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吸菸兩度急性心衰 分段手術救命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50多歲的朱先生長年吸菸且有心血管疾病病史,今年初因胸悶、胸痛及呼吸困難,急性心肌梗塞至急診就醫,症狀持續加劇,最後甚至休克陷入昏迷,醫療團隊緊急安裝葉克膜(PCPS)及主動脈內氣球幫浦(IABP)來搶救,後續雖暫時穩定出院,卻在兩週內兩度因急性心衰竭、低血壓、肺水腫再次送醫,住進加護病房,生命一度垂危。 台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李紹榕表示,透過心導管檢查、心臟超音波及心肌灌注掃描,發現朱先生左主冠狀動脈與左前降支冠狀動脈已完全阻塞,右冠狀動脈與左迴旋支亦有中重度狹窄,其左心室射出分率(LVEF)僅剩不到21%,心臟泵血功能極度低下,功能僅剩不到一般人的3成,已達嚴重心臟衰竭的程度。換句話說,不僅是無法舒適的執行任何活動,甚至連在休息狀態下都會出現呼吸困難、疲倦、胸悶或心絞痛等症狀,情況非常危急,必須盡快手術治療。 李紹榕指出,對嚴重心臟衰竭的病人來說,心臟移植是改善心臟功能,提高生活品質以及存活率的最終手段,但等待到合適的大愛心臟並不容易,待度過急性期後,還是得透過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或心室輔助器,作為等待心臟移植的橋接治療。 與家屬討論後,朱先生於2月24日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及短效型左心室輔助器(LVAD,CENTRIMAG)植入手術,同時安排等待心臟移植;病況穩定後,朱先生積極復健,已能使用一般氧療並緩步於加護病房內活動,顯示心肺功能逐步恢復。3月25日再進行長效型左心室輔助器植入手術,由李紹榕醫師團隊主刀,歷時約6小時順利完成,術後恢復良好,2週後從加護病房轉入普通病房,並開始展開職能、物理與呼吸治療復健。 朱先生於4月16日康復出院,雙和醫院特地邀請照護團隊給予祝福,李紹榕特別叮囑要好好照顧身體,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新生機會,除定期回診外,也得規律服藥控制血壓,朱先生則一一向團隊醫護人員致謝,場面相當溫馨。

Read More

小總額制恐爆醫療人球 分級診療應落實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個別醫院總額制度,外界擔憂可能造成「醫療人球」問題。對此,專家17日呼籲落實分級診療,透過制度引導民眾改變就醫習慣,否則恐導致非緊急醫療遞延等影響民眾權益風險。 健保署今年推出「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試辦計畫」,俗稱醫院個別總額或小總額制度,每家醫院年度健保點數預設上限,超過部分就打折或不給付。 國內各地陸續實施個別醫院總額制度,最晚執行的台北區也從今年4月起上路。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日前則提出「是否會出現醫療人球」等擔憂,直指從國外經驗看來「都會出現這狀況」。 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17日亦表達相同意見。他以加拿大為例說明,每年到了年底,由於各醫院額度幾乎都用完了,若是非緊急狀況的醫療處置、手術,通通遞延到隔年1月1日,醫院才提供服務。 在台灣方面,洪子仁認為,若不想加拿大現象發生在台灣,首先就是要落實分級診療,尤其改變民眾過去30年來養成的高度自由就醫習慣,比方說把部分負擔在經轉診、未經轉診的差距拉大,提升民眾對基層醫療診所信心,否則這些大型醫院還是可能在實施個別總額制度下,發生成長率超過而被斷頭風險。 洪子仁說,目前個別醫院總額制度才上路2週多,就新光醫院而言,一切醫療服務活動都如常,有待觀察這一季(4、5、6月)後的狀況,根據醫療需求改變,再去做下一季因應對策。

Read More

逾65歲人口逼近2成 三高拉警報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衛福部17日派員赴行政院會報告三高防治888計畫,透過及早發現及早介入,政府目標2030年三高相關慢性病標準化死亡率下降1/3。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與三高相關者就占5項,包含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及急性腎衰竭及慢性腎病,每年約6.2萬人死於三高相關疾病,占總死亡人數約30%;且該類疾病之健保支出一年約1700億元。 同時,台灣人口快速高齡化,今年3月台灣65歲以上人口已達約454萬人,占總人口19.42%,導致慢性疾病發生增加。 賴清德總統政見健康台灣提出三高防治888願景,期望於8年內將8成三高病患加入照護網、8成加入照護網者接受生活習慣諮商,8成達到三高控制目標。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2030年降低三高慢性病標準化死亡率1/3,是健康台灣首要的政策目標之一,請各部會投入相關資源推動888三高慢性病防治,並定期檢視成效。 衛福部指出,預防三高,除了注意飲食、運動、菸酒危險因子之外,並應早期發現,及早介入。 衛福部指出,民眾可運用政府提供的免費健康檢查如勞工健檢、公教健檢、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等,並鼓勵受檢者將結果上傳至健保署健康存摺,主動連結相關健康管理方案或衛教資源。

Read More

傳美將不參與 邱泰源:積極出席WHA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外傳美國明年不參與WHA,衛福部長邱泰源16日說,該做的還是要做,這是與理念相同國家互動的難得機會。 邱泰源昨日出席立法院「面對國際經貿情勢瞬變,我國如何因應並確保藥品、醫療器材等各面向供應正常,保障國人權益」專題報告並備詢。 民進黨立委王正旭表示,不少國家都非常挺台灣參與世衛大會。這次前副總統陳建仁預計發表重要演講,希望藉機讓全球看見台灣在公共衛生的優異成績。不過,近日傳出美國可能明年不再參與,引發關注。 邱泰源表示,據了解,今年美國仍會。該做的事仍要持續推動,因為這是與理念相近國家互動的難得機會。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團體,都積極爭取參與世衛大會,目的是在短短一週內創造與各國互動的機會,不論是公開交流或私下接觸。 邱泰源指出,去年台灣行動團曾與數十國衛生部門官員雙邊互動,建立良好關係。今年雖然經費大幅減少,但仍希望維持既有能量,讓台灣能在國際發聲。

Read More

美對等關稅衝擊 新藥在地製造修法 月底公告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美國發布對等關稅政策,下一波將鎖定醫藥品,恐衝擊我國藥品供應穩定。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16日說,衛福部已列出「必要藥品」清單,並設有缺藥通報平台,廠商也可檢具成本資料申請提高藥價;健保署長石崇良則指出,健保署已修法支持新藥在地製造,以加強台灣製藥韌性,新法預計4月底公告。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16日安排衛福部長邱泰源專題報告面對國際經貿情勢瞬變,我國如何因應並確保醫藥品供應正常。邱泰源在會前受訪指出,衛福部已超前部署,盤點藥品、醫材、輔具等,建立可能受到衝擊的名單。 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今年3月,國內有效的藥品許可證共1萬1454張,國產許可證有8315張、占73%、輸入許可證為3139張、占27%,而輸入許可證的製造廠為美國者有214張、占1.86%,前3大類為人體血液製劑、抗腫瘤藥品、神經系統用藥。 邱泰源表示,衛福部已建立藥品短缺通報處理機制,當接獲藥品短缺通報即調查評估,必要時啟動公開徵求專案輸入或製造,也制定「必要藥品」清單,強化藥商6個月內預先通報的責任與因應機制,並建立原料藥加速審查機制,也會持續主動監控國外藥品短缺警訊及國內臨床需求,預先盤點及整備相關藥品及其原物料庫存,以確保藥品穩定供應。 為確保藥價合理,邱泰源說,廠商可依法提交成本資料申請調高支付價格,健保署必要時將爭取額外預算支應。政府也將支持新藥在地製造,加強我國製藥韌性。

Read More

痠痛大不同! 台灣首創痠覺精準醫療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是「痠」還是「痛」?中研院生醫所陳志成團隊發現「痠」和「痛」,其實是不同的感覺(症狀),由台灣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發表領域首創Sngception名詞,有望讓台灣成為這個新興神經科學研究領域的主導者,享有絕對的話語權。 在台灣,肌肉骨骼痠痛是醫療支出第一名,但這類慢性痠痛往往難以有效被治療。為找出痠痛真正原因對症下藥,中研院陳志成團隊在國科會腦科技專案計畫及中研院深耕計畫支持下,發現「痠」和「痛」,其實是不同的感覺(症狀)。 誘發痠的神經並非痛覺神經,而是「本體感覺神經」;痠覺神經的過度活化,才是組織酸化、造成慢性痠痛的主因。此一系列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科學前緣(Science Advances)》。 陳志成表示,過往西方醫學將所有體感不舒服皆叫「痛」,但漢藏語系則有「痠」的概念。這個結果顛覆過去50年來醫學界觀念,且用台語的痠(sng)首創Sngception痠覺名詞,並重新建構痠覺醫學領域,有助未來止痠藥開發,避免止痛藥無效使用,開啟神經醫學精準治療新時代。 台灣健保藥物支出一年超過2000億,使用人數最多的就是止痛藥物,痠覺神經的發現,為不同的臨床症狀提供神經學的基礎,開啟痠覺醫學的新紀元。陳志成說,團隊也將在近期制定「痠覺詞彙」,重新建構痠覺醫學與痛覺醫學,開啟全球「痠」、「痛」精準醫學新時代。 目前北醫、萬芳、雙和醫院的門診醫令系統已導入痠覺量表,未來將繼續推廣至其他醫療院所,藉由確認痠和痛為不同的感覺,有助臨床進行精準診斷對症下藥,可避免無科學依據的無效止痛處置,也可避免止痛藥浪費,預期可減少鉅額無效止痛的醫療支出。

Read More

台大門診限號80人 去年就開始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16日指出,健保實施各別醫院總額制度後,擔心在月底或今年底就會出現醫療人球情況,台大醫院並沒有因各別總額制而限制醫師看診人數,醫師每日門診診察費限額80名患者之制度,早在去年就已實施。 吳明賢表示,健保實施30週年,卻因為一個政策、口號就要改變民眾就醫習慣著實很困難,其他醫院都陸續傳出護理師不足而關病房的情況,此時實施個別醫院個別總額,很擔心在月底或年底就會出現「醫療人球」問題。 吳明賢表示,政府將健保改革問題之責任都嫁接在醫院身上並不合理,以香港為例,在公醫制度下基礎的檢查是免費的,但包括超音波、電腦斷層檢查則是要另外收費的。 吳明賢表示,台大醫院的患者以急重難罕為主,門診患者有非常高的比例為出院後的回診追蹤,而健保署要求醫學中心門診不得超過55%,但門診之成本比住院低,醫院以門診盈餘補住院不足是現況,如硬要減少醫院門診,應該要給負責急重難罕患者的醫學中心補償措施。 吳明賢指出,台大醫院並沒有因各別總額制而限制醫師看診人數,目前每日門診看60名患者之後診察費打折,超過80人後就不發給診察費制度,是去年就實施的績效改革,原是希望名教授們不要超時工作,也希望轉移部分患者給年輕的主治醫師,讓他們累積經驗。 吳明賢強調,看診80人以上雖不發給醫師診察費,但醫師仍可開放民眾掛號看診,並未限制看診總人數。民眾擔心未來會有掛不上號的問題,也請大家多利用預約掛號及轉診制度,只要是持轉診單來台大就診,就一定不會掛不到號的。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16日指出,台灣的醫師的醫術與醫德都非常高,尤其台灣在法規、道德、倫理都已建立非常好的制度,發生在大陸的器官移植問題,不會發生在台灣。 外傳,大陸地區發生早產嬰兒血壓尚未低到濱死就摘取器官的事情,而歌手Tank赴中國大陸成功完成心肝移植手術,網路上也傳出是「活摘國有器官」的說法。 吳明賢表示,台灣醫學方面且不論是法規、道德、倫理上都是優等生,器官移植行之有年,並沒有傳出問題。而台灣醫師不僅是醫術高,醫德的部分也是要符合道德、倫理、法律之規範。 台大醫院器官勸募暨移植中心主任陳益祥表示,移植之器官來源很重要,一定要有正當性,否則就淪為器官買賣,有些國家或地區卻沒有那麼正規,但台灣非常穩定,衛生福利部對器官移植有所規範,台大醫院倫理委員會也會為器官移植把關。

Read More

老花眼年輕化 老花近視雷射夯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閱讀簡報或手機時,不自覺地將螢幕拉遠又拉近,可能並非眼睛疲勞,而是「老花眼」,也是視覺功能開始退化的警訊。醫師臨床觀察,近視雷射矯正民眾已有逾5成選擇老花近視雷射,可一次解決老花、近視及散光的困擾。 根據衛福部及內政部統計,去年台灣40歲以上人口達1300萬人,大部分人在40歲左右開始出現「近距離閱讀困難」現象。這種由身體機能老化帶來的自然現象俗稱「老花眼」,約占總人口數的1/2。 大學眼科院長葉威毅表示,老花眼的發生年齡逐年下降,臨床上已有愈來愈多35~42歲病患提早出現老花症狀,如視覺疲勞、閱讀吃力、頻繁調焦、依賴閱讀眼鏡等現象。 葉威毅指出,「i精準老花近視雷射術前特別檢查」為患者量身打造個人化手術方案,可同時矯正近視、老花與散光,採用一眼看近、一眼看遠的雙眼「融像」功能,再由大腦「腦補」整合後呈現自然、穩定、延展景深的視覺效果,大幅提升日常生活便利。 葉威毅表示,現今的雷射手術結合AI導航,提升手術精準度外,更大幅縮短雷射時間,傷口也較以往更小,術後恢復期更快。

Read More

邊境查驗 日本美國進口柑橘 農藥超標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15日公布本週邊境檢查不合格名單,日本及美國進口的柑橘農藥超標;而由荷蘭商報驗進口的陶瓷碗,被檢出重金屬鉛超標,相關產品已要求業者退運或銷毀,皆未進入國內市場。 食藥署指出,上佳水果公司自日本愛媛縣進口的一批40公斤鮮柑橘檢出殘留農藥普硫松0.07ppm、MCPA0.02pm含量不符規定;自美國進口的1萬9841公斤鮮橙也被檢出殘留施得圃0.02ppm超過容許值,都已要求退運或銷毀。 另外,荷商愛特思台灣分公司自大陸進口ZARA HOME的陶瓷碗,檢出重金屬鉛10ppm,超過限量的1倍,這1批3點29公斤貨品已依規定退運或銷毀;城市綠洲自大陸進口之摺疊餐具1批,經進行水、4%醋酸及20%乙醇等溶出試驗,蒸發殘渣值全部超標,這批68點09公斤貨品已遭邊境攔截。

Read More

醫源性肉毒中毒 6年累計8例

本報綜合報導 想要消除皺紋、國字臉,肉毒桿菌是熱門選項之一,但若貪小便宜恐怕賠了荷包又傷身。醫源性「肉毒中毒」6年累積8例,其中5例跟地下醫美有關。有醫師曾遇過「打壞了」的患者來求救,才知道是在同鄉「吃好道相報」沙龍做美容失敗,產品不明,更涉違法醫療行為。 肉毒桿菌素屬於神經肌肉阻斷劑,目前台灣核准7張藥品許可證,皆為醫師處方藥品。過去曾發生越南籍逃逸女移工開設醫美工作室,進行注射肉毒桿菌消除皺紋等多項醫美行為;如今又有人打網購美容針中毒,已是2019年來第8例醫源性肉毒桿菌中毒個案。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8例中有5例都與非法地下醫美有關。針對賣家可能涉及觸犯《藥事法》中的非法輸入、販售,賣家非藥商身分提供藥品;另到府施打為醫療行為,非醫師執行也會觸犯《醫師法》。 除了「到府施打」本身就可能觸法,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廖怡華表示,來路不明的產品無法把關品質,連單位數是否正確標示都是問題。若依舊按照建議施打標準注射,就可能會產生過量而中毒的風險。 廖怡華還有遇過「打壞了」來求救的移工患者,細問才知道是在同鄉「吃好道相報」的沙龍做美容,開刀取出來都是奇怪顆粒,明顯是用到成分不清不楚的劣質品。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提醒,這些藥品如果是未經核准而擅自輸入的藥品,屬於禁藥;輸入禁藥涉違反《藥事法》,可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億元以下罰金。此外,若明知為禁藥,而販賣或意圖販賣而陳列者,同樣涉違反《藥事法》,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5000萬元以下罰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