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局邀請專家分享音樂治療 如何讓自我放鬆

勞工局舉辦課程,邀請專家分享音樂治療如何讓自我放鬆。(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勞工局十日於南門勞工育樂中心邀請成醫音樂治療師劉又瑄以其豐富的音樂治療實務經驗,和勞工朋友分享「聽!音樂在說話—談音樂治療與自我照顧」,希望帶領與會者聆聽自己的聲音,並在舒緩樂音中,學習自我放鬆。 勞工局局長王鑫基表示,劉又瑄致力推廣音樂治療運用於早療兒童、銀髮族與高齡者、安寧緩和醫療等,並帶領專業人士參與音樂治療工作坊,透過音樂治療,提升服務成人與兒童安寧緩和醫療病人及家屬身心靈照顧。 劉又瑄同時也是中華民國應用音樂推廣協會常務理事,協助推動音樂治療立法及發展。劉又瑄表示,音樂治療不僅是對疾病治療,也是對人的尊嚴、情感、精神狀態的一種支持,為以人為本的全人照顧,而音樂用於復健,可提高活動性、協調性及認知功能、增加社交互動、改善平衡和步態、改善心情並減輕壓力等;現場也透過實際體驗,讓人感受音樂治療的重要。 勞工局規劃「職場ㄟ大小事」課程,安排不同專業領域課程,讓市民利用假日輕鬆學習,自我充實及成長。

Read More

面對人力短缺挑戰 桃市府呼籲中央儘速明確僑外生人力政策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政府對於勞動部近日暫緩推動讓僑外生從事市區客運駕駛工作的決定表示理解,亦呼籲中央持續推動政策溝通與完善配套,市府長期關注市區公車駕駛人力短缺問題,並基於保障公共運輸品質與安全原則,支持在符合法規與配套完備前提下,拓展多元人力來源。 交通局長張新福十日表示,了解中央部會需因應各界意見審慎行事,也支持任何能提升政策完整性與社會接受度的作法。然而,人才招募與就業媒合需要時間與準備,盼中央能儘早釐清方向,給地方與業者穩定預期。 市府交通局強調,此次市府提出延攬僑外生駕駛方案,係以「逐步、審慎、保障安全」為規劃核心。市府所規劃對象限定為已持有小客車駕照滿兩年、具華語文能力「基礎級」以上且即將畢業之大四僑生,並已規劃補助予以鼓勵僑生在學積極強化華語文能力並通過華語文認證考試,此外更規劃職前補習班,搭配三週密集職前訓練,課程涵蓋生活法律、道路交通法規、勞動權益、實用華語、交通安全與事故應變、客運見習實作等且提供津貼協助就業接軌。 張新福補充說明,全國面臨駕駛人力不足的挑戰,這次法規修正是解方之一,修法內容對僑外生擔任大客車駕駛之薪資設定不得低於新臺幣五萬元,具備高度吸引力。交通局除要求華語文能力門檻外,同時為強化本市區公車駕駛保障,我們也將要求市區客運業者除依法投保強制險、乘客責任險及第三人責任險外,進一步加保超額保險,藉以提高駕駛人的必要保障,讓僑生安心駕駛、家人放心支持,一同建構安全、穩定的公共運輸服務。 市府尊重中央政策調整,但也期盼中央能與地方密切合作,盡早明確推動時程,避免客運業者與學生產生無所適從之窘境。未來若法令修正通過,桃園市仍將秉持謹慎務實態度,落實安全把關與多元招募,為桃園公共運輸注入新能量。

Read More

張善政視察南工路治水工程 期勉克服施工困境如期完工

桃園市長張善政視察南工路治水工程,期勉克服施工困境如期完工。(新聞處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九日下午視察「蘆竹區南工路一段KAE-L幹線雨水下水道工程」,實地掌握工程現況。張善政表示,蘆竹區部分地區因早期排水設計不足,每逢大雨便容易出現積淹水情形,其中南工路及周邊巷弄皆是治水工程重點改善區域。本案自一一二年開工,施工總長七百四十公尺,但受限於地下管線密集、高鐵橋墩限建區及開挖深度達五公尺等因素,施工難度較高,市府團隊將全力以赴,力拚一一五年如期完工,期盼有效改善當地淹水問題。 張善政指出,早期桃園多數地區排水系統依當時雨量紀錄設計,但隨著近年氣候變遷、極端天氣增多,瞬時強降雨頻率與強度大幅提升,原有排水系統已不足以應對,經常導致排水不及、引發淹水。南工路便是典型案例,因此市府將本案重新設計、擴大管徑,以提升整體排水效能與抗災能力。 桃園市長張善政視察南工路治水工程,期勉克服施工困境如期完工。(新聞處提供) 張善政提到,本案工程面臨多重挑戰,包括地下管線錯綜複雜、高鐵橋墩限建區的施工限制,以及開挖深度達五公尺等因素,都大幅增加施工難度。此外,因台四線車流量大,為降低交通衝擊、避免干擾既有管線,後續將採用地下推進工法施作。張市長也特別感謝蘆竹區長李岳壇,上任後憑藉過去在水務局的經驗,迅速掌握蘆竹水患問題,有效整合資源推動改善,使治水工作逐步展現成果。 桃園市長張善政視察南工路治水工程,期勉克服施工困境如期完工。(新聞處提供) 水務局表示,南工路共分三期推動雨水下水道工程,本案第一期(南工路一段至蘆興街口)進度穩定,甚至略高於預期,將持續監控品質,並積極協調蘆竹區公所與相關單位,降低對交通與民生影響。後續第二期(蘆興街至中正北路口)已委由捷運工程局代辦完成,第三期正規劃設計中,期盼透過高效截流設施與綠地微滯洪等多元排水設計,強化整體排水韌性,有效應對極端氣候下的暴雨挑戰。

Read More

預算被刪 WHA團員少1/3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將於19日起在瑞士日內瓦登場。衛福部長邱泰源9日說,今年受預算影響,世衛團人數比過去少1/3,仍將按原計畫於16日晚間出發,以「半抗議、半呼籲」盼爭取台灣完整參與WHA。 世界衛生大會即將登場,截至去年,台灣已連續8年未能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且今年至今仍未收到邀請函。邱泰源9日表示,今年世衛行動團仍預計按照原來規劃,在16日晚上出發,在當地開始一系列活動。 邱泰源指出,衛福部今年國外旅費預算遭刪6成,已到處找經費,對於這次要完成的任務,也找最直接的主管過去,不過整體人數比過去少約1/3,整體人數剩20幾人。

Read More

打造健康台灣 賴總統:生醫產業將成新護國神山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9日出席2025生策年會致詞表示,今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民眾醫療照護需求日益迫切。政府未來將強化醫療與科技整合,推動生醫產業,發展成新台幣兆元規模,希望成為半導體之後的下一座護國神山。他強調,如何打造健康台灣,讓國人活得久、活得健康,是政府重要責任,也是他擔任總統的重要使命。 賴清德指出,目前發展智慧醫療結合健康產業,推動生醫產業成為兆元產業,也已納入擴大醫療投資,打造健康台灣的核心計畫。例如國家癌症防治計畫中的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透過NGS篩檢套組的研發,能讓醫材產業更加精進;透過NGS蒐集的生物數據,也能促進精準醫療與生技產業的未來發展。 賴清德說,生技產業關心的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在去年6月三讀通過,為台灣再生醫療發展奠定更好基礎。除了政府要有完備法規制度和落實政策的決心,台灣更要有卓越醫療品質,加上國際級的科技實力,進行跨域整合,才能形成強大健康產業後盾,為台灣生醫產業提供更多商機,並為民眾提供更好醫療照護服務。 賴清德表示,台灣擁有完整健保資料庫,醫療與高科技實力更是世界有目共睹;在全球邁入AI科技時代的關鍵時刻,持續透過法規、環境調整、放寬募資和投資限制、完備生技園區聚落,強化人才培育與場域試驗,他相信生醫產業不僅可以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還能成為台灣另一座護國神山。

Read More

5.9無酒日 戒1杯多1分健康

醫師陳以勳強調,食道癌、頭頸癌等消化道疾病並非命運,而是可以透過生活型態預防。(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5月9日「台灣無酒日」,由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發起,串聯全台200多個公私機構與醫療院所,共同推廣「無酒、減酒」的健康生活,台灣消化系統醫學界也發聲:酒精對胃腸健康傷害深遠,喝酒臉紅不是小事,而可能是癌症的警訊。 高醫副院長戴嘉言表示,由胃腸內科團隊發起這場活動,是因為醫師們在臨床中看到太多因為長期飲酒而導致的肝硬化、胰臟炎、食道癌、頭頸癌、牙周病的個案。這些疾病其實多數是可以預防的。而預防的第一步,就是正確認識「酒精無安全量」這個觀念,進而做到「能不喝,就不喝;有喝,就要減量」。 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酒精不耐症?可將酒精棉片貼在手臂內側靜置20分鐘,如果皮膚出現泛紅則有高度懷疑,準確率約有70%;高醫胃腸內科醫師陳以勳指出,特別是喝酒容易臉紅的民眾,代表可能帶有「酒精不耐症」的基因缺陷,體內缺乏分解乙醛的酵素,讓這個致癌物更難代謝、在體內停留更久。 台灣將近一半人口屬於酒精不耐症體質,為全球之冠,這也解釋了為何台灣因飲酒引起的癌症比例遠高於歐美。研究顯示,在歐美每25位癌症患者中有1位與飲酒有關,而在台灣及東亞國家,這個比例是每10人就有1人;陳以勳強調,這代表我們不僅不能用西方的飲酒建議來看待自己的健康,更要特別警覺。 根據WHO統計,酒精每年導致全球超過300萬人死亡,其中不只是癌症,還包括肝炎、肝硬化、胰臟炎、心血管疾病、失智、抑鬱症、自殺、酒駕、暴力等社會問題。 高醫胃腸內科陳以勳醫師再次強調,食道癌、頭頸癌等消化道疾病並非命運,而是可以透過生活型態預防。無酒、低酒,是守護腸胃的第一步。今年5月9日,讓我們一起從戒掉那1杯開始,為自己和家人多1分健康保障。

Read More

仍未收到邀請函 21醫事團體呼籲WHA正視台灣貢獻

21個醫事團體向國際喊話,面對氣候變遷、新興傳染病威脅、慢性病負擔及高齡化社會等全球性挑戰,各國必須通力合作,籲正視台灣貢獻。(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將於19日起在瑞士日內瓦登場,台灣仍沒收到WHA邀請函。21個醫事團體9日向國際喊話,面對氣候變遷、新興傳染病、慢性病負擔及高齡化社會等全球性挑戰,各國須合作,籲正視台灣貢獻。 截至去年,台灣已連續8年未能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且今年至今仍未收到邀請函。21大醫事團體9日舉行聯合國際記者會,衛福部國際合作組主任施金水會前表示,由衛福部長邱泰源帶領的行動團,預計下個週末、WHA大會前夕抵達當地,將利用各種場合與各大國際組織、重要國家會面,至少40國以上,應該不會少於去年。 對於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率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是否會讓WHA失焦,施金水說,美國是WHO的194個會員國之一,離開確實造成很大影響,包括財務、人力、推動中計畫等,但WHA每年舉辦,仍會持續討論重要議題,特別是這次會期將通過大流行公約,經過2年半討論總算達成共識,相信會是今年最重要重點。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指出,去年WHA通過WHO在2025到2028年施政方向規劃,希望世界各國提高健康照護覆蓋率,但「台灣很早完就已經達成各國才正要開始努力的目標」。 周慶明說,台灣推動健保制度至今邁入30年,覆蓋率已達到99.9%,整個民眾滿意度也在9成以上,徹底根除台灣過去因病而窮、因窮而死的困境,放諸世界都是重要成就;台灣從COVID-19疫情表現到國際人道救援,持續為全球健康做出貢獻。 他認為,「不能把台灣這麼優秀的學生排除在校園外,沒有辦法跟世界各國交流」,面對氣候變遷、新興傳染病威脅、慢性病負擔及高齡化社會等全球性挑戰,各國必須通力合作、資訊透明,才能有效因應危機。  

Read More

酒精不耐症 罹癌風險飆70倍

台大醫院舉辦衛教宣導活動,盼提升民眾對酒精危害的認識。(台大醫院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飲酒過量恐引發多種健康危害,專家指出,全台灣有近5成民眾有酒精不耐症,其飲酒罹癌風險更為健康人70倍。呼籲癌篩對象應將飲酒納入考慮,並補助酒精不耐症篩檢。 每年5月9日為台灣無酒日,台大醫院9日舉辦衛教宣導活動,提醒飲酒與乳癌、肝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胰臟癌、大腸直腸癌等7種癌症有關,盼提升民眾對酒精危害的認識,倡導「喝酒會致癌」的公共衛生意識。 前副總統、中研院士陳建仁與會致詞表示,酒精與抽菸同為第一級致癌物。而國內口腔癌發生率連年上升,其中3大危險因子即為菸、酒及檳榔,若同時有這3項習慣,罹口腔癌風險增近百倍。呼籲無飲酒習慣者勿接觸酒精,已有飲酒習慣者,則應盡量減少飲酒量。 台灣酒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陳哲宏指出,酒精會引起200多種疾病,且酒精的代謝產物「乙醛」更是危險的致癌物。而台灣「酒精不耐症」盛行率達49%,為全球最高,其患者無法代謝乙醛,在飲酒後就會臉紅,因此更應積極推廣無酒概念。 陳哲宏也提到,根據台大研究指出,有飲酒習慣者,罹癌風險為無飲酒習慣者的7倍,若有酒精不耐症又有飲酒習慣,則會比其再增10倍,共比一般人高70倍;若同時有菸、酒、檳榔習慣且有酒精不耐症,則罹癌風險比常人多出300倍。 因此,他建議,政府癌症篩檢對象除既有的菸、檳榔使用者,也應納入飲酒者;並提供公費酒精不耐症的PCR篩檢,找出高風險對象。

Read More

〈車壇大小事〉MG Taiwan 限時雙重購車優惠

MG HS 1.5T旗艦版擁有前衛動感的外觀設計、強勁動力輸出,高質感內裝,標配 Level 2智慧駕駛輔助系統,全面顧及駕馭安全與科技便利。 記者莊玟玥∕台北報導 MG Taiwan在5月限時推出雙重購車優惠,凡於本月入主HS、ZS車系,即可享有「免繳首年牌照稅與燃料費」(最高價值近8,000),再享「高額配件金」(最高價值35,000)、「電子後視鏡」(最高價值15,800)以及「彈性優惠貸款專案」等好禮多重選,大幅降低購車門檻。MG本月同步提供多元付款選擇,包含「低首付兩萬開回家」、「零利率貸款專案」、「低月付專案」等多種彈性付款方式,全面滿足不同族群的購車貸款需求。 MG HS 2.0T AWD 旗艦版標配AWD智能四驅系統,可在0.1秒內自動切換前驅或四驅模式,在急加速、過彎時擁有絕佳循跡性與穩定性,在濕滑與顛簸路面亦能適時調整四輪輸出動力。 此外,MG Taiwan在本月更加碼推出賞車試乘抽好禮活動,凡於5月完成賞車試乘體驗,即有機會將iPhone 16帶回家。

Read More

〈車壇大小事〉CITROEN C5 AIRCROSS 耀眼登場

 記者莊玟玥∕台北報導 全新CITROEN C5 AIRCROSS採用STELLANTIS集團最新STLA MEDIUM模組化平台,帶來更高效率與絕佳靈活性。搭載新一代CITROEN ADVANCED COMFORT頂級座椅,結合PROGRESSIVE HYDRAULIC CUSHIONS魔毯液壓懸吊系統,讓每一段旅程都輕柔流暢。座艙以「C-ZEN LOUNGE」座艙思維打造,配備全新Waterfall直覺式觸控螢幕與加大顯示範圍的抬頭顯示器,科技自然融入駕駛日常。 全新CITROEN C5 AIRCROSS提供包括:P2 HYBRID油電混合動力、PHEV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與BEV純電動力,全面滿足現代家庭多樣化移動需求。歐洲預計將於2025年下半年起陸續上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