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金控CSR報告書 連續6年通過第三方國際機構驗證

元大金控CSR報告書連續6年通過第三方國際機構驗證。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元大金控2019年CSR報告書通過英國標準協會(BSI)的查證, 2日舉辦授證儀式,由BSI東北亞區總經理蒲樹盛代表頒發證書,元大金控董事長申鼎籛代表接受。元大金控在報告書中清楚揭露環境友善(E)、社會共榮(S)、公司治理(G)三大領域的推動重點及發展面向,並以Type 2高度保證等級進行查證,用具體行動致力實踐「國際永續標竿企業」的願景,此次為連續6年獲得國際專業驗證機構驗證肯定。  同時也舉行元大金控暨集團9家子公司多項環境永續管理相關的ISO系統授證儀式,由各公司高階主管代表出席授證。包括溫室氣體排放、水足跡盤查、能源、廢棄物及供應商管理,元大均動員集團全體投入,這些都彰顯元大金控集團在面對當前氣候變遷議題時,對環境永續理念的堅持和重視。 元大金控CSR報告書連續6年通過第三方國際機構驗證。 蒲樹盛表示,元大金控2019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持續以Type 2高度保證等級進行查證,在ESG(環境、社會和治理)各面向皆有積極作為,包含今(2020)年新增導入三個ISO管理系統標準─ISO 14046水足跡盤查、ISO 20400永續採購、ISO 45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BSI 於查證過程中進行高階主管訪談,深刻感受到高層對ESG的重視外,也觀察到元大金控對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工作超前部署,展現企業營運持續的管理績效及卓越的組織韌性。  元大金控創立以來深耕臺灣立足海外,目標成為「亞太區最佳金融服務者」,在積極發展金融業務及創造利潤同時,透過ESG面向接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建立永續經營管理與服務模式,受到國內外評比機構高度肯定,國際方面包括2019年入選「道瓊永續世界指數」與「道瓊永續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在氣候數據透明度與對抗氣候變遷行動連2年獲得CDP(原碳揭露專案)評比A-「領導等級」,位處全球頂尖企業行列,更是國內金融同業最佳成績。  國內方面,元大金控5度獲證交所公司治理評鑑前5%上市公司評比佳績;2020年獲得遠見CSR企業社會責任獎-教育推廣組楷模獎;2019年綠色採購金額1億2,556萬元,連續9年獲得臺北市環保局頒發綠色採購績優肯定,並連續8年獲行政院環保署表揚。  展望未來,元大金控持續朝向企業永續經營為目標,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為主要策略思維,追求長期股東最大價值,同時也與各利害關係人共同肩負起企業公民的責任,發揮正向影響力,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並對環境關懷奉獻心力。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民進黨應拋棄靠美陸衝突得利的幻想

 李正修  前總統馬英九日前談到台海兩岸風險時,提及「中共攻台策略就是首戰即終戰」,遭致蔡政府及綠營網軍連番砲轟。馬英九的「錯」在於他未詳述該段文字的前因後果,使得民進黨逮到見縫插針的機會。然而,馬的提醒難道真的錯了嗎?  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剛發布今年第二次的「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台灣的投資環境風險雖排名全球第三名,但政治風險指標卻退步到第十八名,遠比馬英九主政時期還差,可見得當前台海關係之險峻,絕非蔡英文政府藉打壓在野黨言論就可粉飾太平。  根據BERI的預測,美國與中國大陸對抗及兩岸情勢緊繃,都是台灣政治風險升高的兩大主因。倘若蔡總統依舊無視於兩岸缺乏基本共識的風險、還醉心於遊走戰爭邊緣以謀取黨派私立的話,恐怕還會面臨更大風險。蔡總統自己都公開坦承「擔憂區域軍事活動日益增加,可能會擦槍走火」,卻連主動改善兩岸關係的念頭都沒有,還敢奢談「保持開放的溝通管道」?  民進黨向來將台美及兩岸關係視為零和遊戲,也喜歡把「兩岸關係惡化就是政治得分」掛在嘴邊,自然將主張「親美和陸」的國民黨視如敵營。這些年民進黨因川普政府與中共進行戰略對抗及香港的民主運動而獲利,卻也讓人不得不憂心蔡政府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風險。台灣固然需要美國,卻也不能忽略與對岸的良性互動。  國民黨智庫日前首度舉辦「中華民國—美國線上論壇」,目的就是希望能恢復與美國政學界的溝通互動。第一場受邀的兩位美方人員恰好都曾在共和及民主兩黨政府服務過,對台海情勢發展均有深入瞭解。  曾任小布希政府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包道格表示,馬政府有效穩定兩岸和平,同時間的台美關係也互動頻繁,對台灣其實是好的,可惜因後期的政治環境改變,導致兩岸關係也隨之變化。  曾是歐巴馬政府國安會主管中國事務、亦與民進黨交好的何瑞恩則表示,「美台友好無須建立在美陸衝突上,惡劣兩岸關係不見得造就穩定的美台關係」。他也以馬政府為例,當時的三邊關係互動良好,台灣在國際空間也頗有斬獲,參與國際組織活動、鞏固邦交關係,並獲得更多免簽證優惠待遇。  崇尚「外來和尚會念經」的民進黨,縱使不願聽取國民黨的建言,也不該輕忽美方的建議吧!民進黨一再抹紅污衊在野黨維護台海安全穩定的建議,將國民黨的善意提醒當成政黨競爭的動員工具,近日群起圍攻馬英九的惡毒言行,不就正好說明其真正動機,全然不是真心為了國家利益著想。  此外,對於倘若台海發生戰事,美國的態度為何,何瑞恩提出個人觀點,認為確保台灣的安全包含兩層面:一個是美國民眾的支持,另一個就是國際社會的支持。然而,他特別提醒,多數美國民眾對美國派兵協助台灣是持保留態度的。  這段話恰恰打臉蔡英文,也凸顯民進黨一再洗腦人民「美軍一定會來援助台灣」根本是嚴重誤判。對於是否出兵協防台灣,美國政府向來維持模糊說法,就是不讓台海任一方有誤判情勢的可能性。可惜的是,民進黨聽不進友人的錚言。  民進黨炒作中共武力犯台、美軍必然援助的假象,不外乎是為了將台灣內部的輿論導引到對其有利的方向,站穩「親美仇共」、醜化國民黨為「舔共集團」的既定立場,以利其執政。  誠如許多國內外觀察家所言,中國大陸目前沒有與美國並駕齊驅的實力,但要痛擊民進黨卻綽綽有餘。蔡英文將台灣當成自己與中共正面衝撞的禁臠,絲毫不顧國家利益與人民福祉,大家該徹底覺悟了,以免美國轉向,台灣措手不及,反而成了美陸和解的最大受害者。 (作者為國政基金會外交及國防組副研究員,本文為大華網路報授權刊登)

Read More

<直言集> 漫博館未破局 嗅出選舉味

 蔡其昌大動作為國家漫畫博物館請命,言談之間,可以聞出濃濃的選舉味。  綠營六名立委聚集履勘國家漫畫博物館,整個排場與陣勢,中央文化部似乎都作球給立委諸公。這也難怪,立委管得到文化部,文化部自然俯首稱臣。  照如此情勢發展,文化部開第一槍,不同意國家漫畫博物館原先規畫,經蔡其昌等人出面後,漫畫博物館留在台中機率大增。蔡其昌人前人後必言,「中央不分藍綠都會全力支持」。蔡更強調,他在地方對建設更是不分藍綠。蔡其昌在地方本來身段就柔軟,現在看起來更是帳上加一。  國家漫畫博物館為何破局?又有可能再度敗部復活。這個「局中局」並不難破解。綠營中央主政,中央直接發消費券輪不到地方。台電二、三機組重啟,一紙公文就取消議會通過辦法之台中市管制生煤自治條例。什麼意思?簡單說,就是「一切中央說了算」。之前什麼地方與中央是合作夥伴,完全是馬耳東風。  蔡其昌要選下屆市長,中央肯定不斷作球及發球給蔡,製造利多,有利選情。國家漫畫博物館只是冰山一角,這還只是剛開始而已,今後將如滾雪球般,舖天蓋地在台中上演。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蔡其昌要圓市長之路,不斷推陳出新招數,市長盧秀燕要好好的接招。 (記者徐義雄)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家扶認養人流失嚴重

莊淑惠  受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影響,各行各業一度陷入哀嚎中,台灣疫情相較其他國家雖相對穩定,但仍有不少企業亦縮小營業,也導致民眾工作收入相對減少,受到波及的就是社福團體的捐助款,以北台南家扶為例,上半年捐款約減少兩成左右,連最穩定的認養資源亦受到挑戰,令社工人員甚感憂心。  今年的八月十五日家扶基金會剛度過七十歲生日,幫助過的兒少不計其數,家扶基金會於民國五十三年首創「認養制度」幫助弱勢家庭的兒少,當時因台灣社會經濟仍普遍處於貧困中,認養人幾乎來自國外,直至民國六十六年台灣經濟漸起飛才開始徵求國內認養人,歷經八年努力才全部轉由國人認養,也因認養制度完善,補足了弱勢兒少的不足,認養人也穩定成長,近二十年來幾乎皆呈現認養人等待兒童的狀況,未料一波疫情,家扶再次面臨認養人不足的現象,許多認養人表達因工作受影響未能繼續認養的無奈,家扶除了致上感謝更有許多的擔憂。  而除了透過認養制度為弱勢兒少安排認養人外,家扶本著「給魚不如給釣竿」的信念,依兒少發展的各個階段發展出許多的服務方案,如幼兒啟蒙方案、少年展力方案、青年自力釣竿方案…等,首重在培養兒少的能力,期藉由能力培養及教育提升等課程,累積弱勢兒少的人力資本與各項軟實力,厚實家庭自立的基礎,盼能帶領弱勢家庭漸跳脫經濟困境與貧窮世襲,這些看似平常卻極為重要的經費因非如「沒飯吃」來得重要,也相對受到排擠。  三十年前因著孩子考上大學(當時大學約只有二十所左右)不敢去就讀,甚至說是考「心酸的」只是想測一下自己的實力,讓北台南家扶看到了弱勢兒少在求學路上的阻礙,開始推展「助學希望工程」計畫,鼓勵弱勢兒少能教育脫貧,推行至今已陸續幫助逾五萬人次兒少順利升學,我們很高興第一屆受惠學子如今已成為家扶的助學人,但每學期約需籌措的經費高達六百五十萬元以上則是一項沉重的負擔,受疫情影響,上學期的助學金曾一度陷入困境,幸有開基玉皇宮的相助才度過難關。  北台南家扶中心目前扶助單親、隔代等弱勢家庭約近千戶,依據調查受到疫情嚴重影響工作或經濟的戶數高達一百六十戶,家扶陸續透過急難救助金、協助連結相關資源予以協助,隨著疫情的平穩雖暫度難關,但原本匱乏的經濟生活卻依然存在,家扶扶助對象四成來自臨時工、家庭手工與自由業等非典型就業者家庭,目前尋工並不易,部份家庭甚且連房租都無法支付致兒少常處於不安中。  除了疫情影響捐款外,家扶遇到了另一項困難則是在活動場地的借用上,家扶每年辦理的各項教育訓練、親職講座、營會活動等近達兩百場,為減少費用支出,社區活動中心、學校…等公共場所常是最佳的活動借用場地,但受疫情影響,上述場所也有諸多限制,也影響到活動的進行,以本年度的寄養父母研習訓練為例,幾乎皆延至下半年才能舉辦,非僅造成社工的壓迫感,同時間要籌措不同的經費亦是一大難題。  令人感動的是也有許多企業及廟宇在社福青黃不接之濟,慷慨解囊,如合申建設有限公司、輝鎧科技公司及開基玉皇宮…等,岱稜科技有限公司更發動員工一起做愛心,形同弱勢兒少的及時雨。  北台南家扶中心除呼籲社會大眾在行有餘力之時一起關心弱勢家庭,加入家扶的扶幼行列外,若您發現家中有未滿十八歲尚在就學、生活困難的弱勢學子也歡迎轉介予家扶給予關懷。洽詢電話:0六—六三二四五六0,北台南家扶劃撥帳號00三五六三二一。 (作者為北台南家扶中心主任)

Read More

< 直言集> 中市府、法務部較勁 恐雙輸

 政風處長詹政曇人事同意案,盧市府與法務部還在較勁、叫板,雙方都不是贏家。  法務部讓詹政曇在台北宣誓就職,完全不給市府顏面,擺明「詹政曇人事案,我說了算數」,毫不退讓,直球對決。  綠營議員起哄,意思要盧秀燕默認或接受,搬出法條說是馬政府也曾在台北集體宣誓案例。盧秀燕直接挑明「等待法務部協商」,又將球踢回去。一來一往誰都沒有討到便宜,問題更加僵局。  詹政曇人事鬧到如此,已是裡外不是人,市政會議及議會詹都靠邊站。  原先人事案只由廉政署派副署長抵台中,不過盧秀燕並未接見。有人認為,法務部明知盧對此人事有意見也不悅,為何不指派廉政署長前來溝通?以表重視。是法務部錯估形勢?還是依例如此?總之,詹政曇人事未定,有如「人球」一般晾在那裡。  昨天臨時會,綠營再度拿詹政曇人事說事,議長張清照清楚表達這是市府之事,不需拿到議會討論。當場定調由市府依規定辦理即可。  人事權力本來就是市長權力,與議會一點關係都沒有,議會不必如此多事。「看熱鬧不嫌事大」,議會這隻手不必伸太長。  詹政曇人事同意案,時間愈拖,沒有人是贏家。說法理、說尊嚴,大家都是一套一套,事情不圓滿解決,什麼都是假的。(記者徐義雄)

Read More

<直言集> 花博決算恐造成負面觀感

 花博決算在臨時會說了大半天,審計室覺得挺冤的,老是被議員諸公算總帳。  八十六億元花博預算,由前市長林佳龍團隊操作,最終搞到追加至一百一十多億元。  花博由前市長胡志強爭取,林佳龍主導操作,盧秀燕收尾爛攤子。一百一十多億元決算在臨時會炒翻天,儘管議員諸公看到諸多不合理問題,退回決算。審計室一句話打槍「決算沒有退回問題,一年後自動生效」。  結論是:「原來在政府當官這麼好玩,花了一百三十多億,也沒事?還有人收爛攤子。」這件事老百姓怎麼想根本不重要,因為「船過水無痕」,事情的好與壞不重要,這樣就「翻篇了」。  花博卡可以變成市民卡?王義川有無吹牛,很重要嗎?李中追案追得要命,可能子彈打到棉花裡去了。相信辯才無礙的王義川也一定有另一套說詞。這就是「官場」,沒有結果,沒有道理,然就沒有公義是非了。  黃健豪為盧秀燕伸冤說,盧秀燕的市民免費入園政策才導致花博虧損是「錯誤的」,那是「很多人帶風向」。  真的原因是「委託廠商代售的服務費過高,導致每張門票僅收入一百零八元,少了一半的錢?」這段話仔細想來「真的很心酸」。因為「真話」好像太廉價了,沒有人要聽。  花博原是林佳龍面臨連任選舉重要操作工具。林佳龍如日中天之際,企圖借花博再下一城。結果林佳龍在花博得到掌聲之餘,卻也萬箭齊飛遭到詬病,林佳龍敗選輸掉二十多萬張選票,花博成敗雖非主因,卻也是助因。  (記者徐義雄)

Read More

〈 遠見雜誌民調 〉南市教育滿意度 全國進步最多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遠見雜誌》二0二0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結果近日公布,台南市教育面向方面,在六都排名第三(去年第四)、全國排名第五(去年第十六),滿意度較去年增加一成七二,淨滿意度增加三成二三,為全國進步最多的城市。 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在有限的財政資源以及少子女化的趨勢下,台南市對教育建設的投資不減反增。教育的施政除應延續好的政策外,也要積極回應民意需求作調整,無論是硬體設備改善、校長領導與支持、教師專業與熱情、學生基本學力扎根、成就每個孩子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感謝市民對教育施政滿意的肯定,也感謝校長、教師、家長團體的鼎力合作與協助,這份肯定代表教育局的努力方向符合家長期待。回顧一年多來,教育局陸續推動許多教育創新和問題突破的措施,包括建構友善的國中免試入學超額比序方式、提高國中教師員額編制、建立校園安全新措施與管控平台等,無論是立即性或持續性政策,皆已逐步呈現成果。 鄭新輝表示,台南市教育政策以「點亮每個孩子心中的希望」為理念,聚焦「扎根基本學力、美學創思力、問題解決力、智慧科技力及全球溝通力」五大方向,已有多項教育評比獲得殊榮。

Read More

〈 直言集 〉學無前後 達者為先 盧可勇往直追

 遠見雜誌縣市長民調,台中市長盧秀燕民調雖比去年進步0點八分,卻敬陪末座。盧還有大好機會扳回,不必懷憂喪志。  既冠名為縣市長民調,就有兩個指標。一是市長個人,二是市府團隊。  政治人物之特質與魅力很多是先天的,有的人就是討喜,基層特別喜歡。也有後天努力獲得青睞。  有人認為,盧秀燕是電視新聞媒體出身,照理最懂得梳理語言與口條。這話是沒錯。可是就是因為言語經過訓練,說話精準無誤,反而過於中規中矩,不犯錯。成為「好學生」、「好同學」,反而失去「言語之風趣與生命力」,也失去「脫韁之馬的樂趣」。基層歡喜與他們共同呼吸的市長,會犯錯,會淘氣。  市府團隊到底努不努力,這答案很清楚,二十九個機關首長無不日夜兼程,宵衣旰食。前台中縣長黃仲生之民調老是墊底,有次他在縣務會議不假顏色向一級主管說「你們三不五時就提報說,你們獲得中央第一名,這麼多的第一名,為何我的民調卻是最後一名?」結論是,各機關評比分項目與升斗小民食衣住行等生活,很多時候不太有關連,是兩碼事。第一名又如何?  重點在於市府團隊施政要與基層民眾連接,簡言之,就是接地氣。  遠見民調結果,民進黨團見獵心喜、窮追猛打。可能之對手蔡其昌也見縫插針,當然盧秀燕也獲得同黨議員鼓舞打氣。盧不開心,盧團隊壓力更大,但此事必須深刻檢討,到底那裡出問題,為何市民不捧場。所謂「學無前後,達者為先」,將問題徵結搞懂了,看通了,再快馬一鞭,勇往直追。 (記者徐義雄)

Read More

四點五星縣長-謙卑以對 全力以赴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遠見雜誌公布二0二0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嘉義縣長翁章梁被評比為滿意度進步最多的縣市長,進步幅度比去年足足增加了二十四%,不滿意度也降到只有六點八%;翁章梁表示,感謝縣府團隊這一年來的打拚,以及縣議會、各級民代和鄉親勢大的支持,因為我們看見嘉義人對這塊土地的自信和光榮感,我們為進步嘉義所做的努力,大家也都看到了。  在這次的滿意度調查數據中,嘉義縣的醫療衛生、經濟與就業、道路與交通的淨滿意度,都獲得很高的評價,分別拿下全國第五至六名佳績,這是醫療深入村里、防疫超前部署、開發工業區,以及翁縣長就任後全面進行村里生活大調查,短短半年就爭取九點六億元改善縣道和村里道路,改善總長度達二百十一點點公里的具體成績。  翁章梁表示,四點五星和滿意度進步最多的這份禮物,是嘉義縣繼續前進的動力,未來縣府團隊更須以謙卑的態度,再接再厲,朝向五星目標努力,為帶領嘉義縣邁向農工大縣,全力以赴。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新南向:失衡的「關鍵國家戰略」

 ■韋 灝  蔡政府「新南向」政策自二0一六年九月正式啟動迄今,成效究竟如何莫衷一是。官方說法是:經貿合作、人才培育、資源共享、區域鏈結等四大面向,已取得不少進展;但企學界和媒體輿論則提出質疑認為,「新南向」要擺脫台灣經濟接近百分之四十仰賴中國大陸市場的現狀,並不容易,實施四年以來,成果確不顯著。儘管如此,蔡英文總統在日前的一項論壇發表談話時,仍然堅持定位「新南向」為「台灣將挑戰轉為機遇最關鍵的國家戰略之一」。  事實上,中國大陸市場對台灣拓展對外貿易而言,有其不可取代性,分散風險固然重要,讓台灣的經濟缺口增加新市場新動力,或許也是不能不走的一條道路;但是,卻沒有必要透過立法設置多重政治障礙,圖阻斷兩岸經貿的正常發展,更何況,那是不容易達成、也是不切實際的做法。  根據財政部最近公布的進出口統計顯示,七月出口值兩百八十二億美元,前七個月的出口額則為一千八百六十二億美元,較去年同期都略有成長,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延燒的情況下,台灣的出口未見衰退,與其他國家相較,表現算是不錯。財經專家解讀出口數據所代表的意義指出,七月出口兩百八十二億美元,其中大陸、香港即占了一百二十五點八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百分之十二點七,創下史上單月第三高;而光是台灣對陸港出口,就占了總值的百分之四十四點六,足見兩岸經貿往來的高度重要性。  雖然這幾年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兩會協商中斷,加以近來大陸又不斷在台海附近軍事演習,情勢緊張更加嚴峻,但雙邊貿易交流卻有增無減,最大因素是兩岸特殊的產業分工架構所導致。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即指出,過去二十年來,台灣對陸港享有鉅額貿易順差,「如果兩岸貿易終止,對台灣一定造成致命重創」。這些專家的示警,對過去四年多一再強調「新南向」是關鍵國家戰略的蔡政府而言,恐怕不能不重新思考調整策略,讓兩岸貿易回歸務實的軌道上健全發展。  蔡總統曾多次指出:「新南向」政策具有高度的包容性,並非和區域內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一帶一路」以及日本、印度的「自由走廊」競爭對抗,而是相輔相成,盼建立互惠互利的關係。但無可否認,由東協十國與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印度等十六國籌組的RCEP,早已於二0一九年十一月四日談判完成(印度中途退出),這幾個月雖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仍將於今年下半年內正式簽署,屆時,台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勢必受到弱化;企業界也憂心未來將面臨更多國際自由貿易關稅不平等的對待,非常不利台灣產業擴展對外市場。工總理事長、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就強調:RCEP年底簽署後,台灣被排除在外,對於石化品外銷將帶來致命傷害。  因此,蔡英文雖認為推動「新南向」不是和RCEP抗衡,卻無法避免兩者之間的連動影響,使得「新南向」目標的達成,面臨更大的壓力與阻力。未來,在全球產業鏈即將在疫後展開重整之際,政府除了持續以「新南向」作為關鍵國家戰略,也必須理解,東協市場前景固然可以期待,卻不能不「超前部署」因應RCEP實施後對台灣產業的衝擊。更重要的是,政府應跨越政治藩籬,務實面對兩岸經貿交流的無可取代性,鬆綁法令梏桎,這才是台灣穩健拓展對外貿易關係的正確道路。 (作者為台灣資深媒體工作者,本文為大華網路報授權刊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