光暈中,毛髮∕搖曳,在黑暗中、熱氣中——夜深,∕他眼睛睡了,那物站起來∕讚美上帝。」(得一忘二譯)極盡驚世駭俗。歐茲的詩,常有對道德與宗教的冒犯。這首詩始於情色而終於對教權的諷諭。讀後震撼難忘。 艷艷部份含有性描寫的作品,無論明朗或隱晦,都朝內部而行。故其作品的重點在透視內在思維而最終抵達存在的思考。詩裏性的描述只是一種手段,非在表達一位成熟女性對性的幻想與渴求。這只是平庸讀者為配合其所預設的意義而作出的解讀。其極短的〈眠〉具有不確定性,供解讀的可能性極大: (原詩)〈眠〉:偷一顆番茄,搗碎∕摘今夜的一抹月色∕塗在小腹上面∕治療失眠 (向外解讀)情色詩:探究詩人失眠的原因,小腹是暗示。詩人因不能與所愛的人偷情,相思而輾轉難眠。月下把番茄醬塗抹在小腹上,是詩人與其情人經常進行的情慾遊戲。 (向內解讀)存在主義作品:晦澀的作品,搗碎番茄象徵內心強烈的騷動,月色是客觀的,加重了這種不安。為何治療失眠要塗在小腹上,明顯這非醫療行為,即非肉體。小腹乃生命孕育之地,寓誕生與延續,即詩人所憂慮而失眠者,實則顧念於生存的境況:番茄醬乃西方料理中常見,月色在中國詩詞裏常有,西方物質與中國文明讓詩人感到存在之疑惑,徹夜難眠。若結合詩人長期客寓異域的事實,則全詩豁然開朗。 再看另一首〈不正經的女子〉。此詩第二節先憶述床第之事:「來,親愛的、擁我入懷∕粉紅色的窗簾在等待∕我的蕾絲枕頭在回味你的氣息∕來,親愛的、以你的力擊痛我的夜∕啊,你的汗滴彷彿落在我瓷器般的雙乳,以∕無數的吻串起我唇齒間的嬌吟」。以三段式書寫激烈的魚水歡娛,文字間並隱約透露出其姿勢來。這在當下女詩人的寫作裏未曾有見。末節自我標記為「愛的孤獨者」。語言的標靶落點清晰,這才是一首明明白白的情色詩。從這些情色之作中,便可窺見詩人的「愛情觀」:真正的愛情剝離不了肉體的歡娛。若明乎此,便明白詩中少數那些離經叛道的書寫,只是詩人敢於直面世相,堅持語言道德的實踐,抵達真相。 《二十首情詩及一首慾望的歌》應非盡是情色之作,其可觀處尚多。然可以斷言,引來讀者注目的,必然是一個盛年女子對愛情與慾望的書寫。我庸人自擾而喋喋為之解說。好詩具自足之美,詩人對其作品可保持緘密,把作品留給特殊的讀者(評論家)去代言。

Read More

婦胸悶喘 微創置換瓣膜免開心

台北慈濟醫院表示,白色的部分皆為嚴重鈣化的瓣膜(正常瓣膜在電腦斷層上無法被看到)。(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48歲陳女士近期出現胸悶、喘不過氣的症狀,甚至數度險昏倒被送醫,就醫才發現罹患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隨時可能導致猝死,醫師以微創開心手術救回一命。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楊凱文以心導管與電腦斷層進行術前評估,發現她不僅主動脈瓣膜鈣化嚴重,主動脈也已有近5公分的動脈瘤,未來可能有破裂風險,此外,她的主動脈瓣更是天生只有2片(正常為3片)。在與病患討論後,採用微創僅6公分的開胸方式,更換人工主動脈瓣膜與人工血管,減少出血疼痛,術後1天,陳女士即轉入普通病房,加速術後復原。 楊凱文指出,一般而言,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多見於70歲以上病人,而年輕如陳女士般尚未50歲就發生嚴重鈣化與狹窄的多是先天性雙瓣的主動脈瓣者。先天性雙瓣主動脈瓣膜的患者在中年即容易出現瓣膜狹窄或閉鎖不全,並伴隨主動脈擴大的問題。國外統計指出,約有40至60%的雙瓣主動脈瓣患者會出現主動脈瘤或主動脈擴大情形。 楊凱文指出,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病人,唯一治療方式就是開刀置換主動脈瓣,無法僅靠藥物控制。目前的手術方式有開心手術與經鼠蹊部導管置換主動脈瓣手術兩種,由於病人合併有主動脈瘤且不符合後者的健保適應症,醫療團隊以開心手術的方式替其治療。特別的是,傳統開心手術需劈開整塊胸骨,傷口可達15至20公分,但這次採J型鋸開胸骨,以僅約6公分的傷口,將已經鈣化的瓣膜組織完整切除,接著處理主動脈內部殘留的鈣化區塊,進行去鈣化和壓碎處理。之後,植入1枚新的人工生物瓣膜。同時,將動脈瘤的部分一併切除,再以手縫方式接上人工血管,完成修復。 由於陳女士不希望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因此選擇植入新一代的生物瓣膜,雖然生物瓣膜僅有約10至15年的壽命,但未來若瓣膜退化,可透過微創導管手術直接置換新瓣膜,無需再次開胸,大幅降低風險。 楊凱文提醒,先天性雙瓣主動脈瓣膜多數人在年輕時無明顯症狀,但隨著年齡增長,約40-50歲間可能出現嚴重瓣膜疾病或主動脈瘤,建議有家族病史或有活動性胸悶、喘不過氣、近似昏厥經驗者,及早就醫接受評估,以免延誤治療。

Read More

〈中華副刊〉吊橋

■紫水晶 她告訴他,她從以前就不太敢走吊橋,這麼些年了,這心理障礙還是沒有克服,每回走吊橋時總是很恐懼。 他一聽,溫柔地告訴她,不如想像自己是個名模,而那吊橋就是最棒的伸展台,只要專注在當下,抬頭挺胸,走出自己最好的姿態就行了,至於那些背景、那些喧囂吵嚷,忽略它、不理它就是了,當妳足夠專注,世界也會為妳肅然起敬,一切都會變得安靜的。 他笑著告訴她,他倒是很喜歡走吊橋,那種堅持下去,永不停止向前的精神,當妳願意向前,不再自責,不再自我懷疑,不再覺得自己沒法做到時,妳也就越過了困難,有了覺醒、改變與成長,也就能笑看一切,當那些磨難不再困擾自己,那妳也不再是那個膽小的自己了。 聽了他幾句細膩的寬解,她好似多了些勇氣,不再那麼懼怕走吊橋了。

Read More

美國下修藥價30%-80% 學名藥協會籲推動在地製藥韌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宣布5月12日將簽署行政命令,讓美國藥品給付價格下修30%至80%。對此,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建議政府,參考美國對困難學名藥的法規鬆綁,進一步推動台灣在地製藥韌性及照顧病患用藥權益。 針對美國將祭出處方藥和藥品價格下降30%至80%的新措施。學名藥協會公共事務政策委員會主委殷為瑩表示,美國藥品給付價格下修,擾動美國藥品供應鏈結構也加速了在地困難學名藥的法規鬆綁。 殷為瑩指出,美國藥價新措施對台灣的影響還牽涉很多變數,目前很難預判情勢。不過,台灣也可趁此機會進行政策調整、產業結構轉型、降低對特定國家依賴程度。 短中期應「以獎勵措施提升國產原料藥、製劑生產及使用比例」、「建立關鍵必要藥品儲備制度」,長期建議修正「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將在地製造也一併納入獎勵範圍之中,才符合以病人為中心的藥品在地化國際趨勢。 殷為瑩建議,政府應持續強化原料藥與必要藥品供應鏈韌性的腳步外,也參考美國對困難學名藥的法規鬆綁,進一步推動台灣在地製藥韌性及照顧病患用藥權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