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崇偉
在伊斯坦布前後呆了五天五夜,都住在貝伊奧盧區。大名鼎鼎的獨立大街就在附近,這條伊斯坦布最熱鬧繁華的街道,就像我在故鄉時的集市,一有閒暇,就去逛逛。隨便走走,喝杯咖啡,品嘗美食,打打望。幾天之後,儼然生出了親切感。
第一次來這個街道時,是清晨。門店基本沒有開門,行人零零星星。平行的鐵軌向前延伸,卻見不到電車駛來。疑惑著,這就是號稱伊斯坦布爾的繁華大街?太清靜,似乎還在睡夢中。後來吃過一次夜宵,才明白,它是屬於年輕人的鬧市——晚上不睡,要喧囂到半夜,有的店甚至是淩晨才打打烊。
其實,它並不年輕。早在1890年就建成了今天的模樣,130多年前,這裡就是人來車往。往來的車,是那個年代很時尚的有軌電車。即使今天,也只有它才能駛入這條三公里長的大道,並成為一種見證歷史的景觀。
百多年來,從這條街道走過的,不僅是記者、遊客,情侶和家人;偵探小說作家阿加莎、蘇聯紅軍的締造者托洛茨基來過,還有我國晚清想幹成一樁大事失敗後流落到歐洲的康有為也留下過足跡。
最重要的過客當數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是他領導了獨立戰爭,建成了如今這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國,並決定將原來的佩拉大街改名為獨立大街來紀念這來之不易的獨立戰爭的勝利。大街兩側插滿了星月國旗,間插著與之不同的三色星條,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瑞典和俄羅斯的領事館,像是提醒著這場戰爭的複雜成因。寬闊的塔克西姆廣場正中,1928年修建的青銅大理石紀念碑,一組雕像和文字注解了土爾其對獨立戰爭的敘述。
一戰結束後,在列強們一步步肢解和瓜分戰敗國奧斯曼帝國的同時,土耳其獨立運動也悄無聲息開展了起來。土耳其民族主義者不願看到國家的局面,於是在各地紛紛成立了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組織並開展抗擊外敵的遊擊戰爭,而凱末爾由於其崇高的威望和優秀的軍事指揮才能很快成為了土耳其民族主義抵抗運動的領導者。對希臘的軍事行動,以及土亞戰爭及法土戰爭結束後,土耳其共和國正式在1923年10月於安納托利亞東部成立。土耳其的獨立運動最終導致土耳其米利特制度的終結,凱末爾創建了現代、世俗的土耳其共和國。
臨近中午,從塔克西姆廣場往回走時,這條大道已經是人潮洶湧。從另一端吹來的海風漫過來,像浪花一般托起了行人的匆匆腳步。
我一邊走一邊觀望著五光十色的店鋪和五湖四海的遊客。逛了半天,想喝杯咖啡歇歇腳,可幾乎每一家都人滿為患,只要手持一杯拿鐵,就可以享受半天的座位,很難找到一個空的。有個白鬍子老人已經閑得打盹,可依然占著位置。我只得倚在窗前,減緩一點腳的壓力。隔著明亮的玻璃,我看到一個帥氣的小夥子走過來了,我身邊小桌前的女孩立即迎了上去。兩人臉頰貼著臉頰,這是土耳爾的貼面禮。
獨立大街最熱鬧當然是它的夜晚,這正合拍了喜歡夜生活的年輕人。我也被同行女兒及她的同學裹挾而往,主要是沖著一家網紅的餐館,要大塊朵頤世界聞名的土耳其美食。
踩著輝煌燈光映出的叢叢人影,人群的浪潮從大街湧向小巷。不擅於記那些外國語的店名,卻忘不了那美味的烤牛排和雞肉串,畢竟是我們在店門口的冷風中等了半個小時才候到位置。
更特別的,一向不愛吃麵食的我,卻對它的「披噠」念念不捨。這是一種像披薩的餅,手工現烤。只可惜我這糖尿病人沒有享受土耳其甜食的口福,羡慕著他們陶醉的樣子和讚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