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各國民眾 為烏克蘭加油

  在台烏克蘭人六日在自由廣場號召各國聲援烏克蘭,大批民眾手舉各式看板、旗幟到場支持。(中央社)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俄烏戰爭持續,在台烏克蘭人及支持烏克蘭的台灣人、各國民眾六日下午聚集在自由廣場,表達對烏克蘭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及勇敢人民的支持。現場有許多民眾自製標語、旗幟,也有俄羅斯公民舉牌,表達反對戰爭、聲援烏克蘭。 在台烏克蘭人瓦迪姆呼籲大家盡量以捐錢的方式,表達對烏克蘭的支持,大家捐的每一筆錢都對烏克蘭幫助非常大,也能救助當地民眾生命。他強調烏克蘭人不會投降、會戰鬥到底,大家的聲援對烏克蘭幫助很大。 在台烏克蘭人黛莉亞說,俄羅斯總統蒲亭沒有按照規則,攻打烏克蘭的學校、醫院、孤兒院,甚至想打歐洲最大的核電廠,將造成非常大的問題,這不只是烏克蘭的事;如果捐錢幫助烏克蘭,也是幫助這個世界,希望大家一起反擊侵略者、不要放棄,跟烏克蘭站在一起。 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劉奕宏說,感念烏克蘭人為了保衛家園而犧牲,戰爭面前不分朝野,民主、自由、人權、和平是普世價值,這些價值不因黨派有所區別,也不該成為黨同伐異的工具。面對戰爭會感到力不從心,但透過捐款、轉發資訊、站出來聲援,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表示,無論是對烏克蘭或台灣人來說,民主、自由、人權都是最核心的價值,決定國家的命運是最重要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有這麼多人願意站出來聲援,就是不願看到威權主義擴張,侵犯其他國家主權。未來台灣會加入國際制裁、提供人道協助,支持烏克蘭。  

Read More

台中住宅大樓火災 6死6傷

台中市興中街一棟地上七層、地下一樓的住宅大樓昨日發生火警,大樓外鐵窗上一度還有民眾受困,警消獲報出動雲梯車救出受困者。 (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中區興中街一棟地上七層、地下一樓的住宅大樓六日下午傳住宅火警,大樓外鐵窗上一度還有民眾受困,警消獲報到場救援,並出動雲梯車救出受困者,其中一名住戶不耐火場高溫,從高樓墜下,消防隊共在火場救出八人,其中有六名傷者送醫治療、皆意識清楚,晚間六時多在三樓住家浴室發現廖姓婦人,但她被嗆昏後送醫死亡;晚間八時許,再傳出住宅大樓中的六樓還有至少五人失蹤受困,消防人員自六樓再運出一具焦屍,消防人員表示,這樓層另有四人失去生命跡象,搶救後仍宣告不治。 台中市消防局指出,昨日下午四時二十九分獲報,中區興中街一棟地上七層、地下一樓的住宅大樓發生火警,且疑有多名人員受困,派遣中區分隊、中港分隊、信義分隊、北屯分隊、大誠分隊、第七大隊等,共二十二輛消防車、雲梯車及救護車,消防人員八十五人前往搶救。 消防人員表示,火警現場三樓有火煙冒出,消防人員到場前,屋內一名住戶自行跳樓求生,另屋外鐵窗上有二人受困待援,屋內電梯也疑似有人員受困。消防局出動雲梯車將受困鐵窗上的民眾救下,共有五人受傷,分別送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與澄清綜合醫院平等院區救治,並布署水線搶救、逐層搜索確認是否還有受困者,起火原因仍待調查釐清。 據目擊者說,這場中區火警來得緊急,現場令人怵目驚心,有住戶因屋內煙密布,乾脆爬出大樓外,就直接站在鐵窗上等待救援,但傳出有人因高溫與濃煙直接墜地,已緊急送醫搶救。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指出,收治一名年約五十多歲的男性傷者,到醫院時意識還清醒,這名傷者表示「跳下去時幸有路旁轎車緩衝,這名男性傷者檢傷四肢仍能活動,但是臉部撕裂傷,還要檢查是否有吸入性嗆傷。 平等澄清醫院收治這起火災送來的二名男性傷者,一名五十歲邱姓男子的雙手出現多處撕裂傷,幸好傷口不大,頭髮則有灼傷以及嗆傷情況,血氧濃度偏低有呼吸喘症狀,先提供氧氣治療。另一名五十四歲鄧姓男子右手右膝出現擦傷,在澄清醫院治療,目前生命跡象穩定。 台中市興中街一棟地上七層、地下一樓的住宅大樓昨日發生火警,消防人員救出傷者送醫治療。(記者陳金龍翻攝) 警消搶救過程中,有三名受困民眾站在高樓層外的窗台,其中一人墜落,幸有路旁轎車緩衝,送醫後無生命危險,另外二人由雲梯車救下,消防隊一共在火場救出八人,其中一名六十五歲廖姓婦人消防局在滅火後逐層找人時,在三樓住家中浴室尋獲,廖晚上七時許送到澄清醫院已無生命徵象,雖經醫師搶救仍回天乏術。另一名七十歲婦人被困在電梯中,幸好她意識清楚,有些許嗆傷。 晚間八時許,再傳出住宅大樓中的六樓還有至少五人失蹤受困,消防人員自六樓再運出一具焦屍,消防人員表示,這樓層另有四人失去生命跡象,搶救仍宣告不治。

Read More

〈生活休閒〉線上觀光 即時影像放送台東之美

全球第一支結合AI技術之4K高解析即時影像─多良車站即時影像已正式上線,滿足旅客線上追火車體驗。(台東縣政府提供) 台東縣政府於去年新設「多良車站」、「池上天堂路」「杉原灣」、「富山漁業資源保育區」、「金樽漁港」五支設高解析觀光攝影機,除了這五支縣府設置即時影像外,加上東管處及縱管處於台東境內設置景點影像一共有十支,統統都在「台東觀光旅遊網—療癒幸福小棧─即時影像專區」裡,提供零時差同步直播,即使無法前來台東的民眾也可以在線上一起感受台東之美。 民眾因疫情待在家的時間變長,希望透過智慧觀光的創新運用,以「線上觀光」的方式帶給民眾「療癒」的視野。 全球第一支結合AI技術之4K高解析即時影像─多良車站即時影像已於去年八月正式上線,過去唯有親身到訪才有機會在多良車站的追火車體驗,透過AI技術之4K觀光即時影像的服務,在線上就能零時差參與。 三仙台賞東海岸曙光。 (台東縣政府提供) 池上稻浪的療癒美景是許多廣告的拍攝地點,金城武樹和天堂路也成為台東必遊的景點之一,讓無數旅客流連忘返。池上天堂路的4K觀光即時影像也已在十月上線,帶領民眾回顧一起追過的池上天堂路,還能在不同季節欣賞多變的不同田野景致。 杉原海水浴場4K即時影像可以將一點五公里最美沙灘棕櫚樹隨風搖曳和一望無際深邃寬廣太平洋的美景盡收眼底,只要連上網路,用手機或者任何螢幕裝置,就能夠隨時隨地以4K超高畫質及二百七十度環景角度,讓民眾可以輕鬆欣賞杉原灣的美好景致,還能即時捕捉東海岸曙光。   台東池上天堂路。 (台東縣政府提供) 台東打造智慧觀光城市,讓世界各地的遊客只要透過行動裝置或電腦螢幕,就可享受4K的超高畫質及二百七十度的寬廣視野,打破時間及空間的限制,沉浸在杉原灣、多良車站、池上天堂路等國際知名景點。 (記者王誌成)

Read More

民宅破獲賭場 赫見七旬婦

永康分局在民宅地下室查獲職業賭場,帶回負責人、把風人員及賭客計廿八人。(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永康警分局六日凌晨在一處民宅地下室破獲天九牌職業賭場,查扣抽頭金二萬六千餘元及賭具一批,帶回賭場負責人與工作、把風人員及賭客計廿八人。清查賭客身分時,七十歲婦人還一度驚嚇到忘了出生年次;廿三名賭客依社會秩序維護法各裁罰九千元,其餘負責人等依賭博罪送辦。 永康分局日前接獲線報指永康區小東路巷內一處民宅深夜出入分子複雜,並裝有監視器,警方組成專案小組查緝,經過一週蒐證,確定是處流動天九牌職業賭場。 昨天凌晨零時三十分許,由保安大隊霹靂小組成員攜帶裝備帶頭攻堅破門,警方入內大聲喝令屋內人員不准動,當場在密不通風的地下室查獲負責人周姓嫌犯、工作與把風陳姓嫌犯等五人。 警方破獲天九牌職業賭場,查扣一批賭具及抽頭金等。(記者葉進耀翻攝) 永康分局長甘炎民說,職業賭場是治安的毒瘤,容易衍生幫派、黑道、槍械等暴力犯罪,影響社會治安,呼籲民眾如發現周遭有任何可疑,請立即撥打一一0報案專線或與轄區派出所聯繫,將全力掃蕩轄內賭場,不法分子切勿心存僥倖,以身試法。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崑大推動節能 連三年獲節能標竿獎

崑大節能診斷服務績優,榮獲台南市一一0環境教育單位「節能標竿獎」,總務長洪文港(左)與電機系副教授王瑋民合影。 (記者汪惠松攝) 崑山科大節能診斷服務中心(EDC)積極投入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SR)節能服務,更與台南市政府合作,參與台南市節電大聯盟活動,執行績效佳,榮獲台南市政府一一0績優環保志義工及環境教育單位「節能標竿獎」,這也是該校連續三年獲得此獎項。 崑大EDC於一0五年由經濟部能源局輔導設置,為全國最先設立EDC的私立技職校院,目前由電機系副教授王瑋民負責,搭配學校設備及專業師資,結合學校專題製作及校外服務課程,並提供鄰近中小能源用戶節能診斷,強化學校與業界的互動。 王瑋民表示,崑大EDC致力於學校USR節能服務,像是參與台南市環保局節電大聯盟計畫,輔導對象為台南大飯店及國泰人壽等;另參與台南市府節能輔導團隊,輔導環保局善化清潔隊、台南智慧交通中心、台南市政府永華大樓、下營區公所等;為中小能源用戶執行節能診斷服務,提供一般環境照度、溫濕度及紅外線檢測,主要還利用專業電力分析儀,即時量測照明、空調、空壓、馬達等設備耗電狀態,有效即時獲得節電建議參數。 除USR節能服務外,崑大校園內也落實節能減碳政策,包含校園照明全面汰換為LED節能燈具,同時增設智慧啟閉控制開關、宿舍熱水裝設熱泵系統及老舊中央空調汰換等,一0九年九月也於教研大樓電梯加裝電力回生裝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各項節電成效皆顯著。 崑大EDC參與節電大聯盟,協同專家團隊輔導台南地區其他用電大戶,提供相關建議讓資源共享,也回饋社會,執行效益受肯定,榮獲全國僅七單位獲獎的台南市一一0績優環境教育單位節能標竿獎。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宗教〉左鎮噶瑪噶居寺 建廟傳奇

台南市左鎮區噶瑪噶居寺如一座佛教藝術博物館。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左鎮報導 左鎮噶瑪噶居寺是座藏傳佛寺,也是一座佛教藝術博物館,此寺是由當年僅27歲的洛本天津仁波切發願所建;仁波切表示,當兵期滿,正巧當時尼泊爾和印度的喇嘛和仁波切奔向各地弘法,當年在中華日報看到相關報導就前往重慶寺參與,並與佛結緣。 民國75年噶瑪噶瑪寺啟建,77年仁波切剃度出家,80年被夏瑪巴仁波切所認證,在印度錫金隆德寺,舉行坐床大典。後來仁波切回到西藏祖普寺尋根朝聖,前世的弟子已垂垂老矣,他到了前世閉關的關房,看到曾在夢裡的小屋,真如隔世。自此他許下推動「藏密在台生根」的弘法文化工程,同時創辦「蔣揚慈善基金會」等利生機構,實踐佛陀慈悲精神。 左鎮噶瑪噶居寺如一座佛教藝術博物館。(記者張淑娟攝) 仁波切說從小對奇怪的事就很感興趣,幼時在廟埕長大,還曾去拔過大道公的鬍子,只想知道神像會不會有感覺;當兵回來之後,在那個年代,正當達賴喇嘛逃到印度,陸續有印度和尼泊爾的仁波切,向世界擴散,同時也陸續來台,他也在因緣下在台南故鄉的重慶寺見到了仁波切,雖聽不懂但聲音熟悉又喜歡,他當下很有志氣的發願蓋一座廟,並向虛空禱告。 當時夢見自己在爬山,不慎掉下來,看到3尊佛祖拉手救了他,一道光由東方照進來,因此他由一路向東到左鎮,尋到了現在噶瑪噶居寺所在地,當初連廿萬元訂金都不知在哪?竟向地主允諾買地,如今一切圓滿,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 洛本天津仁波切許下推動「藏密在台生根」的弘法文化工程。(記者張淑娟攝) 仁波切指出,物質和精神缺一不可,如同鳥的雙翅缺一不可,所以得先讓眾生都有飯吃,才能有精神來聞佛修行,蔣揚的創辦,就是為了利益眾生。

Read More

〈生活休閒〉松山路巷弄粄條 饕客聞香來

台北市信義區松山路巷弄內美濃粄條開業已四十年。 (記者王超群攝) 信義區算台北市首善之區,能在這裡的巷弄中立足,歷久不衰,還能讓地方民代背書,位在松山路四六五巷一號的美濃粄條,要算是老字號的佼佼者。 營業時間週一到週六上午六時到下午七時,週日上午六時到下午三時,也許營業時間長,正是地方議員經常到訪,在走訪基層時順路果腹的理由和吸力。 和老闆說起有議員在臉書上推荐,老闆和老闆娘樂得合不攏嘴,連聲說「他(議員)常常來呀!」順手一指,就是議員最愛的座位。意思是,議員來了就喜愛坐這裡。 開業四十多年,油蔥香味滿蓋加上Q彈意麵,吃完還會想再吃!配上古早味的小菜及傳統餛飩湯在天氣冷的時候絕配。 在地美食當然要行家才知。不過,原物料上漲,小吃的吃食也不像早年那樣銅板價了,像這樣一頓有嘴邊肉,一碗青菜湯,再加乾粄條,要價一百六十元。 現在健身風氣漸盛,早年大家為維持體態,往往靠節食來減脂,如今則拜健身網紅不斷鼓吹,很多年輕人每餐飯都重視蛋白質的攝取。即使到小店吃,也圖個無肉不歡。美濃粄條搭上嘴邊肉,薑絲細細佐沾醬,還有什麼美味比這樣的平民美食更容易入口呢! 小店的門面不張揚,也沒有明顯的招牌,不過靠著口耳相傳,街坊和遠道而來尋找傳統美味的食客,也時常絡繹不絕。                 (記者王超群)

Read More

〈宗教〉古韻銅爐 水沉觀音 珍寶入地宮

信徒代表及捐贈者雙手捧持具歷史性、時代性的珍寶送入地宮。 (人間社提供)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佛光山2022年地宮珍寶入宮暨百萬心經入法身法會,3月3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菩提廣場舉行;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吳欽杉、衛福部旗山醫院院長李永恒,以及高雄市立法委員林岱樺、高雄市議員、佛光山榮譽功德主及大樹區區長與各里里長等,近2000人觀禮。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智慧願心,建造48座位於佛塔正中央的地宮,供後世見證當代文明及珍貴文物;2011年佛館開館以來,舉辦第11次盛會,目前珍藏文物已存放28個地宮,共6265件,本次入宮文物計250件,存放第29至第30個地宮,預計10年後圓滿所有地宮文物入藏。 今年特別入藏文物有星雲大師將信徒張玉華供養的「梅花鹿香爐」捐給地宮收藏,此為中國銅爐工藝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陳巧生,遵循傳統「宣德爐」技藝所製作的古韻銅爐,由佛光山榮譽功德主劉招明護送。 陳學明捐贈珍藏的「水沉觀音菩薩像」,由心保和尚護送;美國紐約聖若望大學亞洲研究所教授李又寧捐贈「漢白玉觀世音菩薩像」;黃憶人、陳慈萱伉儷捐「手工雕刻琥珀十八羅漢首」;林登隆贈「手雕自在如意佛手」等文物,未來世人都可在佛館地宮還原館倒數,期待每1百年地宮開啟,世代傳承見證歷史。 慧傳法師鳴鑼3響後,護送地宮珍寶的獻供、捧寶隊伍陸續由成佛大道啟程,心保和尚、退居和尚心培和尚、副住持慧倫法師和慧昭法師,以及佛光山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主法,因全球疫情及俄烏戰爭影響,心保和尚特別帶領大眾恭讀星雲大師〈為世界和平祈願文〉,祈願全球消災免難,兵戈永息;接著80位法師於主塔,以虔誠尊敬心接力傳遞,恭送百萬《心經》入塔剎藏經閣永存,今年百萬《心經》入法身計3萬2千份,截至目前入塔的《心經》共40萬份,祈願國泰民安、世界和平。 心保和尚為眾開示,讚歎大家對珍寶能喜捨布施,願意發願抄寫《心經》,才能成就今日殊勝因緣,人天歡喜;《心經》闡述佛教般若思想,也就是解脫的理念,大家想要度一切苦厄,想要心無罣礙,就必須照見五蘊皆空,世間雖然有,但是無常,如同幻化,世間本來如此。透過《心經》闡述,讓大家放下萬緣,解脫自在,故稱「般若為諸佛之母」,百萬《心經》入法身,代表要將佛法的般若智慧進入自心,願大眾增福增慧。

Read More

魏廷宸熱愛刺繡 學習不放假

南應大美術系魏廷宸(右)加入刺繡研發中心團隊,從學生變成刺繡小老師,堅定工藝傳承使命,榮獲教育部USR最佳亮點故事獎。 (記者汪惠松攝) 台南應用科大全球刺繡研發中心執行「消失的針線刺繡技藝傳承與記憶延伸」,加入團隊的美術系七技六年級學生魏廷宸,從大一到大三堅定工藝傳承使命的刺繡小達人故事,在教育部大學社會實踐線上博覽會「計畫亮點故事」中,榮獲「最佳亮點故事獎」。 南應大刺繡研發中心主任廖元民表示,帶領團隊執行針線刺繡技藝傳承計畫,旨在落實產業人才培育,文化永續傳承,參加教育部USR線上博覽會計畫亮點故事,在二0四件計畫投稿中,榮獲最佳亮點故事獎,為三十六件獲獎計畫之一。 該亮點故事獎,主要講述南應大美術系七技六年級學生魏廷宸,從四年級開始修讀刺繡研發中心開設的傳統刺繡課程,中心老師問他為什麼對刺繡感興趣?其回答因常在廟裡看到刺繡,覺得傳統刺繡工藝很厲害,剛好在學校佈告欄看到中心的傳單,發現學校竟然有開設刺繡課程便報名。 在刺繡中心,總會看見魏廷宸揹著各式美術課程用具來上中心開設的傳統、日本、機械、立體刺繡等課程,默默努力學習,甚至利用暑假與寒假每天到中心做刺繡,下午再回家做美術作業,因為他認真學習的態度,和風雨無阻的熱忱,慢慢的他從學生的角色變成固定課程班底。 最後魏廷宸也變成中心的工讀生,從學生變成小老師,透過大手帶小手活動協助中心辦理的國中、小體驗活動,讓傳承向下扎根。南應大更冀望能夠培訓更多優秀的孩子,讓學生帶領更小的孩子將這項傳統工藝傳承下去永續發展。 廖元民表示,「傳承」其實不是口頭說說就好,而是要融入生活打動人心,南應大的傳承工藝之路,才正要在這片土地上發芽茁壯,透過大手帶小手的理念將刺繡技藝傳承下去。南應大USR計畫培育產業所需人才,提升年輕學子對於刺繡文化學習認知,攜手推廣刺繡美學。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社論〉停電不缺電 只是蔡政府自欺欺人

本月一日上午,蔡英文與八大工商團體代表會晤時才表示,政府將維持供電穩定,但三日就發生全台大停電。(取自總統府網站) 在蔡總統保證穩定供電不到兩天,台灣再度發生無預警大停電,五百五十二萬用戶受到影響,損失估計超過百億。此次全台大停電不僅再次暴露台電的營運管理問題,也顯示蔡總統不缺電的承諾根本就是空頭支票,更證明民進黨的能源政策經不起考驗。 台灣的電力系統以往管理嚴格,很少發生嚴重事故。但蔡英文上台後,重大停電事件頻傳。二0一七年的八一五大停電,導致全台五百九十二萬用戶受到影響,財產損失數億元;去年五月十三日停電,約四百一十五萬用戶受到影響,台電損失四點七億元。四天之後,再度緊急分區停電,影響約二百萬戶,損失一點一億元。 本月一日上午,蔡英文與八大工商團體代表會晤時才表示,政府將維持供電穩定。沒想到下午新竹科學園區就發生大規模電力壓降事件,不但影響多家大廠,周遭區域也出現跳電。更諷刺的是,兩天之後,由於興達電場開關場事故,半導體、光電、石化、鋼鐵等產業嚴重受創;全台六十二座工業區,其中四十八座受到波及,科技園區五百二十一家廠商停電,且部分用戶停電長達十二小時,堪稱近二十年來最嚴重的停電事故。 按照官方說法,這四次大停電幾乎都與人為疏失及電網故障有關,而非供電不足所致。從台電公布的數據看來,從二0二一年到二0二七年,將可達成備用容量率百分之十五、備載容量率百分之十的目標,似乎也供電無虞。然而,頻繁的大規模停電證明只要出現意外,就算維持一定程度的備載容量,台灣仍然會停電,也就是台灣在一切都正常的狀況下縱使不缺電,但只要人為疏失、甚至一隻白鼻心,都會導致大規模停電。 舉例來說,去年的五一三停電事件,當天備轉容量率為百分之十點零一,也就是當天最大發電能力應該比全國用電尖峰還多出三百六十七萬瓩;而興達電廠發電量僅占全台發電量的百分之三點八八,總發電量不過二百二十萬瓩,就算四部機組全部當機,也應該綽綽有餘,為什麼還會停電、限電?這次的情況亦復如此,當天備轉容量率高達百分之二十四點六一,就算興達電廠九部機組都出問題,電力也應當十分充裕,為什麼還會出現長達十二小時的停電? 說穿了,早有專家質疑台電為了營造電力供應充裕的假象,備轉容量一直在灌水,就像這次台電宣稱備轉容量率百分之二十四點六一,若扣除光電、風電,實際不到一成;再加上為了符合「政治正確」,台電提高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但無論太陽能或風能,都要看天吃飯,既不穩定,也無法成為基載電力。這也就是看來台灣不缺電,但只要出點意外就會停電的重要因素。 另外,脆弱的「管網輸儲」基礎建設,導致缺乏緊急應變與抗災能力,一直是台灣電力系統的老問題,從林全當行政院長時就提出強化電網韌性的計畫,但歷經賴清德和蘇貞昌兩位院長,電網仍舊不穩定,蔡英文也還在「對既有的電網設計進行總體檢,並加速進行必要的重新規劃和調整」,可見蔡政府明知問題癥結,卻不當成施政最優先目標。這當然是供電不穩定的關鍵。 總之,民進黨政府用不缺電來規避能源政策失衡、電力供應不穩的過失,縱能推卸責任於一時,卻掩蓋不了頻頻停電的狀況。而且,事實將會證明,台灣究竟缺不缺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