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母親節 草療國標舞表演同歡

草屯療養院長者慶母親節。(記者張瑞惠攝) 記者張瑞惠∕草屯報導 又來到溫馨感動的五月天,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老年日間病房於九日母親節前夕,特別邀請了中華舞總中部教育訓練中心等團體到場提前慶祝,由李姿緩教練帶領國家代表隊的國標舞老師帶來精采的國標舞表演,展現國標舞的魅力,用舞動、熱情的舞姿傳遞歡樂的氣息,帶來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一同歡慶母親節。 活動開始長輩們看著年輕又有活力國標舞老師,心境似乎瞬間回到年輕時的活力,李姿緩教練介紹大有來頭的國標舞老師,都是十連霸的舞者,以魅力四射的舞姿揭開序幕,全場掌聲、歡樂不斷,活動中阿公、阿嬤看得目不轉睛,不斷稱讚「這身材這麼好、有夠緣投、很厲害」,活動還設置特別的環節,子女寫下對母親的感謝的話,製作成卡片,獻上滿滿的祝福,以表達對母親的感謝之情,並由病房醫護、現場志工分送康乃馨、福袋,並切母親節蛋糕,看著長輩們專注而幸福的表情,也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與快樂。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院長藍祚鴻表示,草屯療養院照顧失智症已逾二十年經驗,逐步發展出「失智症圓滿照護模式」,涵蓋失智症特別門診、失智症日間病房、日間照顧中心、居家診療、家屬支持團體等服務,陪伴輕、中、重度各階段失智症長輩治療與照顧,更承接南投縣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及失智共同照護中心計畫,歡迎有需要的鄉親多多利用,他也祝福全天下母親身體健康、天天快樂。

Read More

〈中華副刊〉因果獨奏 鰈魚吉他國的牛鈴

海底心樂園 文/葉雨南 圖/熊妤 這裡的鰈魚吃牡丹花,牠們吃牡丹花時會先找花瓣有斑點的挑視,為何不是凝視?而是因鰈魚群對花瓣也挑剔,國裡只有三條街道有種植牡丹花,建立國度的人是一個民謠吉他手謀沃,每天清晨五點他都會拿著鰈魚吉他,他的吉他弦是鰈魚的刺,而這鰈魚刺又大小不一致,最大根的刺像他家裡的柱子、最細的刺可以幫蚊子裝上翅膀,琴身是一隻紫色的鰈魚頭,每次共鳴都會發出像人類拔掉面具時發出擦過臉頰的重擊聲,指板黏貼一朵鰈魚咬過的牡丹花,手指敲打時那些做過的夢都會冒出一個「」讓路過的鳥、老鷹,穿上「」實現一種自然界的穿梭。 「鰈魚吉他國明天五十年國慶,您務必帶牛羚前來,拉瑪淨淨皇后。」 「王殿裡的牛都逃走啦!牛羚早丟了!雖這牛鈴的傳說早已在全世界發酵,沒有人不知道,這牛鈴聲一響可以讓人發財。確實這也是事實,但往往事實都是面具的截體,有些人發了財,一星期後,出現在田裡,點根菸說唉財富會自由的只有最純粹的腳步聲,這畫面都是我常常看到的。」 「您建立的無趣國,雖才十五年,但以純樸為口號、以巧克力炸雞當成貴國名產,移入您無趣國的人口呈現正成長,而我的鰈魚吉他國,則還是老樣子,倒是來聽我免費演奏「法拉爾民謠」的人太多。」 「法拉爾不是早就失傳了?你怎麼會演奏?」 「是薄雪穆小姐傳授給我的,記得是鰈魚吉他國建立第二年,清晨有一個拋著三顆梅子的小丑,在威涵一號街自己表演,那小丑正在倒立而且足足維持了三個小時。」 「原來是我那不聽話的小女兒,你會提到她,想必和她交往過吧?」 「是的,她說法拉爾的意思是沒有遠方了。」 「那是我小女兒自己眼光短淺,她現在躲在無趣國的半山腰。」 「為何薄雪穆小姐要躲在半山腰?」 「她跟我說要做一個實驗,說這個實驗如果成功,連章魚都可以開口了。」 「半山腰,欸?讓我想到法拉爾民謠最後一段的慢板,那旋律就像山的腰間非常願意為自我而放慢記憶的速度。」 謀沃其實是賣過鰈魚的,但他不會分辨鰈魚,因為當客人問比目魚跟鰈魚的區別時他總說:「差別在背脊給天空的寬恕。」客人多半是吃肉食的,基於好奇才會和鰈魚或比目魚的眼神如交會時那列車的霎那,賞賜自己的腸胃一條晚許清澈魚眼的居所。他不懂魚,鰈魚吉他國還未建立時,在離無趣國不遠的駝背谷,賣面具,當時他每天以面具識人,甚至有次面具拔不下來,還好下了一場大雷雨,面具被當場劈開,那場雷的聲響像無趣國的牛鈴,雷打下來駝背谷每個電塔、幾座矮房、雞舍和豬舍都被雷的恩賜全部帶到它的疑問裡了。 「這面具怎麼賣?而且為何你沒賣笑臉的面具?」一個頭髮垂下,在眼前的霧氣中,拋著三顆酸梅的女小丑問著。 「妳喜歡假笑?多數人類最擅長的就是假笑,連面具都要笑,難怪會有嘲笑這一詞。」 「我這面具不賣給小丑。」 「我不是小丑啊!我只是找尋法拉爾的路人,頂多喜歡雜耍而已。」 「法拉爾是什麼?麵包?還是地名?」 「是一首歌曲,但作曲人不詳。」 「為什麼不知道是誰作曲的?」 「但傳說,法拉爾和牛鈴有一些關聯。」 「好吧!我不想繼續聽妳說這些妳以為的傳說。」 「話說,面具老闆,妳知道鰈魚嗎?鰈魚有一種神祕的樂音。」 「不知道。妳可以不要再說這些無關生計的事情了嗎?」 「生計重要嗎?」 「妳還真的是小丑!」 「我不是小丑!但面具老闆,你想想喔!錢幣有正反,人情也有正反,但為了讓這些比面具還不奢侈的現實物質連通甚至過活,這意義真的有必要嗎?」 女小丑抬頭看著眼前碎裂的木窗說:「這木窗是我母親手工打造的,但她現在已經無法從事木匠工作了。」 謀沃聽到木匠也想起母親:「我母親以前也是木匠呢!但現在也是木匠,只是她現在是鐵匠兼職木匠了。」 「是旋風吧?去年的夜捕旋風。」 「對!面具老闆,你怎麼知道?」 「那旋風傷亡人數太多,很多木匠都遭殃,我母親是因為那天她去了趟遠山,被命運庇護。」木窗上方有一個鰈魚的圖騰,那鰈魚彷彿是沒有被完整塑造過的楓葉,用最自由的方式往經過的每分每秒那樣靜止的給出一個:「最像黎明的動詞。」 「我要收攤了!妳挑個面具,我送給妳,但記住這裡的面具只能反過來戴。」 一隻鳥突然撞上了碎裂的木窗,駝背谷沒有晝夜,面具倒是永遠不缺。 面具因為附近有個村子叫石化村,突然成立就受到大家關注,很快就被那些謊言的僕人遺忘,但諷刺的是,石化村的特色是魔術,魔術有機關,也算是面具的思想遠親,但人類總認為消失和出現是一種非常稀奇的行為。 石化村的村長是拉瑪淨淨,無趣國尚未建立時,她的母親芙蕾絲,是製作面具的師傅,她的面具全部都是用鰈魚製作的,在石化村,鰈魚是她們居民的神,傳說百年前兩條鰈魚擱淺在這個村子,其中一條魚因為烈日而有了仰望,那隻鰈魚開始建造房屋、建造街道,彷彿兩隻掃把自由地掃出了全新的文明。 「我要去找牛鈴。」謀沃在電話另一頭和拉瑪淨淨說著。 「你真的要去找?其實我那小女兒有藏兩個牛鈴在無趣國的半山腰。」 謀沃笑了,他的笑聲掩蓋無趣國的純樸、他笑聲是鰈魚體內散發的一股名為「思想增值的移動」這個理論是薄雪穆提出的,薄雪穆養過一百條鰈魚,但她不吃魚,應該說她甚至連行事作風都不剩餘,她是虔誠的鰈魚信徒,她曾經因為誤吃一隻魚而讓自己禁食三天,當時她凝視荒野時,一隻牛奔向她,就在牛快要撞向她時,牛自己主動轉向,而且牛的背上躺著一隻一直在搖擺的鰈魚,那鰈魚眼睛流著雪,還真的是雪,一隻會下雪的鰈魚,在短時間也被石化村更神話。只短暫住過石化村一個月的薄雪穆,想到母親說:「世界上只需要聲音,而牛鈴的聲音,晚許了興盛和流星的串起。」 鰈魚吉他的弦斷了,這現象非常少見,比較多見是鰈魚琴身歪斜,因此要沾上芥末或者朱墨來保持一種自由的典雅。 一樣是清晨五點,謀沃在威涵一號街因為風雨而龜裂的房屋,屋頂站著演奏拉法爾,威涵一號街的牡丹花綻放是紫色的,威涵二號街的牡丹花綻放都是無色的,威涵三號街的牡丹花一綻放就會枯萎然後不久又會綻放,體內住著壁虎。 「我們就算失去雙眼,也有那些魚貫的夢境和勇氣。」這是法拉爾的最後一句,當初薄雪穆在寫這一句歌詞時,她是不斷怒吼說:「生計到底是?人不能像鰈魚一樣純樸就好嗎?」沒有任何人知道拉法爾是她作曲作詞的,她總是說作曲人不詳,因為她只想:「最簡單開始一生,不管一生結束會短暫還是常駐,有魚的精神就好。」 陣雨下出故事,謀沃在前往無趣國半山腰途中,看見一個醉醺醺的木匠,那木匠白髮連身,走路隨時都會摔倒,手臂右側刺著一條鰈魚,樹影雖稍稍擋住她的耳垂,但謀沃不可能不知道那條鰈魚是他紋身的,這個木匠是他的母親珊爾,他叫了一聲:「魚還在遊對吧?」醉醺醺的木匠接著說:「不是魚在遊,我們偉大的鰈魚之神,留下魚骨後人做成樂器,演奏神的樂章。」謀沃沒有稱呼她母親,因為她知道母親已經活在鏡中、活在那些敲打過的木屑。她擦肩了母親,沿途的腳印慢慢擰出不會被石化的淚,突然一陣牛鈴聲傳來, 「正在遙遠,觸及了我們夢裡的閃爍,就像不石化的平凡。」半山腰有棵沒有年輪的樹遮掩著現實,薄雪穆唱著法拉爾的主歌,她臉上戴著落石圖案的面具,那面具因為是反戴的,被強光照射更像一些劇烈飄忽或許夢被某個機會招喚成過濾出來的命運。 醉醺醺的木匠加快步伐跟在謀沃的後方,她用像鰈魚飄上岸時的眼神說:「鰈魚吉他聲音是生命的源頭。」謀沃稍微轉身說:「夢會發亮的!放心吧!」 薄雪穆走出家門,謀沃還是見到了她的面具:「看來妳還真的有記得反過來戴。」薄雪穆從口袋裡拿了一把剪刀,把面具的線剪斷,她緩慢剪起長線的聲音像不知道什麼事物可以無趣:「遠方多出牡丹的燭光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石磨的懷想

張子筑 無意間發現相簿裡的一張石磨照片,忘了在哪裡拍照的,不過卻勾起許多有關石磨的回憶。 石磨是由兩個圓柱形石塊上下交疊而成,因以石塊構成,故稱「石磨」。農業社會時代,石磨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生活工具,以人力推動。逢年過節或慶典需準備的糕粿粄類,如:年糕、湯圓、蘿蔔糕、草仔粿、紅龜粿……等,都必須經石磨的運作,將米磨成漿,再壓乾水分,搓揉成粉狀後才能做出各種粿類。這些食物不僅是重要的祭祀品,也是一家團圓共享的美食。 印象中,兒時家裡的石磨是放在大伯母家右邊的柴房。每當年節將到,母親和兩位伯母便開始張羅,除了殺雞宰鵝準備牲禮,更重要的是磨米漿製作糕粿。磨米漿的前置作業是先將糯米浸泡一夜,隔天米軟化了才能操作。三個妯娌約好時間齊聚到柴房,分工合作,輪流舀米放入石磨上的孔洞,份量要斟酌,太多不易推磨,太少白費力氣,水分更要適量,才能磨成濃稠得宜的米漿。另一個人要推磨,這項工作較吃重,石磨的上盤架著一組推桿,雙手握橫桿使力推動,石磨的上盤轉動時與靜止的下盤摩擦,便能將米粒由粗磨成細,米漿溢流到下盤的溝槽,這時第三人要把關,注意米漿是否匯流到出口處的布袋,布袋是否鬆脫等。三戶人家所需的米漿,通常耗時半日才能大功告成。 大人磨米漿時,我們小孩喜歡圍在旁邊觀看,感覺磨米漿好像很好玩,粒粒白米通過石磨軸心,半晌就變成白色粉漿汨汨流出,小小心靈直覺萬分神奇,更期待有好吃的粿粄。不過我們只遠觀不敢太靠近,因為如果礙了大人工作,會挨白眼或拋來一句「生雞卵的無,放雞屎的有」。磨米漿遇到休假日就熱鬧非常,堂兄們會來幫忙推磨,三個妯娌輕鬆多了,我們小孩在一旁除了喊加油,更愛評比堂兄們的力道或調侃他們的幹活兒樣,嬉鬧一場增添年節氣氛。 平常時日,母親和伯母們忙完家事,聚在廳堂或廊道編織藺草帽,攢點錢貼補家用。她們手忙著趕貨,嘴巴也沒閒著,話匣子一開,東家長西家短的熱絡無比。我喜歡窩在母親身邊聽她們話家常,尤其聊到哪家的婆媳糾葛,哪家的兒子夾在婆媳間的無奈,大夥兒七嘴八舌抒發己見,串聯出的情節猶如一齣戲,精采絕倫。言詞中常出現「石磨心」三個字。當下我不解其意,又礙於「囡仔人有耳無喙」的舊時代思維,也不敢多問。即便如此一知半解,依然讓我聽得入神。 及長之後知識漸增,才揣摩出其隱含的意境。台語石磨心是指石磨的上下石盤中央的軸心。常用來比喻人際關係中被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的人,他的處境受盡折磨,精神壓力大,心中壓抑許多繁雜的事情,像心在石磨裡煎熬。台語的美妙隱喻讓人拍案叫絕。 韶光荏苒,歲月催人老,上一代都凋零了。「樹大分枝,人大分家」是亙古不變的自然法則,老家古香古色的三合院已不見,如今蓋了好幾幢樓房,堂兄們泰半都耄耋之年了。不知道那個石磨是否還在,抑或送給哪個文物展場?不過,它永遠刻印在我的心版,留存在眼眸間,激起的歡笑聲不時迴盪腦海。

Read More

青光眼年輕化 醫籲定檢視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青光眼是導致失明的第二大原因,僅次於白內障,且有逐漸年輕趨勢,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眼科醫師提醒,民眾應定期追蹤檢查視力,才能杜絕青光眼偷走視力。 萬芳醫院眼科丁以晟醫師表示,青光眼是一種漸進式的視神經病變,通常是因為眼內壓過高造成視神經受損所致,而視神經一旦受損,是完全無法治癒的,由於初期無任何徵兆,當發現異狀時,往往已經是疾病進展至晚期的階段,因此被稱為「視力的小偷」。 以往青光眼主要發生在年長者身上,但近年就診卻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丁以晟表示,這可能與現代的生活方式和環境改變有關係,主要原因一是現代醫療診斷工具進步,可以更精準的提早發現徵兆,不再像過去檢查困難;其次是一般大眾離不開3C產品,雖然目前尚未有研究顯示3C產品或者其藍光對青光眼有直接影響,但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導致眼睛疲勞,恐造成近視加深,而高度近視則是罹患青光眼的風險之一,值得注意。 由於國人常常因為無病識感而忽略治療重要性,因而陷入失明危機,忽略近視也是一種疾病,丁以晟表示,高度近視與很多眼部疾病有相當的關連性,像是白內障、青光眼或視網膜剝離等。高度近視便是導致青光眼一個重要的風險因素,此外,特別是有家族史、糖尿病和高血壓等高危險群,更應格外注意眼睛健康,因此早期發現並治療眼部疾病至關重要。 丁以晟呼籲民眾應每年定期檢查,可避免青光眼纏上身,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適量的運動、充足的睡眠生活方式也是維持眼睛健康的重要因素,有助於減少青光眼和其他眼部問題的風險。

Read More

鼻竇炎併鼻息肉 婦難嗅氣味

醫師孫學安表示,鼻塞若超過兩週,建議就醫檢查。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54歲李姓婦人長年苦於雙側鼻塞,聞不到味道已超過5年,且時常有膿鼻涕,就醫檢查發現是雙側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經作雙側鼻竇內視鏡手術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術後恢復良好,嗅覺漸漸恢復,可分辨香和臭味。 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孫學安指出,鼻息肉是一透明果凍狀的發炎組織,並不是鼻腔裡本來就存在的東西,而其形成多與慢性鼻竇炎、鼻過敏有關。常見症狀有鼻分泌物增加、鼻塞、嗅覺下降、臉部疼痛等,進而影響睡眠及生活;鼻息肉不會自然消失,較小的息肉可採用類固醇噴劑治療,較嚴重者可考慮「鼻竇內視鏡手術」。隨著醫學進步,新興治療方式如生物製劑,也提供醫師與患者新的治療選擇。 孫學安舉另一個例子,69歲的王先生右側鼻塞且有異物感多年,合併有鼻涕,內視鏡與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為單側鼻內腫瘤,經與醫師討論後接受「動力旋轉刀輔助內視鏡腫瘤切除術」,病理報告顯示是倒生性乳突瘤。術後右鼻不再流鼻涕及阻塞,後續門診追蹤也無發現殘餘腫瘤。鼻腔鼻竇乳突瘤為鼻腔鼻竇的黏膜上所產生的良性上皮性腫瘤,與人類乳突病毒有關,和鼻息肉外表很相似,但通常發生在單側、較易流血、且會侵犯骨頭。當腫瘤持續變大時可能堵住鼻竇開口,妨礙鼻竇的分泌物排出而造成鼻竇炎。若不移除病灶,未來十年演變成癌症的可能性高達10%。 他說,鼻塞是相當惱人的問題,也會經常影響睡眠、工作或學習的專注力、生活品質,造成鼻塞原因很多,通常持續時間小於兩週的短期鼻塞,多為上呼吸感染所造成;若時間超過兩週,建議就醫檢查,以利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

Read More

蘇丹紅案 檢求重刑罰12億

記者蔣謙正、陸瓊娟∕高雄報導 津棧公司出售含蘇丹紅辣椒粉等產品違食安法案,高雄地檢署起訴實際負責人李彥廷等六人及相關的六間公司,同時聲請沒收犯罪所得三千九百九十四萬元,建請法官對相關公司共罰十二億元並從重量刑。收押中的李彥廷移審法院後傍晚裁定兩百萬元交保,李在親友籌足保金後獲釋。 雄檢九日指出,檢察官審酌李彥廷身兼多間公司實際負責人,且公司為國內辣椒粉、冬菜等食品大宗上游供應商,但卻罔顧其應有社會責任、消費大眾身體健康,且還換櫃改標、更換送檢樣本等,據此建請高雄地方法院予以從重量刑,並科以李彥廷名下六間公司各二億元罰金、共計十二億元。 檢方調查,李彥廷(四十七歲)為八家公司實際負責人,並同時擔任中國龍海同記食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由中國公司進口原料到台灣加工;李彥廷與吳姓前妻胞姊進口中國辣椒粉時遭驗出蘇丹色素三號,貨櫃退運後二人將辣椒粉改裝到不同貨櫃內,再以其他公司名義申報入關,並將摻有蘇丹色素的辣椒粉賣給國內下游廠商。 檢方指出,李彥廷等人陸續將青辣粉、辣椒粉出售給下游廠商小磨坊公司、松井公司,並被驗出蘇丹紅退貨後,不僅未將同批號食品銷毀,反而轉知員工賣給另一家下游廠商。檢調並查出,李彥廷等人除在報關時改標製造廠規避邊境檢查,還挑選沒摻有蘇丹紅辣椒粉香料樣品送檢,以取得合格報告,甚至若有下游廠商自行採樣送檢,李彥廷還會指示員工更換樣品,統計至今年二月底以此手法共銷售九萬九千五百五十八公斤相關商品,總銷售額破千萬元。 李彥廷並自民國一一0年三月起以集團釜山公司名義進口中國製造冬菜,並改標假冒為台灣高麗菜製作的產品,再出貨至實體店家或於「牛王」平台及「初衣食伍公司」電商平台網頁上行銷;甚至詐騙知名美食節目主持人詹姆士公司,對其銷售中國進口加工生產的香麻辣粉牟利千萬。 全案爆發後,李彥廷為掩飾犯罪所得,還指示吳姓前妻與公司員工提領新台幣二八三一萬多元藏匿,目前檢調除從吳姓前妻住處天花板扣得約二一六0萬元、李彥廷交付律師的二百萬元外,其餘款項均下落不明。 高雄地檢署偵辦期間,查扣李彥廷名下財產共一億三千四百八十多萬元。

Read More

假美鈔換走33萬 警溯源破黑幫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五十九歲陳姓婦人持有舊版偽造百元美鈔,涉嫌教唆七十五歲友人李姓婦人先持零星張數,前往銀行兌換新台幣,以測試行員能否辨識出為假鈔,待兌換成功再換家銀行,後續再以相同模式犯案,三個月共計換美鈔七次,得手新台幣三十三萬餘元,受害銀行直至向美國換鈔才發現被騙,刑事局經追查,發現陳婦與天道盟太陽會范姓分會長等人有來往,日前逮捕范姓分會長、手下等七人及陳姓、李姓婦人。 由於,陳、李二人兌換的偽美鈔是舊版美鈔,且能通過驗鈔機,所以均未被行員發現。但當本國受害銀行把這些美鈔售回美國後,卻遭美國銀行鑑定為偽造美鈔,立即通知我國銀行,銀行才驚覺詐騙,遂整理相關資料向警方報案。 刑事局經深入追查,發現全案疑有幫派及毒品人口涉入,經跟監數月後,確定陳姓婦人與天道盟太陽會范姓分會長等人有來往,日前見時機成熟,展開搜索、拘提行動,逮捕天道盟太陽會龍潭分范姓分會長及手下共七人以及陳姓、李姓婦人等共九人。 警方雖未查獲范嫌和陳婦有何假美鈔的交易證據,卻在范嫌處所查扣現金六十六萬四千元、安非他命十包、海洛因三包、愷他命三包、改造手槍一把、子彈五顆、手機九支、存摺等證物。

Read More

女大生打點滴癱瘓 澎湖三總1551萬賠定了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一名汪姓女大生於十四年前感冒前往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就診,因醫護人員未間隔四十八小時就混用第三代抗生素以及葡萄糖酸鈣,結果導致她癱瘓,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家屬興訟求償,最高法院日前維持高雄高分院更三審判決,認定護醫均有過失,判決醫生、護士、院方須連帶賠新台幣一千五百五十一萬餘元定讞。 全安緣於汪姓女大生在民國九十七年五月間因感冒前往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就醫,當時由周姓醫師診斷汪女患急性腎炎,需要住院治療,住院期間,由鮑姓護士根據醫師的指示給藥。 但醫師和護士因未間隔四十八小時,便在汪女的點滴藥袋中施打第三代抗生素及注射葡萄糖酸鈣,導致汪女在這兩種藥物混合使用下,出現血壓降低、癲癇、休克等現象,經急救後仍昏迷不醒,最終造成汪女癱瘓,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Read More

討教球技被拒揮刀 高球場濺血

警方到場時,持刀逞凶的林姓男子已遭其他民眾合力制伏。(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北屯區一處高爾夫球練習場八日晚間發生喋血案!二名球友疑似口角,未料三十六歲林男竟持菜刀揮向五十九歲徐姓球友,造成徐男頸部割傷,幸送醫急救後暫無生命危險,林男經在場民眾制服,交由警方處理,警方詢後十九日依殺人未遂罪嫌移送法辦。 台中市第五警分局八日晚間七時四十一分獲報北屯區軍功路二段高爾夫球場有人持刀傷人,員警趕赴現場時,持刀逞凶的林姓男子已遭其他民眾合力制伏奪下手中刀械,過程中造成林男臉部、上身多處擦挫及撕裂傷,而被攻擊的徐男頸部也有一處七公分的劃傷傷口,當場濺血送醫急救所幸無生命危險。 警方調查,林、徐二人都是該高爾夫球場的常客,上月底林見徐打的不錯,曾在徐背後觀摩,但引來徐不快,要求林「不要在背後看我打球」,未料引發林男不滿,前晚林男到球場打球,期間又看到徐男因此上前討教球技,雙方再度發生口角,林男因而拿出放在球袋內的預藏菜刀逞凶攻擊。

Read More

國中生割喉案 乾兄妹殺人罪起訴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去年底新北市某國中楊姓男生與林姓學妹因細故發生爭執後,卻遭林女的郭姓乾哥持刀割喉慘死,二名涉案少年隨後被移送少年法庭調查,今年四月間依殺人罪移送新北地檢署偵辦,檢方向少年法庭聲押二人獲准,全案在九日偵結,檢察官依殺人罪嫌起訴二人。 去年耶誕節當天,林女在午休時間到被害人班上人,並用力甩門。對此,被害人出言制止,引發林女不滿,林女將事情告訴她的「乾哥」郭男。郭男認為被害人的行為是不給他面子,於是帶著彈簧刀狂刺楊男的頸部、胸部和背部,造成楊男雖緊急送醫搶救,但仍因傷重於隔天去世。行凶與教唆的郭男及林女隨後被捕並移送新北地院少年法庭。 法院審理過程中,考慮到兩名少年涉嫌的罪行嚴重及其犯案時均已滿十四歲,因此選擇將案件轉交新北地檢署偵辦。檢方在訊問過後,根據少年法庭的判決,聲押禁見獲准。新北地檢署檢察官九日偵結公告,將涉案二人都依殺人罪提起公訴。 新北地檢表示,基於少年事件處理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等規定,檢方不會提供涉案少年及少女起訴書,也不會對案情做出任何說明,僅能證實二人是被依涉犯五年以上重罪起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