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司克發布今年第二季業績下降仍看好業績預期

麥司克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麥司克發布今年第二季業績顯示,該集團第二季收入穩健增長2.8%,息稅前利潤達到8.45億美元。雖然與上(第一)季相比略有下降,但與去年同期持平,考慮到整個行業持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壓力,仍看好2025年業績預期。 報告指出,儘管費率和需求波動,但海運板塊表現穩健。貨運量比去年同期增長4.2%,主要得益於亞洲出口的增加。馬士基在六月份全面實施雙子星(Gemini)聯營合作關鍵里程碑。物流與服務盈利能力和營運持續改善,息稅前利潤增長39%達1.75億美元,息稅前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3.5%提高至4.8%,強有力的成本控制和提高的生產率推動收益。碼頭業務由於Gemini網路的額外海運運量,運量增長9.9%,營收創歷史新高,息稅前利潤飆升31%達4.61億美元,得益於強勁的營運和合資企業的貢獻。 麥司克首席執行官柯文勝表示,今年上半年的強勁表現得益於持續的營運改進計畫,以及‘雙子星’協作的成功啟動,全新東西向海運網路在準班率方面樹立新標準,推動海運業務的貨量增長和穩定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麥司克船隊近期迎接新成員-與“柏林麥司克”同系列的“北京麥司克”輪(見圖)。該船型系列共六艘姊妹船,今年六月, 麥司克第14艘甲醇雙燃料船舶“柏林麥司克”命名投入營運,隨後是“北京麥司克”輪上(七)月25日在韓國蔚山舉行命名。“北京麥司克”輪長350米,寬56米,貨櫃載量為17480TEU,採用甲醇雙燃料發動機,踐行航運業脫碳又一例證。 該輪主機與輔機均為雙燃料系統,可使用甲醇或傳統船用燃料,甲醇儲存容量為16700立方米,滿載甲醇時可航行約23300海裡(約41900公里)。由於能量密度較低,甲醇消耗量約為傳統燃料的兩倍,使用綠色甲醇時,每艘船每天可減少約280噸二氧化碳排放。據稱,若六艘姊妹船全部投入營運並替代傳統船舶,每年可減少約8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Read More

拒菸盟籲暫緩加熱菸上市 禁網路行銷

台灣拒菸聯盟憂心菸害防制40年成果功虧一簣,要求「緊急命令暫緩加味加熱菸上市、依法制止菸商網路廣告行銷」。(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加熱菸尚未核准上市,但隨便上網都有廣告,令台灣拒菸聯盟憂心菸害防制40年成果功虧一簣,18日特別召開記者會,要求緊急命令暫緩加味加熱菸上市,以及依法制止菸商網路廣告行銷。對此,國健署回應表示,加熱菸及載具仍禁止網路銷售,除了菸商與平台,個人賣家也可能面臨最高55萬元罰鍰。 台灣拒菸聯盟發現,趁著國健署近日公布加熱菸「有條件通過」尚未上市之際,加熱菸專賣網站充斥違法廣告,明目張膽販售加熱菸及其載具,已成為菸害防制與危及下一代健康的大破口!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指出,學生在Google隨便以「加熱菸」搜尋,就能出現約20個專賣網站,還有更多掛羊頭賣新型菸品的網站,各個網站標榜最新加熱菸、口味應有盡有、便利商店3天到貨。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表示,任何菸品包括加熱菸及其載具(無論有無通過審查),依菸害防制法,都不能在網路販賣、廣告,違者對菸商最高可處5000萬元;對傳播媒體業最高可處200萬元;對一般人最高可處100萬元。政府要保護下一代免於魅惑行銷,必須將衛福部「電子煙查緝平台」改為「新型菸品查緝平台」,同步確實監管,以防止對年輕人最有吸引力的新型菸品違法與擴大入侵。 終身義工陳淑麗代表台灣拒菸聯盟強調,台灣菸害防制法「無法」核准加味加熱菸上市!並堅定要求,為了下一代健康,請政府以緊急命令「暫緩加味加熱菸上市、依法制止菸商網路廣告行銷」!

Read More

探病遭傳染 糖友流感重症

胸重醫學會跨界攜手柔道國手楊勇緯與超人氣角色醜白兔,共同擔任「流感守護者」,齊聲呼籲重症OUT!(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61歲患者長期受糖尿病困擾且血糖控制不佳。年初因肺炎住院,經抗生素治療後病況稍有起色,家屬一度以為即將迎來出院日。不料,患者突發呼吸急促、胸悶等徵兆,X光顯示右下肺再度出現嚴重感染,檢驗結果確診為流感病毒陽性,追查發現感染源疑為前來探病、已出現咳嗽與流鼻水的家人。醫師提醒,研究顯示,只要家有1人染疫,超過1/3家人也會受到感染,及時用藥有助及早中斷傳染鏈。 為提高全民對流感重症的警覺,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18日舉辦流感衛教記者會,邀請柔道國手楊勇緯與人氣LINE角色「醜白兔」化身「流感守護者」,一同宣導流感預防與治療觀念,呼籲注意流感重症三部曲,應及早就醫、正確用藥、積極治療。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強調,流感重症不只與年齡有關,共病更是風險倍增的關鍵因子,如糖尿病患者感染流感後,其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3.27倍;心臟病族群引發急性心肌梗塞風險則增加6倍。 根據國際研究顯示,每10名流感住院患者中,就有3至4人併發急性肺炎。陳育民提醒,注意「流感三部曲」的典型發展: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反應啟動─嚴重併發症,呼籲民眾應在出現發燒、喉嚨痛、鼻炎等輕症期就積極治療,不然若後續病毒擴散至肺部,誘發免疫風暴,嚴重可能進展為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敗血症,甚至多重器官衰竭,進入加護病房的風險大幅提高。 台北榮總醫院胸腔部呼吸感染免疫科科主任馮嘉毅醫師也提醒,流感不是「輕症小病」,即使症狀輕微,也應第一時間就醫並接受專業評估,避免讓病毒再度擴散。研究顯示,只要家裡有1人染疫,超過1/3家人也會受到感染。病程中以出現症狀後前2天病毒量最高,若能在這2天就以抗病毒藥物降低病毒量,能有效改善病況,也有助及早中斷傳染鏈。 臨床實證已顯示,一次服用的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不僅副作用低、順從性高,更能有效降低家庭內傳播風險。且相較安慰劑,新型藥物可將家庭內病毒傳播風險降低30%,暴露後預防效果更達86%。

Read More

5健康警訊!肥胖脂肪肝骨密低上榜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開業健檢中心公布台灣10年健康趨勢,從長期累積的近300萬筆健檢數據中,洞察分析出台灣健康風險正快速轉變,並聚焦於肥胖三高、肝臟健康、女性健康、腸胃健康以及身心平衡這5大警訊。 台北美兆診所18日舉辦開幕記者會,正式啟用全新600坪旗艦診所,並首度公開以近300萬筆健檢數據分析的《台灣10年健康趨勢》。美兆總裁林羣表示,「高齡化、慢病化與壓力量表同時拉高,是這個世代的3個座標。」美兆從長期累積的近300萬筆健檢數據中,分析出台灣健康風險正快速轉變,並聚焦5大警訊: 一是肥胖三高:台灣成人過重肥胖率10年長期超過68.9%,2024年更達到74.7%,創10年新高;血脂肪異常率逐年上升,2024年達29.4%;高血壓前期31.8%,10年間成長近4.17個百分比,男性比例顯著高於女性。 二是肝臟健康:脂肪肝成為全民隱形危機,2015年發生率為44.5%,2024年高達52.3%,10年期間,平均每2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超過5成比例是常態! 三是女性健康:女性在過去10年間面臨兩大顯著變化,中高齡女性超過5成骨質密度過低,極具骨折與衰弱風險;另外,超過4成女性出現雌激素波動異常,牽動著骨骼、代謝、情緒、甚至認知功能等全身性系統議題。 四是腸胃健康:「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隨年齡越長,風險越高,60歲以上男性超過3成有感染問題;此外,女性有較高的胃部萎縮病變風險,從數據反映出「胃部風險正在高齡集中化!」 五是身心平衡:交感神經異常偏低(長期慢性疲勞)2023年達22.9%,副交感神經異常偏高(失眠、自律神經敏感、免疫力異常)近年連續攀升,反映壓力型疾病加劇。 林羣強調,代謝問題提前、肝臟風險年輕化、女性荷爾蒙連鎖、胃癌前哨與壓力失衡,正在同時發生。預防醫學,不只是延長壽命,更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 基於台灣10年健康趨勢洞察,林羣表示,美兆將啟動預防醫學升級、全人健康照護、社會倡議串聯3大行動方向,結合AI與大數據,以數據驅動預測,盼能更早期介入,更早期預防。且跨越健檢當天,延伸到日常生活與慢病管理。加上從個人到企業、社區、政府,共同推動預防醫學普及與全民健康促進。

Read More

消保會抽驗30件枸杞 均含重金屬

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18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抽樣全台市售30件枸杞,結果顯示所有樣品均檢出重金屬,呼籲主管機關加強監管。(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綜合報導 消費者保護協會18日指出,經抽驗30件市售枸杞,包括大賣場及網路購買的枸杞全數被驗出含有重金屬,呼籲政府修正標準、加強監管。不過,衛福部食藥署指出,乾果檢驗重金屬標準須以乾燥率回推,若以正確適用標準值對照,消保協會抽驗產品均未超標。 消費者保護協會指出,近年枸杞因養生風潮而廣受歡迎,許多民眾長期將其泡茶、煲湯或直接食用。然而,枸杞在栽種過程中可能因土壤汙染、施肥、灌溉水源、加工與乾製過程而容易累積重金屬,且市售的枸杞幾乎都是進口,尤以中國大陸為最大宗。 消費者保護協會公布抽樣全台市售30件枸杞,結果顯示所有樣品均檢出重金屬,主要包括鎘、鉛,且連號稱有機產品也難倖免。消費者保護協會指出,現行檢驗標準以鮮果為基準,市售枸杞皆為果乾,導致即使檢驗值超標也無法可管。 消保會指出,鎘在鮮果限量標準為0.05mg/kg,本次檢測有4件樣品超過此限值,最高檢出值為0.081mg/kg。其中2件為有機枸杞,分別購自全聯、三鳳中街以及網路平台。鉛之鮮果標準為0.1mg/kg,本次檢測有2件樣品,檢出值高達0.13mg/kg,一件紅枸杞來自家樂福通路,另一件是網路購買的黑枸杞產品。 消費者保護協會呼籲政府,應針對枸杞乾製品訂定更合理的專屬標準,並加強市場抽驗與來源管理。業者應主動提供產品來源並附檢驗報告,供消費者參考。 高雄市衛生局表示,此案檢驗枸杞屬已乾燥脫水食品,食藥署訂定之食品中汙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中,乾燥的枸杞不在標準附表一食品中重金屬之限量所列需檢驗食品類別,因此目前重金屬不在該食品規劃抽驗檢驗項目,建請食藥署參酌並依專業風險評估,重新檢視檢驗項目並修訂相關衛生標準。

Read More

兒童肥胖 胰島素阻抗恐黑棘皮症

兒童頸部皮膚若出現發黑、粗厚的現象,可能為「黑棘皮症」,是胰島素阻抗的常見表現。(台大新竹醫院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台灣約每3名學童就有1人有過重或肥胖情形。高熱量飲食、運動量不足,以及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是導致兒童肥胖率逐年上升的主因。醫師表示,「小時候胖不是胖」的觀念早已過時,兒童期的肥胖不僅影響眼前健康,更可能延續至成年,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的風險。 新竹台大分院小兒部醫師林函怡說明,肥胖會提升胰島素阻抗,導致第2型糖尿病風險升高;脂肪若過度堆積,還可能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嚴重時甚至演變為肝纖維化或肝硬化,兒童頸部皮膚若出現發黑、粗厚的現象,可能為「黑棘皮症」,是胰島素阻抗的常見表現,與肥胖及糖尿病前期有關,若家長發現孩子出現相關症狀,應盡早就醫,由專科醫師進行血糖與代謝評估。 此外,肥胖也會對心理造成影響,部分兒童可能因身形焦慮、自尊心低落而出現憂鬱傾向,進而影響社交能力與學習表現。 面對兒童肥胖問題,林函怡指出,改善生活型態是控制體重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她提出6項實用建議,協助家長與孩子一起打造健康生活: 1.飲食多攝取蔬果、全穀類等原型食物,減少甜點、零食與油炸品攝取。2.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3.全家共餐、細嚼慢嚥。4.每天規律運動,每天應進行至少60分鐘中高強度活動,如快走、跳繩、球類運動等,有助促進心肺功能與骨骼健康。5.限制3C使用時間,每日建議不超過2個小時,避免久坐影響代謝。6.充足睡眠。 林函怡也指出,近年國際間針對青少年肥胖的藥物治療已有新進展。2022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GLP-1類藥物「Semaglutide」應用於12歲以上、符合診斷標準的青少年。該藥原用於治療第2型糖尿病,具有延緩胃排空、提升飽足感與抑制食慾等作用。臨床研究顯示,連續使用68週後,青少年BMI平均下降逾。 林函怡強調,「藥物治療僅為輔助工具,使用期間可能伴隨惡心、嘔吐等副作用,仍須在專業醫療團隊評估下進行,並應建立在良好的飲食與運動基礎上,才能真正發揮效果。」

Read More

冰文化 造成尿結石年輕化

上班族每天兩杯手搖茶飲,讓泌尿系統代謝變得更困難。(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台灣夏天炎熱,冰涼飲品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上班族與青少年常以手搖飲、無糖茶、咖啡取代白開水,再加上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不易察覺口渴,導致尿結石的年齡層明顯下降;博田國際醫院泌尿科醫師王建勝指出,門診觀察發現,愈來愈多年輕族群出現頻尿、腰痛、尿液混濁等症狀,檢查後診斷為泌尿結石,原因與錯誤的日常飲水習慣有關。 王建勝表示,造成泌尿系統負擔的4大常見習慣,正是許多台灣人每日重複的生活模式:1.冰飲習慣:低溫飲料會刺激膀胱黏膜神經,造成頻尿、尿急,長期恐導致膀胱過動症,膀胱敏感者症狀加劇。若冰飲中又含糖,更會讓腎臟與膀胱的負擔成倍增加,是泌尿系統的「雙重打擊」。 2.以茶、咖啡或無糖飲品取代白開水:多數無糖茶飲含草酸、咖啡因,反而促使尿液中結晶濃度升高,增加結石風險;3.只在口渴時喝水,或一次灌大量水:身體無法短時間吸收過多水分,反而加重腎臟負擔,長時間仍處於脫水狀態。 醫師王建勝提醒冰飲含糖,更會讓腎臟與膀胱負擔成倍增加,是泌尿系統的「雙重打擊」。(記者王正平攝) 4.長時間待冷氣房、補水意識不足:冷氣環境使皮膚與呼吸道水分蒸散加快,卻不易察覺口渴,形成隱性脫水,尿液濃縮更易結石。 王建勝指出,約7成泌尿結石患者並不認為自己水喝得少,實則是補水方式錯誤;「常見患者是每天兩杯手搖茶飲,自以為有補水,但實際上攝取的都是草酸、茶鹼或咖啡因,這些都會讓泌尿系統代謝變得更困難。」 王建勝指出,女性多為減重、怕水腫或不喜歡喝開水,選擇無糖茶替代,結果水分補充不足,又攝取過多茶類草酸;青少年則慣手搖飲當水喝,幾乎不碰開水,加上久坐、冷氣房生活,讓結石提早報到。 他提醒,預防泌尿結石關鍵不在喝得多,而在喝得對。建議民眾補水以體重×40~50cc為原則,平均分配到每個時段,白開水為首選。如無法接受白開水,可在水中加入檸檬片,除了提升風味,也有助降低尿中鈣離子濃度,減少草酸鈣結晶的形成。胃部不適或胃酸過多者,應事先諮詢醫師。

Read More

北榮打造硼中子治療中心 2年後啟用

台北榮總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動工,116年完工後可讓台灣癌症治療朝國際頂尖再邁出一步。(台北榮總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北榮總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18日舉行動工典禮,116年完工啟用後北榮總成為全球極少數同時擁有「重粒子治療」與「硼中子捕獲治療」的醫療機構,在癌症放射治療、教學與研究領域達到國際頂尖水準。 台北榮總指出,硼中子捕獲癌症治療(BNCT)是利用腫瘤對於含硼藥物會選擇性攝取的特性,再利用中子引發放射反應的治療方法,結合標靶治療與放射治療的優點。基本概念是利用硼─10同位素的中子捕獲反應來選擇性地摧毀癌細胞,卻又不影響正常組織細胞,提供精準癌細胞內標靶放射治療。 北榮副院長李偉強表示,硼中子捕獲治療頭頸癌後2年整體存活率為47%,整體反應率65%,腦部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恩慈療法亦有70.6%整體反應率。 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可為癌症患者提供更多元的治療選擇,帶來重獲健康的希望。(台北榮總提供) 至於硼中子捕獲治療系統適應症範圍,從過去無法治療的復發性頭頸癌與腦瘤,擴展至胸腔、腰椎及腹股溝區附近的病灶,包括瀰漫性中線神經膠細胞瘤、復發性三陰性乳癌、復發性肺癌、間葉性軟骨肉瘤、復發性骨肉瘤、復發性惡性肉瘤、復發性脊索瘤和復發性黑色素瘤等,展現BNCT在多種癌症治療上的潛力。 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表示,北榮與清華大學自99年就合作進行硼中子捕獲癌症治療,針對復發性頭頸癌及腦部腫瘤治療成效良好,對於骨肉瘤、脊索瘤及乳癌療效亦佳。已累計治療超過600位患者,考量清大原子爐終有除役的一天,北榮於是著手建置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 北榮指出,漢民科技創辦人黃民奇耗資12億元,捐贈陽明交大國產國造全系統設計加速器型硼中子捕獲治療設備,並協助建置北榮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2年完工後將可加惠更多海內外的癌症病人,北榮也將可為癌症患者提供更多元、先進的治療選擇。 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表示,陽明交大與台北榮總早在各領域多方面進行深入且緊密的合作,未來先進設備投入後,可為患者帶來更有效的治療方案。漢民科技指出,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動工,可為每位癌症病人點燃希望的種子,造福更多病人。

Read More

頌缽療癒壓力焦慮 長輩受益

社區長輩參與頌缽療癒課程,體驗聲音與震動帶來的放鬆效果。(南市醫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立醫院推動「高齡友善社區計畫」,與安平區石門社區合作舉辦健康促進課程,最受矚目的是「頌缽療癒」,頌缽透過聲音與震動,協助肌肉放鬆,改善壓力與焦慮,還能引導大腦進入類似冥想狀態,對睡眠品質、情緒平衡、專注力都有正面幫助,深受長輩喜愛。 秀傳醫療體系社區健康中心副院長暨南市醫社區服務課長董龍生指出,高齡友善社區的核心目標,是讓長者能「在地安老」,同時持續參與社區活動,建立支持性的社會網絡。透過多元有趣課程,提升健康知識與自我照顧能力,更能讓長者展現生活智慧,增進人際交流,培養自信與活力。 「頌缽療癒」課堂上,講師輕敲頌缽,「嗡」的一長聲低鳴迴盪,聲音如同水波般擴散,長輩閉上眼睛,隨著共鳴聲感受身體逐漸放鬆。當木槌繞著缽沿摩擦時,持續嗡鳴聲更像大自然的呼吸,溫柔地撫慰每一個人的心。有人說肩頸緊繃感被卸下,有人覺得胸口呼吸更順暢,還有人分享課後晚上特別好眠,身體感覺更輕盈。

Read More

詐喬病房…羅一鈞:簽名沒那麼醜

有女子自稱疫情指揮中心總秘書,偽造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簽名,收費幫喬台大醫院病床。羅一鈞18日親秀字跡澄清,簽名不是長那樣,「沒有那麼醜」,也從不幫人喬床,已向警方報案。(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詐騙手法層出不窮,連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都被殃及,遭人利用假簽名的同意,收費謊稱可以喬台大病床,讓羅一鈞忍無可忍,18日上午除了在臉書主動發言澄清之外,18日下午更親自出面,強調已經以個人名義提告「偽造文書、妨害名譽」。 該起詐騙案件是有女學生出面向媒體揭露,因為父親罹癌等待入住台大醫院,經友人介紹認識一名自稱在衛福部工作的公務員黃冠禎,宣稱可以協助喬病床,並在IG上貼出羅一鈞簽名作連帶保證人的醫療同意書,來取信於被害人,最後詐騙得手5萬元。 羅一鈞親自出面向媒體澄清,疾管署不但沒有「黃冠禎」這號人物,疾管署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從沒有「副秘書」、「總秘書」這些奇怪的職稱。 由於詐騙手法涉及羅一鈞的簽名,羅一鈞除了現場秀出字跡,還當場寫下「流感疫苗、齊心防疫、杜絕流言」等字,並直說:「我的字沒有這麼醜!」更強調羅一鈞自己痛恨關說、特權,所以從不幫人喬病床。他個人更是從未接觸過該名黃姓女子,根本不認識她,請大家不要上當受騙。 羅一鈞強調,他本人已經到中正一分局報案,正式提告「偽造文書、妨害名譽」兩罪;至於詐欺罪,由於要實際詐騙受害人出面舉證,報案才能成立,也希望受害者能出面,讓詐騙犯繩之以法、別讓更多人受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