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肺炎8疫苗進入第3期試驗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所教授陳秀熙(圖)19日在台北出席新冠肺炎防疫科學說明會,會中指出,目前全球有31個疫苗進入第1、2期人體試驗,8個疫苗進入第3期臨床試驗。 (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全球,科學家正全力發展藥物和疫苗。專家指出,目前全球有8個疫苗進入第3期臨床試驗,其中又以美國等4個團隊較為領先,受到國際矚目。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所教授陳秀熙19日舉辦「新冠肺炎防疫科學」說明會。他指出,目前全球有超過165個相關疫苗正在研發中,有31個疫苗進入第1、2期人體試驗,8個疫苗進入第3期臨床試驗。
其中,在目前最為領先的2株疫苗中,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藥廠莫德納團隊,以mRNA產生病毒蛋白為基礎發展疫苗,在動物實驗中已顯示可產生有效的中和抗體,保護實驗中猴子的上、下呼吸道免於產生肺部病變,鼻腔也不具有存活的病毒。第1、2期人體試驗中,所有參與者都能產生具有中和病毒能力的抗體,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出現。
另一組團隊則是英國牛津大學與藥廠阿斯特捷利康合作,以黑猩猩腺病毒為基礎發展載體疫苗,同樣在動物實驗時可產生中和抗體,並具有保護力,在第1、2期人體試驗中也相當順利。
此外,陳秀熙說,還有2株疫苗值得關注,包括中國大陸武漢生物科技研究所與中國醫藥集團合作的滅活疫苗,已通過第1、2期人體試驗;另,德國BioNTech與美國輝瑞藥廠合作的mRNA基因疫苗,同樣也邁入第3期。
在台灣方面,目前疫苗研發仍處於第1期臨床試驗,要設法迎頭趕上,若研發沒有那麼快,政府應考慮爭取國際疫苗大廠授權,作為亞洲的生產地,幫助周遭東南亞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