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水雲間

詩/曾湘綾 攝影/王俊智 一群小鳥從空中掠過 時間的錦囊,藏著什麼 頑石吹口氣凍結成 柔軟的琥珀,飽含 曠野的詩意   路湧了上來 層層山脈波動如草原 瀑布和溪流很蔥鬱 憂谷裡的精靈緩緩甦醒 草花上,一閃一閃   泥土的芬芳長出了翅膀 辨識陽光,停留過的痕跡 那樣溫柔的月色 流淌在佈滿青苔的小徑 微風裡晃漾,盈滿香氣   沉睡億萬年的古老物種 嗅聞,會不會突然 心有所動,去夢中盛開 怒放的一生,飛過水雲間,飛到 你的案前

Read More

〈中華副刊〉父親的秘密人生(下)

■黃絹 這樁婚姻的產物是她和弟弟兩個孩子的出世,祖母盼到程家有後,終於可以瞑目九泉,含笑以終。 但是父親、他的髮妻和母親的人生呢? 有時候她會想起很久以前,父親帶著他們姊弟去看他的前妻,他對前妻說的那句話:「但是代價太大了…」   代價太大了…相愛卻不能偕老,相守卻無法心靈交流,當她真正墜入愛河時,終於也能體會到父親那種被命運左右的憂傷和無奈感。 「可是,我還是感謝命運,命運讓妳的父母在一起,也讓妳出世,更讓我有機會遇見妳…」當年說這些話的男孩,如今已成為她的丈夫,那時認識他,和他閒聊著父親的兩段婚姻,他聽完認真地對她這麼說。 他是那種表面上大而化之,實際上卻是心思細密的男孩,也就是他,讓她撤除了對愛情和對婚姻的不信任感。婚後三年多,他們是各自忙碌卻又享受彼此陪伴的頂客族夫妻,感情甜蜜,不需要用孩子來增添家庭情趣。   然而世事多變,父親突然病倒,讓她體悟到生命無常,束手無策的她也開始尋思能為生病的父親做些什麼? 身為攝影師的弟弟喜歡自由,時常不知到哪裏逍遙去了,一年半年都見不到一次面,而她結了婚,卻不打算生育,讓一直期待著含飴弄孫的父母徒嘆奈何。 也許生個孩子,能讓母親高興,也讓父親看到生命的傳承,覺得安慰。 丈夫對她的決心不說什麼,只是全力配合,然而,接連兩次流產以後,她才知道原來生個孩子並非那麼容易,想有就有。 「要是我根本就生不出來呢?」失望的她,落寞地問丈夫。 「那就不要生啊。」丈夫無所謂似地安慰她。 「難道你不想要有個自己的骨肉?」她問。 丈夫想了想;「我沒自戀到需要有個骨肉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我有妳,有我們的愛和家庭的歸屬感,這樣就夠了。」 丈夫的甜言蜜語撫慰不了她的無助感,隨著父親的病況,她的憂傷和無助也日益加重。 「我看,你們要有心理準備…」一日,當父親肺積水住院,她去見了主治醫生,醫生這麼告訴她。 止不住漣漣的淚水,她蹲在父親床前,輕觸著他發燙的臉。 仍然昏迷的父親不舒服地伸展著身軀,當她握住了他的手,他若有所覺地靜止了一下,彷彿期待著什麼,然後罩著氧氣罩的嘴角牽動著,似乎在說什麼。 她屏息著湊近他,聽到從他口中發出的囈語:「雪妝。」 她聽得清清楚楚,父親叫的是他前妻的名字。 雪妝─病榻上的父親依然縈記在心,未曾忘卻的女人。 在父親住院時她幫他整理了書房,在隱秘的書櫃一角發現了父親和前妻魚雁往返的信箋,她好奇地展信而讀,讀著讀著不由得心中惻然。 雪妝在給父親的信上寫道:「執手之手,與子偕老,十年前做你的新婦時,我立誓要一輩子伴隨著你,做你同甘共苦的妻子,和你一起建立溫馨的家庭,和你一起在時間裏老去。可是我食言了,你有拋擲不開的責任,奉養母親,香火傳承,我既幫不了你,也不想讓你受到我的牽絆,這不是誰虧欠誰的問題,而是命運早在我們相遇之初便已寫好的結局。」 另一封信應該是寫在若干年後,「遠遠地看見你們一家人,你牽著女兒,身後的妻子抱著可愛的小嬰兒。我是第一次見到你的妻子和孩子,那一刻的感覺是眼眶一熱。經過了那麼多年,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骨肉,不必想,也知道你一定是個慈愛又驕傲的父親,我欣慰有個女人幫我彌補無法為你生兒育女的遺憾,也心酸那個幫你生兒育女的女人不是我。唯有你擁有幸福,我才能獲致幸福,你能健康平安,我也會為你保重自己,要是哪天我們能再相遇,希望都能笑著對彼此說;這樣的人生,值得了!」 看著信紙上娟秀的字體,她想起在表姊家看到的那張結婚照裏的身影,聽說雪妝是父親的學妹,離婚後有好幾年的時間都待在東南亞的僑校,幫忙海外的僑胞辦學。還能找得到她嗎? 突如其來的念頭,讓她也不由得咒罵自己太無聊,找她;找她做什麼?她和父親都離婚了三十幾年,難道她還希望他們有牽扯?只是握著父親的手時,這個念頭卻又揮之不去,如果,如果能找到她,讓父親再見他所思念的人,為那段不得已而結束的姻緣留下個最後的句點,又有何不可呢? 無法生育,只能看著另一個女人哺育所愛男人的孩子,那種噬心之痛要等到第二次流產後她才能真正理解,因為理解,她才能以同理心看待被迫分手的父親與他的元配兩人。 對不起了,媽媽…想找到父親前妻的念頭令她對母親心懷歉疚;多少年來,她都為父親對待母親的冷漠抱不平,但當她知道父親兩段婚姻的原委後,她對母親是心疼,對父親卻是同情和諒解。她將這個念頭告訴表姊,表姊大表贊成:「也對,能跟思念的人道別,應該是表舅最說不出口的心願。」 「只是,我不知道我爸還有多少時間。」 表姊自告奮勇;「這件事交給我辦吧,我會想辦法連絡她。」表姊自告奮勇地說。 父親度過幾次危險期,清醒的時間越來越短,昏睡的時間則是越來越長,坐在病房中,她看著窗外一片片枯葉從枝椏掉落,才發現已經是深秋了,她有種預感,他可能熬不過這個秋天。   聽到敲門聲,她的視線從窗外調回來,轉向推門進來的兩個身影,分別是表姊和一個陌生的老婦人。 看到表姊的眼神,她立刻明白了她是誰。表姊幾天前透過一個和雪妝共事過的老師居間牽線,和人在泰國的她取得連繫。表姊告知她表舅的病情,希望安排她與表舅見面,了卻他心中的遺憾。電話裏,雪妝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並說會儘快趕回台灣。 她的確儘快回來了,回來見前夫一面。 存在她記憶中的那個溫婉柔美的女人,變成在她眼前哀傷,卻不失沈靜、優雅的老婦人。 她站起身,不知該怎麼稱呼,遲疑地叫了她一聲;「…阿姨。」 雪妝紅著眼眶點點頭,毫不生分地給了她一個擁抱,「妳一定是幸惠吧,謝謝妳通知我!」 「我才要謝謝妳。」她真誠地說。原本存在她心中的拘謹和微妙的情緒,在這個溫暖的擁抱下消失於無形,她只覺得她像久別重逢的親人。 她們一起注視著床榻上的病人。   雪妝俯下身,盈眶的淚滴落在她父親的前襟;「慶文…慶文…為什麼…你不是答應我會好好照顧自己。」她輕撫著她父親的臉,低低切切地說;「慶文,我來看你,你也睜開眼睛看看我好不好?」 忽然她看到沈睡的父親眼皮顫動一下,猶似在意識的昏迷與清醒間掙扎,然後他輕輕抬起手,觸及身前的人的鬢髮。屏息著,她驚喜地看到父親睜開了眼。 「慶文…」 氣若游絲的父親定定地看著面前的人,好像突然間多了一點生命力;「是妳…雪妝?」 「是我…」雪妝止不住淚,握著他的手,哀傷地親吻他的臉。「我在這…裏…」「我以為這輩子都不可能再看到妳了。」父親說。 她看著父親對前妻流露出的溫柔與依戀,那是他從未給予她母親的神情,即使他們結褵了超過三十年,她想他心中依然保留了一個最重要的位置給他的元配,無人能夠僭越。 在父親生命已屆倒數的時刻,將他所愛的女人帶回他的身邊,這大概是她能幫他做的最後一件事吧。 表姊來到她身後,示意她留給他們一個獨處的空間。 她點點頭,和她悄悄地退出病房。   父親撐過了秋天,三個月後病逝,走的時候面容安詳。(完)

Read More

〈中華副刊〉外遇與神交

 ■文/照片提供 李民安 算算日子,從2020年九月十五號華副登出我的插畫處女作「塑膠袋的探險飛行」,到今天剛好兩年多一點的時間,已經為超過兩百五十篇的文章配上插圖,在副刊這個園地閃亮登場,這對一個業餘繪畫愛好者來說,整件事情基本上就是一個「外遇」,是「疫」外才能遇到的好機運。 我在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之始,從美國回到台灣,住進防疫旅館,第一次體驗坐高級監的滋味,由於行程決定得匆促,當時可供選擇的防疫旅館十分有限,結果住進一家單日房費近萬元的旅店,房間面積稍大,一日三餐非常豐盛,民生四大事完全不需要動手動腦,又沒有國家大事或國際糾紛需要我協助打理,總不能讓自己真的變成豬,還是要找點事情做,於是我就寫了一篇文章,寄到華副,很快就收到編輯的回信,說是會安排刊登,但恐得等上月餘,反正閒著也是閒著,我就又去信說是可以給自己的文章配個插圖,這一次收到的回信更快,編輯表示不反對我嘗試,那時,新手如我,根本不知道報紙對插圖的要求具體為何,自己天馬行空畫了一張寄去,竟然沒有被打回票。於是我就厚著臉皮對編輯陳述自己從小如何喜歡畫畫,希望日後如果有合適的文章,可以讓我試試畫插圖。 這一次去信後,編輯遲遲沒有回音,但是我發揮鍥而不捨的精神,終於爭取到編輯給我嘗試的機會,先後給了幾篇風格不同的文章,我就在陪伴婆婆的時間之餘,盡心盡力使用有限的畫材完成使命,一來一回編輯逐漸對我有了一點信心,答應每個星期給我一篇文章,然後我就在從學校退休多年之後,為自己爭得一個「華副專屬插畫師」的職銜。 兩年多的時間,我拜讀了許多作家的文章,有的因畫而認識成為好友,像是筆名「牧羊女」的楊筑君,也會畫到只聞其名卻從未謀面的文友,偶爾也會中大獎,畫到心儀已久男神大作家的文章,但更多的是和年輕的文字工作者的合作與碰撞,和他們就屬於「神交」的範圍了。 現代的人都已被訓練成習慣看網路上輕薄短小的文章,喜歡不用大腦的輕鬆小品,就好像是用過即丟的一次性產品,這些小品絕大部分也讓人看過即忘;相形之下閱讀人口不斷下降的紙媒,和與副刊共生的文字創作者,無疑是非常寂寞的,他們會得到的讀者反饋極微,至於為文章錦上添花的插圖作者,那就更處於幾乎無人問津,甚至可以直接忽視的角色,畢竟只要蛋糕的材料實在口味絕佳,上面那幾顆無關要緊的櫻桃,絕對只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因此每當編輯貼心轉來作者稱許插畫精美的郵件,都會令我欣喜若狂。 第二年又回來隔離時,牧羊女鼓勵我把刊出的插圖,配上短文收錄成冊,作為這一場大疫之下與眾多作者以圖相遇的紀念,今年第三次的隔離後月餘,這本插圖散文集「畫裡畫外」於焉問世。我特別在居住的台北和華副所在的台南辦兩場新書分享會,其實就是一個讓我能與神交已久的作者、讀者相見歡的機會,如果您那天剛好有空,就來聊聊吧。

Read More

胸悶痛 內視鏡超音波揪黏膜下病灶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內視鏡與超音波檢查各有優缺點,苗栗大千醫院表示,現行新式設備─內視鏡超音波,可以結合兩者優點,幫助醫師偵測黏膜下深層的肌肉層,並判斷腫瘤為良性或是惡性,甚至還可進行引流或注入藥物治療腫瘤。對於較不易檢查的器官,如:胰臟,就能及早發現病灶,並給予適當治療。 56歲陳小姐近日出現胸悶、胸痛的症狀,因此到醫院就醫檢查。醫師以胃內視鏡檢查發現,她的食道上段有一個黏膜腫塊,懷疑是黏膜下腫瘤,為確認腫塊狀況,另安排內視鏡超音波檢查。所幸,檢查結果為良性肌肉瘤,只需定期追蹤即可,讓陳小姐鬆了一口氣。 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洪吉來表示,內視鏡超音波是結合內視鏡與超音波的檢查工具。一般超音波檢查是經過皮膚為體內進行掃描,可從各種角度觀察內部器官,但若遇到氣體或骨骼阻擋,就無法進行完整檢查;內視鏡檢查則可透過鏡頭進入體內,能清楚看見器官的表面是否有損傷、出血等,但對於黏膜下的病灶問題,就無法給予明確的診斷。 內視鏡超音波檢查結合內視鏡與超音波的優勢並排除兩者缺點,可以幫助診斷上消化道(食道、胃和十二指腸)、下消化道(結腸和直腸)及胰臟、肝臟和膽囊等器官的狀況。在檢查過程中,可以偵測到黏膜下深層的肌肉層,並判斷出腫瘤類型為良性或惡性,若確診為惡性腫瘤,也可依腫瘤進展程度或侵襲性對癌症進行分期。除了檢查功能之外,內視鏡超音波還可以進行穿刺採樣、切片,或細針引流膿水,甚至協助注入藥物來治療腫瘤等病灶。

Read More

數人打罵1人 嘉義某高職傳霸凌

嘉義校園傳霸凌,影片被上傳網路。(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嘉義某高職七日發生數名男學生疑似霸凌一名男同學,有一名男生對男同學揮拳打臉部數下,另一名穿深色衣服的男生又對同一名男生打腹部,並推擠他到牆角,還口出三字經辱罵,過程都被一旁同學側錄下來上傳到網路社群媒體;校方表示,初步了解是同學之間的口角衝突,已將四名同學帶到教官室,並聯絡雙方家長進行後續處理。警方正在了解處理中。 校方表示,初步了解是一年級鍾生及王生於第一節下課時間,同學間發生口角衝突,推擠、用拳頭毆打李生,另外一名黃生在旁助陣,在場學生看見後立即至教官室回報,教官獲報後立即至教室將學生帶回教官室,並通知學務主任及導師,由導師立即通知學生家長至校處理後續。並由學務主任向雙方家長說明事情原委。 雙方家長皆認為,其最大傷害為在旁側錄將影片上傳社群媒體,希望校方協助找到上傳影片的學生,盡快將影片下架,避免學生遭受二次傷害,並對相關學生進行後續輔導。轄區警也已派員到校處理。

Read More

遊柬假住院詐保數百萬 起訴41人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天道盟吳姓男子涉嫌與保險業務員勾結,安排缺錢民眾赴柬埔寨旅遊,持不實醫療或住院單據回台後向保險公司詐保,五年間藉此獲利數百萬元。台北地檢署七日偵結,依詐欺等罪嫌起訴四十一人,並對吳男發布通緝。 檢警查出,吳男與綽號「仙女」的賴姓女子,在台尋找缺錢孔急的民眾,另有共犯在柬埔寨當地經營民宿配合。 詐保民眾與吳男、賴女等人合謀,假裝前往柬埔寨旅遊,到當地後再藉口罹患登革熱、腸胃炎或車禍受傷住院等方式,回國後持不實的柬埔寨醫療單據,向國內的保險公司請領保險理賠,每筆約可詐得五千元至二萬元。 吳男、賴女等人還會要求配合詐保的民眾,至少必須在柬埔寨停留二週到三週,再製造「狀況」,以取信於保險公司。 保險公司後來發現,一名林姓男子於一0五年至一0八年間,共前往柬埔寨三次,每次都車禍或是得到腸胃炎而住院,察覺有異狀,因此向檢警報案。  

Read More

首見禮盒瓦楞紙板縫隙藏毒 2嫌落網

廖姓主嫌利用襯衫禮盒底的瓦楞紙板縫隙藏毒,刑事局與海關聯手破運毒新招並將二嫌逮捕送辦。(記者周閩生攝)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許姓、廖姓二嫌均具北市萬華區「芳明館」幫派背景,二人為將K他命毒品運送來台,竟透過將毒品夾藏在襯衫禮盒底的瓦楞紙板縫隙,再由國外郵寄空運方式入台,所幸刑事局早接獲情資即與海關聯手,採取以貨追人偵查技巧,終將隱藏幕後的二嫌逮捕,並起出重逾三公斤的K他命毒品,警訊後將罪嫌移送偵辦。 刑事局七日召開破案記者會,偵三大隊第一隊隊長鄭偉豪表示,警方於日前接獲情資指出,有包裹以「襯衫禮盒」為品項空運來台,因襯衫並非名牌,竟大費周章從國外寄出,極為可疑;警方經與海關聯手拆開禮盒,才赫然發現運毒集團竟將第三級K他命毒品粉末,裝填在禮盒盒體內的「瓦楞板」縫隙中,經逐一剪開倒出,共起出高純度K他命毒品粉末計三千九十二公克。 專案小組經深入追查積極規劃部署,原準備先於新北市新莊區逮捕收貨犯嫌,不料,歹徒利用多元化計程車「代客快遞」服務,透過不知情的計程車司機出面領貨,讓原欲一擁而上逮人的大批幹員們急踩煞車唯恐曝光。 隨後,專案小組定出將計就計策略,讓司機先把貨領走再「以貨追人」,暗中跟監司機派送,孰料歹徒再出招,通知司機反覆變更派送地點,意圖製造斷點並觀察是否遭警方鎖定,但最終仍為專案小組掌握先機,查知派送地點並超前部署,才順利於北市萬華街頭攔截到正在收貨的許姓犯嫌,並再追出幕後廖姓主嫌。 檢警調查,許、廖二嫌均具萬華地區老角頭「芳明館」的幫派背景,黑幫社團會利用各國與我國管制法令差異,從相關高風險國家地區,夾藏毒品包裹進入台灣,所幸在關口即遭攔截。

Read More

彰基洗手訓練回饋系統 清潔更有力

巴黎國際發明展摘金 彰基(左二起)林博淂與吳鴻明及廖秋香將金獎榮耀帶回國,獲院長陳穆寬表揚。(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彰基醫院「創新育成研發中心」研究助理員林博淂、醫師吳鴻明及護理師廖秋香所研發作品「洗手訓練回饋系統」,今年參加第121屆「巴黎國際發明展」,榮獲金獎殊榮,並在亞洲生技展的大南方科研產業化平台館展出。彰基醫療長劉森永表示,彰基鼓勵同工創新研發不遺餘力,希望同工發揮創造力與想像力,研發出對社會大眾健康更有幫助的產品。 有「彰基愛迪生」美譽的林博淂表示,從美國感控雜誌和院內測試過程中發現,彰基雖然洗手遵從率達100%,但是不到20%的人有確實把手洗乾淨,於是進行洗手檢測箱及改良,如:提高螢光偵測靈敏度,讓指甲縫的螢光清晰可見;提供大螢幕自動拍照功能,依紀錄洗手後,手部螢光殘留情況,協助判定雙手是否洗乾淨。 彰基林博淂(左二起)、吳鴻明及廖秋香將金獎榮耀帶回國,獲院長陳穆寬表揚。(記者曾厚銘攝) 開發「洗手訓練回饋系統」,可透過快速的影像回饋給洗手訓練學員,大螢幕自動拍照的方式,可免紫外光傷害眼睛,更可將雙手各部位一目了然,協助學員知道雙手是否洗乾淨、哪裡沒洗乾淨,進而落實洗手步驟以提升洗手的效果。 林博淂、吳鴻明醫師及廖秋香所研發「洗手訓練回饋系統」,曾獲得多項國家級大獎,2022年首度到國外參展,立即榮獲巴黎國際發明展的金獎。目前已有醫材廠商與彰基簽署技轉,預計年底前可商品化,提供給公司、學校等機關團體落實洗手,以斷絕病菌傳染途徑。

Read More

〈車壇大小事〉全新BMW 7 預售啟動

全新BMW 7系列首度提供專屬雙色車漆選擇。 記者莊玟玥∕台北報導 第七代BMW 7系列豪華旗艦,從璀璨的SWAROVSKI水晶鑲嵌頭燈、迎賓自動車門、Individual雙色車漆、環繞光幕、懸浮式曲面螢幕、車壇唯一31.3吋BMW懸浮式劇院螢幕結合後座豪華總裁座艙,到車壇唯一純電i7處處展現高規,BMW總代理汎德本月初(3)日宣布預售正式展開,預計將導入旗艦長軸車款735i Luxury、740i Luxury、740i Excellence、i7 xDrive60 Luxury與i7 xDrive60 Excellence,預售參考價為新台幣488萬元起。 具備8K的31.3吋懸浮劇院螢幕、5.5吋後座觸控螢幕、全景式玻璃車頂與Bowers & Wilkins音響,營造劇院的座艙空間。 全新7系列全面採用TwinPower Turbo直列六缸汽油引擎,汎德針對燃油車型提供735i與740i兩種動力選擇,結合可額外增添18匹馬力並大幅提升舒適型與燃油效率的48V高效複合動力。i7 xDrive60採用全新第五代eDrive動力科技,結合前後軸雙馬達設定與容量達105.7kWh的鋰電池組,可輸出544匹的最大馬力與745牛頓米的驚人扭力輸出,最高續航里程更可達到625km。 7系列導入由12.3吋虛擬數位儀錶、14.9吋中控觸控螢幕所構成的懸浮式曲面螢幕搭配BMW iDrive 8.0使用者介面,並透過BMW座艙環繞光幕,將座艙照明與控制介面整合為一。

Read More

健保署媒合資源贈偏鄉牙科診療設備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健保署為了提升偏鄉巡迴醫療就醫環境,讓牙醫師提供專業且優質的診療服務,編列2.8億經費辦理健保醫療資源不足地區巡迴醫療,更主動媒合社會資源,捐贈偏鄉專業牙科診療椅及相關設備。 根據統計,110年嘉義縣有104名牙醫師,平均每名牙醫師需服務4,710名居民,其中番路及東石鄉2鄉屬於嘉義縣次醫療區,均無牙醫診所,平時由牙醫師公會每週至衛生所提供1-2次門診,去年統計近200診次,有726人接受看診1656人次診療服務。 健保署南區業務組長林純美表示,健保署持續致力於優化偏鄉醫療服務品質,運用專款鼓勵牙醫師人力投入偏鄉服務,透過牙醫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提升計畫,提供牙醫巡迴醫療服務,增進偏鄉居民就醫可近性。 近年來健保署更主動連結及媒合社會資源,捐贈偏鄉小學牙科診療椅及相關保健設備,增進學童牙科診療服務品質,包括110年獲得國際扶輪社3470地區善化扶輪社捐贈5所、111年宗教團體台南開基玉皇宮及國際扶輪3470地區夢時代扶輪社分別捐助10所、7所,秉持善的循環,帶動更多共同協助提升偏鄉醫療服務品質的各方單位,讓社會愛與關懷的力量傳遞至每一弱勢及需要的民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