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廣角鏡〉蜜蜂建築師 劉木賢 打造校園新樂園

劉木賢剛獲得台南市公共工程優質獎特優獎榮譽。 建築友善環境,除是安全學習處所,也承載希望與夢想。 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剛獲得今年度台南市公共工程優質獎,是全市唯一榮獲特優獎的公共建築,連同年初榮獲園冶獎、國家卓越建設獎,是一所備受讚譽的美麗新校園。 九份子學校入口的生態池和眺望台太漂亮了,學生上學都充滿期待。 九份子學校由建築師劉木賢設計,他的校園作品從台北、桃園、南投、高雄、台東到金門,是全國知名的傑出建築師。早期的億載國小、前峰國中與南科實中均為國內著名的綠建築示範基地,市政府旁的新南國小、金城國中更是教育界參訪學習的永續校園。從他投入校園建築以來,獲獎無數包括國家卓越建設獎、公共工程金質獎、園冶獎、鑽石級綠建築標章等,大大小小獎座19件。 幼兒園的中庭,多彩、明亮又寬敞。 劉木賢是成大建築研究所碩士,業界成名後,也在成大、南大、崑山科大兼任教學;2017年出版《學校夢田》,將建築理念和設計作品集結成書,一時洛陽紙貴;他在書中透露希望打造每個人心中的夢田,不管是學生或是鄰近住戶,都能在校園裡實現夢想。 校園內充滿著孩子快樂奔跑的身影。 對學校的設計理念許多來自自己的求學經驗,他小學念的是高雄湖內的海埔國小,有一回和同學打架,沒想到打輸的同學下課找來一票打手,學校只有教室繞著操場,他逃無可逃躲無可躲,這種設計沒有其他可活動、隱藏的空間,這些想法在他後來設計的校園空間,得到很大補償, 國中唸建興國中,當時大南門城還不是市定古蹟,乏人問津,就成了他和同學們飛簷走壁,追逐打殺的場所,他說大南門城空間高低變化豐富,動線曲折有趣,他體認到校園開放空間遠比教室空間重要,要豐富多元,有適度的高度讓學生跳躍攀爬。 高中念台南一中,這個學校號稱竹園崗,校園裡卻沒有一棵竹子,他後來設計路竹的蔡文國小,大量栽種竹子,是一種潛意識彌補。 挑高空間的圖書館,營造學生閱讀的舒適環境。 921大地震之後的新校園運動,影響他至鉅,他開始專注於校園設計,將過去經驗累積,全心投注於學校,希望打造出每個孩子的校園新天堂;他的設計細膩,貼近學生的心理,色彩豐富多元,讓校園成為樂園,又專注於綠建築,用最節能自然的手法,友善環境。台灣文學館前館長鄭邦鎮曾說「我認識的劉木賢建築師,可以說是蜜蜂來轉世!蜜蜂對大自然生態環境的捍衛和實踐,總是抱持著赤子之心,生死以之。」史學家蕭瓊瑞也盛讚他的校園設計都像一座座藝術品。 去年完工的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是全市第一所招收幼兒園、小學到國中的國民中小學。學校開始招生使用後,校長康晉源說「常見下課後,學生一起探索校園每一個角落,校舍動線因轉折而形成多點透視,每轉一個彎就有不同的風景,更因凹凸紅磚、空心磚捕捉光束形成不同的光景,這種校園美學深深吸引孩子的好奇心,校方決定透過視覺藝術課程要由學生票選命名校園重要景點。 劉木賢說,「每一所學校的興建,都承載許多人的需求與夢想,學校是地方最重要的公共場所,承載那麼多的可能與希望,值得我們用最大心力種桃、種李、種春風。學校建築不只是提供安全的學習環境,更希望透過校園空間引發學生思考與多元學習。校園讓每個孩子自在地去探索、相遇和發覺,讓學校成為孩子編織夢想與創造想像力的基地。」 校園規畫過程有如下圍棋,應盡量擴大氣場贏得生機,連結周遭的環境形成生態網絡。九份子重劃區是一個低碳示範舍社區,基地位於嘉南大圳與鹽水溪間,校園生態池連結九份子生態水道,構成低碳社區的生態網路,也得到鑽石級綠建築的肯定。校舍配置參考了台江有機聚落的發展,主要動線採灣曲巷弄,形成完整人行動線與有機群落。 (文∕記者楊淑芬 圖∕劉木賢提供)

Read More

不是中風!貝爾氏麻痺 她漱口含不住水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許益彰說,出現貝爾氏麻痺,可透過針灸改善病人的循環和促進神經系統恢復。(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35歲的黃小姐,工作壓力大晚上睡不好,有一天早上起來漱口時,發現嘴巴含不住水,會從嘴角漏出,並驚覺嘴巴歪向右側,左眼也無法閉起來,擔心中風趕緊前往醫院急診,經醫師診斷為「貝爾氏麻痺」,服用類固醇外,並前往中醫部搭配針灸治療,以改善循環和促進神經恢復,後續恢復情況良好。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許益彰表示,顏面神經是第7對顱神經,為混和性神經,除控制唾腺、淚腺的副交感神經、舌頭前2/3部位的味覺神經及外耳道的體神經,還掌管絕大多數臉部肌肉的動作神經。 當顏面神經麻痺時,抬頭紋、法令紋會消失變淡,也無法做出正常的面部表情,還可能出現眼淚和唾液分泌異常、舌頭前段味覺異常、聽覺過度靈敏聲音放大等症狀。 他說,顏面神經麻痺可分成中樞型及周邊型,常見的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就是「貝爾氏麻痺」,又稱為特發性顏面神經麻痺,發生原因尚未定論,目前認為是感染所致,也有學者認為跟自體免疫低落、局部循環不良有關。 一般來說,貝爾氏麻痺在發生後的前幾天,顏面肌肉無力的情形會逐漸惡化,約一週後症狀才會穩定,大部分會在第2、3週開始好轉。 根據統計,在不接受治療下,約7成病人會在3到6個月內自行痊癒,若接受治療則有超過8成病人可治癒;年紀大於40歲、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控制不良、顏面神經麻痺較嚴重等因素則可能會影響預後,部分病人可能會恢復不良或留下後遺症。 許益彰表示,中醫認為顏面神經麻痺,是由於正氣(抵抗力)不足、脈絡空虛,加上外來的風、寒、濕、熱等邪氣(致病原)乘虛而入、阻滯經絡,使顏面部的氣血痺阻,筋脈失養進而導致肌肉失去正常的功能。 治療會以「扶正」、「祛邪」、「疏通經絡」為主,針對病人體質、病邪的種類及局部經絡痺阻的程度來考量,常會使用針灸治療,並服用不同類型的中藥來加強療效。 他說,在顏面神經麻痺的針灸治療上,一般以陽明經為主,改善循環,並可放鬆緊繃的筋膜、促進神經恢復,越早進行針灸介入治療有助於改善預後、減少後遺症。 他提醒,貝爾氏麻痺的患者,居家保健也很重要,尤其是眼睛的護理,發病後眼瞼閉合不良,淚液容易蒸發導致眼球乾燥發炎甚至角膜潰瘍,可使用人工淚液,晚上睡覺可用乾淨紗布覆蓋保護眼睛。 許益彰表示,平常要避免患側吹風受寒,適當熱敷及按摩來改善循環,同時要多活動表情肌肉,以獲得滿意的療效。

Read More

賞街頭藝人 男佯放百卻拿千

劉姓男子假打賞街頭藝人真偷竊,佯放一百摸走一千遭警逮捕送法辦。(記者周閩生攝)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一名林姓街頭藝人日前在台北市西門町徒步區表演,並接受民眾打賞,但劉姓男子卻拿著一百元佯裝放入打賞箱,實際是趁機偷走箱內一張千元大鈔,劉嫌不法舉動遭林姓街頭藝人和眼尖民眾發現,隨即出聲制止並加圍堵不讓他逃走,萬華分局員警獲報趕到場,劉嫌雖矢口否認獲行,但民眾指證歷歷,最後劉嫌則是被依竊盜罪送辦。 萬華分局西門町派出所於日前晚間七時十三分許接獲報案,指稱轄區漢中街與峨嵋街口廣場有民眾糾紛,員警經到場了解,是林姓街頭藝人的打賞箱內現金遭竊,便請求路過民眾協助攔阻一名竊嫌。 警方調查,劉姓犯嫌在案發時經過該處,發現林姓街頭藝人的打賞箱內除了零錢外,還有一張千元大鈔,於是,他在表演結束後,竟拿著一百元假藉打賞名義,伸手進入打賞箱內趁機竊取箱內千元大鈔。 劉嫌不法舉動遭林姓被害人和眼尖民眾發現,立即出聲制止並請求路人攔阻,隨後劉嫌遭壓制,報警處理,員警到場後,劉嫌仍矢口否認行竊,但現場經被害人及民眾指認,警方依竊盜現行犯逮捕送辦,萬華分局呼籲,民眾應妥善保管貴重財物,並時刻提高警覺,謹記貴重錢財絕不離身原則。

Read More

警政署第五波打詐掃黑 啟動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新北市警偵破詐騙欺集團誘騙求職者加以囚禁虐殺案,警政署長黃明昭對全案至表重視,五日甚至整天進駐新北市刑大關心、了解案件偵辦進度,警政署也於六日宣布自即日起,全國展開「第五波掃蕩詐欺集團、黑道幫派專案」,澈底巡檢全台各地易滋生犯罪處所,全力打擊任何治安死角及孳生犯罪隱憂地點,以保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警政署表示,第五波打詐掃黑專案執行的重點包括,詐欺犯罪集團及黑幫涉有不法者,若涉私刑拘禁,則以人口質押重罪究辦。受理失蹤人口列重大刑案追查,並回溯清查近年來之失蹤人口,挖掘被害。持續查訪旅館、民宿及日租套房、社區大樓出租房等。 還有強化友善通報網,增列房屋出租者、房仲管理人聯合通報機制。主動查找警示帳戶開戶人,清查帳戶流向,無法聯繫者列高風險名單啟動偵查。對社群網路標榜「高薪輕鬆賺錢」徵才貼文,配合台高檢啟動即時下架機制,並追查貼文者身分依法究辦等六大方向。 警政署強調,打擊黑道幫派及詐欺犯罪一向為政府治安重點工作,警方全力掃蕩犯罪集團之餘,也呼籲國人除勿輕信高薪輕鬆之網路貼文利誘,勿因生活經濟壓力,販售自身金融帳戶及相關證件,否則將列入詐欺幫助犯偵辦,也會成為其他被害人遭騙匯款工具, 且從警方查獲之個案中,誤信高薪徵才貼文,拿不到任何酬勞,並身陷險境。民眾如有任何疑問,請撥打一一0專線或一六五反詐騙諮詢專線諮詢,攜手維護自身財產安全。

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中醫治療換氣症候群

■陳俊銘 所謂「換氣過度」是指呼吸量超過身體的需要:也就是呼氣(吐二氧化碳),吸氣(吸氧氣)的速率交換太快,造成二氧化碳不斷被排出而導致二氧化碳濃度過低,血氣濃度升高,引發次發性的呼吸性鹼中毒。 臨床上有很多疾病會導致過度換氣,至於一般「過度換氣症候群」是指病因不明所導致的過度換氣現象,疾病所導致過度換氣基本上並不屬於過度換氣症。「恐慌症」的病人約有50%會出現過度換氣,常容易表現出過度換氣症候群。 過度換氣症候群常因急性焦慮引起的生理、心理反應所致。主要是交感神經過於亢奮,由於通往腦部的血流因血管收縮而減少,會產生頭暈、麻木、無力;更嚴重時出現激動、幻覺,乃至癲癇、昏厥;血鈣降低,則導致手腳肌肉抽搐、痙攣。血中二氧化碳過低,常常讓病人覺得呼吸困難,過量的呼吸運動,則會導致胸痛,經口大量呼吸造成口乾,有時空氣因而進入腸胃,引發脹氣、打膈等症狀。 常見過度換氣症候群原因如下:一,心理壓力:潛在的心理壓力,一旦碰到相同情境,很容易誘發過度換氣症候群。二,食物刺激:喝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所引發。三,情緒:負面情緒起伏太大,使自律神經受影響,因而呼吸不自主地變快而淺,患者會有吸不到空氣的感覺。 臨床治療,星狀神經阻斷術讓交感神經節放鬆,是治療過度換氣症候群很好的方法。透過此阻斷術,可有效降低本症候群發作的頻率和嚴重度,最後穩定,很少發作。 星狀神經節是頸部交感神經索之下頸節與第一胸部交感神經節融合在一起成星狀形,位在鎖骨上端2.5公分處,離頸部環狀軟體約2公分處,是接收腦部下視丘發令的第一站,統管人體上半身的交感神經系統,在此注射局部麻醉劑,可以暫時阻斷星狀神經節傳送的緊張訊息,能讓它所統管的部位從亢奮的狀態,暫時緩和下來,改善因自律神經失調所帶來一系列的症狀和疾病。 透過星狀神經節阻斷放鬆交感神經系統,2天打1次,一個療程約30次,大概2個月左右,反覆發生的過度換氣症候群可以獲得很好的改善。配合針灸調節自律神經、放鬆交感神經,效果更好。頭皮針常用穴位如:百會透太陽、四神聰。耳針常用穴位如:神門、耳中、視丘、下視丘、基底核、杏仁核、海馬回、邊緣系統、肝、枕。眼針:眼八卦針。體針常用穴位如:曲池、合谷、足三里、太沖。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慢性咳嗽傷肺氣 食補+擴胸運動緩解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時序入秋,日夜溫差大,有民眾出現反覆乾咳、呼吸不順等情形,加上新冠確診者中,咳嗽是常見的後遺症之一,平日有過敏性鼻炎的人,也容易在此季節發現,早晨起床嚴重流鼻水、打噴嚏及鼻塞,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李俞生說,對溫差變化敏感的民眾,更要把握秋天來養肺。 李俞生指出,中醫觀念上,秋季對應肺氣,因為秋天乾燥氣候容易損傷肺部及上呼吸道,呼吸道黏膜必須保持濕潤才能發揮正常呼吸功能,飲食上可選擇養肺潤燥的食物,如白木耳、白蘿蔔、蜂蜜、山藥、蓽薺、杏仁、百合、蓮子等食物。 但若是咳嗽連續超過3週以上,被稱為慢性咳嗽,慢性久咳會損傷人體肺氣,透過中藥調降肺氣,並可透過食補以補養脾胃來滋養肺氣,可選擇四神湯或四君子湯等藥膳。 他表示,針對新冠確診後遺症咳嗽,常見有咽喉乾癢、咽喉有痰及無症狀誘發咳嗽;咽喉乾癢引發的咳嗽以清熱滋陰法治療;咽喉有痰引發的咳嗽,會依照痰的顏色及性質分別以清除熱痰或寒痰的化痰降氣法處理,無症狀的咳嗽則以宣肺降氣法處理。 除食藥補,中醫也可利用按壓肺經穴道方式來緩解,常選擇位於前胸與第一肋間同高鎖骨下窩外側,前中線外6寸的「中府穴」;位於前胸喙狀突及鎖骨下窩凹陷處,正中線向外6寸的「雲門穴」;以及手上在雙手虎口交叉,食指指尖指到的「列缺穴」及虎口處的「合谷穴」等,或以熱敷或吹風機在頸部和鼻子周圍部位吹溫熱,可流通局部氣血,並有疏通肺氣之功。 李俞生說,秋季早晚溫差較大,可透過擴胸動作去調整肺氣,也能選擇八段錦動作當中的「左右開弓似射鵰」動作,將一手向前推、另一手後拉的擴胸動作,可以拉開和伸展肩背肌肉,舒展胸腔,提升心臟收縮的功能,開展肺氣增加肺活量,調理呼吸系統,有助於膏肓氣血的通暢,對慢性肺疾有改善作用。 李俞生提醒,平常可透過深呼吸放鬆橫膈肌肉以及肋間肌肉,緩解肌肉緊繃壓力,從各種面向,以不同方式緩解慢性咳嗽症狀。

Read More

少運動 常應酬 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1名49歲男性,約6年前便深受坐骨神經痛所苦,透過復健及核心肌群訓練,近年已鮮少復發。不過近期因事業的應酬增加,比較少運動,除了熟悉的腰痛,總覺得右側髖關節附近常有痠痛感,兩個月前自覺好像髖關節扭傷一下,至此之後疼痛加劇,寸步難行。就醫檢查發現,男子除了腰椎退化問題之外,更合併有右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情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張彧銓表示,根據研究,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原因,台灣有超過4成是因為飲酒,兩成是因為全身性類固醇使用,另外4成原因不明。 若以性別區分,男性病患最大的致病原因是飲酒,而女性病患最大的致病原因是類固醇使用,使用類固醇的原因前3名依序為紅斑性狼瘡,血液腫瘤疾病及氣喘,整體而言,平均接受關節置換的年齡為50歲左右。使用類固醇的病人又有較高的雙側致病比例。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在早期診斷比較困難,在股骨頭壞死塌陷之前,會有一段時間單靠X光不容易診斷,常常需要搭配問診及適當的理學檢查,再安排核磁共振檢查,才能確實診斷。

Read More

疫情連4週下降 2年輕個案染疫亡 有神經系統疾病

記者陳柏翰、康子仁∕台北報導 台灣6日新增24309例COVID-19本土個案。指揮中心表示,BA.5本土疫情已脫離高原期,整週新增個案已連4週下降趨勢不變,上週新增總數較前一週降幅17%。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在預期範圍內,降幅是否加速仍待觀察。 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日前曾預測10月30日至11月5日降幅約在1成左右,據統計,最近1週確診人數為19萬7千多例,和前一週新增的23點9千多例相比,降幅為1成7。 莊人祥6日受訪時表示,仍在預期範圍內,甚至原預估前1週就該出現超過1成降幅,算是拖了一下才降。莊人祥分析,目前疫情在預期範圍內,未來降幅是否加速仍待觀察。 莊人祥昨公布,國內新增2萬4309例本土個案,確診個案新增中重症161例,其中47人死亡。 死亡個案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其中有2例20多歲較年輕死亡個案,為1男1女,皆有神經系統疾病。 莊人祥說明,第1例為21歲女性,已經接種3劑疫苗,10月9日出現呼吸喘、發燒整症狀,快篩陽性確診,10月30日因持續呼吸喘、咳嗽、有痰等症狀,至醫院就醫,安排收治住院,給予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仍不幸於11月3日過世,死因為COVID-19合併呼吸衰竭。 另一例則是23歲男性,未接種任何一劑疫苗,10月12日快篩陽性,同日發生意外受傷,10月14日出現眼神上吊呆滯、身體不動、呼吸喘及四肢發紺,安排收治住院,給予瑞德西韋,轉入專責加護病房,仍不幸於11月2日過世,死因為敗血性休克合併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腎衰竭。 此外,這次也新增一名青少年重症個案,為14歲少年,沒有慢性病,接種過2劑疫苗,11月2日因為車禍意識改變,送至急診,電腦斷層顯示有硬腦膜下出血及顱骨骨折,為保護呼吸道插管、使用呼吸器,轉院至醫學中心進行腦部手術,術前快篩陽性確診,術後轉入加護病房繼續治療。

Read More

陸2專家今離台 團團病因仍不明

吳虹林及魏明自一日晚間到達台北市立動物園後,即與「團團」的醫師、保育員等共同討論治療和護理方式。(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雙方同意續採舒緩治療 若有需要再安排來台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台北市動物園大貓熊「團團」疑患惡性腦瘤導致腦部病變,來自中國大陸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兩位專家吳虹林及魏明來台探視,兩人將於今(七)日搭機返回四川臥龍,由於「團團」病因仍無法判定,雙方同意繼續採舒緩治療。 吳虹林及魏明在離台前夕表示,台北市立動物園醫療與照養團隊對大貓熊「團團」進行了積極的治療,各項精心、細緻的照顧和護理工作,讓「團團」的病情維持穩定,同時他們也看到大貓熊「圓圓」、「圓仔」和「圓寶」也獲得完善的照顧,身體健康。 兩位大陸大貓熊專家指出,從他們抵達台灣迄今的這幾天觀察交流發現,「團團」的採食情況、精神狀態、走路姿態等均有所改善,連續正常的走動時間也在逐漸增加中。有關台北市立動物園前期安排「團團」進行了一些相關的檢查結果,再根據目前的數據與檢查情況來看,仍然不能準確判斷「團團」的病因,同時「團團」的身體情況也不適合再進行麻醉或者侵入性檢查。雙方經過討論後達成共識,目前繼續以舒緩治療方式並積極追溯病因,以爭取更好的治療方案,並根據病情發展適時調整治療護理方案。 吳虹林及魏明將按照計劃在今(七)日離開台灣。他們表示,回去之後,大陸的專家團隊將會繼續和台北市立動物園的醫療與照養團隊保持密切交流;未來如果還有需要面對面溝通的必要,中國大陸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將會很樂意再安排專家來台。

Read More

失落感易引發老年憂鬱 4招助你老得好

董氏基金會與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推廣老年心理健康促進方案,盼提升大眾對長者憂鬱的重視。(記者陳柏翰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老化過程中必會經歷的「失落」是引發老年憂鬱症的主要風險因子。專家指出,當人生步入老年階段,會經歷不斷面對失去產生的失落感,易引發憂鬱情形。建議年長者可透過每天運動、培養嗜好、與親友相聚,以及加入志工行列等4種方式,幫助自己克服與正向面對。 研究顯示,年長者罹患憂鬱症會增加死亡率、更容易出現慢性疾病,甚至更進一步加速老化過程,是健康長者的2到3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表示,當人生步入老年階段,會經歷不斷面對失去產生的失落感,包含健康的衰退、情感支持的失落,以及外在環境引發的失落,如退休、搬家、經濟困頓等,對生活、身心健康都帶來挑戰。 詹佳真建議,長者可透過4個方式「每天運動」、「培養嗜好」、「親友相聚」、「加入志工行列」等,幫助自己克服與正向的面對這些失落。 詹佳真提醒,如果強烈的失落、空虛感,產生的悲傷情緒,嚴重到無法體會快樂或愉悅感,碰到有趣、正面的事情也笑不出來,感覺自己的生命毫無價值,這時就應該就醫尋求專業的協助。 為提升大眾對長者憂鬱的重視,董氏基金會與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推廣老年心理健康促進方案,出版《「老得好」─人生冬天的景緻》書籍及「心力 UP、肌力 UP」樂齡運動紓壓宣導片,提醒民眾去除年齡歧視,提升自我心力與肌力,預備、接納與學習面對老年生活中的「必然失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