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牆、天花板倒塌 學校災損逾6千萬

  金城國中災損情形。(教育局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丹娜絲颱風肆虐,南市多所學校傳出樹木傾倒、門窗損毀、車棚掀開、遊具損壞與圍牆倒塌等災情,更有部分地區仍處於停水、停電、斷網狀況,災損超過六千一百萬元。雖然市府宣布七日停班停課,但各校校長及教職員工昨天到趕到學校勘查災情,並號召行政團隊、教職員、志工及校友等人力協助清理校園環境。 市長黃偉哲表示,丹娜絲颱風帶來強勁陣風,造成沿海與溪北地區多所學校圍牆、教室天花板和樹木倒塌等災情,各校已動員進行必要清理工作,並向教育部進行校安通報及天災填報系統提報災損情形,截至昨日下午五時,已有一百一十二校填報災損經費逾六千一百萬元以上,後續將依各校需求提供協助早日復原。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教育局將全力協助各校儘速完成災後環境清理,以維持暑期既定活動及運作。此次災損以樹木倒伏、校舍屋頂受損、圍牆毀損、教學設施設備損壞為主;另因停電區域眾多,已請台電公司儘速協助完成,讓各校儘速恢復正常運作。 教育局表示,颱風過後病媒蚊指數將會急遽上升,因學校與社區密不可分,需大家共同協力合作,全面防堵登革熱疫情,後續會持續督導各校務必把握孳清防疫關鍵期,動員校內外人力落實「巡、倒、清、刷」,以確保各項防疫確實到位。  

Read More

學校午餐廚藝賽 獲獎絕招公開

  教育局拍攝第六屆學校午餐廚藝競賽成果影片,邀請獲得金牌的大成國中參加發表會。(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獲獎團隊創意全都錄!台南市教育局特別為今年學校午餐廚藝競賽獲得前三名的學校拍攝成果影片,展現學校午餐團隊的工作日常,拉近午餐廚房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今年學校午餐廚藝競賽是以「節慶暨創意料理」為主題,像大光國小以「立冬補冬」為主題、佳里國中用菜單寄予對學生會考的祝福等,都是貼近學生日常生活,提升對營養午餐的認同感。 教育局特別針對學校午餐廚藝競賽獲獎學校入校拍攝,包括獲得金牌的大成國中,用學校校慶結合府城傳統生日習俗的打滷麵入菜,為分享喜悅的特殊飲食文化。獲銀牌的海東國小則引用七夕拜床母祈求孩童平安健康為寓意,並將供奉時的油飯糯米改成五穀米,既有特色兼具營養;同樣獲得銀牌的東區復興國小是以春節料理結合日式飲食,用湯圓搭配番薯餅與毛豆泥一起吃展現創意 影片專訪校長對於營養午餐的推動理念、營養師及校廚對於菜單發想的來源、分享獲獎料理的烹調技巧、學生品嘗美味料理的心得及表達對廚務人員的感謝。教育局表示,影片與菜單內容分享於「台南市學校午餐教育資訊網」網站及教育局臉書粉專「教育花路米」,歡迎大家點閱收看。

Read More

南應中小企業頂尖學院結訓

  南應大一一四年台南市中小企業頂尖學院,參與學員完成十二堂共計卅六小時衝刺課程結訓。(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攜手台南市中小企業婦女協會合作,舉辦一一四年度台南市中小企業頂尖學院」第一期培訓計畫,參與學員完成十二堂共計卅六小時衝刺課程結訓,學員們感謝學校規劃豐富課程,讓她們提升專業能力,更建立珍貴的人脈與自信。 頂尖學院自開辦以來,深獲中小企業經營者、企業經理、主管職人員、創業的青年企業主與企業二代等的熱烈迴響,內容涵蓋花藝設計、精緻烘焙、頌缽療癒、自媒體運用、女性健康保健及實用法律常識等實務主題,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授課,協助企業主強化經營能力,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拓展視野,提升競爭優勢。 結訓典禮中,由台南應大進修推廣中心組長郭美貝與台南市中小企業婦女協會理事長林昭吟共同頒發全勤獎、感謝狀及結業證書,並邀請多位優秀學員進行分享學習心得與成長歷程,各個皆表現得精采奪目, 學員們紛紛表示,非常感謝台南應大餐飲系教授翁家瑞與協會幹部們精心規劃此期系列課程,透過此次課程收穫良多,與講師及學員間的互動交流,激發許多創新思維與經營靈感。這次課程不僅是學習的旅程,更是一段充滿啟發與支持的經驗。 南應大未來將持續推動中小企業培育課程及進修機會,攜手各界資源,打造更完整的學習平台,協助更多企業持續成長與發展,為台南市中小企業的永續發展注入嶄新活力。  

Read More

接軌產業 崑大空設系陳佑瑄考取4證照

  崑大空設系應屆畢業的陳佑瑄跨域融合時尚美學參賽獲獎,考取四張專業證照,並錄取國立科大研究所。(記者汪惠松翻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空間設計系今年畢業的陳佑瑄,除考取四張建築與室內設計相關專業證照,更在時尚美學領域展現才華,跨系選修藝術美甲課程並參與競賽獲獎,她也錄取國立台中科大室內設計研究所,透過校內師資資源讓她靈活運用所學,在不同領域皆表現亮眼。 畢業生陳佑瑄在學期間積極強化自身職能,陸續考取「建築製圖應用手繪圖丙級」、「TQC室內設計立體製圖」、「AUTODESK CERTIFIED USER: AUTO CAD」等多項證照,及通過「建築物室內裝修工程管理乙級」證照考試,該項證照為從事室內裝修工程管理作業之專業人員所必備的重要資格,在校期間已展現具備實務操作與產業接軌的能力。 此外,陳佑瑄在三年級時設計作品「海之鄉韻─自然生態橋」,以港仔西的堤防邊界為基地,利用橋的動線重新塑造人與自然共生的可能,她透過不同的高度與視角,引導人們重新閱讀曾文溪流域的紋理與自然地景。該件作品獲得二0二四年「第六屆建築暨室內設計學生設計新人獎」優選獎。 在空設系老師張曦勻指導下,陳佑瑄畢製作品以「森聲細語.一樹一隅下的交織」為主題,在森間市集結合自然與空間,引導人們在五感中找回與土地的連結,重塑善糖場域的記憶,使遺址成為承載新生活的共感場域。 值得一提的是,陳佑瑄更跨系選修時尚展演事業系的時尚藝術美甲課程,並榮獲二0二三亞太盃美業交流競技暨美饌藝術美學競賽美甲紙圖設計靜態組亞軍。

Read More

萬興國小雙語夏令營結合AR與戶外教育圓滿落幕

  校長蕭建嘉親自為每位學生親筆簽名的結業證書及全體學員合照片。(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萬興國小辦理四天的雙語夏令營—「Going on a Trail Quest!」順利圓滿落幕。此次雙語夏令營結合AR雙語情境、戶外踏查及自編小坑溪雙語學習手冊,讓孩子們在愉快的環境中體驗雙語,並認識家鄉的自然環境,展開雙語及戶外教育的學習之旅。 萬興國小雙語夏令營招生對象為臺北市國小二年級學生,共有二十名學生參加。小坑溪文學步道是本校親山教育路線之一,雙語團隊多次實地踏查及共備討論,編擬小坑溪雙語學習手冊,具體又實用的學科內容,讓二年級的小朋友一看就懂、開口就說。 第一天製作防蚊香包,結合5Rs綠色環保議題。老師介紹四種帶有特殊香氣的防蚊中藥材—「丁香、艾葉、紫蘇、薄荷」,也讓學生觀察四種中藥材的植物原貌;第二天結合AR擴增實境探索任務,讓學生拿著平板進入AR雙語情境課程,深化學生的跨文化溝通和雙語能力;第三天的戶外踏查—小坑溪文學步道實地探險。教師團隊進行教師事前討論學習點的內容、交通路線的安排事前會勘、關注每個可能有安全風險之處並事先想好緊急因應,學習變得更生動、更有趣;第四天,老師結合國際教育—「人孔蓋」主題,啟發學生從生活環境發現並以多元視角觀察,讓孩子們自由創作人孔蓋,也展現出豐富的想像力與思考力。 校長蕭建嘉表示,親自為每位學生親筆簽名的結業證書及全體學員合照片,讓學生愛不釋手,為「Going on a Trail Quest!」小坑溪文學步道雙語踏查,畫下完美句點。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家齊生廣島學習 可貴青春回憶

家齊高中四名學生(第二排右四到右七)到廣島神邊旭高校異地學習,與日本高中生一起上課。(家齊高中提供) 家齊高中致力培養學生「全球移動力」,不僅與日本廣島姊妹校神邊旭高校定期互訪交流,自2015年起更建立兩校學生「異地學習」機制,各自甄選2至4名學生赴對方學校短期留學兩週,並入住當地接待家庭,深入探索在地生活。家齊高中表示,短期交換生計畫之前因疫情中斷,今年重啟計畫,遴選了4名優秀學生前往當地,展開為期兩週的跨文化交流體驗。 家齊高中學生代表高二楊呈恩、涂永杰、高一溫蕙玄及楊淇媗等四人,日前搭機前往廣島,開展短期留學的探索之旅,體驗當兩週的日本高中生,並擔任台南的親善大使,向廣島中小學生介紹府城的人文歷史特色。 廣島神邊旭高校對此短期交換生的計畫相當重視,特別為4位學生量身訂製夏季制服,並安排豐富多元的文化交流活動。學生們不僅參與福山市及廣島市區導覽,還透過課堂體驗與互動交流,深入了解當地教育現場與文化特色。 4位家齊學生和神邊旭高校學生一同「按表操課」,除了現代與古典日文、英文、數學、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音樂、美術、體育、書道、家政等實作課程樣樣來,深刻感受日本高中的紮實課程學習及多元體驗的教育精神。 此次交流的亮點還有參與神邊旭高校年度校慶「旭光祭」,與當地學生一同籌備、表演及體驗日本高中文化祭的創意與熱情,留下難能可貴的青春回憶。 交流期間,家齊學生亦受邀向當地小學生,以全英語介紹台灣經典夜市美食及台南城市風光,簡報內容圖文並茂、幽默生動,不僅展現流暢英語表達力,也成功激發小學生的濃厚興趣與熱烈互動。 校長陳韻如表示,此次交流活動不僅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實踐與文化適應力,更進一步鞏固台日姊妹校的合作關係,展現家齊高中在國際教育發展上的積極作為與實質成果,為未來更多跨國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細漢店長 台語互動學習

  配合府城城垣300年,台灣教會公報社舉辦「府城三百「細漢店長」體驗活動。(記者林雪娟攝) 台灣教會公報社配合今年為府城城垣三百年,特地舉辦府城三百「細漢店長」體驗活動,30名小朋友穿上工作圍裙,實習擔任書房店長,用台語與客人應對互動,向客人說明產品.議員李宗霖也應邀擔任遊戲關主,和小朋友一起闖關同歡,協助小朋友對台語使用能更流利自然和加深印象,將台語與府城文化,可以透過活動傳承給下一代! 台灣教會公報社社長方嵐亭歡迎小朋友們在這裡運用台語,體驗店長工作,在學習店內如何工作以及和客人的應對技巧,他並提醒小朋友,要有禮貌、頂真(仔細),工作時得注意安全。 李宗霖表示,台語在三百年前,就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是所有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一部分,然如今的台語環境,如同被拆毀的城牆,散落於城市各個角落,但它仍然守護著每一個人,需要大眾利用活動、機會,一塊一塊地重新回復起來。 家長們也感謝台灣教會公報社用心規劃活動,讓台語和台南的歷史與文化重新交織,讓孩子們能透過實際參與,將生活中的經驗與本土語言連結,將逐漸失落的記憶傳承,能夠代代相傳。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勝利國小畢展 以聲景走讀東門

  位於城門旁的勝利國小發展城垣課程,以聲音和創作,對話東門場域,為東門三百年注入世代觀點。(記者林雪娟攝) 今年逢府城城垣三百,東區勝利國小和文化局等單位配合一系列課程,並於西竹圍廳長官邸舉辦「府˙城三百一、未來」展覽,以聲音記憶為核心,融合歷史走讀、議題探究與藝術創作,引領參觀者「聽見城市、想像未來」,畢業生和師長,跨域整合聲景、藝術與城市記憶,以聲音和創作,對話東門場域,為東門三百年注入世代觀點。 老師黃雅貴表示,策展名稱「府˙城三百一、未來」,富含多層意涵,藉由「憶東安、議現在、藝未來」三階段,帶領學生走入東門場域,以聲景為經、場域為緯,展開一段城市記憶的探究與未來城市願景的書寫。從城門、巷弄、市場、公園到聲音的收錄、故事的轉譯,學生不僅學會觀察,更透過創作,表達對在地的關注與想像。這場策展,不僅展現課堂學習成果,更是一場從聲景走讀、議題探究、藝術創作到公民行動的跨域學習實踐,讓學生在東門城歷史與生活之間,發出屬於自己的城市聲音。 課程歷時1年,整合語文、社會與藝術課程,並與在地文化團隊「目目˙赫茲博物」合作,以「聲音感知城市」為起點,帶領學生進行聲景錄製、議題企劃與策展實作,重新認識東門場域的文化紋理。展品融合紙雕、地圖、聲景QR Code、多媒材裝置與學生撰寫的四格漫畫,表現議題涵蓋交通安全、市場文化、宗教空間、公園規劃等。 黃雅貴說,這項小六生的畢業展覽,不僅是一次學習成果展現,更是一場「從生活出發、向未來發聲」的行動實踐,透過聲景、藝術與行動,孩子以創意回應城市,用策展打開公共對話可能,為府城三百注入下一代的創意迴響。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西勢國小創意藝陣 驚艷傳藝比賽

  永康區西勢國小創意舞蹈團《龍舞》,獲得台南市年度傳統藝術比賽創意藝陣特優,將傳統融合創意演出,不時受邀參與社區廟宇文化秀演出。(記者汪惠松攝) 永康區西勢國小成立近8年的創意舞蹈團,在老師許姵君用心指導下積極勤練,將傳統融合創意表演呈現,參加比賽屢獲佳績,本學年度更以《龍舞》拿下台南市年度傳統藝術比賽創意藝陣特優,並不時受邀參與社區廟宇文化秀演出,提升學童自信,拓展眼界。 西勢國小創意舞蹈團自106年9月成立以來,由老師許姵君擔任指導教師,致力於培養學生對舞蹈藝術的熱情與團隊合作的精神。舞蹈團利用每天早自修時間進行練習,及寒暑假到校進行集訓,孩子們雖辛苦卻從不抱怨,長期努力的成果也在各項演出與競賽中綻放光芒。 創意舞蹈團參加比賽梳妝打扮十分重要,包括綁頭髮、上粉底、腮紅、眉毛、眼影、眼線,每一步驟都非常細心完成,呈現最完美的舞台樣貌。在本學年度台南市年度傳統藝術比賽中,舞蹈團隊以飽滿的精神完成創意藝陣—《龍舞》演出,動作整齊劃一、氣勢磅礡,表現令人驚艷,榮獲創意藝陣類「特優」。 創意舞蹈團也是社區文化季重要表演團隊,今年2月除永康區公所在該校舉辦「永康心.擔餅情」社區活動的表演,也參與社區廣興宮擔餅文化季演出。學童們透過肢體展現文化內涵,讓傳統節慶─擔餅節更添藝術氛圍,強化學校與在地社區間良好互動。 舞蹈團的優異表現受肯定,5月間再受邀參與喜樹代天府萬皇宮文化季,學童們不畏辛勞、不懼壓力,勇敢展現舞蹈實力與默契,是一次深刻的文化體驗,讓學生從中感受民俗信仰與藝陣文化的豐富與魅力。 一連串的表演與成果,背後不僅有孩子們的努力,更感謝許姵君老師用心指導,及家長們無私的支持與陪伴,校長黃淑燕大力支持與鼓勵,讓創意舞蹈團能在多元舞台上綻放光彩。 西勢創意舞蹈團將持續秉持對藝術的熱愛,精進舞藝,拓展舞台經驗,並以每一次演出,傳遞對生命與文化的熱情與感動。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新北強化科展戰力 七階段培訓優化64作品

新北市代表隊培訓包含口語表達訓練,以團體戰的方式選手互相交流學習。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為培育科學人才並提升科展作品水準,全力備戰113學年度全國科學展覽會,新北市教育局委託文林及沙崙國小辦理歷時3個多月、共七階段的國展培訓課程,邀請26位具備指導實務經驗的專家教師與近300位師生共同優化64件代表作品,透過分科個別指導、口語表達訓練與選手分享交流,全方位強化團隊競賽戰力,為選手們奠定扎實的基礎。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新北市科學教育以「科研」與「科普」雙軸並進,透過學生研究獎助、科展工作坊與系列培訓,連續兩年榮獲全國科展縣市團體獎第1與第2名。在科普推廣方面,持續推動「科學+學校計畫」、「新北科學日」、「科普環島列車」,並在全國「這樣教我就懂」科學探究競賽中拿下1銀1銅與多項佳作。今年更有7位教師榮獲永續貢獻獎及杏壇研究獎,顯示新北師生在實作與創新課程上深具實力;而國際賽事同樣表現亮眼,包括2024年「機關王」世界賽勇奪3金,以及IEYI世界青少年發明展再添2金。 新北市全國科展培訓歷時3個多月,期勉新北市代表隊師生爭取更高榮譽!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擔任培訓課程統籌的沙崙國小余俊樑主任指出,科展培訓的價值不僅在於競賽成績,更在於讓學生從探究歷程中體會學習探索的樂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期待每件作品都能在全國舞台展現豐碩成果。 新北代表隊選手們分享國賽培訓讓他們感到收穫良多,來自丹鳳國小的小六生邱浥愷、劉禮呈及高城宥表示,雖然研究歷經多次實驗失敗,但在師長與專家指導下持續突破,讓他們在科學的學習之路更加堅定與自信;錦和高中國中部的彭曼唯、湛心遠及楊之佾同學表示,從國一起就開始準備,投入研究歷時近兩年,從新北市「學生科學研究獎助計畫」出發,一路攜手同行,他們分享,獎項不是唯一目標,團隊精神與共同成長才是最珍貴的成果,接下來也會齊心蓄勢待發迎接全國科展挑戰! 新北市國展培訓邀請具多年科展指導實務經驗之專家教師提供諮詢,為選手們奠定扎實的基礎。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土城國中三位國三生蔡宗諭、林育生及蔡皓宇則以黑水虻研究生物科作品晉級國展。他們從國一就立下「進軍國展」目標,每天放學後自發性付出課後休息時間做實驗及寫報告,從「新北科展工作坊」一路挺進市賽甚至國賽。學生們回饋,因為熱愛,所以甘之如飴,只要站上國展舞台,就想把對科學的熱情完整的表現傳達給全國評審。 教育局強調,為鼓勵更多教師投入指導,新北市更全國首創「科展獲獎教師甄選加分」制度,從114學年度起,國展前三名教師可於教師甄試初試加分,市展與國展雙料得獎者皆可獲敘獎肯定。新北市持續打造優質科學教育環境,鏈結企業與專業資源,讓每位學生都能在探究科學歷程中找到熱愛與成就,期待新北代表隊在第65屆全國科展中再創佳績、為新北爭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