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眼藥水是藥 不該濫用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目睭花花,匏仔看做菜瓜」是形容視力不佳,把蒲瓜誤認為菜瓜的傳神諺語。有些人看不清楚時,會自行購買眼藥水來點,或保養眼睛,對此,食藥署提醒,眼藥水是「藥」不是「保養品」,應正確使用。  食藥署表示,使用眼藥水應先洽眼科醫師診治或諮詢藥事人員,並遵醫囑或藥品仿單(說明書)使用,勿過量使用。為避免污染藥品,使用前應洗淨雙手,使用時不要碰觸藥瓶瓶口,也應避免將瓶口直接接觸眼睛。  如需使用兩種以上的眼藥水,建議間隔5分鐘以上再用;若要同時使用眼藥膏和眼藥水時,應先使用藥水,間隔10分鐘以上再使用藥膏。  食藥署表示,眼藥水應依藥品仿單(說明書)或藥瓶標示進行保存,避免陽光直射,對於超過保存期限或開封超過28天(若仿單中有特別載明開封後的保存時間,則應以此為準)的眼藥水,請勿繼續使用,以免造成眼睛感染、發炎。  當用藥後如果有眼睛劇痛、持續視力模糊等情況發生,或連續使用數日後症狀沒有改善,請立即停止並儘速就醫。  食藥署提醒,透過網購或國外帶回的眼藥水,並不屬於我國合法藥物,萬一因此遭受藥害,並不適用我國藥害救濟制度,請民眾切勿購買不明來路的眼藥水使用。

Read More

夜半易醒 睡不飽 運將找中醫助眠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位40多歲職業司機到中醫診間,表示睡眠品質很差,晚上半夜2、3點易醒,醒來後就很難再入睡,因此醒來常覺得眼睛痠澀沒有睡飽,白天較容易疲倦,已很多年了。經問診判斷屬於有陽虛有虛火之症,以中藥調理後睡眠品質轉佳。  另外,還有一位70歲阿公抱怨入睡困難、眠淺,到清晨5點後就睡不著,中醫師診斷屬於陰虛有火之症,也是經中藥調理後睡眠有大幅進步。  奇美醫院中醫師吳重廷指出,一般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時間以7-9個小時為正常,不建議睡眠在6個小時以下,入睡時間約10-20分鐘,睡著後醒來不會超過30分鐘。現代醫學在評估失眠問題常會先找有無併存的疾病,如肥胖、睡眠呼吸中止、焦慮、或躁鬱症、腦中風或腦部受傷過、巴金森氏症、失智症也常有日夜顛倒的問題。另外,還有慢性呼吸衰竭常伴有低血氧而導致睡眠品質不佳;慢性腎衰竭病人容易因為皮膚癢、心臟衰竭肺積水、或小腿抽筋導致醒來;全身的疼痛,如頭痛、肩頸痛、腰腿痛等導致入睡困難;夜尿頻繁,頻起床打斷睡眠等等。  吳重廷說,中醫看待失眠,約略分為4型:第1型是入睡困難,多見於上晚班或晚上讀書過晚,年輕人常見。第2型是睡著以後容易醒來,或是在12點到3點醒來不易再入睡,此種或與前一類型常合併見到,常伴有多夢。第3型是清晨太早醒來,不管多早睡,到凌晨4、5點就會醒來,多見於老人。第4型是眠淺睡不深,屬於睡眠品質差的問題,晨起眼睛酸澀,常見於長期體力透支者。  以上4類型多有交雜相兼,在中醫上多分為有火症或是虛症,前兩類型多有火,後兩類多有虛症,但火有虛實之別,氣鬱血瘀痰飲之兼雜,虛症有陰陽氣血不同,必須對症下藥。建議找合格中醫師診察用藥物或針灸,勿服用偏方或不明草藥或藥丸。  他建議,少吃燒烤炸辣及咖啡因飲料或自服黃耆、人參、二仙膠等等,皆會「生火氣」;睡前勿劇烈運動及看電視手機,易鼓動陽氣上注頭目,使陰陽更不調和而更難入睡。吃安眠鎮靜藥物的病人於中醫治療時,別隨意停用西藥,以免出現強力反彈現象導,致無法入睡,減藥時機則要與醫師討論。

Read More

打子宮頸癌疫苗 預防多病 一舉數得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24歲「阿昆」(化名)一進診間坐下來,就說:「我女友要我來打子宮頸癌疫苗!」感染科醫師表示,近來有這類健康意識的男女朋友越來越多;因為子宮頸癌疫苗亦即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不單預防子宮頸癌,醫學研究證實還能預防生殖器周圍相關癌症,連俗稱的菜花都能有效防範。  台北市聯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王建淳表示,原來「阿昆」的女友幾天前先來就診,她在洗澡時發現陰部和肛門周圍長了不明突起顆粒,顆粒除了越來越大外範圍也擴大,已經一個月,病灶不但沒有自然痊癒、偶爾還會發癢,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才來醫院求診。  這種病症就是所謂的尖型濕疣,也稱作生殖器疣,因為外形呈現小指狀突出,群聚且增大時外觀似花椰菜的表面,因此俗稱菜花;不僅男生會傳染、女生也不少見,而且大多都是透過性行為親密接觸所傳染。  王建淳表示,生殖器疣主要是由人類乳突病毒所引起,至於被冠上「乳突」名稱,因為這種病毒常引起良性表皮細胞增生,形成像鐘乳石的良性腫瘤。  因此在預防上,醫師都會建議伴侶接受HPV疫苗接種。如「阿昆」女友得了生殖器疣,醫師當然會建議男友「阿昆」一同就診檢查、評估是否感染需要治療,若未被感染評估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也就是所謂的HPV疫苗。  王建淳表示,臨床上治療菜花常見以藥物、冷凍治療、或手術治療,病灶雖然去除,但是引起之人類乳突病毒-HPV 6、HPV 11型的病毒並未完全去除,因此惱人的菜花很容易復發;國外的醫學研究證實,人類乳突病毒疫苗能夠降低菜花復發,因此醫師會評估後建議患者接種。  再者,人類乳突病毒有許多型別,其中15-20種比較容易引起侵襲性子宮頸癌與其他生殖器官相關癌症。臨床研究陸續證實,人類乳突病毒除了與生殖器疣有關之外,女性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男性的陰莖癌,甚至口咽癌、肛門癌也被發現與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有關。  因此醫師宣導施打人類乳突病毒疫苗,不單是預防菜花、也不僅預防子宮頸癌、還可預防生殖器周圍癌症、肛門癌,以及與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有關聯的口咽癌。

Read More

腎結石中醫治療

 ◆陳俊銘  腎結石是尿液中的礦物質結晶沈積在腎臟裡,有時會移動到輸尿管。它們的體積小至沙粒般,也有些大到像個高爾夫球。較小的腎結石常會隨尿液排出體外,但如果直徑增加到數毫米,可能會堵住輸尿管,造成尿液受阻,引起劇烈腰痛,有時疼痛會延伸到下腹部或腹股溝。  腎結石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其他疾病及與飲食習慣有關。已經知道泌尿結石有32種成分,最常見的成份為草酸鈣,一般人的觀念總以為攝取過量的鈣會加速腎結石產生。然而若無足夠的鈣質和飲食中的草酸結合,將造成體內草酸濃度上升,導致尿液中草酸排出量上升,反而增加結石的風險。  其他的腎結石成分如磷酸銨鎂、尿酸、磷酸鈣以及胱胺酸等,也可以是以上各種成份的混合物。32種尿結石成分中唯獨沒有硝酸鹽,這樣使得醫生使用硝酸鉀與硫酸鉀鋁混合治療泌尿結石。磷酸銨鎂結石的成因是有一些細菌在尿液中繁殖,並分解尿素作為養份,結果產生氨,並使尿液呈鹼性。能分解尿素的細菌中,最常見的是變形桿菌,其他尚有克列勃菌、沙雷氏菌、Providencia等屬的細菌。尿液中的氨會使小便發出氨水一般的臭味,而結石體積較大呈鹿角形。因為水分攝取量不足而引起身體脫水是腎結石形成的頭號風險因子。  肥胖也被認為是另一個頭號風險因子。 攝取過量的動物蛋白、鈉、精製糖、果糖、高果糖漿、草酸鹽、 葡萄柚汁、和蘋果汁可能增加腎臟結石形成的風險。  腎結石的患者大多沒有症狀,除非腎結石從腎臟掉落到輸尿管造成輸尿管的尿液阻塞。常見的症狀有腰痛、盜汗、痛到目眩、惡心、嘔吐、煩躁不安、腹部悶痛、血尿等。如果合併尿路感染,也可能出現畏寒、發燒等現象。急性腎絞痛常使患者痛不欲生,有人認為是最難以忍受的一種痛。有時候患者完全沒有疼痛,只有血尿,或者血量極微,肉眼看不出來。  腎結石中醫治療主要以疏肝理氣,行氣活血通竅,養肝血柔筋,調理腎氣為主,臨床上常以柴胡疏肝湯疏肝理氣,芍藥甘草湯養肝血柔筋,放鬆泌尿道肌肉,幫助結石排出,濟生腎氣丸調補腎氣,保護腎功能,也幫助結石排出,芍藥甘草湯可減少結石摩擦所帶來劇烈的疼痛,加減仙鶴草、藕節、大小薊,改善結石帶來的組織損傷引起血尿,化石草,雞內金有助結石變小,海金砂、金錢草、黃柏、滑石、黃精、肉桂等皆有助結石排出,配合針灸,眼針可取下焦、肝、腎;頭皮針可取額旁三帶,百會透太陽,耳針可取泌尿道相關穴位,體針可取腎俞、陰陵泉、三陰交、湧泉等。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產後乳房山崩 新手媽愛隆乳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藝人林彩緹產後雖然快速恢復身材,但原本引以為傲的胸部,卻因為哺乳的關係變得又皺又垂,因而失去自信心。整形外科醫師表示,這是產後女性都會遇到的同樣困擾,隨著醫療進步發展,許多愛美的媽媽們都會尋求整形醫美改善,而產後媽媽隆乳需求大增。  不少女性在哺乳完畢,完全退奶之後,乳房上緣平坦甚至凹陷萎縮。整形外科醫師劉宏貞表示,主要是因為懷孕過程中,由於大量的雌激素作用,使乳腺管增生,脂肪含量增加,讓乳房變得豐滿,皮膚因而被撐鬆。  生產過後若有哺餵母乳,乳腺組織或是脂肪組織都會有所流失,胸部急遽擴張又縮減,已被撐大的乳房瞬間鬆塌,胸部不僅回復原狀,還可能導致乳房下垂變形。  劉宏貞表示,胸部萎縮相對好治療,只要植入假體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另外有些媽媽會選擇以親餵的方式哺乳,媽媽的乳頭與乳暈都有可能因此變大變黑,這時也可以藉由乳暈隆乳手術的方法一併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胸部下垂不只是產婦才會有,許多天生胸部發育過於豐滿或是快速減重者,胸部急速下降,也會導致肌膚彈力鬆弛崩塌,平均20%左右女性胸形為輕度乳房下垂。至於胸部下垂的嚴重程度,是以乳房底線為標準來做判斷,乳頭越低,下垂程度越嚴重。  要自我檢測是否有乳房下垂,劉宏貞表示,可運用一支筆放在乳房下圍,若能夾住不掉落,就代表胸部已出現鬆軟下垂,不同程度的下垂有不一樣的治療方式,嚴重下垂者,除了隆乳之外,還需要搭配提乳手術。

Read More

二型糖友務必注意心腎病變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糖尿病不但已有年輕化趨勢,且糖化血色素HbA1C達標率僅37%,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也宣告「Goal 50」控糖行動計畫,推動在5年內讓5成二型糖尿病患者控糖達標,並提醒糖友注意心腎病變併發症風險,遠離疾病威脅。 根據研究,糖友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一般民眾高達2至4倍,有15%的第二型糖尿病患會發生腎病變,顯見心腎併發症對糖友健康的危害。 但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最新年鑑指出,2014年統計全台共有218萬名糖友,75歲以上的長者,每2人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而20歲以下糖尿病罹患人數在7年內大增將近45%1。由此可見,糖尿病已不再是老年人專屬疾病,也有「年輕化」趨勢,因此,青少年、青壯年也應更加注意飲食及控制體重、維持正常作息。 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提醒,不只糖尿病本身對健康造成危害,多種併發症也有致命威脅;據統計,糖友較正常族群多2-4倍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更有逾6成糖友死於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主要併發症及死因,一旦引發心血管併發症,如中風、心肌梗塞或心衰竭,恐怕減少預期壽命多達11年。  另台灣糖尿病人口中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約為15%,進而引起蛋白尿、腎衰竭、尿毒等問題,嚴重時甚至可能洗腎。統計也指出,四成末期腎臟疾病患者是肇因於糖尿病。若腎臟功能出問題,對患者個人生活品質及家庭經濟都會產生影響。  由於根據2018國際糖尿病聯盟大會發表的「台灣糖尿病登錄計畫」報告指出,HbA1C達標率僅37%,意味有超過6成,約超過120萬名糖友尚未成功控糖,可能面臨心腎等多種併發症威脅。  黃建寧表示,美國早在2003年HbA1C達標率就已超過50%,因此糖尿病學會推動「良程及時、控糖行動,Goal 50!」計畫,在5年內(2023年前)讓50%的二型糖尿病患者達到血糖控制的目標,且在同時保護心腎健康下控糖,及早預防心腎併發症所產生的危害。

Read More

西班牙傳首例性行為感染登革熱

 中央社馬德里8日綜合外電報導  西班牙公衛當局今天確認一宗男子因性行為感染登革熱的個案,是全世界首例,也讓現今仍被認為只會藉由病媒蚊傳染的登革熱病毒疑出現新的傳播方式。  法新社報導,馬德里公衛部門的希梅內斯表示,這起個案是當地一名41歲男子,在與男伴侶發生性關係後感染登革熱。他的伴侶則是在古巴時被蚊蟲叮咬而染病。  她說,這名41歲男子9月確診感染登革熱,但因他沒有前往登革熱疫情的旅遊史,令醫師感到困惑。登革熱會造成嚴重的類流感症狀,如高燒及身體痠痛。  希梅內斯說:「他的伴侶出現跟他相同的症狀,對方先前造訪過古巴跟多明尼加。化驗他們的精液後,發現他們不只罹患登革熱,還擁有與古巴流行的相同病毒。」希梅內斯表示,最近在南韓發表的科研論文就討論過男女性交「可能」散播登革熱的主題。

Read More

吃素不是只吃菜 別忘蛋白質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很多人認為吃素就是不要吃肉、吃魚,改吃青菜,其實專家提醒,吃素的學問並不是如此簡單,茹素者最容易忽略蛋白質攝取,因此,建議每餐都要有吃豆製品。  吃對素很健康,但吃錯素一定不健康,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涂蒂雅表示,吃素並非只是吃菜這麼簡單,依舊需要遵循均衡飲食的原則,也就是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若不是奶素、蛋素者,則可以不攝取乳品類、蛋品),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豆類」。  涂蒂雅表示,豆類是素食者的主要蛋白質攝取來源,包括任何大豆製品,例如:黃豆及其製品,包括:豆漿、豆腐、豆干、豆包等,還有毛豆和黑豆,但是紅豆、綠豆則是屬於全穀雜糧類,不能取代大豆。  「蛋白質攝取不足」往往是素食者常見的飲食問題,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肌肉力量不足,影響步行時間及距離,甚至影響免疫力,變得容易感冒。  天然的植物性蛋白質有黃豆、毛豆莢、毛豆仁、黑豆,甚至豆腐、豆干、豆漿都是不錯的選擇,其中豆漿、豆腐、豆干主要是以黃豆研磨出來的生漿,再加熱、塑形而成,鮮少以油脂、鹽份、糖份調味,因此無糖豆漿、未油炸的豆腐、豆干都是很好的天然植物性蛋白質食物選擇。  至於素食製品五花八門,但主要由大豆蛋白粉再加調味料組合塑形而成,若長期以加工素料作為蛋白質攝取來源,可能有熱量、油脂過量攝取的情形,增加肥胖及血脂異常的風險。  涂蒂雅表示,以三大營養素攝取來說,茹素者最容易忽略蛋白質攝取,因此記得每餐的餐盤一定要有豆製品,而且是天然的豆製品,若是奶素、蛋素或是奶蛋素的朋友,別忘了每天一杯奶、一顆雞蛋攝取,不僅幫助蛋白質攝取,同時也能補充鈣質、鐵質、維生素B12。

Read More

台中慈濟蔡顯揚獲頒醫療獎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蔡顯揚致力於眼球黃斑部病變治療與研究超過四十年,造福許多眼疾病人,視病猶親的態度堪稱典範。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九日舉辦第七十二屆醫師節慶祝大會,會中頒發「台灣醫療獎」表彰蔡顯揚副院長對台灣眼科醫療的卓越貢獻。  蔡顯揚畢業於台大醫學系,就學期間遇到恩師劉宏榮教授,投入眼球後半部的視網膜與黃斑部病變等相關研究與治療方式,一晃眼就超過四十年。  蔡顯揚長年專注與關懷黃斑部病變病人與視力問題,很多病人已經跟著他看超過是二十多年以上,口碑廣傳,蔡顯揚的門診病人總是大排長龍,得從早看到晚。  蔡顯揚是香港人,為了順利地和病人溝通,練就一口流利的閩南語,很多第一次到門診的長輩聽到他用閩南語溝通相當驚喜,覺得一位滿口講廣東腔國語的醫生能夠用這麼流利的閩南語講解病情和治療方式,感覺格外親切。

Read More

衛教 大林慈濟廟口開講

 記者湯朝村/嘉義縣報導  大林慈濟醫療團隊在醫師節前夕,前往雲嘉南社區舉辦醫療講座,將正確的健康衛教知識與社區民眾分享。  前往嘉義巿慈龍寺的家醫科醫師葉昌明,分享「素食、健康與環保」,他說,多數人都是因為沒有養成健康生活型態,平日忽略均衡飲食、少油少鹽多纖維、多運動,像血壓與血脂的關係密切,血膽固醇值越高,得到冠狀動脈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就越高。  三高究竟與飲食有何關聯?葉昌明醫師說,俗話說病從口入,想要避免三高或控制,除了每天要吃夠蔬菜水果的份量,降低食物中的膽固醇的攝取,如減少油脂較高的肉類、動物的內臟等,平時也要多補充水分增加身體循環與代謝,飲食上控制鹽分攝取,避免使用過多的加工品,菸、酒等不良習慣也都要避免。  營養師黃靖琇說,國人三餐主要的米食類,盡量選用全穀取代,使用糙米飯或是多穀米飯,可以降低血糖上升,三餐中還要記得補充豆腐、豆乾、毛豆等富有蛋白質的食物,烹調以蒸煮方式減少油質攝取,大家也可以用均衡飲食六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類一茶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