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開董座邱于芸直面挑戰 延攬信保基金前董事長蔡憲浩再翻台開新篇章

董座邱于芸(圖左)力邀新任副董蔡憲浩為台開打拼(圖:台開提供) 台開集團(2841)包括旗下 100% 持股子公司、轉投資公司在前董事長篳路藍縷一路拉拔成長茁壯至今,因集團業務發展,由原台開董事邱于芸接任董事長,至今已一月有餘,邱于芸董事長曾言「我感謝也期待,更明白這些感謝和期待的背後是更大的挑戰。」 如今邱于芸董事長直面挑戰,積極規劃營運藍圖,訂定出了短中長期計畫,並大力延攬全新骨幹團隊成員。她力邀曾任民進黨5屆中常委的信保基金前董事長蔡憲浩擔任台創公司副董事長、前京華山一投資銀行部副總黃茂基擔任台創公司財務長,三人將攜手以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的台開企業精神,帶領團隊前進,開創全新未來。 台開董事長邱于芸,畢業於倫敦政經學院、英國劍橋大學博士,曾任中華民國文化部政務次長,並歷任台開集團董事、總經理等要職,擁有完整產官學研歷練,熟稔公部門作業與民間企業營運掌舵等完整經驗。 而蔡憲浩副董事長曾擔任過經濟部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在工商界也打滾多年,具有非常深厚的人脈。更曾榮獲第十屆「國家磐石關懷獎章」,對於台開未來的方向已有相當的想法。 黃茂基財務長曾任康美迅財務顧問公司總經理、聯電日本財務會計部長等要職,在其任職期間曾輔導各大企業籌資、業務管理等重大專案,也曾協助聯電在日本JASDAQ上市。在融資、節稅、財務規劃與合併有相當深厚的經驗與能力。 蔡副董坦言企業在各個發展階段會遇到不同的經營困境,這都需要外界或外力提供不同面向的協助,他亦深知台開是一間深耕台灣,為社會努力的在地化企業,只是面對疫情的肆虐,因而遇到了極為嚴峻的考驗,故他義不容辭。 黃財務長也表示,在後疫情時代,不僅是台開,台灣各行各業甚至是政府都面臨到生死存亡的挑戰,他也會與邱于芸董事長開會協商並積極處理資金問題。 邱董、蔡副董與黃財務長在討論過程中一致認為「挑戰一直都會有,危機也可以成為轉機,現在要思考的是邱總裁的永續經營理念,在我們這一代要如何再次翻開新的篇章。」

Read More

「我超有梗」視力保健創意梗圖徵選活動開跑

「我超有梗」視力保健創意梗圖徵選活動開跑,分享健康秀創意 獎金、蘋果耳機、小米手錶等你拿,活動詳情請上kideyecare.com 查詢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6 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計畫」,每10名國、高中(職)生,至少8名以上罹患近視,其中高度近視(≧500度)更是從國一的15.3%增加至高三的35.7%,高度近視對視力健康的風險不容小覷,常見的包括: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變性及視網膜剝離的風險,近幾年以視網膜剝離最為常見,除此之外,近視對生活更是造成諸多不便。為呼籲國中及高中(職)學生落實正確用眼習慣,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教育局特辦理「我超有梗」視力保健創意梗圖創作徵選活動,鼓勵學生運用趣味、幽默及啟發之梗圖創作,透過同儕力量相互影響,建立友善且具支持性的護眼氛圍,進而落實正確的用眼行為,以有效預防近視及控制近視度數增加速度。 臺北市「我超有梗」視力保健創意梗圖創作徵選活動即日起開跑,參賽對象鎖定臺北市公私立國、高中(職)110學年度在學學生,徵件期限至110年11月12日(星期五)止,創作方式以圖、文整合創意梗圖文宣為主題,參加者可依「視力不佳時發生的糗事」、「護眼好方法分享給你」及「常見的錯誤用眼行為」三大方向為創意發想,邀請青少年學子分享護眼習慣及相關生活經驗,將真實感受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呈現於圖文中。 活動分為國中組及高中(職)組2組,主辦單位將邀請衛生保健及美術藝術領域專家組成評審會,秉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針對視力保健主題詮釋(35%)、創意表現(25%)、繪圖技巧及構圖(25%)、趣味性(15%)等評審標準,評選出優秀作品,每組各取特優3名,可獲得獎金6,000元及APPLE AirPods Pro、優選4名可,獲得獎金3,000元及小米手錶運動版及入選6名,可獲得獎金1,000元及Smartclean超音波清洗眼鏡機,另為鼓勵學生踴躍報名參加,前100名完成報名者,可獲得實用宣導品1份,活動詳情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s://reurl.cc/gz7RrR、活動網站kideyecare.com網站查詢,或逕洽衛生局委辦廠商核心整合行銷有限公司02-27189028 #11江先生。

Read More

小腹變大只是胖了? 小心恐是卵巢癌找上你

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周宏學醫師提醒,早期卵巢癌通常沒有症狀,若是腹部有不明原因不適,應至婦科檢查,及早診斷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過去20年卵巢癌罹患人數有上升趨勢,根據國健署107年癌症登記報告,卵巢癌位居女性十大癌症第七位,每年新確診人數約為1500人。卵巢癌不像其他癌症,並非是本身組織細胞癌變所導致,主要是輸卵管和子宮內膜的細胞掉落至卵巢後癌化所致,因此,早期卵巢癌通常沒有症狀。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周宏學醫師指出,腫瘤變大會伴隨腹脹、腹部變大等症狀,若等到相關症狀出現才就診,一半以上都已經進入晚期,加上常有患者缺乏危機意識,以為腹部變大僅是便秘或是肥胖造成,而延誤就醫。周宏學醫師提醒,若是腹部不適,又不確定原因時,應至婦科做內診或超音波檢查,及早診斷治療。 卵巢癌易復發 比率高達七成五 目前卵巢癌的第一線治療仍以手術合併化學治療為主,周宏學醫師指出,手術須將腫瘤盡量切除至看不見的程度,切除子宮、雙側卵巢、輸卵管、骨盆腔淋巴結、盲腸與腹腔內可見的腫瘤,之後再接受化療,並搭配使用組合性化學治療藥物。周宏學醫師表示,依照過去經驗,75%患者在經過第一線手術與化學治療後可以得到完全緩解,但其中70%患者會復發,復發時間的中位數大約是1年,且通常有第一次復發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復發,隨著每一次復發,無疾病間隔時間越短,最後就會產生抗藥性。 腫瘤復發難防! 手術+化療能有效控制腫瘤 卵巢癌有著高復發性與高致死性之特性,若卵巢癌復發,需先做影像學檢查確認復發位置再判斷如何治療,若腫瘤屬於侷限位置復發,可採用手術切除;若是屬於手術難以切除乾淨的散在性腫瘤,應採取第二線化學治療,也可考慮加抑制血管新生的標靶治療。周宏學醫師進一步說明,目前針對復發性的卵巢癌,透過第二線化學治療能有效控制腫瘤,醫師仍會依據患者對於鉑類藥物敏感性來調整治療。 定期接受檢查 有助提早發現異常 周宏學醫師表示,雖然研究顯示,卵巢癌尚無有效的篩檢方式,不像子宮頸癌有抹片檢查與疫苗,但仍建議25-30歲以上女性朋友每年接受婦科超音波檢查,或是跟著子宮頸抹片檢查一起做,定期檢查有助提早發現異常;此外,過去幾個月因疫情關係,接受化學治療的患者或多或少有中斷治療,有些病人甚至中斷長達三個月,直至最近才繼續療程,少數癌症患者因化學治療停止,腫瘤指數又再上升或是病況惡化。醫師也建議,如患者有感染疑慮,建議可改採門診化療,減少因疫情而導致的醫療衝擊。各醫院皆有一定的安全防疫措施,患者應規律回診,盡量不要讓疫情中斷治療。 本衛教訊息由諾華協助刊登

Read More

數位醫療創新線上會議 盼亞太女性掌控生孕自主權

為響應2021世界避孕日,台灣婦產科醫學會(TAOG)青少女醫學小組召集人暨奇美醫院婦產部部長蔡永杰醫師出席「#掌控自主權:為COVID世代女性引領數位醫療創新應用」亞太區線上會議。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全球正飽受新冠病毒(COVID-19)肆虐,感染及死亡人數增加,衝擊各國的醫療負荷量及經濟。疫情期間的封城及人流管制,也為全球婦女健康帶來嚴重衝擊!「世界避孕日」這項全球性活動,自2007年起推動至今15年來,除了致力於推廣正確避孕觀念,以減少意外懷孕的發生,也期盼賦予女性足夠的知識及自主權,在家庭計畫及自身健康做出明智的規畫。 數位醫療創新應用線上會議 盼亞太女性掌控生孕自主權 日前「#掌控自主權:為COVID世代女性引領數位醫療創新應用」的亞太區線上會議,邀請各國政府代表、非政府組織(NGO)、遠距醫療供應商與產業協會,以及具備數位影響力的意見領袖等16位與會者共同響應,台灣則由台灣婦產科醫學會(TAOG)青少女醫學小組召集人暨奇美醫院婦產部部長蔡永杰醫師代表出席。 疫情導致意外懷孕增加 就醫困難及避孕工具短缺成隱憂 蔡永杰醫師表示,過去十八個月受疫情影響期間,亞太地區約有1,200萬人中斷避孕,導致140萬次的意外懷孕發生,原因包括民眾無法前往醫療院所求診、醫療系統不堪負荷及避孕資源管道受阻(包括運送中斷及缺貨)等。台灣雖然疫情不如國際嚴重,一般預期疫情期間待在家時間變多,應能助長出生率,但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新出生數不升反降,推估恐多為因非預期懷孕而選擇終止妊娠有關。 蔡永杰醫師觀察,近幾個月因疫情提升警戒,許多人改成在家上班,大專院校也紛紛轉為線上授課,待在家或租屋處的時間變多,大幅提高親密行為發生機會,若沒有做好避孕措施,可能在沒有計畫下懷孕,恐怕會引發後續終止妊娠潮的問題!透過這次亞太線上會議,可以了解疫情期間亞洲各國政府在婦女健康、意外懷孕及避孕宣導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如何透過數位醫療創新提供解決方案,也有機會將台灣多年的避孕宣導成績分享給其他亞太國家。 突破疫情阻礙避孕宣導困境 多項數位管道提倡雙重防護 針對台灣推動避孕宣導成果,蔡永杰部長表示,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多年來持續透過各種數位方式傳遞「雙重防護」避孕觀念,呼籲女生服用常規避孕藥,男生正確使用保險套,不僅能阻止意外懷孕的發生,同時能預防性病,宣傳管道如校園避孕講座、8181避孕諮詢網站、Facebook避子小姐粉絲團、Line@避子小姐、避孕短劇及主題MV拍攝。此外,今年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更設計了一套避孕金頭腦網路遊戲,遊戲中結合專業婦產科醫師衛教解說,讓民眾在疫情期間,也能透過網路以趣味的方式取得正確避孕資訊。 蔡永杰醫師呼籲,台灣正面臨生育率下降的問題,目前政府積極提升試管嬰兒費用補助,已婚夫妻應多配合政府政策做好生育計畫,而年輕族群則要有正確的避孕觀念與規劃,避免因意外懷孕而面臨非預期的經濟與社會壓力。

Read More

壓力太大導致落髮 改善不能只治頭皮

人的身體都有自動調節能力,若某器官出現問題,會協調體內其他機能來協助,因此很多人等到生病了,才會發現身體早已處處是問題。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30歲的朱小姐,從事每日都需腦力激盪的高壓行業,前陣子開始感到情緒波動變大、容易疲勞,也開始不易入睡、淺眠、生理期不規律、經前症候群症狀加劇,甚至開始掉頭髮。因落髮問題嚴重,且影響到外觀,朱小姐找上頭皮門診張祺璋醫師團隊求助,主治醫師陳怡誠經過一系列檢查後,發現由於壓力過大,使得體內的抗壓荷爾蒙「脫氫表雄酮」非常不足,藉由改善生活習慣、荷爾蒙治療、飲食控制等改善她自律神經失調,將體內狀況調整好,不僅睡眠障礙改善,落髮問題也不再困擾。 落髮是症狀非疾病 壓力累積傷身 「要傾聽身體的聲音」,陳怡誠醫師提到,落髮其實是症狀,不是疾病,要找出身體悲鳴的地方,才能解決問題。壓力是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無論形式、大小,其實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我們的生理及心理。朱小姐身處在高壓之中,自認調適得很好不受影響,但壓力累積到一定程度時,便會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 詢問之下,發現朱小姐為了體態,經常不吃早餐,或以一個麵包、一杯咖啡解決,身體根本營養不足,加上朱小姐經常晚睡,貪圖睡前自由時光,更加深了難以入睡的睡眠障礙;陳怡誠醫師表示,長期下來便會引發自律神經失調,進而影響身體器官的吸收能力,導致內分泌失調、荷爾蒙失衡、體力下滑,進一步出現亂經、落髮等症狀。 壓力太大影響荷爾蒙 抗壓荷爾蒙失去保護機制 為了找出身體真正的問題,陳怡誠醫師安排了數項檢查,包含肝腎功能、貧血、甲狀腺功能、荷爾蒙等,發現朱小姐體內的黃體酮不足,導致她生理期不規律,抗壓荷爾蒙也不足。陳怡誠醫師進一步解釋,皮脂醇與脫氫表雄酮(DHEA)在應付壓力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前者可看出壓力有多大,後者屬於抗壓保護作用,朱小姐的脫氫表雄酮已經低於標準。 「就像燒開水一樣,壓力一直燃燒,會讓抗壓荷爾蒙如同水分蒸發,燒到最後有氣無力,乾燒時,身體就會出狀況。」陳怡誠醫師強調,人的身體都有自動調節能力,若某器官出現問題,會協調體內其他機能來協助,因此很多人等到生病了,才會發現身體早已處處是問題。 團隊治療、多管齊下 體內平衡改善落髮 他強調,每個落髮問題個案成因都不同,針對朱小姐落髮個案若只改善頭皮外處理,是治標不治本,,一定要多管齊下才能回到健康狀態。朱小姐在經過頭皮門診團隊的幫助之下,除了以藥物補充荷爾蒙之外,調整作息於固定時間就寢、改善飲食攝取並運動等,讓體內循環變好;也接受了個案管理師陳郁喬的營養諮詢,補充胺基酸及營養素,讓身體經酵素反應轉換成褪黑激素,有助睡眠品質及抗氧化,已經能順利入睡,精神變好,也更有餘裕來面對處理壓力,落髮問題也不再困擾她。再加上雷射治療,毛囊已重返健康狀態,還她一頭濃密秀髮。 頭皮門診張祺璋醫師團隊表示,每個人面對壓力都有不同的處置方式,有的人淡然處之,有的人繃緊神經,但長期處在壓力之中而未察覺,都會使身體產生狀況。建議作息一定要正常,該入睡的時候一定要入睡,也可以考慮攝取魚油、B群等保健食品,來改善體內慢性發炎、對抗自由基等,只要能睡得好,頭皮自就會健康。 張祺璋醫師團隊

Read More

流感新冠夾擊,流感疫苗+多合一疫苗,爸媽更安心!

紀主任建議新手爸媽們,與醫師討論後,可自費選擇多合一疫苗,也就是結合五合一、B型肝炎疫苗,讓寶寶少打一針,不僅減少於醫療院所暴露染疫的風險,有些家長也不用特地請假帶寶寶接種疫苗,相對來說,更省時和方便。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隨著秋冬季節到來,今年國人恐面臨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雙重夾擊。對此,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紀鑫提醒,若家中有6個月的寶寶,應盡早施打流感疫苗,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嚴重併發症。且若家長擔心6個月嬰兒接種疫苗較多,可選擇多合一疫苗,讓寶寶少打一針,有效縮短醫院停留時間,家長可以更安心。 流感、新冠難區分 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嚴重併發症 紀主任表示,嬰幼兒感染流感與新冠肺炎的初期症狀相似,皆有發燒、咳嗽、流鼻水、腸胃不適等症狀,新冠肺炎則部分容易出現腹瀉,並且潛伏期較長,約1-14天,提醒家長不可大意。 目前雖然嬰幼兒無法接種新冠疫苗,然而,完整施打流感疫苗,可降低嬰幼兒因流感引起的住院率達7成,對6-12個月嬰兒預防流感效果也有8成 。因此提醒家長,務必帶寶寶接種流感疫苗,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嚴重併發症。除此之外,接種流感疫苗可有效降低流感感染風險,萬一確診新冠肺炎,也可幫助醫師在臨床上鑑別流感與新冠肺炎。 ▲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紀鑫 滿6個月要打很多疫苗怎麼辦?多合一疫苗好處多多 6個月的寶寶,除了常規五合一疫苗加B型肝炎疫苗,流感季期間,還要加打流感疫苗。紀主任分享,有些家長聽聞後,馬上面有難色,抱怨寶寶打一針都受不了,很難想像一次要挨三針。 對此,紀主任建議新手爸媽們,與醫師討論後,可自費選擇多合一疫苗,也就是結合五合一、B型肝炎疫苗,讓寶寶少打一針,不僅減少於醫療院所暴露染疫的風險,有些家長也不用特地請假帶寶寶接種疫苗,相對來說,更省時和方便。 秋冬病毒蠢蠢欲動 嬰幼兒疫苗打好打滿 紀主任指出,以往每年約有25~30%嬰幼兒接種流感疫苗,但去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接種比例降至18%。因此他呼籲,秋冬本來就是嬰幼兒求診高峰期,今年面對新冠肺炎與流感雙重夾擊,醫院都有提供配套措施,例如馬偕紀念醫院單獨成立寶寶疫苗接種區,讓家長可以放心前往,並且現在有多合一疫苗可以選擇,家長更應帶寶寶按時施打疫苗,才能建立完整保護力。

Read More

〈李仙得是馬前卒?還是代罪羔羊?〉8-2

(牡丹社事件/圖取自維基百科) 賈忠偉 牡丹社事件(日本稱為「臺灣出兵」或是「征臺之役」) 1871年(清同治十年,日明治四年)10月,位於琉球群島最南端之宮古島與八重山島人民,分別乘坐四艘貢船前往琉球那霸,在返回居住地的途中因遇颱風,其中兩艘貢船因此失蹤,另一艘則是幸運的漂到清廷管轄的臺灣府城。還有一艘載有69名乘組員的貢船--「山原號」於11月6日漂流擱淺在恆春半島的八瑤灣(即今之屏東屏東縣滿州鄉港仔村),其中2人不幸溺死,1人失蹤,66人平安上岸。 隔天這些船員(都是成年男子),包括:宮古島頭職兼船長的仲宗跟玄安及船員、乘客……抵達恆春排灣族的高士佛社(清代文獻中寫成「滑思滑」或「高士滑社」)領域,並被帶至頭目家中。起初雙方還以禮相待,但後來因為語言與文化認知不同而產生衝突,為了避免遭到不測,翌日清晨,這些琉球難民趁著高士佛社人外出打獵的空檔,分批逃走,但這不告而別卻意外惹惱了高士佛社人,他們認定對方是來探路的間諜,因此立刻派人追擊這批落難的琉球人。在追擊的過程中,有54名琉球人不幸慘遭殺害。(註十一 )不久,與高士佛社同為排灣族且有結盟關係的牡丹社援兵也趕到現場,問明事情原委之後,這些牡丹社援兵決定繼續追殺逃走的十二個琉球人,後來在保力庄首富並擔任庄長的漢人楊友旺家中發現了這些琉球難民,經楊友旺與牡丹社人達成協議,楊以大批的牛、豬、布匹來換得這12人性命,牡丹社人在返回其住地途經高士佛人殺害54名琉球人的現場時,他們將這些琉球難民人頭砍下(馘首;即獵頭),帶回牡丹社以及尼乃社(女乃社)的頭顱架上,當做部落的戰利祭品。 楊友旺於1904年時拍攝的照片 事後這54具無頭屍先由當地客家籍漢人鄧天保(另一說為楊天保,後來伊能嘉矩至屏東抄錄碑文時,誤寫為「劉天保」)收屍並埋葬在其住家附近雙溪口山腳下(即現在的宙光山南側小平原)的四座墓中(每一座均合葬十餘具無頭屍)。之後,再由保力庄長楊友旺協同庄務助理林阿九以及張眉姿(張眉婆)、林碰獅等善心人士遷葬至統埔庄南郊,並約定每年由鄰近墓園的林家人供祀祭拜。後來日本人攻擊牡丹社時,西鄉從道下令立碑重修墳墓,這就是當地「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古墓之由來。 (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圖片取自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而逃過一劫的12個琉球人則在楊友旺家中調養了40多天之後,由揚友旺及鄧天保、宋國隆、楊阿告等人護送至車城灣搭船前往楓港再經陸路到鳳山縣衙門,轉交給清政府官員,並安排與另一批一樣是漂流到臺灣的琉球八重山的「漂流民」一併轉往福州琉球館。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6月閩浙總督文煌,福建巡撫王凱泰連銜奏准遣送這些「漂流民」歸返琉球。一般來說中國從宋代開始就已經有出現關於「漂流民」的記載,而歷朝歷代對待這些海上遇難的「漂流民」不管是日本人、朝鮮人、琉球人…都相當友善,地方政府或是沿岸居民除了會主動幫忙這些「漂流民」--修船、致送補給品、厚葬罹難者…外,而受傷獲救的船員則是接受政府的公費治療,等待其痊癒後會依個人意願送回原國。到乾隆皇帝時更是頒布命令將「漂流民」的救助制度化。(註十二 )只是臺灣當時許多地方仍屬「化外之地」,並不受政府機關的管制,再加上是個新生的移民社會,本身就有著弱肉強食的惡習,尤其清末吏治腐敗,因此有關「漂流民」的衝突--包含搶奪財物、殺人滅口、強迫勞役等狀況就不斷發生。(註十三 ) 藉口琉球漂流民被殺事件,同年4月,日本外務卿副島種臣立即擬定「處理琉球之三條」方案;即將琉球王尚泰任命為華族(貴族)兼沖繩籓籓主,將琉球的外交權移至日本外務省,由九州的鎮台派兵進駐琉球…等。同年,鹿兒島縣參事大山岡良還假借琉球王之名,建議「派軍征討臺灣,攻其巢窟,殲其巨魁,上張皇威於海外,下慰島民之怨魂」。但琉球擔心「雙屬問題」會曝光而遭清廷責難(報復)因此婉拒。(註十四 )到了10月16日,日本單方面對外宣佈琉球王國屬於日本的「內藩」(被稱為:第一次琉球處份),破壞了自1372年起中國為琉球王國之間長達500多年的宗主國地位,同時拒絕與中國談判琉球歸屬的問題,這些宣佈當時雖然只有獲得美國政府的承認,但仍舊使得清國不敢採取任何行動。(註十五 ) 不幸的,到了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3月又發生了日本小田縣(今岡山縣)的船頭佐藤利八等4人,在出海貿易途中,一樣遭到暴風雨侵襲而漂流至臺灣東部馬武窟附近,雖然沒有被殺害,但4人的財物卻遭到部分臺灣原住民(漢人)的掠奪,之後這4人被當地官府搶救出來並受到妥善的照顧與保護,臺灣官方為表示歉意,送給這4人相當豐盛的補給品,並將他們護送至上海日本領事館後,再返回日本。剛開始日本曾試圖以正式的外交途徑來解決漂流民在臺灣的安撫問題,但清廷總是以「化外之地、化外之民」為由來推諉責任。因此,日本以「清國無法處理此等情事」的認知前提下,積極備戰希望能找對時機出兵臺灣,懲治島上的原住民,當然最好是能趁此良機佔領臺灣。 牡丹社事件背後的美國人與美國陰謀 曾經於1866年(清同治五年)10月擔任美國駐廈門領事的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他有許多漢文名字,如:李聖得、李全德、李善德…等等;他的日本名字為:リセソドル;リゼソドル,1830~1899),在1872年(同治十一年)10月12日,辭去廈門領事之職,搭船返美,李離開中國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國駐華公使對他所提出的「治臺理番」策略並不支持。而發生於當年2月琉球人在臺灣南部被番人殺害的事故,就完全引爆了他與公使婁斐廸(F. F. Low)之間的宿怨,在事發之後,李先得曾親自乘船去臺灣詢問當地番社原由。在蒐集完事發經過後回到廈門,他立即對美國駐華公使及清政府提出詳細報告,並要求清政府要嚴懲番人的暴行。但未獲得清政府的善意回應,不但如此,當時駐華美國公使婁斐廸還嚴詞批評他在未報告美國政府的情況之下就私自潛入臺灣與番人談判是不法行為,致使李仙得認為清政府及美國駐華公使都有放任番人暴行的嫌疑,最後憤而辭職。李仙得的抗議卻意外得到當時美國總統格蘭特的讚賞,因此推薦他出任阿根廷公使,在返美過境日本橫濱期間,由於李仙得相當熟悉臺灣事務,再加上美國政府有意破壞中日同盟,並藉日本的手來佔領臺灣。(註十六 )因此在美國政府的授意之下,美國駐日公使德朗(De Long, C.E.)將李先得介紹給日本外務卿副島種臣。(註十七 )其實副島在跟李仙得會談之前,已經有了「以武力占領臺灣」的想法,為了迎合副島的臺灣隸屬於日本的主張,李先得在他所寫給日本政府的「備忘錄第一號」中,就以他親自參與處理1867年(清同治六年)2月--美國商船羅佛號(the Rover)事件的經驗,來證明表示:「臺灣雖然在清朝的管轄之下,但其政令不通行,對人民也不能保護,即無有效統治之實,是個無主之地,日本可以趁此良機佔領臺灣」。(註十八 ) 同時李仙得也將其珍藏的許多有關臺灣的重要情報;如各種歷史文獻、各族原住民的風土人情與各類戰略地圖、海圖、照片…全部都獻給日本政府,也從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11月起到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2月為止,為日本政府草擬了六份備忘錄(覺書),從各種角度向日本政府解說臺灣的政經情勢與日本政府應有的作為與政策態度。(註十九 )在他所呈現給日本政府的第四號備忘錄中,首先對日本提出了「東亞文明月彎」的概念:「日本、朝鮮、琉球、臺灣這個半月形地區,在日本領導下,將是亞洲現代化的重心,為了亞洲未來的繁榮,日本向臺灣用兵,既是應然,也是必然的。」(同註一)而李先得的想法與也當時美國利用代理人來進行擴張政策相符。其實德朗將李先得介紹給日本政府之後,便立即寫了一份「祕密報告」給美國國務院,報告中指出:「我一向認為西方國家對日本的真實政策,是鼓勵日本採取一系列的行動……使日本政府與中國政府、朝鮮政府彼此仇視。」而「在目前形勢下,我相信,我已經發現一個實行這一計畫的機會,能不需要流血的戰爭,但如果需要的話,我們可以使這場戰爭成為……把臺灣及朝鮮放在一個同情西方國家旗幟下的戰爭」。(註二十 ) 重新回頭看看「羅佛號事件」 所謂羅佛號事件的始末是:1867年(清同治六年)2月美國商船羅佛號由廣東汕頭駛赴牛莊(今遼寧省海城市牛莊鎮)途中,在臺灣南端七星岩附近海面不幸遇到颱風觸礁沉沒,當時船長懷特夫婦等13名生還者(船員)搭舢舨漂流至恆春龜仔甪(「ㄌㄨˋ」,現在的墾丁里社頂附近,註二十一 )登陸,卻慘遭龜仔甪社的原住民殺害,唯一倖免的粵籍水手逃至打狗(高雄),並向官府報告。這件事之後經過臺灣府透過英國駐臺灣領事館轉告給美國駐中國公使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1820~1870),蒲安臣因此立即派員出面與中國交涉。與此同時英國也立即出動一艘停在安平港的英國軍艦柯摩蘭(The Cormorant)號,緊急駛往事發地點希望能營救生還者。只是沒想到才剛放下小艇要接近海岸時,卻受到蕃人的襲擊致使一名水兵負傷。為避免造成更大的傷害,小艇立即返回軍艦,最後「柯摩蘭號」向岸上發射數枚砲彈之後離去。目前當地有一座「三合一」的萬應公祠,廟中主位是祭拜無主孤魂的萬應公,兩邊則是分別祭祀了土地公與八寶公主。恆春當地對「八寶公主」的來歷說法不一,根據《恆春縣誌》的記載推測,非常有可能指的就是當時遭到原住民誤殺的羅佛號的船長夫人韓特女士(基本上原住民不殺女性),因為原住民在殺害她之後,在她身上發現八件從未見過的物品,原住民因此稱她為八寶公主。據地方上傳說,八寶公主是在1934年的日據時代,向一位漁民託夢表示要留在臺灣,因此地方上才為她建廟供奉。(註二十二 ) 蒲安臣 【蒲安臣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1854年,與一群反對黑人奴隸制的人建立了一個新的政黨,這就是今天的美國共和黨(American Republican Party)。蒲安臣在1862年7月20日到達北京,為美國第十三任駐華公使。1867年11月底,蒲安臣結束為期六年的駐華公使職務。卸任之初蒲安臣接受清朝政府的邀請擔任中國第一個外交使節團團長,代表中國政府出使美、英、法、普、俄等國,為這次出訪,蒲安臣還受委託設計了中國第一面國旗——黃龍旗。(註二十三 )】   附註: 註十一: 據生還者中的仲本筑登與島袋筑登二人回琉球後所作的筆錄,高士佛(滑)社原住民並未主張番社團的通行權,在救助這些琉球籍的漂流民之後,還「用小貝殼盛飯給六十六人」吃,當晚並讓他們「投宿此家」。林呈蓉教授認為:「根據日後高士佛(滑)社一名老原住民的說詞,原本他們對宮古島漂流民並沒有殺意,他們小心地保存了琉球人身上的織服(衣服),只為了判斷他們是哪國人, 到底是可以直接交易,或者必須把他們送到漢人通事那邊,但雙方語言不通,因此是以筆談的方式來進行溝通。」可能就是為了要從「琉球人身上的織服」來「判斷他們是哪國人」,高士佛(滑)社才會有上述仲本筑登與島袋筑登二人筆錄中所述「半夜時分,一人於左手握著火把,右手拿著刀,推開門進來,剝取兩人之貼身衣物而去」的情事發生。這項突如其來的持刀剝取衣物之行為,顯然引起琉球漂民的恐懼。而翌日清晨,高士佛(滑)獵人叮嚀琉球漂民,「必定要留到我們回來以後」;讓琉球漂民「更加心生疑惑」,因而趁隙「分散逃走」。琉球漂民接受了膳宿的款待,卻不顧高士佛(滑)社獵人的叮嚀而偷偷溜走;此一舉動,不但讓高士滑社民感到備受「侮辱」;也使得他們對於 琉球人入山的意圖,更加起疑,最後才因此惹上殺身之禍。簡單的說,原住民之所以殺害54位琉球漂民,其動機乃是「基於保護族人與領地」。 參見──郭伯佾:《從琉球藩民墓碑文探索牡丹社事件》(實踐博雅學報/第二十二期/2015年7月),p92~93。 註十二: 參見──劉序楓:《清代中國對外國遭風難民的救助及遣返制度~以朝鮮、琉球、日本難民為例》(琉球中國關係國際學術會議編輯發行/第八回琉中歷史關係國際學術論文集/2001年3月)。 註十三: 據James Davidson的統計,1850~1871年底,臺灣(含澎湖)附近海面,共有44件船難,其中21艘船遭島民搶劫,部分船員被殺(僅4件為原住民所為)。1882年至1885年,共31次船難,6件劫船者皆為漢人。漢人最有名的海盜窩在國賽港(今臺南七股鄉三股村及十份村附近)、白沙屯(今桃園觀音鄉),此外鹿港、淡水、南崁、布袋、澎湖沿海地帶,先民也發揮了「靠海吃海」的精神,未放過任何老天爺賞賜的橫財;連奉命戒護的士兵也加入洗劫的行列。 參見──愛德華.豪士(陳政三譯):《征臺紀事~武士刀下的牡丹花》(原民文化),p10。 註十四: 參見──戴寶村:《牡丹社事件~帝國的入侵》(自立晚報),p13。 1609年(明萬歷三十二年),日本薩摩藩島津氏派兵入侵琉球,1611年(明萬歷三十九年)9月中山王尚寧在江戶被迫簽署「誓表」後,才得以歸國,1613年,尚寧王被迫將奄美諸島割讓給薩摩藩。琉球從此一方面接受中國冊封並進行朝貢貿易,同時國政卻受到日本薩摩藩的控制--這就是所謂的琉球的雙屬時代。 註十五: 參見──藤井志津枝(傅琪貽)…

Read More

〈李仙得是馬前卒?還是代罪羔羊?〉8-1

賈忠偉 【我們都知道--2004年1月在臺灣上映的好萊塢賀歲片《末代武士(The Last Samurai)》,故事劇情就是以發生在日本明治維新初期--1877年「西南戰爭」做為背景改編而來的。其中由渡邊謙飾演的勝元,角色就是來自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日本青壯輩名導原田真人跨刀飾演的大村,則是影射西鄉的政敵大久保利通。但你可能想不透由美國影星湯姆克魯斯(Thomas Cruise Mapother Ⅳ,1962~)飾演的美軍軍官──納森․歐格仁上尉(Captain Nathan Algren)到底影射的人是誰!?我覺得那代表了兩種意義:一是告訴世人--美國人在「明治維新」中所扮演的導師角色;二是投射了--曾經擔任美國駐廈門領事的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的身影。李仙得又名李讓禮;1830年8月26日生於法國的望族,巴黎大學畢業。1854年和美國紐約著名律師的女兒克拉‧維多利亞‧莫洛克(Clara Victoria Mulock)結婚後移居美國紐約,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李仙得選擇效忠北方聯邦,由於他替紐約的第51師召了募100多名志願軍而被北軍任命為少校連長,他親自率領這支部隊前往北卡羅萊納州參戰,幾經轉戰他最後編入格蘭特將軍的直屬部隊,並晉升為上校官階,1864年5月在一場戰役中左眼及鼻樑被子彈貫穿,造成左眼失明,不得不於當年光榮退伍,並獲准破格晉升為准將。南北戰爭結束之後,由於跟他一起並肩作戰的同袍好友格蘭特將軍(Ulysses Simpson Grant,1822~1885)選上美國第十八任總統(後來連任第十九任美國總統),因此派他於1867年出任美國駐廈門領事兼理淡水、雞籠、安平、打狗領事事務。 李仙得在上任之初,就遇上了1867年3月12日的羅佛號(the Rover,或譯為:羅妹號)的海難事件,之後還有--隔年(1968年)的樟腦走私戰爭--導致英國海軍茄當(Gurdon)率艦砲擊安平事件、以及數不清的教案、商務糾紛…等,不管那一件事,我們都可以看到這位獨眼龍將軍的身影。就因為如此頻繁的接觸臺灣,所以李仙德被視為「臺灣番界」通,而這些經歷對他在1874年「誘導」或是「引導」日本對臺灣屏東發動侵略戰爭──即「牡丹社事件」有相當大的幫助! 只是近來愈來愈多的研究也顯示,日本並不單純的是因為受到李仙得的誘導才在1874年發動所謂的「征臺」之役,當然也不可以將日本後來會走上軍國主義之路也推給李仙得。因為這些研究都有可能是受到日本學界長期以來的脫罪論誘導所致,隱瞞了日本早就有的侵臺意圖以及潛伏在日本文化中的侵略因子。或者說,李仙得的確在對於日本發動侵臺戰爭佔有關鍵地位,但這其中其實包含了相當複雜的國際政治陰謀與算計,而我們也不能忽略,明治維新之後受到西方列強影響所產生的--日本帝國主義,恐怕才是主要因素,當然李仙得的個人野心絕對是構成日本對外擴張的因素之ㄧ,他的角色充其量只是個獻策的謀士罷了,大家不過是狼狽為奸,相互利用而已,套句俗話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捱」。 但不管如何,李仙得也是最早提出「東亞文明月彎」概念的人:他在1873年給日本政府的備忘錄中清楚的指出:「日本、朝鮮、琉球、臺灣這個半月形地區,在日本領導下,將是亞洲現代化的重心,為了亞洲未來的繁榮,日本向臺灣用兵,既是應然,也是必然的。(日本海軍部文件JN-R34-F44937-45)」這個概念正是日後日本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的源頭。(註一 )就如《後藤新平正傳》一書所言:「這個年輕的帝國,正在開始實施由李仙得忠告而發起的堅固的新國策--大陸政策,即北起樺太,南到臺灣,由一連串島嶼完成對支那的半月形包圍,更要控制朝鮮和滿洲,否則就無法保障帝國的安全,控制東亞的時局。這就是李仙得提出的建設性的策略。此策略刺激著日本年輕的領導者們,不久就成為我新興帝國的國是。」(註二 )】 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1830~1899--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美國人與臺灣的第一次接觸~是要「租借買入」還是「直接佔領」?! 根據歷史記載,近代第一位登陸臺灣的美國商人是利極登.奈伊(Gideon Nye‧Jr.,1812~1888 )。他在1833(清道光十三年)21歲時,與幾位兄弟在中國廣州成立了「奈伊兄弟洋行」(Nye Brothers & Co.),從事鴉片、糖、茶的進出口生意。他在1853年寫信給美國駐華代辦、也是多年好友的彼得.伯駕(Petter Parker,1804~1888),建議美國政府出兵佔領臺灣南部的紅頭嶼,就是現在的蘭嶼,作為美國遠東太平洋航線的基地,但未獲得任何回應。到了1855年(清咸豐五年)奈伊兄弟洋行與另兩家美商威廉士洋行(William, Anthon & Co.)、羅賓內洋行(W. M. Robinet & Co.)合作,賄賂當時擔任臺灣府知府與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前身為: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的滿州大臣裕鐸(任期1854~1858),雙方並簽訂密約,利吉登.奈伊取得了臺灣樟腦出口獨占權及使用打狗港(今高雄)的特權。從1855年到1857年間,利吉登.奈伊投資了約45,000美元作疏濬港口河道以及建築碼頭與貨棧之用,同時期出口的貨船有78艘,運輸出的貨物價值達50萬美元。相對的利極登.奈伊則必須對打狗一帶提供足夠的海上武力,來保護與對抗海盜的侵犯。就因為這樣,美國國旗在打狗海邊飄揚了一年多,但也因此嚇阻了當時猖獗的海盜。(註三 ) 另外早在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時,利極登.奈伊的兄弟湯姆士(Thomas Nye)於搭乘克爾派號商船(Kelpie)經過臺灣海峽時遇到船難而失蹤,利極登為了營救他,除了向中國政府施壓外,也不斷的向美國政府求援,請政府派兵船、人員到臺灣搜救。(註四 )就因為他的奔走,美國政府曾先後派了四批軍艦來臺灣海域巡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打破日本鎖國政策的海軍提督派里(或稱為:佩里,Mathew Perry)於1854年6月29日曾派亞伯特上校(Captain Abbot)和辛克萊少校(Lieutenant Commander Sinclair)分別率領了兩艘軍艦--「the…

Read More

〈美食介紹〉南霸天《茶の魔手》青茶年賣上億杯 北部民眾敲碗展店

《茶の魔手》所擁有之契作面積約51萬坪,其年產量高達170萬台斤。(圖:茶之魔手提供) 【編採中心/台北報導】由台南發跡、創立於1993年的手搖飲品牌《茶の魔手》,全台門市高達近600家,一年光青茶系列就要賣出一億杯以上,而且最大杯的價位幾乎都不超過50元,但門店幾乎都集中在中南部,讓北部民眾頻頻敲碗希望能北上展店,才能在現在每天都人手一杯的時代節省荷包! 台灣手搖飲競爭激烈,各品牌都瘋狂搶在海外拓點、開加盟,《茶の魔手》行銷經理李士朋表示,《茶の魔手》因為堅持所有原物料都要由台灣出口,以保品質的控制,而不只是單單只想著賺加盟、打名聲,也因此多年來一直都沒有把海外市場作為企業發展重心。兩年前曾預計在東京澀谷開店,但準備開幕時正好遇上新冠肺炎,所以遲至今還沒能正式營業。 《茶の魔手》所使用的茶葉皆來自於茶農自栽、自產、自製的純正台灣茶葉。(圖:茶之魔手提供) 《茶の魔手》所使用的茶葉皆來自於自栽、自產、自製的純正台灣茶葉,並且為台灣唯一擁有茶園茶廠的手搖飲業者,李士朋指出,每年熱賣的前四名品項都是純茶類,光是青茶每家店一天至少賣出144杯,再加上其他口味青茶,每年總銷售超過上億杯,而且《茶の魔手》大杯750ml單價幾乎都不超過50元,在現今手搖飲動輒7、80元的消費,價格可說超級佛心,尤其是在北部地區物價消費高,鄉民們頻頻在社群發文希望魔手能北上開店,。 「我們老闆的堅持就是把茶做好,不做流行飲品怕混淆了本業,不做文青網美風包裝和門店,是希望讓每個階層的人都走得進去,還曾因為賣的太便宜,被質疑是用香精,但我們創辦人的堅持,就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有任何的添加物,所以投入大量金錢人力在茶農茶廠身上,為的就是讓顧客喝到真正的台灣茶」,李士朋說。 目前《茶の魔手》所擁有之契作面積約51萬坪,其年產量高達170萬台斤,而所生產之茶葉則全數供應於其下門市使用。為確保品質,斥資建造佔地1800坪的「獅子頭山茶廠」與900坪的「名間鄉松柏嶺製茶一廠」兩座大型專業製茶廠,以自行生產全台門市所需之茶葉來源,並聘請在地專業製茶師製茶,還曾榮獲「2019製茶廠環境衛生安全評鑑」特優五星級製茶廠殊榮。 「一日茶園輕旅行」活動,讓民眾感受到特有的台灣茶飲文化。(圖:茶之魔手提供) 2019年北部茶區面臨冬茶茶菁生產過剩、收購通路滯銷,茶農在尋求農糧署的牽線下,《茶の魔手》以實際行動挺身相助,全數收購檢驗安全無虞的茶菁,讓北部茶農不僅能安心過冬,也藉此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為致力推廣台灣茶飲文化,終年開放機關團體免費預約參觀茶廠,2020年首次辦理「一日茶園輕旅行」活動,讓民眾透過茶園手採茶、參觀製茶流程與各式DIY茶葉手作體驗,感受到特有的台灣茶飲文化,體驗同時更能理解平日所喝到的茶,是如何從一貫的生產作業中而來,重點還只有銅板價而已!

Read More

〈3C家電介紹〉輕薄旗艦小米 11 Lite 5G 亮眼玩色登場 小米智慧顯示器 P1 系列 55 型與 50 型開賣搶市

小米11 Lite 5G提供松露黑、柑橘黃、薄荷綠三種顏色,於5月13日晚間8點搶先開賣。 柯宗鑫 小米台灣宣布在台推出小米 11 系列的真輕薄旗艦小米11 Lite 5G,以 159g 的超輕量、厚度僅 6.81mm,成為小米史上最輕薄的 5G 手機,同時搭載 6.55 吋 FHD+ AMOLED 螢幕,配備 6400 萬像素 AI 三鏡頭相機、旗艦級 Snapdragon 780G 處理器,以及 4250mAh(typ)大電量電池,建議售價 9,999 元起。同日登台亮相的還有全新小米智慧顯示器 P1 系列 55 型與 50 型,支援 4K Ultra HD 高畫質,以及 Dolby Vision 和 HDR10+ 動態影像處理,內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