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衛生局提醒郊外踏青慎防恙蟲叮咬

高雄市衛生局在風景區懸掛布條提醒民眾在野病踏青應慎防恙蟲叮咬。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鑒於COVID-19疫情降階改類後,國人旅遊及郊外踏青人數大增,據統計截至今年4月30日止,全國恙蟲病通報確診18例,其中高雄市1例;衛生局一日提醒指出,登山或郊外踏青,有可能因為接觸到恙蟎生長的草叢環境,而遭被帶有恙蟲東方體立克次體的恙蟎叮咬而感染,必需盡速就醫。 衛生局指出,恙蟎幼蟲會成群爬到野草頂端等待宿主(例如:野鼠、雞、人類、獼猴等),若剛好有適合的宿主經過,就會寄生宿主身上;由於其幼蟲口器短小,無法直接刺入微血管,只能吸組織液,且需花較長的時間吸食。叮咬人類則以皮膚柔軟處如衣物緊縮的地方,包含襪子、內褲、胸衣束縛處較為常見。 為有效防範被恙蟎叮咬而感染,應盡量避免在草叢附近活動,前往野外旅遊時,請穿著長袖、長褲、長靴、手套等保護性衣物,並將衣服袖口束緊、褲管末端塞入鞋套或襪子內,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可塗抹防蚊藥劑,前往恙蟲病高風險區域活動後,應儘速更衣沐浴清洗相關部位,可有效降低感染機率。此外,衛生局也提醒,前往山區應避免近距離接觸猴群等野生動物,以避免感染風險。 衛生局提醒民眾前往高風險區域活動後6-21天(平均9-12天)如出現發燒、頭痛、淋巴結腫大、身軀出現紅疹或隱密皺摺處出現無痛性焦痂傷口等疑似恙蟲病症狀,應盡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接觸草叢的暴露史及活動史,恙蟲病未經適當治療,死亡率可高達60%,經治療後死亡率小於5%,請市民提高警覺,做好自我保護措施。

Read More

慢性腎病吃中藥 有助延緩洗腎時機

中醫師鄭惟仁提醒民眾勿輕信偏方,尋求正規醫療、遵循醫囑、嚴格控制血糖與高血壓等,都是非常重要預防保健方式。(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46歲郭姓男子是糖尿病患者,由於因為工作常需要搬運貨物,導致肌肉痠痛,除了服用止痛藥外,也會定期至中醫科做針灸治療,最近常感疲勞且精神不濟,抽血後發現他的腎功能下降,除了轉介腎臟科持續追蹤治療外,也在中醫的建議下服用中藥治療。 台中醫院中醫科醫師鄭惟仁表示,患者一聽中藥可以延緩腎臟病,還感到非常驚訝,因為他曾聽聞親友提到「腎臟不好不能吃中藥」,對此,由於過去曾發生中藥含「馬兜鈴酸」,導致民眾對於長期服用中藥持觀望態度,但近年來經過許多專家學者的努力,加上醫學界長期且大規模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後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若能配合服用中藥,比起沒有服用中藥的族群來說,不僅能夠顯著延緩需要洗腎的時機,甚至發現後續的死亡風險也顯著降低。 鄭惟仁指出,「慢性腎臟病」是指腎臟因特定疾病導致長期的(超過3個月以上)腎功能逐漸衰退,常見造成慢性腎臟病的原因是糖尿病(占30至50%)、高血壓、腎絲球腎炎、囊性腎病變、血管炎等,目前醫院使用的健保中藥處方皆由GMP藥廠提供,馬兜鈴酸檢驗均為未檢出,民眾可放心使用。 鄭惟仁表示,在治療慢性腎臟病的處方上,中醫師多半會選用補氣、化瘀、理氣、利濕作用的藥材,藉由抗氧化、抗發炎、抑制纖維化、減少血小板凝集、調節腎絲球動脈等複合機轉來達到保護腎臟的效果,一般建議以3個月為1個療程,並按時抽血檢查,以追蹤後續腎臟功能的變化。 鄭惟仁也提醒民眾勿輕信偏方,尋求正規醫療、遵循醫囑、嚴格控制血糖與高血壓等,都是非常重要預防保健方式,健保局在110年推行「全民健康保險中醫慢性腎臟病門診加強照護計畫」,推廣中西醫共同合作治療來延緩腎病病人的惡化,並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若有需要的民眾,可至中醫門診做進一步了解與諮詢。 鄭惟仁也呼籲民眾,多加留意慢性腎臟病的早期警訊,並記住「泡、水、高、貧、倦」口訣,即小便出現「泡」泡尿、顏面或足踝「水」腫、「高」血壓、慢性「貧」血、不明原因疲「倦」等5大症狀,若能多加留意這些不明顯的警訊,提早就醫治療。

Read More

荷爾蒙治療致癌? 醫師駁斥

  更年前期婦女「歹鬥陣」,醫師陳聰富建議「量身調節」使用荷爾蒙治療。(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47歲銀行員曾姐,因為近1年來亂經、經血量時多時少、來經日數縮短等情況懷疑到了更年期,前往就醫;她自訴近半年來常感覺忽冷忽熱,但不像感冒、沒發燒確診,但失眠、耳鳴、心悸越來越頻繁。陪同她來的女兒向醫師發牢騷說,媽媽變得常為小事抓狂、態度陰晴不定,搞得家人也緊張兮兮、就怕又哪裡惹毛她。 另一名51歲育有2子的周老師,則是1年來亂經、口乾舌燥、難入睡、情緒低落、容易腰痠背痛,對很多事提不起勁;她的先生也對醫師吐露,近半年多每次想和太太親熱,卻總怪他粗魯並無情推開。 阮綜合婦產科主任陳聰富醫師指出,女性在工作、家庭、子女教養等壓力下,對於本身已有的更年期前期症狀常是沒有「病識感」的,只是忍耐著或服用緩解症狀的藥物。但與家人、職場、親友的關係已經悄悄發生裂痕、不和諧、疏離等情形卻毫無知覺。 陳聰富說,台灣女性停經平均年齡是50歲,女性荷爾蒙分泌量大約在35歲逐漸遞減,40歲左右急遽下降,有些女性在停經前5年就會開始感受到更年期症候群的不適情況,這時稱為更年期「前期」,提醒更年期到了。 「月經紊亂」是進入更年期的判斷,更年期症狀因人而異,門診常見症狀是:生理上的胸悶、心悸、熱潮紅、盜汗、陰道乾澀、性交疼痛、頻尿、便祕、腰痠背痛、關節痛等。心理上失眠、憂鬱、情緒低落、焦慮易怒等,有患者嚴重到常啜泣、暴哭,甚至想不開。 當這些症狀逐漸消失便進入更年期「後期」,即停經,但必須連續12個月沒來經,才算真正停經,所以整個階段將長達10年左右。 陳聰富指出,使用荷爾蒙治療更年期症狀會致癌的說法,困擾著這個生命階段的婦女,事實上,只有孕婦或哺乳媽媽,心臟疾病史、乳癌、子宮內膜癌等,是不適合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危險群,現有的文獻已證明使用荷爾蒙療法低於5年,並不會增加乳癌風險性,使用超過5年才需要考量個人情況,並在醫師評估下使用。 婦科門診可以為更年期障礙婦女做一系列抽血檢查評估,依據個人需要,彈性調配荷爾蒙藥物補充,及建議膳食等,讓婦女朋友達到身心平衡。

Read More

放療後痤瘡失眠 中醫緩解副作用

恩主公醫院中醫師林姿婷表示,受放射線副作用影響的患者舌苔少且有裂紋,表示陰虛缺水容易感到口乾、黏膜損傷與疲倦煩躁等症狀。(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50多歲的張婦是一名乳癌患者,罹癌後陸續接受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及抗荷爾蒙治療,但放射治療副作用影響她的皮膚出現紅疹、痤瘡,及夜間難眠、口乾煩躁等身心上的不適,令她一度想中斷治療,經中醫師透過中醫輔助治療後,其放療副作用症狀逐一改善,也有體力順利進行後續的抗癌之路。 三峽恩主公醫院中醫部醫師林姿婷表示,目前放射治療儀器與技術可將放射劑量集中火力於癌症病灶,降低周邊組織的傷害,但在治療中仍難避免可能造成程度不一的副作用,例如頭頸部癌症可能會影響唾液腺,造成口乾及吞嚥困難;乳癌等治療可能造成局部皮膚損傷、淋巴水腫及整體疲倦、衰弱等,除造成患者生活品質下降外,嚴重時可能會中斷治療。 林姿婷指出,在中醫觀點及臨床觀察上,高能量放射線屬於火熱毒邪,皮膚暴露在射線下,易導致紅腫潰瘍,產生類似曬傷反應的紅腫熱現象,且當皮膚、黏膜甚至血管組織在反覆傷害與修復過程中,造成局部的斑痕及纖維化,導致血液循環不良,造成水腫,相當於中醫的「血瘀痰凝」可能會產生更多後續的不適症狀。 另放射線的高熱特性會損耗人體的津液,也就是人體正常的水液,最明顯的就是造成患者口乾、黏膜損傷與疲倦煩躁等症狀。 針對上述副作用,林姿婷表示,中醫輔助治療累積了許多證實研究及臨床經驗,例如皮膚疼痛及水腫,使用清熱解毒的普濟消毒飲,及活血祛淤的血府逐瘀湯可幫助改善症狀,治療紅疹及痤瘡也有很好的效果;而傷津耗氣的症狀可開立甘露飲、竹葉石膏湯等滋陰清熱、兼顧益氣的處方,幫助患者改善口乾、疲倦煩躁的問題。 她表示,除內服科學中藥及水煎湯劑等中藥處方外,還可使用針灸療法、雷射針灸或外用藥膏、藥布等治療方式對症下藥,緩解不適;不過每個人的體質與病狀皆不同,最好與專業中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Read More

網賣A肝莓 消基會:全面下架

消基會表示,驗出A型肝炎病毒的科克蘭綜合莓,被發現還有電商平台在販售,呼籲應全面回收下架。(消基會提供/中央社)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好市多進口的綜合莓驗出A肝病毒,消基會表示,驗出A型肝炎病毒的科克蘭綜合莓雖已下架銷毀,但擔心售出的恐已吃下肚,並發現還有電商平台在販售,呼籲應全面回收下架,消基會也不排除會幫受害消費者提出團體訴訟。 消基會指出,這一起綜合莓果含有A型肝炎病毒一事,好市多目前只說要退貨退錢,並沒有提到損害賠償的部分,應盡快就損害賠償部分提出方案,倘若好市多仍未依法審慎處置,維護消費者合理權益,消基會不排除為已購買9427包商品的消費者打團體訴訟爭取權益。 消基會並說,莓果含有A型肝炎病毒一事在3月已由美國發出通報,食藥署未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和消費者保護法相關法條依法發出消費警訊,也未對企業進行行政查核或封存,以致延誤了近1個月,讓消費者吃進有風險的食品,實在值得檢討。 消基會呼籲,在來源為墨西哥下加州的美國莓果有安全疑慮未除之前,應針對有疑慮的莓果依法行政,禁止輸入、販售,才是積極保護消費者健康的作為。 消基會同時揭露,發現「露天拍賣」和「雅虎(YAHOO)拍賣」仍在販售「科克蘭綜合莓」,主張應全面回收下架問題商品,並積極加強邊境檢查,以免再有消費者誤食風險商品。

Read More

OL好忙! 流鼻涕胸悶 誘發氣喘

台中醫院藥劑科藥師陳玄青建議成人氣喘者患者,應遵循醫囑,按時用藥,並且正確使用吸入劑。(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名30歲的女性上班族,長期以來都維持著忙碌的生活節奏。最近她開始感到自己的身體越來越疲憊,但卻一直沒有放在心上,直到有一次因熬夜趕工後,她開始出現鼻子發癢、流鼻涕和胸悶等症狀。起初,她以為這只是普通的感冒,但她的症狀卻持續了1到2個月,並沒有任何改善,藥師提醒,因為氣喘誘發原因非常複雜,建議有過敏病史的民眾,應多加警覺,出現呼吸有雜音、激烈咳嗽等,要盡早就醫。 台中醫院藥劑科藥師陳玄青表示,近年來,成年後才出現氣喘的盛行率愈來愈高,從7%成長至10%以上,相當於每10位成人就有1人有氣喘症狀。「因此不要以為之前沒有氣喘病史,長大就不會有,因為氣喘的誘發成因機制非常複雜,過去只是沒有被誘發而已,若之前就有過敏病史的患者,一定要多加留意。」 陳玄青指出,目前氣喘仍舊是一個不易根治的疾病,患者只能藉由調整生活型態、改善環境或使用藥物來控制,氣喘最麻煩的地方,就是沒有症狀時,往往讓人誤以為痊癒,但一旦遇到感染、刺激物、過敏原或氣溫劇烈變動等刺激因子,就可能誘發急性發作。 陳玄青提醒,氣喘不易根治,患者常因沒有症狀,誤以為已經痊癒,一旦有感染、刺激物、過敏原或氣溫劇烈變動,就可能誘發急性發作,患者須藉由調整生活型態、改善環境或使用藥物來控制,成人氣喘患者控制5原則,1、遵循醫囑,按時用藥;2、定期回診,持續追蹤;3、保持清潔,遠離過敏原;4、拒絕菸害,避免刺激物;5、規律運動,調整體質。 陳玄青也說,氣喘治療首重緩解持續性的發炎,藥物大多以吸入劑為主,主要分為兩大類有緩解型吸入劑及控制型吸入劑,緩解型吸入劑可迅速緩解支氣管過度收縮導致的急性症狀,如咳嗽、胸悶、喘鳴,可做為急救藥物。

Read More

無法洗頭擦屁股 冰凍肩惹禍

光田經「肩關節擴張術」治療 減輕疼痛並增加關節活動度 關節擴張術在門診就可以實施,透過超音波導引位置,注入液體藥物到肩膀關節。(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陳榮昌∕台中報導 從事營建工作的52歲陳姓男子患有糖尿病長期藥物控制,因工作勞累肩膀偶有疼痛,後來連洗頭都舉不起手、如廁擦不到屁股,診斷為「冰凍肩」。經「肩關節擴張術」治療,有效減輕疼痛並增加關節活動度。 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洪煒竣表示,根據統計,糖尿病與甲狀腺患者發生冰凍肩的比例較高。冰凍肩正式名稱為「沾粘性關節囊炎」,難以找出明確致病原因,卻影響肩膀活動度和生活品質;又因為好發在50歲上下,俗稱五十肩。這是因肩膀的關節囊及周圍結締組織發炎而引起,在臨床上病情分為3個階段,包括發炎期、冰凍期和恢復期。 洪煒竣說,發炎期患者的肩膀會感到極度的疼痛和僵硬,通常持續幾個月,是冰凍肩最嚴重的階段;到冰凍期,患者的疼痛症狀逐漸減輕,但是肩膀的活動度仍然受到限制。在恢復期,患者的肩膀逐漸恢復正常活動度。 洪煒竣指出,冰凍肩患者的疾病進程各不相同,輕微的有可能可在6個月~2年的時間內自行痊癒;但對於某些患者或有其他內科疾病史者,病情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並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在適當時機介入治療能夠幫助患者減輕疼痛和增加活動度。 洪煒竣說,患者右肩膀疼痛發作,並沒有經過外力撞擊或運動傷害,經檢查發現右肩膀所有角度的活動都受限制,評估病情屬發炎期即將進入冰凍期。經使用「肩關節擴張術」治療,在肩膀關節中注射關節擴張藥物,使肩膀周圍的結締組織得以擴張,減輕疼痛和增加關節活動度。

Read More

動力振盪抽脂 甩虎背熊腰

醫師曹賜斌說明最新型的「動力振盪抽脂」。(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一名40餘歲女子因上半身虎背熊腰,經利用最新型第5代「動力振盪抽脂」技術撫平後背外觀及胸前脂肪型副乳,術後翌日起幾乎沒有瘀腫,終於能自信地穿上洋裝出國遊玩。 整形外科醫師曹賜斌指出,國內抽脂技術20多年來不斷進化,一般抽脂手術術後皆會瘀青腫脹,直至7~14天才會逐漸消腫;但從第1代乾式抽脂、第2代濕式抽脂、第3代雷射或水刀抽脂、第4代超聲波抽脂。目前已進步到第5代最新型的「動力振盪抽脂」,術後翌日起幾乎沒有瘀腫情形。 曹賜斌指出,患者利用第五代「動力振盪抽脂」技術與儀器,撫平背面的熊腰虎背狀外觀,及前面的脂肪型副乳,術後可立即合身地穿上塑身衣保持優良體態。另外,也每週2次回診接受美醫專業人員的抽脂後復健按摩療法,預計施行3個月。

Read More

傷口深可見骨 血小板治療10天癒合

陳姓女患者壓瘡併傷口深可見骨,衛福部台北醫院施以「富含血小板纖維蛋白(PRF)」治療10天癒合。(台北醫院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患有紅斑性狼瘡的陳姓女子,因胸椎脊髓病變合併雙下肢癱瘓,並導致腳踝形成壓瘡併傷口感染且深可見骨。經接受「富含血小板纖維蛋白(PRF)」治療,傷口在10天後即癒合,追蹤1個月亦無復發。 衛福部台北醫院復健科主任葉圜叡表示,有自體免疫類疾病的病人,必須配合風濕免疫科醫師建議的藥物持續使用;但這類型的病人可能因自體免疫與藥物影響,使傷口癒合更加困難,這時就必須考慮傷口對治療的反應不盡相同。 葉圜叡表示,近年許多醫學研究發現用血小板除了凝血、止血的功能外,也有組織修復及再生的功能,可在人體受傷後局部釋放出生長因子,促進血管增生及組織的再生與修復;且因抽取自體血液,以離心機去除紅血球後取得高濃度的血小板血漿,由於沒有身體排斥的問題與副作用,治療方式相對安全。因此有許多將PRF用於2~3級的壓瘡,或手術中直接使用治療的案例。 葉圜叡說,不是所有傷口都適合用PRF治療,如太淺層的傷口會因較難挑選合適且不會吸收PRF的敷料,較難使用此治療方式;另外,中風或脊椎損傷的病人,或較困難、無法執行治療擺位的病人,都難以維持PRF停留於傷口上,會建議以雷射或高壓氧的方式進行治療。

Read More

猴痘傳染高風險群 可接種疫苗

醫師建議,若因工作性質屬猴痘傳染高風險族群,可經媒合醫院接種猴痘疫苗。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妙齡女子「小美」最近不僅感到特別疲倦,手部也出現小水泡、體溫升高。她自述因工作關係須近距離接觸人群,擔心罹患接觸性傳染的猴痘,經診斷並未感染猴痘病毒。醫師建議,若因工作性質屬猴痘傳染高風險族群,可經媒合醫院接種猴痘苗。 嘉榮家醫科醫師陳怡成表示,猴痘病毒藉由皮膚傷口、呼吸道、眼、鼻或口腔黏膜進入人體,主要症狀是在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出現淋巴腺腫大情形,且有發燒、畏寒、頭痛、肌肉痛及關節痛等症狀,並在皮膚或口腔內側出現水泡、斑疹、膿疱,症狀期間屬高傳染風險時期。 民眾若出現疑似症狀,應配戴口罩儘速至感染科或家醫科門診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協助醫師檢查及判斷。 陳怡成表示,若感染猴痘也無須過於擔心,多數個案的症狀會在幾週內自行結痂、痊癒;病患只要配合醫囑治療、休息並小心處理皮膚狀況,多數可順利康復。 醫師進一步說明,猴痘發病前6~14日的病毒潛伏期,病毒量低的個案可能會出現「沒有症狀」的情況,因此在疾病流行期間,民眾要減少可能造成感染的高風險行為,例如多重性伴侶、生食肉類,面對面溝通前先戴上口罩,避免近距離飛沫傳播,也要謹記「勤洗手」降低感染風險。猴痘病毒有「外套膜」結構,使用酒精、乾洗手可加以破壞並大幅降低病毒量,若使用肥皂清潔手部效果更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