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肉毒桿菌素 可改善中風後痙攣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對於中風後所引發的痙攣問題,醫師指出,透過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可改善肌肉痙攣症狀長達3到6個月。經由專業醫師評估後施打肉毒桿菌素,合併積極復健,更能替中風病患的生活做好高品質把關。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復健科醫師吳和穆表示,中風後痙攣治療方式有許多種,過去嘗試過外科手術、服用口服抗痙攣藥物等。但手術風險、口服藥物的全身性副作用(包括嗜睡、無力等),讓部分患者寧可忍受癱瘓也不願接受治療。  若肌肉痙攣若沒有處理,肢體會攣縮變形,部分肌肉也會因長期處在過高的張力下,造成疼痛或清潔不易,而有衛生上的疑慮;另外,許多患者因沒有積極治療,只能癱在床上,一輩子倚靠他人照顧生活,造成照護者及社會的長期負擔。  吳和穆說,近年來肉毒桿菌素注射肌肉技術逐漸成熟,透過局部施打可減少全身副作用,加上健保適應症涵蓋中風後上肢及下肢肌肉痙攣,注射後可改善肌肉痙攣症狀長達3到6個月,且可重複施打,不會因多次治療造成治療效果下降。  此外,有文獻指出,約15%中風存活患者發展成嚴重的中風後痙攣,若及早肉毒桿菌注射(3個月內),可避免3-18月後引起畸形和攣縮疼痛。經醫師評估後施打肉毒桿菌素,合併積極復健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替中風病患的生活做好高品質把關。

Read More

子宮內膜萎縮 歲女4年月經沒來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26歲女子4年沒來月經,至婦產科就診,診斷為子宮內膜嚴重萎縮導致閉經,未來應難以受孕。轉至中醫接受中醫週期療法,經約半年的治療後,月經已準時每個月報到,未來也能規劃生育。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陳安履表示,所謂的中醫週期療法是指在現代基礎體溫的判讀下給予中藥處方治療。除了要能精細的進行基礎體溫判讀外,還必須跟古典中醫四診辨證相結合才能提高不孕症女性受孕的成功率。  陳安履說,中醫理論最基本的就是氣血、寒熱、濕瘀、虛實,若不能精確的診斷其病變發生的臟腑、位置以及彼此間的比重,則不能精準的選擇用藥處方,最常見的結果是服用藥物後卻沒有任何感覺。  此外,有一定比例不孕症女性伴有月經不正常問題,門診除給予相對應藥物、針灸治療,也必須給予其正確的生活與飲食衛教。在經過適當的治療後有許多女性月經恢復正常後便能成功受孕。  陳安履說,像是宮異常、卵巢早衰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導致的不孕症都是中醫週期療法的適應範圍。

Read More

北市聯醫兒科團隊到宅訪視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北市整合衛生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及健康服務中心資源,建立「兒童家庭責任醫師制度」,由兒科醫療團隊到兒童家中進行訪視,並協助提供諮詢與轉介服務。  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台北市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利用率約8成,顯示仍有2成民眾未使用。有鑑於此,台北市整合衛生局、北市聯醫及健康服務中心資源,建立「兒童家庭責任醫師制度」,由兒科醫療團隊,包括兒科醫師、護理師、個案管理師、營養師、社工師等到兒童家中進行訪視。  訪視過程中若發現兒童有健康上的問題,醫療團隊將協助提供諮詢與轉介服務,儘早發現兒童健康問題,掌握兒童成長黃金期,打造友善且最有溫度的兒童健康台北城。  衛生局指出,曾有一名1歲多男童遺傳過敏體質,半年內已生病住院好幾次,新手父母不知道如何照顧,如晚上常咳嗽睡不好或常在家裡跑跳而跌倒受傷等。  兒科醫療團隊到家訪視過程中,檢視睡眠環境與可能發生意外的角落,並且提出改善方法,目前男童的過敏及夜咳改善許多,且也不再容易跌倒受傷。  北市聯醫楊文理策略長表示,目前家庭訪問的內容除進行孩童身體健康檢查及生長發育評估外,著重檢視居家環境的安全、觀察親子互動情況、提醒家長孩子是否有依時程接受預防接種等項目評估。

Read More

牙周不適就醫 發現糖尿病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50歲蔡姓男子是公司主管,長期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牙周長期不適卻隱忍,直到牙痛齒搖才求診,除了確診為重度牙周病,還檢出罹患糖尿病。牙醫師提醒,牙周病其實是多重慢性疾病的幫凶,不能掉以輕心。 牙醫師賴柏超指出,口腔健康與全身系統性疾病的相關問題與研究,近年來備受關注:牙周病與糖尿病、心臟病、骨質疏鬆、中風等慢性疾病,皆呈現高度關聯性,甚至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阿茲海默症,也都與牙周病脫離不了關係。 原本蔡男只想做植牙,但除了確診為重度牙周病,經提醒盡快前往醫院抽血檢查,才發現還罹患糖尿病,因此也同步做好糖尿病控制。 賴柏超提醒,牙周病不只對中高齡者產生影響,懷孕婦女罹患牙周病,腹中胎兒早產或流產的機率也跟著增加;即使胎兒順產,也可能導致嬰兒體重過輕。 賴柏超說,牙周病最常見的症狀不外乎刷牙或使用牙線時發現牙齦流血、食用酸甜冰冷食物時牙齒感到異常刺激、口臭,或吃東西時牙齒開始使不上力。急性發作期還可能出現牙齦紅腫化膿,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導致臉頰異常腫脹、發燒等。  牙周的致病成因雖然五花八門,但大都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包括舉凡抽菸、熬夜、藥物、工作壓力、營養不良,以及遺傳基因等。  值得注意的是,賴柏超提醒,牙周致病細菌可以透過唾液再傳染給家人及伴侶,1人罹病,家中其他成員罹病機率也大幅增加,定期接受與牙周病篩檢,是降低罹患牙周病風險最簡單的方法。  賴柏超提醒,治療牙周病必須長期抗戰的決心,且即使治療發揮效果,病況逐漸穩定,還是要定期回診,以免牙周病破壞捲土重來。

Read More

大喜之日灌烈酒 尿不出來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一名26歲男子舉辦婚宴,大喜之日中午一時高興猛灌數杯烈酒,豈料當晚酒醒卻怎樣也尿不出來,折騰3小時還是沒改善,急診檢查出發現膀胱積了滿滿的尿液,插尿管導尿,終於將膀胱內超過600CC的尿液排出。 衛福部彰化醫院泌尿科醫師蔡卓榮表示,飲用酒水類的飲料後本來就會變得頻尿,不過一般只是增加到廁所解放的次數而已,但病患因短時間攝取過多高濃度酒精後麻痺了神經,加上體內儲存的尿液過多,導致膀胱失去收縮作用,於是形成急性尿滯留,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腎臟積水,傷害到腎臟功能。 蔡卓榮說,急性尿滯留通常發生在男性居多,在年輕人身上也會看見,若自身患有攝護腺肥大、尿道狹窄、尿路結石等,則要盡早治療,避免憋尿及飲用過多利尿飲品,才可減少大量尿液無法排出。 蔡卓榮表示,會造成排尿困難的原因有很多,像是含抗組織胺的抗過敏藥、尿路或膀胱結石、攝護腺發炎及攝護腺肥大都是臨床上較常見,不過像這名病患這麼年輕就遇到排尿困難算是罕見,謹慎起見還是先安排驗尿、超音波及X光檢查,不過除了泌尿道有感染外,其他結果都很正常,只需服用減少排尿障礙藥物,搭配抗生素治療感染情況即可。 蔡卓榮說,由於病患實在不放心,深怕自己身體出了問題,於是再幫他進行尿動力學檢查,藉由儀器分析排尿過程,可評估膀胱、尿道、肌肉和神經功能是否正常,結果也是沒有問題。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Read More

國研院超級電腦 助聽損基因檢測快6倍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國健署統計,每年有超過700名聽損兒童需要接受進一步治療。惟先天性聽損兒有70%找不出聽損原因,往往錯失治療黃金期。台大醫院在國研院國網中心超級電腦協助下,檢測基因過程加速4-6倍,讓聽損兒及早矯治。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醫師吳振吉表示,在新式聽損基因檢測工具出現前,先聽性聽損兒有70%找不出原因,往往導致臨床決策及遺傳諮詢困難。  台大醫院推動「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結合基因醫學部與耳鼻喉部,攜手國研院國網中心、科技部生命科學研究發展司生技醫藥核心設施平台,及國衛院亞太生醫矽谷精準醫療旗艦計畫之次世代基因體分析平台,可從人體的2萬多個基因中,抽絲剝繭找尋出重要的聽損基因,並透過台灣AI雲分析及加速的效果,幫助聽損兒童把握黃金治療期,重獲新「聲」。  吳振吉表示,國研院國網中心提供3年百萬核心運算小時數的台灣AI雲計算資源,以及整合儲存及定序流程的整體服務方案,相當於提供1,000名以上聽損兒童診斷分析的計算資源,讓檢測的過程加速4-6倍,協助醫師做出最佳的診斷和治。  國研院國網中心主任史曉斌表示,透過次世代基因體分析平台,提供次世代基因體分析軟體與資料庫比對服務,且涵蓋生醫巨量資料分析所需要的大記憶體及平行計算設備、結合定序後產生大型檔案傳輸與儲存計算所需要的高速平行化檔案系統,同時提供異地備份設施服務以保存重要的定序資料,可以滿足研究和實務之需求。

Read More

現在狐臭沒有人在開刀的?

■姚碧春  雖然狐臭是常見的問題,但人們正確的概念及知識仍普遍不足。狐臭是怎麼造成的?要怎麼治療?由於不懂,面對五花八門的廣告、似是而非的處理或建議,民眾無所適從。最近甚至出現狐臭沒有人在開刀的廣告。  狐臭是由皮下的頂漿腺(俗稱大汗腺)所引起,頂漿腺分泌出乳白色的黏液到皮膚表面,在1、2個小時內經過細菌分解成氨(NH3)、二氧化硫(SO2)等氣體,進而產生異味(與汗臭味不同),依每個人腋下分泌量的多寡或細菌的種類、數量的不同,味道及輕重程度有所不同。  頂漿腺緊貼在我們的皮膚真皮層下(汗腺主要是在真皮層內),出口在毛囊的出口,腺體的構造與毛囊一體,黏得非常緊、不易分開。在以前有很多非手術的方法,像雷射、利用刮杓抽吸,及現在的微波(miradry),但只是短時間影響腺體的功能,無法真正解決狐臭的問題,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手術切除腺體。  狐臭流行的手術包括傳統頂漿腺切除及旋轉刀腺體切除。而狐臭手術要有完整的治療效果,必須能做到(1)看得到腺體(2)有效完整地切除腺體。但傳統手術方法,雖然可以讓腺體直接看得很清楚並完整切除,但是因為傷口太大,皮膚容易缺氧壞死,造成術後明顯的疤痕或疤痕攣縮。所以後來有人慢慢改用旋轉刀切除腺體,傷口較小疤痕及恢復期較短。但是以前的技術及經驗不夠,所以很難利用那麼小的傷口看到完整的腺體,腺體殘留常造成多次的手術。現技術的改良,整個腺體可以看得很清楚,所以不會有術後腺體的殘留。  最近市場強力廣告推薦的miradry,是利用微波產生的高熱去壓制頂漿腺體的功能,而減少腺液的分泌。如果能量要達到破壞腺體的劑量,其他周遭的組織也會破壞,且因深度不同、範圍不定,腺體的破壞很難一致及完整。但畢竟腺體仍然存在,經過一段時間修復,狐臭又復發了,所以很難相信它是一個治療狐臭的有效方法,這是民眾需要了解的。 (本文作者為台南時代整形外科院長)

Read More

扶輪社贈高市登革熱防疫物資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際扶輪3510地區林園扶輪社捐贈衛生局登革熱防疫物資,25日舉辦捐贈儀式,由衛生局長林立人代表受贈,並回贈感謝狀。  國際扶輪3510地區林園扶輪社,結合大高雄13個扶輪社捐贈防疫物資,肯定高雄市蟲媒傳染病防治的努力,這批防疫物資包括登革熱NS1抗原快速檢驗試劑500劑、高效能捕蚊燈60台、背負式動力噴霧機20台、衛教宣導品等。  林立人表示,今年東南亞登革熱疫情尚未趨緩,明年高雄市登革熱防治勢必面臨東南亞國家疫情的外在威脅及全球氣候暖化的雙重挑戰,此次捐贈的防疫物資,包含登革熱NS1抗原快速檢驗試劑,可於30分鐘快速篩檢,及時發現社區登革熱疑似個案,及早啟動防治作為。  高效能捕蚊燈為社區執行緊急防治後成效評估之監測工具,透過於登革熱好發之高風險行政區進行成蚊密度監測,針對捕獲成蚊量較多得點位,依據斑蚊生長特性,在其周邊環境找出隱藏在社區內的孳生源。  至於背負式動力噴霧機,則用於化學防治之殘效噴灑作業,可作為疫情發生時,第一時間撲滅帶病毒之成蚊,平時用於社區內陽性水溝、屋簷溝等不以人工方式巡檢之場域進行預防性化學防治工作。

Read More

標靶藥物長期控制 血癌如慢性病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過往罹患白血病(血癌)幾乎等同被宣判死刑,醫師指出,現今有新藥問世,透過服用標靶藥物,多可讓病情穩定控制,每天吃藥就像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一樣,可以正常生活。  萬芳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邱宗傑表示,血癌在台灣惡性腫瘤患者中占第6位,每年新增病人近6,000人,由於血癌常無聲無息侵犯人體,因此又被稱為沉默殺手。  過去一旦罹患急性血癌,僅能靠化學藥物及骨髓移植治療,但邱宗傑說,這是一種高危險性治療,血癌病人常在治療過程中失去生命,造成家屬與治療醫師間的誤解和衝突。  如今有藥問世,針對腫瘤基因研究突破,標靶治療與化療都獲得良好進展,再配合造血幹細胞移植,急性血癌病人的緩解和治癒率大幅的改善。  邱宗傑指出,像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基利克等標靶藥物問世,讓病人可以不必依賴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治療,只要服用標靶藥物,就可讓病情穩定控制,每天吃藥就像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一樣,可以正常生活,工作結婚都沒問題。  邱宗傑強調,借助於分子生物及基因研究的進展,現在對急性或慢性血癌的治療,不管是臨床標靶藥物或造血幹細胞移植方面的治療用藥,已越來越進步,病人在被確診之後,只要配合醫師的治療規劃,積極治療,病情多能改善。

Read More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心肌梗塞風險恐逾20倍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種慢性疾病,醫師指出,患者除了會有情緒煩躁、記憶力衰退等問題外,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心血管健康風險,有研究顯示,患者心肌梗塞風險可高達逾20倍,猝死機率也會增加2.5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徐欣健表示,打鼾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最明顯的症狀,現階段台灣民眾對於該症狀就診情形並不積極。  根據台灣健保研究資料庫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診斷盛行率只有0.49%,但實際上潛在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可能超過10% 。  徐欣健指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慢性疾病,不會有急性症狀,但在睡眠時長時間缺氧下,短期會造成夜晚失眠、白天嗜睡與精神不佳、頭痛、口乾喉嚨痛、情緒煩躁、記憶力衰退以及上課或上班無法專心。  在長期影響方面,有研究指出,會提高提高1.6倍的腦中風風險、2.9倍的高血壓風險、23倍的心肌梗塞風險,甚而因為駕車而提高了車禍事故機率,高出12倍之多,最嚴重的會增加2.5倍的猝死機率。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包括手術、止鼾牙套、正壓呼吸器等,呼籲受打呼所苦的民眾接受睡眠呼吸檢測,並接受治療以提升睡眠品質,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