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校園創意「架高」玩出夢想

平溪國小「天燈溜滑梯」。(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台北報導 在空間「有限」的校園裡,也能築起孩子夢想「無限」的遊戲場!新北市教育局自106年起積極優化校園遊戲環境,連續七年累計投入超過2.7億元,搭配安全健檢制度,建置特色遊戲場。今(114)年再加碼3,450萬元,針對各校場地條件量身打造兼具教育意義與創意挑戰的遊戲設施,讓孩子在安全多元的環境中盡情探索、快樂成長。 板橋國小「枋橋火車站」。(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教育局指出,為突破部分校園因地形及空間限制的困境,教育局鼓勵學校大膽創新導入「架高式」設計,活用立體空間向上發展,打造主題式遊戲設施,不僅有效突破地面空間瓶頸,亦兼顧創意安全,讓孩子在有限空間中拓展無限想像。 頭湖國小-希望啟航「飛機造型高空遊具」。(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林口區頭湖國小即是在僅有200平方公尺的狹小場域中,建構出象徵夢想啟航「飛機造型高空遊具」。結合近4公尺垂直空間,設施包含攀爬網、溜滑梯與鳥巢鞦韆。校長陳承賢表示,空間受限情況下,透過教育局經費補助,量身打造一座極具意義的遊樂天堂,自啟用以來,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場所,課間與放學後皆可見孩童在此歡樂遊玩。這座高空遊具象徵著每位頭湖新生從此起飛、畢業生滿懷希望展翅高飛。 嘉寶國小示意圖,預計今年9月完工啟用。(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鄰近的嘉寶國小亦長年受限於地形狹小,遊戲場興建難度高。校長邱文良感謝教育局提供多次的專業諮詢,最終以「架高式」+「生態融合」打造多功能遊戲場。遊戲場採用礫石鋪面與環保建材,並融入「三好校園」理念與生態課程主題,兼顧挑戰與互動性,預計今年9月完工啟用。二年級學生邱振宇開心分享,終於能溜滑梯、爬上爬下,好期待可以天天玩! 民安國小「傑克與魔豆」架高遊戲場。(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架高式」遊戲場是針對校園遊戲空間有限的創新解方,在不擴增地坪下有效提升遊戲空間,更可結合學校主題與在地文化,打造具教育意涵的遊具。如頭湖國小「飛機夢想號」、民安國小「傑克與魔豆」、平溪國小「天燈溜滑梯」及板橋國小「枋橋火車站」等,皆為立體化校園場域的亮眼成果。 教育局強調,遊戲場不僅是孩子的遊樂空間,更是激發學習動機與培養社交發展的重要場域。未來將持續投入資源協助學校優化遊戲場設施,翻轉校園空間樣貌,讓都市與偏鄉的孩子,都能擁有一座安全、多元、富有創意與想像力的夢想遊戲場。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口埤親子活動 徜徉大坑農場

  口埤實小戶外親子活動,體驗休閒農場的豐富生態及健康農業。 (記者黃文記攝) 大坑休閒農場位於新化丘陵淺山部落,園區綠覆面積廣大、花木扶疏,近年專研有機蔬果種植。口埤實驗小學與農場長期合作,推動生態環境與食農教育,日前辦理親子戶外聯誼活動,成果豐碩。 校方表示,活動內容分為3部分,首先是在山光水色中進行親職講座,親師一起聆聽如何和孩子溝通,增進親子情感的技巧,在舒適的環境裡吸收新知識。緊接著是農場導覽,大家在園區林道上漫步,沿途介紹動植物生態。樟樹、桃花心木、龍眼、芒果、龍柏…布滿整座山頭,林間幽靜空氣清新;綠繡眼、斑鳩、五色鳥在樹間穿梭,鳴叫聲清脆悅耳,讓人心情愉悅。 來到有機蔬菜園,大家眼睛為之一亮。農場著眼於生態保育的推廣,特別構建了溫室,試種大陸妹、萵苣、白菜、芹菜、蕹菜、菠菜、番茄…等蔬果,以及迷迭香、芳香萬壽菊、薄荷等香草植物。種植過程為了不使用農藥及化肥,採用無土栽培法-太空包介質代替土壤,並建立完善的自動傳送滴灌迴路,透過營養液提供蔬果生長要素,同時減少病蟲害發生的機會,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這一套先進的溫室水培系統,和青翠欲滴的樹菜,讓大家對有機農業有更深的認識與更大的信心。 最後是親師生交誼烤肉活動,食材是農場溫室種植的有機蔬菜、林間健康成長的跑山雞,眾人品嘗美味、閒話家常,其樂融融。 校長王朝賜表示,這一場包含親子互動、環境生態以及食農教育內涵的親子活動,過程充滿歡樂的氣氛,非常圓滿。 (記者黃文記)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崑大60 視訊系校慶大片感人

崑大視訊系金獎師資帶領優秀學生組成團隊,運用XR虛擬製作攝影棚共同攝製校慶《情牽一甲子的功力》主題影片,展現金獎製作質感的創意作品。  (崑大提供) 南台灣頗負盛名的影視名校崑山科大慶祝創校60週年,由視訊傳播設計系金獎師資帶領優秀學生組成團隊,共同攝製校慶《情牽一甲子的功力》主題影片,在活動中同步首播映,在演唱會等級巨大螢幕播放下展現磅礡氣勢,回顧校史氣氛溫暖感人,各界嘉賓讚譽如潮。 2025年適逢崑大創校60週年,《情牽一甲子的功力》影片攝製工程浩大,校方推派視訊系系主任暨台灣前中影影視製片廠長的曹源峰教授,帶領視訊系金獎師資與優秀學生組成前後期20人攝製團隊,製作時程歷經半年、參與人數上千,並運用台灣教育界唯二、國際最新製作觀念的「XR虛擬製作攝影棚」進行拍攝,結合大量空拍鏡頭與後期視覺特效,展現金獎製作質感的創意作品。 此影片更加入校慶主視覺理念,由台灣知名設計團隊Bito暨崑大創意媒體學院講座教授劉耕名設計師帶領團隊創意發想,藉由「重複的力量,淬煉無限可能」之精神,並由視訊系師生團隊共同編撰劇本。 《情牽一甲子的功力》結構共計3段,第1段《情牽》由老師鄭仕鈞導演,訪問閔蓉蓉共同創辦人、董事長曾韋龍、前校長蘇炎坤講座教授等人,此段拍攝由閔創辦人流連校史室,觸景生情帶出「情牽」之意象,透過歷史照片等背景,以情懷破題作為校慶主題影片溫馨感人的開場。 第2段《一甲子》,由老師林皓申導演,訪問21位歷屆傑出校友與教育界賢達,藉由訪談呈現崑大今昔。第3段《功力》則由老師劉勇明導演,藉由新生代傑出校友陳奕凱導演、葛萊美最佳裝幀設計獎得主于薇的角色扮演,遊藝於校園各系所,演繹「重複的力量,淬煉無限可能」的工藝精神。 校長李天祥肯定視訊系師生不假外力、歷經半年專業企劃製作,也讓他可以在最新建置的虛擬攝影棚扮演一個心靈捕手,扶持新生代學子的成長,他願意 繼續帶領崑大邁向下一個60年。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成大USR計畫 共築後壁生態村

  成大師生與後壁居民共做景觀踏石放置。 (成大提供) 成大建築系特聘教授張珩,多年來結合建築系與其他學院師生執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深耕後壁區長短樹聚落。今年起團隊執行教育部第4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新港東的心感動—共築療癒生態藝術村」,將延續長短樹聚落的成果與經驗、擴大療癒環境至緊鄰的新港東新東社區,並著重於強化藝術產業活動,要藉由點、線、面的串聯,建立起後壁地區療癒生態村。 張珩教授及團隊與後壁區的淵源,最早可追溯至2007年與台南市文化局合作,舉辦第一屆菁寮嫁妝文化節。接著2017年起進駐後壁長短樹地區,又透過成大USR-Hub育成種子計畫「長短樹的自然療癒—土地走走遇見風」、教育部第3期USR計畫「長短樹下的微風—環境療癒場域之建構」,結合建築系與其他學院教師,迄今已完成10處營造場域。 由於這些年來在後壁區長短樹聚落所做的社區營造獲得許多肯定,張珩教授興起更多的使命感,因此開展新的USR計畫「新港東的心感動—共築療癒生態藝術村」。 張珩指出,新港東與長短樹都是農業區,有相同的窘境,包括青年人口流失、人口老化,許多傳統合院建築無人居住維護,環境品質下降等問題。自己的專長是環境規劃、設計與整治,希望藉由執行USR計畫,提升當地環境品質與美感,進而吸引年輕一輩的關注,為新港東注入活力,打造出具特色的生態社區。 張珩表示,團隊的最終目標是建立後壁地區療癒生態村。新計畫執行的重點在新港東,但也持續關注長短樹,將藉辦活動及規劃低碳自行車路徑等方式,將各個點串連起來。她透露,新港東之後考慮在後壁白沙屯進行USR計畫,希望在能力許可下,將環境設計、社區營造的工作一直做下去,將點連成線、構成面,讓環境帶起社區的自我認同與活化。 成大表示,為期3年的「新港東的心感動—共築療癒生態藝術村」計畫,預計執行6處社區改造,協助打造兩個在地品牌、設置3個網路平台以及舉辦活動與課程等,打造新港東永續發展方向。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猶太屠殺倖存後裔 南女說歷史

奧莉女士帶來祖母在勞改營中編織的毛線衣,南女學生透過觸感體會耶胡蒂當時艱困處境。 (南女提供) 台南女中與國教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日前共同舉辦「她和我的故事—猶太大屠殺的記憶傳承」講座,邀請以色列大屠殺倖存者第3代後裔奧莉.瑟拉(Orly Sela)來台,以第一人稱視角,深情講述其祖母在納粹時期的生命歷程,南女百餘名師生從傾聽故事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猶太大屠殺的歷史與人權教育的重要性。 奧莉女士是以色列「記憶傳承大使計畫」的重要推動者。該計畫正視倖存者逐漸凋零的現實,鼓勵第2代與第3代後裔承接見證者角色,以家族成員的「第一人稱」敘述傳承歷史記憶,讓這些真實經歷得以在當代繼續發聲,觸動人心。 講座中,奧莉以細膩語言與真摯情感,娓娓道來其祖母耶胡蒂.畢克斯於二戰期間的生命經歷。1944年,耶胡蒂與家人被迫搭乘牲畜列車前往奧斯威辛集中營,自此與摯親永別,後又被轉送至勞改營,直到戰爭結束才倖存下來。 奧莉自幼與祖母共同生活,情感深厚,此次她化身為祖母本人,結合第一人稱戲劇式敘述,讓歷史不只是被記錄,更是被「活」出來。此外,她還帶來一件祖母在勞改營中用食物換得布料線一點一點編織成的一件粉橘色毛線衣,學生透過毛衣的觸感,體會耶胡蒂當時的艱困處境與心情。 台南女中校長洪慶在表示,這場講座從規劃開始,就希望由南女學生擔任主持、司儀及QA提問,事前安排3週的大屠殺歷史的培力課程,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的先備知識。在奧莉女士的講座之後,學生也都很踴躍提問,奧莉女士非常誠懇分享自己的經驗與觀點,令人印象深刻。 以色列駐台代表游瑪雅(Maya Yaron)表示,凡是曾親耳聽過大屠殺倖存者故事的人,都難以忘懷那段經歷。很欣慰有這麼多台南師生一同參與這場記憶的傳承,這些故事值得被記住,以色列今年擔任國際大屠殺紀念聯盟(IHRA)主席國,誠摯邀請台灣各界積極響應,攜手面對當代反猶太主義與偏見挑戰。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以「柑」為名的感恩行動 育仁國小的美感跨域課程

師生享受自製的洛神花果醬。(教育部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自推動以來,便持續鼓勵學校從在地出發,並跨領域與多元議題結合發展課程。教育部二十五日表示,恰逢五月這個感恩的季節,雲林縣育仁國小藉由結合在地文化的跨域美感課程,帶領學生重新認識陪伴我們日常生活的家鄉,並以藝術作為情感與文化表達的媒介。 雲林縣育仁國小學區包含甘厝村、甘西村兩個村落,學區家長大多以農業為主,該地早期曾經盛產柑橘,以學生鄰近熟悉的「甘厝」社區出發,規劃一系列課程,透過走讀地方文化與在地產業體驗,引導學生深入探索「甘厝」的歷史與文化。 一系列的「回甘」跨域課程,包含「回甘首部曲」、「回甘之從心開始」、「回甘之以『柑』之名」、「回甘之鼓聲響」等四大主題。課程首先從「回甘首部曲」作為起點,孩子們運用GOOg Map蒐集地方景點與民俗文化,建立對文化地景的認識後,再化身影像Youtuber親自走讀社區,用鏡頭紀錄街道與風景,並剪輯成介紹影片上傳至網路,實踐文化行銷。 第二主題「回甘之從心開始」,則以甘厝的信仰中心天竺寺為起點,孩子們實際走訪寺廟,觀察石雕、木雕、剪黏與交趾陶等傳統工藝,再回到教室以廢棄塑膠瓶為素材,創作出充滿嶄新風情的環保馬賽克剪粘; 最後,「回甘之鼓聲響起」則以擊鼓為主軸,學生參訪在地永富製鼓廠,認識傳統製鼓工藝,再前往台南十鼓文創園區,觀摩擊鼓表演並親自體驗鼓樂創作。 教育部指出,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鼓勵學校以在地為核心,透過藝術、文化與科技的跨域連結,深化學生對土地的認同與情感。期待學校在課程中持續發掘在地特色,讓學生不只是學習者,更是未來文化的實踐者與創造者。

Read More

宜縣國中技藝教育競賽 94位獲獎學生頒獎表揚

  宜蘭縣代理縣長林茂盛表揚一一三學年度國中技藝教育競賽獲獎九十四名學生。(宜蘭縣政府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縣政府二十五日在縣民大廳舉辦「一一三學年度國中技藝教育競賽頒獎典禮暨成果展」,代理縣長林茂盛親自表揚十一職群十四組別之獲獎學生,共有三百三十一名國中學生參加技藝競賽項目,獲獎學生共九十四名。 代理縣長林茂盛表示,縣府注重技職教育向下扎根、向上延伸,一一三學年度各國中開設合作式技藝班三十九班、自辦式技藝班二十八班及技藝專班一班,總計有六十八班技藝教育課程,選習技藝教育之國三學生計有一千一百九十七人次。 林茂盛恭喜所有獲獎學生,也感謝學校老師耐心教導,同時感謝羅東高工、宜蘭高商、耕莘專校、聖母護專、蘇澳海事、頭城家商等六校共同承辦本年度賽事;此外,宜蘭縣各高中職在全國各項競賽亦有傑出的表現:去年全國高中專業群科專題實作及創意競賽羅東高工獲得機械群第一名、羅東高商獲得商業與管理群第一名等,期許同學們在良好的基礎上勇敢逐夢,展藝翱翔。 此次競賽過程中,醫護職群的賽事尤為激烈,採以國家考試規格方式進行評分,每位得獎學生於術科操作上皆相當細膩完備,不分軒輊,足見老師在培訓上的嚴格要求,也由此可見已為未來的醫護專業領域培力了具備深厚基礎實力的生力軍。

Read More

〈中華學園〉圖畫及書法欣賞

  台南市後港國小三年甲班 樹林之鳥(水墨)  ◎翁楷茵 我的第一場小鐵人比賽 ◎羅晨勻 新竹縣上智國小四年A班  

Read More

中市師生薩克斯風比賽熱鬧登場 吹奏青春與夢想的旋律

台中市師生薩克斯風比賽24日盛大登場,比賽現場樂聲悠揚、氣氛熱烈。(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師生薩克斯風比賽二十四日盛大登場,全市各級學校一一六支隊伍參賽,包含國小組五十八隊、國中組三十五隊、高中組九隊及教師組十四隊,比賽現場樂聲悠揚、氣氛熱烈,不僅展現音樂教育的豐碩成果,也體現師生們長期努力的結晶。 市府教育局長蔣偉民表示,「師生薩克斯風比賽」今年邁入第十屆,成為台中市各級學校年度的重要藝文盛事,而比賽不僅是一場音樂展演,更是一場教育成果的展現,今年國中及高中組共三十六隊參賽,隊數較去年再增加,顯示薩克斯風在青少年族群中的受歡迎程度持續攀升。 承辦賽事的潭子區東寶國小校長陸朝炳表示,薩克斯風是台中市極具代表性的文化產業之一,長期以來在各級學校與社區間受到廣泛歡迎。以東寶國小為例,薩克斯風社團學生多從零開始學習,歷經長時間練習,逐步克服身高與樂器大小的差距、嘴型固定、氣流穩定、按鍵操作等技術挑戰,在持續不懈的努力與實際演出歷練中,學生提升演奏技巧,也培養出毅力與自我表達的能力。 安和國中老師葉連伯說,相較於傳統古典重奏曲風的侷限,薩克斯風擁有極高的音樂彈性,可橫跨古典、爵士、流行等多元風格,深具吸引力,學生在練習重奏過程中,除了提升個人技術,更學會與夥伴間的默契協作,共同演奏出和諧動人的樂章,這不僅是音樂教育的核心精神,更是培養團隊合作與人際互動能力的重要歷程。

Read More

科技校院技優保送 成大南工9人上榜

成大南工全國技能金牌學生楊英銘(左),及工業類板金職種金手獎第一名徐楷,在科技校院技藝技能優良學生保送入學中, 分別錄取台灣及雲林科大。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一一四學年度科技校院技藝技能優良學生保送入學,成大南工表現亮眼,共計有六位在校生、三位畢業校友錄取國立科技大學,其中板金科占三人,包括二名台灣科大,一名雲林科大,另電機、鑄造科也各占二人,展現教學及學生學習成果。 成大南工將理論結合實作教學,學生刻苦用心積極準備,歷年來參加各項競賽均屢獲獎項,並朝自己的升學目標邁進。 一一四學年度科技校院技藝技能優良學生保送入學,成大南工共錄取九名學生,台灣科大有五人,分別為板金三甲楊英銘、板金三韓政磊、鑄造三甲林羿丞、電機三乙陳品修(畢)及蔡旻錡(畢);雲林科大二人則為鑄造三甲陳冠名、機板三甲徐楷;高雄科大二人為板金三乙賴頡恩、電繪三甲曾君達(畢)。 其中錄取台灣科大的楊英銘、雲林科大徐楷二人,是學務主任敖克定帶領的板金職類,指導的學生。楊英銘在一一三學年度全國技能競賽獲得金牌,徐楷則獲得全國工業類科技藝競賽金手獎第一名,更創連續六年指導學生榮獲這兩項競賽板金職類金牌紀錄。 敖克定教學專注於培育學生的技藝實力與創新思維,特別在技術操作及臨場表現方面,以嚴謹的教學方式和耐心的指導,使學生能在競賽中脫穎而出。過去六年來,以卓越的教學表現,持續帶領學生在國家級賽事中獲得金牌,為校爭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