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擬限制21歲才能買電子煙

 中央社華盛頓8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邦和州政府根據檢驗結果發現,電子煙含有的化學物質維生素E醋酸酯(Vitamin E Acetate),可能是這波吸食電子菸而導致肺疾的罪魁禍首。  採集29名吸食電子煙導致肺傷害的病患肺部檢體,檢測後發現含有維生素E醋酸酯。美國官方表示,這是調查全國爆發嚴重肺疾的「重大突破」,罹患跟電子菸有關的肺疾於本週超過2000例。  在肺部檢體發現維生素E醋酸酯,成為證明該化學物質與罹患跟電子菸有關的肺疾有關聯的第一個直接證據。同時根據聯邦與州政府檢測電子菸產品的結果,也發現同一個物質。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首席副主任舒查特說:「這些發現提供直接證據,維生素E醋酸酯是導致肺傷害主要原因。」她表示,維生素E醋酸酯就是造成肺傷害元凶,並指出這個新發現是個「重大突破」。舒查特指出:「目前為止,並未在檢驗中發現其他潛在的有害物質。」  疾管中心昨天通報,全美49個州、哥倫比亞特區和美屬維京群島有2051個與電子菸有關的肺疾確診及可能病例,另外死亡案例已達39例。  調查人員先前指出,電子煙中含有時用來作為增稠劑的維生素E醋酸酯,可能是導致肺疾爆發的原因,這些電子菸中也有對精神功能有所作用的四氫大麻酚(THC)。  中央社華盛頓8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指出,他想要將民眾購買電子煙的年齡限制由18歲提高至21歲,作為遏止年輕人吸食電子煙計畫的一環。  不過他也憂慮法規對企業造成的影響。針對青少年流行吸食果汁口味電子煙,美國先前宣布將完全禁止,現在跡象顯示政府正退一步考量。  川普告訴記者:「我們須好好照顧我們的孩子,我們將把年齡限制在21歲左右。」他還說這項政策將在「下週」公布。  美國政府9月宣布,近期將禁止調味產品,但疑似在電子煙產業遊說下,政府立場可能轉變。

Read More

屏縣衛局啟動消滅C肝計畫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衛生福利部推動二0二五年消除C肝政策願景,屏東縣政府衛生局獲得屏東東區扶輪社挹注經費,協助屏縣109年肝炎篩檢、異常個案輔導、轉介、弱勢族群就醫扶助等,將預防、篩檢到治療連成一線,九日並以單車環台活動,提醒民眾踴躍篩檢,對抗C肝。  衛生局長施丞貴指出,我國B型肝炎防治已達國際水準之上,而C型肝炎是肝病的第二號殺手,目前醫藥發展新型C肝口服用藥能治癒C肝,並已納入健保給付,善用現有極高治癒率的C肝口服新藥,不只治療病人也消除傳染源,治療也成為預防的重要措施。  屏縣規劃C肝本土防治3策略,包括精準公衛、輔導治療及在地化照護。利用衛生福利部分析高潛勢風險地區優先辦理C型肝炎篩檢,並透過篩 檢尋找新病人輔導就醫接受完整治療,另偏鄉地區發展因地制宜的在地護,協助C肝病患完成口服治療之療程。  屏東東區扶輪社社長呂佳隆表示,國內肝癌患者高達9成以上是B、C型肝炎所致,B、C肝炎病毒經過二、三十年的演變,就有可能逐漸進展到肝硬化及肝癌,期望以實際行動為民眾「顧健康」。  衛生局呼籲,肝病防治很簡單,只要抽血先篩出自己是否為罹患肝炎,就是掌握健康人生第一步。

Read More

竹縣下週五辦免費測血糖活動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衛生局與國際獅子會第五聯合會三00G1區共同合作,十四日世界糖尿病日,上午九至十一點於新埔鎮、關西鎮、新豐鄉、湖口鄉、芎林鄉、尖石鄉、五峰鄉等7個衛生所,同步舉辦「免費量血糖 大家一起來」活動。  縣長楊文科表示,歡迎鄉親參與,若測量到血糖偏高務必就醫確認,早期診斷、早期控制、飲食調整及規律的運動,可以降低胰島素阻抗以改善血糖控制,增強心肺適能與預防未來失能。  衛生局長殷東成表示,衛生局提供十三鄉鎮市衛生所營養諮詢服務,並配合國健署辦理四十歲以上成人預防保健篩檢,項目包括血糖及評估健康風險因子,提醒過重、吸菸者、三高家族史、曾罹妊娠糖尿病的媽媽或有家族糖尿病史等糖尿病高風險者,多加利用定期檢測血糖,預防糖尿病發生。

Read More

近3成國人健康識能不足

 中央社/台北8日電  民眾健康識能不足,可能造成醫療浪費,甚至會危急性命。義大醫院醫師林季緯今天說,不少民眾因錯誤觀念導致不利行為,如服藥不穩定、誤信保健食品、或不聽醫囑亂吃藥最常見。  健康識能是指民眾獲取、理解、判斷、執行健康相關決定的能力。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部長林季緯在記者會表示,台灣雖然醫療資源取得容易,但研究顯示,仍有近3成民眾健康識能不足。  研究顯示,當健康識能不足,不僅正確服藥的能力較差、理解藥物標籤的能力較弱、流感預防接種率較低、癌症篩檢使用率較低,連住院與急診機率較高。  林季緯說,臨床上常遇到民眾健康識能不足,不僅造成醫療浪費,嚴重還會危急性命。如曾有慢性病患者需長期服藥控制症狀,但因擔心副作用,藥物時吃時停,又不敢跟醫師說已經自行斷藥。  結果醫師發現症狀控制不良,以為是藥物無效,又調藥並加重劑量。有一天患者突然「覺醒」,想要認真服藥,開始亂吃家裡的藥,結果藥量太高,反而造成危害。  林季緯表示,另有一些狀況是民眾誤信偏方,如有60多歲老人家注重身體保養,長期吃號稱可補骨質的健康食品,結果近期健檢發現骨質密度低,已達骨鬆標準,讓他震驚不已。這也是健康識能不足的結果。  健康識能不足也會增加醫療費用,林季緯說,有研究顯示,估計因健康識能不足而額外增加的每年總體醫療費用比率達3%到5%;且如果能提升民眾健康識能,可望減少約1成醫療支出。  林季緯表示,國民健康署近年除維持衛教講座,提升工作人員的健康識能,也使用包括圖文、口語、影音或數位資訊等讓病人更容易理解的方式進行健康資訊溝通,連AI機器人也可以是健康小尖兵。

Read More

<大台南中醫師公會>中醫治療膝部退化性關節炎

 這裡要談的是「膝部退化性關節炎」,就是膝部軟骨磨損一直發生修復不好,最後引致痛、腫、僵硬、行走困難,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老年人修復能力下降,年輕人則是遺傳所致;其他原因,像受傷、感染、體重過重 (每增加一公斤,膝部受力多3-4公斤)。通常女性多於男性,尤其常發生在大於55歲女性身上。  膝部退化性關節炎的診斷,可從外觀及症狀來判斷,像膝部腫痛(大多是內側較嚴重),甚至膝部僵硬、行走困難等;另外,X光、MRI可以確定診斷。  在治療方面,主要減輕疼痛及能行走為主。通常西醫治療方式,會採取減重 (尤其是體重過重)、加強膝部附近肌肉強壯、藥物止痛消炎、打針(類固醇、玻尿酸、PRP、MSCs等)、補充軟骨素等、使用護具、物理治療,及關節鏡清除手術、置換人工關節 (在其他治療後未改善,走路易跌倒,約10年使用期)。  中醫治療膝部退化性關節炎,則使用中藥、針灸及食補:1.中藥:疏經消腫止痛,補筋骨。常用處方有,桂枝芍藥知母湯,知柏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獨活寄生湯,桂附地黃丸,濟生腎氣丸,龜鹿二仙膠,左歸丸,右歸丸,杜仲,桑寄生,懷膝等。2.針灸:止痛、修復、消腫。常用穴位有,梁邱、血海、陽陵泉、陰陵泉、犢鼻、內膝眼等。3.食補:木耳、桃膠、海參、魚皮、豬皮、魚膘、豬腳、雞腳等富含膠質的食物。  中醫治療膝部退化性關節炎,在急性期,常使用針灸加上疏經消腫止痛藥物治療,如桂枝芍藥知母湯,知柏地黃丸等,有很好的消腫利水的功效;一般1-3個月腫痛會減輕許多,行走困難得以改善。而在緩解期,再以針灸刺激軟骨修補,其間搭配補筋骨的藥物治療,如龜鹿二仙膠、左歸丸、右歸丸、杜仲、桑寄生、懷膝等,治療3個月至2年不等,以穩固及修復軟骨。  (作者/蔚武中醫診所院長黃蔚武)

Read More

降血糖藥速克糖錠6批號回收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全台糖尿病患者約230萬人,須經醫囑服藥控糖。食藥署8日公告,優生「速克糖」錠2毫克劑型因主成分含量不符規格,有6個批號需回收。藥師指出,有多款同成分藥可替代,建議患者可回診或與醫師、藥師諮詢換藥。  食藥署表示,日前進行工廠稽查時,發現優生製藥廠公司「速克糖」錠2毫克批號GL62、GL64、H191、H192、H193、HK13等6批號,其主成分含量測定均不足,不符合相關規格,立即要求業者 回收。  「速克糖」錠2毫克為處方藥,適應症為第2型糖尿病無法經由飲食控制、減重及加強運動等方法,達成良好控制者。  食藥署表示,依照《藥物回收處理辦法》業者應該2個月內完成相關回收,並提出報告,若沒有完成回收可依《藥事法》處分20萬至500萬罰鍰。  開業藥師沈采穎表示,「速克糖」錠成分為常見降血糖藥物,但若藥效不足,將使患者服藥後血糖控制不佳,惟該藥品市占率不高,也有許多同成分藥物可以替代,若使用到問題批號藥品的民眾,除了可返回原門診請醫師協助,也可以到原處方社區藥局進行同成分藥品更換。

Read More

義大醫院辦肺癌衛教巡迴展

 記者陸瓊娟/燕巢報導  義大癌治療醫院為提升民眾對罕見肺癌的了解,偕同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十至二十日在該院一樓舉辦「罕見肺癌不擔心、精準治療不肺心」衛教巡迴展,七日上午由義大癌治療醫院洪朝明院長、黃明賢副院長、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林葳婕理事長共同揭幕「罕見肺癌不擔心精準治療不肺心」衛教展,邀請民眾一同響應。  義大癌治療醫院黃明賢副院長指出,最新國人十大死因新出爐,「肺癌」又蟬連惡性腫瘤之首,台灣一年新診斷肺癌病人約一萬三千名。  黃明賢指出,肺癌可細分為多種不同型別及基因變異,國人最常罹患類型多屬於「非小細胞肺癌」,包含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及大細胞癌等,肺腺癌中有一些重要的基因突變,其中最常見為EGFR基因突變,在國內約佔一半以上的比率。而其他基因突變型別,包括ALK、ROS1以及BRAF等,以上每個基因發生比率大致都在五以下,這幾種罕見肺癌都有相對應的治療選項。  而癌症基因檢測可以找出病患的腫瘤帶有哪些癌症基因突變,讓醫師針對帶有特定基因突變的病患擬定適合的治療策略,進而達到較佳的治療效果,掌握治療黃金期。這種依據每位病患的基因特性,精準選擇用藥的治療新趨勢叫做「精準醫療」,也稱作「個人化醫療」。

Read More

聽不見怪電話壞 其實是耳中風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南投一名七十歲陳姓老翁,上個月中旬某日欲接聽女兒打來的電話,卻聽不到話筒的聲音,起初以為是電話故障,但移到另一耳接聽時就出現聲音,赫然發現出問題的不是電話,而是自己的耳朵。老人家趕緊至診所就醫,耳鼻喉科醫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也就是俗稱的「耳中風」。  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表示,秋冬季節氣溫多變化,是突發性耳聾好發期,病患大多是出現突然察覺單耳聽力喪失之症狀,部分患者除了聽力惡化還會合併暈眩。突發性耳聾的原因目前尚不明,誘發原因可能和病毒感染、血管性疾病、內耳內淋巴囊水腫破裂、自體免疫疾病等等有關。另外若經常熬夜、壓力過大以及秋冬季節天氣變化大,導致血液循環較差都可能增加發病機會。  醫師表示,「耳中風」治療方式目前以口服、靜脈或耳內注射類固醇為主,輔以高壓氧治療,但患者也可以選擇中醫針灸治療來改善症狀,多管齊下增強療效。陳姓患者在醫師給予口服及耳內注射類固醇藥物後,現聽力已漸漸修復,也安排中醫門診進行輔助治療。陳翁直說「幸好當初有趕快就醫,能恢復聽力的感覺真好!」恢復聽力的他有種失而復得的感覺。  吳昭寬提醒,突發性耳聾應把握七天黃金治療時間,若延遲治療,可能會導致聽力永久損失。當發現症狀應盡早就醫讓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檢查、治療,在與醫師討論後,同時配合中醫、高壓氧等輔助治療來縮短療程改善聽力。經由高壓氧治療可以提升血液及組織內的氧含量,改善組織缺氧情形,促使循環與組織修復,加速聽力的恢復,但高壓氧治療目前尚無健保給付,需自費治療。  醫師也指出,耳中風目前雖然沒有明確的預防方法,但是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飲食均衡、充足睡眠與運動、避免熬夜、噪音暴露與減少使用耳機,降低壓力,應是聽力保健的不二法門。

Read More

中醫治白帶 分3類型給藥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不少婦女有惱人的白帶問題,柳營奇美醫院中醫師簡珮珊表示,中醫對於白帶的治療,依不同情況採不同治療,並提醒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要適度運動,提升免疫力。  簡珮珊說,所謂白帶,是指婦女陰道所分泌的粘液,女性白帶的形成與雌激素有密切關係,病理性白帶必須及早就醫治療;異常的白帶,分泌量多,顏色、質地、氣味與出現時間都有異常,且有局部刺激症狀如癢痛、灼熱等感覺,就屬病理性白帶。  病理性白帶多是由炎症引起,一般常見於陰道炎、子宮頸炎、骨盆腔炎、子宮肌瘤、子宮頸糜爛、子宮頸癌、子宮腺癌或陰道異物等,都可能有各種不同類型的病理性白帶,若有上述症狀出現時,須及早就醫治療。  她表示,白帶在中醫又稱為「帶下」,以下為中醫對於帶下的分型與治療:  脾虛型:白帶量多、色白或淡黃,質稀或稠、無味,伴隨有脾胃運化功能不佳、疲倦乏力、食慾差、大便偏軟等症狀,此類型常因食用生冷食物引起帶下量增加。治療以健脾益氣去除身體溼氣,臨床常以完帶湯為主方加減。  腎虛型:一般又分為腎陽虛與腎陰虛型兩類。腎陽虛者,常見帶下量多、清稀如水狀、色白無味,或略有腥味,並伴隨有腰膝痠軟無力、頻尿、怕冷等症。中醫治療以溫補腎陽為主,兼以固澀止帶,可用桂附八味丸加減。至於腎陰虛者,帶下量一般不多,色淡紅,或赤白相兼,陰道多有燒灼感或癢,常伴有潮熱、耳鳴、失眠、多夢、口乾舌燥等症,多見於老年性陰道炎。可用知柏地黃丸加減。  濕熱型:多因濕邪或脾虛生濕、白帶量多、色黃質稠成泡沫狀(滴蟲性陰道炎),或色白成豆腐渣狀(黴菌性陰道炎),或白帶夾血絲,分泌物有臭味,常有陰部灼熱或作癢,或伴有口苦咽乾、食慾差、小便黃甚至短赤、大便秘結等症狀。常用八味帶下方或龍膽瀉肝湯加減。  簡珮珊提醒,由於帶下容易復發,建議除藥物治療,還要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陰部應經常保持清潔,經期、產褥期尤應注意衛生,減少使用護墊,生理期間勤換棉墊,排便後要由前往後擦拭,洗澡時以淋浴代替盆浴,內褲和襪子要分開洗等。  衣褲要寬鬆透氣,內褲以棉質為宜,除通風,也可避免細菌、黴菌滋長;維持正常作息與適度的運動,以提昇免疫力,如此就能有效預防帶下的發生。

Read More

<台南市中醫師公會>溫經補腎治尿床

 尿床即夜眠時不自覺所產生的「排尿或遺尿」行為,一般成年人或兒童都不應發生,這種難以覺醒如廁的現象常無法預測。根據國內研究統計,約有5%的六至十二歲孩童,在一個月內至少有一次尿床,而理論上發展正常的孩童,在四歲時即能自如地控制膀胱,倘若超過六歲,一週發生尿床兩次以上,家長應帶其就醫。  通常大多數的尿床患者並無泌尿系統的疾病,屬於單純性尿床,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壓力」與「過度沉睡」,通常是玩太累,或心理因素所引起,有時反覆尿床被歸於「退化行為」,例如長期在暴力陰影下的兒童;而這些特殊案例,除了需接受藥物治療之外,也能藉由會談諮商,增加心理適應。  根據中醫觀點,夜間無意識地排尿,通常是腎陽衰弱、下焦虛寒與肝腎不足的表現,中醫一般使用理氣散寒、溫通經脈與辛溫通竅的香附、蒼耳子、桂枝與狗脊等中藥來治療,能附帶提升大腦的意識程度,有效改善過度熟睡情形,通常在晚飯後與睡前一小時服用,而體力甚虛者,可加服菟絲子、肉桂與益智仁等中藥,一天三次,能收固精縮尿兼調整體質之功效,逐漸減少尿床的發生頻率,一旦病症改善,中藥用量應逐步調降,以免燥熱上火,造成身體不適。服中藥的同時,可配合足三里、關元、氣海、天樞與八髎等穴位按摩與溫灸,能補腎氣與強腰膝,收內外共治的療效。  夜間遺尿需要積極治療,長時間處於失控狀態,容易導致自尊心與信心受損,或產生罪惡感,對於兒童的尿床行為,打罵處罰皆為下下策,通常以正向鼓勵代替責罰較為佳,原則上減少晚飯時湯湯水水的攝取,並養成就寢前如廁的習慣,或訂定鬧鐘提醒等策略,均能有效防止或減少尿床再發生。而成年人亦可能有尿床現象,若頻率過多,一個月出現兩次以上,且連續兩個月者,建議應積極就醫診治檢查。  (作者/台南市誠信中醫診所負責人鄧佳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