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難診斷 確診平均74歲

成大醫院泌尿部醫師胡哲源表示,利用電腦結合磁振造影與超音波3D投影,能精準定位懷疑病灶進行切片。(記者王勗翻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近年全台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快速上升,現已是男性第5大癌症。據統計,台灣男性一生中被診斷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為4%,診斷時平均年齡為74歲,每年約有1200名病人不幸死於攝護腺癌。然而攝護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且難以針對病灶切片檢查,也易因診斷延遲拖延寶貴治療時間。  成醫泌尿部醫師胡哲源表示,傳統經直腸超音波做攝護腺切片,因為超音波對攝護癌病灶的診斷能力不高,導致惡性偵測率低。然而現透過磁振造影與超音波融,在透過電腦快速運算,將磁振造影的影像和超音波影像融合,有利醫師精準定位病灶,如此便可進一步準確診斷是否罹癌。  攝護腺癌易因診斷難,錯失黃金治療時間,許多患者發現罹癌多已晚期,甚至轉移。透過磁振造影與超音波融合導引切片,有助醫師進一步確定腫瘤位置、惡性度及惡性比例,提升存活率。  醫師胡哲源指出,根據104年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一篇對傳統切片及融合導引切片直接比較的研究顯示,1,003位受檢者同時接受傳統12針切片與磁振造影、超音波融合導引切片,結果顯示融合導引切片多偵測到3成臨床上需治療的攝護腺癌、少偵測到17%臨床上不需治療的攝護腺癌,融合導引切片也較易分辨不需治療的低惡性度癌症。  胡哲源強調,想直接接受精準切片診斷、傳統切片陰性,但臨床上仍高度懷疑攝護腺癌患者及確診者,接受主動監測療法仍需定期切片的病人都適用磁振造影及超音波融合導引切片進一步精確診斷,呼籲及早檢查治療。

Read More

109年度全國精神醫療網暨社區精神復健年終檢討會 於花蓮登場

「一0九年度全國精神醫療網暨社區精神復健年終檢討會」於花蓮登場。(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台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昨日於花蓮理想大地飯店舉行「109年度全國精神醫療網暨社區精神復健年終檢討會」,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諶立中、花蓮縣長徐榛蔚、衛生局長朱家祥皆出席致意。徐榛蔚表示,她常勉勵縣府各局處同仁勇於任事,做好橫向聯繫的工作,大家攜手為社會解決問題,廣植福田,將關愛的暖流洋溢到花蓮每個角落。 徐榛蔚表示,花蓮山好水好,人民熱情、剛毅、正直、包容,是適宜調養身心的人間福地。近年來世界各國經濟與科技快速變遷,我國也成立社會安全網,整合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教育、心理健康、就業服務及治安維護等體系資源,協助弱勢及有需要的人們,花蓮在此基礎上連結社政、衛政及警政等系統,動員全縣力量將安全網完善周全,連結到需要幫助的鄉親上。  活動以「同理溝通,創造和諧 (Empathy brings harmony) 」為主軸,強調精神醫療醫病溝通共同決策,以人本價值為基礎,創造符合病人及家屬需求的復元、同儕、共享精神醫療服務,走向共好共榮的服務目標,深植精神醫療服務於社區之中。 會議除了分別有社區精神醫療與精神照護策略及長期照護的連結、以及運用人工智慧於照護、去機構化的時代意義轉變等特別演講外,會中也邀請精神心理衛生政策領域重量級人物,包含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諶立中、衛福部八里療養院院長張介信、嘉南療養院院長吳文正、台北榮總玉里分院復健精神科主任鄭淦元等,期待藉由會議討論,激發策略研擬的集體智慧,凝聚精神醫療復健專業及心理健康行政工作之共識。

Read More

秋冬抗疫 喝溫水少冷食多泡腳

安南醫院中醫部主任黃升騰表示,秋冬期間民眾可透過日常保健或清熱解毒的中藥增強抵抗力。(記者王勗翻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今年武漢病肺炎於全球肆虐,全球確診病例累計逾3千9百萬人,死亡病例超過110萬人,專家預言日後新型冠狀病毒也將會跟流感一樣,與人類共處,隨著秋冬季節到來,武漢肺炎也恐將有新一波流行。安南醫院中醫部主任黃升騰也提醒民眾善用中醫養生智慧,增加抵抗力。  隨著天氣轉涼,許多民眾可能會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安南醫院中醫部主任黃升騰表示,民眾若發現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發燒畏寒、身體痠痛、腸胃道症狀(腹脹、腹瀉)或嗅味覺異常,都有可能是感染了冠狀病毒。  其中肥胖、3高、氣喘及慢性腎病的朋友,罹患感染的機率更會增加,建議民眾平常多洗手,盡量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和出入人潮多擁擠地區,或配戴口罩保護自己及他人。現冠狀病毒治療臨床上並無特殊製劑,一般多為症狀緩解,隨氣候逐漸轉涼,冠狀病毒恐也將會有新一波流行,民眾仍要謹慎公共衛生安全不可大意。  中醫師黃升騰指出,秋冬期間應注意保暖,多喝溫開水,少吃寒涼的食品。以溫水洗臉、多漱口、熱水泡腳可增強上呼吸道防禦功能、消除疲勞等,對預防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助益。另可以多食用薑、蒜提高免疫力,平時也可以常嚼一些嫩薑、茶葉進行口腔、消化道的殺菌消毒。  民眾也可選用芳香辟穢解毒解毒的中藥,如藿香、蒼朮、白芷、艾葉、冰片等製成香囊,佩掛胸前。或可選用紫蘇葉或菊花泡茶或水煎服用,增強人體免疫功能。黃升騰也強調,人、時、地等因素不盡相同,民眾服用中藥預防時,一定要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且中藥預防也不是萬靈丹,若與新冠病患者接觸還是有機會被傳染,因此綜合性預防措施仍是重要且必要方法與手段。

Read More

秋冬肌膚保養 保濕防曬不可少

周哲宇醫師(左)表示,秋冬保養更需加強清潔、保濕、防曬,皮膚內水分充沛,自然看起來健康亮麗。(淨妍診所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時至秋冬,肌膚特別容易引起皮膚乾燥、敏感不適、膚色黯沉等問題。醫師表示,秋冬保養更需加強清潔、保濕、防曬,皮膚內水分充沛,自然看起來活力充沛、健康亮麗。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百業蕭條,淨妍醫美集團卻反而逆勢成長,業績較去年同期增加二成,其中以雙眼皮、眼袋、隆鼻、拉皮、隆乳及抽脂手術最受歡迎,而微整形的肉毒桿菌、玻尿酸以及皮秒雷射等療程也很受到青睞。  有效的日常保養對於個人的整體狀態非常重要,而秋冬換季,肌膚的保水度為養肌首要之最。淨妍醫美診所院長周哲宇即表示,秋冬之際,因皮膚表面上的油份水分也跟著減少,加快皮膚水分蒸發速度,導致皮膚角質層水分流失,此時要注意秋冬保養三步驟,清潔、保濕、防曬。  第1步清潔:清潔用品選擇成分天然溫和不致敏,使用溫水或冷水洗臉並減少去角質次數,以免過度清潔減少皮膚防護力,避免乾燥、發炎及敏感。也可用雷射光療的醫美療程加強。  第2步保濕:保濕需內外兼具,天冷時喝水量仍須維持人體日常所需的量,科學家研究,建議成人每日飲水量的基準毫升數為體重(公斤數)乘以30。洗臉後注意保濕,減少水分蒸發,更應避免含有香料、色素及防腐劑等,沒時間慢慢保養可考慮醫美的水光療程直接作用在皮膚上補充水分。  第3步防曬:皮膚受到強光或紫外線過度曝曬,易產生發炎及自由基的形成,對於皮膚有一定程度的傷害,進而產生黑斑或皮膚各種問題,故每日防曬是必要的保養步驟。  周哲宇表示,除日常保養外,保養達不到的還可以靠醫美療程補強,結合玻尿酸可增強肌膚的抓水力及部分塑型,讓整體看起來水潤豐澤、神采飛揚。

Read More

長輩吞嚥退化吃流質食物 更危險

弘光語聽系師生走入社區幫助長輩檢查吞嚥、舌頭肌力、呼吸功能,阿公、阿嬤受檢後稱讚學生超有愛。(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沙鹿報導 弘光科技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副主任鄭湘君帶領師生走入社區協助長輩預防失智,發揮專業所學到社區幫忙進行聽力篩檢、檢查長輩的吞嚥情形。很多長輩認為吞嚥能力不好,於是多吃流質食物,弘光科大老師說這樣反而失去咽喉肌肉訓練的機會。  弘光科大通識教育中心服務學習組長張簡琳玲表示,依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65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盛行率為8%,年齡愈大比例愈高,去年推估累積近30萬人,衛福部110年編列的長照服務金增加105億,顯見老化對國家、社會、家庭、個人都是負擔。預防勝於治療,日前,安排語聽系師生到龍井天恩社區、沙鹿興安社區幫長輩進行聽力、吞嚥、咀嚼能力的篩檢。 弘光語聽系師生幫長輩檢查聽力。(記者陳金龍攝) 張簡琳玲指出,很多人有一個錯誤觀念,認為長輩吞嚥能力不好,於是多吃流質食物,這樣反而失去咽喉肌肉訓練的機會,透過語聽系師生把專業知識、技能帶入社區,讓長輩還有家屬對於預防失智有更深的了解。  語聽系師生前往天恩社區和興安社區受到長輩歡迎,語聽系助理教授陳建宏說,學生幫長輩聽力檢查外,還測試長輩的吞嚥、舌頭肌力、呼吸功能,了解長輩日常生活中,吃飯、喝水有沒有什麼影響,可以學習如何與長輩溝通,並提升專業技巧。 很多阿公、阿嬤是第一次做聽力、吞嚥檢查,配合師生的指示輪流排隊,阿公、阿嬤幾乎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孫子、孫女,過程中不斷親切地聊天,林姓阿嬤說,她從來不知道聽力可以檢查,第一次做檢查覺得很好,「可以了解身體狀況,弘光師生的服務,真的很不錯。」

Read More

中風恐失智 DAO濃度成指標

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劉玉麗(中)與林口長庚醫院失智症科主治醫師陳怡君(左)研究團隊找到中風後失智的預知生物標記,未來可望透過抽血就可預測失智風險。 (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風是血管性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國衛院19日發表研究報告,發現預知生物標記,未來可能抽血就能預測失智風險,進一步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劉玉麗與林口長庚醫院失智症科陳怡君醫師合作,分析缺血性中風病患的認知功能狀況及相關生理變化。  研究發現,中風後罹患失智症病患血漿中D型胺基酸氧化酶(DAO)的濃度,較中風後無失智症的病患或健康者顯著的增高,也許可視為是中風後失智症的獨立標記,未來或可用來預測失智風險,進一步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2019年10月刊登於國際神經學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  劉玉麗表示,中風是血管性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中風患者如果存活下來,26週內會逐漸恢復功能,然而有1/3的中風患者會伴隨認知功能障礙的現象。  國際研究報告指出,中風病人得到中風後失智症的機會約30%。首次發生中風的病患,在1年內發生失智症的比率為7.4%,而復發性中風後失智症的發生率則高達41.3%,目前仍沒有有效的生物標記,足以觀察並確認罹患中風後失智症的風險,以即早控制及治療。  陳怡君指出,D型胺基酸氧化酶(DAO)是一種廣泛分佈於中樞神經系統的酵素,由於缺血性損傷會誘發神經元產生過氧化物酶體生物源,中風後血液中DAO的表現量可能因此增加,DAO會催化D型絲胺酸產生有毒代謝物,導致氧化壓力反應,干擾細胞的恢復。  其次,D型絲胺酸代謝物會調節神經元突觸中甲基天門冬酸(NMDA)的受體反應,影響神經元存活與突觸可塑性,並於過程中產生具神經毒性的過氧化氫導致神經退化。  陳怡君表示,研究分析20名中風後失智症患者、53名中風後無失智症患者,以及71名年齡和性別相匹配的健康對照者,發現周邊血液中DAO濃度的升高與慢性中風患者的失智狀態有關,但仍需要與更多不同種族患者的資料交叉比對分析,如果能持續驗證末梢血漿DAO濃度可做為預測復發性中風後失智症的代表性生物標記,就能更進一步的預防失智症的發生,並且發展調控DAO相關的治療標記藥物開發,對未來中風治療將有深遠的影響。

Read More

微創開心 不再開膛剖腹

患者診斷為心衰竭合併急性肺水腫,由胡珀元醫師為其進行心臟微創手術。(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何先生因感冒許久未癒,9月中旬開始覺得很喘導致呼吸困難,到林新醫院急診就醫。醫師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何先生有嚴重的二尖瓣閉鎖不全導致逆流,診斷為心衰竭合併急性肺水腫,會診心臟外科胡珀元主任,隔天由胡珀元醫師為其進行心臟微創手術。  林新醫院指出,心臟是人體中最重要的器官,「開心手術」一直是病患及家屬心目中聞之色變的大手術,第一位開心成功的病人至今已約60年,手術成功率已達95%以上,病人仍須承受身體的疼痛、較長的恢復期及心理的害怕。近10年來隨著醫療科技及醫師專業技術的進步,「開心手術」有了巨大的突破,最受人矚目的就是微創手術。  林新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中心主任胡珀元指出,「微創手術」是藉由一些特殊的手術器械、設備及醫師的專業技術進行的一項手術方式,可以降低傷口的感染、減少出血量、減少疼痛及周遭組織傷害。 胡珀元表示,可以使用微創手術進行的心臟手術包括:心臟瓣膜手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大血管手術及重次(第2次至第4次)開心手術等。「重次開心」是高危險的手術,當再度鋸開胸骨時,有鋸破心臟的可能性、出血量增加等問題,這時微創手術避免由舊傷口切開,可以降低「重次開心」的危險性。傳統手術需由胸部正中鋸開胸骨,微創手術只需鋸開小部份胸骨或不需要將胸骨鋸開僅需由右側胸乳房外或胸骨旁的小傷口來進行手術。  何先生的情況來說,手術後當天即拔除氣管插管,轉一般病房就可下床活動,飲食方面不需特別限制。急診入院起算一共住院13天即可出院,如果不是術前即心臟衰竭合併肺水腫,住院天數更可縮短至7天內。醫生表示粗重的工作等手術滿1個月後再評估進行,其餘一般生活與工作都不需特別限制。傷口小、流血少、疼痛大大的減低。 胡珀元說,微創手術的發展迅速,對於病人有非常大的好處,使病患及家屬可以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減輕醫療成本的負擔,國外微創手術已經是開心手術的新趨勢。

Read More

高醫攜手合富 捐弱勢戶白米

高醫與合富集團攜手捐贈800多包白米,回饋社會。(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漸趨緩,但仍有些弱勢族群的醫療及生活物資需要外界協助,高醫與合富集團合作捐贈白米800多包,給醫院鄰近4個里的中低收入戶及實物銀行,共度疫情難關。  昨日舉行白米捐贈儀式,由高醫副院長黃明國主持,合富集團醫管交流組醫管主任張巧忻、安東里長林添祥、安生里長周田雪嬌及實物銀行副執行長蘇孟維等人共同見證這場公益活動。  黃明國副院長表示,感謝合富集團捐贈800多包白米,高醫很榮幸能居中協助聯繫周邊4里里長及實物銀行受贈,希望藉此拋磚引玉,喚起更多人在行有餘力之時,一起關懷、協助弱勢遠離疫情的威脅。  黃明國表示,此次疫情對社會大眾乃至於全世界都有極大的影響,若社會上能有更多如合富集團願意在能力範圍內回饋社會大眾,相信社會會越來越好,期望各方攜手互助,維持身心靈健康,讓這次險峻的疫情能平安度過。  副執行長蘇孟維表示,感謝合富集團捐贈百包白米給弱勢民眾,實物銀行是高雄市政府結合民間團體設立的,使用食物券的方式,能更有效協助弱勢家庭,及早脫離困境。

Read More

叢林寶寶搬尿布 親子互動好歡樂

「叢林大力士、寶寶搬搬樂」活動,小小選手展現超強臂力,提著尿布向前衝。(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市公所與遠東百貨公司昨天合作舉辦「叢林大力士、寶寶搬搬樂」,小小選手展現超強臂力,提著尿布向前衝,親子互動的場面好歡樂。花蓮市長魏嘉賢說,透過幼兒活動的舉辦,希望讓親子之間留下美好回憶,未來市公所會再舉辦類似活動,凝聚親子情感,也對小朋友的人格發展有正面的幫助。  比賽規定讓小朋友拿著一袋尿布從起點出發,走約5公尺的距離到終點,起點處有家長鼓勵向前,終點處則有家長不斷呼喊,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為呼應活動主題,有些家長為寶寶精心打扮,穿上叢林動物造型的衣服,小小選手展現超強臂力,聚精會神的提著或拖著尿布向前衝。  有些小朋友還未出發就嚎啕大哭,有些小朋友則是家長無論怎麼呼喚,愣在起點處就是不走,也有小朋友聽到開始的聲音就飛奔向前,卻忘了最重要的尿布;更有小朋友在場地繞圈圈,玩起來了,還有小朋友投入比賽,搬完自己賽道上的尿布後,還幫其他的選手繼續搬,逗得全場哈哈大笑。

Read More

乾癬斷藥復發 妙齡女不想活

台灣乾癬協會指出,乾癬是身體免疫疾病,不具傳染性,但仍嚴重影響病友的人際和求職。圖為乾癬病灶。(台灣乾癬協會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8日電  23歲乾癬病友近日焦慮憂鬱,因治療用藥期滿2年被斷藥,病灶復發,難以工作。乾癬協會秘書長王雅馨說,被斷藥的病友身心受折磨,她最怕聽到病友說「不想活了」,盼政府正視。  台灣乾癬協會秘書長王雅馨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台灣對抗2019冠狀病毒防疫成績好,但仍有不少乾癬病友因擔心感染,減少回診,增加復發風險;也有很多人因擔心病況,求助協會。  王雅馨說,近來接到一名23歲年輕女病友電話,病友哭著說「活得好痛苦」。她使用生物製劑大幅控制病況後,因不符給付條件只能「下車」斷藥,必須等到再度復發且達5成嚴重度才能再用藥。病友已經復發,難以工作,連門都無法邁出,卻還不到再用藥標準,對生命不抱希望。  另一名中年病友也遇到類似處境,被斷藥後,時時擔心病況復發影響工作,但病友上有高堂下有稚孩,如果復發、無法工作,全家也得跟著受累。  王雅馨說,乾癬是身體免疫疾病,因免疫系統異常,皮層會加速生長,身體各部位表面都可能出現病灶,不具傳染性,但仍嚴重影響病友的人際和求職。  最近也被斷藥的台灣乾癬協會理事長柯怡謀表示,乾癬現在有許多新藥可以治療,台灣健保也給付生物製劑,對病友是一大福音。但台灣也「獨步」全球,訂有用藥2年後斷藥的下車機制,導致很多病友好不容易控制住了,因為停藥又再復發,且可能因此產生抗藥性,後續再用藥效果不明也可能沒有其他藥物可換。  王雅馨表示,國外醫學文獻發現,乾癬病人如果因為表面病灶少一點,沒有繼續治療,但身體發炎狀況持續產生,容易併發心臟問題,近期也有病友因為心肌梗塞必須緊急開刀。絕非表面病灶改善就能斷藥,政策應該跟上病友的實際需求。  王雅馨說,有些病友因為經濟因素,每次就診申請用藥都被打回票,且醫療資源多在醫學中心,看診費用也貴,久而久之對就醫也意興闌珊。今年初協會已將相關提案送進健保署,希望放寬用藥給付條件,合理分配資源,不要貿然斷藥,增加病友的藥物可近性,增加患者的就醫意願。  乾癬不只是生理疾病,對病友的心理、情緒也造成重大負擔。王雅馨說,以前常常聽到病友說「不想活了」,現在也很擔心會接到類似電話。每當聽到病友復發後身心受創,這些痛苦她都走過也都理解,唯有政府伸出援手,才能協助病友正向對抗疾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