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媽媽的鼓勵

台南市仁愛國小五年四班 ◎王宜芯 我是一個不太有自信心的人,總是覺得別人比自己優秀,常要別人的開導。媽媽和姊姊總會適時地出現,一直督促著我,支持我往前邁進,讓我離目標愈來愈近,而且也因此提升自信心,不那麼畫地自限。 依稀記得,我剛參加畫畫班,什麼都不會,只能畫一堆歪七扭八的人物,我很沮喪,甚至想棄學,媽媽看我意志消沉,拿起我的畫,說:「我覺得有進步耶!」我被激勵,於是就再多加嘗試。經過大約一年的課程,我的繪圖技巧加強很多,以前慘不忍睹的人物變成了一個個富有靈魂、肢體語言的可愛大頭娃娃,我想再經過磨練,一定可以畫出更多生動、有趣的作品,畢竟,古人說:「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媽媽的鼓勵」一直都是我的加油站,因為當我沒有自信時,媽媽就會像油槍一樣,為我加油,我便會重獲動力,繼續奔馳。像是有時我的作業寫不完,心情焦急,這時媽媽就會守候在一旁,為我打氣,功課完成後,不僅答案沒什麼錯誤,也寫得很快。另外,考試前一天被媽媽鼓勵,也很有用。考的結果也常比想像中理想。 媽媽的鼓勵,給予我勇氣,使我安心。這當中又蘊含了她對我滿滿的愛,我很幸運擁有這份親情!

Read More

胸痛主動脈剝離 置換血管救回

醫師劉殷佐提醒,主動脈剝離是致死率極高的急症。(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桃園市63歲蘇姓男子日前到南投探親,餐敘時急遽胸痛,家人請求警方開道送醫,檢查發現主動脈剝離,48小時內死亡率達50%,經緊急進行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術後,恢復良好。 該患者本身有高血壓病史,去年曾在北部醫院檢查出心臟血管品質不佳,但考量當時疫情嚴重,加上對於心臟手術有恐懼感,遲遲未處理,沒想到這次到南投親戚家作客,血管不定時炸彈就爆炸。 亞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表示,主動脈剝離依據剝離的部位分為A、B兩型,其中,A型主動脈剝離位置包含升主動脈,容易影響腦部、心臟,每過1小時死亡風險就會增加1%,且各種急性併發症陸續出現,進展很快、死亡率很高,必須盡快手術切除發生剝離的主動脈,以人工血管重建。該患者檢查發現屬A型主動脈剝離,立即執行升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手術,救回一命。 劉殷佐表示,進行主動脈剝離手術後患者,平時除了控制血壓、心跳,注意身體狀況外,也不得搬重物以及進行激烈運動,並持續進行追蹤。

Read More

獨自登山失聯 出動2批警消找到人

花蓮警消尋獲獨自攀登奇萊東稜失聯的山友,安全協助下撤。(花蓮縣消防局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一名二十五歲陳姓男研究生二月十七至二十日獨自攀登奇萊東稜路線,但直到二十四日友人聯繫多日未果才驚覺通知家屬報案求助,花蓮警消防出動大批人員上山搜救,所幸在二十五日尋獲失蹤山友,安全協助下撤。 花蓮縣消防局昨日表示,因失聯者獨攀且登山期間均未與家人親友聯絡,無法得知確切位置,消防局指揮科接獲通報後隨即通知轄區第一大隊蒐集情資,利用手機查址記錄、基地台訊號範圍及其於社群軟體留言時間,並評估失聯者體能狀況等資料研判失聯者可能位置,縮小搜救範圍以利動員搜救人員爭取黃金時間救援。 消防局在二十五日上午同時派遣二梯次十名搜救人員前往救援;第一梯次由四名警消及太管處巡山員共計五名搭乘直昇機降落於大理石營地後,趕往最後手機訊號可能位置搜索;另同時派遣第二梯次地面部隊一車五人,由岳王亭登山口入山沿失聯者預計登山路線反向搜索,希望藉由雙向救援,提高救援速度。 二十五日十一時許第二梯次帶隊官金皓於途中發現該名失聯陳姓男子正在下撤,評估其生命徵象穩定無明顯外傷後,給予飲食補充體力護送安全下撤。 陳男表示,十九日他在帕托魯山紮營,因大雨導致全身裝備及手機通訊設備均濕掉無法充電,故無法對外聯絡,且無圖資可參考。二十日繼續走到研海林道三點八K處後,因大雨持續看不清路線亦未發現標示綁帶,故在該處紮營避雨保暖,並以該處消防局前次任務餘留的救命水及分配殘餘糧食維生,直至二十五日雨停後才繼續下撤,並在下撤途中遇到搜救人員幸運獲救。

Read More

〈車壇大小事〉SUBARU New BRZ 預賞延長

 記者莊玟玥∕台北報導 The All-New BRZ全新六角型水箱護罩搭配新型的C字型LED頭燈,標配18吋輕量化鋁圈,運用消光深灰色的霧面質感。BRZ新增「星馳藍」及「烈焰紅」兩車色全台預賞再延長。 BRZ導入6速手排及6速自排雙車型,搭配前置水平對臥引擎、後輪驅動之底盤設計,以及全面精進的全新2.4升水平對臥缸內直噴引擎,以極低的重心、極穩的操控性與極悍的加速性能!此外,New BRZ自排車型亦首度搭載「EyeSight 智能駕駛安全輔助系統」、大幅提升車輛的主動安全性。預接單售價-New BRZ 2.4手排149.8萬元,自排153.8萬元,原廠5年或12萬公里延長保固。 詳情請以官網公告為主。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書法賞析

Read More

〈中華學園〉螞蟻的日常

台南市後港附幼太陽班  ◎黃楷承

Read More

〈宗教〉斗美三王府清醮 百萬大船入港

上百宮廟盛情鑑醮 祭典前夕煙火絢爛 普度物資捐助弱勢 梧棲區頂寮里斗美三王府舉行慶成謝土祈安清醮大典,打造百萬元「大船入港」擺宴及2桌60萬元宴桌,頗有特色。(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梧棲區頂寮里斗美三王府,自24日起一連4天舉行慶成謝土祈安清醮大典,26日祭典前夕,施放高空煙火場面絢麗,廟方及信眾為這場清醮,除遵循古禮進行,並有來自全國各地上百間宮廟盛情鑑醮、慶祝晚會、遶境祈安等,更特別打造百萬元「大船入港」擺宴及2桌60萬元宴桌頗有特色,熱鬧滾滾。 梧棲區頂寮里斗美三王府舉行慶成謝土祈安清醮大典,昨日邀請各友宮神轎、各式陣頭、莊儀團、太子團、旗隊、花鼓陣等聯合遶境祈安。(記者陳金龍攝) 斗美三王府管委會主委陳盈媚指出,斗美三王府24、25、26、27日舉行慶成謝土祈安清醮大典,廟方及信眾為這場清醮,除遵循古禮進行,並有來自全台上百間宮廟盛情鑑醮、25日晚有慶祝晚會,施放高空煙火,盛大壯觀。 梧棲區頂寮里斗美三王府舉行慶成謝土祈安清醮大典,祭典前夕,施放高空煙火,場面絢麗,盛大壯觀。(記者陳金龍攝) 26日邀請各友宮神轎、陣頭、莊儀團、太子團、旗隊花鼓陣等聯合遶境祈安,更特別打造百萬元「大船入港」擺宴及2桌60萬元宴桌,頗有特色,晚間六時有藝人澎恰恰、許效舜主持的大型戶外歌唱綜藝節目演出,吸引大批各地民眾湧入。 27日將在醮壇舉行普度大拜拜,擺出多達3000桌各式祭品普度,慶典結束後也會將物資捐助弱勢團體,為社會福利盡一分心力。

Read More

南大培訓人員工作坊 黃柏勳開講

南大培訓助理運用便利貼學習訓練辦理程序。(南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南大育成中心開辦培訓人員工作坊,擁有訓練經理五級認證的黃柏勳,應邀以「增強工作效能及職場交流」為題,與培訓助理經驗分享。 南大研發處創新育成中心長期執行教育部、經濟部等人才培訓方案。針對產業界人士,開設相關增能培訓課程。為確保訓練品質及成效,特別開辦培訓人員工作坊。傳授課程規劃、課程執行、成果報告、課程宣傳、海報製作、新聞稿撰寫等技巧。黃柏勳透過引導、提問,帶領培訓助理學習訓練流程與細節,讓學員了解培訓目標、規劃、流程及相關執行重點。科技日新月異,也介紹雲端工具運用,增進工作效能。 具備不同專長的培訓助理分享辦理研習訓練的經驗。宋昀芷表示,課程與活動推廣,吸睛海報是關鍵因素。海報製作要注意字體、排版、顏色等三大重點。善用線上海報設計工具,就可事半功倍。許琮傑認為,思考活動目的、結合過去成果來撰寫新聞稿,可為活動及主辦單位宣傳加分,提升效益。 南大指出,創新育成中心舉辦許多不同的培力訓練課程,協助學生與產業銜接,針對在地企業提供人才提升相關訓練服務。期盼透過培訓人員的訓練工作坊,提升訓練課程的服務品質。

Read More

台裔教授喬榮治 獲美醫藥生物研究院院士

目前任教於南美以美大學電機與電腦工程系的台裔美籍教授喬榮治,以其在慢性病護理的新型無線與無電池植入式電子元件研發的傑出貢獻,當選美國醫藥與生物工程研究院院士。(休士頓辦事處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華盛頓25日專電 目前任教於南美以美大學電機與電腦工程系的台裔美籍教授喬榮治,以其在慢性病護理的新型無線與無電池植入式電子元件研發的傑出貢獻,當選美國醫藥與生物工程研究院院士。 現年56歲、台南出生的喬榮治,台大電機系畢業後前往加州理工大學攻讀並取得電機系碩、博士學位,曾任職已經更名為貝爾通信研究公司的貝爾實驗室。會跨進醫療與生物工程領域,背後有個小故事。 喬榮治表示,曾任空軍軍官的父親因心臟問題,需要植入心律調節器。電機工程專業的他發現,因為心律調節器內的電池僅有10年壽命,換句話說,每10年就得動刀一次,對健康本就欠佳的病患來說,身體負擔極大,讓他興起研究無線與無電池植入式電子元件的想法。 也因此,喬榮治從2005年開始投入這項研究,研發面積小又薄的無線與無電池植入性電子元件,可以植入病患心臟、腦部或胃部,並從人體外傳入能量,啟動並刺激調節器,讓醫師能適時調整又能獲得所需的病患生理資訊。 喬榮治的的成功研發,讓他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研究院院士。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研究院主要是由美國頂尖醫學與生物工程專業人士組成,與美國國會往來密切,每年年會都會有許多國會議員出席,親自了解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發展現況,並提供政府協助。 對於能當選,喬榮治感到十分榮幸,但也深感責任重大。在成功研發無線與無電池植入式電子元件後,喬榮治並未停下腳步。他的實驗室目前正在開發穿戴式等非侵入性電子元件,讓病患能在不動手術的情況下,從人體外將能量傳入體內,以刺激器官並取得人體生理功能。

Read More

〈中華學園〉戴了這麼久的口罩之後

台南市民德國中三年七班 ◎翁燕秀 自從二零一九年底至今,新冠疫情不知不覺燃燒了兩年,一月是冬天的尾聲,但春天什麼時候才會來呢? 長達兩年的時間,大家已養成戴口罩的習慣,大街上最美的風景不是人,而是「口罩」!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款式不斷推陳出新,口罩彷彿成了時下最流行的商品,中看不「中用」。以往在班上若有人感冒,總是「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難逃病毒的魔爪,但戴了這麼久的口罩後,傳染力急驟下降,口罩簡直成了防護盾──「一天一口罩,醫生遠離我。」由於新冠病毒和一般感冒病毒都可透過飛沫傳染,因此口罩一上身,自然就阻隔了許多病菌,據說自從疫情後,不少兒科診所的收入大跌導致倒閉者不可勝數。 不過,戴了這麼久的口罩後,疫情仍升溫中,雖然台灣一度因團結疫而解除警戒,但仍不敵一波又一波的變種病毒而再次拉起警報。隨著疫情不斷升溫,染疫人數持續增加,有些問題在腦海中漸漸浮現:口罩真的能有效阻擋病毒嗎?現在或許可以,但之後的變種病毒呢?會不會在有生之年內不是因為太陽爆炸,而是因為一波又一波的病情迎來世界末日?這些答案無從得知,但戴了這麼久的口罩再加上疫苗普及率增加,好像防疫措施也漸漸鬆懈了。 完整的防疫系統不是一天造就的,然而破壞系統卻是一瞬間的事。人們的生活因戴口罩而有所變化,口罩讓我們保護彼此,所以戴了這麼久的口罩後,希望大家不要因一時懈怠而破壞了防護系統使全民防疫成果前功盡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