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消救回無心跳男 姊寫信致謝

灣裡消防分隊救護員柯甫龍(中)協助救回杜姓男子一命,杜的胞姊及姊夫深表感謝。 (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南區杜姓婦人日前寫卡片給灣裡消防分隊,感謝他們救回弟弟寶貴生命。杜男約半年前在家昏倒,灣裡消防分隊兩名救護技術員到達,發現他沒有呼吸心跳,立刻做心臟電擊並持續進行心肺復甦術,送醫救治後,恢復生命跡象,半個月後康復出院。  南市消防局說,杜男今年四月在家中心肺功能停止,灣裡消防分隊獲報後派員趕抵,救護技術員柯甫龍緊急實施心肺復甦術(CPR)搶救,另一名救護技術員顏呈軒操作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分析,評估患者為心室纖維顫動,當下即判斷為杜進行體外心臟電擊兩次,以及利用心肺復甦機器進行搶救。搬運過程也持續進行心肺復甦,把握分秒搶救生命,隨後送到台南市立醫院,由急診室的醫護人員接手,搶救成功。

Read More

南台別院講座 佛學專家圖說台灣佛教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主任闞正宗在佛光山南台別院主講「圖說台灣佛教」。(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佛光山南台別院十五日晚間舉辦「共生吉祥」講座,邀請佛光大學佛教學系主任闞正宗主講「圖說台灣佛教」,兩百多位民眾齊聚一堂,從圖片瞭解台灣先民的信仰軌跡,見證台灣佛教的發展沿革。  佛光山南台別院住持滿舟法師表示,台灣佛教有三百多年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鄭成功時代,甲午戰爭後日本佛教進入台灣,並大大影響了台灣佛教。一九四五年台灣重歸中華民族,台灣佛教得以新生。尤其是一九四九年前後,國民政府及大批大陸出家人來到台灣,台灣佛教的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代。  這幾十年來,星雲大師以高度智慧推動弘揚人間佛教,引領當代台灣佛教的發展,為台灣佛教、中國佛教乃至漢傳佛教實現現代化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無可替代的。  闞正宗研究專長為台灣佛教史,透過手繪地圖和圖像、黑白照片,說明台灣先民的信仰軌跡及台灣佛教的發展沿革。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台灣的佛教,依盧嘉興考據,竹溪寺為台灣第一座佛寺;其他建於明鄭時期佛寺為法華寺、觀音堂、準提室、觀音亭、龍湖巖。

Read More

婦失蹤13年 警尋千屍找到

組長許耀彬(右一)與失蹤婦人子女,確認各項特徵。((記者張上耕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郭姓婦人失蹤十三年,家人苦尋不著,絕望之際還為她立衣冠塚。但基隆警方在發現新線索後,鍥而不捨重啟調查,比對上千筆無名女屍資料終於找到,令郭家人感動萬分。  郭姓婦人於九十五年十一月失蹤,家人表示,剛開始他們用盡一切方法四處尋找,郭婦丈夫因為思念妻子,每天騎機車還刻意多帶一頂安全帽,想順便把她載回家,也多次無助的求神問卜,可惜都沒有消息。  家人遍尋不著絕望之際,因怕郭婦成無主孤魂,於一0六年其夫過世時,以她的衣物幫她立一座衣冠塚,與其夫的骨灰罈放在一起,並於隔年至法院辦理宣告死亡手續,至今雖過了十三年。  最近基隆警一分局三組組長許耀彬檢視警政署身分不明(無名屍)系統,發現新北市警局汐止分局九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曾受理一件漂浮於基隆河岸的無名女屍案,十三年來資料一直掛在無名屍系統等待比對指認,大體並以「編號7587無名女屍」埋葬於新北市汐止第一公墓無主墓區。  許耀彬依該無名屍的體型、外觀輪廓及陳屍區域等特徵,搜尋交叉比對分析上千筆資料,九月五日比對出有一名居住於基隆市,九十五年即失蹤的七十五歲郭姓老婦人,特徵與該無名女屍相近,於是重啟調查。  許耀彬找到郭婦的子女,其子女說,剛開始接到許耀彬電話時,驚訝的不敢置信,因為母親失蹤十三年已宣告死亡,且戶籍資料早已除口註記查無資料,沒想到警察還在調查,讓他們感動萬分。  警方經採集郭婦子女唾液檢體送驗比對DNA後,確認該無名屍即為郭婦。郭婦子女日前到「無主墓區」找到編號7587無名墓碑時,淚流滿面,再三向許耀彬道謝,直說真是功德一件,離家十三年的母親不再是無主孤魂,得以落葉歸根了。

Read More

法扶會預算初審 有條件通過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十六日初審通過明年度的法律扶助基金會預算。考量資源使用的公平性,會中也通過臨時提案,法院審理強制辯護案時,應審酌當事人資力,若非無資力者,應由公設辯護人或義務辯護律師協助,若無資力者,才轉介由法扶承接。  民進黨立委周春米並提出臨時提案,指現行法院對於強制辯護案件採三元模式,為公設辯護人、法院指定律師及法扶律師。  但有資力當事人的強制辯護案,若是由法扶承接,恐會排擠原有法扶資源及法扶的本意,形成資源濫用的問題。  因此,法院在審理強制辯護案件時,宜審酌當事人資力,如非無資力者,應由公設辯護人或義務辯護律師協助,若屬無資力者,才轉介法扶承接案件,以免有失法律扶助弱勢者的本旨。

Read More

學甲警金融機構宣導反詐騙

學甲分局到金融機構宣導協助詐騙的工作,強化反詐騙能力。 (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學甲報導  詐騙案件層出不窮,為了強化金融機構協助反詐騙的觀念,學甲警分局長洪頂力,十六日率同分局幹部,拜訪金融機構,宣導落實關懷提問、相互連繫、共同阻詐。透過彼此合作,形成強力的詐騙防護網,避免民眾受騙。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去年金融機構協助攔阻詐騙成功案件九百卅五件,阻詐金額高達四億三千餘萬元。

Read More

崑科大《巴特》動畫 西班牙影展獲獎

崑大視訊系老師指導應屆畢業製作動畫短片《巴特》,榮獲西班牙停格影展最佳浪漫動畫獎。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技大學視訊傳播設計系老師指導應屆畢業生製作動畫短片《巴特》,除在國內獲得放視大賞、螺絲起子影展入圍,及技專院校電腦動畫競賽佳作等肯定,參加第一屆西班牙停格影展,榮獲最佳浪漫動畫獎,也是台灣唯一獲獎影片,表現亮眼。  西班牙停格影展是針對停格動畫所舉辦的動畫比賽,向全球徵件。崑大視訊系獲獎的《巴特》動畫短片,是由老師劉勇明指導今年畢業的學生王菁郁、蔡函玲、奚嘉鴻、黃廷偉、林子涵等五人組隊製作。  動畫故事描述機器人巴特在某次機緣下,必須把布玩偶蕾娜塔的雙腿給修理好。木訥的巴特在相處過程中被貼心的蕾娜塔所觸動,但最終卻必須送她回到原主人的身邊,劇情傳達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以及珍惜當下的理念。雙方的情感互動描述細膩,透過停格動畫的表現手法與華麗精緻的美術設定,讓整部作品呈現出唯美又溫馨的氛圍,是一部能觸動各個年齡層的動畫小品。  劉勇明表示,學生能完成作品,讓他感到很欣慰,畢竟停格動畫執行難度很高,不像電腦動畫能使用軟體操作,修改上會比停格動畫彈性許多,因此製作停格動畫要很有耐性。另外,在操偶時,模型常會受損,都要立即修補,費時費力;因此能夠獲獎,對學生是很大的鼓勵及肯定。  導演王菁郁表示,劇本撰寫時,原本只希望能夠創造出鋼鐵與布料間的碰撞與差異,直到後續才開始為兩位主角注入感情,讓故事增添感性的元素,最終成品讓團隊很滿意。這份遲來的畢業禮物,也是為學校與系上爭光。

Read More

騎單車巡守山海圳綠道 驚見垃圾死魚

「小台江」河流讀書會親師生騎單車巡守山海圳綠道,守護河川與綠地。 (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小台江」河流讀書會親師生四十多人十六日騎單車巡守山海圳綠道,同時檢測嘉南大排水質。發現河面飄著一層油汙,水質混濁,飄著垃圾及死魚,建議水利單位定期清理垃圾,淨化水質,恢復河川生態。  「小台江」河流讀書會於十四年前成立,以守護台江河川為學習目標,倡議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曾經獲選全國推動環保有功社團,同時響應世界水質監測日行動。昨日下午在社大台江分校環境教師沈介文指導下,親師生四十多人騎著單車巡守山海圳綠道,進行水質檢測,同時認識綠道沿岸的植物生態。  小台江水手吳瑞玄表示,沿途發現嘉南大排水面有油汙,水質檢測溶氧度只有0至4;山海圳綠道部分路段未種樹,希望植樹綠化。小台江水手李玓叡說,嘉南大排漂浮垃圾,水質混濁,呼籲大家不要亂丟垃圾,更希望水質可以改善,恢復河川生態。

Read More

等近十年 水交社園區12月25日開園

 記者張淑娟/台南報導  等了將近十年的水交社文化園區終於在十二月廿五日要開園了,同時文化局也擬將從民生綠園拆除的國父銅像豎立在園區的桂子山,市議員王家貞籲市府重新安座國父銅像應給予必要的尊重。另昨天議員們也關心水道博物館開園被破壞的情形,要求文化局務必儘速改善。  市議員林美燕昨日在議會詢問文化局有關水交社文化園區到底何時要正式開園,她已經等了將近十年了,並要求要廣為宣傳開園事宜,否則十二月要開園了卻鮮少人知道。王家貞則問及被拆下來的國父銅像到底要如何處理?  文化局長葉澤山指出,園區將於十二月廿五日正式開園,目前只剩部分景觀工程要處理,建物整修已完成。  葉澤山說,國父銅像將重新豎立於水交社園區內的桂子山,市長也同意並予國父銅像安座典禮時給予應有的尊重。  除了關心水交社外,多名議員也關心日前開園的水道博物館公物被破壞、垃圾多、無障礙設施缺乏和停車等問題,要求文化局正視。陳碧玉表示,前往的遊客有九成都是台南市民,如何吸引外來遊客,有必要結合鄰近的化石館、天文台和新化老街做套裝旅遊,葉澤山也表示,該局已與相關單位著手規劃,同時該園區是很好的戶外教學場域,會好好規劃以增加進園遊客。

Read More

骨質疏鬆85歲婆婆練舞喊停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85歲陳婆婆天天練舞、練氣功,近來卻因為經常性跌倒,接受骨密度檢測,發現竟有骨折危機,趕緊積極預防與治療骨鬆疾病。  每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鬆日,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林高田表示,隨著邁入高齡化社會,骨質疏鬆症已經是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問題,平均50歲以上女性,每3人就有1人、男性每5人就有1人因骨鬆而骨折。  骨鬆學會秘書長陳崇桓提醒,隨著年齡增長,長輩可能感到舉步維艱、腳抬不高、步態緩慢及不穩,容易跌倒。跌倒也是台灣老人事故傷害的第二大死因。  根據國健署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每6人就有1名(16.5%)65歲以上老人自述過去1年曾跌倒。陳崇桓說,以陳婆婆為例,因練舞需要較大的肢體表現,若骨密度已在高風險範圍內,更應積極配合治療,提早預防骨鬆骨折,否則一旦跌倒骨折,影響生命程度,可能更甚於三高或癌症。  今年世界骨鬆日以「這就是骨鬆」為主題,首次用視覺呈現世界各地真實骨鬆案例,如打噴嚏、舉手穿衣服等骨折事件,強調骨折後,因疼痛、殘疾甚至無法獨力行為所對患者生活帶來嚴重改變。  據統計,骨鬆因為沒有症狀,導致近8成患者直到骨折後才發現自己有骨鬆症,使得疾病預防工作難度更高。林高田提醒骨鬆4症狀,若50歲後發生骨折、出現身高縮水超過4公分、站直時後腦勺與牆距離超過6公分、肋骨下緣與骨盆之間小於一指幅寬或2公分,就要懷疑是骨鬆骨折造成的。

Read More

關懷植物人 劉香慈擔任創世植星官

《新兵日記》士官長劉香慈(左二)擔任創世基金會台南院「植星官」,呼籲社會大眾一起來關心植物人。 (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新兵日記》士官長劉香慈十六日擔任創世基金會台南院「植星官」,除了近距離關懷植物人,了解其生命故事,更發起「一日安養服務」認捐,號召社會大眾一起來關注弱勢的植物人,幫助每日所需。  劉香慈與十多名幼兒園小朋友昨日上午來到創世基金會台南院,認識安養院、關懷植物人,並體驗模擬臥床者無法自主活動的生活。「植星官」劉香慈哨音響起,小朋友坐在椅子上瞬間不動,真實感受無法動彈的痛苦,體驗時間結束,七嘴八舌說「頭不能轉,手也不能抓,快要受不了,還好我們可以動。」  劉香慈聽聞張小弟罹患罕見的腦神經疾病「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ALD)」,漸呈植物人狀態,父母放棄工作帶孩子,無能為力,幾乎拖垮全家,今年終於順利入住創世,讓父母得以喘息。劉香慈深感不捨,希望透過實際行動,號召社會大眾一起來關注植物人,幫助每日所需。  創世基金會台南院表示,認助一日安養服務、衛材用品及營養餐食,即完成「植星官」任務,將贈予「植星官」榮譽卡紀念。愛心廠商蒂蔻生技及瑞成工業社提供生活用品義賣,義賣所得轉贈給植物人家庭。愛心專線:(0六)二六0一六五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