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廣角鏡〉新南向:失衡的「關鍵國家戰略」

 ■韋 灝  蔡政府「新南向」政策自二0一六年九月正式啟動迄今,成效究竟如何莫衷一是。官方說法是:經貿合作、人才培育、資源共享、區域鏈結等四大面向,已取得不少進展;但企學界和媒體輿論則提出質疑認為,「新南向」要擺脫台灣經濟接近百分之四十仰賴中國大陸市場的現狀,並不容易,實施四年以來,成果確不顯著。儘管如此,蔡英文總統在日前的一項論壇發表談話時,仍然堅持定位「新南向」為「台灣將挑戰轉為機遇最關鍵的國家戰略之一」。  事實上,中國大陸市場對台灣拓展對外貿易而言,有其不可取代性,分散風險固然重要,讓台灣的經濟缺口增加新市場新動力,或許也是不能不走的一條道路;但是,卻沒有必要透過立法設置多重政治障礙,圖阻斷兩岸經貿的正常發展,更何況,那是不容易達成、也是不切實際的做法。  根據財政部最近公布的進出口統計顯示,七月出口值兩百八十二億美元,前七個月的出口額則為一千八百六十二億美元,較去年同期都略有成長,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延燒的情況下,台灣的出口未見衰退,與其他國家相較,表現算是不錯。財經專家解讀出口數據所代表的意義指出,七月出口兩百八十二億美元,其中大陸、香港即占了一百二十五點八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百分之十二點七,創下史上單月第三高;而光是台灣對陸港出口,就占了總值的百分之四十四點六,足見兩岸經貿往來的高度重要性。  雖然這幾年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兩會協商中斷,加以近來大陸又不斷在台海附近軍事演習,情勢緊張更加嚴峻,但雙邊貿易交流卻有增無減,最大因素是兩岸特殊的產業分工架構所導致。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即指出,過去二十年來,台灣對陸港享有鉅額貿易順差,「如果兩岸貿易終止,對台灣一定造成致命重創」。這些專家的示警,對過去四年多一再強調「新南向」是關鍵國家戰略的蔡政府而言,恐怕不能不重新思考調整策略,讓兩岸貿易回歸務實的軌道上健全發展。  蔡總統曾多次指出:「新南向」政策具有高度的包容性,並非和區域內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一帶一路」以及日本、印度的「自由走廊」競爭對抗,而是相輔相成,盼建立互惠互利的關係。但無可否認,由東協十國與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印度等十六國籌組的RCEP,早已於二0一九年十一月四日談判完成(印度中途退出),這幾個月雖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仍將於今年下半年內正式簽署,屆時,台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勢必受到弱化;企業界也憂心未來將面臨更多國際自由貿易關稅不平等的對待,非常不利台灣產業擴展對外市場。工總理事長、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就強調:RCEP年底簽署後,台灣被排除在外,對於石化品外銷將帶來致命傷害。  因此,蔡英文雖認為推動「新南向」不是和RCEP抗衡,卻無法避免兩者之間的連動影響,使得「新南向」目標的達成,面臨更大的壓力與阻力。未來,在全球產業鏈即將在疫後展開重整之際,政府除了持續以「新南向」作為關鍵國家戰略,也必須理解,東協市場前景固然可以期待,卻不能不「超前部署」因應RCEP實施後對台灣產業的衝擊。更重要的是,政府應跨越政治藩籬,務實面對兩岸經貿交流的無可取代性,鬆綁法令梏桎,這才是台灣穩健拓展對外貿易關係的正確道路。 (作者為台灣資深媒體工作者,本文為大華網路報授權刊登)

Read More

北北基軌道建設規劃 林佳龍:成立協調平台

交通部長林佳龍二十三日和新北市長侯友宜相約走淡蘭古道,對於基隆輕軌規畫等問題表示,將成立軌道路網政策溝通平台。(記者蔡琇惠攝)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近來基隆輕軌與台鐵路廊競合問題引發討論,交通部長林佳龍二十三日表示,將協調北北基三位市長,成立軌道路網政策溝通平台,為大台北首都軌道路網做整體規畫,中央和地方坐下來談,確保各建設能互補而非互斥。  林佳龍週日和新北市長侯友宜一起走淡蘭古道崩山坑古道,媒體詢問基隆輕軌等問題,他表示,基隆輕軌與台鐵路廊競合問題、捷運汐止民生線、台鐵與基隆輕軌整體規劃問題,都有待協調整合,大台北首都圈軌道路網有非常多條在做可行性研究或綜合規劃,可是怎麼形成最好的路網,避免路網產生競合衝突等跨縣市關係,都需要進一步協調。  林佳龍指出,北宜高鐵綜合規劃將在今年底前會完成,若北宜高鐵案獲確定,那就會牽動所有周邊軌道路網建置,因此,交通部願意成立大台北「首都圈軌道路網政策溝通平台」,邀請侯友宜及台北市長柯文哲、基隆市長林右昌等人坐下來溝通。  林佳龍表示,基隆輕軌跟台鐵的競合,主要是從八堵到基隆火車站之間的部分,交通部的態度是開放的,現在在做綜合規畫,年底前還有時間,可透過溝通平台整合意見。  侯友宜說,新北市是北北基的中心點,所有的軌道建設都會在新北市的中心點停留或穿越,基隆輕軌跟汐民線建設中,汐止路廊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角色。軌道路網彼此有重疊,交通部要以全方位角度來看北台灣的整體發展,才能解決基隆、汐止甚至是東北角的交通問題。  他指出,基隆輕軌介接汐止民生線,對新北來講非常重要,可銜接到台北市南港站或南港展覽館,對汐止和北台灣的民眾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優先路廊。基隆輕軌要穿越汐止,汐民線又要到東湖,對社后地區民眾影響非常深遠,勢在必行,一定要做。

Read More

<社論>台灣防疫成功靠民主,難道美國不民主?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中)表示「百分之百挺阿中部長」。(翻攝畫面,中央社) 駐日代表謝長廷日前指出,台灣將新冠肺炎疫情損失控制至最小,最重要的原因是實行民主。言猶在耳,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卻要求政風處介入調查主動檢測的彰化衛生局,兩相對照,讓人感覺格外諷刺。  截至本月二十二日,台灣累計確診四百八十七例,死亡七例,現有確診二十三例,防疫表現確實不錯;特別是政府運用資訊科技、生產販售口罩及打擊假新聞等獨特的防疫管理體制,被外界稱為「台灣模式」,受到全球矚目,政府也以此洋洋自得。  然而,冷靜思考,台灣防疫如果真是這麼成功,為什麼許多國家開放邊境管制時,台灣卻被排除在外?難道歐盟及日本等國都無視於「台灣模式」的成功嗎?另外,政府始終強調台灣沒有社區感染,可是最近兩個月來,一再爆出台灣出境而在其他國家檢測發現確診案例,台灣儼然已成為疫情輸出國,這顯然證明台灣疫情並不像政府形容的那麼輕微。  在這樣的情況下,謝長廷大談台灣防疫有成,最主要是實行民主,這種論點自然更站不住腳,因為台灣的防疫模式,本身就未必民主;何況民主跟防疫成敗,完全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舉例來說,目前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十個國家中,真正獨裁國家只有俄羅斯一個,其他像美國、巴西、印度、西班牙,哪個不是民主國家?以此來看,民主跟防疫的成敗有關嗎?  事實上,台灣民眾對政府政策的高度配合,以及全民高度的防疫觀念,才是台灣疫情不致快速擴散的主要因素。再者,外界也強烈懷疑,低篩檢率很可能是台灣確診病例一直不高的真正原因。根據Worldometer統計,截至昨日為止,在全世界兩百一十五個國家、地區當中,每百萬人的篩檢人數,新加坡為二十九萬八千零九十六人,排名第十五;美國為二十二萬七千八百二十七人,排名第十八;香港為十萬三千九百七十六人,排名第五十二;台灣只有三千六百零六人,全球排名第一百七十七名,可見台灣篩檢率之低。  在這種情況下,全台最早出現疑似社區感染的彰化縣,一方面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針對四大高風險族群進行萬人抗體篩檢,一方面從四月至七月進行大約一千四百件的檢測,結果發現一名無症狀者確診,這種主動積極的作為,政府理當獎勵,但衛福部卻啟動政風調查,府、院、黨矛頭也全面對準彰化縣衛生局,綠媒和網軍更對主導其事的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痛加撻伐。  平心而論,彰化縣衛生局的做法有無瑕疵?當然可受公評。但衛生局查出確診怎麼會跟貪瀆扯在一起?何況地方本來就可裁量並經當事者同意進行篩檢,豈有啟動政風調查之必要?照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的說法,主要是衛福部誤將篩檢新冠病毒的「咽拭子檢測」當作萬人血清檢測計畫的案子,認為研究案不可以用公費篩檢,才下令政風調查;他認為這件事根本就是「錯把馮京當馬涼」。  衛福部是不是惱羞成怒,將錯就錯?姑且不論,但蘇貞昌所提的三大質疑,包括彰化有沒有做好回報程序?防疫有沒有針對採檢的程序做好防護?及後端經費補助的核銷等等,彰化縣都已經明確回應,基本上都按照規定辦理,但綠媒和網軍還是繼續抹黑,不管葉彥伯擔任理事長的台灣篩檢學會主要是針對癌症研究,影射葉彥伯「全民普篩,協會發大財」,此無異於人格謀殺。試問,這樣的假消息,政府怎麼不迅速澄清?難道這樣的台灣模式就可以有效控制疫情嗎?

Read More

巴威甩尾 未來一週全台有雨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第八號颱風「巴威」持續增強直撲大陸東北,氣象局表示,受颱風外圍引進西南風影響,估計未來一週全台持續有降雨趨勢,提醒民眾留意劇烈天氣。  氣象局表示,巴威颱風未來一兩天還會持續增強,預估將朝北韓到中國東北方向移動。不過,受到颱風北上,外圍環流引進西南風影響,週一起到週六的台灣天氣都不穩定,二十四日中南部地區及澎湖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其他地區、金門及馬祖為多雲到晴,午後東北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北部、東南部(含綠島、蘭嶼)及恆春半島沿海空曠地區易有八至九級強陣風;明日西南部及恆春半島沿海有長浪發生的機率,  週三(二十六日)起西南風增強,並持續到週六,西半部地區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其他地區為多雲,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

Read More

陳其邁今就職 傳韓不出席

準高雄市長陳其邁在就職前夕率新市府團隊首長聽取市府各單位簡報,希望儘快進入狀況,無縫接軌。﹙記者吳門鍵攝﹚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準高雄市長陳其邁二十三日表示,今天就職典禮慣例都會邀請歷任市長參與,他誠摯邀請韓國瑜觀禮,但是否出席也需尊重韓的意願。據悉,韓國瑜已對外表示另有行程,不會出席。  陳其邁昨天率新團隊於公務人力發展中心,聽取市府各局處副首長率業務團隊針對預算執行、重大辦理工作及未結案件業務報告並討論,希望能儘快進入狀況,無縫接軌,大家都希望市政能夠重開機,而他對市政和各行政區也有一些了解,也有一些必須立刻處理的事務,他會和新局處首長討論解決。  新市府團隊上任不到二個月就將面臨高雄市議會第四次定期大會開幕,陳其邁表示,特別要各單位首長提早進入狀況,對各項重大施政用最短時間熟悉,立即上工推動政務,力求達成兩年拚四年目標。  至於農業局和海洋局首長尚未確定,陳其邁透露,原設定的兩位人選有自己的工作,還需要一些時間處理自己的事務,等一旦確認後會儘速公布。 準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誠摯邀請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參加就職典禮,但是否出席需尊重韓的意願。﹙記者吳門鍵攝﹚ 陳其邁說,新農業局長對於農漁產銷及整個未來的新農業、新漁業發展要有一套想法、做法和改革。  高雄市長就職典禮過往都會邀請歷任市長出席觀禮,好界好奇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是否會參加?陳其邁指出,依照慣例就是邀請歷屆市長,他也會誠摯邀請韓國瑜,但是否會出席觀禮,必須尊重韓的個人意願。  媒體也關切近日大雨造成高雄部分路段積水,陳其邁表示,目前仍由代理市長楊明州率領市府團隊在處理,這屬於楊明州的職權,他必須尊重,但有與楊市長連繫,掌握狀況,希望上任後能立刻因應處理。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美陸網路權力爭霸,台灣陷夾縫

美國與中國大陸網路爭霸,包括美國禁止美國企業與TikTok合作。(路透) ■馮國豪  兩岸關係緊繃,連追劇也被波及。經濟部商業司八月十八日公告新增「在台灣地區從事商業行為禁止事項項目表」,明文禁止台灣任何單位代理或經銷中國大陸OTT-TV及相關商業服務,形同將愛奇藝、騰訊等大陸OTT網路影音平台逐出台灣。  由於兩岸條例並未將OTT-TV列為陸資許可投資項目,過去處於法令模糊狀態。現在經濟部加以明確禁止,理由除了從法律面強調防止OTT-TV非法經營之外,還在公告中特別敘明陸資OTT-TV「在政治、社會、文化有敏感性或影響國家安全之虞」。  其實,兩岸關係才是此次修法禁止的主要關鍵。法律的背後,陸資OTT-TV被視為「文化侵略」、「科技入侵」,甚至拉高到「國家安全」的層次看待,不希望國人長期收視、使用後,習以為常、依賴愈大。  這道禁令也明顯反映出蔡政府在政治上的仇中、將中國大陸視為敵對勢力的態度;否則,美國、日本的影視產業及作品,也充斥在台灣使用的各種網路影音頻道上,難道就沒有「文化侵略」、「國家安全」的顧慮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右)揭露「乾淨網路」計畫,矛頭指向中國大陸。(路透) 乾淨網路 騰訊等陸商列拒往  如果把這項新禁令放在國際視野看,蔡政府禁止台灣任何單位代理或經銷中國大陸OTT-TV及相關商業服務,只是呼應美國與中國大陸網路權力激戰、廝殺的其中一環而已。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今年四月二十九日揭露「乾淨網路」(Clean Network)計畫,矛頭就是指向中國大陸,當時主要是針對新一代的5G網路,不但要把華為、中興、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大陸業者列為拒絕往來戶,還號召其他國家一起來抵制使用華為的5G設備。  八月五日,蓬佩奧宣布將擴大乾淨網路計畫,進一步控管陸資電信業者,內容涵蓋運營商、商店、App、雲端儲存服務和海底電纜等五大類。美國總統川普旋即於七日宣布,將在四十五天後,禁止美國企業與TikTok 母公司「字節跳動」合作;同時以行政命令禁止美企與大陸知名通訊軟體微信WeChat以及其母公司騰訊交易。  TikTok在全球超過八億用戶,有四成是十六至二十四歲年輕人,深受全球年輕族群喜愛。美國封殺TikTok,年輕世代對美國的觀感、對國際網路影音市場會出現什麼變化,都還待觀察。 美國將阿里巴巴等陸商列為拒絕往來戶。圖為阿里巴巴位於杭州的總部。(路透) 大陸封網 早該料到美將對抗  無論如何,網路已是大國霸權必爭之地,美國與中國大陸在網路世界的攻防還會持續;而且,隨著網路科技的發展,從柯林頓、歐巴馬、川普到蔡英文、柯文哲,一再驗證網路聲量對選舉影響力愈來愈大,網路的軟硬體主導權爭奪戰,只會愈形激烈。  美國川普政府和台灣的蔡政府都掀起了仇中、反中意識,網際網路就是主要的反中角力戰場,也直接、間接的影響了美、台年輕一代對中國大陸的觀感;美國十一月三日就要大選,即使民主黨的拜登勝出、川普落敗,兩個大國的緊張關係、年輕人對中國大陸的印象,短期之內恐怕都難以改變。  但話說回來,在中國大陸境內迄今仍無法聯結使用境外的Facebook、Twitter、YouTube及 Google等,自己也應該要預料到,有朝一日會碰到美國出手打壓、對抗的局面。只是,美國現在要禁用中國大陸的App,純粹是出於政治因素。  回過頭來看蔡政府要對中國大陸OTT-TV及相關商業服務下逐客令,可以從幾個面向觀察可能的影響效應。首先,針對陸資OTT-TV,舉凡收費、客服、街頭廣告、在網站經營廣告業務等都禁止,少了在地的服務與便利性,確實會削弱中國大陸OTT-TV在台灣的影響力。 封鎖愛奇藝 影響台業者收入  其次,愛奇藝在台有超過兩百萬用戶,雖然台灣的消費者還是可以透過跨境方式消費,但卻也因為失去了在地化的支付方式和客服管道,且伺服器放在國外,可能會降低影音收視的服務品質,這些都是消費者的損失。  第三,愛奇藝在台灣投資並收購版權已超過台幣十億元,包括《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等台灣影視作品,就在愛奇藝平台上播放;在文化部影視產業局報告中,今年上半年台灣共推出十八部台劇,愛奇藝就購入九部,居同業之冠。台劇要上OTT平台,愛奇藝已是業者首選;台灣影視產業如果少了這個平台與收入,必然會影響未來的創作。  第四,以台劇《痞子英雄》為例,透過愛奇藝,在香港就非常火紅,許多港人遊台甚至要求安排走訪劇中場景,受歡迎的劇作還能帶動觀光旅遊產業收入。所以,只要對台灣影視產業、文化行銷有幫助,就不該輕易放棄任何機會將台灣的好作品放到國際影音平台。  此外,台劇上愛奇藝平台,香港、大陸消費者都看得到,這也是展現台灣文化與促進經濟的行銷方式。我們是否只擔心大陸的「文化侵略」,卻忘了台灣影視產業文化西進也該擁有的「自信」。 顧及產業 台應衡量自身實力  第五,網路影音平台的競爭終究是自由市場,大陸對影視產業投資龐大,作品不斷推陳出新,愛奇藝目前片源又新又多,已經是國際華人社會重要的影音平台;台灣面對嚴酷的競爭環境,先自問有沒好的作品?如果失去了愛奇藝的跨境投資、行銷傳播管道,我們自己是否有配套的振興影視產業政策來彌補這一區塊?  未來,還有兩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勢將影響台灣影視產業的發展:  其一,大陸公布惠台「三十一條」中,放寬台灣人參與大陸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電視劇製作時,可不受數量限制,且大陸電影發行機構、廣播電視台、視聽網站和有線電視網引進台灣生產的電影、電視劇等,也不做數量限制。  其二,過去台港的影視產業有長期的交流合作基礎,但在「港區國安法」實施後,蔡政府從嚴認定陸資、港資與來台投資審查,是否會殃及台港影視產業的交流發展?「金馬獎」未來是否也會連帶受到改變?  美國是世界超強,為反中、為爭奪網路權力與主導權,有足夠的籌碼對中國大陸進行壓制、封殺,台灣不是美國,身陷大國角力的夾縫中,必須衡量自己的能力與處境,更要顧及產業的生存與發展,否則將得不償失。 (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兼任副教授馮國豪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柯P嘉義參與路跑做公益

台北市長柯文哲(中)受邀南遭嘉義市出席公益路跑並鳴槍。((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立委蔡壁如以及「學姐」黃瀞瑩二十三日清晨南下嘉義為路跑活動鳴槍,中午和在地議員吃飯,被外界解讀是否為二0二四年大選提前部署,柯文哲說「想太多了」,組黨就必須要和地方有聯結,交流很正常。 二0二0嘉義國際啤酒超半程馬拉松昨上午在嘉義縣水上鄉北回太陽館起跑,主辦單位除邀柯文哲外,還請「學姐」黃瀞瑩代言,並結合公益,募集晶片,所得捐贈社團法人臺灣雷特氏症病友關懷協會。 媒體問到,對於民眾黨這幾個月來參選的四次補選全部挫敗,柯文哲表示,會再研究反省。 柯文哲說,這個應該很多因素,不只是不是不能跨過淡水河或是根本就是柯文哲的光環減少,或是這種單一席次的選舉結構,這是多重因素,所以還是要科學的分析才能夠知道,但是都會把資料搜集起來,研究改進反省改進這是民眾黨的文化。」 柯文哲坦言,單一席次選舉對小黨不利,未來可能要改變選舉策略,記取失敗經驗,反省再出發。 參加路跑鳴槍後,柯文哲專往嘉義市,走訪嘉義市東市場傳統攤商,至城隍廟參拜。之後參加「民眾逗陣來嘉」民眾黨公車小旅行的導覽活動,搭乘嘉義市免費低碳公車遊嘉義,先到獄政博物館再至嘉義公園,爾後續往九華山地藏庵參拜,中午柯文哲邀請多位嘉義市議員餐敘。

Read More

防疫提建言 江啟臣:無政治考量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近日有關中央與地方政府防疫的討論,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二十三日表示,防疫工作絕對要交給專業,也需要滾動式檢討,中央與地方政府應相互合作,甚至中央應該盡量協助地方政府,這是國民黨一貫態度。  彰化縣衛生局對無症狀居家檢疫者採檢風波延燒,國民黨原串聯十四個執政縣市首長採行入境普篩,遭民進黨譏是將防疫當作政治鬥爭工具。  對此,江啟臣二十三日上午出席前行政院長郝柏村追思會前受訪指出,防疫工作絕對要交給專業,其中一定有政府負責執行,中央與地方政府應相互合作,甚至中央應該盡量協助地方政府,這是國民黨一貫態度。  江啟臣表示,國民黨身為在野黨提出各項建議,從疫情早期即提出應該要提早準備紓困與振興,黨團也提出相關法案。他強調,防疫需要滾動式檢討,在防疫過程中,國民黨發現、民調顯示政府應該要提早做那些事,在野黨就提出來,沒有所謂政黨政治考量。  江啟臣強調,防疫視同作戰,希望指揮官能做出真正提高防疫安全、讓人民有最高安全感的決策,這是最重要的,也是國民黨的期待。

Read More

<中華副刊>月朦朧 人朦朧

■林念慈 僅是含苞 就用盡了氣力 每一個字都包覆 千絲萬縷 每一個笑都為 複義,你不可撥開你只能 讓夜色 徐徐地開展 有些話說著說著就 謝了 但你的指尖 一點,花準時開了 都在月下 吐露的不多 恰好掩映 心事,任幽香淡淡 此刻適合曇心 談一切 不可見光的,我們 忽明忽暗 像一盞搖曳的 燈火,天明熄滅 夜裡指路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咖啡‧色‧物語〉山歸來

 圖/盧兆琦  文/離畢華 跟他上山,和他的朋友。他的朋友算是重裝備,我是輕裝備,或許說我不過來逛一逛,拜訪老久不見的嵐霧和散落在腐質層上的寧靜。 他和朋友往更奧內的山前進之前,會將馱來的食物放進冷藏箱,釣魚用的那種。「山上的魚」,心裡翻出一層層的意象。他們通常在一兩個月亮從被大樹隱蔽的鬱藍天空走過之後就會回來。 我在附近閒逛,端詳凝脂般的松脂、呼吸腐葉的味道,或者看著不知名卻美得不可方物的小花,隨興寫下一行或兩行句子。極具詩質的句子。所有的行為都被肅靜包裹,然後貼上幾句啁啾,似乎就可以委託藍腹鷳寄送到很高很遠的地方。 他們回來了。三個月亮之後,我也讀遍一本心的詩偈,就是少了滿意的畫作,等待兩字果然難耐。 開始煮一壺咖啡給冷掉的心。惠蓀農場的豆子是一顆顆晶亮的眼珠,骨碌碌在磨豆機裡翻滾時邊升起一抹藍色的氣味。給你,他從背包掏出一枝我不知道的植物。山歸來,他告訴我他的名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