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詐宣導進球場!壢警攜手樂天桃猿守護民眾荷包

林鼎泰親自率隊帶著大頭警察娃娃「阿忠」與「小麗」與球迷朋友開心互動。(圖/警方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為歡慶警察節並提升全民防詐意識,桃園市中壢警分局特別選在人氣爆棚的樂天桃園棒球場,在樂天球團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壢分局長林鼎泰親自率隊,帶著大頭警察娃娃「阿忠」與「小麗」,與樂天球團吉祥物「猿氣小子」同台登場,與球迷朋友開心互動,並帶來反詐知識,現場氣氛熱鬧滾滾,獲得球迷們熱情回應。 此次活動以「識詐、防詐」為主軸,融合球賽熱潮與有趣互動,讓民眾在歡樂中學習詐騙防範知識。林鼎泰表示,中壢分局全體同仁不斷為「識詐、防詐、打詐」工作努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壢地區詐騙案件數已明顯下降,自去年10月平均每日受理17.03件,今年1至4月大幅下降至12.52件,降幅達26%;財損再從每日899萬降至638萬,減少29%。並呼籲大家牢記三句口訣,「不接陌生來電、不聽投資明牌、不點不明連結」。 林鼎泰提到,依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詐欺案件已成為最普遍的刑案類型,持續深化多元宣導是刻不容緩的工作。棒球是台灣全民熱愛的運動,中壢分局特別選在警察節前夕與球迷齊聚一堂,希望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防詐觀念「入腦又入心」,進而擴散至更多家庭與社群,共同打造「警民合作、全民守護」的安全城市,也為警察節增添一份意義非凡的祝福與使命感。

Read More

健保制度邁入新里程碑!三大癌別免疫療法納入第一線給付

免疫療法健保擴大給付,為病人帶來的不只是延長生命與提升生活品質的希望,也期望一步步將癌症從「絕症」轉變為「可長期控制的疾病」,讓更多患者看見希望。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陳佳慧報導 健保制度迎來新里程碑!自2024年6月起,中央健康保險署正式將癌症免疫療法(ICI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納入三大常見癌別的特定治療情境,包括:不分PD-L1表現量、可合併化療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肺腺癌)、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以及具 dMMR/MSI-H 特徵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治療。此一政策不僅對病患帶來實質助益,也讓台灣癌症治療更接近國際指引標準,為病友提供臨床實證支持的治療選項。本次健保給付擴大,為癌症患者帶來延長生命與提升生活品質的治療新契機。 免疫療法術前給藥效果最佳 把握時機是關鍵 臺灣乳房醫學會榮譽理事長(臺北榮民總醫院)曾令民副院長指出,針對第二期以上的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目前臨床實務上廣泛採納、且經大型研究驗證療效的方式,便是「術前使用免疫療法合併標準化療」。這項療法早已被 NCCN、ASCO等國際權威指引列為標準治療,我國乳房醫學會也採相同立場。 曾令民副院長強調,若在手術後才補上免疫療法,效果恐大打折,甚至可能不具明顯效益。臨床觀察顯示,術前合併免疫療法的效果最顯著;術後補用則效益有限,若手術後才開始免疫療法,幾乎看不到明顯效果。 因此,臨床共識日益一致:「愈早使用,效果愈佳」,尤其術前即納入免疫療法,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這次健保將此療法納入第一線給付,不僅是與國際接軌,更是給予病人於正確時機使用有效療法的機會,為預後不佳者帶來逆轉契機。 台灣跟上國際標準 肺癌免疫治療擴大給付 國泰綜合醫院呼吸胸腔科顧問蔡俊明教授指出,這次健保放寬免疫療法條件,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尤其是鱗狀細胞癌病人而言,是一項重大突破。過去僅限PD-L1表現大於50%、且無法接受化療者才能獲得給付,現則取消「無法化療」這項限制,讓體能狀況良好的患者也能及早使用免疫療法、爭取預後改善。 蔡俊明教授進一步解釋,免疫療法主要透過活化病人自身免疫系統,由免疫細胞直接攻擊癌細胞,與傳統藥物不同,不少病人更有機會達成長期穩定控制、甚至停藥無須持續治療,這是標靶藥或化療難以達成的效果。 對無標靶藥可用的患者,如鱗狀細胞癌,這次政策鬆綁讓他們有機會使用國際建議療法。即便PD-L1表現不高,仍有部分病人能從免疫療法中獲益,五年存活率可望達到10%至15%,相較傳統治療存活率明顯提升,讓不少病人看見新的希望。 免疫療法早已是國際間主流標準療法 台灣健保晚了七年跟上國際 針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族群,台北癌症中心邱昭華副院長指出,本次健保給付的擴大實際上是針對「非鱗狀」的患者,等同於肺腺癌為主的群體,台灣大約有七成的肺癌病人屬於這一型,這次開放的對象涵蓋了大多數人,所以實際影響是很大的。邱昭華副院長說明,過去只有PD-L1表現量高的病人才能在第一線使用免疫療法,中低表現量的患者即便藥品已有核准適應症,卻無法獲得健保給付,只能自費,而國際早在2018年即將免疫療法列為標準,台灣此次給付終於趕上進度。 邱昭華副院長進一步指出,此次納入健保的「免疫療法合併化療」正是目前國際指引推薦的第一線治療方案,被視為黃金標準,能顯著改善病患的預後。過去單純是因為價格昂貴、對健保財務衝擊太大,才無法給付。如今終於趕上國際標準,讓多數病人能在門診就接受免疫治療,減輕醫療資源壓力,也讓治療流程更順暢。 5%病人適用卻改寫整體預後 大腸直腸癌患者存活期上看77個月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內科陳明晃教授表示,這次健保納入免疫療法的大腸直腸癌族群,為帶有 MSI-H 或 dMMR 特徵的患者,雖僅佔轉移性病人約5%,卻是對免疫療法反應最良好的一群。這類病人因基因修復功能缺陷,腫瘤突變量較高,易激發免疫系統辨識與攻擊,有利治療發揮效果。 陳明晃教授指出,過去雖有國際指引支持,但因健保未給付,臨床推動困難,多數病人需自費或仰賴保險,常錯失最佳治療時機。這次健保納入第一線使用,讓符合條件的病患可於病情初期即啟動免疫療法,強化治療效益。臨床研究顯示,MSI-H病患接受免疫療法後,存活期可望從24至38個月延長至約77個月。

Read More

新冠疫情延燒!醫揭新變異株「NB.1.8.1」3特性 快篩過期還能用嗎?

NB.1.8.1變異株有傳染力提升、免疫逃逸能力強等特性,雖然整體致病力相對較低,但對嬰幼兒、免疫力較弱或有慢性病史的族群仍具威脅。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嫊雰報導 新冠疫情再起,全國新冠肺炎門急診就診人次連續8週呈現上升趨勢,推估疫情高峰將落在6月底至7月初,單週就診人次可能達20萬人次。台灣目前主流變異株為NB.1.8.1,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吳昌騰醫師表示,此變異株有傳染力提升、免疫逃逸能力強等特性,雖然整體致病力相對較低,但對嬰幼兒、免疫力較弱或有慢性病史的族群仍具威脅、應提高警惕。 NB.1.8.1傳播速度快3倍!致病力較低 3族群仍要留意 吳昌騰醫師說明,根據近四週的病毒基因定序結果顯示,台灣本土新冠確診病例中NB.1.8.1占比約45%。NB.1.8.1為Omicron亞型病毒新分支,具備以下重要特性: 傳染力大幅提升:根據流行病學監測,NB.1.8.1的傳播速度比早期病毒株快 2至3倍,目前已成為中國、香港、澳門及東南亞的主流病毒株。 免疫逃逸能力強:此變異株攜帶Q493E與A435S兩個關鍵突變,使病毒能有效「閃避」人體原有的免疫記憶,即使已接種疫苗或曾感染者仍可能再次染疫。 整體致病力較低,但對高風險族群仍具威脅:目前重症與死亡風險雖較過去降低,但嬰幼兒、免疫力較弱、或具慢性疾病史的族群,仍不可掉以輕心。 根據兒科急診室的觀察,NB.1.8.1感染多為輕微症狀,類似一般感冒或輕度流感,常見於兒童的症狀包括低燒(多數體溫低於38.5℃)、喉嚨疼痛(部分病童表現為劇烈刺痛)、倦怠感、肌肉痠痛、流鼻水以及輕微咳嗽等。雖然NB.1.8.1整體致病力偏低,但在社區高度傳播的背景下,吳昌騰醫師提醒,特別是家有嬰幼兒的家庭,應密切觀察孩子症狀變化,一旦出現高燒、喘促、精神不振等異常情況應盡早就醫;確診後務必讓孩子充分休息,避免外出及群聚活動,必要時應佩戴口罩。 此外,符合資格的兒童應依時程完成新冠疫苗接種,以降低重症風險。雖然症狀類似,但吳醫師指出,若體溫超過39°C較可能為流感感染,而症狀以鼻塞、打噴嚏為主,則可能是鼻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可以此作為鑑別。 新冠疫情升溫快篩難求 醫:過期也可用 但判讀需謹慎 隨著新冠疫情升溫,民眾反映市面上家用快篩試劑供不應求。小兒科林哲民醫師表示,目前除了特殊族群及65歲以上確診者可開立抗病毒藥物外,其他患者僅能進行症狀治療,並無特殊藥物可用,因此在診間,除非患者或家長強烈要求,即使症狀符合,醫師也不會特別建議患者一定要篩檢出新冠,因為無論檢驗結果如何,所給予的治療藥物並不會有所差異。 不過,若家中有年長者或其他重症高風險族群的民眾,林哲民醫師建議還是可自行在家做快篩,以便及早發現並加強隔離、避免發生傳染。針對過期快篩是否能使用,林醫師表示,因為快篩過期會影響檢測準確度,官方答案是不建議使用,但還是可以嘗試檢測,判讀快篩結果時可注意以下事項: 第一條線C線(control)未顯示,就代表檢測結果不可信,即使T線出現也不是確診。 如果快篩結果呈陰性,由於過期快篩偽陰性機率增加,不能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性。 如果快篩結果陽性(兩條線都出現),有很高機率是確診,可考慮使用未過期的快篩再篩檢一次。 食藥署29日表示,為滿足國內民眾對快篩試劑的需求,已協調試劑廠商擴大生產,並請藥局、具醫療器材販賣許可執照的超商或藥妝店等業者協助鋪貨,民眾可至食藥署官網首頁「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檢驗試劑供應資訊專區」(https://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13365),查詢販售門市資訊。另外,疾管署官網「新冠最新防疫專區」(https://gov.tw/gNG)則有家用快篩試劑販售藥局、提供醫用快篩的醫療院所名單,以及疫苗接種院所等相關防疫資訊可供查詢。

Read More

沒固定好!蘆竹小貨車啤酒箱灑滿地 警方開罰了

小貨車裝載啤酒之箱子未牢固,導致載運的啤酒箱在行駛途中掉落,已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0條第2項。(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市一輛小貨車6月2日中午行經蘆竹區中正路與南竹路口時,疑因未妥善固定車上貨物,導致滿載的啤酒箱散落一地,造成用路人困擾,蘆竹警分局表示,將根據相關證據追究小貨車罰責。 蘆竹分局表示,小貨車裝載啤酒之箱子未牢固,導致載運的啤酒箱在行駛途中掉落,已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0條第2項,可處以3000元以上,1萬8000元以下罰鍰。蘆竹分局將根據相關證據,事後追究小貨車相關罰責。 蘆竹分局呼籲,駕駛人於載運物品時,應確實綑綁、固定牢固,以避免行駛途中發生掉落情形,危及用路人的安全。蘆竹分局將持續加強交通執法與宣導,以維護道路交通安全與順暢。

Read More

乳牛逛大街「吃分隔島」畫面曝 龜山警摸黑趕牛

多頭乳牛走在分隔島上,看起來相當悠哉在吃草。(圖/翻攝自threads@imdoudoubara)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市龜山區忠義路二段昨(3)日晚間23時許,有多頭乳牛跑到馬路上,且疑似在吃分隔島上的草。龜山警分局獲報,立即到場協助趕牛,避免影響交通安全。同時,警方也對飼主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84條製單舉發。 有目擊者在Threads曬出影片表示,馬路有「林鳳營」出來逛街,前方車子差點撞到。只見影片中有多頭乳牛走在分隔島上,看起來相當悠哉在吃草。 對此,坪頂派出所副所長黃金財說明,警方獲報後迅速聯繫飼主,並派遣警力趕赴現場,協助將牛隻趕回,確保道路恢復正常通行。乳牛飼主已違反道交條例第84條,「疏縱或牽繫禽、畜、寵物在道路奔走,妨害交通者,處所有人或行為人新臺幣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罰鍰。」警方依規定製單舉發。警方呼籲,飼主務必妥善管理家畜,定期檢查圍欄牢固性,避免家畜逃逸造成交通阻塞,危害用路人安全。

Read More

桃園、宜蘭地方創生團隊交流 桃市青年局:讓在地品牌累積市場能見度

桃園青年團隊走訪宜蘭百年磨刀技藝。(圖/青年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青年事務局為強化青年地方創生團隊能量,昨(3)日率桃園青年地方創生團隊,與曾榮獲2024年「世界農業旅遊大獎」的宜蘭「Grandpapa 少年阿公」團隊進行跨縣市資源共享交流,交流主題涵蓋兩地創生品牌互展與永續人文綠色旅遊參訪兩大主軸,形塑青年團隊跨域交流合作的地方模式。 此次交流活動共計有10組來自桃園的地方文化、農業及客家青年地方創生團隊,活動首站,由桃園創生基地策畫114年度青年投入永續發展行動計畫中共13組青年團隊前往「宜蘭人故事館」辦理聯合展覽,透過團隊簡介、產品展示,拓展桃園地方品牌對外曝光機會,亦為青年行動力搭建展示平台。同時,宜蘭在地展覽品牌「串視界・市場學校 Morning Market」同步移展至桃園創生基地,由少年阿公團隊所輔導轉型之多組品牌,包括一米特米食點心觀光工廠、艸祭製麵等,共同於桃園「一號空間地方創生基地」展出,完整呈現宜蘭地方產業如何透過創新、再造與世代接力,重構其當代表述與市場價值。 傳統市場乘載三代人的回憶。(圖/青年局提供) 活動中結合「永續人文綠色旅遊」參訪行程,桃園團隊實地走訪宜蘭多處創生場域與農業旅遊據點,並與在地團隊進行深入交流,了解其在市場經營、社區參與與產業再造上的實踐經驗,藉此深化雙方對地方創生策略的理解,從成功經驗學習如何結合地方街區、傳統文化及農遊進行整合行銷,汲取經驗作為桃園推動地方創生的新能量,來自桃園的「桃氣の青農週記」團隊蕭富嚴表示,這次的交流活動是一次標竿學習,如何將既有農業結合當地特性轉化為農遊,將會作為他們農場未來的創生概念方向。 青年局長侯佳齡表示,「地方創生需要的是長期的連結與實際的行動。這次桃宜雙向展出與參訪交流,不只是讓青年團隊跨出場域,更是把地方好的內容帶到更多人面前。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合作機會,讓青年深度參與地方發展,讓在地品牌累積市場能見度,也為桃園與宜蘭兩地未來的創生合作打下更紮實的基礎。」 青年局補充,桃宜創生旗艦展,即日起至6月底於ONE HOW SPACE 一號空間地方創生基地、宜蘭人故事館展出。

Read More

新生醫專醫保科實習宣誓授證典禮登場 學生披白袍展開夢想新篇章

實習生們精神抖擻、整齊列隊,齊聲朗誦誓詞,展現對職場責任與未來使命的堅定承諾。(圖/新生醫專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劉筱寧 為厚植學生專業素養、強化職場實務歷練,新生醫專醫藥保健商務科於昨(3)日隆重舉辦「實習宣誓授證典禮」,在溫馨的氛圍中,共計86位專四學生正式披上象徵責任與專業的白袍,開啟實習人生的新篇章。 此次典禮特別邀請實習暨就業輔導中心主任張之妍、美康藥局督導傅博軍、天成醫院藥劑部副主任謝亞橋等業界代表出席,現場嘉賓雲集、氣氛熱烈,展現產學攜手、共育專才的堅定信念,為即將進入職場實習的學生們加油打氣。 白袍,不僅是穿在身上的制服,更象徵著對專業的承諾與對生命的敬重。傅博軍於致詞中表示,「白袍的背後,是信任與責任的開始。期許同學們懷抱敬意與熱情,讓這場典禮成為邁向專業的關鍵轉折點。」 新生醫專醫藥保健商務科隆重舉辦「實習宣誓授證典禮」。(圖/新生醫專提供) 謝亞橋則指出,「實習是將課堂所學付諸實踐的機會,更是認識自我與確認職涯目標的關鍵階段。」 來自佑全藥局的副總經理張清為亦誠摯提醒同學,「藥局現場節奏快、狀況多,同學們只要抱持學習的心態、勇於發問,不畏犯錯,就一定能有所收穫。肯學、肯問才是真正的成長。」 典禮最令人動容的宣誓環節中,實習生們精神抖擻、整齊列隊,齊聲朗誦誓詞,展現對職場責任與未來使命的堅定承諾。四年級學生周庭妤談到,「這次暑假我將在懷恩藥局進行約兩個月的實習,期待能將課堂上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學習與客戶互動、有效表達,為未來職涯打下穩固基礎。」 張之妍亦殷切勉勵全體學生,今天不僅是授袍的儀式,更是責任與成長的起點。實習不只是在做事,更是在學做人,態度比技能更重要。勇於提問、謙遜學習,珍惜與業界前輩的每一次交流,將會是你們邁向成功的寶貴資產。 醫保科主任高駿彬則表示,科內課程不僅重視實務操作與證照考取,更與多家連鎖藥局及醫療機構建立密切合作關係。歷屆畢業生表現亮眼,不僅成功進入大樹、美康、杏一、躍獅等知名大型連鎖體系任職,亦有學子選擇升學至國北護、台中科大等知名學府,持續深耕醫療健康領域。 新生醫專強調,此次受袍典禮展現的不只是學生的專業實力與自信,更傳遞出醫藥保健商務科「畢業即就業、升學也有優勢」的辦學理念與實踐成果。五專優先免試與聯合免試甄選開跑中,歡迎國中畢業生選擇這條結合醫療專業與就業保障的黃金道路。穿上白袍,是責任的開始;邁出第一步,是夢想的起點。加入醫藥保健商務科,讓未來從專業出發,走得更遠、更穩、更精彩,想了解更多可至醫保科官網查詢。

Read More

桃園分局結合捐血與宣導 展現警民合作守護治安與環境

桃園分局王智民分局長主持揭序,邀集大園、龜山、八德及蘆竹等分局警察同仁與熱血市民共襄盛舉。(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邱怡芳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桃園分局為展現警察博愛精神及熱心公益情操,再度與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新竹捐血中心合作,一同訂於6月4日9至16時,在分局前舉辦「114年警察節捐血活動」,由桃園分局王智民分局長主持揭序,邀集大園、龜山、八德及蘆竹等分局警察同仁與熱血市民共襄盛舉。 這場不只是捐血活動,更是結合刑事、交通警察大隊、少年、婦幼警察隊就當前防詐防毒等治安及交通重點工作進行宣導;此外,也跟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攜手合作,特於活動現場展示聲音照相科技執法設備,因為噪音車輛不僅對周邊居民生活造成困擾,噪音汙染也會分散駕駛人注意力,提高交通事故風險,所以桃園分局與環保局會持續共同密集的來不定期辦理聯合稽查,透過AI巡防技術與大數據分析所建置的噪音熱點圖資庫,作為稽查部署依據,針對改裝噪音車輛強力攔檢取締,以遏止深夜擾民情事、落實靜桃計畫,期盼為市民打造更安靜、宜居的生活環境。 現場結合刑事、交通警察大隊、少年、婦幼警察隊就當前防詐防毒等治安及交通重點工作進行宣導。(圖/讀者提供) 「114年警察節捐血活動」除鼓勵警察同仁熱情參與外,並邀請警眷、各協勤民力及廣大市民朋友齊心挽袖捐血,王智民表示,每位無私奉獻的捐血人,其實都是默默為社會、為生命點燃希望的英雄,捐血一袋,救人一命,希望透過這次活動聚結更多正能量,不僅能充實血庫,也提升社會大眾的防詐意識,讓大家都能提高警覺,並且也再次提醒民眾,切勿輕信不明來電、簡訊或親友突來的匯款要求,務必謹慎查證,亦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諮詢,按著「一聽、二掛、三查證」的步驟,就能看好自己荷包。

Read More

預防反覆泌尿道感染!北醫泌尿科主任劉明哲:玻尿酸灌注、口服藥臨床試驗中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任劉明哲表示,要避免反覆泌尿導感染,除了抗生素治療外,預防再次感染更加重要。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陳佳慧報導 每3名台灣女性就有1人受泌尿道感染困擾,上班族、更年期女性更是反覆泌尿道感染(rUTI)的高危族群。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任劉明哲表示,泌尿道感染頻率在半年內兩次以上或一年三次以上,就可定義為反覆性泌尿道感染,目前治療仍以抗生素為主,但過度依賴抗生素容易導致抗藥性問題,因此預防反覆發作更加重要,除平時多喝水、不憋尿、補充保健食品外,亦有創新的玻尿酸灌注新方法、以及口服老藥新用正在進行臨床試驗。 反覆泌尿道感染成因解析! 上班族、更年期大不同 劉明哲指出,上班族與更年期女性泌尿道感染的成因不同,上班族經常憋尿、少喝水,容易讓膀胱內細菌大量繁殖;性行為時男性清潔不佳也會造成「蜜月期膀胱炎」;而更年期婦女則是因為女性荷爾蒙下降而使泌尿道缺乏好菌保護泌尿道對抗壞菌。 他強調,從日常行為的改善十分重要,包括多喝水、不憋尿、排尿後及排便後應由陰道口擦拭至肛門、性行為前後的清潔、睡前應喝水排尿。 反覆泌尿道感染風險高! 長期憋尿恐害膀胱纖維化、憩室形成 「千萬不能小看『憋尿』的嚴重性,長期憋尿會導致膀胱肌肉纖維受損,但患者只會感受到頻尿、尿排不乾淨等,最終出現不可逆的膀胱纖維化或是需要手術開刀的憩室。」劉明哲表示。 目前,標準治療以抗生素為主,但過度依賴抗生素容易導致細菌產生抗藥性問題,有些患者在反覆感染下,甚至從第一線一路用到更強效的後線抗生素。他強調,反覆泌尿道感染不可濫用抗生素,應儘速到大醫院泌尿科就診。 創新預防契機! 玻尿酸灌注、新型口服藥物 助修復膀胱黏膜防感染 「有部分患者即便生活習慣已改善,仍反覆感染,平常可透過補充蔓越莓、甘露醇等保健食品,讓細菌不易附著膀胱內壁,搭配多喝水就能將細菌排出。」劉明哲指出。 他更強調,反覆泌尿道感染也有創新解方,例如從間質性膀胱炎療法衍生而來的玻尿酸膀胱灌注治療,但玻尿酸膀胱灌注治療需要每週到泌尿科門診,透過尿管將玻尿酸灌注進膀胱後,還需在醫院躺一小時,整個療程須歷經9周。 這項療法對於忙碌的上班族女性仍十分負擔,劉明哲指出,現在也有「創新的口服預防療法」正在進行臨床三期試驗,該藥物是過去獲批准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老藥,目前用於預防反覆性泌尿道感染,有望大幅增加患者用藥便利性。  

Read More

診所義診走進望安!AI輔助腸胃鏡啟動「不出島」篩檢新體驗

這場義診並非一次性的活動,望安鄉衛生所與雅丰醫療事業之間已早有默契,若流程順利,未來不排除轉為定期支援。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林韋彤報導 望安鄉是澎湖的一座離島小鎮,居民多為高齡長者,65歲以上人口占比高達八成。當地民風純樸、生活步調緩慢,卻長期面臨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特別是像內視鏡這類的精密檢查,在地難以進行,民眾往往得跨島奔波。腸胃鏡檢查不僅設備昂貴,也需要專科醫師操作,對離島來說幾乎是難以實現的服務。 「馬公現在安排大腸鏡,要等三個月。」望安鄉衛生所主任吳文和直言,即便居民願意從望安搭船往返馬公就醫,也經常面臨排檢困難,更不用說因交通時間、住宿成本等問題,常常需往返三趟才能完成看診、檢查、看報告等流程。「這次義診真的像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大家都說是空前的創舉。」 三天兩夜義診行動 跨海守護離島健康 看見當地檢查資源的不足,雅丰纖境腸胃科院長鄭以勤決定帶領團隊跨海支援。5月17日至19日,由三位腸胃專科醫師、技術人員、工程師等共九人組成的團隊,帶著完整的胃鏡、大腸鏡設備以及消毒器材,展開三天兩夜的離島義診行動。 「我們其實一開始就想做偏鄉癌症篩檢的支援,這次之所以從望安啟動,是因為高雄雅丰席睿診所余宗宸院長長期支援當地,反應出腸胃檢查的需求特別迫切。」鄭以勤院長說道,消化系統篩檢每兩年就要檢查一次,若都得搭船、負擔交通和住宿,對離島居民來說非常吃力。「我們這次特別多留一些時間,希望能把服務做到最完整,真正幫上當地的忙。」 這次義診由雅丰醫療事業主辦,並獲得企業協力,包括快樂麗康集團公益基金、元佑集團提供內視鏡設備、天義企業贊助的清腸藥物與代餐,以及華碩支援的內視鏡AI系統,協助即時偵測輔助診斷息肉。雅丰醫療事業將一間完整的腸胃鏡檢查室「搬進望安」,三天內完成約25人次的檢查,發現居民息肉罹患率達八成,並有兩位需進一步轉診,成功提高篩檢可近性,也攔截潛在高風險族群。 望安鄉衛生所主任吳文和表示,這種「醫師動、病人不動」的合作模式,真正做到讓離島居民不用再離鄉,就能接受與本島水準一致的醫療照護。 ▲雅丰腸胃科醫療團隊鄭以勤院長(中間)、簡錫淵醫師(右一)、陳冠至醫師(右二) AI進島不只是科技 更是「多一雙眼睛」的安心 為了兼顧檢查品質與效率,這次雅丰醫療事業特別導入由華碩提供的AI輔助診斷系統。「我們這次都是做清醒著的腸胃鏡,醫師除了要專注看影像,還要安撫患者的可能不適感。AI就像多一雙眼睛,在無法持續盯著畫面時,能協助偵測息肉,幫助醫師判讀。」鄭以勤院長補充,AI最多可以每秒即時分析30到60張畫面,是人眼難以達成的速度,但醫師仍須親自確認結果、保持警覺,AI仍是「輔助而不是替代」。 不只是一次義診 「腸駐望安」理念持續發酵 這場義診並非一次性的活動,望安鄉衛生所與雅丰醫療事業之間已早有默契,若流程順利,未來不排除轉為定期支援。「這次由我和簡錫淵醫師、陳冠至醫師一同前往,希望能成為『種子醫師』,未來再帶更多人加入,讓這個模式能延續並推廣開來。」鄭以勤院長表示,義診能順利推動,關鍵在於團隊合作;每位參與者不只是完成任務,更會主動思考如何讓流程更順暢。 吳文和主任也認為,此次的離島義診行動不僅具有醫療意義,更有深層的社會價值。「民眾真的很感動。以前要做腸胃檢查,不但得請假、安排交通住宿,長者也會擔心搭船途中腹瀉,這些過去我們都難以協助。」 推動醫療平權 從離島出發 「我們的口號是『腸駐望安』,就是希望長期經營偏鄉腸胃醫療需求」鄭以勤院長說道。面對健保制度與人力限制,診所的靈活度可補上部分醫院難以延伸的角色。他也提到:「如果我們能讓偏鄉民眾減輕負擔、政府負擔也減輕,我們是很樂意投入的。」 這場義診不只是留下健康紀錄,也帶來許多居民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能在家附近完成腸胃鏡、第一次感受離島也能被完整照顧。一場三天兩夜的行動開始,離島醫療的距離,也許正在悄悄縮短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