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甜廢墟〉對不起。

■劉曉頤 有個滿臉青春痘的內向少女,飽經了三年的言語霸凌,天天被很多同學嘲笑為醜女,「妳皮膚很像蕨類植物。」「好可憐,長得這麼醜,下輩子要長得漂亮點喔……」我經常聽到,看到她在默默難過,卻未曾對她說過一句安慰話,甚至沒有告訴她,她根本不醜。是因為我跟與她同等內向、反應慢嗎? ──抑或者,很可怕地,連我都聽信了那些同學的話,也認同她是個醜女? 最近,我因自己被詩友批評了相貌,而想起了少女。事出於我與一要好的詩友,話題聊到一位迷人的年輕女詩人,詩友好意相勸: 「她這麼年輕美貌,妳應該不要與她同時出現,否則好像把自己曝露在危險之中,置自己不利之地。」 若這番話是出自是惡意,還大可不理不信,但我知道她是善意的;她說換作是她,會這麼做──就像以前嘲謔少女的那些女同學,我一直不認為是出於惡意,大抵只是無知,沒顧全聽者感受,只是無知地說出了傷人的實情……而我,著著實實傷心了一陣子,翻出許多舊帳,包括母親幾度在心情不好時,說我「老了,變得這麼醜」…… 想起最多次的,還是多年前那個年少薄春衫的內向少女,她是天天在聽這些外貌上的批評,情何以堪?連我,都聽信了那群女同學的話,為她不堪而未予安慰,何況她自己? 「對不起。」我走向她,對她說。 這才發現,少女就是國中時的我;也於焉突然懂了,沒有一個少女是醜陋的,那是要有了光、就有光的年齡,是靦腆而充滿好奇,頻頻往前張望、悄悄地懷抱著夢想的簪花時期,儘管經常因聯考壓力而疲憊不堪,眼睛泛著紅血絲,然而,光是從內在透出來的,每個少女都是美麗的。 「妳很美。」我又對她說。長期自卑的她其實很美,只是她用有限的肉眼看不到。而我,因前陣子那番話而傷心地打撈起許多舊事的我,也同樣不是不美,而是因為長期的自卑,過度容易受人影響,在這方面,對於他人的評價照單全收,暗自飲泣,更忽略了重點不是表象的美醜──而是,對於外界紛紛云云的評價,已至中年的我,難道還不能健康地面對嗎?其實我大可當場就回她:要躲開美女是非常不健康的,她美她的,抑或文學成績甚於我者、成就非凡者;一切,關我什麼事呢? 無論美醜貧富,我都是天父尊貴的孩子,可以去夢想,去努力,磊落從容,   昂首闊步。我遮住少女的雙耳,以腹語對她說: 「那些謊言,那些錯謬的價值觀,我們不要聽。向下扎根,深入地基,一次次在挫折中穩住。妳會亭亭玉立,並且漸漸堅定不惑。」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壁癌

■陳珮珊 眼角餘光瞥見屋裡一處壁癌。唉,又生出毛邊,刺眼。 刮除、貼上白紙、撕開、再刮除,反覆處理多次,終究潛藏潮濕。賣力粉飾,也去不了骨子裡的腐敗。難道,非得敲牆挖壁方休? 抬頭看鐘,秒針緊捱刻度,以臨刑冤獄犯人的步伐,拖行。 午後行程,是我不期待的等待。 補牙然後緊接手肘PRP自體增生療法。兩件痛苦級數偏高之事,無可避免被安排同日,就像把我撞得骨折脫臼的那輛小黃,變換車道,不早不晚。 意外出現的樣貌時常可笑。一年半前,吃餅竟咬斷一顆牙。經醫師審視,瞻前顧後,分析近憂遠慮,建議植牙。模糊理解,需接受多次測量縫補,卻沒料到,實際到診次數超過想像,還與車禍復健期重疊。手臂裹上鐵製護具躺在牙醫診療椅,動輒得咎,受刑感滿溢。 總算要熬出頭了。今日為植牙體套上外衣,就能許她變臉後的姣好。同時,將這些日子外露的殘破,收束,安上休止符。再遠的馬拉松,只要知曉終點線,總還能有咬牙撐過的念頭。 隨即得趕赴下一家醫院,為久傷不癒的手肘韌帶及肌腱,進行第二次PRP注射,仍是長針刺入痛點兩次的刑度。療程共三回,最終若無法自我修復,便等著別人修理—再開刀。我真不敢想,那意味求饒也無法免去的徒手復健折騰,壓、刺、折、彎,淒厲叫喊,將捲土重來。然後,連同一年來肇事者無著落的道歉以及遲遲未至的司法正義,聯手嘲弄我的承受。原以為復健黑歷史終於行至末段句點,卻沒想到,過火般踩踏起一連串驚嘆號。「起承轉」之後,我迎來的竟可能是另起一段。 左思右想,覺得有些發冷。 或許因為涼風,我望向窗邊。梅雨季的鋒面再不走,陰涼便是逃不過的命運。窗臺倒是綠意滿盈,妹妹隨手撒種的香瓜、木瓜子,奮力攀長,卻從不結果。苦修不成果,枝繁葉茂是否也僅是徒勞? 不感覺此刻煩躁,只是敲下鍵盤後,老選不到心中所想的字。再敲、重選、再撞擊。字被刪去又顯現,鬼怪般,不斷置換樣貌,錯、再錯、又錯。游標一閃一閃,看戲似的,歪著頭咧嘴嘲笑。 無聲息地,空白鍵上濕了個角,我取了面紙,輕輕拭乾。 屋外興起一陣嘈雜,鞭炮聲炸得價響,神轎正要出巡。 與小廟比鄰而居,尚未感受神祗垂憐,卻總在廟會前夕,清楚聽聞,聚眾飲酒後扯開嗓門咒罵三字經的人間跳針。 我摀住耳,隔絕聲音。想,一併制止腦內絮叨如斑駁壁癌,蔓生。

Read More

〈中華副刊〉低語

■高澄天 逝去的愛人耳語 輕蔑,是陷阱 可有可無的憐憫 數到三秒盡數捨去   萬物自顧自生長 晴空悠悠然漫長 一場雨是上場雨的模仿 一個夢,或為下個夢鋪張   述說的時候語氣鏗鏘 像準備抖落陳舊大衣上 積累經年的塵灰,與氣味 理由聽來一個個都那麼 獨立完整 但可能仍存在 無限可能   血肉壘起的通天高塔 真理輝煌是最亮的月 霧夜裡你低下眼眉 眉間緊鎖千萬重樓 樓樓都要造作,自己的房間   不再證明了 不再為了那些不証自明的事情 焚燒,或凋萎 房間逼仄但內心昶亮 虔恭迎接每個早上 晨光穿窗而來   當有天 神祇決意終止亙古以來綿長低語 天使紛紛離去 有天你迎來生命終結 記得輕聲告訴自己 溫柔,更要無比堅定: 「你自由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虛擬的幸福

■傅詩予 我的新玩具 載我到疫情不能驚擾的世界 我環遊諸國 全靠一台運動腳踏車 和大銀幕視頻 我偽出遊,我偽飲食 一切都是虛擬 幸福卻是實境   張開雙手,想像御風而行 快速滾動的踏瓣像渦輪 我旋即在海上遊輪仰泳 閉上雙眼,踢著踏瓣像是踢水 想像魚兒翻騰,游進夢想   一隻雪鶴如雪花般飛來 牠說我是牠的想像,我否認 牠領我到鏡前,指一切均無像 我說像在腦海,在不自覺的放空中 囚徒的歲月必須這樣 盲者心中的無像之鏡即有像

Read More

〈中華副刊〉書有書神

■林如是 要怎麼讓媽媽愛上圖書館呢? 小雅從很久以前開始,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小時候,是媽媽帶小雅上圖書館,辦了人生第一張借書證,上頭的照片,還是個小孩子的臉。 長大後,小雅依然喜歡到圖書館走走,找些資料,但媽媽已經多年未曾踏進圖書館過。 某天,陪媽媽飯後散步到處走走,突然想起自己預約的書,好像當天是可以領取的最後一天,於是小雅便邀媽媽一起去圖書館一趟。 小雅拿了預約的書,又進書櫃之間找一本書,媽媽閒來無事,也自己四處去找書看。 回家後,小雅疑似感冒,有點頭痛、四肢發軟,媽媽知道後,立刻拿出吹風機說。 「我剛剛在圖書館看到,說如果感覺像快要感冒了,可以拿吹風機在脖子底部這邊吹一吹,只要這裡暖和了,就比較不會感冒。」 小雅雖半信半疑,但仍乖乖照辦了。 也不知是不是吹風機這招奏效?居然真的沒有中標! 之後,每當覺得身體怪怪的,或是頭有點暈暈痛痛的,小雅便會趕緊拿出吹風機,把脖子後方吹得熱熱的。 說也奇怪,自從小雅知道這個方法後,很久都沒有感冒。 小雅把這件事跟媽媽說,還趁機大大讚美了她一番。 「媽,妳上次在圖書館看到的那個方法,真的好有用!」 看著媽媽臉上滿意的微笑,小雅再接再勵接著說。 「媽,下次我去圖書館的時候,妳乾脆跟我一起去吧,我們可以各看各的書啊。」 媽媽想了一下,似乎覺得有理,認真點點頭。「下次我帶筆記本去!」 下次兩人踏進圖書館,小雅先到櫃檯辦理還書和拿取到館的預約書籍,媽媽則四海遊走,挑出一兩本感興趣的書,挑個靠窗位置,坐下來靜靜翻閱,看到想要記住的部份,就會動手寫下來。 小雅挑書慢,總是一本一本慢慢細品好好感覺後,才決定要不要借閱,態度十分慎重。 她的想法是確認借閱的每一本書,到家後都是一種緣份。 當下自己的決定,將會決定往後自己每本書至少兩個小時以上的時光,不可不慎。 小雅對書的慎重與尊重,其實源自於媽媽。 兒時,媽媽總是將家中的書,整整齊齊放上書櫃或擺在書桌上。記得有次小雅將書隨手放在地上,媽媽見狀立刻撿起嘟嚷一句「書不可以放地上,書有書神」。 雖然小雅並不覺得書有書神,但很喜歡媽媽說這話時的神情,看起來很莊嚴且典雅。 等小雅找好書,前往櫃檯借書前,先繞道至媽媽身邊,詢問有無想借得書?媽媽將放了一本書在小雅的書堆上。「這本我快看完不用借,幫我借這本。」不管幾歲,懂不斷學習的媽媽,永遠能贏得孩子的尊重與敬佩。 從那天起,她們總是一起上圖書館借書還書。 小時候,媽媽帶小雅上圖書館,現在換小雅領媽媽去圖書館。幫媽媽借她想看的書,替媽媽提書。 媽媽借的書,大多關於養生,特別是如何照顧身體的書。媽媽說,她照顧好自己,就能不給小雅添麻煩,還能利用書裡教的,照顧小雅。 不管幾歲,媽媽總是下意識為孩子考量,想著孩子的身體健康。

Read More

〈中華副刊〉小巷人家

■王清厚 離開小巷五十年,兩旁綠野稻田不見了,巷的兩頭連結的是寬廣的幹道。物換星移,往事依稀猶在。 五十多年前,一家人搬住在小巷裡,先租後買,當年二十二坪平房以十一萬元承購,換算一坪五千元;與當今高漲房價,有天壤之別,也見證了臺灣房地產蓬勃發展史。 小巷佇立在田中間,綿長百多公尺,寬約4米,戶戶低矮的5、6戶平房,住著老幼婦孺,或三代同堂,或新婚夫婦。靜謐的小巷,雞犬相聞,幾聲狗吠聲,喵咪聲;在沉寂的小巷裡,劃破天空,小巷益顯幽靜。 小巷通往外面幹道是一條寬約6O公分,長達7、8O米的小小田梗;左邊是矮屋,右邊是低漥的稻田。走在田梗最怕兩人相遇,不得不側身而過。有時騎單車過田梗,更是提心吊膽,小心翼翼,握緊把手,雙眼凝視前方,待前輪滑進道路,始能鬆一口氣。 晨起,成群的麻雀各就各位,佔滿巷旁的電線上,啁啾啁喳的清脆叫聲,喚醒大人小孩「起床吧!」彷彿訴說著一日之計在於晨,又是一天的開始。 5、戶人家的小巷,少了車聲的喧囂;沉寂的小巷旁,電線上的小鳥偶而情非得已,撒下一佗佗鳥屎;有次好巧不巧,掉落在鄰居阿婆的頭上。從此阿婆出門一定戴帽子,遮鳥屎,避陽光;阿婆要感恩鳥屎讓她養成出門帶帽遮陽,冬天也保暖的好處。 小巷方圓5百公尺,放眼遙望,一片綠油油的稻田,整齊排列,縱橫阡陌,井然有序。當金黃色的稻穗垂垂欲滴,又是稻子收割的季節。 稻穗收成季節,小巷儼然成了鐵牛仔車進出的接駁站,農夫休憩的好地方,小巷發揮了極大功能。 夕陽西沉,迎接夜晚的來臨,住戶人家紛紛搬出板凳、矮桌、竹椅、收音機,鄰居們排排坐;泡茶,小酌幾杯,談古論今:談薛平貴與王寶釧,胭脂馬遇著關老爺;白天裡大家所遇所見趣事,紛紛你一言,我一語。話聲、笑聲、收音機裡傳出的歌仔戲哭調聲,顯得熱鬧非凡。 近幾年來,小巷兩旁蓋滿高低不齊的透天厝;巷的兩頭附近,放眼也是櫛比鱗次的建築物。 早期幾戶老屋或重建,或修建;小巷與時俱進,失去了老屋的風貌,留給老主人的是回憶。 小巷兩端連結15米新開闢的主要幹線;人、車來往頻繁,小巷成了聯外的捷徑,熱絡無比;與從前的寂靜,不可同日而語。祗是綠野平疇不見了,陸軍野戰醫院已轉型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不遠處有座農田灌溉取水的「躼跤埤」也改建成連棟透田厝;祗有小巷面貌依然屹立不變。

Read More

〈中華副刊〉厭食

■冷墨 狠,還能是什麼 感覺開始模糊 摸不到的痛 告訴我 還有哪些字能吃 讀哪首詩 可以真正療癒 就算只是暫時壓制 我承認 並不想根治 對月色無法自拔的迷戀 即使夜夜失眠 直到天空讓陽光驅趕 最後一丁點 無法燃燒殆盡的黑 你不想寫的那些 安眠,藥 交給我來磨成 灰

Read More

〈中華副刊〉晚春

■王崢 顫抖 體外的關節 從根部開始 一節節 斷裂 雨到了樹梢 開始梳下 成為頭髮前 的柳枝 一根根 粘在傷口 道士點燃了 晚春的 木材 燒了一整夜 不夠讀完 目錄 到哪結束? 風也要避諱 倒著念 一串牌匾 像念一串咒 讚美苔蘚 在血肉模糊的 縫隙 繼續癒合

Read More

〈中華副刊〉街頭

■簡玲 沒有地圖的街頭,從白天站到黑夜的年輕男子,他抽出理想的肋骨,熱騰的血水染紅一條意識道路,紅綠燈監測的眼睛放大探看他,毫無擋風的屏障不敵現實的銀彈攻勢,他頻頻揮手宣講,站累了想坐一下,又遲疑的站起來,從他站在這裡那刻起,他就不再是他。 漂流街角,自黑夜露宿天明似失聲游禽的我與他相對,雖然我們高度和模式有點階級,當棘手的腳步反反覆覆指涉:「這個傻子!」我和他從不辯證,相似孤獨與偏執只有信任的街心溫柔以對。 靜滯時,幽暗的街道輪廓最美。人像看版和我相視,英雄所見總是略同。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的良師益友

■薰依草 我喜歡閱讀副刊、家庭版,因為這塊園地有著許多動人的生命故事,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生活、家庭、職場的親歷見聞感想,常能為我帶來豐富的人生啟示。 十八年前我遭逢情場職場兩頭挾殺,落寞悵惘的我痛苦極了,無處宣洩愁悶,只好打開電腦,在鍵盤上紓發我低落的情緒,書寫是我的療癒方式,藏有解憂密碼。既然都寫了,不如整理文句,使成一篇可以分享的稿件。很感謝那份刊物的編輯願意給我刊登的機會,第一次的拙作被印成鉛字,於我是極大的鼓勵,自此展開我書寫的美好旅程。 在許多作者的文字裡,我常能遇到心靈契合的共鳴,字句敲入心坎。如黑夜裡閃爍的星光,那樣令我感動。拾掇如流星般劃過我心的佳文妙句,像獲得珍貴的琉璃珠寶。副刊、家庭版不若時勢要聞有著閱讀急迫性,她適合找一片舒坦的時光,好整以暇,悠悠蕩蕩,以優雅的姿態,舒卷自如,跟著作者的筆尖,品嚐不同的人生況味。 我非常享受寫作時的孤獨感。我仍持續在精進寫作的路上,雖然退稿成為常態,但我絕不放棄。因為每次的「不予留用」,都表示自己還有進步的空間。閱讀副刊、家庭版不只是日常儀式,更是充實心靈不可少的良師益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