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公費流感疫苗延打 家長憂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今年台灣公費流感疫苗因受世衛組織延遲公布疫苗選株結果,延後開打,由於學齡前幼兒要等12月8日第二階段開打,不少家長擔心孩子打不到疫苗。疾管署表示,已請各縣市衛生局對每階段疫苗數量控管,特別是6個月以上至3歲以下幼兒的賽諾菲疫苗,確保各類公費對象接種權益不受影響。  過去公費流感疫苗多在10月1日開打,但今年受世衛組織延遲公布疫苗選株結果,影響疫苗產製,導致施打日程延到11月15日。首波接種對象為國小至高中學生及醫事人員,12月8日起為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民國109年1月1日起為其他公費對象。  疾管署指出,今年學齡前幼兒應接種人數估計114萬人,其中6個月以上至3歲以下幼兒約50萬人,3歲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約64萬人。今年採購的公費疫苗608萬劑中,適用3歲以上的國光疫苗約413萬劑,6個月以上適用的賽諾菲疫苗約195萬劑,依歷年疫苗使用情形研判應足敷提供該族群使用。  此外,針對今年公費疫苗分三階段開打,疾管署亦已請各縣市政府衛生局對每階段疫苗數量控管,特別是6個月以上至3歲以下幼兒之賽諾菲疫苗(亦含首打族之第二劑),確保各類公費對象接種權益不受影響。  疾管署再次強調,今年夏季流感延遲結束,冬季流感疫情預期較往年晚開始,可能於明年1月進入流行期,民眾依流感疫苗開打時程儘速接種,仍可於農曆春節前後疫情達高峰以前獲得足夠保護力。

Read More

中醫安胎 寶寶36週順產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42歲女子36歲懷第一胎起,連續4個孩子早產,甚至經歷臥床安胎至生產經驗。去年得知第5次懷孕時,因過往的安胎經驗讓夫婦憂心忡忡。最後以中醫介入安胎,寶寶到36週又2天時順利產出,母子均安。  馬偕醫院中醫部婦科主治醫師瞿瑞瑩表示,這名婦女在懷孕滿18週就出現早期宮縮,每2-3分鐘1次,當時由外院轉入馬偕醫院後便由婦產科積極安排安胎計畫,包括臥床安胎、口服舌下錠、針劑、塞劑等安胎藥物,胎兒順利養到27週,宮縮頻率維持約7-10分鐘1次。  這名婦女希望讓胎兒住好住滿、並改善安胎藥物帶來的不適,因此在住院安胎過程期間,決定嘗試中西醫介入安胎。  瞿瑞瑩說,考量到她因頻繁宮縮而有臥床的必要,還要忍耐安胎藥物帶來的燥熱及心悸等不適,心情也十分焦慮,加上又有多胎且早產經驗,便擬定3階段治療計畫。  第一階段為固腎安神,即著重緩解頻繁宮縮及母體緊張,以甘麥大棗湯、菟絲子及續斷,幫助寧心安神、顧腎養血並且培護胎元;第二階段為清熱散鬱,加強緩解患者因安胎藥物造成的喘熱及腹脹,以黃芩湯及半夏厚朴湯,幫助清熱和中、理氣散鬱以達安胎之效。  第三階段則是調和瀉下,針對患者主訴的發熱及排便困擾,以大柴胡湯、黃芩及白朮,調和陰陽、行氣燥熱以養胎。  瞿瑞瑩表示,在接受中醫介入安胎後,不適症狀改善,也在兩週調整一次的中醫用藥下,逐步調降西醫安胎藥物的用量,甚至不需要使用到自費安胎藥物,並於懷孕34週又5天時返家休息。寶寶在36週又2天時順利產出,母子均安,出生體重達3352公克。

Read More

親子衝突 憂鬱爸媽增2成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51歲男子因20多歲喜歡上網宅在家,且生活作息混亂,目前大學休學中。這名男子因擔心兒子未來的出路,過度關注他的一舉一動,每日叨念不停,親子衝突不斷,因而深陷憂鬱症之苦。醫師指出,近年因親子關係緊張而引發憂鬱的家長增加約2成。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表示,社會變遷快速,許多父母渴望以自身經歷或認知的世界幫助子女,並希望他們能夠接受,但又無法理解新世代所面對問題及壓力挑戰,當雙方的愛彼此無法接受,就會增加衝突誤會,虛耗個人及家庭能量,產生情緒困擾,甚至引發憂鬱症。  她指出,近年來不少父母至門診尋求協助,問題多出在親子溝通惡化,從一開始有溝沒有通,到最後吵架衝突不斷,問題一直累積卻無法解決,導致憂鬱成疾。根據觀察發現,這一類因親子衝突而引發的憂鬱爸媽至少增加2成。  施佳佐說,若家長出現幾種情形,當心可能為憂鬱症前兆,像是不由自主過度關注兒女一舉一動,以負向及懷疑態度過度解讀其行為,因此心中困擾,憂心忡忡,無法開心,無法轉移注意力到自身正常生活;專注力不集中,導致自己生活及工作狀況出錯,自我能力下降。  此外,憂鬱症父母有食慾下降、短期內變瘦、失眠、焦慮緊張恐慌心悸害怕、抽菸或飲酒等行為增加,且對未來不抱希望,有強烈的無助、絕望感;在親子溝通上有常有衝突且狀況惡化,自我情緒失控,有自傷、傷人負面意念,甚至想死念頭。  施佳佐指出,若出現上述症狀,建議父母應先自救尋求醫療資源。  面對新世代,她也提出幾招自救法,首先父母注意力應拉回自身,支持並肯定自己的努力,學習放鬆及紓壓,增強自我能力及對外尋求協助,才能幫助家裡所有成員。  此外,家長應放下不切實際的期待,避免過度專注兒女,不要給自己的過度的責任壓力;學習放下身段,不要上對下的溝通模式,以正向的親子互動模式,增加輕鬆、幽默感,淡化孩子的問題,不要針對性的放大處理,並學習相信孩子,建立信任關係。

Read More

交通不便 6成癌友想放棄治療

 中央社/台北29日電  全台每年有超過10萬人確診罹癌,必須經常回診治療。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發現,不少家住偏鄉的癌友光往返醫院就得花上一整天,60%癌友更坦言因交通不便,萌生中斷治療念頭。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全台每年新增超過10萬名癌症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上的將近占60%,南部地區癌症發生率更是高於全國平均值1.05倍,居全國之冠;但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全台多達43%醫療院所位於北部地區,全台21家醫學中心北部就占了11家、中部4家、南部5家、東部僅1家,且多數集中在都市地區。  然而,癌症治療需要高頻率穩定回診,長則每2到3週、短則每天都得回診接受各種治療,家住偏鄉的癌友光是往返醫院就得花上一整天,密集的治療對癌友身體負荷已是一大考驗,若沒有方便的交通方式,許多偏鄉銀髮癌友經常萌生中斷治療的念頭。  蔡麗娟說,基金會日前針對全台進行「癌友就醫交通困境調查」,60%癌友認為無法持續就醫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南部、東部有近70%患者曾因此有中斷治療的想法,比北部、中部20%及32%高出許多。  進一步分析癌友的交通時間,北區71%的癌友就醫交通往返時間約2小時,家住南部、東部地區癌友超過一半得花費4小時車程。  蔡麗娟指出,除了交通時間,基金會也整理出偏鄉銀髮癌友困境,像是子女住在其他地方無法就近照顧或是沒有另一半、後代而獨居,70%南區、東區癌友經常在無人陪同情況下獨自就醫,最常使用危險性高的機車作為回診交通工具。  蔡麗娟表示,台灣癌症基金會過去統計發現,如果家中主要照顧者年齡超過65歲,他們照顧的對象多達49%是配偶;此外,過去調查也發現,許多照顧者也要肩負年幼孫子女教養與照顧責任,呼籲政府重視偏鄉癌友就醫困境。

Read More

腦中風衛教 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屏東縣府與台灣腦中風學會合作推廣「腦中風衛教~縣民問好計畫」,以提升民眾對腦中風的認知,並呼籲60~79歲是腦中風好發年齡層,腦中風為急症,應把握黃金治療時間,減低失能風險。  屏東縣衛生局表示,屏東縣隔代教養情形普遍,近8成隔代教養家庭主要照顧者患有慢性疾病,其中,又以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者最多,皆為腦中風高危險群。  腦中風患者發病時,常誤以為身體疲累不適而延誤就醫,屏縣衛生局自製腦中風治療衛教單張,於各衛生所及活動場合發放,喚起民眾自身對腦中風疾病的重視,而屏縣可執行靜脈血栓溶解醫院有屏基、部屏、寶建、輔英、安泰、枋寮、恆旅及南門醫院。  屏縣衛生局運用網路科技結合縣內醫療資源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腦血管治療團隊合作,成立24小時「高屏區醫療網腦血管雲端照會(轉診)平台」,讓病患資料可即時傳送至後送醫院,縮短救治診療時間。運作3年多以來,透過平台諮詢病患已有200多人,經評估需轉診至醫學中心52人,轉診後血栓移除43人,成效卓越。

Read More

充足光照 銀髮族多睡2小時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許多長者有睡眠不足、失眠、夜間驚醒的困擾。陽明大學團隊研究發現,適當光照能促進交感神經作用並分泌血清素,讓精神、專注力更好,之後這些血清素會漸漸轉變為褪黑激素,幫助長輩睡眠,充足光照讓長者多睡2小時。  近年許多研究發現,光照與人類健康有關,包含失眠、近視、肥胖、憂鬱、瞻妄、乳癌等健康問題都與光照關係密切。為此,陽明大學護理學院針對智慧光照與睡眠進行研究。  主持這項研究的陽明大學護理學院院長劉影梅表示,研究發現,以每天1小時控制色溫、波長、照度的智慧光照,1個月後高齡長者每天的總睡眠時間從5小時28分鐘,增加到7小時13分鐘;夜間醒來的次數也從1天5.8次,降低到4.9次;夜間未入睡的總時間從原本的3小時55分鐘,降低到2小時23分鐘,大幅提升36%睡眠效率與品質。  由於高齡長者多數處於室內環境,缺乏日夜變化的感知能力,常常白天睡太多,晚上自然睡不著。這項研究是透過智慧光照來模擬太陽光的變化,讓長者能維持規律生活脈動與睡眠週期,減少產生錯亂時空記憶。  劉影梅說,由於光線會影響褪黑激素分泌,白天如果能有充足的光照,可以減少白天褪黑激素分泌並增加血清素分泌,提升長者活動力、愉快感。  國外已有光照研究,但目前對於光照的介入處方分歧頗大,也沒有針對不同目的提供不同處方,例如劑量、頻率、強度、時間、波長及色溫類型。  一般來說,晚睡晚起的人可以透過早起照光,讓生理時鐘向前調整,幫助晚上提早入睡;反之,早睡早起的則可以透過延長晚上照光,讓生理時鐘向後調整,延後晚上睡眠時間。但光療如何應用在臨床,則需要更多研究證據,以及醫師專業建議。  劉影梅表示,這項研究也說明精準日照對高齡長者的重要性,未來在居家、長照、醫療,甚至辦公、學校環境都可以透過智慧光照調整生理,提升使用者的睡眠品質。

Read More

新增4例腸病毒重症 最小7月大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疾管署29日指出,近期腸病毒疫情下降,但仍在流行期。據監測,國內上週新增4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分別為3例腸病毒71型及1例克沙奇A2型,其中年齡最小個案為北部一名7個月大男嬰。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10月20~26日)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較前一週下降,已為連續第5週下降。今年累計54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含1例死亡),以感染腸病毒71型43例最多。  疾管署指出,近期國內新增4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3例腸病毒71型、及1例克沙奇A2型。腸病毒71型個案分別為北部7個月大男嬰、3歲男童及南部9歲女童,發病日介於9月25日至10月7日。  上述3名案例分別出現高燒、紅疹、嘔吐、口腔潰爛、庖疹性咽峽炎、抽搐、肢體無力、吞嚥困難等症狀,經通報檢驗均確診為腸病毒71型併發重症,分別併發腦炎及急性無力脊髓炎,目前3人均返家照護及復健追蹤。  另一例克沙奇A2型個案為中部1歲女童,10月10日個案因發燒、咽喉潰瘍、嗜睡等症狀就醫,住院期間下肢無力,無法正常走路,經治療目前病況穩定已出院。

Read More

感冒併發心肌炎 女險喪命

 記者李振華/宜蘭報導  宜蘭一名二十六歲楊姓女子感冒數日未見好轉,原本不以為意,進一步檢查發現感冒已併發心肌炎, 若再晚一步可能就回天乏術;宜蘭縣博愛醫院建議,預防感冒除從日常生活中把握健康飲食、作息與規律運動以提升免疫力外,如果症狀數日不見好轉, 應及早就醫了解病因。  楊姓女子因感冒至診所就醫,原本不以為意,但因症狀不見好轉,五天之後才轉往羅東博愛醫院,進一步檢查竟發現是感冒併發心肌炎,經心臟內外科、加護病房合力救治並裝設葉克膜搶命,楊女才幸運撿回一命。醫師提醒,千萬別輕忽小感冒,平時應加強自身抵抗力。  至羅東博愛醫院就診時,楊姓女子於接受檢查與治療時,因感冒數日,感覺胸悶、噁心想吐、肚子悶痛,經抽血檢查,發現心臟酵素過高,有心律不整的狀況,且發生心臟衰竭與休克等狀況,當下醫護團隊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及電擊、裝設葉克膜、主動脈氣球幫浦穩定心臟與血壓,再輔以連續性血液透析,才讓楊女生命徵象趨於穩定。  醫護人員採集檢體,並通報疾病管制局,由疾管局確認楊女為病毒感染,導致心肌發炎。  院方表示,心肌炎的發生,大多與病毒感染相關,如克沙奇病毒、腺病毒等,這些病毒可能會大量聚集在心臟,攻擊心肌細胞,導致心肌發炎、進而使心臟收縮及傳導功能受損,甚至造成生命危險。所幸搶救即時,且病人體質狀況佳,在葉克膜協助維持體外循環三天後,心臟功能逐漸恢復,讓楊女脫離險境。  院方建議除從日常生活中把握健康飲食、作息與規律運動以提升免疫力之外,隨著秋冬季節到來,按時接種流感疫苗也有助預防流感、抵抗病毒入侵。

Read More

北市兒童醫療補助 查詢無卡化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北市兒童醫療補助計畫實施迄今逾20年,北市衛生局28日指出,該補助計畫已改採系統查詢補助資格。無卡化上線後,民眾只須透過的身分證字號,院所即可線上查詢確認補助資格,提供醫療費用補助。  北市衛生局兒童醫療補助計畫自民國84年起推行,該計畫補助對象分為3種,包括戶籍設籍滿兩年、第三胎(含)以上或具有重大傷病、罕見疾病、低收入戶之未滿6歲以下兒童。  針對不同補助對象,享有門診、預防保健、急診及住院等不同之補助,並可透過臨櫃、郵寄、傳真或網路向台北市12區健康服務中心申辦。  該計畫迄今已24個年頭,辦證人數已達12萬人,每年補助就醫人次達20萬人次,降低生育家庭就醫之負擔。  為響應北市府節能減碳政策,北市衛生局出,兒童醫療補助計畫已改採系統查詢補助資格。持紙卡民眾也不用擔心,補助權益不會受影響,於就診時主動出示,仍可持續享有就醫補助。

Read More

校園營養午餐 將可使用氟鹽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食藥署28日預告修正「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擬放寬氟鹽使用範圍,從原本僅限家庭使用,擴展到校園營養午餐,盼降低兒童齲齒問題,新制最快12月上路。   根據2011~2013年調查發現,國內12歲以下學童平均每人有2.5顆蛀牙;韓國為1.8顆、香港0.8顆,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則為2顆。  研究顯示,食鹽加氟可降低30~70%的齲齒發生。食藥署修正開放學校供餐用食鹽添加氟化鉀與氟化鈉,且不侷限於1000克以下包裝鹽。該草案將進行為期60天之預告評論期,蒐集各界意見,最快12月就能上路。  衛福利部心口司科長王鵬豪表示,氟鹽在2016年上市,但限定家庭使用。由於很多家庭愈來愈少在家開伙,希望擴大氟鹽適用對象,讓供應午餐之團膳廠商或學校餐廳,也能選購氟鹽烹飪,讓齲齒預防更普及。  對於過量攝取氟化物可能增加骨折等風險,王鵬豪說,WHO建議預防齲齒食鹽添加氟化物為250ppm,我國已降低限量為200ppm,加上在學校也僅食用一餐,應無過量的疑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