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源來有魚—淺析歷代玉魚

劉振漢 作者介紹: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監事,並於台南藝術大學攻讀「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魚的圖像在華人的眼中一向是吉祥寓意為多,舉凡祝賀高中及晉升高位稱「魚躍龍門」;或是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環境稱為「如魚得水」;「沉魚落雁」則用來形容女子的美麗容貌;如遇到難以取捨的時候會稱「魚與熊掌」;連形容打混偷懶也要扯上魚,叫做「混水摸魚」,凡此種種族繁不及備載。鋪陳了這麼多當然就是為了本期的主題「玉魚」。 提到玉魚相信很多的收藏家手中都有,因此這樣的品項就不像「飛天」離我們那麼的遙遠,如果有新進想收藏的玉友,也會有機會碰上自己心儀的「對象」,以下筆者將介紹各年代的玉魚並淺析玉魚的特徵,以供讀者及同好參考,若有疏漏尚祈各位同好不吝指教。 一、新石器時代 目前正式考古出土的玉魚,最早可追溯到良渚文化反山墓地出土的一隻玉魚(圖一),玉料呈乳白色,魚背拱起、陰刻圓形眼、尾分叉、未見魚鰭、腹部打兩孔,此件魚形器物一眼就可分辨出魚的型態,因此並不抽像,但並無魚鰭、魚鱗造型較為簡單。 圖一良渚玉魚 二、商、西周時期 進入商代之後玉魚的形態及數量劇增,商代除了玉配飾外(圖二,商代晚期,魚形玉佩,山東省青州市蘇埠屯墓葬出土)玉刻刀(圖三,商代晚期,魚形刻刀,山東省滕州市前掌大38號墓出土)上也有魚的造型。這兩件魚形的器物可見其身上的線條更形複雜,對魚的形塑更為活潑生動。周朝繼承商代的玉魚並再行演化出自身的特點,一般而言進入周代已不流行刻刀且玉魚佩飾在裝飾魚鰭的陰刻線較為密集,例如圖四,西周魚形玉佩,陝西省岐山縣賀家磚廠7號墓出土、圖五西周魚形玉佩,陝西省寶雞市茹家莊1號墓出土,讀者應可直觀比較出其中的不同。 圖二魚形玉佩山東省青州市蘇埠屯墓葬出土。 圖三魚形刻刀商代晚期,山東省滕州市前掌大38號墓出土。 圖四西周魚形玉佩,陝西省岐山縣賀家磚廠7號墓出土。 圖五西周魚形玉佩,陝西省寶雞市茹家莊1號墓出土。 三、春秋、戰國至兩漢時期 西周後期進入春秋之後出土的魚形佩飾數量遽減,當可推斷此時期魚形佩飾已不再流行,且從出土的玉魚來看也遠不如商周時期的靈動,如甘肅省禮縣大堡子山墓地這件圓頭的玉魚(圖六),或是春秋晚期,湖北省鄖縣肖家河出土的玉魚(圖七),這件魚形玉佩為改件,原器形上的紋飾俐落,但再創作的魚形呆滯。由此可見魚形佩飾已逐漸趨於沒落。而兩漢時期出土的玉魚少見,廣東省廣州市華僑新村玉子崗出土一隻西漢玉魚(圖八),外型長條形,陰刻線刻劃出魚鰭魚鱗工藝較為隨意,未能表現其生動的一面顯得呆板。 圖六春秋魚形玉佩,甘肅省禮縣大堡子山墓地出土。 圖七春秋晚期魚形玉佩,湖北省鄖縣肖家河出土。 圖八西漢玉魚,廣東省廣州市華僑新村玉子崗出土。 四、唐宋遼金元時期 兩漢之後的魏晉南北朝及唐代,考古出土的玉魚依舊稀少,進入宋代之後魚的造型有了新的變化,宋、遼、金、元這一時期的玉魚整體來說充滿了躍動感,也開始出現與荷葉蓮花等結合的複合題材,可說是玉魚藝術的一個高峰,例如河北省定州市靜志寺塔基地宮出土的北宋水晶魚,魚形呈流線型,分岔大尾上揚,圓眼外框刻施以陰刻粗線產生減地的效果,背鰭、胸鰭、尾鰭、鰓一應俱全,鱗片以網格紋表示,視覺上如一尾栩栩如生的活魚躍然眼前(圖九);再參考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另一件玉魚墜(圖十),也有類似的效果,遼代的陳國公主墓中所出土的白玉配飾中的一件雙魚墜(圖十一),黑龍江綏濱縣中興公社墓葬出土,金代銜荷魚(圖十二)及江蘇省無錫市大浮鄉錢裕墓出土元代玉魚(圖十三),V形魚身十足的律動感,當然仔細分辨是可以細分其各自的時代風格,但是因為篇幅的關係筆者在此就不詳細論述。 圖九北宋水晶魚,河北省定州市靜志寺塔基地宮出土。 圖十宋代玉魚,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十一遼代陳國公主墓出土 圖十二金代銜荷魚黑龍江綏濱縣中興公社墓葬出土 圖十三元代玉魚,江蘇省無錫市大浮鄉錢裕墓出土。 五、明清玉魚 明清玉魚則在前代的基礎上持續發展,例如北京市海淀區青龍橋董四墓村出土的明代魚形玉佩(圖十四),及上海市南市麗園路明正德年間朱察卿墓出土的另一件明代魚形玉佩(圖十五),圖十四的玉魚仍帶有濃厚的元代風格,圖十五則以有明代自己的風格,例如嘴唇已不若元代上翹,魚尾也不若元代佔比高。最後則是兩件清代玉魚佩,圖十五是台北故宮所藏的清代玉魚,長度約9公分玉質盈潤打磨細緻。圖十六為筆者所藏的玉魚,無論是玉料或工藝的表現一致。 圖十四明代,魚形玉佩,北京市海淀區青龍橋董四墓村出土 圖十五明代,魚形玉佩,上海市南市麗園路明正德年間朱察卿墓出土, 圖十六清玉魚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十七清玉魚,筆者個人收藏。 以上為讀者將玉魚從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演變脈絡梳理一遍,期望能提供讀者們一個概略的輪廓,並祝福讀者們生活中如魚得水游刃有餘,年年有魚富足有餘。 圖片來源 圖一:中國玉器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玉器全集1》 圖二、三: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4》,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 圖四、五: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4》,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 圖六: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5》,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 圖七: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0》,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 圖八: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1》,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 圖九: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 圖十:周南泉,《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中)》 圖十一、十二、十三:中國玉器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玉器全集5》 圖十四: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71。 圖十五: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7》,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219。 圖十六:圖版取自《器物典藏資料檢索系統》: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Antique/Content?uid=55233&Dept=U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6載,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

Read More

中華科大「李登元圖騰藝術展」 展期至12/1止

(中華科技大學提供)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華科技大學定期邀請傑出藝術家舉辦各類藝文展及延伸活動,特在年終時段,邀請一筆畫能量藝術家舉辦《神來一筆:李登元當代圖騰抽象藝術展》,活動7日於中華科技大學藝文中心盛大登場,展期到12月1日止,藝術家李登元也帶著展覽同名新書《神來一筆》,與大眾相見。 中華科技大學校長郭鐘達於開幕致詞時表示,校董孫健行秉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為培養科技與人文兼備的學生,特別設置250坪的藝文中心,並且在學務長劉鎔毓帶領的團隊努力下,常年辦理藝文活動,多年來成效卓著廣受外界好評。 據悉,李登元以創作”一筆畫”作品來倡導遠古的壁畫與祈福文化,並以其千變萬化,不重複圖形的圖騰創作來推廣龍圖騰的祈福概念,希望作為現代人清靜身心的方便法門,以其穩定空間磁場的特性來守護家家戶戶;且其更為世界首例,受科學驗證擁有Biofield的“有功能的藝術品”,長期使用能產生良好的穩定及平衡能量磁場頻率的作用。 (中華科技大學提供) 中華科技大學學務長劉鎔毓提到,與李登元藝術家是多年舊識,此次與無極文化藝廊共同合辦,邀請藝術家展出,作品豐富精采,有多個曾參與過國內外各地展覽的著名系列創作如:「十二星座」、「星球」、「龍文化」及「百家姓」等都膾炙人口,此次一同亮相,讓觀者一飽眼福。其創新,且風格獨特、抽象極簡的新興藝術品,同時擁有著東西方的畫作風格,是一種直擊心靈感受的心靈藝術品,歡迎所有喜歡抽象藝術與圖騰文化,極簡洗鍊風格的觀眾,撥冗於展期內前往參觀。

Read More

師大公園地下社會 3帥飆戲

影集「師大公園地下社會」由演員李玉璽(左起)、陳零九、吳思賢主演,描述一群年輕人在前途迷惘之際的自我蛻變。 (阿榮影業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1日電 影集「師大公園地下社會」今天公布主演,將由李玉璽、陳零九、吳思賢主演。李玉璽笑稱與角色共同性是幼稚,但要演衝動個性也有難度;陳零九首挑戰演戲,更透露原因是動作戲。 「師大公園地下社會」改編作家林峰毅同名小說,描述一群年輕人在前途迷惘之際的自我蛻變。總製作人林添貴期待能像日本「池袋西口公園」,讓「3帥」風靡全亞洲。 李玉璽表示,劇中角色單純、熱血,但自己不是衝動的人,也笑稱最相似部分是幼稚,「最近上實境或YouTube節目,我都覺得自己很鬧。」 吳思賢說這次的角色內心複雜,和他小時候個性類似。

Read More

家庭醫師的生態攝影個展 石賢彥醫師鏡頭底下的美麗台灣

童綜合醫院即日起展出「一位家庭醫師的生態攝影個展」,由七十五歲的醫師石賢彥將十多年來鏡頭下捕捉到台灣生態之美,一幅幅地呈現給到院民眾與病人欣賞。(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童綜合醫院地下一樓轉角藝術空間,即日起至一一二年一月二日進行「一位家庭醫師的生態攝影個展」,由七十五歲的醫師石賢彥將十多年來鏡頭下捕捉到台灣生態之美,一幅幅地呈現給到院民眾與病人欣賞。 從醫是石賢彥醫師一生的志業,曾擔任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也曾擔任過台北市醫師公會理監事,並且積極參與社區健康營造,成為社區民眾所需要並重要的家庭醫師,為病人與社區民眾服務了近五十年。 石賢彥表示,十多年前診所改為聯合診所,由專業的醫療團隊經營之後,才有時間重拾年輕時所喜好的攝影。九十七年參與社區大學艋舺攝影社,十年前再同時參與台北醫師公會的攝影社,這次就把十多年來拍攝生態作品供大家分享,期許大家會認同台灣是個寶島! 這次展覽展出了石賢彥醫師五十一幅作品,其中一幅《大卷尾育雛》將鳥媽媽哺餵雛鳥瞬間拍攝下來,也獲得YWCA二0一三年節能減碳愛地球攝影比賽銅牌獎。另一幅《黑嘴端燕鷗─神話之鳥》則是特別坐船等候稀有鳥類黑嘴端燕鷗出現,因為每年飛來馬祖過冬的只有二至三隻,有時候甚至不見蹤影,能捕捉到它展翅翱翔的美麗倩影,實在非常幸運。 石賢彥醫師的「一位家庭醫師的生態攝影個展」,將帶大家感受自然生態的奧妙,藉由望遠鏡頭來端詳不同生物的習性與動作,即日起至一一二年一月二日都可以到童綜合醫院地下一樓轉角藝術空間參觀展覽,認識更多稀有生態物種。

Read More

十週年高雄藝術博覽會 駁二藝術特區登場

高雄藝術博覽會即日起登場,帶來亞洲與跨太平洋藝術精粹作品,深度形塑最獨特亦是南台灣最盛大的藝博會。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迄今屆滿十週年的高雄藝術博覽會,即日起在駁二藝術特區登場,這屆聚焦「東南亞與東北亞藝術的交會平台」,包括中國、菲律賓、韓國、日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及美國等國藝廊應邀參展,帶來亞洲與跨太平洋藝術精粹作品,深度形塑最獨特亦是南台灣最盛大的藝博會。 高雄藝博主辦單位指出,睽違兩年台灣迎來疫情解禁,使得二0二二年高藝博會有多間日本、韓國藝廊參與,帶來上百位風格多元且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和作品。這次高雄藝博選擇以展板方式呈現,不僅能看到許多大幅且獨特的作品,更吸引不少國內精萃藝廊共襄盛舉。 值得一提,這屆高雄藝博會特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暨研究所聯合主辦「ART & LOVE 百寶圖公益特展」,同步盛大登場,由高師大李錦明教授及策展人易思辰共同策劃,邀請高師大美術系暨研究所歷屆畢業及在學的大學、研究所藝術家,共計三十一位參展,參與義賣作品逾一百二十件。 李錦明提到,策劃百寶圖要提供小號的作品,其實不容易,三十一位藝術家是滿載的狀態,特別感謝高雄藝博會主辦單位,讓高師大藝術家們有此機會,能用藝術為社會做出貢獻。南高雄家扶中心代表賴曼綺特授證張學孔、李錦明和易思辰,並由超模冠軍簡菀妘獻花,感謝他們支持公益行善。

Read More

《加油喜事》周曉涵樂婚享

《加油喜事》周曉涵結婚開場樂無比。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TVBS全新八點檔大戲《加油喜事》將於12月上檔,11日舉辦卡司發布會,首次曝光精彩片花,為戲披過4、5次婚紗的周曉涵,提到過往每次穿婚紗,不是在大結局,就是被逃婚,笑說:「《加油喜事》第一集就是婚禮,開場很美,還有,我終於結成婚了!」 《加油喜事》周曉涵樂終於結成婚 《加油喜事》囊括新生代演員群周曉涵、周孝安、鄒承恩、楊晴、臧芮軒、劉育仁等人,劇中,周曉涵、周孝安婚姻大事遭到雙方母親大人陳亞蘭、王彩樺的極力反對。因此,楊晴、臧芮軒、鄒承恩、劉育仁在現場特別準備兩顆愛情鎖,希望這對新人能緊緊鎖住愛情和姻緣,成功突破兩位媽媽的防守。 提及和新科視帝陳亞蘭合作,周曉涵說,兩人第一次見面是9月開鏡,當天陳亞蘭一襲黑裝,氣勢驚人,坦言內心有點害怕,實際接觸後,才發現對方相當可愛,尤其是拿到金鐘視帝後,周曉涵都暱稱婆婆,甜蜜氛圍羨煞眾人。

Read More

藝術進區前進楠西、龍崎

如果兒童劇團演出《愛漂亮的烏鴉》 藝術進區節目本週前進楠西區、龍崎區!邀請如果兒童劇團帶來《愛漂亮的烏鴉》。(文化局提供) 二0二二藝術進區本週前進楠西區、龍崎區!十二日晚間七時、十三日下午三時三十分,由國內知名的如果兒童劇團,分別於楠西北極殿、龍崎文衡殿演出,帶來大小朋友喜愛的《愛漂亮的烏鴉》,歡迎民眾踴躍前往觀賞! 《愛漂亮的烏鴉》描述森林裡住著各式各樣的小鳥,他們都有自己的特色與專長,某日,森林大王決定舉辦鳥界選美大賽,只要選中,以後就是鳥中之王。所有鳥兒都細心照顧他們的羽毛,期待能大放光彩,成為鳥中之王,然烏鴉卻悶悶不樂,因全身黑黑的,不可能被選上;來到鳥類洗澡池子,看到浮在水面上其他小鳥洗完澡後掉下來的羽毛,烏鴉決定打造全新自己,並為自己取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小鳳」,到底誰才會是選美大賽的冠軍呢? 為鼓勵民眾長期支持藝術進區活動,藝術進區也首次使用線上會員系統,每場開放一百至三百名觀眾,演出前事先使用TixFun系統進行索票,現場即可使用QRCode兌換小禮物。為更貼近民眾需求,首度推出親子共讀節目手冊,將節目內容透過深入淺出介紹、可愛的插畫風格,讓家長或老師與孩子們以輕鬆自在的心情進行共讀,是一本富有表演藝術教育意義的節目手冊,值得收藏。 文化局表示,藝術進區節目精彩可期,如想更了解節目訊息,請鎖定藝術進區粉絲頁:https://reurl.cc/kE1xaG,即可獲得最即時的節目動態,邀請市民八月二十七日至十一月二十日一同來感受戶外表演活動的魅力!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Read More

康康偕張秀卿聯手主持《康康鄉卿秀》

康康偕張秀卿聯手主持《康康鄉卿秀》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同月同日生的雙子座藝人康康、張秀卿,終於首度聯手主持信吉衛視新節目《康康鄉卿秀》,比唱功、比口才,重現當年張菲《龍兄虎弟》歌中劇喜趣熱鬧氣氛。 康康跟張秀卿曾經在金曲獎頒獎典禮中,聯手擔任頒獎人,創造高收視率,在信吉衛視總經理紀博文撮合下,2人 首度合作新節目。 康康表示,許多觀眾跟他反應,很懷念張菲《龍兄虎弟》、《歡樂100點》歌中劇單元,因此在新節目中,創造出《好康蛋蛋麵》單元,每集邀大來賓一起表演歌中劇。 曾經自導自演《十萬伙急》康康,編導《好康蛋蛋麵》歌中劇駕輕就熟,他編的劇情,讓來賓王彩樺、陳隨意、沈文程、曾心梅、吳敏、謝雷等人,錄影時笑翻天。 首集大來賓洪榮宏、張瀞芸夫妻檔,賣力搞笑演出,平時有偶包的洪榮宏,跟康康一起表演綜藝摔,張秀卿跟張瀞芸比拚模仿鄧麗君大賽,十分有看頭。 張秀卿表示,《MUCH金點秀》停播後,很高興跟康康主持《康康鄉卿秀》,可以好好發揮唱功在節目中飆歌。但也自己爆料笑說,跟小12歲的老公王國贊婚姻幸福,雖然「做人」未成功,仍不影響感情,只是王國贊的身高、長相,跟蔡昌憲神似,很多人以為他再婚蔡昌憲。 《康康鄉卿秀》將於11月13日起, 週日晚上6點,在 信吉衛視(全台定頻82台)首播。

Read More

韓娛CJ集團砸1.5億 3部影集預2023年推出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韓國娛樂龍頭CJ ENM積極進軍華語市場,10日公布斥資1.5億台幣打造心理犯罪驚悚劇集《深網》、科幻愛情喜劇《火星上的維納斯》、靈異愛情劇集《味盡緣》等三部影集,也將與中影、大川大立、文策院合作,製作一部以海島文化為背景的影集,預計明年下半年在金門拍攝。 繼愛情喜劇《媽,別鬧了!》攻占Neflix點閱冠軍、邪教犯罪影集《我願意》成HamiVideo影劇館年度點閱冠軍,CJ ENM集團旗下CJ ENM Hong Kong (香港)再度打造三部華語影集,溫昇豪、曹佑寧與莫允雯三位主要演員10日會師舉辦見面會,並公布前導預告,受到現場媒體以及各家串流平台貴賓注目。 溫昇豪、曹佑寧與莫允雯對於與CJ ENM集團合作,異口同聲表示很榮耀,溫昇豪說:「CJ ENM出品的《寄身上流》在奧斯卡榮獲多項大獎,這對亞洲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鼓舞與殊榮。」曹佑寧也說:「與CJ ENM HK 合作拍攝《火星上的維納斯》,不論是在劇本上、團隊上,場景上,都非常的創新且多元。」莫允雯則難忘到新加坡拍戲經驗,透露從小在多重語言與多重文化的美國環境長大,因此在同樣也是多語種文化的新加坡工作,不止溝通上很自在,生活上也很舒服,「最重要的是團隊的專業度讓我迫不及待想再次回來新加坡拍攝。」 CJ ENM HK資深副總裁汪建偉指出,CJ ENM在全球市場的考量下,積極投入華語及其他語言內容,擴大製作知識,與在地人才合作。包括《深網》、《火星上的維納斯》、《味盡緣》預計在2023年推出,相信會吸引全球觀眾矚目。」 此外,CJ ENM HK也將與中影、大川大立、文策院合作,製作一部以海島文化為背景的影集,預計明年下半年在金門拍攝,由CJ ENM提供IP,大川大立和CJ ENM HK 共同製作,希望透過CJ ENM HK在戲劇製作的專長和國際行銷通路,讓全世界都能看見台灣和金門的美好風景和人文底蘊。

Read More

〈中華文薈〉煙一般飄渺,浪一般雄勁——石秀淨名,禪者與詩人

石秀淨名著作。 文‧圖/郭瀅瀅    陳建宇/簡介    陳建宇,筆名石秀淨名。一九五九年生,雲林縣人。自幼為追尋生命的答案,惶惶不可終日,雖僅高中肄業,已遍閱儒釋道三家經典與西方哲學,喜歡寫詩。文學著作有《陳建宇詩集》、《問津》、《一絲天真可以換取》,禪修著作有《步步人生步步禪》、《麗江到瀘沽湖畔的八堂課》、《牽騎心牛》、《原味覺醒》、《道上的智慧金塊》等,現為「中華民國新詩學會」常務監事、《人間魚詩生活誌》副社長,也是「中華民國人生禪學會」創會會長。 石秀淨名。 〈十隻鳥〉 鳥一 無極的聆聽者 死亡,葉子離枝? 鳥二 空中 不確定的 心 鳥三 飛翔是主 至少接近 主 許是一種祈禱? 鳥四 跟著死亡 飛 鳥五 天羅之 地網之 風乾之 雨淋之 鳥六 不擔心 明天的糧食 鳥七 內在之聲,淡 淡出鳥來 一種光之飛翔 鳥八 鳥飛過 直覺 反射 天空著 黃昏 黎明 鳥九 飛翔是創造之一 絕非需求之一 飛翔乃純粹之美 卻不是善之匱乏 準此 鳥 還想還要 能想能要什麼嗎? 鳥十 以色見 以音聲求 貧無棲息之地 另外,有一種癖好 我不告訴你 〈愛十一行〉 我回來了!愛 在妳平靜的心裡 凝視,合一,當我們,成為我 誰引光明入身,彩虹是空是色 就這樣現起,摺一隻紙船緩緩 從童年那端,誰是我?無聲的 在妳微笑的,心裡飄來…… 帶著妳,妳的一些徵兆時光的 賊,韻味,主的日子妳不停的 側身步入,在每一變化當我們 凝視,合一,成為我…… 他的目光炯炯有神,一股凜然而靜定的氣息,彷彿始終能以清明的姿態行走於生命的道路,不受外在的擾動。來自雲林縣北港鎮、生於1959年的石秀淨名(本名陳建宇),是一位有過6000弟子的禪師,也是一位特立獨行的詩人,曾榮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中國文藝獎章」等獎項,現為「中華民國新詩學會」常務監事、《人間魚詩生活誌》副社長,也是「中華民國人生禪學會」創會會長。 在戒嚴時代下成長的他,世界對他而言曾龐大而具壓迫性,外在的一切彷彿被一雙無形的手掌控與主宰著。在對世界充滿困惑下,他埋首於書海,吞食與反芻每一個字,渴望能在字裡行間找到生命的答案。文學,從此進入了他的生命,滋養了他年少卻早熟而蒼白的心靈。寫詩的天賦,也在其中萌芽。 煙與浪,是寫詩的起點 就讀北港高中時,他以當時最盛行的體裁「散文」,寫下自己的對生活的感知,並在末端附上「歌詞」,名為〈煙與浪〉。雖然內容是關於有一天能學會作曲的幻想,而回顧起來,卻也描寫出了自年少就深植於心中的生命觀:「一個人的生命要像煙般飄渺,而他的行動力應該像浪一般雄勁。」他將散文連同「歌詞」投稿校刊,沒想到校刊刪除了散文,只刊出了〈煙與浪〉,並編排在「新詩」的欄目裡。在對「新詩」仍缺乏認識的當時,新詩的大門卻主動為他敞開,他熱衷投入創作,並以「煙浪」為筆名,持續發表散文與新詩,也成為校刊的主編與社長。 不被文字豢養, 走進追尋生命意義的道路 在文學創作上,他如一顆明亮而獨自發光的星,而他的求學過程並不順利。不僅曾在課堂上舉手發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因而被老師認為不敬、被記了大過以外,高三那年,他許多科目的成績不及格,也拒絕在填鴨式的教育下背誦答案補考。在同學紛紛為畢業而慶賀或升學的當時,他「選擇被留級」,最後沒有拿到高中文憑,從此,生存對他而言,是比別人艱難的考驗。沒有高中學歷的他,先後當過皮料的搬運工、藥廠的基層工人、佛教出版社的最低職務等。而看似貧瘠的土壤,卻也是鍛鍊心靈力量的沃土,不僅讓曾經抱持虛無主義、「想在路邊當街友」的他扎根於腳下的世界,也深化了內心對生命的體悟。他持續寫詩,即使年紀輕輕就在詩壇成名,卻不願被文字豢養,並走入追尋生命意義的道路上,研讀佛經、道藏、佛藏、東西方哲學,於1990年創立了「人生禪」,將禪的智慧與自身對真理的體會,教導學生落實於現代生活。 〈十隻鳥〉: 對真理不同面向的體悟 在學生眼裡,他是一位嚴厲而直截,具洞悉力又充滿創造力的心靈導師,彷彿只要一被他具穿透力的目光掃過,內心的秘密便無所遁形。而融合在他生命氣質裡的,是感性與浪漫,他年少的詩作經常帶有抒情性、反映了對「美」的追尋與嚮往;青年時的他,則以宏大的生命觀、本質觀為底蘊,並以〈十隻鳥〉一詩,獲兩大報其一之文學新詩獎優勝、獲頒首獎外的最高獎金,與詩人冰心詩作一同刊出。他對名利始終淡泊,頒獎的確切單位也不記得了,而問他至今創作過最喜歡,若能選擇一首流傳於後世的詩,他選擇的仍是那首三十歲左右寫成的〈十隻鳥〉:「直到今天,我仍然沒有辦法改動它任何一個字。那是我一直以來對生命意義的追尋,在一定程度裡,我認為我掌握了某種可能性,某一種『知道』,例如對禪的體會、對心性的體會,所寫出來的」、「我的生命終於不會是自甘其小,被這個世界、被別人宰制、在不平等的關係裡受苦,我解除我心中的苦難與『這個世界大於我』的那種欺壓性,所寫出來的一首詩」,〈十隻鳥〉裡的每一隻鳥,都是他對真理某一個面向的深刻體悟。 生命的真相, 不在結構與脈絡裡 而如今,他更是放下了過往追尋的美學包袱,讀他的詩作,總會感覺詩人在創作時的率性與奔放,詩行裡展現了當下的隨機性與偶然性,且經常沒有固定的章法與形式,一如禪的真諦,一切始終不在定局與框架之內,而在念頭的流動間,便照見了存在的本質。除了詩,石秀淨名也寫小說,而詩揭發了存在的內核,小說則是反映存在的表象,兩者都指向了深邃的形上意義與永恆本體,即使在流暢與成熟的筆觸下窺見了詩人生命的厚度與歲月的痕跡,卻也映現出了一顆最為純粹、潔淨的心。而作為一個禪者與詩人,他悟出了感知一切的心,既存在於當下的片刻,又無所不在並超越了時間,因而他經常打破線性的敘事結構,畢竟,生命的真相不在有限的時間性裡:「結構與脈絡,讓人離開了生命的當下。」 在時代的變革下, 做出必要的行動 透視了生命本質與現象虛無的他,生活上也彷彿逆行於時代,身上幾乎沒有資本主義的影子,經常是穿著同一件單薄的外套、同一雙古舊的鞋子、拎著同一個因買書而被贈予的帆布袋。除了維繫生存所需外,書本是他唯一的消費。當問到對於網路科技時代下的資訊碎片化、圖像的閱讀多於文字,現代詩因為網路詩社興起所面臨的危機,他是否感傷?他說:「我比較在意科技的方便,所形塑出的生命淺薄化,人類心智無法深廣的集體走向與結局。」然而他不停留在個人性的無奈感受裡,「與其哀傷,不如做出必要的行動」,在視覺圖像盛行的當前,他便在人間魚詩社提倡「詩電影」的拍攝,為詩尋找另一種被認識的途徑:「生命是枯燥乏味的,創作再創作,我認為很有趣,為什麼不行?」詩人如他,禪者如他,面對外在世界與認知模式的重複性,總以遊戲而打破常規的心,顛覆規範並開拓新的可能。 「我來了,我走了」 走過與跨越了曾經蒼白而受苦的歲月,自谷底翻飛的他,也為顛沛的生命樣態發聲,曾以〈L說〉一詩描寫原住民被殖民與被城市窄化,離開了源頭的流離失所:「我到處死掉∕如一枚一枚黃葉,落下∕如下水道的老鼠,一隻」、「有個字∕浮現在意識之海,而我∕一再抵達短暫的,生命∕有個字∕而我勢必∕勢必不再抵達」。而詩作當中,竟也使用了年少寫詩的起點——煙與浪的意象:「是你或者我∕一切究竟是煙是浪∕那個起初,有過的∕筆名,曾經遺忘」。也許過往歲月是不在日常意識可及處的殘影,在詩人創作的當下仍不時以半透明的姿態現形,隱隱地攪動著思緒,而即使擁有對生命超越性的體認,寬廣的心也能與貧弱的生命、失根的心靈共振著,不論它們來自於過往的自我或現在的他者,一切都融合於生命的無形與有形向度中。一如問起他若想寫下一句話留給世界,會是什麼?他說:「我來了,我走了,煙與浪。煙般飄渺,浪般雄勁。我存在了,我行動了,我消失了。」詩人彷彿廣闊而深邃的海,雄勁地拍打靜止的礁岩,所濺起的浪花,就是他的詩句,在靈光升起的當下又歸於無,回到轉瞬間便消逝而融於無形的,一抹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