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長之爭】藍綠板塊移動 郭信良連任路艱辛

加上友軍 綠實質過半 若推人選 正副議長可謂囊中物 無黨籍議長郭信良連續七屆選戰中榮登安南區榜首,繼續邁向議長之路值得觀察。 (郭信良競總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議員選舉結果出爐,藍綠板塊移動,在民進黨差一席就過半狀況下,現任無黨籍議長郭信良連任之路,若未和民進黨團取得相關共識,恐更為艱辛。 議會板塊移動,民進黨拿下二十八席、國民黨十五席,無黨十二席,另台聯和基進黨各一席,台聯楊中成本就加入民進黨團運作,即使沒有友軍,民進黨在議會等於實質過半,在綠旗揮動、祭出黨紀處分下,民進黨推出的人選,應可順利當選,正副議長可說是囊中之物。 現任議長郭信良能夠上位,主要靠國民黨、無黨和部分出走的民進黨「朋友」,國民黨下屆十五席、無黨十二席,即使全部支持,也在過半邊緣,是否真的和議長寶座無緣、能再多策動部分議員,尚有待觀察。郭信良再度拿下安南區第一高票,但尚未鬆口是否繼續角逐議長寶座。 民進黨席次占一半,絕對會自推人選,依照選前規劃,黨團本就有意推出資深議員邱莉莉再次問鼎角逐議長,不過民進黨內派系山頭林立,包括新潮流及泛賴系、正國會、市長派等,雖然民進黨只要號角響起,全數歸隊,然從前兩屆議長選舉來看,民進黨內因意見不一,出現跑票情況,並非全然不可能。目前正副議長選舉,採亮票制,民進黨先前三人退黨,改投郭信良情況,恐不復見,但也非絕對不可能,單視整合力量而定。 國民黨席次約占總席次三分之一,雖不排除自推人選,以合作換取相關優勢也不無可能。

Read More

柳營中埕里長王天河 角逐第10屆失利

記者陳佳伶∕柳營報導 柳營區里長選舉結果出爐,十三個里,除了四個里同額競選外,其餘九個里都出現激戰,八十二歲柳營區中埕里長王天河已當了九屆村里長,這次再度參選里長失利,大農里長連張素珠只輸對手一票。 王天河是溪北資深里長,在縣市合併前當了六屆村長,合併後當三屆里長,前後當了九屆村里長,獲得不少里民的肯定,這次再度參選里長,期讓村里長生涯「十全十美」,選舉結果拿到二百七十五票,不敵對手王玉葉的四百零六票。 另外;尋求蟬連的大農里長連張素珠獲得二百卅二票,對手吳峰欽二百卅三票,僅小輸對手一票;爭取連任的太康里長林國明拿到三百八十三票,不敵對手楊景棠的六百一十票。 此外,爭取連任的士林里長蔡金生、光福里長黃啟峰、東昇里楊清風、人和里長施明朝、篤農里長陳献堂、果毅里長張順士,得票數都贏過對手。 柳營區同額競選的四個里分別是八翁里、重溪里、神農里和旭山里。

Read More

今高屏空品橘燈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行政院環保署指出,二十六日空品普遍為為良好或普通等級;然而,今(二十七)日隨著風向轉向,高屏空品區為橘色提醒等級。 環保署表示,受東北季風影響,雲嘉南以北位於迎風面,擴散條件佳;高屏空品區位於下風處,擴散條件稍差,汙染物易累積。竹苗、中部、雲嘉南、宜蘭、花東空品區及金門、澎湖為良好等級;北部、高屏空品區及馬祖為「普通」等級。  

Read More

停經婦出血 子宮內膜癌作怪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63歲女性,約4年前步入更年期,半年前開始出現偶爾會有微微出血的狀況,近期至醫院接受健康檢查,經非侵入性的骨盆腔磁振造影(MRI)檢查,赫然發現子宮內膜有一處1.5公分的病灶,已侵犯至子宮肌層,後續進一步子宮內膜切片送驗,確認第一期子宮內膜癌。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沈彥君表示,子宮內膜癌就是子宮體癌最常見的一種(占9成),近年來國人子宮體癌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統計,子宮內膜癌每年新增的病患人數從2015年的2458人,到2019年新發生個案明顯成長,新發生個案為3,124人,並且有年輕化的趨勢。 子宮內膜癌危險因子包含肥胖、長期月經異常、曾被診斷罹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者、有乳癌或卵巢癌症家族病史、服用雌激素或其類似物成分的藥物或補充劑、糖尿病、高血壓、不孕或帶有BRCA基因突變都可能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沈彥君提醒,更年期的女性雖已停經,但婦科器官的健康狀況,也不能鬆懈。停經後若出現不正常的出血就是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症狀,一旦有這樣的狀況發生,應盡快就醫檢查。 她也建議婦女朋友,保持標準體重、調整飲食型態,減少環境荷爾蒙(塑化劑、戴奧辛等)的暴露、停經後勿未經醫師諮詢自行補充雌激素、規律運動及定期健康檢查,都是預防及降低子宮內膜癌風險的最好方法。另,針對子宮內膜的檢查方式,可安排子宮內視鏡、骨盆腔超音波檢查、骨盆腔磁振造影檢查,以利及早抓出病灶。

Read More

廚師肩痠手痛 揪旋轉肌撕裂

醫師蘇皇儒提醒,旋轉肌撕裂傷未妥善治療,未來復發機率甚高。 (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經營小餐館的「阿偉師」年近60歲,近來發現慣用的右手肩膀痠痛,不僅手抬不起來,剁肉時一度還痛到菜刀脫手,就醫檢查確認是旋轉肌撕裂,經關節鏡微創手術後改善。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醫師蘇皇儒表示,旋轉肌是肩膀4條肌腱組的統稱,覆蓋在肩膀的肱骨頭上,維持肩關節的活動和穩定。旋轉肌撕裂、甚至斷裂的原因,最主要是退化造成,另外包括車禍、跌倒撞擊或反覆損傷長期發炎等,症狀包括疼痛、肩膀無法負重,嚴重者可能連抬手、穿脫衣服都有問題,不少民眾就連揮手再見、洗澡抓背等基本功能也受到限制。 旋轉肌肌腱這類軟組織損傷,分為全層破裂或部分破裂,狀況較輕微者,可考慮口服藥及局部關節注射,配合復健物理治療2~3個月後,評估病人症狀給予治療上的調整。較年輕的職場工作者及全層破裂患者,因隨著時間的進展,撕裂的肌腱會萎縮甚至有脂肪浸潤的情形發生,造成不可逆的變化,可考慮較積極的手術治療。 醫療團隊透過微創關節鏡手術縫補「阿偉師」撕裂的旋轉肌肌腱,在肩關節周圍開4-5個0.5公分小傷口,先做到清除發炎的組織,減輕疼痛狀況並在關節鏡輔助下,使用鉚釘縫補撕裂受傷的肌腱,配合手術後的復健,患者1個月左右症狀明顯改善,3個月後順利恢復下廚做菜。 蘇皇儒表示,關節鏡微創手術的優點除了傷口小,術後傷口的疼痛也較輕,加上透過關節鏡的輔助,可以深入到關節深處,進而更全面性的來檢查肩關節的病灶,民眾若出現肩膀疼痛問題遲遲未改善,可透過詳細的問診和理學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來確認,提早治療,減少風險。

Read More

本土死亡+29 20人未打3劑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26日新增1萬3千多例COVID-19本土個案,與上週同期相比降幅約20%;這次新增29例死亡個案中,有20人未打滿3劑疫苗、占比近7成。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26日新增1萬3218例本土病例,與上週同天相比降幅約20%,確診個案中新增中重症148例(中症119例、重症29例),29人死亡;另,境外移入新增51例。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死亡個案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其中28人有癌症等重大疾病或慢性病史,20人未打滿3劑疫苗、15人沒有接種任何疫苗,13人年齡超過80歲;沒有特殊死亡個案。 疫苗是預防重症、死亡重要方法之一,據統計,本月25日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共接種3萬2667人次,其中BA.1接種1904劑,BA.5接種3萬763劑。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今年1月1日至11月25日,本土輕症、無症狀個案累計815萬2198例、占99.55%,中症累計2萬1199例、占0.26%,重症累計1萬5667例、占0.19%,其中死亡累計1萬3355人。

Read More

中部血庫告急 O型血最缺

高鐵台中站舉辦「寒冬送暖 捐血傳愛」公益活動,高鐵員工熱情響應。(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捐血中心統計到25日下午1時,中部血庫平均用血量僅剩3.2天,低於7天安全庫存,急缺用血,其中又以占最大宗的O型血僅剩2.3天最缺,呼籲民眾踴躍捐血。昨日又適逢選舉日,捐血車全面暫停,定點捐血站全數改為上午10時後作業。 台中捐血中心說,前天捐血活動包括高鐵台中站出動2輛捐血車,募集超過329袋血;昭輝實業在彰化鹿港舉辦捐血活動,募得逾700袋血,另在竹山紫南宮也出動2輛捐血車,埔里也有捐血活動。 台灣高鐵表示,為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前天同步在高鐵台中站登場,除號召高鐵員工挽袖捐血獻愛心外,更邀請旅客及熱心民眾加入快樂捐血人的行列。 台中捐血中心說,中部血庫包括台中、彰化、南投、雲林等四縣市,近期因疫情趨緩,醫院該動刀的病患不能再等待,動刀病患增加,之前缺血尚未補上,入不敷出,血庫存量一路下探,統計到前天下午1時,血庫僅剩3.2天,處於急缺用血,其中又以O型2.3天、A型3.4天、B型血3.6天都很缺,AB型有8天。 台中捐血中心說,台灣人口以O型約43%,A型、B型各占25%,AB型約6%,這次缺血以O型占最大宗,僅剩2.3天,非常急缺。

Read More

認知行為治療 擺脫社交焦慮

心理師洪美蘭(右)以認知行為治療,助個案克服腦內風暴戰勝社交焦慮。(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26歲小致從小個性內向,加上父母要求嚴厲常以負面言語溝通,缺乏自信,與人對談會感到緊張,求學階段少與他人主動聊天,也避免結交新朋友。 經醫師以簡式評估量表(BSRS)為小致評估,其中「感覺緊張不安」得分達「非常厲害」程度,整份評量也高達8分,診斷為「社交焦慮症」,醫師開立血清素藥物,先降低小致過度焦慮反應,並轉介嘉榮臨床心理師進行訪談及心理治療,透過練習,小致面對人群已明顯降低緊張焦慮,逐漸重拾社交信心。 嘉榮嘉義分院臨床心理師洪美蘭表示,社交恐懼症通常從青春期階段就開始,女性多於男性,常因遺傳、腦部多巴胺缺乏,或過往負面的社交經驗造成。許多個案與人交談時,會有聲音顫抖結巴、頻頻搓手的緊張表現,若面對更多人,甚至會肌肉緊繃無力或軟腳,這些生理現象,主要來自當事人對社交情境感到顯著或過度的恐懼焦慮造成。 例如:內心認為自己在公開場合時被他人注視、觀察及評價,因此對社交行為產生逃避及退縮,或必須忍受社交活動為自己帶來心理上的強烈恐懼及生理上不適感,從而造成生活、學習或工作上的痛苦與困擾。 洪美蘭心理師說,對於「社交焦慮症」臨床上除以藥物症狀治療外,最常見的就是「認知行為治療,幫助當事人獲得自我掌握感、降低自動化負面思考;也可以透過團體桌上遊戲,練習互動技巧;緊張時以呼吸練習放鬆焦慮引起的生理反應。

Read More

髖部骨折1年死亡率比癌症高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骨鬆為長者常見慢性病之一,專家指出,一旦發生骨鬆導致骨折,嚴重可能造成生活品質降低、失能臥床甚至死亡等風險。據統計,髖部骨折後1年內死亡率可高達20%~24%,相較許多常見癌症都高出許多。呼籲民眾落實「骨鬆早篩檢」原則,提升自身健康照護,避免未來發生骨鬆性骨折風險。 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黃兆山表示,骨鬆為骨量減少或骨密度下降,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導致骨骼脆弱,尤其是女性在停經後,因雌性激素分泌急速降低,骨質流失的速度會迅速上升。由於骨鬆初期症狀不明顯,往往難以察覺,雖然民眾大多聽過骨鬆,但不見得了解其是可預防及治療的疾病,也不清楚骨鬆導致的骨折會帶來的影響及負擔。 一旦發生骨鬆導致的骨折,嚴重則可能造成未來生活品質降低、失能臥床風險甚至死亡等後果,根據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統計,髖部骨折後1年內死亡率可高達20%~24%,相較許多常見癌症都高出許多。 因此,黃兆山強調,除了3高,低骨密的骨鬆已經成為國人不可不慎防的慢性疾病,唯有落實「骨鬆早篩檢、骨折不出現」,全面提升民眾健康照護,才能真正防治骨鬆性骨折於未然,減低未來影響健康及生活品質的風險。 骨質疏鬆症學會參考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建議,編譯「1分鐘骨鬆風險評估表」,提供民眾快速便捷的方法判斷自身是否為骨鬆高風險族群,評估表中列有10項骨鬆風險因子,包括是否服用類固醇超過3個月、體重是否不正常減輕、是否抽菸喝酒、是否比年輕矮4公分以上等,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就代表罹患骨鬆的風險較高。 若發現自身或家人為骨鬆高風險族群,建議接受骨密度檢測以進一步了解自身骨骼健康。 黃兆山說,目前最標準的骨密度檢測方式是使用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XA)來進行測定,普遍性高,在各大醫療院所都有固定式的DXA檢測,民眾只需要躺在檢測台上,5分鐘就能檢測出腰椎、髖部等部位的骨密度。 完成DXA檢測後,醫師會依據代表骨密度的T值給予治療或是飲食生活建議,T值若在-1與-2.5之間,則定義為骨質疏少症,表示骨質正在逐漸流失、骨密度已變低;若T值低於-2.5就可確診為骨鬆,建議民眾主動與主治醫師共同討論治療方案,避免骨鬆性骨折的發生。

Read More

陸防疫亂象 廣東搶驗核酸釀踩踏

中央社∕台北26日電 中國當局自11日頒布優化防疫措施後,最新通報新增病例逾3萬5000例,非但止不住日益加劇疫情,更導致防疫亂象叢生。在廣東省,因民眾爭搶驗核酸爆發嚴重推擠衝突與踩踏意外。 中國衛健委今天通報,25日零至24時,31個省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3474例,境外輸入病例69例,本土3405中,廣東991例,北京586例,山西324例,重慶199例等。 新增無症狀感染者3萬1709例,境外輸入205例,本土3萬1504例中,重慶7522例,廣東7405例,北京2009例,河北1618例,四川1374例,山西1152例,青海1036例,新疆946例,陝西818例,河南804例,山東784例等。 綜合以上衛健委通報,中國25日新增病例3萬5183例,本土占3萬4909例。 截至25日24時,據31個省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中國現有確診病例2萬9745例(其中重症病例112例),累計死亡病例5232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30萬4093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30萬965例(境外輸入1470例)。 當前中國疫情日益惡化,凸顯當局先前頒布的優化防疫20條措施淪為表面文章。YouTube帳號「煙雨綿綿」上傳「佛山優化」防疫的影音,因當局稱系統故障,導致廣東佛山順德勒流鎮所有居民健康碼瞬間轉紅。 於是核酸檢測站湧入大批搶驗核酸的恐慌民眾徹底失控,畫面顯示,當時雨勢不小,撐著雨傘的人潮相互簇擁而絆跌,出現推擠與踩踏意外,群眾失序的尖叫聲此起彼落,場面混亂。 即使中國當局頒布的優化防疫20條措施嚴禁無故拉人隔離,不過推特帳號「方舟子」上傳的影音,身穿防護衣的「大白」們,在上海市虹口區挨家挨戶踹門又捶門,硬是要住戶從家裡帶人去隔離點。

Read More