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移入新興變異株增3例

BA.2.75占比上升至43% 有機會超越BA.5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1日公布國內最新病毒基因定序結果,雖沒有再驗出新興變異株入侵社區的本土個案,但境外移入仍有XBB、BA.2.75以及BQ.1等個案,且BA.2.75的占比過去3週的6%再上升到43%,有機會超越BA.5。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上週新增完成的102例病毒基因定序,在81例本土個案中,有80例為BA.5,分為41名男性、39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分布為北部40例、中部8例、南部31例、東部1例,確診日介於今年10月10日至11月10日。其餘1例則是BA.2。 雖沒有再驗出新興變異株入侵社區的本土個案,但羅一鈞表示,在21例境外移入個案部分,分別為10例BA.5,9例BA.2.75,XBB有1例,BQ.1有1例;其中9例BA.2.75分別來自印尼(3例)、日本(2例)、泰國(2例)、 馬來西亞(1例),另有一例尚在調查中。境外移入的XBB以及BQ.1個案則分別來自印尼、加拿大入境。 由於目前國內本土疫情流行仍以BA.5為絕對多數,是疫情的主要流行病毒株,但羅一鈞不諱言,境外移入個案部分,BA.5已掉到50%以下,惟BA.2.75則有增加趨勢,占比過去三週的6%、28%、再上升到43%,是需要再密切注意的一點%,若持續呈現增加趨勢,有機會超過BA.5,成為境外移入主流株。 不過,羅一鈞也提到,BA.2.75免疫逃脫力沒有XBB這麼強,也尚未檢出本土個案,從7月左右在印度偵測到至今,鄰近國家都有病例發生,卻尚未取代BA.5,不像XBB在新加坡已經超越BA.5,後續還要再觀察。

Read More

陸船越界捕魚 海巡押回14人

大陸漁船越界進行拖網作業,台中海巡隊強靠登檢成功,將船長周漢生等十四人連人帶船押返台中港海巡基地偵辦。(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大陸漁船在台中港西方四十浬處海域越界捕撈,台中海巡隊獲報出動巡防艇前往查緝,發現閩平漁六一九五九號進行拖網作業依法登檢,該船卻蛇行拒檢企圖躲避巡防艇查緝,海巡人員追逐強靠登檢成功,將船上三噸漁獲依法海拋,連船帶回四十三歲船長周漢生等十四人偵辦。 台中海巡隊表示,二十日上午十一時獲報後,立即派遣線上巡防艇前往現場,同時通報中部地區機動海巡隊台北艦前往會合,並派遣巡防艇提前出勤。下午二時十二分在台中港外四十三浬發現大陸籍閩平漁六一九五九號漁船進行拖網作業,依法登檢。 由於大陸漁船蛇行拒檢,海巡人員追逐強靠登檢成功,經清查船上計有大陸籍船長周漢生等十四人,船上漁獲約三噸,依法海拋。 台中海巡隊發現閩平漁六一九五九號漁船越界進行拖網作業,依法登檢,該船卻蛇行拒檢,企圖躲避查緝。(記者陳金龍翻攝) 台中海巡隊指出,閩平漁六一九五九號漁船十九日下午從福建省祥芝港出港,非法越界捕魚,船長及船員等十四人目前已押返台中港海巡基地碼頭偵辦。 由於目前仍屬新冠肺炎與非洲豬瘟疫情期間,海巡人員實施登檢、扣留、留置調查等作業時,全程穿著防疫裝備,並於返隊後完成全船消毒作業。 扣留的大陸籍漁船人員初步量測體溫均正常,快篩檢測均為陰性;另經清艙並無發現豬肉及相關製品。

Read More

糖友素素看 降低腎病變風險

台北慈濟醫院研究,素食飲食有效降低糖尿病腎病變風險。(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台灣糖尿病人口超過200萬人,患者一旦血糖控制不穩便容易造成腎臟損傷,進而引發慢性腎臟病變,甚至造成末期腎臟病而需仰賴透析維持腎臟機能。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帶領研究團隊,分析糖尿病患者進行素食飲食型態對慢性腎臟病發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發現能有效降低32%的併發風險,研究成果獲國外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刊登。 北慈研究團隊針對2005年9月5日~2016年12月31日在醫院接受健檢的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2797名受試者中分為207位素食者、941位蛋奶素食者和1649位雜食者,調整年齡和性別及其他因子的干擾後,與雜食組相比,素食和蛋奶素食組其危險對比值為0.68,也就是素食飲食說有較低的慢性腎臟病發生風險相關。 團隊進一步分析糖尿病腎病變的危險因子有抽菸習慣、高收縮壓、高血脂質、長期血糖控制不良、高尿酸血症與高身體質量指數(BMI);而素食與蛋奶素食的飲食模式能夠降低高尿酸血症與高身體質量指數,進而降低慢性腎臟病發生風險。郭克林表示:「透過直接與間接的影響,素食與蛋奶素食的糖尿病患者能降低32%併發慢性腎臟病的風險。」 郭克林建議,患有糖尿病的民眾應當遵從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準則;若能以蔬食作為主要飲食模式,則更能有效預防糖尿病併發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

Read More

北京新疫情增5300例

北京此波疫情累計感染者約5300人,已出現3名死亡患者。圖為朝陽區中央商務區爆發疫情後,人們在上午上班尖峰時間穿過街道。 (文∕本報記者,圖∕路透)

Read More

翁往返台東台南18年治肝癌

南市醫團隊一條龍服務 有效提升早期肝癌5年存活率 台南市醫肝癌醫療團隊醫師郭明正(右)、牟聯瑞(中)與團隊成員合影。(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住台東長濱鄉的90歲吳姓阿公2004年發現肝癌,到台南市就醫,歷經至少6次電燒治療、4次栓塞治療,持續18年坐火車回來定期追蹤,來回總計逾4萬8千公里路程不曾間斷,現仍健康並作定期檢查。 台南市立醫院肝癌醫療團隊召集人郭明正醫師表示,近年來,南市醫每年均有超過500人次的肝癌患者接受住院診療;在肝癌多專科團隊的努力之下,透過肝病衛教、篩檢及治療一條龍服務,提升早期肝癌存活率。衛福部2022年資料顯示,南市醫2015~2017年的早期肝癌5年存活率達71.79%,不僅優於全國非醫學中心的平均值56.25%,也優於全國醫學中心平均值63.82%。 他說,慢性肝病患者絕大多數毫無症狀,只有在病情嚴重時才會出現肝硬化、腹水、肝昏迷等。南市醫在副總裁牟聯瑞帶領下,2006年成立肝癌多專科團隊,提供患者全方位治療,首創All In One一站式肝癌檢查,針對疑似為肝癌的初次就診患者,就診當天即可完成肝癌生化血清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如疑似肝腫瘤,便安排接受腹部電腦斷層、核磁造影或住院進行腫瘤切片,大幅減少病患掛號次數與等待治療的時間。也引進對比劑超音波顯像技術,不僅有助肝腫瘤的鑑別診斷,更大大提升肝癌射頻消融定位的治療成功率。 牟聯瑞指出,提高早期肝癌5年存活率最關鍵的2件事,即為回診追蹤及作治癒性的治療,前者約3個月回診一次,後者肝癌一有復發立刻開刀或電燒、栓塞等治療,讓患者成功存活。

Read More

估計5-7萬人影響 21日起確診者 週六不能投票

一旦違反規定 最高可罰鍰200萬元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9合1選舉26日登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確診者不能出門投票。根據現行規定,確診者必須隔離5天,之後快篩陽才能外出;因此,21日起確診的民眾,確定週六無法出門投票,指揮中心預估有5萬~7萬人受影響,一旦違反規定,最高可處200萬元罰鍰。 從14日開始,確診者採行「5+n」居家照護規定,如果21日確診並通報的話算是第0天,必須經過5天隔離,要到週六晚間12點才隔離期滿,等於是週日起才可以外出。21日起確診者,確定無法出門投票。 指揮中心宣布,確診者如果外出投票,將請衛生單位事後懲處,最高可罰200萬元;民眾發現確診者違規外出投票,可以事後向衛生單位檢舉,但投票現場不受理檢舉,指揮中心也不會提供確診名單給選務單位。衛生局經過後續追查,一旦查證屬實,可罰20萬~200萬元。

Read More

半夜拳打腳踢 恐腦部退化前兆

醫師鄧浩文表示,有患者常睡到半夜「拳打腳」,以為中邪,經確診罹患「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神經內科醫師鄧浩文表示,有患者睡到半夜出現拳打腳踢劇烈動作,以為中邪,經確診罹患「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恐為腦部退化前兆。 鄧浩文表示,這名70歲男子身體一向健康,求診時說自己睡不熟易醒,總以為年紀大了,是老人家常態,也有多做走路運動好讓累一點、可以好好睡,但總是睡到半夜因一些肢體動作嚇到妻子,有一次還摔下床,妻子懷疑中邪,特地帶去廟宇去邪,但這些奇怪行為似乎仍未改善。 為了要精準診斷病情,患者被安排住進睡眠中心進行多項睡眠生理檢查,鄧浩文指出,經儀器的監測和分析,發現患者肢體劇烈動作是發生在快速動眼期,再參據臨床症狀,確診是罹患「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RBD),經對症投藥後,患者病情也獲得改善,原本不堪其擾而分房的妻子又重回枕邊。 鄧浩文提醒,根據醫學文獻研究,有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的患者,好發年齡在50歲以上且較多見於男性;此外,高達7成左右的患者可能在未來數年中罹患神經退化疾病,例如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等,這個睡眠疾患很可能是腦部退化的前兆,值得注意。 有關睡眠品質不佳的原因,鄧浩文認為,針對睡眠問題,醫師除了詳細問診外,睡眠生理檢查儀是最重要的檢查利器,由多項數據來分析疾患源頭,再由各專科醫師做精準治療,例如神經內科常見的週期性肢體抽動症、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猝睡症、夜間癲癇、夢遊等疾患,都能因此得到最適當的診斷與治療。

Read More

毒販毒咖啡包印動漫人物

刑事局破獲以羅姓主嫌為首的毒咖啡包分裝場,逮捕羅嫌等三名黑幫分子,並起出大量毒咖啡包及分裝器具。(記者周閩生攝)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竹聯幫信堂羅姓犯嫌為籌措幫派經費組織販毒集團,為吸引年輕人還盜用知名動漫人物印在毒咖啡包裝袋上。刑事局國際科追查,在桃園逮捕羅嫌及陳姓、邱姓共等三人,並查扣毒品咖啡包二千八百六十包、第四級毒品硝西泮四包、混合分裝容器及工具等證物,警訊後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嫌送辦。 國際刑警科年初接獲檢舉,指稱桃園市中壢夜市附近某民宅內疑似為毒品咖啡包製造及分裝場,與台北市松山警分局、中正二分局及桃園市平鎮分局組成專案小組,報請桃園地檢署檢察官指揮偵辦。 檢警專案小組蒐證期間,發現羅姓主嫌因涉犯妨害自由案遭桃園地院裁定羈押禁見,陳姓及邱姓共犯擔心原中壢夜市附近民宅的毒品咖啡包分裝場曝光,將毒品咖啡包、原料及設備藏放至另處承租倉庫。 專案小組掌握毒品咖啡包分裝場據點後,日前發動第一波拘提及搜索行動,拘提陳姓犯嫌到案,並於租屋處查扣毒品咖啡包共計二千八百六十包、第四級毒品硝西泮四袋及混合分裝毒品咖啡包工具。 檢警後續發現該毒品咖啡包分裝場幕後金主為羅姓主嫌,邱姓共犯負責毒咖啡包分裝及倉庫管理,專案小組將羅姓主嫌及邱姓共犯逮捕到案。

Read More

遭評未達良好 陳志祥訴訟駁回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基隆地院前法官陳志祥四年前任職務法庭時,就審理法官陳鴻斌性騷擾女助理案,受媒體之邀說明改判理由,遭司法院職務評定「未達良好」。陳志祥認為司法院的核定已影響審判獨立,提起訴訟。懲戒法院認為司法院屬職務監督,未侵害審判獨立,判決駁回。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前法官陳鴻斌被控強吻、性騷擾其法官助理,遭職務法庭懲戒判決免除法官職務;陳提再審,職務法庭改判只需罰薪一年,引發譁然。監察院提起再審後,職務法庭再改判陳鴻斌免職。 當時職務法庭承審法官陳志祥(已改任律師)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將陳改輕判沒有問題,陳只是試圖發展婚外情未遂等。法官協會、司改會等認為其發言不當,要求對陳志祥評鑑。法評會送監察院後、彈劾不成立。 司法院人審會仍對陳志祥處分,認為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發表言論逾越判決書內容,且引喻失當、欠缺性平意識,有損法官中立、客觀、公正形象,予以書面告誡的警告處分。 司法院另也認定陳志祥言論不當,將其年終職務評定為未達良好。對此,陳不服,認為司法院長的核定會影響審判獨立,向懲戒法院提起訴訟。 懲戒法院認為,司法院長未直接、亦無間接指示陳志祥在未來應如何審判或處理案件,不涉及裁判本身核心領域的問題,也不影響審判獨立,判決駁回。本案仍可上訴。

Read More

嬰莫名紅腫塊 揪血管瘤

大里仁愛醫院皮膚科提醒家長注意嬰兒血管瘤。(記者黃俊昇翻攝) 醫:90%在4歲時可退化完全 但有的會有殘留組織 多重考量再訂治療方式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1名6個月大嬰兒右額出現一元硬幣般大小的紅腫塊,確診為嬰兒血管瘤,開立藥物返家。 大里仁愛醫院皮膚科醫師陳冠妤表示,嬰兒血管瘤俗稱草莓血管瘤,是兒童最常見的良性軟組織腫瘤,形成原因還不是很明確,但與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有關。發生率為2~12%,女生為男生3倍,在早產兒、多胞胎、高齡產婦、子癲前症或前置胎盤狀況下有比較高的發生率。發生部位以頭頸部為大宗。 陳冠妤表示,嬰兒血管瘤類型依深度可分為表面型、深層型和混合型;也可以依分布型態分為局部型、分節型或多發型。有一半的嬰兒血管瘤在出生時就看得到一些血管擴張或紫白斑點,其餘約2~3週大時才變得明顯。不論何時出現,特性是會經歷生長期、穩定期和退化期。一般來說,前3~5個月個月為快速成長期,通常生長期會持續到9個月~1歲大;接著進入穩定期或較緩慢的生長期,約1歲半~2歲;當血管瘤從亮紅色轉變成暗紅色或紫灰色時,便進入退化期,目前認為90%在4歲大時可以退化完全。 陳冠妤指出,退化完全並不代表一定會變成正常平坦皮膚,通常會有一些殘留的血管擴張、皮膚萎縮、疤痕或纖維脂肪組織。 陳冠妤表示,嬰兒型血管瘤的治療取決於多重因素,必須考慮年齡、位置、大小、深度、數量,是否危及生命或造成功能性受損,是否有潰瘍、疼痛或正在流血等等,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方式為點藥或吃藥,等進入穩定退化期再評估是否予以雷射或手術治療。 雷射治療也可用於潰瘍型的嬰兒血管瘤,通常在快速成長期前進行醫療介入,會有比較好的預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