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拚業績久站,櫃姐足底筋膜炎五招緩解

●吳東泰  王小姐是百貨公司的櫃姐,最近週年慶雖然業績沖天,也讓她幾個月來腳痛的情況更加惡化,今天早上實在痛到受不了,才到門診來求助。經過醫師仔細問診,了解她工作需要長時間久站,還穿高跟鞋,近幾個月來她一早起床就舉步維艱,後腳跟痛到幾乎站不住,走幾分鐘以後卻改善很多,但是工作連續站了幾個小時又會開始痛起來。這是典型的足底筋膜炎的症狀,再請她脫去鞋襪觸診,發現她的足弓不大明顯,在後腳掌靠內側壓痛也特別明顯。隨手拿起超音波一看,壓痛處的筋膜比較肥厚,周圍整個腫脹,安排X光檢查還看到跟骨在腳底長了骨刺。經過一連串的問診檢查,便確認王小姐是罹患「足底筋膜炎」。  人的足部由26塊大大小小的骨頭組成,後足的部分除了靠幾塊骨頭完美堆疊外,骨頭間有許多小韌帶以及小腿延伸到足部內側粗壯的「脛後肌腱」拉住,形成類似拱門結構的足弓。足底筋膜則是一個強韌的扇形筋膜,從「跟骨」往前分別附著到5個腳趾,在行走時維持足弓的形狀,並產生吸震緩衝的效果。我們每天走路跑跳,一直在拉扯足底筋膜,維持足弓的形狀,等於足底筋膜一直累積細微的撕裂。隨著傷害累積及年齡增長自癒能力變差,足底筋膜便會發炎疼痛甚至退化。臨床上扁平足或高弓足的人、需要久站或鞋底太硬的人、過度跑跳或過重的人,都會比較容易發生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的治療要掌握幾個要點:  1、先由醫師檢查評估,確定診斷。必要時給予口服消炎藥止痛,或是配合局部增生治療或自體血小板注射幫助修復。  2、接受物理治療,必要時可以進行「震波治療」促進局部循環,幫助修復。  3、減輕足底負擔:包括穿著適當鞋子,必要時可以足壓板量測足底壓力分佈,並訂製專屬鞋墊分散壓力。體重過重的病患建議適度減輕體重。  4、適度伸展拉筋:足部及小腿可以適度熱敷或泡溫水,再以毛巾將腳掌往足背方向拉,達到足底及小腿伸展拉筋的效果。  5、訓練足部小肌肉:用腳掌前1/3到1/2踩在階梯上,讓腳掌上下踩踏,動作儘量放慢,可以同時訓練肌力及伸展拉筋。  絕大部分足底筋膜炎的病患經過上面的保守治療要點,都可以達到滿意的效果。但是若要減少復發,就要調整生活習慣,減輕足部負擔,穿著合適鞋子或鞋墊,持續訓練足部肌肉,才能達到和平共存效果。(作者/大東門讚診所院長吳東泰)

Read More

癌症免疫療法 3成患者有效

 中央社/台北1日電  健保署今年4月將免疫療法納入健保給付,近日公布首份治療成果報告,有約30%患者腫瘤穩定或明顯變小,以肺癌、肝癌用藥患者最多。據推估,明年可接受治療的患者可望突破千人。  許多無藥可醫的癌症患者將免疫療法視為最後一線生機,但因價格昂貴且治療成效有限,因此並不普及。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今年4月首次將3款癌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O)納入健保給付,共可治療8種癌症。  健保署近日公布首份治療成果報告,截至8月1日全台共有804名癌友審核通過並開始用藥,可分析個案共268人,其中61人(23%)病情有所好轉,27人(10%)病情穩定,經評估可繼續用藥;另有65人(24%)死亡,53人(20%)惡化,33人(12%)加速惡化、29人(11%)未繼續用藥或無法耐受毒性而結案。  近一步分析各癌別用藥患者人數及效果,以晚期肝細胞癌55人最多、30.9%有效,肺腺癌34人、8.8%有效,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34人、32.4%有效,非小細胞肺癌(腺癌第三線)29人、34.5%有效,非小細胞肺癌(鱗狀細胞癌第二線)26人、38.5%有效,黑色素瘤25人、32%有效,泌尿道上皮癌(第二線)23人、56.5%有效,復發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16人、12.5%有效,泌尿道上皮癌(第一線)6人、50%有效,典型何杰金氏淋巴瘤1人、0%有效。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表示,綜觀目前用藥成果,約有10%患者腫瘤情況穩定、20%明顯好轉,和臨床試驗結果差不多,但這樣的結果是否具治療效益,年底前將召開專家會議,由各科醫師共同評估,同時討論是否修正給付規定,以及是否放寬僅能用藥一年的規定。  黃兆杰說,今年的8億元預算原本預估可提供800名患者連續用藥8個月,但因惡化、死亡患者數相當多,一旦結案就會釋出名額,截至10月31日仍有59個名額;據統計,每名患者每月平均花費約17.66萬元。  至於明年究竟有多少預算、可治療多少患者,黃兆杰表示,根據健保總額規定,明年免疫療法還是會維持8億元經費,但因有效患者比例低、藥費卻相當昂貴,將進一步和藥廠討論共同分擔藥費;按今年經驗推估,明年可接受治療的患者可望突破千人。

Read More

乳房X光攝影 降低4成死亡率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癌症是國人10大死因之一,婦女朋友對乳癌更是戒慎恐懼。衛福部國健署指出,據研究,2年1次乳房X光攝影能降低超過4成的乳癌死亡率,並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呼籲婦女應定期接受篩檢,以利早期發現病變組織。  國健署表示,我國補助45-69歲婦女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每年約提供86萬名婦女接受篩檢,發現了4000多名乳癌個案。  國健署進一步表示,根據國內資料分析發現,由篩檢發現的乳癌,高達86%是屬於0-2期的早期乳癌。  國健署指出,政府提供的乳房X光攝影是目前國際間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我國實證研究亦發現,2年1次乳房X光攝影能降低41%的乳癌死亡率,並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  雖然篩檢有助及早發現癌症,但仍有很多女性不願意接受篩檢,調查原因後發現,有47.9%是覺得身體健康沒有需要、26.0%是太忙沒有時間,有14.4%則是認乳房攝影檢查過程不舒服會痛等。但國健署說,其實篩檢只要10-15分鐘即能完成檢查,且避開生理期前後1週即能降低檢查的不適感。  因此,國健署呼籲,婦女應定期接受篩檢,以利早期發現病變組織;一旦篩檢發現異狀,應儘速接受後續診斷與治療,遠離乳癌威脅。

Read More

1個月3起!菲律賓爆小兒麻痺疫情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疾管署1日指出,菲律賓9月間發現有3起幼童遭疫苗裡的病毒感染病例。提醒計劃前往該國的民眾,可於出國前確認是否已完成小兒麻痺常規疫苗接種;若有未滿6個月寶寶或還沒接種第3劑疫苗的幼童,則應暫緩前往。 疾管署表示,菲律賓自今年9月19日宣布該國發生小兒麻痺症疫情以來,該國迄今已累計3例確診個案,均為第二型疫苗衍生株小兒麻痺病毒(VDPV2)感染引發急性肢體麻痺,亦均未曾接種小兒麻痺疫苗。 非律賓幼兒小兒麻痺疫苗覆蓋率低(平均僅66%),加上監測系統不佳、大量海外移工及衛生條件差,才會釀成這次小兒麻痺疫情。該國已於10月份針對5歲以下孩童進行疫苗接種,將於11月下旬及明年1月展開後續疫苗接種活動。  依據WHO建議,菲律賓住民或於當地停留4週以上者,於離開菲律賓前4週至12個月內,應追加接種1劑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由於我國因旅遊、工作等因素與菲律賓交流頻繁,疾管署說,已請外交部、勞動部協助加強向菲律賓來台人士、移工等宣導WHO之疫苗接種建議。  此外,疾管署也提醒,計劃前往該國的民眾,可於出國前確認是否已完成小兒麻痺常規疫苗接種;目前國內接種時程為幼兒出生後2、4、6及18個月,各接種1劑五合一疫苗,滿5歲至小學入學前接種1劑DTaP-IPV疫苗,若未滿6個月寶寶或還沒接種第3劑疫苗的幼童,則應暫緩前往,以降低感染風險。

Read More

食品化妝品未標示 49夾娃娃機挨罰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夾娃娃機店在街頭巷尾林立,陳列商品不乏食品、化妝品,但食藥署稽查發現,全台7千多個機台中,有49個機台所陳列的食品或化妝品,缺乏完整標示,已由衛生單位陸續依法開罰。  食藥署表示,今年6至7月針對陳列食品、醫療器材、化妝品的夾娃娃機展開稽查計畫,其中有100家、226台夾娃娃機陳列食品、醫療器材及化妝品。  稽查結果發現,在100家店中,有25家的商品或機台不合格,比例高達1/4。而226台陳列食品、醫療器材及化妝品機台中,有15台陳列的食品未標示業者名稱或姓名及地址,另有34台陳列化妝品,也沒有產品中文標示或中文標示不完全;衛生單位已陸續依法開罰。  食藥署指出,陳列食品的夾娃娃機若標示違規,將依食安法開罰新台幣3萬至300萬元;陳列化妝品者未依規定標示將開罰處10萬元以下罰鍰;如陳列醫療器材卻未取得藥商執照,將開罰3萬至200萬元罰鍰。

Read More

右腹腫脹 竟是神經內分泌瘤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65歲女性,因右腹腫脹就醫檢查,起初以為只是腸胃不適,沒想到經超音波檢查後,竟發現肝臟有80%都是腫瘤,且胰臟頭與淋巴都有大小腫瘤。確診為「神經內分泌腫瘤」。  台灣神經內分泌腫瘤學會理事長黃燦龍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會分泌荷爾蒙的惡性腫瘤,有6成好發於胰臟和胃腸道器官,但全身各處器官或組織都有可能生長,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癌症。  根據調查顯示,每10萬人僅約2-3人會罹患,但因症狀不明顯加上診斷不易,平均確診時間需要5-7年,因此許多病患在治療時病程都已是晚期。  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治醫師陳明晃指出,神經內分泌腫瘤又可分為功能性(會分泌荷爾蒙、產生臨床症狀)、及非功能性(不會分泌荷爾蒙)兩大類。  功能性的腫瘤會釋放荷爾蒙到人體內,進而引發多種症狀,如低血糖、熱潮紅、反覆腹痛、反覆胃潰瘍等是最常出現的,其他症狀還包括咳嗽、心悸、氣喘、發熱、皮膚炎、盜汗等,都可能是相關警訊。  在上述症狀中,低血糖是比較特殊的,如果在無任何慢性病史的情況下,卻出現低血糖多次,就應該提高警覺心。

Read More

無排卵月經 女中藥調理後受孕產子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38歲女性,結婚6年遲無好消息,家人的期待和工作造成她心理壓力,加上工作忙碌飲食不均衡,導致亂經。經中醫科就診發現,那段時間並無排卵跡象,研判因內分泌失調造成無排卵性月經。經中藥與針灸調理半年後,月經變的規律,最近也如願生下一個可愛寶寶。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現在民眾生活型態飲食與壓力,導致不少女性有亂經現象,可能引發無排卵性月經導致不孕,這時月經出血型態可能會是天數短或是很少只有深褐色分泌物的感覺,這種狀況多是沒有排卵而導致濾泡期過長。  周宗翰指出,中醫理論認為排卵屬腎精滋長的基礎,沖任經脈氣血通暢,女性的內分泌才會穩定,這也是排卵的條件。因此,在治療無排卵性月經所導致不孕,最重要的就是調氣與調血。  除了氣與血的問題,周宗翰說,身體的水分調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藉由辯證論治依造個人體質不同去使用補氣,理血,化瘀,去痰濕,補腎的中藥可以有助於身體排卵的穩定,有可以改善卵子的品質。

Read More

候診區天花板碎片掉落 台大醫院:無人受傷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1日傳出天花板崩落意外,對此,台大醫院證實此事,在西址舊大樓有天花板碎片掉落情況,目前已經處理完畢且無人受傷,也沒有影響到看診。 台大醫院指出,昨日下午在台大醫院舊院區的2樓耳鼻喉科候診區,由於冷氣漏水,造成其中一片天花板軟化,,形成碎片後掉落,後續已經派人調整水管,目前已經清理完畢,會請冷氣維修人員了解原因。 台大醫院指出,天花板碎片掉落時有打到一名候診民眾的頭部,但該名民眾沒有受傷也暫時沒有不舒服的狀況,已該名民眾留下聯繫方式,之後幾天將由社工室進一步追蹤民眾狀況。

Read More

衛福部將推醫美品質認證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醫美微整形蔚為風氣,但隨之而來的醫療糾紛也不勝枚舉,衛福部表示,將推動「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開放醫美診所自願申請,取得認證後還將配合觀光醫療之發展,規劃納入國際醫療推廣建議名單,進行整體行銷。  衛福部調查表示,提供美容醫學服務之診所全國約有1186家,其中屬於前揭有執行特定美容醫學手術之診所為217家,惟診所端的醫療糾紛以醫美診所為大宗,且有上升趨勢。  由於診所端缺乏類似醫院評鑑管理機制,因此,繼107年9月6日將削骨、鼻整形、義乳植入、大量抽脂、臉部拉皮、全身拉皮、腹部整形等七大類屬較高風險之美容醫學手術納入特管辦法後,衛福部也將推動「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  衛福部表示,認證重點包括專業人員資格、資訊透明、環境安全、專業及安全醫療行為、突發事件緊急應變措施及客訴處理追蹤服務等,同時也考量診所之人力及資源,大幅降低行政文書作業,鼓勵更多診所參與認證。

Read More

大同醫院鼓勵醫護爬樓梯運動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設置健康步道,鼓勵醫療人員工作即能運動,從最簡易且不受時間與場地限制的樓梯健走開始,養成運動的習慣,同時也推廣「脂肪出去、健康進來─苗條男女養成記」員工健康減重活動,讓員工爬梯即能運動減重。  健康步道共11層,除彩繪美化通行樓梯,更建置「音樂樓梯」,每層階梯如同鋼琴琴鍵般踩踏時發出優美音階,增加爬梯趣味,既可運動減重又能節能減碳。  大同醫院院長陳彥旭表示,醫院是民眾健康的守門員,醫療人員的健康又應該由誰來守護?該院調查,醫療人員因輪班及醫療業務繁重,普遍有三低問題─運動頻率低、運動時間低及運動維持度低。  陳彥旭說,員工的健康是長期投資,職場健康促進活動應善用創意與行銷來包裝與設計,更能提升醫療人員的參與意願,營造職場健康文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