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友皮蛇上身 機率高1.4倍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據衛福部統計,慢性腎臟病(CKD)盛行率近15%,等同每7位成年人就有1位罹腎臟病,醫師提醒,腎友免疫力較低,當心「皮蛇」(帶狀疱疹) 上身! 台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許永和醫師說明,慢性腎臟病患者免疫力較低,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且多合併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本就易受感染,若皮蛇上身,不僅可能引發長期的疱疹後神經痛,還可能影響腎功能與心血管健康,使病情更加難以控制。 依據疾管署調查,90%成人體內存在帶狀疱疹水痘病毒 ,一旦免疫力低下就可能引發問題;除了會依生長部位不同,造成患者如遭電擊、火燒般的疼痛,嚴重恐可能導致中風、失聰或失明危機,痊癒後還可能產生延續數月的疱疹後神經痛,使患者身心俱疲、生活大受影響。 腎臟病患本身免疫功能較弱,帶狀疱疹病毒更容易趁虛而入,研究指出,腎友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比無腎臟病者高出1.4倍,若合併其他共病,罹患風險更增加至1.65倍,經過腎臟移植的患者,風險更高達9.13倍。腎臟病患者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若再受到額外免疫刺激,如感染帶狀疱疹,可能進一步引發全身性發炎反應,不僅可能影響腎功能,還可能影響食慾、睡眠,對整體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Read More

護師跨科支援將提2版本 工會罵爆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邱泰源13日指出,衛福部將提出2種版本的護理師跨科支援指引,並邀集各個護理師團體協調,於達成共識後執行,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同一天大罵衛福部,跨科支援違反勞基法,更無視病人之住院安全,請反對跨科支援的所有護理人員ㄧ人ㄧ信灌爆衛福部。 邱泰源表示,在跨科支援議題方面,過去希望院方可以調配人力,而院方也應會尊重護理專業和各病房科別,不要讓護理人員承受不必要的壓力。 邱泰源指出,衛福部與各醫療工會的會談時,也有資深護理同仁提出基層護理師的聲音,衛部希望在跨科支援指引研議出來後,請各醫院盡量配合,指引應是會由從基層護理師角度提出,並尊重護理專業及各病房科別需求。 護師工會強力譴責衛福部部為迎合醫院雇主利益,與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訂定跨科支援調動指引。 護師工會指出,衛福部貴為衛生主管機關,為醫院雇主之利益而定跨科支援調動指引顯係助紂為虐,令基層護理人員深惡痛絕。 護師工會強調,把護理人員調往非其專長之科別,護理人員於高壓且不熟悉作業流程之樣態下,不僅大幅提升異常事件之機率,亦增加護理人員之執業風險及法律風險。

Read More

健康的分水嶺 女性40+ 注意荷爾蒙/代謝/骨質/心血管

黃金健康公式:營養/運動/睡眠/定檢 不是等停經才開始保養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近年來女性健康檢查數據顯示,40歲以上女性的健康風險正悄悄上升!婦產科醫師蔡美莉提醒,停經前5-10年,荷爾蒙波動會開始影響女性健康。女性應從40歲開始關注身體變化,透過「40+黃金健康公式」,可以掌握健康關鍵,幫助延緩身體機能老化! 很多人以為,衰老是50歲以後才需要擔心的事,但事實上,醫學研究與健檢數據顯示,40歲就是健康的分水嶺! 美兆健康管理機構統計發現,女性健檢異常的前3名項目分別為甲狀腺、乳房、婦科,皆有超過一半比例出現異常警示;與更年期健康息息相關的雌二醇數值,異常比例也高達46.02%;此外,40+女性的血壓與血脂異常比例皆大幅增加,顯示身體老化遠比外表更早開始。 蔡美莉解釋,女性進入40歲後,新陳代謝率開始下降,並伴隨雌激素減少,荷爾蒙失衡,影響範圍涵蓋骨骼、心血管、皮膚彈性,甚至情緒穩定。許多女性自覺生理期還算正常,但當進一步檢查時,會發現雌激素水平已開始下降,這不僅影響生理期,還會波及整體健康狀態。 蔡美莉進一步指出,40歲後的健康關鍵在於掌握荷爾蒙、代謝、骨質、心血管4大面向。透過調整生活方式,可以幫助延緩身體老化,維持健康年限。 「40+黃金健康公式」包括:營養、運動、睡眠和定期檢查4大部分,在營養上,要吃對食物,養出年輕身體,建議要高蛋白飲食維持肌肉量,減少基礎代謝下降,並補充Omega-3、鈣與維生素D。 運動方面,每週150分鐘,提升代謝、穩定荷爾蒙,可以肌力訓練增加肌肉,降低體脂率,瑜珈或皮拉提斯可改善核心穩定性、提升柔軟度。 睡眠每天至少7小時,讓身體真正修復,建議睡前 2小時不滑手機,避免藍光影響褪黑激素分泌,並改善睡眠環境。 此外,40+必做4大健康檢測包括:子宮頸抹片、婦科超音波、骨密度檢測、心血管健康檢查。

Read More

健保砸42億 解決急診壅塞

本報綜合報導 為解決急診壅塞,健保署提出增加急診及重症支付標準、給急診護理人員加薪、強化離島急救責任醫院等4招解方。醫院總額研商會12日通過,最快5月上路,年挹注42.35億元。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這次還附帶任務指標,共同指標是醫院必須落實醫護人員加薪,其他還有急診壅塞指標改善、加護病房開床率等。 針對健保署7日開會與醫界未達成共識的急性一般病床護理費調整,確定醫學中心第1天住院急性一般病床護理費調幅12.4%,1027點調至1154點;區域醫院調幅14%,905點調至1032點;地區醫院調14.9%,從850點調至977點。 醫學中心第2天住院急性一般病床護理費調幅12.3%,從790點調至888點;區域醫院調幅14.1%,696點調至794點;地區醫院調15%,從654點調至752點,挹注24.97億元,盼改善護理薪資環境,留住護理人力,避免關床,以利解決急診患者排隊等住院。 石崇良表示,未來將新增離島一般急救責任醫院給付調升標準,所有急診案件皆按照表定點數加給10%,離島中度急救責任醫院所有急診案件給付增加30%、離島重度急救責任醫院調升50%,鼓勵離島醫院提升緊急醫療能力。 另外,急診醫師診察費和護理費確定拆分,按照檢傷級數差異各調增10%,最嚴重的檢傷分類1級診察費由1223點調到1345點,護理費從577點調到635點;觀察床診察費調至468點,護理費調升6成。留觀第1天自571點調升至914點、第2天從175點調至703點,增預算11億元。 急救責任醫院加護病房給付,若是全重度級的急救責任醫院,加護病房給付比照醫學中心;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則比照區域醫院。盼52家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中26家區域醫院,能協助分擔重症病人收治,健保預估新增約5.87億元支出。

Read More

台灣病歷資料將統一格式 最快2年內上路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12日宣布啟動台灣醫療資訊標準大平台,推動智慧醫療與醫療數據標準化,齊一各醫院之病歷資料格式。最快2年內民眾到各大醫學中心看病,就不用再申請病歷帶著跑了。 衛福部表示,隨著數位醫療技術的進步,醫療資訊標準化已成為醫療創新與人工智慧(AI)發展的關鍵;但如缺乏統一的數據平台,醫療機構間的資訊交換將面臨重大挑戰。推動醫療資訊標準大平台,透過資料統一、規則統一、應用程式統一等3大核心策略,打造完善的醫療數據生態系統,確保數據順暢交換,提升醫療決策的準確性與行政效率。 在資料統一方面,導入FHIR標準確保醫療數據互通,目標是建立全國統一的電子病歷(EHR)標準,確保各醫療機構能夠無縫整合數據格式,並與國際接軌。因應國情,每個國家都要制定FHIR實作指引(IG)統一格式。 在規則統一方面,導入CQL技術提升醫療品質與行政效率,統一健保申報、醫療品質評估與診療準則,透過CQL醫療機構可自動檢查診斷與處方是否符合規範,確保醫療決策標準化,減少錯誤並提升行政與醫療服務效率與病患照護。

Read More

啤酒解渴愛吃重口味 驚腎病2期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一名5旬男子長年忙於耕作,經常以啤酒和含糖飲料解渴,且飲食重口味,3年前開始出現疲倦、腳腫等症狀,因為沒有明顯疼痛並未重視,直到去年健康檢查才驚覺已罹患慢性腎臟病第2期。經調整生活,少鹽少油、戒掉含糖飲料,並養成每日運動和充足飲水的習慣,半年後腎功能已穩定。 南投縣衛生局表示,慢性腎臟疾病包括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居台灣10大死因第10位;三高是造成慢性腎臟病的主因,也是慢性腎臟病的併發症。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的民眾應該依照醫師處方正確用藥、妥善治療,才不會因為長期血壓、血糖過高嚴重傷害腎臟,走上血液透析之路。 衛生局長陳南松呼籲民眾做好「護腎黃金8守則」:多喝水,每日約2000cc;健康飲食,每日應至少攝取5蔬果及多選用未精製全榖雜糧類食物;規律運動,每週5天、每次30~60分鐘;定期檢查腎功能;三高控制;體重控制;不抽菸、不酗酒及不熬夜;避免服用不當藥物,自行停藥或調藥。提醒民眾多加利用免費成人健檢,30歲以上、未滿40歲者每5年補助1次,40歲以上、未滿65歲者每3年1次,65歲以上者每年1次,早期發現與治療,避免腎病造成健康的威脅。

Read More

邱泰源:護師跨科支援將訂指引

本報綜合報導 急診壅塞再掀護理人力不足等待解難題。衛福部長邱泰源12日與醫療相關工會代表開會,裁示將針對護理師跨科支援、颱風天出勤、落實給付等訂定明確指引及制度。 衛福部邀集相關工會團體代表,召開定期意見交流會議,會中主要達成3大共識。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理事長趙麟宇說明,首先是有關護理師跨科支援問題,不定期的跨科支援,比方說兒科調到精神科等不相干科系,造成護理師工作壓力、增加離職意願;邱泰源會中裁示盡快整合跨科支援指引,創造友善環境,不要讓護理人員再無故被調動,保障勞動權益。 第2項則是健保若增加護理費用給付,工會質疑如何落實?趙麟宇說,無論健保署代表、邱泰源都做出解釋,希望政策上能引導醫院制度讓給付越來越透明,讓護理師專業獲得應有保障。 最後是工會提出颱風天出勤指引建議版本。趙麟宇說,醫事司接受並承諾作為參考,工會跟衛福部預定3個月後會再召開協調會。 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副理事長郭蕢瑩強調,健保護理費原本應該要專款專用,過去卻遭醫院以其他名目濫用;衛福部除了一直灑錢,也要考量錢用到哪裡去,是否達到預計目標,並給予處罰,包括跨科指引在內。衛福部應會很快訂出相關規定。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相關的共識及建議,會帶回研議並列管。政策要真正落實需要時間,有一些正開始規劃、有些已規劃一陣子,將儘快在妥適時間優先實施。

Read More

多巴胺促進劑 恐致賭癮性衝動

本報綜合報導 多巴胺促進劑藥物可用於治療巴金森氏症、腿部躁動症等疾病;研究顯示,可能引發的副作用包括衝動控制障礙。資料顯示,約6~17%服用多巴胺促進劑藥物的腿部躁動症患者,會出現賭博、性衝動等異常行為。 英國有數十名女性投訴,為治療腿部躁動症等疾病,她們服用醫師開立的多巴胺促進劑藥物,副作用卻毀了她們的人生;批評醫師及藥廠事先未充分告知,迫使她們承擔賭癮、消費或暴力衝動及性成癮導致的嚴重後果。根據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的定義,若藥物引發的副作用可見於1%患者,即可列為「常見」副作用。 英國有研究顯示,每20名成年人之中,即有1人可能出現腿部躁動症症狀,且特別容易發生於女性。 而恥辱、懊悔等感受在相關案例也不罕見。劍橋大學神經精神醫學教授馮恩指出,考量社會觀感,許多病患不會向他人分享自己的異常行為,病患往往也不會懷疑異常行為可能與藥物有關。類似多巴胺促進劑藥物服用患者之間的盛行率究竟有多高,目前仍不明朗。 馮恩認為,NHS等單位有必要明確警告並監測藥物可能導致的高風險性行為,因為相關行為可能對病患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英國大型藥廠葛蘭素史克(GSK)2003年即發現多巴胺促進劑藥物及異常性行為之間的關聯。不只在英國,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訴訟案例,且多與巴金森氏症有關。 許多女性也提到,長期服用相關藥物讓腿部躁動症狀加劇。雖然在部分案例,藥物起初緩解症狀的效果奇佳;一旦症狀加劇,藥物服用劑量即增加,進而導致更嚴重的衝動或異常行為。 GSK聲明,Ropinirole(羅匹尼羅)等多巴胺促進劑藥物已用於全球超過1700萬起治療,並已通過廣泛臨床試驗;相關藥物已獲證實有效,且具良好安全性。所有藥物皆具潛在副作用,處方資訊已有清楚說明。而GSK不是生產相關藥物的唯一廠商。

Read More

肺炎鏈菌球感染 癌患風險增10倍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威脅全年都在,以冬季至春季為高峰期,去年重症病例為5年新高;癌症病患感染風險可達一般人近10倍。專家呼籲接種疫苗,以完整免疫保護力。 疾管署10日起擴大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對象,19-64歲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5大高風險對象納入公費接種,全年皆可施打,包括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以及1年內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及器官移植者,可施打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及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指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全年均有案例。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去年累積315例確定病例,為2020年以來新高。本流感季自去年10月1日至今年2月24日累計999例重症,死亡204例。 流感病毒感染後引起的續發性細菌性肺炎,是引起重症或死亡主因;肺炎鏈球菌正是導致流行性感冒併發細菌性肺炎主要病原菌之一,若有慢性病會增加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風險。

Read More

獨居嫗疑鄰下咒鏟田 確診失智症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南投一名8旬老婦自從另一半過世後,長期待在家中不出門,近期,老人家經常對著窗外自言自語、謾罵,半夜不睡覺獨自外出遊蕩,甚至懷疑鄰居在自家菜園下符咒,於是以鋤頭將菜全部剷除,家人驚覺異狀,隨即帶她至身心科就醫,經醫師診斷為「失智症」。南投縣政府衛生局表示,失智症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老化,提醒民眾如發現親友出現記憶混亂、個性改變或異常行為,應儘早就醫,以掌握最佳治療時機。 衛生局表示,失智症的治療黃金期通常落在疾病的早期階段,這時病程尚未惡化,透過適當的醫療介入及生活調整,能有效延緩病情進展。但許多患者在發病初期僅有輕微記憶力減退或行為變化,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老化,家屬往往未能及時察覺異狀。若能在黃金期內接受診斷與治療,不僅能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也能讓照顧者更容易適應並規劃照護方式。 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指高靜玲出,一般認知的失智症症狀包括反覆詢問相同問題、隨講隨忘、過度回憶過去、找不到回家路等。但部分患者會伴隨精神症狀,如妄想、視(聽)幻覺、錯認等,並可能出現行為障礙,如攻擊行為、睡眠障礙、漫遊、病態收集、飲食改變等,統稱為「失智症合併精神行為症狀」。失智症是一種進行性且無法治癒的疾病,早期發現、診斷與治療,能夠協助患者及家庭維持較好生活品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