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輪疫苗今起預約 14輪規劃混打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大副校長張上淳,2日分享台大醫院AZ、莫德納混打試驗最新成果。(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日表示,第13輪疫苗接種3日起開放預約;另針對台大醫院疫苗混打研究結果,已規劃第14輪開放AZ與BNT、莫德納疫苗混打,實際可釋出混打數量仍在精算中。 疾管署昨天召開「第10屆東南亞及西太平洋雙區聯合應用流行病學研討會」,邀來自東南亞及西太平洋雙區域及歐、美、非洲等公衛及防疫專家齊聚一堂,交流傳染病監測與疫情調查,並分享COVID-19防治經驗。 台大副校長、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出席會議時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台大醫院混打臨床試驗目前已經完成第28天抗體效價結果分析,AZ加莫德納效果高於2劑AZ,但和2劑莫德納相當;另在間隔時間上,間隔4週與間隔8週2組來看,時間間隔較長者效價略好,但兩者差異不大,也意味混打時間隔久一點沒什麼關係。 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國外臨床試驗多以AZ加BNT為主,目前台大醫院的成果與國外類似,這些資料也都在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討論過,因此,專家才達成共識,建議針對1~3類可混打AZ加莫德納,但目前實際只有開放第1類醫事人員可混打。 莊人祥表示,預計本月會再有雙邊自購莫德納疫苗至貨,加上美國第2批援助的莫德納,指揮中心也會再規劃混打策略,但還待疫苗數量進行整體評估,目前尚在最後精算中,但坦言AZ混打BNT或莫德納都會考慮。

Read More

蕁麻疹發作全身癢、舌頭腫 中西合療助緩解

急性蕁麻疹大多會自行消退;在某些狀況下,蕁麻疹發作期間會超過六個禮拜,故稱慢性蕁麻疹。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33歲劉小姐,四月初時因幾乎每天發作遍布全身會癢的丘疹且眼皮及舌頭也出現水腫現象,症狀已持續約兩個多月,因此到安南醫院兒科過敏免疫疾病中西醫合療門診治療,經檢查後診斷為不明原因之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合併血管性水腫。 蕁麻疹分2類  急性大多會自行消退 賴以修醫師表示,病人常常是因為接觸到過敏物質,不論是吃到、吸入或接觸到過敏物質而引起,但有些情況是因為感染造成,比如黴漿菌肺炎或常見的流感等傳染性疾病所引起所謂的急性蕁麻疹,因此在移除特定的過敏原後,急性蕁麻疹大多會自行消退;在某些狀況下,蕁麻疹發作期間會超過六個禮拜,故稱慢性蕁麻疹。 若為慢性蕁麻  經治療可痊癒 賴以修醫師指出,慢性蕁麻疹的病人當中,有2成的病人看似蕁麻疹發作,但深入檢查後可發掘出其他特殊過敏體質、有些是自體免疫疾病、有些則是甲狀腺問題,也有少數惡性疾病情況,只要查出確切病因對症下藥,蕁麻疹是可痊癒的。 另外,8成的慢性蕁麻疹則是屬於原因不明的自發性蕁麻疹,這一類的蕁麻疹約一半比例的病患,通常半年後蕁麻疹會痊癒,但有少數一成的病患,其病程有可能達10年以上。 中醫有藥方 對症下藥解困擾 林莉華中醫師指出,劉小姐的蕁麻疹病灶,其丘疹色鮮紅及會癢,手背、小腿水腫在觸診病灶時有微熱情況,尤其下午時段更容易發作和加劇,嚴重時眼皮跟口唇會腫,證型屬血熱兼陰虛夾濕,治療主要以涼血清熱,滋陰除濕。  

Read More

印度英國緬甸六日起移除高風險 入境檢疫一致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三日指出,自六日起,將印度、英國、緬甸等國家自「重點高風險國家」移除,入境旅客一律維持十四天檢疫及七天自主健康管理,惟春節前可適用十加四加七天檢疫方案。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目前國內已累積對於Delta變異株防疫經驗,經檢討及評估後,宣布移除以Delta變異株為主的「重點高風險國家」名單,並自十一月六日零時起(航班抵台時間),凡自印度、英國、緬甸等三國入境之旅客,恢復為第三級流行地區抵台旅客檢疫措施。 莊人祥表示,我國今年六月底因應Delta變異株而實施「重點高風險國家」來台旅客管制措施已逾四個月,截至十月三十一日已執行六千三百六十位旅客專案集中檢疫,計篩檢出二十八例Delta變異株病例,阻絕病毒變異株傳入社區。未來亦將持續監視國際疫情,視需要再重啟「重點高風險國家」來台旅客專案管制措施。 莊人祥說明,自第三級流行地區所有入境旅客搭機來台前仍應取得航班時間前三日內核酸檢驗報告,且事前安排檢疫居所(僅限防疫旅宿或自費集中檢疫所)。 同時,抵台後皆須配合採深喉唾液及進行PCR檢測,並搭乘防疫車隊前往防疫旅宿或自費入住集中檢疫場所接續完成十四天檢疫,且於檢疫期滿前(檢疫第十二至十四天)PCR檢測,並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之第六至七天以家用快篩採檢一次,亦請民眾透過雙向簡訊自主回報檢測結果。 至於農曆春節前入境居檢措施,自十二月十四日至明年二月十四日期間,入境旅客維持十四天檢疫及七天自主健康管理,惟前十天入住防疫旅宿或自費入住集中檢疫所,後四天可返家在家檢疫,均為一人一戶為原則,但同戶內同住家人均已完成兩疫苗接種且滿十四天,則可於同戶內一人一室同住。

Read More

早洩不用再靠偏方 衛福部核准噴劑新選擇

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陳煜醫師分享,其實早洩並沒有絕對定義,而是相對比較出來的,也呼籲男性們不要尋求偏方,接受正規醫療可以明確改善,尤其現有複方噴劑可選擇,更多元方便。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早洩的盛行率近三成,百萬男性日常性福受到挑戰,台灣男性學醫學會2日公布「男性早洩認知調查研究」,在500位受訪的男性中,「早洩」位居現在和未來的疾病困擾第3名,僅次於三高、攝護腺肥大。「早洩是世界上唯一一種用時間來當衡量標準的疾病」,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陳煜醫師分享,其實早洩並沒有絕對定義,而是相對比較出來的,也呼籲男性們不要尋求偏方,接受正規醫療可以明確改善,尤其現有複方噴劑可選擇,更多元方便。 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早洩認知男女沒共識 早洩是指在性行為過程中,進入伴侶陰道後1分鐘之內就射精。從調查中發現約一半男性認為1分鐘內都算早洩,女性有37%認為5分鐘內都算早洩,男女雙方認知差異大。 陳煜醫師表示,調查臨床醫師的意見發現,超過半數患者是在有早洩問題一年以上才願意到泌尿科求診,不願意積極就醫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勇氣開口,其次是因為過去治療成效不佳,或是藥物使用上不夠方便,所以對治療失去信心。臨床上也發現就診患者有增加趨勢,年輕族群比例提升,但患者普遍有僥倖心理,認為只是短暫壓力、情緒或睡眠品質不佳引起,過一段時間自己就會好轉,治療黏著度低,問題反反覆覆地發生。 陳煜醫師指出早洩治療的關鍵是合併「藥物治療」和「伴侶陪伴」,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臨床經驗中發現,與伴侶一起來就醫的患者比起自己前來看診的患者,前者的用藥依從性與治療結果都比後者更好。 早洩治療忌偏方 衛福部核准用藥更安全 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卷書則分享,近四成患者曾在就醫前使用偏方,也有不少患者表示他們較為信任食療、中藥,或是從電台廣告資訊來購買成藥等。 目前早洩治療方式有口服錠劑、外用軟膏、噴劑等。陳卷書醫師表示,口服錠劑藥物機轉為短效血清素抑制劑,需要性行為前一小時服用,雖可延長性行為時間,但可能出現腸胃不適、噁心想吐或是頭痛等副作用;塗抹外用軟膏需在性行為前需擦拭乾淨,以免沾黏,便利性不足,劑量較難控制。目前國內衛福部已核准最新的早洩複方噴劑治療藥物,經過國際三期臨床試驗證實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外用噴劑方式定量給藥,性行為前五分鐘使用,能延長射精時間,方便早洩患者治療使用。 陳卷書醫師也分享個案,約30歲的男性,直到婚後才發生性行為,雖與妻子行房時常常不到一分鐘就結束,但因夫妻倆過去都沒有過其他性經驗,並無發現不妥之處,直到妻子與幾位閨密聊到另一半的持久度,才發現原來丈夫可能有「早洩」問題。曾以口服藥物和其他偏方治療,但因副作用和成效不彰而放棄治療,後來經專業醫師評估後,調整外用噴劑藥物以減少副作用,現在已能享有滿意的性生活。 攜伴就醫共同解決問題 治療成效更佳感情更好 早洩治療只要勇敢踏出治療第一步,其實真的不困「男」,陳煜醫師呼籲,男性如發現疑似有早洩問題,建議主動至泌尿科報到,將有專業醫護人員協助評估是否確診;若是女性發現另一半的行房持續時間太短,且變成常態,也可以「攜伴」就醫,共同解決問題,讓性福長久才是感情長久的關鍵。 ▲台中榮總泌尿科主治醫師陳卷書醫師表示,選擇早洩治療時,可留意是否有衛福部核准適應症且有臨床實證,較具安全性。

Read More

11/3新增7例境外病例 本土零確診零死亡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日公布,國內新增7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說明,新增7例境外移入個案,為3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案16532)、俄羅斯(案16533)、印尼(案16534)、馬來西亞(案16535)、泰國(案16536)、菲律賓(2例,案16537、案16538)入境,入境日介於今(2021)年10月16日至11月1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6,428例確診,分別為1,785境外移入,14,58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10例移除為空號。 2020年起累計84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2例、台北市320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Read More

拒與養豬場為鄰 白河鄉親要求市府立即撤照停工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位在社區內一度棄養的養豬場死灰復燃,近百名白河區竹門里、馬稠後里自救會成員三日至市府抗議,要求市府立即撤照停工,保障環境及居住人權。市府表示一切依法行事,但會請業者與居民持續溝通,設若未來有污染,將稽查開罰。 近百名白河區竹門里、馬稠後里自救會成員三日至市府抗議,要求市府立即對興建中的養豬場撤照停工。(記者吳孟珉攝) 自救會總召集人鄭坤鐘指出,二里共約二千五百人,多是務農為生,社區內原有的小型養豬場廢置至少六、七年,但去年死灰復燃,市府在未經環境影響評估下,核准業者擴大興建,內含一層十三棟豬舍,約四千坪,並給予畜牧場設施獎勵補助。 他說,該養豬場緊鄰社區住宅區,且建於河川上游水源處堤防上,大型機具施工進出,造成馬稠後里內甘宅社區唯一南向出口甘宅橋橋梁及道路嚴重受損,且邊坡斷崖落差近二十公尺,社區居民有居住安全疑慮。 自救會在現場高呼口號,訴求為避免污染社區及河川護岸上游水源,市府應立即撤照停工,若陳情未果,誓死不休。 農業局回應,該養豬場在一九九六年即取得養豬場登記,二0一九年申請變更農業設施改為水濂式養豬場,去年七月同意變更申請。中央的農業用地作農畜設施容許使用辦法,並未規定農畜設施與社區的距離,雖然市府今年十月八日公告實施「台南市新設置畜牧場自治條例」,限制畜牧場需距離社區四百公尺,但新法不溯及既往,該養豬場適用舊法,並沒有違反規定。 至於該農場設於堤防上,農業局說,業者申請擴大畜牧設施時,第五河川局曾指用地不在河川管制限定區內,也曾會同水保局等單位前往勘查,一切都是依法行事。 不過,農業局也強調,因地方有疑慮,會請業者與地方加強溝通,另因發生陳抗事件,未來這座中型種豬場營業後也會加強稽查環境衛生。

Read More

保母疏失剪掉女童食指尖 社會局已暫停收托罰鍰6萬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南市日前傳出1名保母用剪刀剪麵條,未注意身旁照顧的1歲7個月女童,竟剪掉女童右手食指尖一塊肉,醫師診斷傷到末端神經,造成終身傷害。社會局表示,已停止該名保母收托照顧幼童,並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裁處6萬元罰鍰。 據了解,該名保母有合法執照,也有20多年工作經驗,今年9月底,女童家長透過友人介紹,得知保母經驗豐富,之前收托的孩童也會回去拜訪,女童家長聽聞就放心將女童交給保母照顧。 送托不到2週,女童家長突然接到保母電話,當時以為只是小割傷意外,直到女童返家後情緒躁動,時常哭鬧,家長擔心女童是因為傷口疼痛,便將包紮繃帶拆開,卻驚見女童食指前端的指甲跟肉都不見了。對於保母在女童受傷後未將被剪下來的傷肉一起帶到醫院縫合,錯過治療黃金期,難以諒解。 社會局表示,社工人員實地訪視,關懷女童傷勢復原情形及後續就診需求,並持續追蹤關懷,提供家庭必要協助。除受傷女童外,該名保母尚收托另一名2歲幼童,社會局已聯繫該幼童家長並協助媒合其他保母接受照顧。 社會局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代理主任林育如指出,該名保母持有證照,過去沒有違規紀錄,社會局接獲通報後,已暫停該名保母收托幼童,並停止與該保母的準公共服務契約2年,限期完成12小時照顧知能強化課程。經查該保母已違反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49條情事,依同法97條裁處6萬元罰鍰。

Read More

7旬失智婦走失 三重暖警溫情助返家

三重警分局厚德派出所警員蔡鎰璘、游智超,幫助失智老婦身返家。(三重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警局三重分局厚德派出所警員蔡鎰璘、游智超,日前執行巡邏勤務時,接獲報案有名老婦身形虛弱,不停在巷口詢問路人如何返家,幸有熱心民眾路過報案,員警透過人臉辨識系統聯繫上家屬,而家屬對於員警視民如親的積極態度表示肯定及讚許。 三重警分局指出,厚德派出所警員蔡鎰璘、游智超執行巡邏勤務時,接獲值班員警通報,有一名高齡張姓老婦(78歲)不停在三和路與溪尾街口攔阻路人詢問如何返回自家。當時一名熱心民眾擔心老婦安危,便發揮熱心協助報案。員警接獲通報後立即到場,發現張姓老婦患有失智症,無法正常應答,隱約從口中得知原本要從住家徒步前往菜市場,但走著走著就迷了路,而此刻家屬也著急地到處尋找張姓老婦。員警第一時間透過人臉辨識系統,經交叉比對終於得知老婦年籍資料,順利聯繫上了家屬。 警方說,據家屬表示,張姓老婦已患有失智症,時常趁家人不注意會獨自外出,還好有熱心的員警積極協助,對此表達十分感激。 三重警分局提醒,家中如有失智長輩可申請配戴愛心手環或在服裝明顯處繡上連絡方式,以利走失協尋之用;如有發現有長輩在路上逗留不知去向,民眾主動採「看、問、留、撥」4步驟,即向警察機關報案,以利警方立即前往協助處理,讓長者能夠平安地找到回家的路。

Read More

8旬老婦迷失 樹林暖警助返家

樹林警分局山佳派出所員警,於鹿角溪步道樓梯處尋獲老婦,立即帶回派出所休息,並提供溫開水飲用。(樹林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警局樹林分局山佳派出所警員陳昱豪,日前擔服值班勤務時,有民眾拿著家人相片衝進派出所報案,稱其母親從下午2點多出門,說要去樹林市區逛逛即失去聯繫,到現在還沒回家,尤其母親已經高齡80多歲,家人都非常擔心,希望警方能幫忙尋找母親。 樹林警分局山佳派出所員警,於鹿角溪步道樓梯處尋獲老婦,立即帶回派出所休息,並提供溫開水飲用。(樹林警分局提供) 樹林警分局指出,經員警進一步了解,老婦人下午1時興起不顧家人勸阻,執意要外出透氣,趁家屬一沒注意獨自離家,且其不會騎乘機車或搭乘大眾運輸,家人實在很擔心其安全。經家屬描述老婦衣著特徵後,警方立即根據特徵於老婦可能出現處所尋找,終於在尋找了2個多小時後,於轄區內鹿角溪步道樓梯處尋獲該名老婦。 樹林警分局山佳派出所員警,於鹿角溪步道樓梯處尋獲老婦,立即帶回派出所休息,並提供溫開水飲用。(樹林警分局提供) 警方說,據老婦表示,因步行許久腳已經發麻走不動了,且因年事已高記憶衰退,不知如何返家,才會在該處休息。警方立即將該名老婦人帶回派出所休息並提供溫開水飲用,再通知家屬前來,家屬到場見到母親才終於放下心中大石,並頻頻感謝警方能及時尋回老母,否則近來日夜溫差大,恐老人家身體不堪負荷。 樹林警分局山佳派出所員警,於鹿角溪步道樓梯處尋獲老婦,立即帶回派出所休息,並提供溫開水飲用。(樹林警分局提供) 樹林警分局特別提醒,台灣已漸漸走向高齡化社會,家中長者如有失智症狀可至社會局申請愛心手鍊、手環或將緊急聯絡電話繡在外衣上,可供警方加速連絡上家屬的時間,並應主動關心、多注意長者動向,避免其獨自在外增加憾事。

Read More

新北iRoad營建署評鑑7連霸 侯友宜肯定工務局表現

新北市政府今年再度蟬聯「公共設施管線資料庫管理供應系統考評計畫」全國第一,由新北市養工處副處長簡必琦(右二)代表獻獎給市府。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政府設立的「iRoad新北市智慧道路管理中心」自去年成立後屢創佳績,大幅提升新北市公共管線圖資之應用,減少挖錯、挖壞管線等情形發生。為此今年新北市政府再度憑藉優良的公共管線管理蟬聯全國第1,7連霸稱霸全國,市府工務局養工處3日在市政會議將優異成果獻給市府,市長侯友宜肯定工務局團隊的表現。(新北市工務局提供) 新北市政府今年再度蟬聯「公共設施管線資料庫管理供應系統考評計畫」全國第一,由新北市養工處副處長簡必琦(右二)代表獻獎給市府。(新北市工務局提供) 由內政部營建署主辦的一年一度「公共設施管線資料庫管理供應系統考評計畫」,新北市政府已連續7年贏得全國第1名的殊榮,與桃園市政府同時獲選為特優地方政府,稱霸六都。 「iRoad新北市智慧道路管理中心」自去年成立後屢創佳績,大幅提升新北市公共管線圖資之應用,減少挖錯、挖壞管線等情形發生。(新北市工務局提供) 新北市工務局表示,「iRoad新北市智慧道路管理中心」於109年7月16日由侯友宜市長親自揭牌成立,針對公共管線資料管理,透過大數據分析、道路巡查方式,排列道路挖掘工程的優先順序,減少重複開挖。109年至110年已減少挖掘1,216件,占年度總案件量7.63%,並藉由集中各大管線事業機構派駐人員,加強橫向協調機制,降低道路施工對於民眾的衝擊。 板橋成都陸橋將於11月5日夜間11時起至翌日上午6時拆除,這是今年拆除的第9座人行陸橋,也是新北市升格以來拆除的第39座,拆除後全市將剩下115座人行陸橋。(新北市工務局提供) 執行單位養工處也強調,新北市首創全國之先,開發3D管線擴增實境AR技術,將以往只能在電腦上操作查詢的GIS平面2D管線圖資提升為3D實體化,結合APP程式提供管線單位在現地施工過程能夠進行即時查詢,清楚辨別地下管線相對位置,避免挖錯、挖壞的狀況發生,大幅提升公共管線圖資之應用層面。 板橋成都陸橋將於11月5日深夜11時到次日6時拆除,將封閉四川路一段、華興街及成都街部分路段,提醒民眾避免進入工區,並提早改由忠孝路、重慶路及中山路一段通行。(新北市工務局提供) 工務局長詹榮鋒表示,市府未來仍將積極配合營建署針對公共管線資料庫管理之政策方向,提升管線圖資品質及正確性,持續開創智慧化管理新技術,將管線圖資運用於防災、警政及消防等層面,並結合「iRoad新北市智慧道路管理中心」運作,使新北市在公共設施管線資料庫管理上能持續精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