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松鼠的總爺藝文中心

■渡也 這裡的大草原綠意好甜 松鼠最佳避暑勝地 有松鼠從我前面 搖搖擺擺走過 有松鼠在我左邊 踱來踱去 有松鼠在我右邊 欣賞美景   明治年間糖廠來這裡落腳 之前 樟樹、茄冬來這裡安居樂業 之前 松鼠祖籍就是總爺這裡   幾對夫妻和小孩們在草坪玩 小孩大聲說: 「幾隻松鼠跑到這裡!」 松鼠聽了,快氣炸了: 「幾個小孩跑到我們這裡!」   松鼠們從這塊草坪 到那條步道 再到遊客長椅上休閒 很懂得風花雪月 很好命 牠們八字命盤肯定大吉   一隻年輕松鼠躺在草皮睡著了 內人聽見松鼠的鼾聲 噓,牠正在南柯一夢

Read More

〈中華副刊〉初識女兒心

■賴俊鵬 到的時間幾乎分秒不差,他在Line上傳送了訊息,她回得很快,問他吃早餐了沒有?他回了沒有。馬上就收到她傳來的早餐店選單,他點了伯爵奶茶和法式吐司。 等了差不多十分鐘,她穿著運動服,拖鞋,果然就是一副剛睡醒的模樣。她說,這家早餐店平常週末點餐要半個鐘頭甚至一個鐘頭,就順便繞過去看看她剛買的預售屋。預售屋處在丘陵的邊緣,視野遼闊,坐北朝南,只是在山坡地上不知道地基如何? 取了早餐,果然店裡顧客頗多,她想付錢才發現現金不夠,他既是父親,當然就義不容辭的把錢付了,她似乎也覺得理所當然,連一句客套話都沒有。 她現在的租屋處是一棟高聳的大樓,進了門他不免張望了一下,兩房一廳,一廚一衛,對她這種初入社會的小姑娘應該是綽綽有餘,房租也蠻合理,還有一個車位可以讓她停她的小車。 吃完了早餐,他們迅速開始未完成的工作。她交代的這份排班表是今年夏天她開始總醫師的工作後落下的額外工作,繁瑣而複雜。每個月的下半個月都要搞上幾個小時,她因此求助於他,希望他幫她寫個程式方便處理,來來回回幾個月了,有些問題還未收斂,她因此請他過來討論。 他竟而有些緊張,畢竟這是多年來第一次單獨相處,離婚之後,父女幾十年關係頗為尷尬,竟是因為這件事可以見面。先討論目前該處理的問題,她把問題散亂的寫在白板上,然後敘述給他聽,他有點佩服她從這些鬼畫符如何整理成有條理的訊息。 一起工作了幾個小時,進展不很順利。她突然說,「今天就這樣吧!我們去吃飯!」,他其實不怎麼餓,但是客隨主便,他就把電腦和電源線收拾了。趁著她進臥室換衣服,打量了女兒的起居室,麻雀雖小,該有的都有了,還有幾件年輕人的奢侈品。藍芽音響,雀巢咖啡機,跑步機等等,是一個外科醫師可以自在的小世界。 在微雨中,她開著車帶他到林口的一家咖啡店,一邊敘述著她的日常,似乎想彌補他對她的空白過去的一無所知。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她以飛快的語速說著她的工作,可預見的困難,跟媽媽的相處,男朋友的現況等等,有抱怨有解釋有撒嬌,還有一些他從不知道的秘密。於是他在這個下午茶的微雨聲中過了一遍女兒的一路掙扎與堅強。 他被一種未曾有過的幸福感包圍,答應月底把問題收斂,她沒說謝謝,父女之間有些詞彙會自然消失,有些感情卻沒有說也一直存在。   夜色來臨前他們離開,雨停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人間草木深

■潘玉毅 一草一木一人,合起來是個「茶」字。茶之為物,雅俗咸宜。說茶是俗物,是因為人們所謂的「開門七件事」裡就有它,柴米油鹽醬醋茶,茶還排在最末一位;說茶是雅物,是因為在研究製茶、飲茶的人眼裡,烹什麼茶,用什麼水,裝何種器皿,需多少火候,統統都有講究。 古代的文人雅士甚至因為對茶的見解不同,常常二三個人聚在一起,拿出自己珍藏的好茶和好水,烹水沏茶,以分高下,是謂「鬥茶道」,也稱「茗戰」。這個「茗戰」興於唐代,盛於宋代,大抵是通過比賽茶麵湯花和品嚐賞鑑茶湯以定優劣。據《梅妃傳》記載,唐明皇與梅妃鬥茶時便曾輸於梅妃,且輸得甚是心服。由此可見,以茗為戰,倒不失為雅事一件。 與茶相比,酒的受眾或許還要廣一些。然而,我們從來只聽說有茶藝、茶道,卻從沒聽說有酒藝、酒道的。不過這兩者也有相同的地方:宋人朱肱寫了一本《北山酒經》,專門介紹釀酒的工藝,而「茶仙」陸羽也為茶寫了一本書,喚作《茶經》。 《茶經》開篇中寫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從這種盛產於南方的嘉木上採摘下來的葉子,常被當作貢品進獻給皇帝,後來更與瓷器、絲綢一道走上了絲綢之路和海上絲路,銷往海內外。從這個層面上來講,茶葉也可稱得上是中國南方人民對於世界飲食文化的一大貢獻。 在中國,茶是待客之道。俗話說,客來敬茶。無論你貧居深山無人問還是富在深山有遠親,既然來到我家做客,便先坐下喝杯茶——這是大多數家庭持有的態度。數千年來,中國人更是早已將「茶餘飯後邀故友」當成一種習慣。陸游就曾在詩裡寫道:「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斟茶的時候,放茶葉有講究,茶葉不能放太多,多了,味道苦,不能太少,少了,便無味;倒水也有講究,太淺了不行,顯得小氣,太滿了也不行,端著燙手。最好是七分滿,因為「從來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 就算再怎麼不健談的兩個人,有茶在手,也能從心窩子裡掏出許多的話來。聊著聊著,客人杯中的茶快空了或涼了,主人家就會主動幫著添續──續茶也是有講究的,要把茶杯從客人手裡接過來再添,不能讓客人把杯子拿在手中。 鄉下人不懂茶,香茗和粗茶,在我們吃來都是一樣味道。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茶的喜愛。我曾在一個介紹家鄉和家鄉人的稿子裡寫道:「村民們最缺不得的一樣東西就是茶。不管出遠門還是去隔壁鄰居家串個門,必要在杯子裡裝滿了茶水才覺得安心。若是杯子離了手,便像廚師沒了鍋鏟,剃頭匠沒有了剃刀,天地雖大,做事好像沒有保障了。」 與喝茶相比,我更喜歡在某處茶室中看到的一副對聯:「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須花。」閒時,我喝茶,也寫文章。本來這是兩件不相干的事情,偏偏寫文章的「寫」字在我們這邊的方言裡念作「xia 」,與「呷」同音。於是,不知不覺間,寫文章也成了一件妙事、趣事,筆在紙上游走,如呷一口茶,慢慢地落入了喉嚨裡,回味悠長。 人間草木深,心即桃花源。一杯茶在手,人世間的紛繁雜亂和離愁別緒都被拋一邊去了,剩下的只是這一室繚繞的安寧和草木間迴盪的濃香和餘韻,堪稱大美。

Read More

〈中華副刊〉華副專欄〈青春異視界〉徵稿

徵稿對象:大專院校一年級至研究所年齡層之年輕作者,文長約六百字至八百字,可附攝影照片或手繪圖稿。題材不拘,視野由你。 來稿請寄華副信箱,主旨請註明投稿〈青春異視界〉。

Read More

換喝涼煙茶 老菸槍成功戒癮

高雄聯合醫院中醫科以涼煙茶有效降低菸癮。(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吸菸逾30年的55歲洪先生,每天至少1包,結果咳嗽有痰、聲音沙啞,運動後呼吸急促且合併高血壓,X光顯示支氣管擴張並有慢性阻塞,屢次戒菸失敗,接受中醫戒菸治療,每天泡1包涼煙茶喝,竟漸漸克制菸癮!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指出,「老菸槍」在戒菸期,常見煩躁不適感與菸癮不斷復發的慾望,經由中醫門診計畫統計,8成菸癮患者皆可經由涼煙茶有效降低吸菸支數。 高雄聯合醫院中醫科以涼煙茶有效降低菸癮。(記者許正雄翻攝) 聯合醫院表示,洪先生屢次戒菸失敗後,嘗試中醫戒菸治療,每日沖泡涼煙茶飲用,抽菸枝數慢慢下降,濃痰與咳嗽也減少,現正計畫挑戰百岳,這種無痛戒菸法,潤肺又省荷包。 中醫科主任戴滋慧表示,涼煙茶含魚腥草、桑葉、刺五加和甘草等4味,都是護肺潤喉藥材,改善肺部阻塞、提升呼吸道免疫力,除降低菸癮,更可緩解因冬季空汙嚴重或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後,民眾常有喉嚨癢、咳嗽不容易痊癒的問題。

Read More

灌熱湯、割臉 狠父母虐4歲兒求重刑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林姓男子和曾姓妻子自稱四歲兒頑皮朝他拳打腳踢、用衣架狠毆,曾女嫌兒子吃太慢拿麻油雞熱湯強灌他的嘴、水果刀割臉,親戚發現小孩嘴巴潰爛、全身傷報案曝光。醫院驗傷發現男童一級燙傷、嘴內起水泡;檢方痛批二人將小孩當發洩情緒工具,依妨害幼童身心健全罪起訴求重刑。 起訴書指出,林男、曾女生下兒子原本先由其祖父母照顧,直到一0九年六月間才接回台中,他們卻不顧兒子當時年僅四歲,林男先是以小孩調皮、不聽話為管教理由,朝男童拳打腳踢用衣架狠毆,或是推去撞桌角甚至拿熱水燙他肩膀。 而曾女沒有勸阻反而跟著林男一起施暴,拿課本、衣架毆打男童臀部、手掌,還曾煮菜到一半情緒激動揮水果刀刺傷他,或是嫌小孩吃飯吃太慢就摑掌、拿麻油雞熱湯強灌進他嘴;後來男童親戚造訪時驚見他全身新舊傷通報台中社會局才曝光。 檢方訊時,林男、曾女均坦承朝兒子痛毆、澆熱水或灌麻油雞熱湯凌虐,男童也坦言「爸爸和媽媽常常毆打他」,會用衣架打他或用手機扔他,還曾遭媽媽用水果刀刺肩膀、用熱湯燙嘴。 男童親友也證稱,前年中秋節發現男童嘴巴潰爛、肩膀有大面積燙傷,經詢問後男童才說因為自己吃太慢,遭媽媽用熱湯灌嘴,才趕緊通報社會局。

Read More

疫情續降 中重症、死亡人數 180天來新低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8日新增2.4萬多例COVID-19本土個案,指揮中心表示,國內疫情逐漸趨緩,這次新增個案較上週二(1日)降27.2%,中重症、死亡人數雙創相隔180天以上新低。 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日在疫情記者會中公布,國內新增2萬4935例本土個案,較上週同期降幅約為27.2%;另外,境外移入增39例。確診個案新增中重症33例(中症20例、重症13例),其中15人死亡,中重症、死亡人數都是相隔超過約180天新低。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其中較年輕死亡病例為兩名40多歲個案,其中一名是40多歲女性,本身有慢性骨髓疾病,未曾接種疫苗,10月8日發燒到門診就醫,因白血球低下,安排住院治療。 個案在住院約10天期間持續發燒,10月18日PCR陽性確診,後續出現肺炎症狀,使用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並插管轉加護病房,因肺炎及念珠菌血症,於11月5日過世。 另一名為40多歲男性,有肝硬化等慢性病,接種過1劑疫苗,10月29日全身虛弱、食慾差,至急診檢驗確診,檢查顯示肺炎及敗血性休克,安排住院,使用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仍不幸於10月31日死亡,死因為COVID-19合併敗血性休克。 針對每週二例行公布的住宿式長照機構疫情狀況,羅一鈞說,採檢陽性率部分,工作人員維持0.7%,機構住民則是由1.3%下降至1.1%,是連續3週上升持平後,再度出現反轉,擬重新評估篩檢頻率;機構投藥率為94%。

Read More

台灣男性陰莖長度全球倒數第2

醫:大小與遺傳等有關 不影響生育能力 關鍵在勃起長度   茂盛醫院不孕科副院長陳忠義指出,生育關鍵長度是「勃起長度」而非「原始長度」。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英國針對86國男性陰莖調查發現,長度第1名是厄瓜多,平均長度為17.6公分,台灣則是倒數第2名,平均為10.8公分,比日本13.6、南韓13.1、中國13.01還低,讓人擔心生殖能力拉警報?茂盛醫院不孕科副院長陳忠義認為,陰莖大小與天生遺傳、荷爾蒙濃度有關,就生殖角度來看,關鍵在勃起長度,而非原始長度,並不影響生育能力。 陳忠義說,台灣男性陰莖的長度雖然只達厄瓜多的3/5,兩者長度差距頗大,實就很夠用了,陰莖大小與天生遺傳、荷爾蒙濃度有關係。就生殖角度來看陰莖的長度,則沒有一定的標準值,而且關鍵要看「勃起」的長度,而非「原始」的長度。功能正常、沒有勃起障礙,就不能因為陰莖長度偏短就視為異常。 陳忠義指出,性功能與生殖功能是兩件事,不能混為一談,「只要另一半得到滿足最重要,陰莖長度純屬視覺效果!」他舉例,英國有名年輕男子陰莖長達20多公分,卻到處求職碰避,只能穿特製內褲出門,還抱怨女生只看到他的「長」處,總遇不到真愛;一名墨西哥人擁有世界最長陰莖48公分,卻被判定是殘障。且陰莖過長易軟掉、勃起無法持久,有礙受孕。 陳忠義說,1名身高180多公分男子因不孕求助,其陰莖僅一指節長度,約2公分,經染色體篩檢確定為異常,才找到夫妻倆不孕的主因。從此例可發現,陰莖長度與身高也沒有相關性。他提醒家長,近年男童體型較為肥胖,導致陰莖看起來較為短小,但也不排除有其他因素所致。由於,陰莖發育約在16歲就完成,家長要盡早帶孩子就醫檢查,等到青春期才發現就為時已晚。 茂盛醫院執行長、醫師李俊逸提醒人夫,時常熬夜、抽菸、喝酒都有損男性雄風,根據統計,抽菸會讓陰莖長度縮短2公分,生活作息不正常、外食族、工作壓力大、身處高溫或汙染環境都有損精子的質與量,不可不慎。 茂盛醫院說,對男性來說「精子數量與活動力、勃起功能」才是影響生育的關鍵因素。 (記者陳金龍攝) 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也提醒,夫妻婚後1年正常性行為仍無正常受孕,夫妻可一起找不孕症專科醫師協助,千萬不要因為「長短」忌諱就醫,錯失為人父母機會。

Read More

蒙古童來台手術 開心擁10指

罹亞伯氏症 頭顱變形、併指 歷經2次手術、左腹腰皮膚植皮 如今能拿筆畫畫 蒙古國一名5歲小男孩Ochir(左3)患有罕見疾病「亞伯氏症」,有嚴重併指(趾)情形,今年8月來台接受長庚醫療團隊治療,術後大幅改善手腳功能。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提供/中央社)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蒙古國「巴歐契亞Ochir」小朋友罹患罕見先天性疾病「亞伯氏症」,頭顱變形另加上併指(趾),高雄長庚整形醫療團隊攜手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協助小朋友來台醫療,共開了2次手術,成功讓他已能用單手拿筆畫圖,印證「台灣有愛,且愛無種族、無國界」。 高雄長庚整形外科賴瑞斌主任和林口長庚羅綸洲教授2019年9月在蒙古國義診,發現這名罹患「亞伯氏症」的小朋友。賴瑞斌返台後即與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積極安排來台就醫,但遭逢新冠肺炎爆發,延至今年8月上旬「巴歐契亞Ochir」才踏上台灣。 高雄長庚醫院與長庚社服基金補助8成醫療費用,其餘由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全力協助。 賴瑞斌主任整合神經外科、兒童神經科、牙科、及復健科等醫師,成立醫療團隊進行診治,考量Ochir目前癲癇經藥物控制良好,腦部功能並無受損也無腦壓升問題,頭顱異常暫時無手術治療急迫性,因此計畫在2年後Ochir已6歲時,再做頭顱及上顎後縮的手術治療。 Ochir的兩手兩腳的各5根手指、腳趾全部黏合在一起,皮膚及指骨都黏合,活動困難。手背鼓起,手掌面凹陷,指甲也全部黏合,是亞伯氏症之手先天異常3類型中最嚴重的1型。醫療團隊首先將Ochir黏成一塊的手指及腳趾分開,讓他能夠開始訓練並使用他的手腳。 第一次手術8月中旬由江原正醫師率領2位主治醫師,分別分離兩手虎口,第3指蹼及右腳第1趾蹼,取左腹腰皮膚植皮,指趾蹼底部以局部皮瓣覆蓋避免攣縮。 10月上旬,第2次手術分離兩手第2、第4指蹼及左腳第1趾蹼,這次取用右腹腰皮膚植皮。兩次手術需要共20片的大量皮膚移植,取皮術後須謹慎照顧,防止咳嗽、腹脹,以免縫緊的腰部傷口裂開。 「巴歐契亞Ochir」經過高雄長庚整形醫療團隊巧手,變形併指的手指已全部分開。 ﹙記者吳門鍵攝﹚ Ochir完成兩階段手術後,10月底門診中,當打開包紮敷料後,Ochir目不轉睛的看著左右5隻手指分開的手,神情讓人印象深刻,從術前需用兩手掌拿一片巧克力,到如今可用單手拿筆畫圖,手部功能與美觀獲得相當程度的改善。

Read More

<陳建志醫師專欄>脂漏性耳膜乾癬 嘴一動就咖咖咖

醫師陳建志正在診療脂漏性耳膜乾癬患者,其整個耳膜表皮變厚,並布滿大量皮屑。(醫師陳建志提供) 一名60歲男子老覺得兩側耳道深處癢癢的,只要一咀嚼食物,總是會聽見「咖、咖、咖」,宛如水泥牆面油漆崩落的聲音。聽聲音時,彷彿隔著一道牆,特別是在洗澡或游泳後,會更為嚴重。原本以為是耳垢太多堵住所致,用耳扒子去挖,卻總是挖出一些細屑狀帶有異味的物質,愈挖愈癢,裡面還是悶悶的。來到診間,發現患者兩側耳道深處,均滿是脫屑狀略帶紅腫的皮膚,漫延到整個耳膜。 該患者其實是罹患了「脂漏性耳膜乾癬」,起因於免疫力失調,例如過敏反應,使外耳道皮膚及耳膜上皮一直處在發炎狀態,不斷地分泌出角質層,卻角質化不完全,品質不良,若這時不慎受到親脂性皮屑芽孢菌的感染,外耳道再起額外的免疫反應去對抗它,會使已經嚴重失調的皮膚免疫更為嚴重,出現發炎充血,再長出大量皮屑…,病況進入了惡性循環。 當耳膜表皮變厚,且囤積大量皮屑時,就會干擾耳膜在聲波傳遞時的振動,產生傳導性聽力障礙,一旦浸水,皮屑脹大,耳悶會更為嚴重。當咀嚼時,顳顎關節動到外耳道,吞嚥時耳咽管開啟又關閉,中耳壓變化動到耳膜,患者就會聽見皮屑摩擦或崩落的聲響,誤以為是「幻聽」。 由於此病乃身體免疫力過強失調所致,患者不宜進補。治療時,會建議口服或靜脈注射高單位抗組織胺,抑制身體過敏反應;局部塗抹副腎皮質素藥膏,抑制耳道發炎反應,既止癢又消腫;若已出現「脂漏性乾癬」,則需再局部塗抹吡咯環(azole)類抗黴菌藥膏,抑制皮屑芽孢菌的成長;約莫一、兩個月後,即可痊癒。需注意的是,上述「塗抹」行為均須仰賴醫師,在治療耳鏡下進行,患者切莫自行拿棉花棒沾藥自塗,以免傷及外耳道或耳膜,加重發炎及感染。 此病不是黴菌感染,所以不會傳染,但不治療,會持續耳悶、耳鳴及耳癢,影響生活品質。空氣汙染加上冬天乾冷環境,也會加重病況,宜早點正確就醫,加以治療。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