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用高中僑建班開訓 七國學員攜手慶生共學

台中市致用高中建教合作新生基礎訓開訓典禮,校長鄒紹騰致詞表示,熱烈歡迎僑生及國內建教生加入致用大家庭。(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致用高中僑生建教專班與本國建教生攜手開訓,於8月6日舉辦基礎訓練開訓典禮暨七八月慶生會,現場共有來自馬來西亞、緬甸、越南、菲律賓、泰國、印尼、柬埔寨等國的僑生與本國建教生共襄盛舉,學習氛圍熱烈。 本次參加的僑生分別就讀烘焙食品科、機械科、資訊科,本國建教生則就讀餐飲技術科及水電技術科,多元科別展現學校推動產學合作與國際教育的成果。 開訓典禮由校長鄒紹騰主持,鄒校長在致詞時表示,熱烈歡迎僑生及本國建教生加入致用高中大家庭,學校長期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積極前往東南亞各國招生,並透過建教合作,提供完善的專業訓練與升學就業管道。鄒校長強調,只要同學有心學習,致用高中一定能讓大家學有所成,未來無論選擇留在台灣或回鄉服務,都能充分發揮專長。期間鄒校長更與全體師生分享本年度建教合作訪視評鑑,學校再次榮獲一等佳績,感恩全體致用師生的用心。 整個活動流程從介紹與會師長、各處室業務報告以及師生間的交流,幫助新生充分認識校內資源,安心融入校園生活。活動尾聲特別舉行七八月慶生會,全體師生共同切下18吋大蛋糕,齊唱生日快樂歌,場面溫馨熱鬧。校方也貼心準備36份蛋糕分送當月壽星,讓僑生在異鄉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與關懷,猶如在家一般,有所依靠與歸屬感,同時增進不同國別同學之間的情誼。 鄒校長表示,僑生專班的成立是致用高中創校以來的重要里程碑,本國建教生的加入象徵學校在產學攜手、國際交流上的新階段。未來三年,學生將接受扎實的產學合作課程,學得一技之長,畢業後可選擇直升科技大學或投入相關產業發展,開創多元的職涯道路。 為了讓同學安心學習與生活,學校在學生報到前已全面整修宿舍、安排舍監照顧,並由全校教師組成認輔團隊,提供個別關懷與協助,期盼每位學子都能在致用高中安心成長,成為社會的中堅菁英。 校長鄒紹騰說大蛋糕代表溫馨融合;來自越南謝國城同學表示:在致用高中感受到滿滿的愛,謝謝學校為同學準備三餐熱食,也給海外同學一個溫暖的家。

Read More

中央大學攜手桃市府 辦國際生醫研討會與新創媒合展

中央大學醫學系與桃園市府等多單位舉辦的臺灣國際再生醫學材料應用研討會和BIOMED-X生醫新創媒合博覽會一連三天在桃園會展中心進行。(照片中央大學提供) 記者丘安/中壢報導 第七屆「臺灣國際再生醫學材料應用研討會」(ISOMRM 2025)和首屆「BIOMED-X生醫新創媒合博覽會」,七日開始在中壢青埔的桃園會展中心舉辦,這次是由中央大學和桃園市府等單位共同舉辦這兩場活動,中大表示,此項活動讓桃園一躍成為全球生醫科技關注的焦點。 大會主席、國立中央大學特聘教授李宇翔表示,ISOMRM 2025以「產學共榮」為核心精神,期盼透過跨域對話與國際鏈結激盪出更多創新突破。他強調,唯有讓學術研究走出實驗室,真正對接臨床需求與產業機會,台灣的醫療科技才能在全球舞台上展現更高的價值與能見度。 與ISOMRM同期舉行的「BIOMED-X 生醫新創媒合博覽會」,則由工業技術研究院生醫與材料研究所主辦,這是全台首度針對生醫新創量身打造的媒合平台,專注於臨床驗證、技術加值、法規導入、CDMO製造、創投資金及國際市場等六大關鍵資源鏈結,目標是建立一條貫通醫療創新與商業化的高速通道。 此次ISOMRM與BIOMED-X首度合辦,象徵學研體系與產業端首次大規模對接,成功打破領域藩籬,從知識匯流走向應用實踐,建構出一個涵蓋學術研究、臨床應用與產業轉譯的創新驅動模式。透過「雙引擎升級」策略,台灣正逐步邁向一個能兼顧創新研發與全球商機的醫療科技新時代。

Read More

土城醫院攜手元培醫事科大 打造智慧醫療與教學創新聯盟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院長賴旗俊(左)與元培醫事科技大學校長王綮慷(右)簽署MOU,攜手打造智慧醫療與教學創新聯盟。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六日與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展開跨域整合的策略合作,院校攜手將結合學術研究與臨床實務,在臨床實習、智慧教學、產學協作與社區健康等領域展開深度交流,開啟學用合一、教研共融的新篇章。 土城醫院院長賴旗俊指出,身為醫者不僅關注當前病人的健康,更需為醫療未來播下種子,醫院長年扎根智慧醫療與社區照護,這次與元培攜手將是重要里程碑,期許透過合作不只是培育即戰力人才,更建立一個強調臨床思辨、人文關懷與創新實踐的教學環境,更培養能承擔時代責任的健康守門人。 元培醫事科大校長王綮慷指出,在後疫情時代,醫療教育面臨重新思索與定位的挑戰,元培致力推動實證導向、科技融合與人文關照並重的教學理念,土城醫院正是極佳的策略夥伴。 王綮慷表示,土城醫院於智慧醫療應用與臨床教育場域,將為學生提供高度真實性與系統性的學習機會,雙方合作也象徵技職教育與臨床實務的深度對話,進一步實現大學社會責任,回應時代對健康專業人才的新需求。 土城醫院表示,未來雙方將攜手推動多項合作計畫,包括臨床教學場域開放、跨專業協同學習、VR與數位教材共創、社區健康促進計畫等,並強化臨床師資培育與教學制度優化,打造一套智慧教學與在地照護並重的整合模式。

Read More

能源教育向下扎根!大同大學電機系舉辦「小小電機營:氫鬆放暑假」

大同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舉辦「小小電機營-氫鬆放暑假」綠色能源體驗活動,共吸引160位國小學童參與。(大同大學提供) 記者蔡琇惠/台北報導 為推廣綠色能源與科學教育,大同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於暑假期間舉辦為期兩天的「小小電機營-氫鬆放暑假」綠色能源體驗活動,共吸引160位國小學童參與,在30位小隊輔的陪伴下,現場氣氛熱烈、笑聲不斷。 大同大學電機系副教授楊祝壽表示,營隊設計多項互動體驗活動,讓小朋友透過動手做與實地操作,深入認識電力從哪裡來、如何產生以及如何儲存與轉換。(大同大學提供) 活動指導老師大同大學電機系副教授楊祝壽表示,本次營隊以「能源轉換與永續未來」為主題,設計多項互動體驗活動,讓小朋友透過動手做與實地操作,深入認識電力從哪裡來、如何產生以及如何儲存與轉換。 小朋友透過生動、有趣又貼近生活的科普體驗,產生對能源與科技的好奇與興趣,也讓他們初步理解再生能源對未來世界的重要性。(大同大學提供) 其中最受歡迎的項目像是氫氣製造實驗:孩子們實際觀察電解水產氫過程,了解氫能在未來能源中的潛力與應用。太陽能轉電能:操作太陽能板進行小型發電,親眼見證光能轉換為電能的過程。機械能轉電能裝置:透過手搖發電與風力機構,體驗動能如何驅動發電機產生電力。太陽能賽車挑戰:學生組隊製作太陽能小車,參加操場賽道競速,不僅寓教於樂,也激發創意與團隊合作精神。手持風力發電機 DIY:小朋友親自製作風力發電裝置,在風扇前測試產電效果,認識風力發電的基本原理。 楊祝壽表示,透過這樣生動、有趣又貼近生活的科普體驗,希望能在孩子心中種下對能源與科技的好奇與興趣,也讓他們初步理解再生能源對未來世界的重要性。 活動總召電機系大二毛湲希表示,前期準備雖然相當辛苦,要規劃活動、協調場地與人力,但在超過百人的大場面中,看見小朋友們從害羞到勇於嘗試,甚至踴躍舉手搶答,那一刻就覺得一切都值得了。感謝所有隊輔與幕後團隊的全力投入,讓小朋友們能在安全中學科學、盡情發揮創意,認識再生能源,為這個暑假留下最難忘的回憶。 小朋友透過動手做與實地操作,深入認識電力從哪裡來、如何產生以及如何儲存與轉換。(大同大學提供) 大同大學也強調,未來將持續結合大學社會責任(USR)精神,推動更多與能源、環境、創新科技相關的科普營隊與推廣活動,讓更多學童有機會接觸前瞻科技,點燃探索世界的動力。

Read More

校園廁所升級 3年將改造467間

開元國小廁所改造,以生物圖案為設計靈感。(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政府持續推動校園廁所整建計畫,近日再成功爭取到三億三千五百餘萬元補助款,預計三年內將陸續完成計一百三十校的四百六十七間廁所改造。教育局表示,自一0八年起,南市已累計爭取超過七億元的補助經費,為學生打造更加友善、舒適的如廁環境。 市長黃偉哲表示,乾淨、舒適的如廁環境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透過改善廁所的衛生條件,學生不再因為異味而避開廁所,進而影響學習與健康。市府將持續推動這項計畫,致力為每所學校打造符合在地特色、衛生且優質的廁所,為孩子們提供更加安全、舒適的學習空間。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校園廁所改造後頗受好評,如前一期完成的開元國小和日新國小的廁所改建,融合台灣獨特的自然生態與創意設計,開元國小的廁所主題以獨特的生物圖案為設計靈感;而日新國小則運用了工業簡約風格,搭配多元的色彩設計,為學生創造一個既實用又美觀的如廁空間。這些改建不僅提升學生的如廁體驗,也讓校園增添新的活力。 教育局補充,廁所的改造不僅是設施的升級,更是讓學校能夠將整修過程和設計理念與全校師生分享,讓大家共同參與,並根據使用者的需求進行改善。學校也積極宣導正確使用與清潔方法,延長設施的使用年限,並在廁所設計中實踐禮儀、性別友善、環境保護及美學教育。

Read More

倡生命教育 浪浪語錄圖卡徵選 12件作品特優

生命教育中心學校及生命教育議題輔導團發表「浪浪語錄創意圖卡徵選比賽」成果。(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教育局積極推動生命教育,近年更將議題擴展至動物保護與關懷,今年舉辦的第四屆「浪浪語錄創意圖卡徵選比賽」,就以「領養代替購買」與「善待動物不棄養」為主題進行徵件,共收到六百四十件作品,學生們透過圖卡傳遞對流浪動物的關注。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南市自二0二三年起系統性推動生命教育計畫,整合幼教、社教、輔導體系及民間資源,建立跨領域合作網絡。同時鼓勵教師透過社群共備、教學觀摩與專業成長強化教學能量,提升學生學習深度。 其中關懷動物即是重要環節,近年市府持續向教育部國教署申請補助,推動學校辦理「關懷動物生命教育計畫」,包括認養校園犬貓、成立動保社團及規劃相關教案,目前已有三十所學校參與,透過實作活動,讓學生從日常中深化對生命的認識,打造友善動物的校園環境。 教育局邀請生命教育中心學校及生命教育議題輔導團共同發表「浪浪語錄創意圖卡徵選比賽」成果。今年的比賽一共選出十二幅特優作品,其中獲國中組特優的民德國中顏瑋成說,雖無法認養流浪動物,但可以從關心社會上流浪動物的議題開始。 獲國小中年級組特優的蓮潭國中小林禹寰表示,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善待,飼養毛小孩不僅僅只靠初次相遇時的情感衝動,更重要的是一起面對未來挑戰的堅持與勇氣。獲國小高年級組特優的東光國小王淯溱呼籲「領養代替購買」,不僅拯救了一條生命,也讓自己的生命更加豐富有愛。

Read More

口埤實小暑期營隊 認識海洋

口埤實小暑期營隊探索海洋環境,讓學生了解氣候變遷緣由。(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近日來大雨滂沱,災害頻傳,新化區口埤實小多位具生態專長的老師便規劃暑期環境課程,帶著學生一起來了解海洋與人類的關係,從課程和實務操作中,學生發現海洋與人類有緊密的連結關係,更願意進行環境行動,愛護海洋。 課程首先教小朋友認識洋流,其為海水的規律流動,是一個重要的大自然現象,具有相對穩定流速和流向。流經陸地時,會在海岸沿線,受地形、浪潮進退、潮汐漲落、河水的注入等影響。 其次是了解洋流分暖寒兩種,暖流會增加溫度和溼度,寒流則降低溫度和溼度。暖洋流使低緯度的熱量向高緯度的熱量傳輸。因此暖流經過的沿海氣溫高,寒流經過的地區則氣溫低。暖、寒流能將不同洋域的熱能、養分、含氧量傳送至不同洋區,讓環境中的熱能交流平衡,同時對地球的生物圈和物理環境上起了重要而積極的平衡和帶動作用,使全球生態欣欣向榮。 老師帶著學生了解同一股洋流,其表層和水下深層是完全不同的。海水在垂直方向上的密度有差異,會造成結構分層,這個現象主要由溫度和鹽度的差異引起。密度較大的冷鹽水會下沉,密度較小的暖淡水則會上浮,形成不同的水層。這個自然現象,影響全球的氣候和生態系統。 孩子們專心投入,臉上充滿探索成功的笑容。學生上課後發現海洋與人類有緊密的連結關係,其為地球的寶庫,調節地球氣候和維持生物多樣性,是生態、人類生存的基礎。

Read More

華岡藝校教職員喜迎加薪 董事會高度肯定辦學績效

華岡藝術學校於七月召開董事會,由董事長唐彥博宣布加薪。(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華岡藝術學校於七月召開董事會,由董事長唐彥博宣布,自一一四學年度起,全校教職員全面調薪百分之五,調幅優於政府公告之年度公教調薪百分之三,充分展現董事會對學校辦學成果與教職員專業付出的高度肯定與實質支持。 唐彥博表示,「在丁校長的領導下,全體教職員齊心協力,不僅在升學表現、招生成績與競賽獲獎屢創佳績,更在建校五十週年成功舉辦深具教育意義與社會影響力的校慶活動,廣受校友與社會各界高度讚譽,展現學校卓越品牌與教育能量。」 面對少子化與教育生態劇烈變遷的挑戰,華岡藝校近年積極轉型,深化課程內涵、強化專業師資、推動跨域創新教學與精緻升學輔導,同時致力落實藝術教育普及與人才培育的社會責任。 此次加薪方案,涵蓋全校教職員之本俸、學術研究費、專業加給、主管加給等各項薪資結構,整體待遇皆全面優於政府標準,除有助穩定並吸引優秀人才,更象徵學校堅守教育品質、實踐永續發展的決心。 丁校長亦指出,「這不只是薪資調整,更是對全體教職員專業努力的鼓舞與承諾。未來,我們將持續肩負起培育具有創造力與競爭力藝術人才的使命,主動回應教育環境的變化與挑戰,共同打造更具影響力與前瞻視野的藝術教育典範。」

Read More

接待U12小將 山上國小讓世界看見台灣

山上國小接待U12世界盃捷克代表隊,帶隊員參訪山上天后宮。(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山上報導 在台南開打的二0二五年U12世界盃少棒錦標賽已落幕,山上國小連續兩屆擔任接待學校,日前熱情接待遠道而來的捷克國家代表隊,透過一系列充滿台灣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動,師生們用行動實踐了「讓孩子認識世界,也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美好願景。 山上國小以最溫暖的方式展開歡迎儀式,校方特別致贈由AI設計的應援毛巾給捷克隊,象徵來自台灣的熱情與祝福。接待日活動以多元文化體驗為主軸,安排了豐富的互動內容,捷克國家隊小選手們親手製作山上區農會的鳳梨酥、學習技巧十足的扯鈴操作,從甜點到民俗技藝,充分體驗台灣文化的多樣與趣味。 在雙語互動遊戲中,捷克與山上小朋友共同挑戰知識題,現場笑聲不斷;而文化交流則讓兩國小朋友有機會更認識彼此。活動尾聲,孩子們一同參訪了山上天后宮,感受台灣宗教信仰所帶來的文化深度與人文溫度。 在依依不捨的歡送時刻,山上國小準備了誠意滿滿的伴手禮,包括台灣知名餅乾、泡麵、傳統童玩、郵票,以及由山上師生共同創作的原創繪本作品,作為捷克代表隊此行最溫暖的紀念。 山上國小校長蘇耿義表示,希望孩子們透過這樣的機會認識世界,同時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真誠與美好。這場充滿感動的接待,不僅讓山上的孩子多了一段跨國回憶,也在捷克與台灣之間悄悄種下了一顆友誼的種子。

Read More

南瀛天文館生成式AI 大玩變身

南瀛天文館天文展示館推出「生成式AI頭像」,讓大家可以來場變身秀。(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大內報導 想變成太空人嗎?南瀛天文館在天文展示館推出「生成式AI頭像」,讓大家可以來場變身秀,成為宇宙的主角。館長何秋蓮表示,來館的天文迷將可透過人工智慧「變身」為專屬的星際分身,更可立即獲得個人化的頭像QR Code,做為天文紀念品。 何秋蓮表示,生成式AI頭像是南瀛天文館融合科技與文化想像的全新嘗試,參與者只需透過現場簡易操作,就能選擇不同主題進行頭像生成,其中「天文智者」系列可變身科學傳奇人物,如愛因斯坦、伽利略、牛頓;而「星座神話」則可走進希臘神話世界,變身眾神之王宙斯、太陽神阿波羅。每個角色都由AI依據個人臉部特徵進行風格轉換,瞬間生成獨一無二的角色肖像。 館方也指出,只要有天文展示館的門票,掃描票卡上的QR Code即可體驗。而天文館希望透過生成式AI頭像互動,讓科普教育從單向知識傳遞,轉變為參與式的角色體驗。過去談到天文,總讓人聯想到公式、儀器與理論,這次將用「你就是主角」的方式,讓民眾走進故事,進一步連結背後的歷史與科學背景。 不論是設定為社群大頭貼、珍藏圖像,甚至列印出來當明信片都相當吸睛。天文館也指出,這只是AI應用的第一步,未來將持續拓展更多主題角色與互動內容,讓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並建立對天文科學的情感連結,更從知識場域轉化為文化共感,歡迎全國天文迷來體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