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 兩種疫苗務必打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每年秋冬是國內流感發病的高峰期,醫師提醒,65歲長者、幼兒以及慢性病人及醫護人員等高危險群,務必接種流感疫苗;另,慢性病患者是容易因流感引發肺炎併發症的高風險族之一,建議50歲以上有慢性疾病者,應再自費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萬芳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文生表示,據調查,流感約有10%患者會有併發症,最常見是肺炎,其他還包括腦炎、心肌炎或心包膜炎,以及其他嚴重的續發性感染,嚴重恐有致死風險。其中,65歲以上長者、免疫功能較差、心肺功能有問題,以及罹患癌症、糖尿病、洗腎等慢性疾病者,都是較容易因流感而引起肺炎等併發症。  根據萬芳醫院統計顯示,最近連續兩年,流感或肺炎是住院原因的第一名,平均每10名住院的病人其中有1人是因流感或肺炎住院。  李文生提醒,今年冬季流感疫情預估在明年初進入流行高峰期,公費流感疫苗將在11月15日起開始施打,符合條件的民眾可按時前往各地醫療院所免費接種流感疫苗;一般民眾也可自費接種。  另外,50歲以上民眾如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慢性腎臟疾病或癌症患者等高風險族群,也建議應自費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以減少肺炎發生的機率。

Read More

公費流感疫苗 明進駐校園開打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11月15日將先從校園開始接種。疾管署表示,根據研究,學生集中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社區整體流感疫情與家中其他孩童的流感嚴重度,間接保護其他高風險族群。  流感季將屆,為加強宣導流感預防及疫苗接種等防疫訊息,疾病管制署昨日於「1922防疫達人」官方臉書舉辦「流感疫苗 守護一家子健康」直播活動,邀請藝人Janet與疾管署防疫醫師吳佩圜,共同宣導流感防治知識。  吳佩圜表示,今年流感疫苗接種對象採分批接種,第一階段15日開打,接種對象為國小至高中學生及醫事人員。學生族群安排於校園集中接種,家長只需填寫「流感疫苗接種同意書」,由專業醫療團隊進駐校園為學生提供接種服務,不會再向家長收費,對於家長來說是省時省錢且免於奔波的便民措施。  研究發現,學生集中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社區整體流感疫情與家中其他孩童的流感嚴重度,間接保護其他高風險族群。12月8日起為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109年1月1日起為其他公費對象。  疾管署提醒,記得依開打時程接種,並落實個人衛生習慣預防流感。  疾管署表示,因應今年度流感疫苗分三階段開打,「疾管家」LINE官方帳號新增接種日期提醒功能,民眾可透過疾管家查詢。

Read More

小病未醫 花80萬重建全口牙

 記者林相如/台南報導  60歲葉姓女子多年來雖然牙齒稍有不適,但不以為意,直到因缺牙問題到佳里奇美醫院就診,檢查發現牙齒問題很多,最後建議進行全口重建,葉姓女子歷經2年的治療,花費80幾萬元,才讓牙齒重現舒適的面貌。  佳里奇美醫院牙科主治醫師林靖傑說,有些人對於牙齒的小問題不以為意,甚至有時因為怕痛而不願或者拖延就醫,導致牙齒的問題越來越大,最後須花費更多的金錢治療改善,建議若牙齒不舒服,應盡速就醫治療,以免小病變大病。  林靖傑指出,葉姓女子因後牙缺牙問題,想改以植牙支持式固定假牙重建缺牙。葉女表示原本多顆後牙缺失影響進食,笑容也因缺牙而不美觀。前牙是一組很久以前做的固定假牙,牙縫很大而且不易清潔,常覺得有臭味。  檢查發現葉女除了後牙缺牙問題外,現存多顆固定假牙有假牙不密合合併假牙支柱牙齲齒問題,建議拆除既有固定式假牙,重新評估齒質條件,以利後續全口重建治療。  經拆除假牙、移除支柱牙齲齒後,林靖傑評估齒質可以留下來繼續利用,但原先患者根管治療過的牙齒因為齲齒、根管充填物變色,口腔內細菌早已滲入根管系統,為了之後新假牙能夠長治久安,還是需要再做一次根管治療。  在牙髓病科與牙周病科醫師協同治療下,先後幫葉女完成根管治療及植牙相關手術,再完成固定假牙製作,前後歷時2年完成全口重建。  

Read More

男五十肩 上廁所很不方便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52歲王姓男子因肩膀持續疼痛,導致手無法舉高,甚至上廁所要擦拭都困難不已,檢查確診為五十肩。因疼痛嚴重,在輕度麻醉下醫師幫他將肩膀的筋拉開,再搭配復健,持續2星期,改善疼痛問題。  大千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容志雄表示,五十肩是老化的疾病,學術名稱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意即肩膀發炎時間久了後,關節攣縮、沾黏造成手的活動範圍受到限制。  通常五十肩的治療方式以復健為主,切勿隨意進行局部注射治療,對於沾黏問題是無法改善的。無論是自主運動或到醫院復健,若能持續且積極進行,多數都能解決疼痛問題。但常碰到有些病人很怕痛或沾黏非常嚴重,建議可以進行「麻醉下授動手術」,也就是和王男一樣,在輕度麻醉下小睡5分鐘、放鬆肌肉,由醫師協助將筋拉開。雖是在手術室進行,但不是真正的手術開刀,因此不會有傷口。  容志雄提醒,確診為五十肩前,一定要經過X光確認沒有骨折、關節退化或移位問題;五十肩常併發旋轉肌肌腱破損,若經核磁共振檢查確定有破損,單做復健是無法治療成功,必須先將破損修補好,才能進行五十肩的治療。

Read More

綠豆粉敷臉治痘?當心感染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網路上流傳綠豆粉可吸附臉上多餘油脂,以綠豆粉調製面膜,可改善青春痘。食藥署指出,此舉當心可能刺激皮膚,甚至恐會引發成蜂窩性組織炎。  食藥署表示,青春痘常見於臉部及身體的上半部,醫學正式名稱為痤瘡,主要發生年齡集中在青春期,所以俗稱為青春痘。  若在臉上直接塗抹綠豆粉,可能會造成皮膚過度刺激,讓整張臉發紅、脫皮,變成接觸性皮膚炎;如果痘痘已經有紅腫發炎的情況,再塗抹一些未經消毒的產品,甚至可能變成蜂窩性組織炎,民眾應特別注意。  食藥署提醒,若有青春痘,不要自行處理,因為手上的細菌可能會導致感染問題,甚至會留下消不掉的痘疤或色素沉澱,建議應諮詢皮膚科醫生,配合醫囑治療。  預防青春痘,平常生活作息應正常規律,避免熬夜,保持愉快心情;徹底做好臉部的清潔工作,特別是油性皮膚的每天應使用中性肥皂洗臉至少兩次,避免不當使用臉部的化妝品或保養品,尤其含油性成分者,會使得皮脂腺內的分泌物無法排出,造成青春痘發炎更厲害。  此外,切勿用手擠壓青春痘,以免引發感染,使病灶擴大,還可能留下褪不掉的疤痕及色素沉澱。

Read More

北京傳2例鼠疫 已隔離治療

 中央社/台北13日電  北京市昨天傳出兩例鼠疫確診病例,引發市民恐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今天聲稱,這次疫情進一步擴散的風險極低,市民可正常工作、生活以及去醫療機構就醫,不用擔心感染風險。  中國疾控中心說,北京不是鼠疫疫源地,自然環境中不存在鼠疫菌,老鼠中也不帶有鼠疫菌,市民沒有透過接觸鼠等動物而感染的機會。  疾控中心提到,兩例輸入鼠疫病例發現後,北京市衛健系統已及時對病例進行隔離治療,對病例進京後活動情況「開展了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對可疑暴露人群進行了詳細的排查,對接觸者進行了醫學觀察和預防性服藥,對相關場所進行了終末消毒,同時加強了發熱病人監測」。  疾控中心強調,「此次疫情進一步擴散的風險極低」,市民可正常工作、生活以及去醫療機構就醫,不用擔心感染風險。  中國網路12日盛傳北京已出現鼠疫,但當局卻未對外通報;網友呼籲不要靠近接收鼠疫病患的朝陽醫院。  對此,朝陽區政府官網12日晚通報,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2人經專家會診,被診斷為「肺鼠疫」確診病例,並稱患者已在北京市朝陽區相關醫療機構得到妥善救治。  截至目前,官方仍未說明上述2人的病因與病情。  中國迄今仍偶有俗稱黑死病的鼠疫病例傳出。疾控中心今天稱,自2010年以來,中國每年僅有零星病例報告,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分省份。在此次疫情之前,北京未發現過鼠疫病例。  南方都市報報導,中國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的「2019年9月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顯示,今年9月,曾有1例鼠疫發病,1例死亡。  報導稱,這次鼠疫病例來自內蒙古錫林浩特市,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方微信近日發文稱,為有效降低城周及城區內的老鼠密度,預防鼠傳染疾病的發生,11月9日,錫林浩特市人社局積極參加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的集中滅鼠活動。

Read More

世界糖尿病日 安醫衛教 籲糖友落實控糖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糖尿病團隊昨天舉辦健康講座,提升民眾對糖尿病併發症的認識。副院長林聖哲表示,糖尿病會影響心血管疾病等,要避免終生遺憾,就要落實控糖。  安南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沈振榮指出,高血糖會塞住全身的血管,進而損傷身體各器官,糖尿病的照護需從頭到腳,皮膚也要顧。只要透過飲食改進及藥物治療穩定血糖,大多數的病患仍可以健康生活。  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擇穎說,糖尿病會導致白血球功能大幅下降,進而引發感染傷害健康,糖尿病友常見的感染症包括肺炎、泌尿道感染、肝膿瘍、蜂窩性組織炎等。眼科醫學中心副院長洪純玲則強調,第2型糖尿病患者超過60%會有視網膜病變,嚴重可能導致失明,雖然可透過藥物或手術治療,但三高控制不佳皆會導致視網膜病變,呼籲病患定期檢查眼睛。

Read More

元旦起 百人以上企業須聘僱或特約醫護

 中央社/台北13日電  職業安全衛生法規定,200人以上企業必須聘僱或特約醫護人員提供臨場服務,明年元旦起,將改為員工規模100人以上,預估有4000多家事業單位適用。  為了推廣勞工健康服務制度及保障工作者安全與健康,現行「勞工健康保護規則」規定,聘僱一定人數以上企業應僱用或特約醫護人員辦理健康管理、職業病預防等勞工健康保護事項。  法規也分三階段降低企業需僱用醫護人員的門檻,2018年7月起先將聘僱門檻從300人以上下修至200人以上,明年1月1日起將再下修至100人以上。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綜合規劃與衛生組組長許莉瑩今天表示,門檻下修後,預估有4000多家事業單位適用,考量有些事業規模比較小,因此也特別爭取經費補助盼協助企業適法。  許莉瑩表示,依照補助計畫,若是特約醫護人員,將補助每次勞工健康服務醫護或相關人員臨場服務費用(不含交通、餐飲等其他費用)的80%,若是雇用則是補助每月專職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勞工保險投保薪資1/3。

Read More

寸步難行 緬甸男確診屈公病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60多歲緬甸籍男性,9月初因發燒於緬甸當地就醫並診斷為屈公病,因持續有雙腳無力、無法行走,11月初來台就醫,經醫師診斷通報檢驗確診。疾管署表示,屈公病約1成患者會出現慢性關節疼痛。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表示,今年至11月11日國內累計21例屈公病本土病例及87例境外移入病例,近1個月境外移入個案感染國家以緬甸為主,該名60多歲緬甸籍男性為境外移入。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這名緬甸籍個案9月初曾因發燒,於緬甸當地就醫並診斷為屈公病,因持續有雙腳無力、無法行走,當地醫師一度懷疑是脊椎問題,遂於11月初來台就醫,醫師診斷為疑似屈公病感染引發下肢無力,經通報檢驗確診。 林詠青表示,屈公病常見症狀為發燒、皮疹、關節痛或關節炎,約1成患者會出現慢性關節疼痛;但國外曾有新生兒與合併慢性疾病患者因感染屈公病引發嚴重併發症如腦脊髓膜炎與死亡,提醒新生兒、65歲以上長者、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等重症高危險群應特別留意。

Read More

9月嬰染腸病毒併發心肌炎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儘管腸病毒疫情已趨緩,但仍在流行期,疾管署公布,南部9個月大男嬰因感染腸病毒71型併發心肌炎重症,籲請民眾保持警覺,幼兒出現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就醫。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表示,依監測資料顯示,上週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11,409人次,與前一週持平;疫情仍處流行期。近四週社區腸病毒檢出型別以克沙奇A群為多,惟腸病毒71型持續於社區活動。今年累計57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其中包含1例死亡病例,以感染腸病毒71型為多(45例)。  上週新增1例腸病毒71型併發重症。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新增個案為南部9個月大男嬰,10月24日因反覆發燒就醫,26日因持續高燒、四肢及軀幹出現紅疹,且出現食慾及活動力下降等重症前兆,再次就醫後轉診並收治住院,住院期間出現嘔吐、盜汗、心搏過速、持續發燒、活動力低下及驚嚇反射等症狀,診斷疑似腸病毒感染併發心肌炎,10月29日由醫院採檢通報,經檢驗審查確認感染腸病毒71型併發重症。所幸個案經治療後症狀改善,已於11月6日出院返家。  林詠青表示,感染腸病毒最常併發腦炎、脊髓炎,也會併發心肌炎,甚至肝炎,但相較於病毒腦部時,孩子容易肌肉無故抽筋、手腳無力,併發心肌炎的重症徵兆比較不明顯,通常為活動力不佳,心跳加快,因而可能容易被忽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