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推新住民語學習社群

新住民教支老師學習社群開發不少有趣的遊戲式教材。(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教育局積極推動新住民語教學,至今已成立新住民語輔導團,成功培育兩百九十一名教學支援工作人員(教支老師),為推動多語教育扎根,更進一步推出結合科技的「E起來學新住民語」教支老師學習社群,利用Wordwall平台設計越南語互動小遊戲,讓新住民語教學更便利、學生更愛學。 市長黃偉哲表示,配合教育部課綱,提供越南、印尼、泰國、緬甸、柬埔寨、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七國新住民語言課程,只要學生有需求就全力開班,市府將持續投入資源,打造多元文化共榮的教育環境。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一一三學年度全市開設六百六十七班新住民語課程,其中百分之七十八為越南語班。為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社群針對國小低年級設計趣味越南語小遊戲,並結合發音教學,幫助學生靈活運用語言於日常生活。未來會透過輔導團到校蒐集回饋,作為開發其他語言教材的基礎,目標是讓新住民語「易教、好學」,更能融入生活。 像東山國小就利用Wordwall製作越南語小遊戲,以文本、詞彙、語文活動、排列與角色扮演為基礎設計遊戲,根據學生練習後的結果進行修正,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習越南語。 新住民語輔導團總召、新市國小校長李智賢表示,每學期輔導團都入校觀課,並將推廣社群所開發的創意教材,收集實務回饋持續精進。社群帶領人、教支老師童氏容感謝教育局提供創意交流平台,讓教材開發更有趣、更實用。

Read More

全民有氧盃全國溜冰賽 永康大灣國小囊括12獎項

永康大灣國小溜冰團隊參加全民有氧盃全國溜冰賽,拿下四金、三銀、三銅等共十二個獎項,優異表現獲得校長沈坤鴻(中)表揚。(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大灣國小競速滑輪溜冰團隊參加一一三年第十五屆全民有氧盃全國溜冰錦標賽,包括個人及團體接力項目共計拿下四金、三銀、三項銅及國小團體總成績第二名等十餘個獎項。 灣小溜冰團隊在今年全民有氧盃全國溜冰錦標賽中,展現精湛溜冰技術,拿下金、銀、銅等共計十二個獎項,其中黃培峯選手在菁英國小男子組一年級的一千公尺爭先賽及兩千公尺開放賽中均獲得第一名,並榮獲個人綜合成績第一名。 其他選手的表現也令人驚豔,田祐瑄在菁英國小女子組三年級五千公尺淘汰賽中獲得第三名,鄭瑀鎧男子組三年級二百公尺雙人計時賽第三名,李宥瑩女子組三年級三千公尺第二名,許鈜瑋則在男子組四年級二百公尺雙人計時賽獲得第八名。 在團體賽方面,田祐瑄、李宥瑩、陳亮羽及許宸翎組成的隊伍,在菁英甲國小女子組兩千公尺接力賽中榮獲第一名,而許鈜瑋、蔡尚恩、邱丞亦及鄭語濠組成的隊伍則獲得男子組兩公尺接力賽第四名。 教練吳炯助感謝校長沈坤鴻支持,並指出教練楊合貞與選手間的默契是取得佳績的關鍵。楊合貞目前雖正在攻讀台師大博士班學位,但仍全力以赴地投入選手訓練,展現對溜冰隊的熱情與承諾。

Read More

南市中輟生預防工作績優單位 獲全國表揚

南市「中輟生預防工作績優單位」在全國中輟業務傳承研討會上獲得表揚。 臺南市政府致力中輟預防及復學輔導工作,成效卓著。大成國中、安南國中及永康國中等三所學校獲一一三年全國中輟預防及復學輔導工作績優單位;佳里國中專輔教師許文齡因其輔導業務表現優異,於全國選拔脫穎而出,榮獲全國績優人員,日前至全國中輟業務傳承研討暨表揚大會受獎。 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市相當重視中輟生追蹤輔導,除由學校端第一線掌握學生即時狀況外,更結合相關資源及人力,包含定期邀集社會局、警察局、勞工局、區公所及家庭教育中心等單位,召開中輟復學網絡會議,協助學校解決復學輔導所遇相關問題,市府亦定期召開強迫入學委員會議,進行各行政區學校中輟學生及應入學未入學新生追蹤查處情形列管,以降低中輟率及提高復學率,在各單位努力下,南市一一二學年度總復學率達百分之九十七點二,為六都第一。 教育局鄭新輝局長指出,除結合各網絡單位外,為因應特殊境遇家庭遭遇的問題及避免學生中輟,各校皆積極推出多元教育輔導措施,獲獎三校皆為南市設有資源式中途班學校,相當用心努力更讓校內成為友善、幸福的校園典範。 安南國中於民國八十八年成立中途班,並命名為「思源班」,」提供替代、適性的教學方案,輔導成為能飲水思源會感恩有品格的青少年。永康國中辦理多元輔導教務措施,提供學生豐富且多元的有趣課程;大成國中則是南市中輟中心學校,承辦各類中輟輔導研習,且多次榮獲全國中輟生預防及復學輔導工作績優單位,去年亦榮獲教育部友善校園績優學校。 全國中輟輔導績優人員佳里國中許文齡老師表示,回頭看確實很辛苦,但慶幸有各網絡單位的協助,可以一起織出一個保護網接住、陪伴迷途的學生找到生命的方向。 教育局表示,透過與各網絡單位、跨局處及區公所積極合作,共同預防學生中輟,針對個別學生問題,教育局皆與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家庭教育中心、社會局、衛生局、警察局等單位共同協助,列管追蹤輔導重點個案,讓每個孩子正常地接受良好教育,提供孩子翻轉人生的機會。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廣告)

Read More

崑大講座教授周煥銘獲中技社機械學術獎

崑大周煥銘(右)致力機械熱流等研究,榮獲「中技社機械學術獎」。(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講座教授周煥銘致力專研機械熱流、能源及綠色科技相關循環經濟與創新營運模式等,榮獲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學界最高榮譽「中技社機械學術獎」,是歷年唯一私立大學教授獲獎。 周煥銘多年的教學與研究中,獲得多項國內外專利,不僅榮獲一0五年度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會士」雙重肯定,一0八年度更拿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工程獎章」。 周煥銘是國內機械工程界的權威,致力於促進產學合作和技術轉移,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機械熱流、能源科技及綠色科技等領域取得顯著成就,並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他曾指導來自南美洲邦交國的外籍生獲得二0一九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金質獎一百萬元,為首度由技職體系及私立科大拿到金質獎,更是首次由外籍研究生獲得,成功發展出國際合作成效與範例。 除學術成就,在行政服務與產業經營上更是用心,周煥銘於崑山大服務卅七年,曾帶領團隊通過三次升格評鑑,擔任工程學院長期間也帶領系所獲得評鑑一等,為當年度全國技職院校中唯一獲此佳績者。 另於九十六至一0七學年度,領導工學院所屬系所申請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亦全數通過。

Read More

南台招募200生 打造神農街蛇年燈海

南台USR計畫招募二百位學生進行神農街蛇年花燈彩繪等課程,並參與台南市文化協會導覽認識神農街。 (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執行教育部「文化底蘊」USR計畫團隊,因神農街龍年燈展大受好評,吸引校內學生參與蛇年燈展彩繪的意願,順利招募花燈彩繪及座燈自主學習專題課程學生共近二百人,參與住戶加上海安宮也達六十餘戶,足見燈展受到住民的肯定。 神農街花燈展有別於全國各大燈展,主要是每戶花燈都是純手工繪製外,每戶的花燈的懸掛方式、造型與圖畫內容都是學生與住戶攜手合作共同討論與協力完成的。因此,每一戶花燈每年講述該戶的故事都不一樣,會隨著住戶的人生經歷與生活體驗創造出有質感有故事性的花燈。 計畫團隊利用課餘舉辦學生與住民相見歡活動,因學生人數眾多,與住戶討論蛇年燈展花燈的各項細節,與討論每一顆花燈上的圖繪內容。 住戶們在經過前一年燈展的相互較勁與學習後,對於蛇年燈展的圖畫內容都各有想法,每一戶都順利的完成討論。等待學生完成花燈草圖、彩圖、燈謎獎品明信片及彩繪花燈,再繼續於各住戶群組與學生交流討論,直到開幕掛上花燈為止。 南台校長黃能富表示,神農街元宵花燈展即將邁入蛇年的第八年,欣慰文化底蘊團隊每年用心地打造燈展,才讓住民放心能踴躍的參加,也引動附近的海安宮參與,神農街主街上的金華府與神佛壇也積極地加入燈展行列。

Read More

114年起提高植樹補助 至善國中辦理示範課程活動

種樹前,眾人努力挖出樹穴,讓樹可以茁壯成長。(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為落實二0五0淨零碳排,將淨零友善行動融入學習,教育局自一一二年起推動各校運用校內空間參與植樹運動,迄今已累積三十七校響應增加校園樹木量,更規劃於一一四年全面推動校園植樹計畫,以「生物多樣性」、「零淨損失」、「自然正向成長」等概念,鼓勵各校將「植樹」融入課程活動,一一四年將提高補助金額至每校最高三萬元,更期許加深學生對碳匯及環境永續之知能。 教育局三日表示,擇至善國中擔任示範學校,辦理「種一棵減碳樹,育一片永續林」植樹課程活動,由鄧進權副局長參與課程觀摩,方健諺老師於九0三班理化課將減碳知識結合SDGs及植樹行動,讓學生認識二氧化碳對氣候變遷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自己的行動實現碳中和的概念。 課程中,學生將學習能量轉換與碳循環的概念,理解植物如何在自然界中扮演「碳吸收者」角色,同時認識「減碳存摺」如何紀錄及量化日常環保行動(如搭乘大眾運輸或植樹)所帶來的減碳效益,激勵學生透過累積「綠色存款」參與永續發展的行動。 台北市教育局以創新、前瞻、卓越、永續為願景,高度呼應全球二0五0年淨零排放目標,期待未來環境的友善行動與永續作為,通過「增匯」、「減碳」、「創綠」三大面向的推動,期望能將校園打造成為淨零碳排的示範場域,將淨零排放相關知能扎根。

Read More

明新科大青銀攜手 海廢牡蠣變身環保擴香石

明新科大攜手企業青銀共融,教導長輩將海廢牡蠣變身環保擴香石。(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明新科技大學日前攜手富邦人壽,與新豐鄉瑞興社區、社企Micro PC點點塑環保科技共同辦理「青銀攜手海廢牡蠣擴香石環保手作活動」,大學生、企業志工和社區長輩一起學習利用海廢資源,製作實用的擴香石,藉此傳遞保護海洋生物、減少海洋廢棄物的永續意識。 明新科大工業工程與管理系邱筱琪副教授表示,新豐鄉靠海,參加淨灘活動是每位明新大學生的共同記憶。然而只是淨灘是不夠的,因此與富邦人壽、點點塑環保科技等企業團體,前往新豐鄉瑞興社區,合作辦理利用海洋廢棄物之一的牡蠣殼改造再利用活動。 瑞興社區長輩在手作的過程,不僅學習到環保知識,也增強對海洋生態保護的認同感。(記者彭新茹翻攝) 牡蠣殼作為海洋廢棄物之一,長期以來未能有效回收,對海洋生態造成負擔。透過這次活動,鼓勵社區居民關注並利用這些本來可能被丟棄的資源,轉化為美麗且具有環保意義的工藝品。參與學員將每一個由回收蚵殼再利用製成的擴香石材料,精心設計組裝成呈現海洋意象的獨特圖案,也在創作過程中,了解海洋保護的重要性。 參與的越南籍生阮玉英說,把在工管系課堂中學習到的永續發展知識,實際參與環保活動去應用,可以一起深入當地社區與長輩們一起完成海廢手作作品,特別有成就感。 瑞興社區的長輩在年輕志工夥伴指導、陪伴下,親手設計、製作讓牡蠣殼變身實用的擴香石。手作的過程不僅學習到環保的知識,也增強對海洋生態保護的認同感,長輩親手製作的擴香石也在活動結束後帶回家,讓海廢變身香氣四溢小物,成為環保與愛護海洋的象徵。

Read More

歷史與當代創意共舞 中原大學攜手桃園文化局展現航空城深耕成果

中原大學聯合文化局日前盛大舉辦「2024航空城文史調查駐地工作站成果展」。(圖/中原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中原大學聯合桃園市文化局日前於大園區橫山書法藝術館前廣場,盛大舉辦「2024航空城文史調查駐地工作站成果展」,吸引近百位文史愛好者參與,共同見證航空城的歷史與當代創意的交織。此次展覽以三年來在航空城場域內的深耕成果為主軸,聚焦於文化保存、地方特色與永續發展,展現多方合作的豐碩成果。 活動在大園國小的銅管及熱舞表演中熱鬧開場,由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董俊仁及中原大學永續治理辦公室主任李明彥引領參觀,呈現中原大學USR計畫、駐地工作站、尖山考古館及文化局等四大團隊的歷年成果。展區還介紹了大園區菓林國小、大園國小及竹圍國小的特色課程與學生成果,以及大海社區發展協會的DIY相框創作,展現地方教育與社區資源的深度連結。 此次展覽以三年來在航空城場域內的深耕成果為主軸。(圖/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提到,該校長期與文化局合作,借重地方政府的資源與力量,推動歷史資產的深度保存。李明彥說,七年來的基礎耕耘,不僅與社區、地方緊密結合,也成為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永續經營的最佳實踐案例。「靜態成果展」以影像記錄寒暑期營隊及各項文化保溫活動,帶領民眾走入即將被拆遷的社區,感受這片土地的故事與變遷。另外,中原大學USR團隊今年5月更發起《大海憶生展》,以影像喚起人們對大海社區與航空城發展的記憶。 中原大學永續治理辦公室指出,此次展覽的亮點之一是特邀金漫獎得主、日本知名漫畫家NOBI璋舉行《UFO飛行士》新書發表會。這部作品以「黑貓中隊空軍史」為主題,結合1960年代台海局勢與神祕科幻元素,透過主角陳華生的故事,帶領讀者探索台灣空軍史上最神秘的一頁。NOBI璋在活動中分享創作歷程,並期許未來能促成更多跨領域的合作與創意發展,為歷史與藝術的融合注入嶄新的生機。 中原大學也談到,DIY燈籠彩繪課程則為活動增添了趣味性,現場創作的作品將於2025年桃園燈會駐地工作站衛星展區展出,延續文化創意的熱度。「2024航空城文史調查駐地工作站成果展」以豐富多元的形式,串聯過往與未來,讓文化記憶與城市發展相輔相成,共同譜寫航空城與中原大學的新篇章。

Read More

CCCE城市盃數位科藝電競賽 南英商工奪全國第3名

南英商工在CCCE城市盃數位科藝電競大賽奪全國季軍。(南英商工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第六屆CCCE城市盃數位科藝電競大賽日前在台南舉行,共四百三十八隊、一千五百多名選手參賽。南英商工多媒體動畫科學生組隊參加,在不分級情況下,勇奪全國第三名,成績亮眼。 南英商工校長陳志隆表示,多媒體動畫科學生不單只有印象中的動畫、電競技能,更將無人機飛行應用於正式課程,讓學生多元試探,將授課核心推進到跨域整合學習、落實學力培育及證照專業取得等核心目標,讓孩子不再漫無目標學習,也因此,學生才能以綜合學習力挑戰越級競賽,跟大學生同場較量。 台南市電競委員會副主委朱正軒表示,感謝南英商工為台南市留下一面獎牌,並積極協助委員會在電競人才的培育工作,奠定擴大基礎人才,電競產業已不僅是單項電競遊戲,而是發展出「電子競技」、「虛擬運動」、「數位科藝」等競賽項目,委員會將持續配合市府積極推動,整合與培育更多人才,投入競賽項目,讓台南市在數位科藝大賽中取得領先地位。

Read More

逢甲大學攜手魚池鄉公所 產官學合作融入科技概念行銷邵族部落

逢甲大學攜手魚池鄉公所及巨鷗跨界創新集團,產官學合作推動地方創生。(記者楊文琳攝)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為深化台灣原住民邵族文化,促進日月潭伊達邵地區經濟發展,逢甲大學攜手南投縣魚池鄉公所,共同開發出三條日月生態體驗遊程,並成功替邵族區域品牌加入科技元素,也成功塑造部落行銷的新型態。 逢甲大學企管系教授張秀樺表示,魚池鄉公所以「日月浮嶼文化島」為計畫核心,串聯日月潭觀光文化資源與其生態水域及邵族特有文化結合,創造出永續觀光新型態體驗。該計畫以邵族水域人文歷史、邵族祭典文化歷史、邵族杵音為基礎,串連伊達邵商圈以及「達克拉哈水上自行車步道」與「日月潭自行車道伊達邵段」作為遊程體驗的核心,除發揚邵族文化影響力,也促進伊達邵地區產業經濟發展。此次開發出的三條「日月生態體驗遊程」—「日月˙覓境」、「日月˙逐鹿」與「日月˙沉浸」,讓伊達邵地區環境與邵族文化永續跨出重要的一步。 逢甲大學團隊專為「日月˙逐鹿」遊程開發,委由達特法數位科技設計與製作的實境解謎遊戲「潭尋靈鳥」、「秘境逐鹿」,加深對邵族文化的傳說故事意義的理解與敬意。魚池鄉鄉長劉啟帆表示,來到日月潭伊達邵地區,了解邵族獨有的文化是旅遊最重要的意義。透過三條「日月生態體驗」遊程,從背包客、親子家庭、到愛好實境解謎遊戲玩家都能用最容易的方式了解邵族文化。搭配Line @ AI導覽、VR水下遺址的視覺體驗,也都具有記憶點。電商平台與社群媒體的建置,則是展望未來逐鹿市集完成後,提供一個促進地方經濟永續發展的管道。這樣的創舉讓在地觀光與經濟發展朝向永續共好的目標邁進一大步。感謝原住民族委員會對「日月浮嶼」計畫提供經費的挹注,讓原住民瑰寶的「邵族」文化能有機會永續傳承,也感謝魚池鄉與伊達邵商圈在地相關產業的支持,透過「日月浮嶼」計畫達成文化、經濟與環境永續共好三贏的局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