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患者福音 台大醫光子刀 殲滅心室病灶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嚴重性心律不整是心因性猝死主因,對於藥物治療不佳的患者,以往會以心導管電燒治療,但成功率不高且有併發症風險。台大醫院指出,該院團隊研發「光子刀」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新技術,可殲滅病灶,並減少周邊正常組織損傷。  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亮宇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因心臟受傷、心肌細胞受損導致放電異常,心臟跳動就會不規律。然而,一般心律不整多只要藥物控制或電燒手術處理,患者也能與疾病共處。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文鍾說明,當藥物效果不佳或有副作用的情況之下,以往會以3D立體定位系統找到心室病灶並以心導管電燒方式去除,但這種侵入式的微創手術成功率僅約5到8成,且會有併發症風險。  為找出更有效治療方式,台大醫院心臟內科、影像醫學部與放射腫瘤科3方合作開發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術則是治療嚴重心室心律不整的新方法,又稱為光子刀,能夠精準計算投放的劑量與照射範圍,達到順形度絕佳的劑量分布,搭配影像導航系統,可在治療前精準對位、治療中修正誤差,放射治療過程僅需1次約15分鐘,無任何不適,且術後病人追蹤數月均無副作用。  陳文鍾說,過去心導管電燒失敗的主因在於心室肌肉有一定厚度,如果心室病灶位於心肌深處的話,電燒熱能無法穿透,但是,腫瘤治療使用的高能量放射線則不受此限制,能輕易穿透組織破壞深處的病灶。   然而,透過光子刀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術,搭配精準定位、呼吸調控及影像導航,可以最大化光子刀放射治療的效果,最小化放射治療的副作用,預期發生輻射晚期傷害的風險也較低。

Read More

空品差 機車男紅眼淚汪汪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32歲男性,每年秋冬交替之際,只要空汙預警響起,上下班或外出騎車後,雙眼都會發生癢紅、淚眼汪汪,就醫確診為過敏性結膜炎。醫師指出,秋冬空氣品質較差,過敏性結膜炎患者約會增3成。  書田診所眼科副院長廖士傑表示,由於眼睛暴露於空氣中,結膜佈滿血管及淋巴循環,易受環境過敏原刺激,當空氣品質差,空中汙染物、懸浮微粒增加,就容易引發過敏性結膜炎,有時還會波及角膜造成角膜炎。  過敏性結膜炎常見的症狀包括眼睛癢,乾澀,有水樣分泌物。倘眼睛癢合併腫痛,濃稠分泌物,甚至畏光情況,有可能併發感染性結膜炎。據觀查,秋冬因空氣品質較差,過敏性結膜炎患者約增3成。  廖士傑指出,除空氣汙染,蟎、黴菌孢子、花粉、寵物毛髮等都容易誘發過敏性結膜炎。  在治療上,廖士傑說,過敏性結膜炎除了以藥物治療如抗組織胺藥劑、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劑、類固醇藥劑、免疫調節劑、血管收斂劑等,也會建議冰敷及以人工淚液沖洗稀釋過敏原,對症狀緩解也有幫助。  廖士傑提醒,秋冬空氣品質較差,罹患過敏性結膜炎比例逐漸增加,預防上應保持環境乾淨,遠離過敏原,照顧好過敏體質,才能減少發作,倘空氣品質不佳時減少戶外活動,使用空氣清淨機,騎車戴上護目鏡都有助益。  此外,當眼睛有不適時切記勿揉眼睛,很多人眼睛癢會忍不住一直揉,其實愈揉只會愈癢,愈癢就揉得更凶,容易造成角膜破損受傷。建議可先以生理食鹽水沖洗眼睛或冰敷來止癢。

Read More

年輕型失智症 諮詢來電爆增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失智症協會15日指出,據統計,近期關於年輕型失智症的諮詢來電越來越多,今年從1月至10月,有近500通來電諮詢年輕型失智症問題;此外,有近6成諮詢時間超過15分鐘,諮詢的時間及問題都比老年型失智症多。呼籲未來民間及政府應加速設立專屬年輕型失智者的服務,以減輕年輕型失智者家庭之困擾。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台大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達夫表示,失智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可能失智。年輕型失智者指的是65歲以下確診失智症者,全台推估約萬人,其病因較為複雜,但仍以阿茲海默症居多。  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根據失智症關懷專線統計,近年來,諮詢年輕型失智症問題的來電越來越多。在108年1月至10月間,共483通來電諮詢年輕型失智症問題,平均諮詢3.36個問題,高於整體平均值2.10個問題;此外,有近6成諮詢時間超過15分鐘,也高於整體只有15%諮詢時間超過15分鐘。  由此可見,年輕型失智症家庭的需求更複雜、困擾也更多。其中,來電諮詢常見的問題,包含失智者易怒、不安、重複行為時該怎麼處理;或是如何與失智者溝通、有什麼服務對年輕型失智者有幫助、找不到專屬年輕型失智者的服務怎麼辦等。  陳達夫指出,約有1/3的年輕型失智者早期徵兆並非是記憶障礙,且臨床症狀多變,因此家人往往一開始沒發現,而延遲確診時間,最後花費3-4年才確診。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年輕型失智者罹病時正值中壯年,常是家中主要支柱,罹患失智症將對整個家庭的經濟、工作、家庭步調都帶來極大的衝擊。  若發現中壯年人在記憶、定向感、語言、情緒、判斷力、個性上與過去有明顯改變,應留意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徵兆,並及早就醫治療、透過相關服務獲得幫助。  隨著失智人口上升,不只是長者,青壯年也可能罹患失智症,但台灣目前針對年輕型失智者的服務量能仍極為缺乏。湯麗玉秘書長呼籲,政府應規劃專案補助辦法,縣市政府則應加速設立年輕型失智者服務,由民間組織承接提供年輕型失智者社區據點或日間照顧中心,以回應年輕失智者家庭的需求。

Read More

抗生素殘留 嚴重影響食物鏈與水生態

 中央社/巴黎14日綜合外電報導  最新分析報告今天指出,數十億劑的抗生素、止痛藥與抗抑鬱藥殘留,對全球食物鏈與淡水生態系統造成重大風險。  在醫藥與農業方面,未經檢測而使用的抗生素,將對環境與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是愈來愈令人憂心。  法新社報導,人類服用與動物使用的藥品,有多達90%的有效成分會排泄出來重返環境。  而許多藥品未經使用就被丟棄,單在美國,估計每年40億處方箋藥品,其中就有1/3最終是當作垃圾處理。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針對世界各地水中藥物殘留濃度的採樣作資料比對,也比較不同國家的水質淨化管理與處方箋用藥趨勢。  OECD報告中引用的一項研究指出,估計所有藥物當中有10%可能對環境有害,包括荷爾蒙、止痛藥與抗抑鬱藥。  OECD指出,對牲畜所使用的抗生素,預期在未來10年將激增逾2/3,這情形引起對抗生素抗藥性的關切。  根據報告,人類醫療處方箋預期也會大幅增加。  另一項研究指出,在中國、印度、以色列、南韓與美國的水道中,都已偵測到「極高」濃度的藥物產品。  根據另一項研究,單在英國,乙炔雌二醇、雙氯芬酸、非類固醇消炎藥布洛芬與降血壓藥普萘洛爾與抗生素,目前在890座廢水處理廠的排水中都有出現,其濃度之高,足以造成「不利的環境影響」。  OECD報告的主要作者列奇表示,在全世界的地表水與地下水,都有偵測到藥物殘留。  她說:「然而,對藥物殘留所發生的事,仍有很多我們並不知道,甚至對我們所發現的殘留濃度相關情況,所知更少。」

Read More

行政院會通過中醫藥發展法草案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行政院會昨日通過中醫藥發展法草案,盼協助中醫藥產業發展。草案重點包括每5年訂定中醫藥發展計畫、獎勵種植中藥以增加自產自用比例,及推動中醫戒毒等。  行政院長蘇貞昌裁示,行政院在今年5月已核定「(109-113年)中醫優質發展計畫」,將投入6.7億元,提升中醫健康照護品質。政府也在醫療體系裡,納入更多中醫健保服務項目,都已有提供健保給付。  衛福部表示,中醫藥發展法草案共24條。為促進中醫藥永續發展政策,草案規定每5年訂定中醫藥發展計畫,保障財政及行政資源,並設置中醫藥研究基金,廣籌財源挹注,永續中醫藥研究量能,提升實證醫學研發成果轉化成中醫藥發展應用。對於推動中醫藥研究發展、中藥製劑的創新與開發及中藥藥用植物種植,主管機關應提供適當獎勵或補助。  草案規定,為完善中醫藥醫療及照護服務,要強化中醫藥在全民健康照護的功能及角色,提升中醫醫療可近性與醫療品質,發展具中醫特色的預防醫學、居家醫療、中西醫合作及中醫多元醫療服務,促進中醫醫療利用及發展,例如中醫針灸、傷科服務、建立中西醫合作照護、中醫戒毒等等。  為提升中藥品質管理及產業發展,草案也要求發展國內中藥藥用植物種植,將提供獎勵及土地租期保障,加強中藥上市後監測措施,並公布執行結果,完善中藥品質管理規範,提升中藥品質。  對於精進中醫藥研究發展及人才培育,草案規定建置國家中醫藥知識庫,發展中醫藥實證醫學,促進中醫藥創新及研究發展等。

Read More

赴泰旅遊 嘉義一女染屈公病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朴子市一名43歲女性到泰國旅遊,返台後出現關節痛、紅疹及發燒現象,確診為屈公病,嘉義縣衛生局不敢輕忽,14日下午到患者住處四周消毒,這是繼8月竹崎鄉第一例境外屈公病後,第二個境外感染病例。  嘉義縣衛生局指出,這起個案為43歲的婦女,住朴子市,11月初至泰國旅遊,7日返國後出現關節痛、紅疹及發燒現象,9日至嘉義長庚醫院急診,因曾至疫區旅遊,醫師高度懷疑為屈公病,安排住院隔離治療,13日下午確診。  衛生局表示,這名女患者病情穩定還住院觀察中, 朴子衛生所發給患者四周居民媒蚊噴藥通知單,通知近日居住社區內有屈公病確診個案發生,為防範疫情擴散及時撲殺病媒蚊,保護健康必須進行家戶內、外噴藥工作。  屈公病與登革熱一樣,都是透過帶有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潛伏期2至20天,發病前二天至發病後5天為病毒血症期,感染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痛、頭痛噁心、疲倦、肌肉疼痛等,約半數病患會出現皮疹,大部分患者在一周內可康復。

Read More

預防肌少症 從飲食做起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當家中長輩出現行動緩慢、吃力,甚至失能臥床,難以自理,可能是肌少症的徵兆,這是導致老人家失能的原因之一,那該怎麼預防肌少症呢?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提出幾個飲食要點,透過飲食來避免肌少症的發生。 南投醫院指出,根據民國一百零七年內政部的統計,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已占總人口的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隨著人口逐漸老化,高齡相關疾病也愈受重視,而肌少症成為現今重要的議題之一。 營養師毛柔壹表示,研究指出,四十歲之後肌肉質量流失速度加快由於肌力或肌耐力的下降而影響長輩的健康、行動能力、生活品質甚至增加跌倒風險及死亡率。  預防肌少症首先就要先從改善肌肉流失做起,最好的方法就是補充充足的營養。毛柔壹提出幾個飲食要點,一、均衡飲食及足夠熱量,建議每日可吃全榖雜糧類2至2碗半、蔬菜類3至4份、豆魚蛋肉類四至六份、水果2至3份半、乳品類1杯半、油脂3至5茶匙與堅果種子類一份。二、充足的蛋白質:建議長輩們可多攝食高生理價的蛋白質,如魚片、蒸蛋、拌豆腐、乳製品等都是對年長者很好的食物,這些食物最好平均分配於三餐中避免集中於特定一餐。三、多攝取含維生素D的食物:建議民眾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鮭魚、鮪魚、鯖魚、起司與蛋黃等。另外適當的日照能夠使皮膚活化維生素D提供身體使用,因此建議每日清晨或黃昏時刻至戶外活動筋骨享受陽光。

Read More

公費醫師續留偏鄉 每月補助新7─10萬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行政院會昨日通過公費醫師期滿留任獎勵計畫。從2019年至2023年,服務期滿、未滿65歲的公費醫師,續留或申請偏鄉的公費醫師分發服務醫療機構,每人每月補助新台幣7萬至10萬元的補助,再依照偏遠程度、科別給予不同加成。  山地、離島及偏遠地區醫療資源不足,為了提供偏鄉足夠的醫療資源,衛福部2016起重新啟動重點科別公費生制度,每年可培育100名左右的公費醫師;但培育需一段時間,偏鄉醫師人力面臨銜接缺口。  根據公費醫師服務期滿留任獎勵計畫,預估5年總經費9億5千多萬元。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表示,目前公費醫師留任率僅16%,經過加成之後,偏鄉服務醫師最高可領取12萬至18萬的補助,期盼鼓勵公費醫師至偏鄉服務。  依規劃,從2019年至2023年,服務期滿、未滿65歲的公費醫師,續留或申請高度偏遠地區、偏遠地區,每人每月補助7萬至10萬元的經費,再依照偏遠程度、科別給予不同加成,加成之後最高會有18萬。  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公費醫師留任與否的主要考量不是金錢,而是生涯規劃,或是有家庭、小孩等因素。未來新制度會配合醫學中心支援,未來這些重點栽培的公費醫師,將變成醫學中心的支援人力。

Read More

全球首支「非侵入式血流感測器」 造福腎友 自行檢測廔管

 中央社/台北13日電  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特聘教授趙昌博團隊開發世界首支手持式「非侵入式血流感測器」,讓洗腎病患可在家中自行檢測廔管健康狀況,並透過雲端讓醫師掌握,避免廔管阻塞危及生命,預計1年內上市。  台灣目前洗腎病患已超過9萬人,每年醫療支出達449億元,在洗腎之前必須透過手術將動脈與靜脈連接,形成俗稱「廔管」的管道。然而,廔管阻塞是病患很常面臨的問題,一旦阻塞將無法洗腎,嚴重甚至會致命,被稱為洗腎病患生命線。  現行的廔管檢測技術耗時且採侵入性的方式,加上儀器設置在醫院,一般病友要使用並不容易,很可能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造成憾事。  為了改善這個情況,在科技計畫經費補助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特聘教授趙昌博的團隊耗時4年,開發「非侵入式血流感測器」,利用光學儀器測量血流速度、血壓等數值,取代過往扎針的侵入性檢測,且體積小並結合雲端資料庫,讓病友可以在家中隨時檢測,同時能讓醫師掌握情況。目前準確率達91%。  趙昌博指出,由於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依照流動速度而會有光影的變化,這項技術就是藉由測量血管內的「光體積變化描記圖訊號」(PPG),確認血流的情形。若是廔管阻塞會造成血流速度變慢,PPG也會明顯改變。  與趙昌博研究團隊合作的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林秉熙表示,廔管發生阻塞情形後,必須先透過手術清理,對於病友而言是另一種負擔,而且這一類的手術每年增加台灣醫療支出達6億元。這項檢測方式雖然無法改變洗腎盛行的情況,然而對病友的自我檢測將有不小的助益,也可大幅降低執行廔管阻塞手術的情形。  趙昌博說,目前這項技術仍在臨床試驗,希望1年內可正式問世,造福洗腎病友。

Read More

衛福部6口訣教你均衡吃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為讓民眾掌握均衡飲食要訣,衛福部建議可遵循每天早晚1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等6項簡易口訣;另,也推出「我的餐盤」口訣歌,並舉辦口訣歌一起唱活動,讓民眾加深印象,進而落實均衡飲食的目標。  國民健康署107年公布「我的餐盤」圖像,將每日應攝取的6大類食物:全穀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與堅果種子以圖像呈現。 為了讓民眾能簡單掌握飲食要訣,國健署設計了6句簡易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讓民眾利用拳頭、掌心即可暸解每餐6大類食物要吃的量。  國民健康署也推出了「我的餐盤」口訣歌,並舉辦「口訣歌一起唱」的活動,讓民眾唱中學,加深對「我的餐盤」口訣的印象,進而落實均衡飲食的目標。  依據國健署107年施政知曉度、滿意度調查顯示,有高達87%同意「我的餐盤」圖像搭配口訣更容易讓民眾落實均衡飲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