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法律達人 南光拿下第5名

南光高中參加法律達人擂台賽優勝的學生與師長合影。(校方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台南市第十五屆法律達人擂台賽,南光高中在激烈的競爭中榮獲第五名,為新營區私中唯一入選優勝的學校。 南光高中表示,這項比賽歷經初賽、預賽,經過刺激又有趣的搶答過程,計有卅六隊取得晉級。 指導老師郭怡秀、莊惟堯表示,今年培訓過程中,起初遇到疫情停課的影響,一直延至開學才正式開始。在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除需讓學生初步了解法律知識外,訓練學生團隊合作也相當不容易。 六名隊伍除可獲頒團體獎盃乙座,及每名參賽學生獎狀乙幀外,前五名者可分別獲得圖書禮券一萬五千元至三千元不等。

Read More

75歲以上近3成未接種 指揮中心不排除提供優惠催打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內新冠疫苗累計已接種逾2278萬劑,覆蓋率已達68.73%,但也新增6例死亡通報,且因應75歲以上民眾仍有近3成未接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26日表示,AZ、BNT疫苗接種率都達9成,未出現「棄打潮」,未來也不排除思考與討論以優惠或摸彩誘因,也可提高接種意願。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25日疫苗接種41萬0169劑,其中,AZ接種12萬5992劑,莫德納接種11萬2322劑,高端接種2197劑,BNT接種16萬9658劑。 截至目前為止,累計接種2278萬3694劑,包含AZ接種1167萬5100劑,莫德納接種562萬5943劑,高端接種136萬9639劑,BNT接種411萬3012劑。目前疫苗接種人口覆蓋率達到68.73%,劑次人口比為每百人97.24劑。 由於第13輪有望開放AZ混打BNT疫苗,一度被傳會引發棄打潮。莊人祥則提出數據表示,並沒有出現想像中的棄打潮,強調AZ疫苗第2劑第1天實際接種率達96%,至25日止平均也有94.7%;BNT疫苗第1天接種率也有92.5%,這幾天最低接種也達87.2%,沒有打氣減少的狀況。 莊人祥指出,根據過往經驗,通常實際接種率為預約的8成以上,等於只要實際接種率超過8成,就屬正常現象。 至於外界關注75歲以上民眾仍有近3成未接種,是否應該祭出獎勵政策等增加誘因?莊人祥表示,對於長者及移工等不便到疫苗平台預約的人,都會盡量鼓勵接種。未來除了規劃以專案或外展方式提供接種,對國外採取提供優惠或摸彩等方式,也可往這方面思考,會再討論如何增加民眾接種意願。

Read More

童罹血癌 將移植父血液幹細胞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可提高血癌病童治癒機會。(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3歲朱小弟弟身上莫名瘀青,中山附醫診斷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第7型,經過化療,癌細胞一度下降,血癌指數又上升,將進行半吻合造血幹細胞移植,雖然多數費用健保給付,但如有特殊病毒感染必須國外進口藥物,家屬煩惱不已,幸好國際獅子會愛心捐贈,院方定2個月後手術,希望爸爸的血液幹細胞,能治癒朱小弟弟。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醫師巫康熙指出,血癌是兒童最常見的癌症,會以常常莫名的瘀青、臉色蒼白、高燒不退、骨頭疼痛等病狀表現,家長如發現小孩有這些症狀,一定要仔細檢查,早期發現提高治療機會。 巫康熙表示,朱小弟在今年4月因身上常常莫名的瘀青,抽血發現血小板低下,治療無效後,轉診到中山附醫,診斷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血癌)第7型,罕見且惡性度高,易復發造成死亡。 3歲朱小弟罹惡性血癌,國際獅子會發揮愛心,今年再捐30萬元,協助3歲抗癌小勇士迎戰兒童罕見血癌。(記者陳金龍攝) 巫康熙說,朱小弟化療後,癌細胞一度明顯下降,但近期骨髓檢查,血癌指數上升了,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以前稱為骨髓移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過去採慈濟骨髓庫造血幹細胞配對,近年來團隊克服排斥問題,已完成近20例由父母提供造血幹細胞的半吻合造血幹細胞移植,移植成功率100%。安排朱小弟在2個月後接受朱父提供造血幹細胞的半吻合造血幹細胞移植。 巫康熙說,骨髓移植約3、4百萬,雖然多數由健保給付,但當特殊移植併發症出現時,必須進口健保尚未給付藥物治療,家屬很憂心,幸好國際獅子會300─C1區獲知後捐贈30萬元。院方希望愛心支持下,迎戰兒童罕見血癌,讓朱小弟弟戰勝病魔,恢復健康人生。

Read More

收容人彩繪燈籠 點亮光明

南二監舉辦「彩繪燈籠,點亮光明」活動,共有三十名毒品收容人參加。(南二監提供) 記者盧萍珊∕六甲報導 法務部矯正署台南第二監獄與台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中華更生人藝術推廣協會,共同舉辦「彩繪燈籠,點亮光明」活動,共有三十名毒品收容人參加,透過顏色彩繪出不一樣的作品。 南二監典獄長李進國指出,南二監遵循法務部矯正署頒定的七大面向處遇外,也以多元資源及社區合作,包含南藝大藝術治療課程及鄰近咖啡餐廳合辦咖啡美學教育等課程。這次更與市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合作,配合南市「二0二二第十屆府城普濟燈會」,辦理「彩繪燈籠,點亮光明」活動,希望透過彩繪燈籠,讓毒品收容人的藝術天分被看見。 這次共有三十名毒品收容人參加,李進國說,藝術的創作過程中,能獲得正向的紓壓管道,進而培養藥癮者一技之長,未來將致力藝術課程推動,強化毒品收容人的自信心,提升自我價值感。

Read More

南應大營造三民社區 樹蛙喚起熱情

南應大視傳系師生參與並完成永康三民社區舊部落社區營造計畫,進行「以諸羅樹蛙的哇蛙聲,喚醒吾愛吾鄉的熱情」社造成果展。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三民社區舊部落轄內有永康糖廠、三崁店神社遺址及諸羅樹蛙保育區,今年獲得市府文化局社區營造計畫補助,結合台南應大視傳系透過創意工坊,產出行銷提案及作品,昨日起至二十九日在該校進行成果展,期藉此提升三民社區形象及觀光、文化。 台南市永康區三民社區是永康唯一僅存的舊部落,住民極具純樸氣息,轄區內保存舊永康糖廠、三崁店神社遺址,及諸羅樹蛙保育區等特色園區,是一個非常優良的環境資源保護之教室。 三民里長陳和志及社區發展協會為提升地方文化、觀光,去年底依社區特色,提出「以諸羅樹蛙的哇蛙聲,喚醒吾愛吾鄉的熱情」計畫,向市府文化局申請社區營造計畫,今年六月獲得核准補助。 南應大視傳學生在三民社區營造過程中,透過創意工坊產出Q版樹蛙T恤、杯墊等地方特色文創商品。 (記者汪惠松攝) 有鑑於此,三民社區結合鄰近大專校院─台南應大視傳系所資源,並獲得高教深耕計畫挹注經費,經老師黃士賓輔導與陪伴,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社造計畫工作。過程中,亦由視傳老師帶領兩組學生利用課餘及假日進行社區踏查、場勘、訪談及與里長、居民研討等,針對地方文化特色與社區寺廟、建築、老屋等鏈結,設計主題及活動旅程關卡。 在整個計畫中,透過三民社區環境資源創意工坊之展開,於疫情緩和後在學校與社區居民間的互動激盪下,將社區在地生態之特色,結合台南應用科大視傳系師生之創意,產出精彩之行銷提案文創商品,例如「哇藏寶圖」團隊的Q版樹蛙T恤、杯墊、明信片等,及「呱緊來逗陣」團隊的扇子、帽子、貼紙等。

Read More

蒙藏影展29日登場 開放索票

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右起)、藝人饒星星、邱志宇、蒙藏文化中心副主任簡德源合影。(文化部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2021蒙藏影展」由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所策劃,將於29日至11月11日於台北華山電影館、台中新光影城及高雄市電影館展開。 曾演出電影《小美》入圍柏林影展的女星饒星星,以及曾入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的男星邱志宇於26日記者會上,特別穿上蒙、藏貴族服飾亮相,推薦他們喜歡的片單,分享觀影心得。今年共規劃「蒙古精神」、「西藏傳承」、「未來主人翁」與「經典重現」等4個單元,以10部影片、31場免費放映饗以觀眾。 蒙語與藏語電影各占一半,其中29日開幕片《役無反顧》是蒙古國為紀念「哈拉哈河戰役」80週年拍攝的戰爭鉅片,敘述成功阻斷日軍侵略遠東企圖,改變蒙俄歷史的蒙古騎兵營指揮官丹達爾剽悍曲折的一生;探討女性議題,榮獲今年達卡國際影展最佳攝影大獎的《穹蒼女人》;描述熱愛音樂的年輕男女,在烏蘭巴托重新找到自己的勵志片《山丘上的約定》。 文化部說明,影展開放網路及現場兩種方式免費索票,網路索票自即日起於「2021蒙藏影展」官方臉書開放;此外,30日將於華山文創園區辦理「搭搭蒙古包」、「蒙古包與藏式帳棚紙雕DIY」等蒙藏文化體驗活動,與蒙古包拍照打卡還可獲得「平安、健康」蒙藏文紋身貼紙,體驗不一樣的文化樂趣。

Read More

市圖新總館推出地方創生曬書會

市圖舉辦「地方創生曬書會」聯合書展,讓你了解看好書,來趟地方創生之旅。(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國家圖書館聯合全台十二間公共圖書館區域資源中心,舉辦「地方創生」聯合行銷活動,即日起於南市圖新總館大廳推出「地方創生曬書會」聯合書展,邀請民眾一起看好書,來趟地方創生之旅! 「地方創生」一詞發源於日本,是日本政府為修正產業過度集中、減緩地方人口減少、提升日本整體活力所提政策。台灣則透過集結「產、地、人」三位一體,協助地方深耕,挖掘在地DNA,開創新經濟、新商業模式,從生產、製造、加工,到通路、銷售及品牌建立,建構完整生態系,以振興地方經濟、再造地方生機、吸引青年回流、促進城鄉均衡發展。 國圖十月起,聯合全台十二間公共圖書館區域資源中心,舉辦「地方創生」主題館藏聯合行銷閱讀推廣活動,精心規劃書展及講座等活動。台南分區資源中心設於市圖新總館三樓,典藏超過三萬筆專家精心選書,包含多元文化、青少年、文化創意及知識性等四大主題,至十月底展出「地方創生曬書會」聯合書展,讓你認識地方創生的多元面貌。 其中《寫給凡夫俗子的地區再生入門》,由日本再生專家以小說形式,將再生經驗融入故事裡,呈現地方創生之路的在地奮鬥史;《地味手帖》關注台灣新生活型態,邀集地方人士,以移住、創生、職業、居住、街區文化等面向挖掘不同生活價值觀;《二地居:地方創生未來式》訴說無法放棄都市生計,卻想為地方貢獻心力,一城一鄉兩地工作兩地生活,讓你看見地方與人生無限可能。

Read More

台南藝術節 整座城市變舞台

臺南藝術節把古蹟變成劇場,展演穿越時空的浪漫。圖為鐵支路邊創作體《西川滿‧赤崁記2021》海報。(文化局提供) 二0二一臺南藝術節將整座城市變成表演藝術場域,帶領民眾漫步城市,感受藝術氛圍,以「城市即舞臺」為概念,鼓勵團隊以臺南歷史人文為創作背景,在城市非劇場空間演出,透過藝術演出帶領大家觀看不同的城市角落,也讓藝術深入城市,深入你我的生活。 甫結束演出的迪迪舞蹈劇場經典劇作《ON MY WAY HOME在我回家的路上》,以市定古蹟台南知事官邸為舞臺,透過現代舞呈現創作者生活經驗,官邸層層紅磚迴廊,襯托出舞者豐富肢體語言,更顯表演張力。 三十日將登場的阿伯樂戲工場《遊鯤島‧戲金城》於億載金城呈現牡丹社事件、沈葆楨治台等歷史片段,將臺灣庶民意識與史觀,融入文史素材中,以小人物、小兵生動的日常對談,引發觀眾共鳴與好奇,開啟對大歷史詮釋與想像,使歷史敘述不流於枯燥解說,而以貼近觀眾的戲劇語彙和豐富想像力,帶觀眾認識億載金城當中屬於「人」的故事,透過小人物的視角,洞見大歷史脈絡,在歷史悠久的臺南呼吸藝術氛圍,也能從古蹟中領略穿越歷史的浪漫氣息。 鐵支路邊創作體《西川滿‧赤崁記2021》為睽違八年經典新製作品,以安平台鹽舊日式宿舍為演出場地,從西川滿撰寫赤崁記過程中,演繹鄭氏王朝最後一場政變,東寧政爭過程,以此談論身分與認同重大議題,此次為全女版演出,十一月五日至七日將經典重現。 臺南藝術節至十一月十四日,來臺南,千萬不要錯過這場交錯時空的浪漫旅行。演出相關資訊請洽臺南藝術節臉書粉專或藝術節網站https://tnaf.tainan.gov.tw。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Read More

仁德審議社造票選結果出爐

仁德區人文審議社造票選結果出爐。(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仁德區公所執行「藝起想想 仁德共好」人文審議社造,二十五日晚上開票完成,最後由「我要在仁德游泳」、「仁德文學小旅行」、「二行愛騎藝」獲得前三名,每案將有六萬元的補助經費。 這項計畫由文化部及市府文化局輔導,仁德區公所執行,經過兩場次、一百二十人參與的住民提案大會,初選八個候選方案,歷經六天、由十六歲以上公民票選,投票人數逾三千二百人,二十五日下午直播開票,也邀請提案人及社區民眾共同見證公平、公正、公開的開票過程,晚上由區長黃素美揭曉獲選方案。 八個決選提案分別為「我要在仁德游泳」、「仁德文學小旅行 」、「二行愛騎藝」、「徽耀青天 」、「藝起擊中您的心」、「新住民妙妙廟」、「中洲鐵定營」、「藝起玩竹編」,投票期間設有定點投票處,更深入社區大街小巷、菜市場、台糖冰店、廟宇廣場及大型藝文活動等人潮集中處設置快閃投票站,讓更多民眾享有表達意見的機會,選出心目中仁德在地的人文夢想藍圖。 票選第一名是「我要在仁德游泳」;第二名「仁德文學小旅行」;第三名「二行愛騎藝」。

Read More

回收站巧思 馬桶變花盆

南市環保局評核資源回收站,特優的柳營區重溪里辦公處將汰換的洗手台及馬桶,變成為具特色的綠美化花盆容器,讓人莞爾。(環保局提供)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南市環保局評核全市一百五十二處里、社區等資源回收站,選出特優、優等、甲等共計九十八處,環保局表示,不少特優單位,更發揮巧思,將回收物轉化成裝置藝術,環保也將於十一月中旬予以表揚。 市長黃偉哲表示,南市資源回收率全國排名頗佳,除了民眾外,里、社區等自主設立資源回收站也功不可沒,未來希望更多社區、里都能設資源回收站,垃圾減量也珍惜資源。 獲特優獎的柳營區重溪里辦公處,更發創意巧思,其中汰換的洗手台及馬桶,竟然成為具特色的綠美化花盆容器,讓人莞爾。另優等的大內區石子瀨社區,每週三辦理資源回收活動,變賣所得投入社區長者共餐服務。獲甲等的安南區鳳凰里,里內隨時提供里民資源回收服務,並將回收所得轉作社區志工活動經費,不僅讓民眾養成資源回收習慣,也進一步提升里民團結合作的向心力。 環保局長謝世傑指出,「垃圾被丟掉就是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就能減少垃圾」,感謝里長、社區發展協會等幹部們的熱心與支持,凝聚起眾人的向心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