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增援45億美元 助烏政府發薪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政府二十三日表示,將向烏克蘭提供四十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千四百一十六億元)金援,「加強經濟穩定及支撐政府核心服務」。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在聲明中表示:「這些資金將在未來幾週內開始撥出。」這筆援助款將提供給烏克蘭政府,「以加強經濟穩定和支持政府核心服務,包括醫院工作人員、公務人員和教師的薪資」,協助烏國對抗俄羅斯戰爭。 世界銀行在另一項聲明中指出,這項補助是在世銀的「烏克蘭行政能力持久性公共支出計畫」項下撥款,這是對烏克蘭數十億美元援助方案的一部分。 世銀總裁馬爾帕斯表示,美國資金「在烏克蘭面臨嚴重的能源供應中斷和嚴寒酷冬的關鍵時刻」到來。迄今為止,世銀已動支近一百七十八億美元緊急資金以力挺烏克蘭民眾,其中超過一百一十四億美元款項已經核發。 葉倫說,加計最新這一筆,美國援助烏克蘭的直接預算總額已達一百三十億美元,全部是補助款。

Read More

發表競選主題曲「留一盞燈」 柯志恩:逗陣把高雄點乎光

柯志恩繼續「繞著高雄跑」車隊掃街拜票行程。(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柯志恩二十三日發表競選主題曲〈留一盞燈〉,歌詞中最後提到,「留一盞燈,乎漂泊的船來轉來,咱作夥轉來厝,逗陣把高雄點乎光;留一盞燈,乎流浪的囝,寬寬仔來,咱作夥創造奇蹟,把高雄擱黑暗的所在點乎亮」。  柯志恩說,整個詞曲創造由高雄在地的青年團隊完成,希望用年輕人對家鄉的關懷,闡述對高雄的願景和夢想,鼓勵離家北漂的青年回來故鄉高雄,一起把高雄點亮。 柯志恩上「誰來踢館」與館長直播。(記者許正雄翻攝) 〈留一盞燈〉的歌詞以閩南語發聲,從一開始的「為何南邊搬起的磚瓦,蓋了別人家鄉的牆」,「為什麼要在遙遠北方,念念不忘南岸太陽,那邊的月亮或許真的比較大,卻少了團圓的圓,和陪在身邊的人一起翻翻故鄉的土壤,灌溉扎根的地方,人們就不用浪跡天涯,才能追逐未來和夢想。來,咱作夥轉來厝,逗陣把燈塔點乎光…」,歌詞充滿了思鄉的心境。 柯志恩上「誰來踢館」與館長直播。(記者許正雄翻攝) 日前柯志恩也出席《誰來踢館》與網紅「館長」陳之漢直播,館長稱讚她是國民黨少數的人才;柯志恩說,館長跟她一樣都非常的直接,謝謝館長的稱讚。

Read More

疫情降溫 王必勝推定未見為選舉故意不通報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二十三日新增一萬七千八百四十一例本土個案,較上週降百分之二十一點二。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沒有大量減少確診人數,推定沒有出現為了九合一大選二十六日外出選舉,故意不通報的狀況。 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公布新增一萬七千八百四十一例本土個案,境外移入增五十一例。 王必勝說,十三至十九日單週累計約十二萬人確診,本週預估確診人數為約十點五萬到十一萬例之間,平均一天新增約一點五至一點六萬例。以二十三日新增的一點七萬例個案分析,沒有大量減少確診人數,推定沒有出現為了九合一大選二十六日外出選舉,故意不通報的狀況。 確診個案新增中重症九十七例,包括中症六十五例、重症三十二例,其中三十一人死亡;死亡個案介於四十多歲至九十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其中二十九人有癌症等重大疾病或慢性病史,十八人未打滿三劑疫苗、十六人沒有接種任何疫苗,十五人年齡超過八歲。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增兩名較年輕死亡個案皆為四十多歲。其中,四十多歲女性已接種三劑疫苗,本身有癌症病史。 另一名四十多歲男性沒有慢性病、也未曾接種疫苗,十二日被家人發現在家昏迷,送醫時已無呼吸心跳,急診PCR採檢陽性確診。

Read More

立委轉戰縣市長 藍批7綠委出席率差

蔣萬安立委遺缺補選 民進黨由黨主席徵召 立委轉戰縣市長,國民黨團公布委員會缺席率。(國民黨團提供) 記者陳建興、王超群∕台北報導 今年有十一位立委投入縣市長選舉,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十日請辭立委職務。國民黨立院黨團二十三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民進黨七位投入選戰的立委不僅不辭職,上週的出席率又差。 國民黨團書記長李德維表示,十四到十七日統計,民進黨屏東縣長候選人周春米三次委員會都未出席,缺席率百分之百;桃園市鄭運鵬、雲林縣劉建國、基隆市蔡適應、台東縣劉櫂豪等人三次委員會缺席二次,缺席率百分之六十七;彰化縣黃秀芳出席和缺席數都為零,主要是上週委員會安排考察行程。台中市蔡其昌雖未出席上週委員會,但副院長依例不需簽到。 另對於蔣萬安請辭立委後的遺缺,台北市第三選舉區缺額補選明年元月八日投票。民進黨中執會二十三日通過徵召辦法,由黨主席依徵召辦法進行提名補選候選人。民進黨內目前有阮昭雄、吳怡農表態。

Read More

高醫大等3校發表創新醫療技術

北醫、中國醫、高醫3校共展創新醫療技術能量,展現學術單位的強勁生醫新創能量。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台北醫學大學、中國醫藥大學與高雄醫學大學,於高雄亞灣新創園共同舉辦「2022三校聯合技術發表暨新創商機媒合會」,現場展示多項技術,有針對患者缺損部位的3D客製化骨材;警示心臟狀況異常的智慧型穿戴裝置;預測尿酸結石成分,讓尿酸結石患者即早接受藥物治療免除開刀之苦的人工智慧尿酸結石預測系統;不須外接呼吸器、不須接電的便攜式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裝置等,以智慧醫療及創新醫材為主題,展現隱身在學術單位的強勁生醫新創能量。 台北醫學大學林俊茂事業長表示,近年來北醫大著重在團隊技術商轉與新創輔導,目前累計成立22家衍生新創公司,技術領域包含癌症新藥開發、精準檢測、生醫器材、人工智慧醫療與保健食品等;透過這次技術發表媒合會鏈結業界,將潛力團隊的創新醫材技術能量轉譯為可行且具有高價值的產品開發與商業模式。 中國醫大林殿傑副產學長表示,希望創造多方共贏未來,讓研發技術成果從研究端經過應用評估到量產之生產端,因此藉由教授的專長組合7大特色團隊,同時建構6大檢測及開發平台。 高雄醫大副校長吳登強表示,串聯北中南3大醫學大學,展現多年研發成果,吸引產業界鏈結創造商業價值。 本次聯合技術發表,展出跨校跨域合作技術成果,並邀請台灣生技產業、創投及國際加速器與新創團隊齊聚,透過商機媒合會,搭起產學研交流橋梁。

Read More

避免病變 糖友應定期足部檢查

醫師林菀茹說,糖尿病患者不論有無足部的問題,定期做雙腳檢查是必要的,不能疏忽。(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本來只是腳不小心踢到椅子,腳趾擦傷,怎知後來腳趾就愈來愈黑,醫師說要切掉腳趾…。」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林菀茹說,這樣的故事很常在診間聽到,一旦發生糖尿病造成足潰瘍,其平均餘命只有6.1年,而截肢患者平均餘命只有3.3年,不可不慎,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林菀茹說,造成糖尿病患足部病變3大因素,包括下肢血管病變、神經病變與局部感染。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佳,久了會破壞全身血管、產生血管病變,而支配腿部的神經就無法獲得足夠營養,進而導致神經病變。相比較於非糖尿病患者無感染問題,傷口經適當照顧可於1-2星期復原,糖尿病患者就很容易產生足部潰瘍,嚴重時導致截趾到截肢的後果,因為切完腳趾後傷口還是沒好,得又再一次清創,若再好不了,可能就真的要切到小腿了。 她提醒糖尿病患者,不論有無足部問題,定期做足部檢查是必要的,每天以溫水和肥皂清洗雙腳並檢查,包括趾縫、腳側、腳底等。預防皮膚乾燥,可抹不含酒精乳液,但不宜抹在趾間,避免引發香港腳。美國糖尿病醫學會建議,即使無症狀,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要做周邊神經病變篩檢,以能及早發現神經病變,預防症狀持續惡化。第2型糖尿病患者在診斷時便應做神經篩檢;第1型於診斷後5年開始做,之後每年都需做1次。

Read More

炫富女酒駕撞死人 一審判七年半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經常在網路炫富、張貼辣照的女子林筱路,數月前再度酒後無照開車,在新北市淡水撞死一名工人,檢警查出她先前曾兩度酒駕遭判刑,甚至沒繳罰金遭通緝。士林地院二十三日依十年內再犯酒駕致人於死罪,將她判刑七年六月。 林女(二十九歲)今年六月二十日與黃姓女友人在台北市吉林路用餐,喝幾杯紅酒後,次日凌晨開敞篷跑車載黃女返回淡水住處,行經淡水民權路的柏油路鋪設工地時,高速衝進工地,致方姓男工人遭撞擊身亡。 目擊者證稱,林女企圖肇事逃逸,其他工人用車攔下她。警方到場後進行酒測,酒測值高達每公升零點七七毫克,依公共危險等罪嫌移送地檢署,檢方複訊向法院聲請羈押獲准,後來依法將她起訴。 檢警查出,林女三度無照酒駕,民國一0三年四月及七月,分別在台北市酒駕,一次自撞、一次被攔查,分別被依公共危險罪判刑三月、五月,均可易科罰金,但林女未繳罰金遭到通緝,後來仍遭逮捕歸案。 林女在法院主張當時是自首,可依法減刑。但法院審理指出,林女犯案企圖離開現場,因受眾人圍住才停下,是因時勢所逼才會自首,不符自首減刑規定,審酌她先前已二度酒駕卻不知自制,於第三度酒駕撞死人,依法判刑七年六月。全案仍可上訴。

Read More

下肢機器人助復健 走出新人生

北醫附設醫院正式成立多樣性下肢機器人復健中心,23日邀請病友分享復健心得。  (北醫附醫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年僅29歲的年輕男性因腦中風緊急送醫,雖搶救成功,但左側癱瘓。北醫復健團隊啟用新型動力式下肢助行器機器人,隨時偵測病人狀況,輔助不足的肌力、穩定度,短短3個月復健,個案從臥床恢復到可跑跳,甚至完成登山健行,「走」出全新人生里程。 北醫附設醫院院長邱仲峯表示,北醫附設醫院2012年率先引進全自動下肢機器人步態訓練系統(Lokomat),迄今逾百名病人藉由機器人復健邁向新生。為了讓更多人接受尖端科技協助,今年全新引進動力式下肢助行器(Keeogo)及混合輔助動力下肢型外骨骼機器人(HAL),並於11月正式成立全台第一家擁有高中低階復健機器人的多樣性下肢機器人復健中心。 副院長暨復健醫學部主任曾頌惠表示,據統計,使用機器人復健的族群以腦血管相關疾病為最大宗(81%),其次為脊髓損傷(14%)與其他如腦性麻痺孩童等(5%),北醫附設醫院引進的3種復健機器人,涵蓋各階段的步態訓練需求,為不同的病人提供適切的步態訓練。 曾頌惠說明,若病人完全無法控制下肢,甚至軀幹控制不佳,可使用全自動下肢機器人步態訓練系統(Lokomat),提供高重複性且精準的步態帶動,快速重建步態與速度,並藉由擴增實境介面,讓病人透過行走任務訓練提升主動參與率,更有效率地回到步行狀態。 若病人已有初步步行能力,可進行地面步行訓練。曾頌惠指出,混合輔助動力下肢型外骨骼機器人(HAL),可藉由讀取體表肌訊號,來得知大腦意圖,病人只要想著「我要前進」,機器就會提供力量帶動關節活動,達到「腦動,腳就動」的境界。經由大腦下達指令帶動機械的訓練,可強化神經連結,藉此改善步行表現,如速度、步距、步行重心轉移等,增進心肺耐力、避免肌肉萎縮及關節攣縮等狀況。 若病人已可彎曲膝蓋、抬腿,就可以進入最後一階動力式下肢助行器(Keeogo)訓練。機器人可以感知病人關節動作,運算後提供馬達輸出力量,配合使用者能力提供輔助完成動作,可訓練坐站、步行及上下樓梯能力。

Read More

血糖控制不佳 竟是c肝搗蛋

專家呼籲,對於糖尿病病友而言,血糖控制差也要留意可能與C肝病毒有關。 (公關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對於糖尿病病友而言,血糖控制差也要留意可能與C肝病毒有關。一名從小在南部長大的55歲貿易商老闆,平常糖尿病控制不理想,糖化血色素達7點多,最近透過普篩才發現罹患C型肝炎。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表示,糖尿病病友普遍在意血糖控制與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的關係,但若同時罹患C肝,也會影響血糖控制並且併發這些相關疾病。 根據統計,台灣約有230萬名糖尿病病友,其中約有15.6萬人(6.8%)合併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對比健保資料庫與實際篩檢資料,發現後者的糖尿病病友C肝盛行率高出1倍(3.31%與6.8%)。 研究顯示,清除C肝病毒讓糖化血色素平均下降0.45%,血糖下降22 mg/dl;早年本土研究顯示,糖尿病病友若未積極治療,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是一般糖尿病病友的6倍以上。 衛福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主任蒲若芳指出,糖尿病為C肝的主要肝外共病之一,政府近年亦針對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的糖尿病病友加強C肝篩檢。然而最新資料顯示,參與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的糖尿病病友中,接受C肝篩檢的比率僅6成。若以全台糖尿病230萬人推估,約有接近百萬名糖尿病病友不清楚自己是否同時遭受C肝病毒的威脅。 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理事長高嘉宏表示,C肝雖然以感染肝細胞為主,但同時也會造成全身性及血管慢性發炎。研究發現C肝病毒會引發胰島素阻抗,血糖、血壓、血脂上升與內皮細胞異常,最終引發心血管疾病與腦中風。

Read More

腸癌腹膜轉移 合併治療逆轉

中國附醫團隊先解決患者腸阻塞 腹腔高壓氣霧化療+免疫細胞療法 大幅減少癌細胞 林女大腸癌復發轉移惡性腹膜腫瘤,中國附醫免疫細胞療法加上腹腔高壓氣霧化療,逆轉病情。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4歲林姓女子被診斷大腸癌4期合併肝臟與肺臟轉移,就醫4年,控制良好,去年底腹脹,檢查發現多處腹膜腫瘤轉移,腸道阻塞嚴重,常昏睡,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腹膜腫瘤治療中心評估後,建議先解決腸道阻塞問題,搭配腹腔高壓氣霧化療,再運用免疫細胞療法,精準醫療,5週內腹膜癌細胞大量減少,患者透露,可以正常進食好幸福。 中國附醫腹膜腫瘤治療中心主任張伸吉指出,國健署最新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大腸癌發生人數為17302人,平均每天新增47人罹患大腸癌;國人平均每13人就有1人,終其一生可能罹患大腸癌,大腸癌死亡人數更高居癌症死亡率的第3位。 張伸吉表示,當大腸直腸癌進入腹膜轉移,預後常常很差,不僅因擴散範圍過廣,對靜脈化療效果差,更常常造成腸道阻塞,進而降低全身免疫功能,若高惡性度的大腸直腸癌腹膜轉移在腹腔內擴散時,單一化學治療或手術治療可能已經不夠,目前臨床上可用於腹膜癌的治療方法有限,大多是標準的全身性化學治療或再加上標靶治療,且預後往往令人沮喪,靜脈化療下存活期的中位數也僅在13至16個月左右。全身性化學治療在部分病人僅具有適度的緩解率,可能達到中度改善,但也伴隨著令人苦惱的副作用。 在治療高困難度的大腸直腸癌腹膜轉移,中國附醫專家團隊會考慮是否建議病人採「免疫細胞療法」及「腹腔高壓氣霧化療」的合併輔助治療,透過高壓注射器及Capnopen霧化器的微創給藥技術,將化療藥物奈米化再輔以高壓環境,均勻、深層打入腹膜腫瘤組織內直接毒殺惡性腫瘤,治療癌症帶給病人的腹部不適。 張伸吉表示,國際醫學期刊the Lancet指出,腹腔高壓氣霧化療在治療腹腔腫瘤可達到病理反應率6至7成,有效縮小腫瘤細胞及範圍,約67%的病人的腹膜腫瘤細胞減少,且大幅降低惡性腹水。中國附醫專家團隊再加上「免疫細胞療法」,臨床經驗顯示,可達到7至8成的腫瘤控制率,更可以順利進入腹膜組織中治療腹膜腫瘤,而且兩者的治療副作用相對小,因此免疫細胞療法及腹腔高壓氣霧化療的合併治療對於癌症病人的體力保存及生活品質的提升,都有明顯助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