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敬老卡福利被批「用不到」 藍綠議員齊促市府檢討

桃園市敬老愛心卡每月補助800點。(圖/桃報資料照)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市敬老愛心卡每月補助800點,但使用率長期偏低,引發藍綠議員齊聲批評。民進黨市議員張肇良指出,許多地區因大眾運輸不完善、運動場館稀少,導致長者點數「無處可用」。他建議市府擴大使用範圍,將掛號費、農會及YouBike電輔車納入補助項目,讓政策更符合需求。 敬老卡每月800點數使用率僅3%。張肇良表示,敬老卡的設計初衷是鼓勵長者使用大眾運輸工具,但現行政策對龍潭、新屋等郊區長者幫助有限,這些地區缺乏捷運及鐵路,公車班次稀少,運動場館也不普及。他批評,長者難以善用這項福利,市府應全面檢視各區使用率,改善政策實效。 六都敬老愛心卡比較表。(圖/桃報資料照)   國民黨市議員林政賢補充,桃園的敬老愛心卡政策相較其他縣市較為保守,例如台中市、新竹市長者可用卡點補助醫療掛號費及購買民生用品。他認為桃園市應參考這些城市經驗,讓長者的日常需求獲得更多照顧。 此外,民進黨市議員陳雅倫提到,龜山大坪頂地區居民主要使用新北市區公車,但市府至今未完成刷卡設備的裝設,影響當地長者的權益。她呼籲交通局與社會局加速處理,確保政策公平性。 對此,社會局局長陳寶民回應,敬老卡補助屬「自辦福利」,非法定社會福利支出,市府必須考量財政負擔及政策初衷。他強調,敬老卡的設計是為鼓勵長者外出活動,若開放補助掛號費或購物金,恐與政策理念背道而馳,但是否納入更多使用範圍,將與相關局處進一步評估研議。

Read More

開南大學高教深耕計畫成果豐碩 激發學子創新思維與社會責任感

開南大學學生帶來精彩演出。(圖/開南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開南大學113年高教深耕計畫成果展今(11)日在A105會議廳隆重舉行,此次活動結合學術創新、國際交流、生活美學與永續發展等多元面向,展示過去一年推動計畫的亮點成果,吸引了教育界及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場面熱烈。 阿卡貝拉社團及熱舞社帶來精彩演出,為活動揭開序幕,充分展現校園活力。開南大學校長林玥秀致詞時表示,生活美學與永續生活推廣,是開大的辦學的核心目標,透過課程豐富與實作化,讓教師引領學生做中學,達到學用合一的目標,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社會責任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開南大學校長林玥秀致詞。(圖/開南大學提供)   開南大學研發長丁一倫則說,開大致力大學的社會責任,成效包含辦理永續發展相關活動87場,與會人數共計4885人。這個年度,永續人才培育,證照培訓人數共計260人、台灣飲食生活美學國際輸出交流,共設計特色伴手禮開發6件。 飲食生活美學,開南大學觀光餐飲系學生出國比賽,屢獲佳績。(圖/開南大學提供)   開南大學介紹,整場活動規劃多項主題演講,涵蓋各分項計畫的成果分享。其中,教務處副教務長黃建宏就「跨域創新學習」進行專題演講,分享打造智慧學園的成效,包括教師教學成長社群的建立、跨領域學分課程整合、開設11門微學分課程、雙語教學能力及發展PBL、融入AI科技等多元創新教學方式,以及學生參與國際競賽屢獲佳績。國際長楊勝評則聚焦「深化國際交流」,介紹過去一年舉辦的58場國際活動及海外交換生計畫,為學生開拓全球視野。 游林玉春榮獲開南大學榮譽學士學位,表彰其在教育及社會的睿智灼見和傑出貢獻。(圖/開南大學提供)   開南大學表示,資訊院院長劉季綸的演講則是探討「生活美學與永續生活推廣」,展示影視夢工廠與元宇宙應用等創新計畫,透過實作化課程促進學生學以致用。活動也特別邀請董事長游仲堅分享「玩聚學習快樂共融」的成功案例,激發現場嘉賓共鳴,為成果展注入熱情。 典禮最後,游林玉春榮獲開南大學榮譽學士學位,表彰其在教育及社會的睿智灼見和傑出貢獻,並在全體嘉賓的見證下進行撥穗儀式。活動結束後,來賓們參觀了動態展和靜態展,全面了解開南大學在高教深耕計畫中的豐碩成果。此次成果展現開南大學113年高教深耕計畫在教育創新、國際化及社會責任等方面的豐碩成果,為未來教育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Read More

桃園蘆竹猴子出沒 蹲後照鏡狂盯駕駛座畫面曝

猴子爬上一台在停等紅燈的白色汽車,蹲坐在後照鏡上。(圖/翻攝自桃園爆報(二))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蘆竹區富昌街、南青路口今(11)日有民眾目擊一隻猴子在逛大街,猴子甚至趁汽車在停等紅燈時,蹲坐在後照鏡,趴在車窗上猛盯駕駛座,引發網友熱議。 臉書社團「桃園爆報(二)」稍早有網友發文表示,「誰家飼養的猴子」、「在馬路上遊蕩,用路人請小心,很危險」。從該名網友PO出的影片可以看到,一隻猴子竟爬上一台在停等紅燈的白色汽車,蹲坐在後照鏡上,隔著車窗朝駕駛座猛盯。網友見狀紛紛留言說,「89猴,找人輸贏」、「跟攔車89猴沒兩樣只差沒拿球棒」。 有網友誤會猴子是白車駕駛所飼養,懷疑他虐待動物,原PO也特別幫忙澄清,白車駕駛是無辜被猴子找上的。據《自由時報》報導,蘆竹警分局已通報農業局派員前往處理,釐清猴子是否有人飼養、為何會在馬路上趴趴走。

Read More

幼兒誤吞水晶寶寶別「做1事」! 醫:嚴重恐腸阻塞、死亡

楊德亮醫師提醒,若家中有三歲以下幼兒,應避免讓他們接觸水晶寶寶等細小物,家長也應隨時注意孩子們遊戲時間的安全,避免發生異物吞食、哽塞等憾事。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一歲半的玲玲誤食「水晶寶寶」,家屬緊急送至醫院急診就醫。在經住院禁食、接受靜脈輸液,並定時給予瀉劑後,沒有出現腹痛、腹脹、嘔吐等腸阻塞症狀,五天後順利出院。 水晶寶寶吸收水分後膨脹 當心嚴重腸道阻塞 新竹臺大分院小兒部楊德亮醫師表示,玲玲家屬起初不解,孩子未有嘔吐、活動力差等情形,為何需要住院,經詳細說明根據過去和國內、外多個誤食水晶寶寶的個案經驗,水晶寶寶在腸胃道中吸收水分後會膨脹至原本體積的20至30倍,造成幼童腸道嚴重阻塞,此情況需要緊急開刀移除,過去就曾有未緊急醫療處置死亡之個案。 幼兒未確認吞入異物是什麼 大量飲水恐反致嚴重後果 楊德亮醫師解釋,家屬時常於幼兒異物吞入後,緊急給予大量飲水,但如水晶寶寶這類物品,主要成分為丙烯酸樹脂,是一種吸水性很強的高分子化合物,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水分後,體積會迅速膨脹數十倍,甚至還會分裂成數小個,可能反致嚴重後果。 三歲以下幼兒避免接觸水晶寶寶 3大危害不可不慎 楊德亮醫師提醒,若家中有三歲以下幼兒,應避免讓他們接觸水晶寶寶等細小物,家長也應隨時注意孩子們遊戲時間的安全,避免發生異物吞食、哽塞等憾事。 水晶寶寶對幼兒可能造成的危害包括: 腸道阻塞的風險:幼兒腸道較小,水晶寶寶迅速吸收腸液後會引起腹痛、腹脹、嘔吐等腸道急性阻塞症狀。 窒息風險:水晶寶寶也可能卡在呼吸道中,導致窒息缺氧。異物哽塞導致兒童窒息死亡風險極高,當兒童出現異物哽塞症狀,應立即施行「兒童哈姆立克法」。 化學成分危害:某些水晶寶寶產品成分標示不清,可能含有對人體有害之化學物質。

Read More

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防出血 血友病患職場不卡「關」

許多老年族群或是需久站的病友,因關節處受力較大或是退化,容易出血導致腫脹疼痛,若未接受預防性注射治療,恐造成關節受損,嚴重甚至需置換人工關節,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林宗憲報導 「血友病」是一種因X染色體基因突變,導致體內無法正常製造凝血因子,常在肌肉或關節處出現自發性或週期性出血的罕見疾病,因為屬於性聯遺傳疾病,因此主要影響男性,女性則通常為帶因者,但少數女性可能有輕微症狀。三軍總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賴學緯醫師表示,許多老年族群或是需久站的病友,因關節處受力較大或是退化,容易出血導致腫脹疼痛,若未接受預防性注射治療,恐造成關節受損,嚴重甚至需置換人工關節,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 先天性血液凝血異常 體內自發性出血 賴學緯醫師說明,因患者體內缺乏第八凝血因子(A型)或第九凝血因子(B型),必須終身注射凝血因子來維持自身的健康與活動力。最常見的是A型血友病,目前盛行率約為每十萬人中有15至20人,這意味著在台灣約有400-500患者。症狀包括肌肉、肘關節、膝關節等部位出血、腫脹疼痛,以及自發性的黏膜出血、血尿、牙齦、外傷及腸胃道出血等,若長期未接受治療,反覆出血恐造成關節損傷,嚴重者需置換人工關節,影響日常生活。 久站關節易出血 預防性注射保護關節 在過去預防醫學觀念不完善的情況下,曾有病友因為職業需久站,關節受力較大造成容易出血,出現腫脹痠痛影響到日常工作的情形。另外,老年族群可能因髖關節出血疼痛而不良於行,排斥外出運動,影響到日常生活與社交能力,加上可能同時發生骨質疏鬆,等到要接受治療時,關節可能已損壞至需要換人工關節。 賴學緯醫師強調,接受預防性注射治療能維持病友體內凝血因子在下一次注射前的低點濃度維持在3-5%,可有效降低自發性出血現象,減少關節壞損的機率,因此,及早接受注射控制疾病的預防性治療相當重要。 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只需每周注射一次 傳統凝血因子可分為短效型與長效型,但是因為活性衰退速度快且容易被人體代謝掉,約2至3天就必須再次注射,對於上班族或老年族群來說,每週前往醫院兩次以上注射其實是有一定難度的。 最新研究顯示,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透過藥物結構做構型的改良,比較不容易被人體代謝掉。因此,在接受注射後三至四天內,凝血因子有機會維持在40%以上,而在進入五至七天的半衰期後,凝血因子濃度仍可維持在18至20%,讓病友一樣能外出工作,維持日常活動,因此每週只需注射一次,減輕治療負擔。 預防性注射減少出血現象 賴學緯醫師表示,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除了減少關節出血與耗損之外,更重要的是減少難以察覺的微型出血,甚至達到零出血。另外,針對上班族或有高度活動需求的病友,就能減少治療的時間與注射頻率,不論對於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學業上來講,都會方便很多。 讓患者都能夠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過去,病友常擔心體內凝血因子濃度過低,除了要隨時注射以外,更因為害怕受傷、出血等情形發生而不願外出。賴學緯醫師指出,對於血友病的治療最終目標在於能讓血友病患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無論是工作或是外出運動等日常生活,不再因疾病而受限。另外,選擇注射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後,病友也能進行碰撞強度低或風險較低的運動,例如:游泳、健走、騎單車、瑜伽等。也能向復健科醫師或專業的教練諮詢肌肉訓練及抗阻力運動,有助於改善體態及控制體重。 A型血友病可依個人考量施打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 根據國外使用經驗,施打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目前未增加抗體產生或嚴重併發症等問題。賴學緯醫師建議,目前治療上有因子補充及非因子治療, 選擇上可能取決於個別因素,例如血友病的嚴重程度、是否存在抗體、對先前治療的反應以及整體健康狀況。與專門從事血友病的醫療提供者諮詢,可以幫助患者根據具體情況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而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研發無疑是在因子補充方法的一大進步,不僅可讓體內長時間保有高濃度凝血因子,降低出血現象,且能有效降低病友心理焦慮並提升運動意願及習慣的養成。在目前健保的條件給付下,相信未來可解決許多病友及家屬長期的困擾與負擔。

Read More

壯世代肩頸痠痛易引起失眠、頭痛 從病因改善才能完全根治!

長時間電腦作業或坐躺在沙發、床頭滑手機,導致肩頸壓力過大引起痠痛。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林宗憲報導 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容易造成痠痛現象,其中,最為大宗的原因是長時間電腦作業或坐躺在沙發、床頭滑手機,導致肩頸壓力過大引起痠痛,長期下來恐影響到血管、自律神經等。台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陳昭憲主治醫師表示,有位三十歲男性,平時工作要長時間盯著電腦,加上螢幕過低、鍵盤及滑鼠擺放位置不當,造成肩頸痠痛,影響到血管、自律神經,出現失眠、頭痛、眩暈等症狀。經醫師建議,改良電腦配備的擺設、矯正坐姿後,原本每周兩次針灸、兩次復健,現已回復健康,擺脫肩頸痠痛的困擾。 姿勢不良與神經壓迫最常見 引起痠痛成因多,其中姿勢不良及神經壓迫兩大類最為常見,包含長時間電腦作業、坐躺在沙發或床上、以及搬重物、洗碗等彎腰姿勢。陳昭憲醫師表示,電腦螢幕及鍵盤、滑鼠擺放位置不當,導致坐姿前傾,使得頸部壓力過大,容易產生肩頸痠痛。另外,廚房流理台、洗手台設置偏低需要彎腰,都會對腰椎造成非常大的壓力。 陳醫師指出,骨刺、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或韌帶鈣化都可能壓迫到神經。若有壓到頸椎的神經根,可能會出現手腳無力、麻木以及刺痛。若壓到脊髓,初期不會有較明顯的症狀,嚴重者可能會出現大小便失禁,就需要緊急送醫動手術。 運動姿勢不正確、沒有緩和放鬆也會造成痠痛 許多民眾有慢跑、游泳、重訓、爬山等規律運動的習慣,但仍有腰背痠痛的困擾。陳昭憲醫師指出,運動後出現痠痛現象,除了乳酸堆積外,更要確認運動姿勢是否正確或運動後沒有適當放鬆,造成筋膜緊繃。以重訓為例,原本要鍛鍊後背肌的肌肉,如果施力的方式不對,可能會拉到肩頸的肌肉,再加上運動後沒有適當的放鬆,就會引起痠痛的現象。 休息、熱敷、護具,預防痠痛有一套! 陳昭憲醫師表示,若想要預防痠痛的發生,首先最重要的是休息,例如長時間使用電腦、坐躺在沙發或靠在床頭等,都需要轉換姿勢來釋放脊椎壓力。另外,針對局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來達到放鬆的效果,也能舒緩痠痛。而一般家庭水槽過低或需要彎腰搬重物時,會使腰椎壓力過大,嚴重者可能閃到腰而無法站立。陳醫師建議民眾可穿戴護具,護具最主要有兩個功用,第一是給予支撐力,減輕運動、行動所造成的壓力。第二是限制活動,避免姿勢不良所造成的傷害。曾有民眾反應穿戴護具後行動相當不便,但其目的在於限制活動以及避免錯誤姿勢而造成傷害。 肩頸壓力過大,造成全身不適 陳昭憲醫師分享,一位三十幾歲男性,工作關係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長期下來出現肩頸痠痛,影響到血管、自律神經,伴隨著失眠、頭痛、眩暈、耳鳴等症狀。治療初期時,症狀可改善個一兩天,但隔週回診表示症狀又出現了,在深入了解病灶後,請患者把螢幕架高、更換人體工學椅、改善姿勢並搭配治療下,原本一周兩次針灸兩次復健,變成一周一次針灸一次復健,到現在已經完全恢復了。陳醫師強調,不論是姿勢不良或神經壓迫引起的痠痛,最重要的不是去減緩痠痛的症狀,而是要找出病因,才能完全根治。

Read More

洗手對今年腸病毒疫情更有幫助!原因何在?又該如何正確洗手?

洗手預防對於今年腸病毒疫情防治將會更有幫助。呂俊毅醫師認為今年很多大小孩感染腸病毒,好好教導正確洗手的方法,其實蠻有機會藉此減少腸病毒傳播。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報導 過去腸病毒疫情主要流行期都是在夏季,但是今(2024)年到了冬季,腸病毒仍持續在社區中活躍。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今年秋冬腸病毒疫情高峰已經超越夏季,而且目前腸病毒個案數已是過去十年來最高的一年。 如何預防腸病毒感染、減少個案持續增加將是這波腸病毒疫情防治的重點之一。在預防的部分,洗手注意手部衛生是很重要的一環,但怎麼洗手才正確呢?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說明正確的洗手方式,並針對腸病毒預防上民眾常見的錯誤迷思進行解答。 為什麼洗手很重要?從傳播途徑、今年疫情特點了解 腸病毒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也會經由接觸感染,因此注意個人手部衛生,可以進而減少病毒傳染,而且透過洗手預防,對於今年腸病毒疫情防治將會更有幫助。 呂俊毅醫師表示,腸病毒的感染族群雖然是以小小孩為主,不過在這波腸病毒疫情中可以發現,受到免疫負債影響,今年年紀大一點的大小孩們腸病毒感染個案比例特別多,如果是在過去都只有小小孩感染的情況下,其實洗手的效益並不大,因為孩子很小還不太懂,但是今年很多大小孩感染,好好教導正確洗手的方法,其實蠻有機會藉此減少腸病毒傳播。 預防腸病毒酒精乾洗手有用嗎?如何正確洗手? 不過怎麼洗手才正確呢?現在很多人都會用酒精乾洗手,這樣可以殺死腸病毒達到預防的效果嗎?呂俊毅醫師指出,酒精乾洗手不能夠完全消滅病毒,但它還是可以減少病毒量,不過這是一個不得已的勉強方法,所以還是提倡正確洗手方法,減少腸病毒散播的速度或範圍,幫助預防腸病毒。 而正確的洗手方式就是遵守洗手7字訣「內外夾弓大力完/腕」使用肥皂濕洗手仔細搓揉雙手各個位置,呂俊毅醫師建議,如果有適當的設備,民眾應用肥皂仔細搓揉20秒以上,之後再用大量的清水沖洗。 打腸病毒疫苗就能預防?錯!仍有可能染其他型別 除了洗手之外,現在很多家長也會帶家中孩子去接種腸病毒疫苗,希望能增強保護力、預防腸病毒感染。不過,所謂的腸病毒疫苗其實指的是「腸病毒71型疫苗」。 呂俊毅醫師提醒,腸病毒有很多不同的型別,像今年就有克沙奇A型、克沙奇B型、伊科病毒等腸病毒感染,並不是每一種都可以用此疫苗來預防,即使打過腸病毒71型疫苗,還是有可能感染其他型別,民眾仍要提高警覺做好相關預防措施。

Read More

健保延長新一代口服荷爾蒙治療年限!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治療更有保障

攝護腺位置深藏於肛門與直腸之間,且早期症狀如頻尿、排尿困難等,與良性攝護腺肥大相似,民眾往往難以察覺病情,導致許多患者錯失早期治療的機會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林韋彤、林宗憲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攝護腺癌已攀升至112年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五名,其中有三成患者在確診時已出現癌症轉移。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楊明昕指出,臨床上通常會透過抽血檢測患者的攝護腺特定抗原指數(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簡稱 PSA),若指數異常偏高,可能代表罹患攝護腺癌,需進一步安排相關檢查。然而,由於攝護腺位置深藏於肛門與直腸之間,且早期症狀如頻尿、排尿困難等,與良性攝護腺肥大相似,民眾往往難以察覺病情,導致許多患者錯失早期治療的機會。 楊明昕醫師表示,不少患者因症狀輕微而延誤就醫,直到骨痛或其他不適出現時,才確診為高風險晚期癌症。這也讓癌症治療的挑戰更加嚴峻,尤其是對於已出現癌細胞轉移的患者,治療手段的選擇與效果成為重要的課題。 健保放寬給付條件!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治療年限延長至三年 自113年8月1日起,針對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的新一代口服荷爾蒙治療藥物,健保給付年限由原本的兩年延長至三年,這項政策改變讓許多患者受惠。對於因健保限制而停藥的患者,只要經專業醫師評估後,於三個月內未出現病情惡化,便可申請續用一年。 楊明昕醫師說,過去許多患者在兩年療程結束後,不得不中止用藥,這對病情控制造成很大影響。如今隨著健保政策的擴大,他們能夠再次申請治療,延續使用新一代口服荷爾蒙藥物。楊醫師進一步指出,這類藥物的費用動輒每月上萬元,對許多患者來說,健保的支持大大減輕了經濟負擔,也讓治療得以繼續,抑制腫瘤的進展,為患者爭取更長的生命時間。他強調,這項政策對患者及其家庭意義重大,不僅提升了生活品質,也帶來更多希望。 新一代荷爾蒙治療突破抗藥性挑戰!直接作用於腫瘤細胞 傳統荷爾蒙治療主要透過針劑注射,抑制腎上腺素或睪丸分泌雄性素,以阻斷癌細胞的生長。然而,當癌細胞進展至去勢抗性階段時,腫瘤的抗藥性問題會讓治療效果逐漸減弱,存活期通常縮短至不到四年。 楊明昕醫師表示,新一代口服荷爾蒙治療藥物能直接針對腫瘤細胞的雄性素受體,從根本抑制癌細胞的增長與擴散,並有助於縮小腫瘤體積。根據大型臨床試驗數據顯示,這類藥物可有效降低33%的死亡風險,將患者的整體存活期可額外增加三年以上,為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帶來治療新契機。 三大指標 定義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 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的分類,有助於醫師提供更精準的治療策略。楊明昕醫師說,目前主要依據以下三大指標: 1. 葛里森指數超過8分:代表腫瘤病理分化差,癌症侵略性高。 2. 骨轉移三處以上:尤其是非脊柱或非骨盆腔的骨轉移,顯示癌症擴散範圍較廣。 3. 內臟轉移:如肺部或肝臟遭癌細胞侵襲,表示病情已相當嚴重。 當患者符合以上三項指標中的任兩項時,則歸類為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需採取更積極的治療方式,以提升存活機率,延長生命時間。 規律運動與健康管理 是長期抗癌的重要關鍵 楊明昕醫師提醒,接受荷爾蒙治療的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可能會出現疲累、骨痛或骨質疏鬆等副作用,建議患者每天進行適量的運動,例如散步或簡單的伸展運動,有助於維持體能與心理健康;此外,均衡飲食和規律作息也是抗癌過程中的重要關鍵。 楊明昕醫師強調,除了藥物治療,患者的生活管理一樣重要。透過規律的健康習慣,不僅能提升治療效果,還能幫助患者穩定情緒。他呼籲民眾,若有疑似症狀,應儘早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自己的健康多爭取一份保障。

Read More

疏通臉部經絡,煥膚從內而外!居家保養神器,打造健康美肌

現代人因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常導致肌筋膜緊繃與疲勞,這些問題隨著年齡增長會進一步加速僵硬與老化。皮膚專家莊沛倫說天天梳撥舒壓按摩頭、頸、肩部可啟動身體自癒力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要擁有健康美肌,必須從根本著手,先放鬆頭、頸、肩的深層肌肉。頸部兩側主要動脈,是為頭部提供血液的關鍵通道,也是所有主要血管、淋巴、神經經過的重要樞紐。只有確保這些動脈暢通,才能將充足的血液和氧氣順利輸送至頭部,使頭部得以正常運作。 現代人因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常導致肌筋膜緊繃與疲勞,這些問題隨著年齡增長會進一步加速僵硬與老化。皮膚專家莊沛倫說天天梳撥舒壓按摩頭、頸、肩部可啟動身體自癒力。 根據使用者的經驗分享,磁灸針梳透過磁力刺激皮膚表層,能幫助放鬆身心並舒緩日常壓力,藉由末稍血流儀器的實驗檢測,使用後可能對末稍的血流循環有幫助;做為日常保養及舒壓的工具,再配合臉部與頭皮的按摩方式,來促進局部循環,幫助放鬆肌肉、緩解疲勞。使用磁灸針梳,不僅帶來舒適的按摩體驗,還能改善日常疲勞與壓力,提供由內而外的放鬆,幫助肌膚煥發自然光澤與彈性。 在冬天肌膚老化的速度是平常的3-5倍,氣溫每下降一度,肌膚油脂分泌就減少10%,「低溫」使得肌膚的微血管收縮,導致肌膚的含水量下降,同時影響皮膚微細血管循環與新陳代謝。此外,「高溫濕氣」下會使皮膚的障壁功能打開,加上環境的刺激更會削弱皮膚屏障功能,更容易出現過敏、乾燥和發癢等問題。因此在濕冷的狀況下,比起其他季節,更容易讓臉部肌膚脫皮、產生細紋、乾癢、敏感的情況產生。適當的保養與啟動皮膚微循環才是關鍵,以減緩季節性對肌膚的影響。   那麼冬天乾癢肌該如何保養呢? 讓皮膚專家莊沛倫分享七大技巧,由內而外的打造健康美肌。 (一)保養品適度更換 保養品須更換成「更保濕、滋潤」的類型,如油類、霜類等。 (二)使用「溫和清潔產品」清潔肌膚 冬季不宜使用清潔力太強的洗淨產品,像是含在顆粒清潔、酵素洗臉等,都不建議在冬天使用。 (三)減少去角質的次數 冬天氣候早晚溫差大,皮膚屏障調節功能較差。當皮膚在泛紅、敏感時,不建議過度使用去角質。 (四)加強優質的油品 因冬季乾燥更容易產生細紋,可於臉部保養品最後一道的乳液或乳霜,再適度添加2-3滴優質的油品,混合塗抹,以防止細紋產生。 (五)啟動皮膚微循環 因低溫使得肌膚的微血管收縮,導致肌膚的含水量下降,同時影響皮膚微細血管循環與新陳代謝。可藉由磁灸針梳「由下往上」的臉部輕柔撥動提拉按摩,促進微細血管循環,幫助保養品導入及角質自然代謝更完整。讓肌膚恢復健康光澤。按摩後,要再一次塗抹保養品喔! (六)加強臉部深層肌肉放鬆,提升循環力與代謝力 在家中自己即可運用磁灸針梳輕鬆進行臉部深層肌肉按摩,幫助舒緩肌肉緊繃,提升臉部循環力及代謝力,幫助排出多餘的水分,加速淋巴和血液的流動,可改善日常疲勞狀態,對於維持肌膚健康具有幫助。 (七)加強頭、頸、肩深層肌肉放鬆,對酸痛有解!改善微循環提升自癒力 近年來,有醫學專家指出,改善微循環有助於支持身體健康。研究表明,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失智症、婦科病、肝炎、自體免疫系統失調、腹漲不適以及濕疹等多種疾病,其共同點在於組織器官「微循環障礙」有著密切關連。 微循環不是只有在身體末梢四肢,身上所有的組織和各個臟器都有微循環。如果微循環出現障礙,微血管會變形,血液交換不了,氧氣和養分輸送不到,廢物又帶不走,代謝功能就會出狀況。 微細血管主要負責內外物質交換,是人體循環系統的基本單位,始於動脈,止於靜脈將血液中的氧氣、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各組織器官的每個細胞,並帶走細胞的代謝廢物及二氧化碳。所以,加速微循環能幫助提升細胞修復能力,加強代謝功能,進而促進自癒力的提升,為身體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Read More

龍華科大攜手澳洲昆士蘭語言機構 共探AI時代雙語教學新契機

龍華科大雙語中心舉辦台澳教師交流暨EMI教師經驗分享會,聚焦AI時代的教與學。(圖/龍華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龍華科技大學雙語教學推動中心聯合澳洲在臺辦事處,日前邀請澳洲昆士蘭語言機構(The Queensland Institute)創辦人Fiona Wiebusch蒞校,舉辦參訪與講座活動,分享AI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活動探討如何利用數位工具提升主動學習效果,並交流教師在英語授課專業課程中的實踐經驗,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效能與競爭力。 Wiebusch在專題講座中以《運用數位工具促進主動學習》為題,指出教育者需掌握AI時代的新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學習成果。她詳細介紹了包括Padlet和Mentimeter等互動式學習平台,並示範這些工具如何有效應用於課堂中,啟發參與教師重新思考數位技術與教學結合的可能性。 雙語中心連維志主任與澳洲昆士蘭語言機構創辦人Fiona Wiebusch交換紀念品。(圖/龍華科大提供)   活動期間,Wiebusch與雙語中心主任連維志實地觀摩兩門以EMI(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進行的專業課程,包括觀光休閒系謝美婷的《餐旅管理實務》及電機工程系陳政言的《行動通訊》。這些課程展示了如何將實務操作與英語教學相結合,並強調雙語教學在專業領域中的重要性。 座談會中,電機工程系胡勝耀和文創系王怡云分別分享了在不同學科推動EMI教學的策略與挑戰。胡勝耀的《Review of My EMI Courses in LHU》和王怡云的《My Teaching Experience in the EMI Course》引發熱烈討論,與會教師對雙語教育的未來方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與反思。 連維志表示,AI輔助下的雙語教學,要求教師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確保學生掌握雙語文化與語境。本次活動成功促進台澳教師交流,為未來的EMI教學提供了寶貴經驗與新視野,並為國內雙語教育的發展注入新動力。與會教師普遍認為,此類活動應持續推動,助力高等教育在AI時代中不斷創新與進步。 Fiona Wiebusch專題講座《運用數位工具促進主動學習》引起共鳴,演講後討論熱烈。圖/龍華科大提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