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孕夫妻必看!月經規律代表容易懷孕?5大迷思一次破解備孕之路更順利

有備孕計劃的夫妻應把握女性25-35歲、男性40歲前的黃金生育期,及早規劃生育。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報導 現在越來越多夫妻面臨懷孕困難的問題,想要成功懷孕快看看自己有沒有備孕迷思!國健署一一破解民眾備孕過程中常見的迷思以及對試管嬰兒技術的錯誤期待,希望幫助有生育計畫的夫妻掌握正確方向,讓備孕過程更順利,實現迎接新生命的願望。 常見迷思1:夫妻都還年輕不用擔心生育問題? 雖然年輕夫妻通常具有較高的生育潛力,不過國健署指出,生活壓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熬夜、外食、肥胖、抽菸)、環境污染等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卵巢與精子功能,導致年輕夫妻出現不孕的問題。 國健署表示,年輕夫妻若無避孕、正常性生活1年後仍未懷孕,同樣建議應及早檢查並尋求醫師協助,另外提醒有備孕計劃的夫妻應把握女性25-35歲、男性40歲前的黃金生育期,及早規劃生育。 常見迷思2:月經規律就會容易懷孕? 月經規律不代表容易懷孕,國健署表示,規律的月經代表的是排卵功能正常,可以幫助計算排卵日及受孕時機,能作為生育的指標,但月經規律不一定容易懷孕,因為要順利懷孕還需要配合子宮內膜及輸卵管的狀況、精子、卵子品質等多項條件。 常見迷思3:懷第1胎很順利 要懷第2胎一定也行? 即使夫妻很順利地懷上第1胎,之後想再懷第2胎仍有可能受到年齡、健康變化或其他因素影響,造成懷孕困難的情形。國健署表示,這被稱為「繼發性不孕(Secondary Infertility)」,提醒夫妻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仍未成功懷孕的話,應儘早進行生育檢查,尋求醫師協助。 常見迷思4:試管嬰兒是懷孕的最後手段? 有些人認為透過試管嬰兒技術(IVF)受孕是不得已才用的最後手段,但國健署認為,試管嬰兒技術是針對特定情況的最佳解決方案,並非不易懷孕的最後解決方法,像有些夫妻是因為輸卵管阻塞等生理因素而不孕,如果一直抱著再試試看、再等等看能不能自然懷孕的想法,過度等待可能會因此錯過黃金生育期。 精子、卵子品質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不論是自然懷孕或人工生殖,成功率都會越來越低,建議民眾若有不孕問題,應盡早尋求醫師協助,了解不孕的原因並評估是否可藉由人工生殖技術順利懷孕。 常見迷思5:做試管嬰兒就無法再自然懷孕? 有些民眾擔心做試管嬰兒會影響到卵巢的功能,做了之後就沒辦法再自然懷孕,因此不願意進行療程,希望再試試看能不能自然懷孕,但國健署表示,雖然誘導排卵的藥物可能會影響女性荷爾蒙分泌,並產生一些副作用,但在專業醫師的監控下適當調整用藥、劑量後,卵巢功能僅會受到短期影響,療程結束後,民眾仍然可以嘗試自然懷孕。

Read More

睡姿與脊椎問題、胃食道逆流有關?仰睡、側睡適合誰?醫:「這姿勢」超NG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莊立邦醫師表示,仰睡、左右側睡、趴睡等常見的睡姿,分別與脊椎問題、胃食道逆流、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多種健康問題有關。  記者黃嫊雰報導 你有留意過自己夜晚都用什麼姿勢睡覺嗎?有些健康問題可能是因為挑錯了睡姿!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莊立邦醫師表示,仰睡、左右側睡、趴睡等常見的睡姿,分別與脊椎問題、胃食道逆流、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多種健康問題有關,有的睡姿有助於改善相關症狀,有些則可能帶來風險,適用人群也大不相同。 3大常見睡姿優缺點一次看 趴睡增罹青光眼機率! 莊立邦醫師表示,仰睡時身體平躺在床上,可以給予脊椎較好的支撐,因此對脊椎有問題的人來說是相對較好的選擇。不過,對於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而言,仰睡時舌根、軟顎等組織會被重力往下拉,導致呼吸道變得狹窄,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仰躺時打呼聲會變大,呼吸中止的症狀也較為嚴重。 莊立邦醫師建議,有呼吸道問題的患者可採取側睡,但側睡對脊椎的支撐較為不足,可能不利於有脊椎問題的患者,再者左、右側睡也分別對不同疾病的患者有不同的影響。以胃食道逆流患者為例,醫師指出,胃位於身體左側,朝左躺會讓胃在下方,可降低胃酸往上流的機率;右側睡讓胃在上方,相對地就可能加劇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不過,左側睡也會影響其他器官,例如心臟在身體中間偏左的位置,左側睡容易對心臟造成擠壓,因此建議有心臟疾病的患者採取右側睡,讓心臟位在上方。另外,對於孕婦而言,由於主要負責將血液運回心臟的上腔靜脈和下腔靜脈,都在身體偏右的位置,若採取右側睡,胎兒或身體的臟器容易壓迫到這些靜脈,導致回流的血液量減少,心臟輸送血液的能力相對降低,進而可能影響血液供應,因此建議孕婦要儘量朝左睡。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趴睡可獲得安全感,對此莊立邦醫師指出,趴睡對胸腔造成壓迫,進而影響呼吸,可能導致換氣不足,特別是嬰幼兒趴睡更有可能引發呼吸道阻塞的風險。除了壓迫胸腔,趴睡也會壓迫到眼睛和臉部,導致眼壓升高,增加青光眼發生的機率,因此在一般狀況下並不建議民眾採取趴睡姿勢。 改善睡姿可以這樣做!若睡眠品質已影響生活 建議進行睡眠檢查 莊立邦醫師表示,實際上多數人無法在睡眠時保持同一姿勢,一般民眾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也無須刻意改變睡姿,只要睡得舒服就好。對於有需要改善睡姿的民眾,例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醫師建議可以在兩腿中間夾一個枕頭,或是使用側睡枕等寢具幫助維持側睡姿勢。至於如何判斷睡姿是否影響睡眠品質,除了自行觀察採取哪些睡姿後會睡眠品質較不好,若已影響到白天的生活,醫師也建議可前往設有睡眠中心的醫院進行「睡眠檢查」。 接受睡眠檢查的患者需在睡眠中心睡一晚,醫療人員會記錄患者於睡眠時的生理狀況,例如睡姿、睡眠深淺程度、入睡時間長短、睡眠時的動作,以及心跳、呼吸等,綜合評估患者在夜間的睡眠情形。莊立邦醫師也強調,睡眠品質不佳的原因因人而異,建議有需要的民眾可以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以便找到問題的根源。

Read More

晚期膽道癌存活率低 一線免疫治療2月起獲健保給付

在膽道癌惡性度高、治療選項少的情況下,首次納入的免疫治療與國際標準接軌,預期有助延長患者的存活期。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蘇靖昀報導 膽道癌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確診時都已進入晚期,也增加治療難度。根據衛福部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包含膽道癌在內的「肝及肝內膽管癌」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14.98%,死亡率排名男性為第2位、女性則為第4位。幸運的是免疫療法已於今年2月納入一線健保治療,給予患者治療新選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肝臟暨移植外科李勁樵醫師表示,臨床表現上,膽道癌因症狀不具特異性,提高診斷難度,即使出現症狀時,也是因腫瘤已大到一定程度造成壓迫所導致。 膽道癌初期症狀不明顯 B型及C型肝炎成致病因子 許多膽道癌患者出現症狀時,往往被誤診為膽結石或慢性膽囊炎;李勁樵醫師指出,多數膽道癌患者最常出現黃疸表現,像皮膚黃、食慾不振、茶色尿等症狀,也可能因膽道感染造成上腹痛、發燒等症狀,但因膽結石同樣也有類似症狀,因此得需進一步檢查,包括有先天性膽道疾病、B型及C型肝炎等皆屬於高危險族群,另外,年齡、肥胖、糖尿病、菸癮等因子,也在臨床統計上被證實與膽道癌相關。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蔡駿逸醫師 僅三成患者能手術治療 免疫療法成治療新選擇 「膽道剛好位於主幹位置,因此手術往往得犧牲到其他器官。」相較其他癌症,膽道因路徑較長,影響到器官也較多,又分成肝內、肝門以及肝外等膽道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蔡駿逸醫師指出,手術治療上,前兩者以肝臟切除及重建為主,後者則為胰頭十二指腸切除手術,雖手術有助於提高膽道癌活存率,但多數患者發現時都已是晚期,僅有三成患者能接受手術治療,因此針對晚期患者而言,也開始有所謂免疫療法。 免疫療法治療膽道癌 刺激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 蔡駿逸醫師解釋,免疫療法是藉由樹突細胞辨認腫瘤抗原後,並傳遞給T細胞,進而辨識且攻擊體內癌細胞,另外,也因為T細胞上有「免疫檢查點」,當癌細胞接上「免疫檢查點」後,會啟動T細胞的煞車,最主要是避免身體處於過強的免疫反應,因此免疫療法也能利用T細胞處於活化狀態,降低煞車作用,達到摧毀腫瘤細胞的目的。而自2025年02月01日起,膽道癌第一線免疫治療用藥健保給付生效。在膽道癌惡性度高、治療選項少的情況下,首次納入的免疫治療與國際標準接軌,預期有助延長患者的存活期。須注意的是,使用免疫療法可能出現副作用比如免疫介導性不良反應(irAEs)、皮膚及腸胃問題,若療程中出現相關症狀,請諮詢您的醫療專業人員,醫療人員會根據臨床狀況,決定合適的治療選項。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肝臟暨移植外科李勁樵醫師 67歲婦人罹晚期膽道癌 免疫療法順利延長存活期 曾有一名67歲婦人確診為肝內膽囊癌患者,經診斷確定無法手術治療,因此採以免疫療法,後續恢復良好;蔡駿逸醫師分享,肝內膽囊癌若早期無法手術治療,約半年至一年可能得面臨死亡風險,幸好患者透過兩種化療結合治療,加上當時免疫療法取得美國FDA核可,因此也自費合併免疫療法,腫瘤指數順利下降,甚至可進行手術治療,經右側肝葉切除加上膽管重建手術,目前追蹤一年半,恢復良好。 療程後做好自我照護 避免衍生其他併發症 蔡駿逸醫師補充,臨床治療上,面對不能手術的膽道癌患者,第一步仍會想辦法先讓黃疸降到最低,才有機會接受化療以及免疫療法,不過病患在接受化療以及免疫療法時,容易因免疫力下降出現食慾不振、嘔吐等副作用,要注意若有發燒等症狀時,則應盡快就醫,即便療程結束,病患也應保持正常生活作息,避免不必要的補品,做好自我照護。 抽血檢驗癌症腫瘤指數 及早發現癌症危險因子 「若有相關結石疾病或膽管慢性發炎,應盡快解決病症。」預防勝於治療,想避免膽道癌找上門,最主要還是得控制相關發炎以及慢性疾病;李勁樵醫師呼籲,透過控制降低發炎症狀,不僅能避免後續生成疾病,也能降低癌化風險,此外,也可透過定期檢查,像抽血檢驗癌症腫瘤指數,及早發現癌症危險因子,不過癌症腫瘤指數主要目的為篩檢,並非數值高就是罹癌,因此還是得進一步檢查,不過透過長期追蹤數值,也能作為早期偵測癌症的參考。

Read More

龜山小貨車載空壓機突起火 整輛燒剩骨架

一輛小貨車行駛途中後方空壓機及載送的廢棄機油突然起火燃燒。(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市龜山區大坑路二段593-1號今(20)日中午11時59分許,一輛小貨車行駛途中後方空壓機及載送的廢棄機油突然起火燃燒,消防局第一大隊龜山分隊獲報後趕抵現場救援,所幸無人傷亡,火勢於12時19分撲滅。 龜山分隊說明,分隊獲報後於12時10分趕抵現場救援,起火點為小貨車後方的空壓機及載送的廢棄機油,燃燒面積約6平方公尺,所幸現場無危險物品,也未造成人員受傷受困。 龜山分隊提到,此次救援共出動消防人員12名、消防車4輛及救護車1輛,並於12時50分完成殘火處理,詳細起火原因仍待調查。 此次救援共出動消防人員12名、消防車4輛及救護車1輛。(圖/讀者提供)

Read More

龍華人企業家聯誼會關懷特教學童 募集229雙愛心鞋、近35萬善款

龍華人企業家聯誼會拋磚引玉,愛心鞋助力特教學童勇敢前行。(圖/龍華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為幫助新北特殊教育學校身心障礙學童擁有更舒適、安全的行走體驗,龍華人企業家聯誼會昨(19)日特別舉辦「愛心鞋助力 特教學子勇敢前行」公益活動,號召龍華科技大學校友學長姊透過認購價值1500元的愛心鞋,為特教孩子們提供實質的支持與鼓勵。此次活動共募集229雙愛心鞋、近35萬的善款,不僅溫暖了孩子們的心,也展現了龍華企業家回饋社會的正向力量。 龍華人企業家聯誼會會長張世睿表示,企業的成功不僅在於經營成就,更在於對社會的回饋。他強調,「這次愛心鞋活動,不僅是物質上的捐助,更是一種精神支持。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在成長道路上更加勇敢自信。」 龍華人企業家聯誼會舉辦公益活動,募集229雙愛心鞋、近35萬的善款。(圖/龍華科大提供) 張世睿也提到,在人生的旅途中,成功的足跡不僅是目標,更是心靈的厚度讓我們前行。每一雙鞋,不僅是對孩子們的實際幫助,更象徵著愛與希望的傳遞,為特教學童的未來鋪設更穩固的道路。未來,龍華人企業家聯誼會將持續推動關懷弱勢的公益計畫,攜手志同道合的夥伴,讓愛點亮希望,共同書寫更多溫暖動人的公益故事。 新北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洪雅玲致贈感謝狀,由龍華人企業家聯誼會張世睿(右)代表接受。(圖/龍華科大提供) 新北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洪雅玲對於龍華人企業家聯誼會深表感謝,她說,「對於我們的孩子而言,一雙合適的鞋子不只是穿著,更是一種安全感與自信的來源。這些鞋子承載的不只是龍華人企業家的愛心,更讓孩子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懷與接納。」她也希望藉由活動,讓社會更多人了解特殊教育需求,並鼓勵孩子們勇敢迎接未來的挑戰。 新北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洪雅玲感謝龍華科大校友服務中心。(圖/龍華科大提供) 此次「愛心鞋助力」活動,不僅提供特教學童實際的幫助,更是一場充滿溫暖與希望的愛心行動。龍華校友會理事長竇憲宗提到,「我們龍華校友從在校時期便培養出深厚情誼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能夠與企業家、學校及校友中心攜手推動『愛心鞋助力』活動,我們感到無比自豪。這不僅是一場物質上的援助,更是校友們回饋社會、傳承龍華精神的真實寫照。」 龍華科大校友服務中心主任王健明指出,這次活動獲得廣泛響應,不僅歸功於企業家善心與熱情參與,更顯示出龍華校友間的團結與凝聚力。龍華校友來自各行各業的菁英,在校友服務中心積極媒合下,大家都願意回饋社會,展現龍華精神的永續傳承。期待善的循環能夠持續擴大,帶動更多人一起投入公益,讓善的力量不斷傳遞。

Read More

桃警結合舞蹈賽宣導交安 強化執法嚴查酒駕無照駕駛

桃警結合舞蹈賽宣導交安。(圖/警方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邱怡芳 交通安全與民眾息息相關,無論是駕駛人或行人,都應遵守交通規則以確保自身與他人安全。近期冷氣團來襲,氣溫下降,增加民眾攝取含酒精食物的機會,進而提高酒後駕車風險。桃園警分局特別提醒,應養成「酒後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的習慣,一旦酒駕遭查獲,車輛將被查扣2年,相關處罰嚴格,民眾切勿心存僥倖,以免樂極生悲。 3月19、20日桃園市政府教育局於桃園區巨蛋體育場舉辦「全國學生舞蹈比賽團體甲組北區決賽」,桃園警分局除派員協助交管與維護現場秩序外,也特別設立交通安全宣導站,強調「人本交通、停讓文化」與「車輛慢看停、行人安全行」理念,與參賽學生熱絡互動,期望透過活動深化學生交通安全意識,從小養成良好習慣。 為強化交通執法,桃園警分局針對酒駕、超速、闖紅燈、不禮讓行人、行人違規及無照駕駛等違規行為加強取締。其中,為防範未成年無照駕駛事故,警方自3月16日至4月15日實施專案執法,除依法告發外,並依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85條之2規定,移置保管無照駕駛車輛,以提升嚇阻效果,確保道路交通安全。 桃警結合舞蹈賽宣導交安。(圖/警方提供)  

Read More

桃市府退休人員協會舉辦會員大會 促進情誼提升身心健康

桃園市政府退休人員協會第九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圖/市府提供) 記者諶志明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今(20)日上午前往桃園區,出席「桃園市政府退休人員協會第九屆第一次會員大會」。蘇俊賓表示,感謝退休公職人員於任職期間盡心盡力的辛勤奉獻,讓桃園的發展日益蓬勃,並且很高興看見曾經並肩作戰的市府人員在退休後仍常相互聯繫感情,共同參與公益活動,甚至不時為市府提供寶貴的市政建議,內心十分感動,祝福退休人員身體健康,愉快度過退休生活。 今日大會上,蘇俊賓也親自贈送禮品並頒發感謝狀,向協會幹部表達感謝。蘇俊賓表示,今日非常榮幸能代表市長張善政參與市府退休人員協會活動,感謝理事長曾文敬、副理事長黃隆洋及副理事長胡春玉等領導幹部,在退休後不遺餘力投入退休公務人員協會的工作,關心市府退休人員的福祉,期許協會在曾文敬的帶領下會務順利,促進市府退休人員之間的情誼。 人事處表示,桃市府退休人員協會自90年成立以來,已擁有207名會員。為了促進會員間的情誼並提升身心健康,每年均定期舉辦春秋兩季的自強活動與旅遊,並安排國內外旅遊聯誼活動。協會也積極參與社會福利服務,定期走訪並關懷弱勢團體,包括孤老、兒童及年長退休人員,在退休後繼續為桃園奉獻心力,共同與市府打造福利完善且宜居的桃園。

Read More

跨國共創!桃園、日本學子共繪防災願景 促進文化交流

兩校決定創作主題為「Connecting a Bright Future:Towards a City that can Survive Disasters」。(圖/教育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馨儀 桃園市教育局鼓勵學校推展學生國際交流,並與國外校際間合作相關課程及活動,促進師生對外國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建國國中積極推動國際教育,以拓展學生視野為學校願景,歷年累積國際交流成果豐碩。自2017年開始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動的Japan Art Mile國際藝術交流計畫,今(114)年九年級英資班學生與日本名古屋市的丸之內中學校合作,耗時近半年,過程透過視訊與日本學生共學與溝通,在線上交換彼此文化,促進彼此認識,最後共同完成一幅3.6公尺長、1.5公尺寬的壁畫。 此創作從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進行發想與討論,兩校決定創作主題為「Connecting a Bright Future:Towards a City that can Survive Disasters」。丸之內中學校首先完成壁畫的左半邊之後,郵寄到台灣由建國國中學生接續完成創作。建國國中創作團隊的學生以台灣在地震後的應變與重建作為發想核心,展現了台灣在防災與救災上的努力與成就。 丸之內中學校首先完成壁畫的左半邊之後,郵寄到台灣由建國國中學生接續完成創作。(圖/教育局提供) 壁畫中,台灣學生特別強調了災後即時應變的各種措施,包括動員精良的救災團隊、訓練有素的搜救犬,以及先進的科技應用,如空拍機協助災區情勢評估。畫面也呈現了台灣如何透過科技與專業團隊,迅速定位受困者,並進行精準救援。 此外,學生們在作品中也描繪了災後安置與重建的畫面,強調貨櫃屋與帳篷的使用。台灣經歷多次大地震,已發展出完善的臨時安置措施。壁左下側則描繪平日教室配置的緊急救難包,突顯防災演練的重要性。 建國國中強調,透過此次的國際合作,學生不僅學習到災害防治的重要性,也認識到國際間如何共同應對天災。日本名古屋的丸之內中學校則以防治海嘯為主題,展示日本在應對海嘯上的措施與歷史經驗。教育局表示,藉由這次國際校際間合作交流,期待雙方學生透過壁畫創作,互相學習,也深化對彼此文化的理解。

Read More

「微笑、舉手、說你好」 腦中風治療不能等,從控制血壓開始

高血壓學會的「722」測量口訣可以幫助民眾正確測量血壓,即量測「7」天、早晚共「2」回,每回「2」次取平均。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蘇靖昀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資料,民國82年至109年間台灣的高血壓盛行率男性接近30%,女性則是約20%,預估有五百多萬人罹患高血壓。而男女在65歲以上的高血壓盛行率都在60%左右,隨著年紀增長的盛行率幅度很驚人。我們都知道高血壓是許多心血管疾病甚至失智症的風險因子之一,這次訪談將由醫師分享高血壓與腦中風的關係,以及預防之道。 缺血性與出血性腦中風病理機制不同 但都與高血壓有關 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腦血管科鍾芷萍主任說明,腦中風是腦血管疾病造成腦部損傷,可能會引發癱瘓、失能、臥床或死亡。而腦中風分為兩種,都與高血壓有關:「缺血性腦中風」大多數起因於動脈粥狀硬化,當血壓高時會損害血管內壁,導致動脈粥狀硬化而產生的斑塊使內壁逐漸狹窄,有如家中水管積滿陳年水垢,這些斑塊破裂或脫落形成血栓,隨著血流流至下游腦動脈造成阻塞;而「出血性腦中風」則是因長期高血壓導致的腦血管病變,造成血管破裂。 成大醫院神經部宋碧姍醫師也提到,高血壓本身亦會引發心血管併發症,導致心臟肥厚而形成血栓,或是使腦部血管供應量不足;高血壓也是心房顫動的風險因子之一,進而使心臟內部形成血栓、進到腦部後造成中風。 九成以上高血壓沒有明顯症狀 定期量血壓是預防之道 宋碧姍醫師進一步解釋,約95%的高血壓病人屬於本態性高血壓,發生原因不明,有可能來自遺傳或環境因素,如體重過重、長期食用高鹽飲食、缺乏運動習慣、長期心理壓力等等。其餘病人屬於續發性高血壓,發生原因如服用口服避孕藥、類固醇、減肥藥等,或是由腎臟問題引起的高血壓,這些可藉由去除已知原因作進一步治療。 鍾芷萍主任指出,由於高血壓沒有明顯症狀,多數病人是在其他疾病檢查、或健康檢查時發現有高血壓,因此定期量測血壓有其必要,特別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建議家中都備有一台血壓機。另外要注意的是,同一個人、同一段時間在家中(居家血壓)及在醫院(機構血壓)量得的血壓會有不同,因此在何處量得的血壓數據很重要。 高血壓學會「722」口訣教你正確量血壓 宋碧姍醫師說明目前國際間與台灣都以血壓正常範圍為收縮壓小於120 mmHg、舒張壓小於80 mmHg。收縮壓120-139 mmHg、舒張壓80-89 mmHg為高血壓前期,當收縮壓超過140 mmHg、舒張壓超過90 mmHg則確認為高血壓。因此當居家測量發現為高血壓前期,就需要非常注意,若是已到了高血壓的範圍,建議需要就醫確認。 高血壓學會的「722」測量口訣可以幫助民眾正確測量血壓,即量測「7」天、早晚共「2」回,每回「2」次取平均,而且在量測血壓前的30分鐘儘量不要抽菸、喝酒、喝咖啡,也不可以在憋尿的時候量血壓。如果「722」測量對一些長者來說太複雜,也可以利用app等數位工具來測量血壓,並記錄下來。鍾芷萍主任補充,如果已經患有高血壓,除了定時的監測血壓外,如果遇有不舒服時(如頭暈、頭痛頸子緊),可以再量一次。 良好生活習慣幫你和高血壓說掰掰! 如果發現病人有高血壓,醫師會進一步量測病人是否有其他代謝症候群的問題,如肥胖、心臟、腎臟、血糖、血脂等。鍾芷萍主任分享可以先評估病人若是年輕、患病風險低、且生活習慣還有調整空間的話,先從調整生活習慣開始,而非一開始就使用藥物。若需要進一步用藥,現在有許多複方劑型可以減少病人的用藥量,方便很多,但還是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用藥。 宋碧姍醫師則分享改變生活型態的方法,包括規律運動(如有氧運動,每週加總共150分鐘,或是快走)、控制體重、戒菸與戒酒(男性每天紅酒不超過200毫升、女性每天紅酒不超過100毫升)、良好睡眠與減低壓力,飲食則以低鹽(每天少於一茶匙)為主,避免醃製與加工食品。現在有專為高血壓設計的得舒(DASH)飲食,即低鈉、高鉀、高鈣與高纖,如果合併有糖尿病,還需要注意糖分攝取量。 「微笑、舉手、說你好」發現腦中風前兆 勿失黃金治療時間 最後鍾芷萍主任與宋碧姍醫師都建議,如果病人已經發生中風,為了預防再次發生(不論是缺血性腦中風或出血性腦中風),需控制血壓在收縮壓小於130 mmHg、舒張壓小於80 mmHg。而該如何發現腦中風前兆?腦中風學會有一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用來評估是否有中風,包括:微笑時臉部是否有不對稱?雙手舉高時是否有一側有下垂狀況?說「你好」時是否會口齒不清?如果有上述異樣,直接撥打119評估,盡快在黃金治療時間內送醫治療。 預防腦中風衛教資源和平台 現今網路資源非常多,民眾可自行上網查詢預防腦中風的相關訊息,例如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等,也可參與定期健康講座,認識更多腦中風相關衛教知識。 良好的血壓對於中風的控制相當重要,更多中風相關資訊可至台灣腦中風學會民眾衛教專區了解 https://www.stroke.org.tw/GoWeb2/include/index.php?Page=8-2

Read More

洗腎患者小心!「主動脈瓣膜狹窄」惡化快 恐猝死別輕忽

許多洗腎患者因心臟瓣膜問題,在洗腎過程中出現胸悶、血壓下降,導致洗腎不順利,身體難以有效排除水分和毒素。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嫊雰、潘昱僑報導 一位63歲的男性洗腎患者,半年前發現主動脈瓣有輕中度的狹窄,未料近日回診時突然休克倒地,所幸經急救後恢復心跳。醫師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他的瓣膜已惡化至嚴重狹窄。經過評估及健保申請,醫師為患者進行了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術後患者恢復狀態良好,入院至出院前後不到兩週,目前除了定期進行腹膜透析外,其餘生活已回歸日常。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詹仕戎醫師指出,一般人隨著年齡增長,血管和瓣膜都會出現鈣化的情況,不過洗腎患者由於體內電解質代謝異常,導致鈣和磷離子失衡,使得鈣離子更容易沉積在血管壁和瓣膜、形成鈣化,進而引發瓣膜狹窄的問題。其中主動脈瓣是左心室和大動脈之間的重要閥門,一旦出現嚴重狹窄,心臟需要更大的壓力才能將血液推送到全身。長期下來,心臟可能因負荷過重而匱乏,最終導致心臟衰竭。 「主動脈瓣膜狹窄」可致心臟衰竭、猝死 醫籲勿延誤治療 詹仕戎醫師表示,胸悶,容易喘或是稍微活動就會心跳加速,甚至出現血壓不穩、突然下降等情況,都是心臟出現問題的警訊。建議洗腎患者應每年定期進行心臟檢查,若心臟瓣膜出現問題,醫師可透過聽診檢查發現心雜音,進一步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如果瓣膜病變情況嚴重,就需要及時進行介入處理。 多數洗腎患者可能同時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諶大中主任就指出,對這些患者而言,長期就醫已讓他們身心俱疲,當得知自己又多患一種病時,患者經常缺乏就醫及治療的意願。然而,洗腎患者的瓣膜狹窄惡化速度較一般患者快,可能一兩年內就會由輕度發展至重度。而主動脈瓣膜狹窄若延誤治療,可能導致嚴重的心臟衰竭,甚至引發心臟驟停,造成心因性猝死,對生命是極大的威脅。醫師提醒患者應提高警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洗腎不順 恐是心臟問題惹禍!及早治療患者有望重返日常 許多洗腎患者因心臟瓣膜問題,在洗腎過程中出現胸悶、血壓下降,導致洗腎不順利,身體難以有效排除水分和毒素。諶主任指出,若能在心臟功能嚴重受損前及早治療,為患者植入功能正常的瓣膜,改善心臟功能後,患者洗腎時不再出現頭暈、呼吸困難、疼痛或血壓下降的情況,能夠順利完成每次的洗腎過程,讓患者感到神清氣爽。患者也有機會回歸日常生活,從事喜愛的活動,例如運動和旅行都不是問題。 置換瓣膜無需開胸!「TAVI手術」傷口小 恢復速度快 諶大中主任說明,目前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有兩種手術方式:傳統開胸手術和TAVI微創手術。傳統手術需要開胸、停止心跳,將鈣化的瓣膜切除後置換新瓣膜,但對高齡或有多重疾病的洗腎患者來說風險較高。相較之下,TAVI微創手術只需從鼠蹊部開一小傷口,從股動脈置入導管將新瓣膜送至主動脈瓣膜位置,手術過程相對簡單。 在恢復期方面,諶主任指出,傳統開胸手術病人約一週後可出院,但胸骨完全癒合需要2-3個月。而TAVI微創手術的恢復速度更快,病人通常2-3天就能出院,1-2週後即可恢復正常生活。 TAVI微創手術造福高風險族群 有條件納入健保 TAVI微創手術已納入有條件健保給付,但需經醫師評估確認患者符合高風險條件,並提出申請。台北慈濟醫院由心臟內科與心臟外科組成「瓣膜疾病治療團隊」,透過雙科醫師的綜合評估,共同為患者制定最適合的治療策略。詹仕戎醫師指出,對於高齡或合併多重疾病,經醫師評估不適合傳統開胸手術的高風險主動脈瓣狹窄患者,TAVI微創手術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的治療選擇。評估患者風險時,醫師會考量年齡(如80至90歲以上)、共病情況(如曾進行心臟手術、肝腎功能異常、慢性肺阻塞等),以及失智、行動不良等因素。 術後控制三高是關鍵 醫:仍需遵照醫囑服藥勿擅自停藥 諶大中主任提醒,心血管疾病往往與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慢性病有關,主動脈瓣膜狹窄的患者還可能併發冠心病。因此,即使進行瓣膜置換手術後,患者還是要注重血壓、血糖和血脂肪的控制,以及遵照醫囑服藥,切勿認為手術完成後等同徹底痊癒,就擅自停止服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