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中醫調理

 自律神經系統,又稱植物神經系統或內臟神經系統,與軀體神經系統共同組成脊椎動物的周圍神經系統。  自律神經系統可分為:  ‧交感神經系統:負責調動身體的資源來應對環境中的壓力。  ‧副交感神經系統:於休眠時負責補充修復的功能。  ‧腸神經系統:腸神經系統接受中樞調節較少,時常被歸類為一個獨立的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都有自主神經的成分。  自律神經的控制中心位於下視丘以及腦幹,透過脊髓下達至各器官。它也接受大腦皮質以及邊緣系統的調節。  訊息由中樞神經傳出後,透過兩個神經元(節前神經元與節後神經元)傳至目標器官。交感神經系統的神經節位於第一胸椎至第二腰椎間(T1-L2)較靠近脊椎處,離臟器較遠。而副交感神經系統透過第3、7、9、以及第10條腦神經與骨氐髓(S2,S3,S4)下達訊息,有較長的節前神經元,在較靠近臟器或分布於臟器內的神經節與較短的節後神經元形成突觸。  當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平衡失調時,又會如何呢?  1.全身的症狀:倦怠感、疲勞感、發熱、肥胖、消瘦、手腳發冷等。  2.精神方面的症狀:不安、緊張、焦慮、喪失意識、失眠、記憶力減退等。  3.肌肉或神經方面的症狀:頭重、頭痛、肩膀痠痛、腰痛、手腳發麻等。  4.循環器官方面的症狀:心悸、呼吸困難、脈搏不規律、手腳發冷、高血壓、浮腫等。  5.呼吸器官方面的症狀:氣喘、咳嗽、打嗝等。  6.胃腸方面的症狀:食欲不振、腹痛、下痢、便秘、胃有重壓等(自律神經失調也易引起胃潰瘍)。  7.皮膚方面的症狀:多汗症、無汗症、特應性皮膚炎、圓形脫髮等。  8.泌尿、生殖器方面的症狀:尿頻、夜尿、陽萎、生理不順、更年期障礙等。  9.耳、鼻、口方面的症狀:目眩、耳鳴、神經性鼻炎、流鼻血、唾液分泌異常等。  自律神經失調是現代忙碌社會很多人的困擾,交感神經屬陽,副交感神經屬陰,交感神經過於亢奮則陽亢,相對副交感神經作用較低下屬陰虛,所以自律神經失調跟中醫的陰陽失調不謀而合,陰虛陽亢是最常見的表現。臨床上調節自律神經失調,中醫者重疏肝理氣,平肝潛陽,鎮肝息風,寧心安神,方以加味逍遙散,甘麥大棗湯,抑肝散、鎮肝息風湯加減天麻、鉤藤、生白芍、龍骨、牡蠣、石決明等,若有肝陽上亢引起頭痛,則可用天麻鉤藤飲。配合針灸,頭皮針可用百會透太陽,額中帶,額旁一、二、三帶;耳針可用調節自律神經平衡相關穴位,靈活運用。眼針可用八卦針調節;體針可用神門、合谷、曲池、足三里、陰陵泉、陽陵泉、三陰交、公孫、百會、風池等。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微咳變哮吼 童喘不過氣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1歲的亮亮在家被上幼稚園的哥哥傳染感冒,剛開始只有輕微咳嗽、流鼻水,兩天後高燒不退、聲音沙啞、呼吸喘、且有奇怪的呼吸聲,甚至像狗吠的咳嗽聲,亮亮的精神及胃口變得很差,連平常最喜歡的小米果都不吃了。負責照顧亮亮的阿嬤覺得愛孫呼吸喘不過氣來,馬上帶亮亮到衛福部台北醫院急診,經小兒科醫師林欣頤確診為「哮吼」。  林欣頤醫師替亮亮快速進行醫療處置,打過針吸過蒸氣後,亮亮的呼吸道消腫,呼吸也變得平順並開始願意吃東西喝水,經過幾小時觀察至狀況穩定,林醫師向阿嬤解釋「哮吼」可能的病程進展並給予衛教後,才同意讓阿嬤帶亮亮回家,約3天後至門診追蹤治療。  林欣頤表示,「哮吼」是一種喉頭及氣管發炎造成上呼吸道阻塞的疾病,大部分是病毒感染造成呼吸道腫脹影響呼吸,常見的病毒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小部分為細菌感染,如黴漿菌等。「哮吼」最常發生在6個月到3歲的嬰幼兒,是常見的兒科急症,若狀況嚴重未及時處理,可能會危及寶寶性命。  他提醒家長,「哮吼」的咳嗽呼吸聲非常特別,聽過一次就會印象深刻,因此當寶寶出現吸氣性喘鳴、像狗吠一樣的咳嗽聲及聲音沙啞等症狀,家長需留意「哮吼」的可能,須及早就醫不可輕忽。  林欣頤指出,「哮吼」的治療目的是讓腫脹的呼吸道消腫,使呼吸恢復暢通,急性處置為給予針劑類固醇及蒸汽吸入腎上腺素注射液藥物,病症一般會在3到7日緩解,但約有8%至15%的病童因症狀改善有限,或加劇需住院治療。  他說,造成「哮吼」的病毒原本影響喉頭,但隨著病程進展有很大的可能會影響到支氣管,甚至細支氣管造成急性氣管炎或急性細支氣管炎;另要注意病毒感染後可能會有繼發性細菌感染,進而造成支氣管肺炎或肺炎,此時需要抗生素及其他支持性治療。  「哮吼」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造成,會經由咳嗽、鼻涕或其他呼吸道分泌物傳染,進而造成喉頭及氣管腫脹並阻塞呼吸道影響呼吸。最重要的就是避免病毒的相互傳染,接觸寶寶前要用肥皂洗手,大人感冒時則需戴口罩。

Read More

術後2-3年 大腸癌易復發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別以為大腸息肉切除後就不會復發,醫師提醒,大腸癌如有復發,多半會集中在術後2-3年,建議務必嚴格接受定期追蹤,以了解有無復發跡象及早把握治療先機術後定期追蹤勿鬆懈  61歲楊先生於4年前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接受首次腸胃鏡檢查,發現大腸內有3顆大小不一息肉,其中一顆1.2公分的息肉,切除後的病理診斷為零期大腸癌,由於癌細胞僅在局部黏膜層尚未擴散到其他部位,因此,在內視鏡切除後也不需再接受化學治療。  術後醫師建議需每年定期追蹤。但楊先生因自認無不適狀況而未追蹤。直到今年再度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做健康檢查,大腸內再度發現數顆息肉,並含有易發展成癌的腺瘤性息肉,讓楊先生驚呼,抱持心存僥倖的心態真的很不好。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超程表示,大腸癌有關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抽菸、無運動習慣、肥胖、糖尿病、家族病史相關,尤其男性罹患大腸癌風險高於女性。楊先生有菸齡近40年,繼初次篩檢後,仍保持抽菸習慣,就是導致後續息肉再復發的危險誘因。  梁超程表示,大腸癌95%是由大腸息肉(腺瘤性息肉)發展而來,若大腸癌在初期就被發現,並配合手術切除後的治癒率幾乎是100%,但治癒率接近100%不等於完全不會再度復發。  由於大腸癌在確診為大腸癌及接受初步手術或化療治療後,梁超程提醒,不論期別後續都應定期追蹤。一般而言,大腸癌如有復發多半會集中在術後2-3年,因此這段期間務必嚴格接受定期追蹤,除1年1次大腸內視鏡篩檢外,建議還可安排做每年1次的胸腔、腹腔、骨盆腔掃描檢查、每半年1次的血液腫瘤標誌檢驗,以了解有無復發跡象及早把握治療先機。

Read More

第2波公費流感疫苗今開打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8日第二階段流感疫苗開打,接種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由於這兩類族群均為流感高危險群,建議在開打後應盡速至合約院所接種疫苗。因應開打日適逢週日,各地衛生局經協調後,共1305家衛生所及院所可提供接種服務。 疾管署表示,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株都稍有不同,即便過去曾感染過流感或接種過流感疫苗,每年都還是應按時接種。其中幼童以及65歲以上長者等,都屬流感併發重症發生率較高的族群。 疾管署指出,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第二階段於8日開打,對象為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呼籲在開打後儘速至合約院所接種疫苗。此外,也提醒家中有未滿9歲幼兒的家長,若孩子是第一次接種流感疫苗,須於接種第1劑疫苗後間隔4週以上再接種第2劑,以獲得完整保護力。 疾管署也說,因應第二階段開打適逢週日,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皆已協調轄區衛生所或合約院所開診提供接種服務,估計全國約有1305家衛生所及合約院所可於當日提供接種服務。建議民眾可於開打當天使用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查詢,或至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或臉書查詢當日開診資訊,並於出發前先打電話確認,以免白跑一趟。

Read More

控制飲食運動 才能健康瘦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不少民眾為了健康及體態而減重,國健署指出,相較於運動,飲食控制對減重的效果更明顯,因此,建議除了飲食控制之外也應合併運動,避免形成少肌型肥胖而不斷復胖,才能真正瘦得健康。  國健署表示,長期而言,運動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其效果遠大於體重本身帶來的影響。運動所帶來的其它好處,還包括能改善呼吸功能、降低焦慮與憂鬱、促進認知功能、提高幸福感,並增加工作、休閒與運動活動的表現。  相較於運動,飲食控制對減重的效果更明顯;然而比起單純的飲食控制,合併運動與增加減重的效果之外,並可以帶來更多對健康上的益處。運動可以有效降低體脂肪及內臟脂肪,並幫助改善血糖及血壓,進而達到預防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的效果。  國健署強調,減重時配合運動,除了對健康帶來好處之外,還可以使心情較為愉悅,進而消弭節食造成的沮喪感。此外,節食常會有無力感以及身體功能減退等影響,藉由增加運動,可以用來預防這些狀況的發生。

Read More

星國檢出 降血糖藥含致癌物 食藥署促全面檢驗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食藥署7日指出,近期新加坡公布3款降血糖藥二甲雙月瓜(metformin)含微量致癌不純物,雖然3款均未進口台灣,但國內同成分藥品共有140張許可證,因此將要求業者全面自主檢驗。  食藥署表示,日前在監視國際藥物安全訊息時,發現新加坡HSA公布3項含metformin成分之降血糖藥品,檢出含有微量「N-亞硝基二甲胺(NDMA)」致癌不純物,經查該3項藥品我國均未核准且未輸入。  然而,國內有140張有含metformin的藥物許可證,為保障民眾用藥品質及安全,食藥署指出,已針對藥品中亞硝胺類不純物採取風險管控措施,日前函請藥品相關公學協會轉知藥品製造或輸入業者,應主動評估及檢測藥品製程所可能產生亞硝胺類不純物風險,並針對風險程度較高之成分,要求業者應逐批檢驗原料藥,經檢驗合格者,始得輸入或供製劑使用。  另外,經食藥署蒐集國際文獻,並請專家協助評估後,已篩選44項可能具NDMA風險之藥品成分,要求業者優先予以評估及檢驗。  食藥署也提醒,NDMA雖具動物致癌性,然尚未證明對人類之致癌風險,目前metformin所帶來的效益遠大於其可能存在NDMA的風險,因此有服用metformin民眾切勿自行任意停藥。  根據國內外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指出,metformin為第二型糖尿病之第一線用藥,已使用metformin之病人,除非有不能使用metformin之禁忌症外,均應持續使用。若擅自停藥,可能導致血糖控制不佳,進而產生糖尿病各項急性或慢性併發症,例如:神經病變、眼睛病變、腎臟病變,甚至昏迷及死亡等。  食藥署調,將持續執行藥品中亞硝胺類不純物風險管控措施,以確保藥品品質安全,且與國際合作,如國內有受影響之藥品,將即時公布資訊,並透過多方管道提醒醫療人員及民眾注意,以保障民眾用藥安全。

Read More

半夜腿抽筋 未必都是缺鈣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網路流傳指,睡覺時半夜小腿抽筋是因為身體鈣不足,所以要補鈣才能避免半夜小腿抽筋。然而,衛福部食藥署指出,不見得每個人腳抽筋的原因都是因為缺乏鈣質,建議民眾除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外,晚上睡覺前可在易抽筋的部位作伸展運動,並注意雙腿的保暖。  食藥署表示,造成夜間腳部抽筋的原因眾多,常見原因包括週邊血液循環不良、肌肉疲勞、神經病變、情緒緊張、環境溫度改變或其他生理因素外,飲食中礦物質鈣鎂的不均衡也可能產生腳抽筋,所以不見得每個人腳抽筋的原因都是因為缺乏鈣質。  食藥署提醒,民眾平時應保持均衡飲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適當運動並維持理想體重,建立正確的營養攝取觀念,才能維持身體健康。晚上睡覺前在易抽筋的部位作伸展運動,並注意雙腿的保暖。若症狀仍未改善,應適時就醫並遵醫囑治療,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

Read More

陽明腦影像分析 助診斷精神疾病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過往針對精神疾病,大多只能透過醫師問診以及患者外在行為觀察,缺乏客觀診斷標準。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開發出人工智慧腦影像分析平台,診斷準確度達超過9成。  以往精神疾病受限於只能透過醫師問診、外在行為觀察等,有鑑於此,楊智傑團隊與台北榮總精神部蔡世仁醫師開發出「應用結構性腦影像之精神疾病輔助診斷平台」。  楊智傑醫師表示,精神疾病的表現非常複雜,以思覺失調症為例,病患常有幻覺、妄想以及各種不同行為症狀,但思覺失調症其實也是一種大腦疾病,這些病患大腦通常都有腦部結構及功能的異常。  有別於過去傳統的診斷以主觀問診,該平台的功能在於藉由一個客觀的腦影像分析,協助精神科醫師瞭解病患大腦的受損區域,以獲得較為客觀的診斷依據。  楊智傑指出,該平台能比對潛在病患及健康成年人的磁振造影腦影像,透過深度神經網路學習,找到潛在大腦受損區域,達到超過90%以上的診斷準確度。

Read More

氣血失調 增加失智風險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時至年底氣溫轉涼,也到了養氣血的關鍵時期,氣血失調不僅影響身體健康,更會成為失智的隱性風險。衛福部台南醫院中醫科醫師蕭坤元表示,「氣虛」、「血虛」等身體虧損的概念都可能造成失智,透過中藥調理輔以針灸,不僅可以維持患者生活品質,也有助改善腦部活性。  醫學研究指出,失智與年齡高度相關,在高齡長輩中,約有三分之一是失智病友。失智隨著腦部的萎縮、活性的減弱,導致腦部功能的減弱,影響認知功能,如記憶力、注意力等。在中醫世界中,特別強調「三高」與「氣血運行」的影響,若能控制三高及氣血虧損,就能降低失智風險。  醫師蕭坤元指出,不少失智症患者有使用中藥調理身體的習慣,相比較沒有使用的患者,穩定服用中藥調理的患者可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也有研究證實,中藥可以改善失智症患者的腦部活性、認知功能。  氣血中的「氣」受情緒和活動量影響,人際互動、戶外活動均有助氣的運行順暢,研究也證實運動有助降低失智風險。而氣血往往相互影響,氣影響人體器官生理功能,血影響體內循環,當人體循環失調、功能降低自然也容易生病。氣虛致生的陽虛、血虛導致的陰虛及精神苦悶的氣鬱也容易成為導致失智症,中醫師也將根據不同的病因、體質,調整用藥及療法。  蕭坤元強調,透過中藥改善體質、睡眠、精神狀態及活動力,加上針灸刺激腦部的活性,有助改善失智症狀及精神狀態,更能促進患者、照護者的生活品質。不過也特別呼籲有記憶退化症狀的民眾,應盡早尋求醫療救助,不論是西醫、中醫,早期治療往往也會有最好的效果。

Read More

日流感激增 月底至明年初高峰期

 中央社/東京7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近期流感患者人數激增,11月25日到12月1日單週患者達2萬7393人,是去年同期約6倍,顯示流行時間較往年提早不少,流感疫情高峰可能落在本月底到明年一月間。  日本TBS電視台報導,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表示,11月25日到12月1日的一週內,彙整來自全日本約5000家醫院報告得知,流感患者數達2萬7393人,是去年同期約6倍,流行時間較往年提早不少。  另受流感影響,部分停課學校數高達933所,是去年同期約9倍。從目前患者數推估,日本將比往年提早約一個月進入流感疫情高峰,時間可能落在12月底到明年一月間。  日本NHK報導,目前每一所醫療機構患者數最多的是北海道的16.76人,排名第2到第4名的是青森縣的15.48人、石川縣的10.52人及富山縣的10.42人。  國立傳染病研究所主任砂川富正說,接下來進入疫情高峰,患者數將續激增,從小孩到高齡者都必須勤洗手,注意咳嗽禮節,努力預防感染及防止擴大傳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