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智彬脫序大鬧立院、教會引爭議 桃議民進黨團籲張善政解聘

民進黨團要求桃園市長張善政應立即解聘游智彬,並公開市政顧問名單供民眾檢視。(圖/黨團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今(24)日上午民主進步黨桃園市議會黨團召開記者會,桃園市政府市政顧問游智彬近期脫序行為已嚴重有損市府形象,民進黨團要求桃園市長張善政應立即解聘游智彬,並公開市政顧問名單供民眾檢視,避免類似醜化桃園或市府的市政顧問引起公憤。 總召李宗豪表示,游智彬過去曾到學校、公民活動、議員服務處等地叫囂,21日進到立院媒體席干擾議事,昨(23)日則到南崁多加教會干擾公民行動,到處擾亂公共秩序、破壞社會和諧,至今市政府不吭一聲,難道是市長張善政授權,或代表桃市府,並質疑張善政的用人能力和門檻這麼低,難道桃園是沒人才了嗎。 副總召黃家齊提到,該黨許多議員多次要求公布市政顧問名單,市府就是不給,游智彬穿著市政顧問背心到處擾亂,市府應立即出面說明清楚。幹事長許家睿也要求市府要立即清查像游智彬不符合資格者,並針對濫發市政顧問聘書向社會大眾道歉,首要撤回游智彬的聘書及頭銜以正視聽。 許家睿指出,根據「桃園市政府市政顧問遴聘要點」第六點第八項,「有違背身分、言行品德或聲譽不佳,損害本府形象之違法或不當。」即予解聘。許家睿質疑,難道游智彬如此行徑是張善政給的保護傘嗎,在外違法選罷法,不就符合立委牛煦庭曾在直播提到,市府將用一切行政手段干擾罷免行動。 書記長魏筠指出,2023年起服務處多次發函市府,三度被當時研考會拒絕,個資法、不符合需要不願提供名單,就連總人數也不透露。過去前市府秘書處都公開名單於市府網站,目前台北、台中市政府卻都能上網查到。市政顧問應具備市政專業、能力,對市政有具體貢獻,也會代表市長、市府名義出席各種場合,但游智彬的謾罵、騷擾的行為已不符合資格,張善政應該要負最大責任。 議員黃瓊慧談到,游智彬在上任三年內,多次滋事、製造衝突,包括大鬧無黨籍的于北辰議員服務處本;本月19日到中壢分局、會稽國小及黃瓊慧服務處,用音響高分貝干擾周邊住戶;上周五也到立法院發表性別歧視言論及羞辱立委,主責機關智發會回應市政信箱「本府不支持有損社會和諧之言論」,呼籲張善政市府即刻公布顧問名單,並處理游智彬違反顧問遴選辦法的問題。 議員李光達也說,游智彬公然挑戰憲法保障人民罷免權,要求張善政說明何時解聘游智彬。張肇良議員則提及,市政顧問名單應公開透明,上周才召開市政顧問會議,議員都不知道,游智彬破壞市府形象就須被大眾檢視與反省。議員黃崇真表示,游智彬直播以歧視及物化女性的言論,挑釁且製造衝突是否代表市府的態度,還是無法拒絕紅統力量續留市府。同時喊話移民署,游智彬年輕時來台依親,應徹查是否具有中國身份證。 議員彭俊豪談到,市政顧問必須具備特定專業,或代表市府所堅持的價值,游智彬不僅曾鬧過桃園市議會,也亂過立院媒體席,市府到底「顧」什麼,「問」什麼。議員陳雅倫則說,最近桃園真的是「黑紅了」,游智彬的種種行為嚴重損害桃園形象,請市府不要遮掩,應立即處理。 于北辰更痛批,游智彬頂著市政顧問名號在外發光發熱,根本就是臭光臭熱,一般市民借公園辦活動借不到,去年游智彬卻可以在其服務處門口公園大鬧兩小時。市民不要一個在國會、校園、警局大鬧的顧問,呼籲張善政市府處理這位讓市民蒙羞的顧問,對市民負責。 對此,桃園市政府表示,無給職市府顧問為榮譽職,目的為廣泛吸取顧問們對市政之建議。市政顧問其在外各種作為,若與市政無關者,為其個人行為。基於對市政顧問之尊重,市府不便干涉或發表評論。

Read More

展現掃蕩決心!桃警動員102名警力臨檢取締違法

桃園警察分局落實執行雷霆除暴勤務,於3月21、22、23日連續三天,針對轄區內旅賓館、酒店、KTV及電子遊藝場等特種場所進行密集性臨檢查察。(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邱怡芳 桃園警察分局落實執行雷霆除暴勤務,於3月21、22、23日連續三天,針對轄區內旅賓館、酒店、KTV及電子遊藝場等特種場所進行密集性臨檢查察展現優勢警力,以綿密盤查可疑不法,有效遏止有心人士滋擾,打擊違法者氣焰,同時在於周邊路口設置攔路檢點,以封閉式攔檢,加強取締酒駕、超速、闖紅燈、車不讓人、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及無照駕駛等重大交通違規,以防制交通事故,保障市民安全。 桃園分局表示,本次勤務為有效展現掃蕩決心,會同警察局保安警察大隊特殊警力支援,並結合保安、交通、刑事(大)隊等單位共同執行專案勤務,以102名警力優勢部署,對轄內11處易生危害處所進行臨檢,另規劃轄區周邊重要道路及街道計8處路檢點及8組的線上巡邏網,執行全面掃蕩不法勤務。 桃園警察分局落實執行雷霆除暴勤務,於3月21、22、23日連續三天,針對轄區內旅賓館、酒店、KTV及電子遊藝場等特種場所進行密集性臨檢查察。(圖/讀者提供) 分局長王智民更親自率領同仁,針對轄內易滋生事端場所,進行強力臨檢威力掃蕩外,另強化各重要道路設置攔檢站,加強取締酒後駕車等重大交通違規,也針對非法改裝噪音車輛加強蒐證通報,希望「還靜於民」,讓市民都能感到安心及轄區治安、交通平穩。 王智民表示,警方打擊犯罪掃蕩不法沒有假期,秉持除惡務盡的精神,將持續執行雷霆除暴掃蕩勤務,將所有犯罪消弭於無形,以建構安和樂利的宜居城市。 桃警強化各重要道路設置攔檢站,加強取締酒後駕車等重大交通違規。(圖/讀者提供)

Read More

小心食物與藥物交互作用!注意7種地雷組合 起司、全麥麵包都有潛在影響

使用藥物時,除了要告知醫師或藥師有無服用其他藥物外,也要詢問是否有需要避開的食物。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報導 吃藥時除了要注意藥物之間可能會有交互作用以外,還要小心食物其實也會對藥效產生影響。營養師張語希列出7種須注意的食物及藥物組合,提醒民眾服藥時別忽略食物的影響,以免藥效失靈甚至危害健康。 7種食物可能引起藥物交互作用 服用相關藥物需留意 許多人都知道藥不能亂吃否則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但卻忽略了食物其實也有可能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服藥時需要格外留意。營養師張語希指出,民眾應注意以下7種可能會引起藥物交互作用的食物,正確用藥搭配健康飲食才能保護自己的健康: 葡萄柚汁: 葡萄柚汁會干擾鈣離子阻斷劑類降血壓藥、Statin類降膽固醇藥的代謝,導致藥效過強,可能會引發低血壓、肌肉損傷等,因此建議服藥期間應避免飲用葡萄柚汁。 咖啡: 咖啡因具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可能會減弱鎮靜安眠藥的效果,導致藥效降低,此外它也會減少鈣、鐵的吸收,可能會導致骨質流失或貧血,在服藥前、後都建議應避免飲用咖啡。 起司: 起司含有酪胺酸,如果與抗憂鬱藥並用可能會引發高血壓危機。像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類的抗憂鬱藥會抑制體內負責分解酪胺酸的酶,導致體內酪胺酸累積,進而引發血壓升高的情況。除了起司以外,建議服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類抗憂鬱藥的民眾應避免食用醃製肉類、發酵食品等高酪胺酸食物。 酒精: 酒精會影響藥物代謝,可能會與NSAIDs類止痛藥交互作用增加胃腸道出血的風險,還有可能影響降血糖藥物效果增加胰島素降血糖作用,進而引起低血糖的風險。 香蕉: 香蕉富含鉀離子,但保鉀型利尿劑、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等降血壓藥會減少體內鉀離子的排出,一起服用可能會導致高血鉀,建議服用降血壓藥者須特別留意,另外也要避免同時攝取柳橙、綠色葉菜類蔬菜等富含鉀離子的食物。 酪梨: 酪梨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可能會影響抗凝血藥的療效,服藥時應避免大量食用酪梨、深綠色葉菜等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 全麥麵包: 全麥麵包高纖,但是高纖飲食可能會降低左旋甲狀腺素的吸收率,減弱甲狀腺藥物的藥效,建議服用甲狀腺藥物時,應避免同時攝取高纖維食物,於服藥後30-60分鐘再進食。 服藥時也須詢問飲食禁忌 以免食物干擾藥效 使用藥物時,除了要告知醫師或藥師有無服用其他藥物外,營養師張語希提醒,民眾一定要詳細詢問是否有需要避開的食物或需調整飲食的時間,定期與醫師、營養師溝通了解自己的飲食及健康狀況,記下經常服用的藥物與食物清單,並養成閱讀藥物說明書的習慣,避免意外食物干擾藥效。 資料來源:營養師張語希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199914908802712&set=a.545294557598087  

Read More

視神經萎縮不可逆?中醫師分享:針灸搭配明目茶雙重護眼

高度近視、青光眼、糖尿病患者也是視神經萎縮的高危險群,必須特別留意眼睛健康。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現代人每天使用眼睛的時間越來越長,從工作到生活,幾乎離不開3C產品,但眼睛長時間高強度地使用,也讓眼部疾病的發生率逐年攀升。其中,視神經萎縮便是一種需要特別留意的眼疾。頤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康涵菁中醫師表示,視神經萎縮的病因多樣,除了先天性發育問題和家族遺傳,後天因素如視神經炎、腫瘤壓迫、外傷、脫髓鞘疾病,以及供血障礙等,都可能引發程度不同的視神經病變。 此外,高度近視、青光眼、糖尿病患者也是視神經萎縮的高危險群,必須特別留意眼睛健康。一旦出現眼睛易疲勞、畏光、視物模糊、顏色分辨力下降、眼球疼痛,甚至視野狹窄等症狀時,建議及早進行眼底檢查,以避免病情惡化導致失明的風險。 視神經萎縮屬於中醫「青盲」範疇 肝腎健康是關鍵 中醫將視神經萎縮歸屬於「青盲」的範疇,認為眼睛與五臟六腑的精氣息息相關,特別與肝、腎兩臟的關聯最為密切。康涵菁中醫師解釋,根據虛實證的不同,視神經萎縮的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 虛證(肝腎虧虛型) 治療方法:選用杞菊地黃丸滋補肝腎,提升眼睛功能。 實證(肝氣鬱結型) 治療方法:利用加味逍遙散疏肝解鬱,再搭配穀精草、木賊、夏枯草、車前子等,幫助活絡眼部。 針灸療法刺激眼部穴位 幫助改善循環及視力 針灸在視神經萎縮的治療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康涵菁中醫師推薦以下穴位,能幫助補腎明目,改善眼周循環: 眼部周圍穴位 睛明穴、攢竹穴、魚腰穴、球後穴:直接作用於眼周,幫助血液循環。 體針與頭皮針 光明穴、董氏奇穴中的眼黃穴:改善視神經功能,提升視力。 屬於頭皮針療法的視區、額頂帶、頂枕帶:有助改善眼周肌肉韌帶張力,達到去瘀生新的效果。 中醫師建議飲用「明目茶」 內外兼顧保護視力 康涵菁中醫師建議,視神經萎縮患者可以飲用明目茶來日常保養眼睛。浸泡茶飲時可利用茶飲的蒸氣薰眼,達到內外雙重保養的效果。 明目茶配方 材料:黃耆、枸杞、菊花、川芎、車前子、丹參、菟絲子、熟地(各3-5克) 做法:將藥材用清水洗淨後放入紗布袋中,以600c.c.熱水沖泡10-1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黃耆:補氣、活化神經、降眼壓。 枸杞、生地、菟絲子:滋補肝腎,改善眼部不適。 菊花、車前子:清肝明目,舒緩眼睛疲勞。 川芎、丹參:活血通絡,幫助血液循環及眼部代謝廢物。 蒸氣薰眼技巧 將眼睛靠近茶飲的蒸氣,大約10分鐘,可達到藥物薰蒸的效果。須注意熱氣溫度,避免燙傷,建議距離適中或待熱度稍降後再進行。 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 讓視神經細胞更健康 視神經萎縮患者應該多攝取抗氧化食材,以保護視神經細胞免於氧化傷害: Omega-3豐富食物:魚油、亞麻仁油、雞蛋。 富含維他命A、C、E的蔬菜及水果:柑橘類、莓果、向日葵瓜子。 含葉黃素的深綠色蔬菜:綠花椰菜、菠菜,有助保護視網膜。 作息方面,建議盡量減少3C產品使用時間,若無法避免,至少每30分鐘讓眼睛休息,可透過眺望遠方或閉眼放鬆來舒緩眼睛壓力。

Read More

靜脈曲張「這等級」快就醫!無痛靜脈膠恢復期短 他三天重返工作崗位

靠近皮膚的血管適合採用傳統手術挑除,而鄰近神經的小腿血管則以靜脈膠水治療,不同手術方式相輔相成、截長補短,為患者提供最佳治療效果。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嫊雰報導 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卻往往被忽略的血管疾病。衛福部桃園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林秉毅主任指出,靜脈曲張好發於長期久站久坐的族群,以及孕婦、老年人等,其中女性發生率較高。患者腿部會疼痛不適,嚴重者更可能引發皮膚潰瘍、發炎等併發症,大幅影響生活品質,建議儘早進行治療。 林主任解釋,靜脈中的瓣膜負責維持血液單向流動,若長期久站久坐,使得血液淤積在下肢、血管逐漸擴張,將進而影響瓣膜功能,導致血液逆流。血液持續淤積,造成腿部不適,長期下來更可能引發皮膚發炎、變薄,一旦出現傷口,就容易形成慢性潰瘍。 靜脈曲張分6級!這兩部位刺痛要小心 置之不理傷口或嚴重潰瘍 林秉毅主任說明,靜脈曲張可分為六級:第一級血管呈蜘蛛網狀,第二級血管凸出如蚯蚓,第三級因血液回流不良而出現水腫。第四級開始血管明顯變紅變黑;第五級會有傷口,但仍可癒合;最嚴重的第六級傷口則會發生潰瘍。患者除了下肢脹痛不舒服,也容易抽筋,或需要抖腿舒緩不適。此外,患者通常會在腳踝和小腿下半部這兩個特定部位,感到明顯的麻和刺痛感。 靜脈曲張若置之不理,傷口潰瘍的問題可能惡化,主任就曾遇過一位停車場清潔阿姨,傷口潰爛嚴重,甚至會邊走路邊流湯。更值得注意的是,靜脈曲張患者有1%發生肺栓塞的問題,高於一般人的千分之一,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林主任也特別提醒,靜脈曲張可能是其他嚴重健康問題的警訊,如動脈瘤、血管瘤壓迫靜脈,或髂靜脈壓迫,因此需要進一步檢查,找出根本病因。 靜脈曲張手術有3類!「靜脈膠水」術後恢復快 助迅速回歸日常 林秉毅主任指出,腿部靜脈分淺層和深層兩大系統,淺層靜脈是一般靜脈曲張發生的部位,可以藉由手術將「主幹道」大隱靜脈抽出或截斷,引導血液流向深層靜脈。傳統手術使用鋼絲將整條血管抽出,術後傷口較大,容易有出血淤青、神經損傷等問題。微創手術則分為兩類,其中之一是利用熱源如雷射、電磁波等方式燒灼血管,但可能造成皮膚灼傷,並傷及周圍神經,甚至引發神經感覺異常。非熱源的方式是灌入靜脈膠水阻斷血流、使血管萎縮,不會造成熱傷害和周圍神經的損傷。 雷射手術術後須穿彈性襪1至6個月,對於沒力氣來回穿脫的老人家而言,或是公車司機、菜市場業者等工作環境悶熱的人士都非常不便,而靜脈膠水手術後不用穿著彈性襪,成為一大優勢。此外,靜脈膠水技術術後恢復快,大幅縮短留院觀察和回診的時間,施作後休息一兩個小時,即可恢復日常生活。主任也分享,一位菜市場業者因工作久站而導致靜脈曲張,治療半年傷口未見改善。由於市場工作無法休假多天,因此選擇靜脈膠水技術,僅休息三天就能重返工作。 林秉毅主任也表示,目前臨床常合併使用靜脈膠水、傳統手術和雷射手術,依據患者的血管位置和粗細而定,重點仍是在臨床上使用超音波進行的術前評估。例如,靠近皮膚的血管適合採用傳統手術挑除,而鄰近神經的小腿血管則以靜脈膠水治療,不同手術方式相輔相成、截長補短,為患者提供最佳治療效果。 醫籲三級以上就應手術 及早治療改善效果佳 林主任強調,第三級以上的患者都應及早進行手術治療;若拖到第六級才就醫,即使治療後,能回到第四級已是最好的改善程度。若在第三、四級時及時治療,仍有機會退回到第一級,可能還會留下些許蜘蛛斑,或腿部仍有部分水腫,但至少病情不會再持續惡化。 因此,林主任建議第三、四級患者應積極尋求治療,第五、六級則是必須立即處理,勿再拖延。由於第五、六級的患者往往腿部狀況較差,傳統手術較大的破壞性可能影響傷口癒合;微創靜脈膠水技術則能加快術後癒合速度,因此醫師一般會推薦該類患者使用。 醫:靜脈膠水技術復發率低、併發症少 有望成為主流 由於膠水會長時間存在於體內,較瘦的女性可能會摸到腿部有細微的硬塊。此外,膠水也可能因個人體質引發輕微的過敏性皮膚炎,但只需口服類固醇即可短時間內大幅改善;而且主任也觀察到有些刺激性較小的膠水藥劑、較不會引起過敏,患者可與醫師討論如何選擇。深部靜脈栓塞的患者則不適合進行手術,因為患者深部靜脈狀況不佳,血流多往淺層靜脈流動,若透過手術將淺層靜脈也阻斷,可能引發嚴重的問題。對此主任也再次強調,術前的超音波評估確定病灶情況就十分重要。 林秉毅主任指出,靜脈膠水技術由於手術成效佳、併發症少,與其他手術相比復發機率也較低,長期效果可預期,對患者的幫助相當大,所以未來有望成為主流治療方式。只要經濟能力可負擔,主任都會推薦患者選擇靜脈膠水技術。他也強調,醫師的評估跟治療的選擇才是最重要的,建議患者及早至心臟血管外科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Read More

桃園迎接大變革!江南志曝未來城市藍圖 重現舊城區魅力

江南志說明了桃園未來的都市樣貌不僅只在意表面的繁榮,而且是要這繁榮的價值讓所有市民都能受益。(圖/陳儒賢攝)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的都市發展在綠線捷運、鐵路地下化相繼動工後將會有很大的轉變,張善政市長上任這兩年來其實有許多想法,《桃園電子報》專訪了都市發展局長江南志,他說明了桃園未來的都市樣貌不僅只在意表面的繁榮,而且是要這繁榮的價值讓所有市民都能受益。 在鐵路地下化後16公里路廊將對桃園舊市區有很大的翻轉,市府最近也與鐵道局、台鐵公司組成鐵路會報平台,共同規劃設計。江南志表示,最近有人把桃園人口分布歷史統計拿出來研究,桃園人在機場附近還沒建設完成前,工作生活就學幾乎都在鐵路沿線,尤其是桃園、內壢、中壢這3站,隨著桃園的發展慢慢有一些新興區域湧現,如最早桃園藝文特區、經國、中路等重劃區,這幾年則集中在青埔,桃園、中壢舊市區的商業街道還在,但發展就不如新興區,人口也逐步外移,市府希望透過這次鐵路地下化的機會反轉,市府思考的是,桃園人口稠密區都在這沿線,而且未來中間還會增加4個站,這條線上,兩邊不是農業區就是工廠,有些工廠已經閒置甚至搬離了,應該趁這機會做都市轉型的工作,像桃園、中壢站周遭發展已經很好但老舊了,內壢站附近有中原文創園區也有很多工業區土地,這可以配合桃竹苗大矽谷計劃把這地方變成類似內湖、南港科學園區,重新打造,提供更多工作機會給年輕人。鐵路地下化這八年對桃園是很重要,原先鐵路兩邊的房子大都是背面鐵路,市府透過都市計畫手段來改變,但這不會是單純的讓地主那麼好獲利,市府會要求地主回饋公共設施,提供社宅或可負擔住宅。 在鐵路地下化後16公里路廊將對桃園舊市區有很大的翻轉。(圖/桃報資料照) 在舊城區改造上,江南志表示,都發局所注重的是都市美學,不是去加東西,而是把那麼多年累積的東西一個一個減掉,像景福宮周邊有許多商家的舊招牌,有些店家早就已經不在了,在人行道做好後,開始清理這些舊招牌,還有公安疑慮的招牌,也規範店家新的招牌,並對老房子做拉皮整新,其實剛開始做新的人行道時附近店家有些反對,因為不知道市府的整體規劃是什麼,一旦改變會不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意,在持續溝通,及人行道做好後,行人步行空間改善,也帶來生意,後續的拉皮和拆招牌阻力就小了,還有店家主動要求加入,像景福宮前面路轉角已歇業多年的原金城麵包店,二樓舊建築外觀整修完畢後透露出老建築的風情,景觀上已完全不同。其實硬體的改變設計都不難,在這業界看過太多案例,就是為建設而建設,結果是整建完後人行道沒人走,店家也沒生意,因此一年多前在推這案子時,就把文化和經發局納進來共同規劃。 景福宮周邊有許多商家的舊招牌,有些店家早就已經不在了,在人行道做好後,開始清理這些舊招牌。(圖/桃報資料照) 江南志表示,都市更新大家老覺得好像要挖土機進去破壞重建,把路開的大大的,其實並非完全如此,像景福宮周遭有很多老建築是很漂亮的,市府鼓勵屋主保留下來,但也難免有屋主希望要重建,這部分市府有政策配套,也有人會想為什麼不全部改建成新都市,大家可以去看看歐洲,有歷史的城市不會全部拆掉歷史建築去蓋大樓,因此目前分為兩部分去做,保留比較有歷史的街廓,讓老屋活化保留,讓整個城市有傳統的紋理。對於一些已經公共安全危險的老舊建築則進行拆除重建,目前桃園已有兩個海砂屋社區開始改建,還有許多社區也希望加入,還有中壢火車站前的財神大樓,市府也積極與他們對話尋求解決途徑。

Read More

林登山基金會捐監視器設備 為路得啟智學園強化安全網

林登山基金會特別捐贈監視器設備予路得啟智學園,協助學園汰換老舊監視設備。(圖/路得啟智學園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為提升身心障礙機構的居住安全,林登山基金會特別捐贈監視器設備予路得啟智學園,協助學園汰換老舊監視設備,強化安全監控確保學員與老師的安全。桃園市社會局局長陳寶民與中壢區多位議員亦到場見證這場充滿愛心的公益行動,肯定基金會對社會福祉的貢獻。 林登山基金會執行長林偉澤表示,「本次捐贈的監視器設備第一期價值50萬元,涵蓋學園內外關鍵區域的監視系統,提升影像品質及監控效能,確保機構安全無虞。未來將持續推動第二期、第三期監視器捐贈計畫,全面汰換老舊監視系統並完善路得啟智學園的監視設備,為學員打造安心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新的監視器設備讓路得啟智學園擁有更優質的安全網。(圖/路得啟智學園提供) 陳寶民說,感謝林登山基金會對身心障礙機構的幫助,讓本就缺乏監視器設施的機構能充足安全需求,並強調安全監控系統確保身障機構能享有更安全、安心的生活環境。他並提到,這筆捐助不僅提升了身障朋友的生活品質,也展現了社會各界對弱勢群體的關懷與支持。未來將持續與民間團體合作,共同打造更友善、更安全的社會環境。 路得啟智學園執行長邱家淮表示,學園的監視設備已使用13年之久,因線路老化,近年來頻繁故障畫面模糊,甚至曾因線路走火發生火災,嚴重威脅學員居住安全,監視系統設備更新是當務之急。很感謝林登山基金會在學園最需要的地方伸出援手,提升學園整體出入的安全,讓老舊線路得以更新,降低線路走火的風險。更新後的監視系統將大幅提升日常安全控管,讓學園沒有安全死角,避免類似安全事故再度發生。 路得啟智學園提到,監視器安裝廠商現場解說新安裝的監視器功能,陳寶民現場親自了解監視器安裝後的畫質與音效,實際觀看監視器畫面以及各角度的螢幕切換,解析度與畫面,配合動態警示功能可即時查看監視畫面,發揮安全管理加乘效果,讓路得啟智學園擁有更優質的安全網。 路得啟智學園監視系統汰舊換新捐贈茶會。(圖/路得啟智學園提供)

Read More

日本學者桃園取經 提升幼教品質

玉川大學乳幼兒發達科系主任若月芳浩教授帶領三位系上教授到桃園市交流。(圖/教育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桃園市幼教輔導團於今(114)年3月初前往日本關東地區進行國際教育參訪並與正和幼稚園、しぜんの国保育園及四季之森幼稚園等幼兒園進行交流活動。今(21)日玉川大學乳幼兒發達科系主任若月芳浩教授帶領三位系上教授回訪桃園,並於桃園國小、霞雲國小及復興區立幼兒園進行一系列行政、學術及幼教教學現況的交流活動。 教育局副局長賴銀奎表示,「本市幼兒教育強調全人發展,並透過環境式教育引導孩子從遊戲中學習,著重於多元面向發展與學習成果。相對而言,日本幼兒教育則強調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與探索」。於此背景下,此次交流透過班級實地參訪桃園國小附設幼兒園發展的學習區課程、英語融入式課程、學前程式科技教育以及在地文化課程等特色教學,均令日本學者讚嘆不已,並對台灣幼教課程的多元創新設計表示高度肯定。 桃園國小校長楊雅真提到,學校致力於讓孩子透過遊戲與探索來自主學習,從而培養創造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規劃學習區課程環境,提供多元體驗機會、促進孩子的社交互動,使他們在遊戲中能夠快樂成長。中午時分,桃園國小與日本學者共同享用幼兒園美味的午餐,透過美食拉近距離。除了課程參訪交流外,市府著手將學前程式科技融入幼兒教育課程規劃中,以強化教保服務人員在程式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楊雅真也分享桃市幼教輔導團協同15所幼兒園推動「學前程式科技亮點學校計畫」,以工作坊、研習及實作等方式培養桃市教保服務人員科技素養,強化教保服務人員善用資訊科技融入教保活動課程中,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問題解決能力與創造力。此外,輔導團亦致力兩歲專班的輔導及教師研習課程,並出版了兩歲班學習區手冊,進一步提升桃園市幼教的品質與課程深度。 桃園市將持續拓展國際學術合作。(圖/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指出,日本學者對台灣幼兒園強調多元適性課程設計表現出濃厚興趣,並對桃市幼教輔導團在教師增能課程與親職教育方面的實踐經驗表示將成為彼此借鑒,亦認為,透過此類國際交流,將有助於不同教育體系間優勢互補,進一步提升幼兒教育的品質。未來,桃園市將持續拓展國際學術合作,不僅能為幼兒創造更優質的教育環境,亦能為桃市教保服務人員的專業發展提供更多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Read More

龍華科大學子創作能量豐沛 獲台灣國際海報新星獎肯定

龍華科大文創系學生團隊作品《交織》獲2024台灣國際海報新星獎銀獎,由知名設計大師游明龍評審(左1)頒獎。(圖/龍華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2024台灣國際海報新星獎於3月14日舉行頒獎,龍華科技大學人文暨設計學院互動科技與多媒體技優專班、文化創意與數位媒體設計系等學生團隊,由文創系老師林睿祺、洪睿杰及遊戲系老師蔡至維指導,從台灣及七個國家、共600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一舉奪下銀獎、優勝及優選獎等榮耀,表現非常優異。 龍華科大介紹,國際海報新星獎是由台灣海報設計協會主辦的重要設計競賽,旨在提升台灣及國際學生的海報設計能力。自2008年起,該獎項每兩年舉辦一次,並於2018年擴大至國際學生參賽,以促進設計視野及國際化。本屆台灣國際海報新星獎主題為「擁抱差異」。鼓勵參賽者接受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觀點和個性,促進多樣性與包容性,並有助於創造更豐富及和諧的社會環境。 《交織》分為「種族差異」、「文化差異」、「性別差異」三個主題,傳遞以尊重與愛包容彼此的理念。(圖/龍華科大提供) 龍華科大表示,龍華科大文創系二年級徐雨涵、黃致萱、許雅筑學生團隊作品《交織》(INTERTWINED),以其獨特設計理念和大膽的視覺效果,成功吸引評審目光,榮獲銀獎殊榮。《交織》分為「種族差異」、「文化差異」、「性別差異」三個主題,背景由各國文字組成,展現無論身處何地,人們都應該包容各種差異。整體作品以手作為主要元素,透過總繞在一起的手象徵擁抱,傳遞出以尊重與愛包容彼此,推動社會和諧的理念。 獲獎作品在設計上展現獨特創意,闡述學生對藝術的熱情和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圖/龍華科大提供) 龍華科大也提到,文創系夏丞葳、黃冠閎、陳威達,各以作品獲得優勝獎;互動科技與多媒體技優領航專班嚴唯真、黃麗婷、文創系陳姿妤,則以其作品拿下優選獎。另外有19組個人及學生團隊獲得入選肯定,龍華學子豐富的創意與設計能力,在本屆台灣國際海報新星獎發揮淋漓盡致。 龍華學子豐富的創意與設計能力,在本屆台灣國際海報新星獎發揮淋漓盡致。(圖/龍華科大提供) 龍華科大人設學院院長葉茉俐指出,設計教育除了是技術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創意思維和文化理解的培養,這也是龍華科大人設學院的教學理念。學生們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精湛的設計技藝,傳達內心的想法。獲獎作品涵蓋多元主題,在設計上展現獨特創意和對藝術的熱情,也闡述學子對社會議題的關注與思考。能夠獲獎不僅是學生們努力成果,更是學校對於設計教育的重視與投入的充分體現。 龍華科大提到,有作品探討種族議題,通過生動的圖像和強烈的色彩,傳達了和諧共榮的重要性;而另一件作品則以多元文化為主題,展現了不同文化之間的和諧共存。這些作品不僅在比賽中獲得了佳績,也引發觀眾的深思,讓人們重新思考設計在社會中的角色,而設計師可透過作品,帶給觀者不同的視覺饗宴。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強調,學校鼓勵學子從做中學,並且從實作與競賽中印證所學。參與設計競賽是一個綜合性能力的展現,必須要有好的概念,並透過適當工具將設計完整產出。而指導老師們全力的支持和鼓勵,讓學生在比賽中能夠充分發揮潛力,展現出最佳的作品,這一切都將成為他們未來創作道路上的寶貴資產,也證明龍華學子運用設計技能改善社會的卓越實力。相信未來他們會持續創作,藉由設計的力量,為人們創造更多便利與幸福。

Read More

桃園環保局舉辦說明會 助業者加強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自主管理

透過實際污染場址案例分享及法規概述,幫助業者瞭解工廠生產過程的污染防治重要性。(圖/環保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桃園市環保局為推動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預防自主管理,先後於3月21日在環保局2樓階梯教室,24日在市府B2大禮堂,針對事業分級舉辦實體與線上說明會。今(114)年環保局預計協助400家事業進行土壤及地下水調查與自主管理,會中將透過實際污染場址案例分享及法規概述,幫助業者瞭解工廠生產過程的污染防治重要性,及早預防土壤或地下水污染,避免未來可能面臨龐大的整治費用與裁罰,也為桃園市民健康及土地永續利用把關。此次說明會反應熱烈,兩場參加人數約300人,交流氣氛熱絡。 環保局長顏己喨指出,依據環境部的「事業自主監測及預防管理制度」,以污染預防管理為核心,根據事業類別、污染源及運作特徵,透過量化評分篩選,將事業分為A加強管理群、B自主管理群和C檢視管理群三級。透過擬定分群分類管理策略,並依潛勢污染排序進行調查,為的就是避免過去如高銀化工、基力化工及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等造成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事件再次上演。 桃園市環保局定期舉辦宣導說明會,逐年建立追蹤名單。(圖/環保局提供) 顏己喨進一步說明,環保局在全面盤查了解後,將依據高污染潛勢現勘評分標準來核定,當評分高於8分時便會進場採樣調查,倘檢驗超過土壤及地下水管制標準,即列入應整治對象。環保局提醒業者,應自我檢視事業原物料、製程、廢棄物是否含有土污法管制物質,一旦發現污染物洩漏至地面時,即應進行土壤或地下水採樣分析,確認是否有污染情形發生。 環保局表示,預防勝於治療,透過定期舉辦宣導說明會,逐年建立追蹤名單,並積極執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潛勢事業的現勘與調查,確保各項污染防治措施有效落實。惟有及早預防,才能免於高額的整治費用與土地遭列管的情形。此外,為降低土壤污染危害與避免土地交易或租賃發生紛爭,除採取分級分群調查管理機制外,環保局也呼籲民眾在進行土地交易時,應掌握「查、看、聽」三要訣,查詢相關資料、實地查看並聽取各方意見。 環保局提到,民眾可使用環境部列管污染源查詢系統,透過環境管理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網,申請土地登記簿謄本查詢污染場址資訊;將土地資訊函文至當地環保機關查詢。提醒民眾若發現環境污染的情形,可透過公害陳情專線0800-066666報案,協助監督與保護環境,共同為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