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病例疫調 醫:監測性篩檢有必要

中央社∕台北10日電 昨天出現一名本土染疫女童,因有抗體屬舊案,對社區威脅小,外界也關注舊案疫調的必要性。國內醫師強調,弱陽性仍具潛在風險,監測性篩檢舊案進行疫調,在解封階段有一定必要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新增1本土個案(案16396)中斷連9天零本土紀錄,為台北市一名1歲女童,檢驗Ct值高達38,病毒量低,且檢出抗體是陽性,屬於感染舊案。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強調,女童同住家人檢驗結果皆為陰性,研判對社區影響非常低。事實上,近期新增本土個案常為舊病例,各界開始關注舊案列案號,並進行疫調的重要性,不免也有部分意見認為,在與病毒共存的未來,匡列病毒量過低、具有抗體的舊個案接觸者,並進行疫調,可能反而變成一種浪費。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邱政洵今天上午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在執行監測性篩檢政策時,被發現的舊病例列案疫調不會浪費資源。他指出,雖然個案已處於時陰時陽階段,傳播風險低,但若接觸到免疫力不全民眾,仍可能形成傳播鏈。 邱政洵說,國內現階段社區本土個案零星,雖有邊境防堵政策,但仍擔心出現漏網之魚,所以需要仰賴監測性篩檢,尤其現在是解封階段,監測性篩檢更扮演舉足輕重角色,落實監測性篩檢才可以敏感發現國內社區疫情變化,以利及時調整疫情警示,以及強化防疫規範。

Read More

拍孟婆客棧 唐美雲笑稱得戲癌

「孟婆客棧」即將開播,唐美雲(右)與方馨分別飾演客棧老闆和廚娘,常有鬥嘴橋段。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為打造《孟婆客棧》,唐美雲砸上億資金,後製時還一度為此停工,如今順利將上檔,讓她也笑喻彷彿得到了「戲癌」,拍到好的戲就希望全心全力完成。 《孟婆客棧》改編自2018年唐美雲歌仔戲團同名舞台劇作品,由總製作人唐美雲與蔡振南、方馨,方宥心、張書宇、許富凱等人主演。唐美雲斥資上億元打造,改以「歌舞情境喜劇」新型態,採現代手法描述奈何橋畔的孟婆客棧裡,往來過客在轉世時如何為記憶羈絆。 唐美雲表示,這次打破傳統戲曲作法,把台灣傳統內容,加入現代價值觀和科技,不但要讓觀眾感受視覺震撼,每個單元都擁有超強彩蛋演員,其中新科金鐘影后鍾欣凌也參與特別演出。希望年輕朋友可以透過這齣戲認識台灣在地文化。 對於《孟婆客棧》即將正式播出,唐美雲直呼:「實在是太可怕了!」她指出:「沒想到後製需要更多心力和金錢,雖然我演過電影、戲劇和舞台劇,當過戲劇製作人,但這樣的戲劇是第一次!」她形容彷彿得到了「戲癌」。 《孟婆客棧》將於17日起每週日晚上8點公視台語台播出,中華電信MOD17日上架,民視無線台將於11月8日起每週一至週五晚間6點半播出。

Read More

福德隧道6車追撞 釀7傷

中央社∕台北十日電 國道三號福德隧道外側車道今天中午發生六車追撞事故,計七人受傷、送醫治療。事故一度造成回堵塞車,肇事原因仍待釐清。 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九大隊木柵分隊巡邏車今天中午十二時許結束勤務返隊途中,發現國道3號南向十九點五公里處(福德隧道)外側車道發生六輛汽車追撞事故,立即回報勤務指揮中心線上警力馳赴現場。 經查這起事故共造成七人受傷,其中二人身體不適但無明顯外傷、二人挫傷、二人腿部遭車體擠壓受傷、一人臉部撕裂傷及下半身腿部骨折;總計有五人送萬芳醫院、一人送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人送內湖三軍總醫院治療。 事故一度造成回堵塞車,木柵分隊巡邏車在現場依規定設立封鎖線及交通維持措施,管制中、外線車道,開放內側車道通行,並於下午一時十七分,完成事故車輛拖吊排除作業,同時開放內、中線車道通行。 此外,主線車道完成現場清掃作業後,下午一時四十五分開放全線通行。肇事原因及經過,待警方後續調查釐清。

Read More

帶酒續攤遭拒 少年遷怒超商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十六歲江姓少年在八日晚間十時許與表弟妹共三人,酒後至北市羅斯福路好樂迪KTV要續攤,因其手上還帶著啤酒遭KTV拒絕,江男暴走,先至隔壁彩券行欲砸店未果,再至附近超商損毀店內貨架設備及收銀機台,文山二分局員警趕至將三人帶回保護管束,再找家屬前來領回,才結束一場鬧劇,而遭毀損的超商後續也將向其求償。 警方調查,十六歲的江姓少年八日深夜和表弟妹從深坑到北市景美好樂迪KTV要續攤唱歌,因江姓少年自帶啤酒要進場,違反現階段「KTV不得飲酒」規定,於是店家要求代為保管他們帶來的酒水,不料,江姓少年卻突然暴走,脫去口罩大聲咆哮,甚至衝到隔壁彩券行拿椅子企圖砸店,幸經彩券行員工搶回椅子才未釀禍。 隨後,江姓少年又衝至旁邊超商,隨手砸毀店內貨架設備和收銀機台,隨少年前來的表妹在後面不停勸阻,但已喝茫的少年則是完全不予理會。 文山二分局景美派出所接獲有人在捷運站出口鬧事,立即趕往處理,並將三名少年帶回派出所保護管束,經對江姓少年進行酒測,其酒測值高達零點七毫克。 警方表示,少年脫下口罩四處亂跑部分將通報北市衛生局進行裁罰,另超商被損毀的設備部分,後續將向其家屬提出民事求償,員警最後找來其家屬將三人責付領回。

Read More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預防醫學專欄〉樂齡族防肌少症 運動後增肌 點心怎麼吃?

作者:臺大醫院營養室陳珮蓉主任 邀約老朋友一起登郊山健行,享受青山綠水舒心又能健身,是再好不過的樂齡養生活動了。出外郊遊總免不了帶點零食,那除了好吃,有什麼飲食原則可以為營養加分的呢? 首先,避免空腹運動。樂齡族難免有三高慢性病,出門前除了該吃的藥要記得吃外,應吃完早餐再出門,避免空腹做長時間的運動;尤其是有糖尿病者,需吃好吃滿原來規律的早餐,以避免發生低血糖,並且如果活動時間與運動量都超過平時習慣,每隔1-2小時還需要補充適量含碳水化合物的點心。 增肌減脂很重要。年長老化過程會發生身體組成變化,肌肉量逐漸減少而體脂肪增加的情況,如果飲食未控制且運動量不足,也可能有肌少症肥胖的問題,亦即虛胖的體型。肌少症肥胖嚴重者,會影響三高慢性病(血壓、血脂、血糖)之控制,且骨關節功能不佳,影響日常活動與生活品質。因此,藉由適當飲食與運動以調整體組成、增加肌肉並減少體脂肪相當重要。運動種類建議有氧運動加上肌力運動。有氧運動例如:健走、游泳、跳舞等,可以消耗體脂肪;肌力運動例如:舉啞鈴、伸展操等阻力型運動可以強健肌肉。但是要增加肌肉,只有運動效果有限,必須還要有足夠的營養,尤其蛋白質。依照不同身高體重,每天攝取5-9份蛋白質食物,每份約兩指大小(30公克)肉類、1塊豆腐、1個蛋、1杯牛奶或豆漿。平日的三餐飲食,最好能平均攝取蛋白質,也就是不要集中在某一兩餐,對身體肌肉量的維持比較有利。一般人習慣早餐很簡單吃個清粥小菜,或者麵包加1杯牛奶,這樣的飲食之蛋白質並不足夠。早餐有蛋、加牛奶,才至少含兩份蛋白質;午晚餐則至少各有1支雞腿或1條手掌大的魚。 運動後的點心需含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運動後只喝白開水、運動飲料或吃水果、餅乾,這樣對於增肌應無幫助,而且水果餅乾吃太多,還可能減脂不成,反而增加體脂肪。運動後的點心,需含至少一份蛋白質與適當比例之碳水化合物,比例的建議為蛋白質:碳水化合物=1:3(範圍可以2~4,有氧運動時間愈長,消耗熱量愈多,則碳水化合物比例可以增加)。舉例一些蛋白質7公克、碳水化合物21公克的點心組合如下,供樂齡族參考運用:(1)茶葉蛋+地瓜1小條;(2)低脂奶1盒+營養口糧1片;(3)無糖豆漿1盒+饅頭半個;(4)原味優格1小盒+葡萄10顆。(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為統一企業及統一超商於2003年共同捐助成立之公益基金會,致力於預防醫學及營養保健之社會教育、研究發展、國際學術交流。)

Read More

大型長照機構員工托幼 最快年底上路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為提供長照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友善職業環境,衛福部預告,雇用超過100人的大型長照機構,將可提供員工托幼服務,也可和其他雇主辦理聯合托育,最快年底可公告上路。 依據衛福部近日預告「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法人得提供之服務」草案,明訂受雇者達100人以上的長照機構,可以提供員工子女幼教與照顧服務,並可與其他雇主簽訂契約,辦理聯合托育。 衛福部表示,基於國內長照服務發展,長照機構內部員工有托嬰、托幼等需求,其中托嬰屬社福體系,原本就可提供,但托幼屬於教育體系,因此本次特別訂定,讓法制上更明確。 衛福部表示,目前國內長照機構以中小型為主,但未來可提供員工幼托服務,希望長照機構業者營運到較大規模時就可提供幼托服務,提升員工照顧,也增加就業誘因,吸引更多人才加入長照服務。 依照法規作業程序,經過2個月預告期彙整各界意見,後續需要衛福部法規委員會討論,若一切順利最快今年底公告施行。

Read More

警攔檢點不合法 外籍女18萬罰單免繳

中央社∕台北十日電 一名美籍女子開車行經北市中山北路六段時遇警方酒駕攔檢,女子駛離未停車被開罰新台幣十八萬元。台北地院審理後,發現警方未在規劃地點設置攔截點,攔檢不合法,判決撤銷罰單。 判決指出,這名美國籍女子去年一月十三日晚間開車行經中山北路六段,經過台北市士林警分局設置的酒駕檢測站,未停車受檢離去。警方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舉發,台北市交通事件裁決所裁罰女子十八萬元,三年內不得考領駕駛執照,並須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 美籍女子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她主張,員警於未經警察主管長官指定地點進行集體攔停酒測稽查,本件攔停執行並不適法。此外,她是不諳中文的外國籍人士,不知員警要她停車受檢,開車經酒測點已減速,並經員警指示繼續向前駛離,員警也沒有積極阻攔她,自己並無過失。 交裁所表示,女子持有美國加州駕照,依互惠國原則可在台灣駕駛汽車,對台灣交通法令及警察制服,應有所認識,且台灣警察執行路檢勤務的模式與美國並無太大差異。員警事發時在勤務地點擺設交通錐縮減車道及擺放酒測攔檢告示牌明確,女子是故意不依指示停車接受稽查。 台北地方法院調查發現,員警的取締酒後駕車勤務規劃表中,規劃的勤務地點是「中山北路六段三九二號(士東國小前)」,卻在「中山北路六段八百號」執行酒測攔檢,並非主管長官指定的酒測路段,美籍女子開車行經警方未合法設置的攔檢點,自然沒有依指示停車接受稽查的義務。 另外,北院勘驗錄影畫面,查出女子開車經過攔檢點時,員警持指揮棒由原先平舉狀態而有向上抬起的動作,容易讓女子誤認員警允許通過。女子開車過後,員警只在女子車輛後面緩慢行走幾步,並未吹哨或晃動指揮棒追趕女子車輛,無法認定女子拒絕接受稽查。

Read More

炎亞綸邀韓國音樂鬼才ZELO合作

韓國音樂鬼才ZELO接受炎亞綸訪問,期待與理念相同但又音樂風格不同的音樂人合作。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金鐘新科主持人炎亞綸自創立訪問節目《IconiA》,訪問海外知名藝人,這週訪問韓國全能音樂鬼才ZELO,除了暢談音樂正能量,也藉機邀約創作合作。 ZELO在16歲時以團體B.A.P出道,當時年紀最小是團隊中的老么,卻以Rapper、舞蹈能力為團隊擔當,更具歌唱及創作才能,嘻哈音樂鬼才形象深植人心。也因身高直逼188公分,在團體B.A.P時期被稱作「巨嬰寶寶」,因外型俊俏也曾榮獲「最吸引韓國人的明星」美譽。 ZELO自從單飛後,音樂充滿能量不間斷,即將在15日過26歲生日的他,特為炎亞綸的節目帶來最新單曲《Back On The Road》,並分享這首歌曲是自己獨立闖盪歌壇後,感受到許多辛苦與困難,但希望帶給歌迷正能量,也想以音樂鼓勵粉絲激勵自我而創作。 炎亞綸在自己主持的節目《IconiA》中,訪問許多海外知名藝人。 炎亞綸也對於ZELO的全才音樂能量非常驚艷,詢問ZELO是否想挑戰英文或中文音樂,藉機邀約創作合作,讓ZELO笑著回說:「為了能讓更多歌迷能聽到我的音樂會好好努力!也很期待與理念相同但又音樂風格不同的音樂人合作,可激盪出不同的音樂作品!」還不忘逗趣的做出接電話手勢,向炎亞綸喊話:「想快點合作,要記得聯絡我唷~」

Read More

合興社區長輩健走 市長關懷

北區合興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十日舉辦活力健行,市長黃偉哲出席開幕式,並致贈蛋糕、壽麵給長輩,提前預祝長輩重陽佳節快樂。(市府提供)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北區合興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十日舉辦活力健行,促進社區長輩與家人間的情感交流,並達到預防延緩失能的效果。市長黃偉哲也到場為健走活動開幕,並致贈蛋糕、壽麵給長輩,提前預祝長輩重陽佳節快樂。 健走活動從合興里活動中心出發,順著柴頭港溪沿線繞回活動中心,活動後還提供傳統整復推拿、穴位養生保健等服務,現場並製做雞蛋糕分送給長輩。市議員沈震東、陳怡珍、許至椿等都共襄盛舉。 黃偉哲表示,很高興在雙十國慶的好日子中,大家能一起平安快樂健行,也感謝市民一同配合做好防疫,在疫情紓緩下,未來將積極振興經濟,讓大家的生活更幸福喜樂。 黃偉哲指示社會局,因應疫情彈性調整關懷據點服務方式,二級警戒期間則恢復為實體課程,在疫情期間據點業務穩定執行,持續成為照顧長者、安全防疫的好所在。 社會局指出,南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目前配合防疫指引,據點只要完成防疫管理查檢後,即可有條件開放服務,目前恢復開放據點已達八十趴。北區合興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從九月起恢復開館後,於據點內辦理營養教育、長者繪畫、電影讀書會、行動劇團、性平防暴時事案例探討等多元類型健康促進課程。

Read More

左鎮清修魚化石 孩童直呼有趣

左鎮化石園區舉辦清修化石活動,讓小小學員與距今五千萬年前的化石相遇。(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左鎮報導 左鎮化石園區十日舉辦一場清修化石活動,由國內專業化石清修團隊的化石先生蕭琮諭,帶著七歲至十一歲不等的小小學員與距今約五千萬年前的魚化石相遇,讓孩子有了不一樣的國慶活動。 化石先生蕭琮諭表示,此次清修的魚化石,來自於距今約五千萬年前美國懷俄明州始新世綠河組地層,整個化石清修的過程,如同打開扭蛋一般的令人期待。 蕭琮諭利用氣動筆、刷子、刀片等簡易清修工具,先在現場示範教學,之後由學員們來操作,小小學員都第一次使用清修筆,一開始手顫抖著,也有一點點害怕,之後就操作自如了,園區吉祥物KOKO也陪同小朋友留下寶貴的學習體驗。 蕭琮諭指出,美國綠河組地層橫跨美國懷俄明州、猶他州、科羅拉多州,是世界知名的化石發現產地,而距今約五千萬年前的綠河組古環境溫熱潮濕且多雨,當時是一個超大的湖泊,湖中有著多樣的魚類、鱷、龜鱉等生物,岸上生長著巨大的棕櫚樹林和多樣的開花植物、昆蟲、哺乳動物始祖馬、蝙蝠,及鳥類等生物,經過科學家從現今石灰岩地層中埋藏的化石,逐漸建構出當時生物多樣的古環境場景。 適逢國慶連假,園區特別辦理清修化石活動,廿組家庭學員除台南,還有外縣市到台南旅遊的民眾共同參與。十一月的課程,還邀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張鈞翔,他是古象專家,屆時將會分享「當大象遇到巨大的非鳥恐龍」,相關訊息可先至左鎮化石園區網站(https://fossil.tnc.gov.tw)查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